轴承热处理(国外)

合集下载

国内外轴承制造技术对比分析

国内外轴承制造技术对比分析

国内外轴承制造技术对比分析轴承制造技术是保证轴承寿命和可靠性得以实现并充分发挥其设计潜能的重要手段。

在轴承零件中,对产品性能影响较大的零件是滚动体和套圈,因此,套圈和滚动体制造技术直接影响着轴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就国内外轴承套圈和滚动体的制造技术进行粗浅的对比分析,谬误之处请同行多多指正。

一、轴承套圈制造技术套圈的一般加工过程为:锻造加工→车削加工→热处理加工→磨超加工。

1、套圈锻造加工。

通过锻造加工消除金属内在缺陷,改善金相组织,使金属流线分布合理,金属紧密度好,从而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同时锻造质量水平,对产品的材料利用率和机械加工成本有重要影响。

目前,国内套圈锻造加工以热锻加工为主,就个体而言,我国的套圈锻造技术在某些企业的某些产品中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或已采用先进的制造设备和加工工艺,如采用了高速镦锻工艺),但普遍的水平是采用热锻加工,以压力机锻造→辗扩成形生产线为主。

锻造加热采用煤加热、煤气加热、油加热、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采用电加热。

加热火耗损失为1%~3%,表面脱碳层深度为0.3~0.4mm,材料利用率为40%~50%。

20世纪80年代,我国广东、浙江、江苏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小型轴承套圈上推广了冷挤压工艺,对外径80mm≤φ≤130mm的套圈采用了温挤工艺,φ≤80mm的套圈采用了冷辗扩工艺(目前行业上已扩大到φ≤150mm以下),材料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国外轴承企业在20世纪60~70年代,中小型套圈已普遍采用了温挤、冷挤和冷辗扩工艺,特别是高速镦锻工艺的普遍应用使生产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和材料利用率均有提高。

与国内普遍采用的锻造工艺相比,生产效率提高3~4倍,产品表面脱碳层深度≤0.2mm,产品加工余量是普通方法的75%~65%,公差是普通方法的50%,几何精度如圆度、平行差等是普通方法的50%,产品批质量水平较高。

2、套圈车削加工。

套圈车削加工承担着快速去除毛坯硬化层,去除多余金属量,经济地取得产品的形状、粗加工尺寸和几何位置精度的任务,对精加工表面均匀地、合理地留一定深度的留量,并加工好非工作表面。

常见国外轴承品牌

常见国外轴承品牌

常见国外轴承品牌1. SKF(瑞典)SKF是全球领先的轴承和密封件制造商,总部位于瑞典。

该公司成立于1907年,以其高质量和可靠性而闻名于世。

SKF的轴承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汽车、航空航天、能源、冶金等领域。

其产品包括球轴承、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等。

2. FAG(德国)FAG是德国的一个著名轴承制造商,其全名为Friedrich Fischer Aktien-Gesellschaft。

该公司成立于1883年,以其创始人弗里德里希·菲舍尔(Friedrich Fischer)的名字命名。

FAG的轴承产品在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产品包括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角接触球轴承等。

3. NSK(日本)NSK是日本的一家知名轴承制造商,全名为Nippon Seiko Kabushiki Kaisha。

该公司成立于1916年,以其高品质和可靠性而享有盛誉。

NSK的轴承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机、机床等领域。

其产品包括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角接触球轴承等。

4. NTN(日本)NTN是日本的一家著名轴承制造商,全名为Nippon Toyo Bearing Co., Ltd。

该公司成立于1918年,以其高性能和可靠性而闻名。

NTN的轴承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设备等领域。

其产品包括球轴承、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等。

5. Timken(美国)Timken是美国的一家知名轴承制造商,总部位于俄亥俄州。

该公司成立于1899年,以其高质量和耐用性而著称。

Timken的轴承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领域。

其产品包括球轴承、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等。

6. INA(德国)INA是德国的一家著名轴承制造商,全名为Ina Bearing Company Ltd。

该公司成立于1946年,以其高质量和创新性而受到赞誉。

INA的轴承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设备等领域。

其产品包括滚子轴承、滑动轴承、线性轴承等。

轴承钢热处理轴承钢材料检测

轴承钢热处理轴承钢材料检测

轴承钢热处理轴承钢材料检测一、常用轴承材料1、轴承钢的分类1)、铬轴承钢2)、无铬轴承钢3)、渗碳轴承钢4)、不锈轴承钢5)、高温轴承钢6)、防磁轴承钢2、我公司常用材料表1国内外牌号对照表二、轴承钢常用热处理轴承钢热处理轴承钢材料检测,正火是为了消除和改善锻造后的网状碳化物和粗片状珠光体组织。

gcr15的正火温度930-950℃,保温30-60分钟。

2高温扩散退火目的是减小钢材的显微偏析。

gcr15的扩散温度1180-1220℃,保温10小时以上。

3球化退火目的:1)为淬火提供良好的原始组织;2)降低硬度以便于切削加工;3)提高塑性,以便于冷拉等加工。

4去应力退火目的是消除加工应力,减小淬火变形和开裂。

550±10℃保温3-5小时取出空冷或650℃保温3-5小时随炉冷却至550℃后取出空冷。

5再结晶退火目的是消除冷变形引起的晶格扭曲、晶粒破碎或变形,消除冷变形引起的加工硬化和大的内应力。

gcr15的再结晶温度670-720℃,保温2-8小时,具体保温时间视装炉量多少而定。

6淬回火目的是为了提高钢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强度,并通过以后的回火使钢获得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

gcr15的淬火加热温度820-860℃,保温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高碳铬轴承钢高低倍组织的评定1低倍组织从任意6根圆钢的任意端各取1个试样进行检验。

将试样在温度为65~80℃、50%(质量分数)盐酸(工业用)水溶液中浸蚀25~40分钟,以正确显示钢的低倍组织为准,用目视或不大于10倍放大镜观察,按gb/t18254附录a第1、2和3级别图评定。

中心疏松的评级:主要依据试样中心部位的缺陷大小、数量、聚集程度以及占据的面积。

一般疏松的评级:主要根据试样面上缺陷的大小、数量、所占面积和树枝状晶的粗细程度。

偏析的评级:主要根据试样面上偏析带的组织疏松程度及偏析带的宽度。

经酸浸的试样面上应无缩孔、裂纹、皮下气泡、过烧、白点及有害夹杂物。

轴承热处理工艺

轴承热处理工艺
油 油 水 油 油 油 油 油 油
硬度 (HRC)
ffice ffice" />
回火方式 150~160℃3h,空冷
硬度 (HRC)
≥60
≥63 ≥63 ≥63 ≥63
150~160℃2~5h,空冷, 回火4次
150~170℃的油炉均热 2~5h,空冷
150~170℃的油炉均热 2~5h,空冷
150~170℃的油炉均热 2~5h,空冷
860℃预热,1055~1065℃淬火加热,淬火后 冷至室温,-78℃冷处理,温度回升至室 温,160℃回火3h 850~860℃淬火加热,油冷,160℃回火2h
850~860℃淬火加热,油冷,160℃回火2h
830~840℃淬火加热,油冷,160℃回火3h
830~840℃淬火加热,油冷,160℃回火3h 920±10℃渗碳,直接淬油(810℃),190
一、轴承钢的类型
类型 高碳铬不锈轴承钢
渗碳轴承钢
高碳铬轴承钢
钢号 9Cr18, 9Cr18Mo G20CrMo,G20CrNiMo, CG20rNi2Mo, G20Cr2Ni4,G10CrNi3Mo,G20Cr2Mn2Mo GCr6, GCr9, GCr9SiMn, GCr15, GCr15SiMn
≤269 ≤321
≤269
880~1000℃保温4-6h, 以15~30℃/h,冷至740℃再 以15~30℃/h,冷至600℃保温2-5h,,出炉空冷
197~241
850~870℃保温4-6h, 以30℃/h,冷至600℃,出炉 空冷
≤255
淬火
冷却
硬度 (HRC)
回火 回火方式
硬度 (HRC)
方式 油

轴承热处理、滚动体专用设备研发成果及发展趋势

轴承热处理、滚动体专用设备研发成果及发展趋势


舟电炉有限公司近年来在传统等温
球化退火炉基础上开发研制的轴承
锻件退火专用设备 ,是一 种适 用于
了滚动体成品质量 此外, 相关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对产 品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 已研发出新一代磨具磨料, 如钢球研磨板、 研磨




轴承行业大批量连续生产的新型退
火炉。
树脂砂轮、滚子外径超精油石、切削液等。 因此 通过 六五 ”及 t ・ t ,期间广大科技人 员的共 同努力 , 国 十五 , 我
, ,
已基本具备定一个水平的成套轴承滚动体的制造技术和相应的工艺装备
3国内 . 外轴承热处理专用设
而且有的 设备在精度和性能方面已 达到或接近国 业发达国 外工 家同 类产品
备发展趋势
() 1国内轴承热处理专用设备发
水平。
2 滚动体专用设备、 仪器改进和研发成果

展趋势 发展和应用贝氏体等温淬 火工艺装备;轴承采用贝氏体等温
基础上,国内已开发研制成功可控
气氛网带炉生产线和可控气氛铸链
炉生产线,并 已系列化生产。目前 中小型轴承套圈的新增热处理装备
基本都是采用这两种生产线,其工 艺和质量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 随着技术改造的持续进行,它们将
பைடு நூலகம்
逐步取代原有的输送带炉生产线、
震底炉生产线、 箱式炉等落后炉型。
靠性 。
:嘉
钢 动 机 改 传 开 料 ,闭筒 、 球 冷 系 变 统 式 方采 式 切 自墩 列 了 的 切 式 套
钳送料 、 上冲模座 与机 身固定 ,与 主滑块 分离 、 自动强迫润滑 、 封l 全 全 羽

轴承钢的热处理方法

轴承钢的热处理方法

.'.轴承钢的锻造及热处理工艺轴承钢全名叫滚动轴承钢,具有高的抗压强度与疲劳极限,高硬度,高耐磨性及一定韧性,淬透性好,对硫和磷控制极严,是一种高级优质钢,可做冷做摸具钢。

比重:7.81(一)轴承钢锻造温度(1)始锻温度:1150(1120)终缎温度:850(800)度。

(2)锻造前清除表面缺陷,尽量预热后在快速加热。

(3)温加工时,应避免200~400度的蓝脆区。

热加工时,应避免进入高温脆区(大于1250)。

应尽量避免进入热脆区(800~~950度)。

今日焦点:(二)锻后热处理(1)锻后————预先热处理(球化退火)————最终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2)球化退火目的:降低硬度,便于加工,为淬火做准备。

球化退火过程:加热到750~~770度,保温一定时间,在缓慢冷却到600度以下空冷。

(3)各种轴承钢淬火+低温回火及硬度表钢号淬火温度及淬火介质低温回火硬度HRCGCr6 800~820 水或油150~170 62~64GCr9 800~830 水或油150~170 62~64GCr9SiMn 810~820 水或油150~160 62~64GCr15 820~846 油150~160 62~64 GCr15SiMn 800~840 油150~170 62~64(三)淬火及淬火介质(1)淬火颜色(经验) 白色最硬而脆,黄色硬而韧,兰色软而韧。

(2) 淬火介质 A 水:一般温度不超过40度,不得有油,肥皂等杂质。

B 盐及碱的水溶液:水中加百分之5~10的盐或碱。

盐溶液冷却速度是水的十倍,硬度高而均匀,但组织应力大,有一定的锈蚀作用。

温度小于60度。

碱溶液(苛性纳水溶液)腐蚀性大,适应范围小。

C 油:包括机油,锭子油,变压器油,柴油等。

可减小变形与开裂。

不适用碳钢。

油温度:在60~~80度,最高不超过100~120度。

(四)回火温度轴承钢采用低温回火。

温度:150~250度。

可在保持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内应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时崩裂或过早损坏。

轴承表面处理方法

轴承表面处理方法

轴承表面处理方法轴承表面处理方法引言:轴承作为机械装置中至关重要的部件,承担着传递力和减少摩擦损耗的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轴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轴承表面处理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工艺。

本文将深入探讨轴承表面处理的几种常见方法,并分享对这些方法的观点和理解。

一、机械加工1. 粗加工粗加工是轴承制造过程中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轴承零件精确加工到允许有限的尺寸范围内。

通常使用车床、铣床等机械设备进行加工,以提供基本的几何形状和外观特征。

2. 精加工精加工是在轴承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加工,以提高表面质量和精度。

它包括磨削、铣削、车削等工艺。

通过精加工,轴承的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得到了改善,满足了对高速旋转和高精度的要求。

二、热处理1. 灭火淬火灭火淬火是一种重要的热处理方法,目的是通过快速冷却来改善轴承的硬度和强度。

在加热至适当温度后,将轴承部件迅速放入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

这样可以使轴承表面形成良好的组织结构,并提高其抗疲劳性和承载能力。

2. 温躯壳体淬火温躯壳体淬火是通过在加热阶段采用适当的保温和控温方式,使轴承局部达到淬火温度,然后迅速冷却。

这样可以使轴承表面硬度大幅提升,而保持核心部分的韧性。

温躯壳体淬火可以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和表面耐磨性。

三、表面涂层1. 镀层镀层是在轴承表面加上一层金属材料或合金,以提高其抗磨损和耐腐蚀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镀层材料有镍、铬、锌等。

镀层可以有效减少轴承与其他部件的直接接触,降低摩擦和磨损,并增加表面硬度和耐腐蚀性。

2. 涂层涂层是将一种特殊的涂料涂覆在轴承表面,以改善其摩擦性能和耐磨性。

常见的涂层材料有聚四氟乙烯(PTFE)、氮化硅等。

涂层可以提供低摩擦系数和良好的耐磨性,减少能量损耗和轴承的磨损。

四、磨削与抛光磨削与抛光是通过物理切削和磨粒磨擦的方式,使轴承表面得到更好的平滑度和光洁度。

这样可以减少表面粗糙度和不规则性,提高轴承的运转效率和寿命。

磨削与抛光过程需要精密的设备和工艺控制,以确保表面处理效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轴承的热处理工艺步骤

轴承的热处理工艺步骤

轴承的热处理工艺步骤轴承热处理技能首要靠自己实习,热处理技能要联系炉型、装炉、冷却介质、工件大小、工件形状和工件技能需求等多要素有关。

不明白时,先查有关材料(比方热处理手册等),或讨教老师傅、做试验,然后再正式出产。

下面给你介绍一下热处理技能的一些基本概念,期望对你有所协助。

1、退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能够查阅有关材料)后,通常随炉温缓慢冷却。

意图:1.下降硬度,进步塑性,改进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功能;2.细化晶粒,改进力学功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发生的内应力。

运用关键:1.适用于合金布局钢、碳素东西钢、合金东西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给状况不合格的原材料;2.通常在毛坯状况进行退火。

2、正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意图:1.下降硬度,进步塑性,改进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功能;2.细化晶粒,改进力学功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发生的内应力。

运用关键: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

关于功能需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布局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关于通常中、高合金钢,空冷可致使彻底或部分淬火,因而不能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3、淬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刻,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疾速冷却。

意图:淬火通常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安排,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安排,以进步耐磨性和耐蚀性。

运用关键:1.通常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点三的碳钢和合金钢;2.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但一起会构成很大的内应力,下降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故要进行回火以得到较好的归纳力学功能。

4、回火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从头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轴承零件热处理

轴承零件热处理

快冷 炉冷至650℃后出炉
2~5
2~4 时间/h
4.4.4 快速退火
温度/℃
900~910 780±10
30~50 min 正火
2~2.5 退火
冷却 60~90℃/h 至650℃
时间/h
五、套圈的淬火
5.1
淬火的含义 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1~AcM之间某一温度, 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大于临界速度)冷却 下来的热处理过程叫淬火。
总之,通过热处理改变珠光体中碳化物的形状、粗细和分布,
可以控制钢的强度和硬度,在相同的抗拉强度下,球状的珠 光体比片状的疲劳强度有所提高。
2.5 马氏体——C在α -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体心正方晶体。 马氏体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高硬度、高强度, 其硬度随着马氏体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当碳含量达到0.6%时,淬火钢的硬度接近最 大值,但塑性和韧性却明显下降。
825~ 830
830~ 835
835~ 840
840~ 845
保温时间 min
5~7
6~8
7~10
9~12
11~1 5
14~1 6
16~1 8
18~2 0
20~2 4
24~26
5.6淬火加热时间的计算
在淬火温度范围内,还要根据具体工艺条件来确定
具体的温度和时间,淬火加热时间的计算见下式:
t= a√ s
900~920 880~910
890~900 870~890
3.4 正火工艺的其它工艺要求
1) 正火的保温时间为30~50min;
2) 薄壁锻件,散开空冷或吹风冷却即可; 3) 壁厚较厚的锻件,需采用喷雾、浸油或浸
乳化液等手段快速冷却; 4) 不论何种冷却方法,冷速必须≥50℃/min。

滚动轴承的热处理

滚动轴承的热处理

滚动轴承的热处理目的:提高滚动轴承强度、韧性、耐磨性、抗疲劳强度以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同时通过特殊的热处理是其具有耐腐蚀、耐高温,防磁等特性。

常用的热处理方式有:退火(Th),它是将金属加热到所需的温度并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再缓慢冷却(一般是随炉冷却),退火可降低金属的硬度和脆性,增加塑性,消除内应力等。

正火(Z),它是将金属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并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

正火可以细化晶粒,改善机械性能鱼切削性能。

淬火(C),它是将金属加热到所需温度,保温后放入淬火剂中冷却,是温度骤然降低。

淬火可增加金属的硬度,但会降低其塑性。

回火,它是将淬火后的金属重新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再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冷却。

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高温回火,中温回火以及低温回火。

回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因淬火产生的内应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获得所需的机械性能。

调质,即是所说的淬火加高温回火,这样可以得到所需的强度和韧性。

经过调质处理的钢一般叫调质钢,多指中碳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

钢中的主要金相组织:奥氏体(A)它是碳溶于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溶碳能力较铁素体强,机械性能随含碳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它是固溶体,所以不论含碳多少,塑性都很好,而且无磁性。

碳素钢在727°C以上平衡组织中才能看见奥氏体,在有些合金钢中,由于合金元素的作用,在室温下也能得到奥氏体。

铁素体(F)它是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结构,溶碳能力极小,所以也叫纯铁体。

其性能也与纯铁极为相似,即强度、硬度很低,塑性韧性很高,在768°C一下又磁性。

渗碳体(Fe3C),铁与碳形成的化合物,含碳高达6.69%,晶格结构很复杂,其硬度大脆性大,强度低塑性几乎为零。

珠光体(P),它是又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量0.77%,其中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比例大致为7:1,性能位于两者之间。

轴承零件热处理的常见缺陷

轴承零件热处理的常见缺陷

成表面脱碳。

表面脱碳层的深度超过最后加工的留量就会使零件报废。

表面脱碳层深度的测定在金相检验中可用金相法和显微硬度法。

以表面层显微硬度分布曲线测量法为准,可做仲裁判据。

6.软点由于加热不足,冷却不良,淬火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轴承零件表面局部硬度不够的现象称为淬火软点。

它象表面脱碳一样可以造成表面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的严重下降。

若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为了让更多人能看到此文章,请多宣传一下本站,支持本站发展;多谢!目录一、滚动轴承材料 (1)1.1滚动轴承用钢的基本性能要求 (1)1.2 轴承用钢冶金质量的基本要求 (3)1.3 滚动轴承常用材料 (4)1.4 轴承用钢的发展 (12)二、轴承热处理 (15)2.1 轴承热处理新技术 (15)2.2 产品设计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6)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一、滚动轴承材料1.1滚动轴承用钢的基本性能要求滚动轴承零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要在拉伸、压缩、弯曲、剪切、交变等复杂应力状态和高应力值条件下,高速长时间工作。

选择制造滚动轴承的材料是否合适,对其使用性能和寿命将有很大影响。

而选择材料的基本方法是根据轴承的破坏(失效)形式来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滚动轴承的主要破坏形式是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剥落,以及由于摩擦磨损而使轴承的精度丧失,此外,还有裂纹、压坑、锈蚀等原因造成轴承的非正常破坏。

因此,总体而言,滚动轴承应具有高的抗塑性变形能力,少的摩擦磨损,良好的旋转精度,高的尺寸精度,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以及长的接触疲劳寿命。

而且其中很多性能是由材料和热处理工艺所共同决定的。

因而要求制造滚动轴承的材料经过后工序的一定热处理后具备以下的性能。

1.1.1高的接触疲劳性能滚动轴承运转时,滚动体在轴承内、外圈的滚道间滚动时,其接触部分承受周期性交变负荷,多者每分钟达数万次或数十万次。

在周期性交变应力的反复作用下,接触表面出现疲劳剥落。

常见国外轴承品牌

常见国外轴承品牌

常见国外轴承品牌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用的零部件之一,用于支撑和减少旋转磨擦。

在国际市场上,有许多知名的国外轴承品牌,它们以高品质、可靠性和先进技术而闻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国外轴承品牌及其特点。

1. SKF(瑞典)SKF是全球率先的轴承创造商之一,总部位于瑞典。

该公司成立于1907年,拥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和经验。

SKF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包括汽车、航空航天、能源、冶金等。

其产品质量可靠,具有出色的耐磨性和高承载能力。

SKF还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

2. FAG(德国)FAG是德国知名的轴承创造商,成立于1883年。

该公司的轴承产品以其高精度、高速度和高负载能力而闻名。

FAG轴承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其产品质量可靠,长寿命,能够满足复杂工作条件下的要求。

FAG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以匡助客户正确选择和使用轴承。

3. NSK(日本)NSK是日本著名的轴承创造商,成立于1916年。

该公司的轴承产品以其高精度、低噪音和长寿命而闻名。

NSK轴承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力工业、机械设备等领域。

其产品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NSK还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4. Timken(美国)Timken是美国著名的轴承创造商,成立于1899年。

该公司的轴承产品以其高质量、高性能和长寿命而著称。

Timken轴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领域。

其产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高承载能力,能够在高温和高速条件下工作。

Timken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5. NTN(日本)NTN是日本著名的轴承创造商,成立于1918年。

该公司的轴承产品以其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长寿命而闻名。

NTN轴承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设备、电力工业等领域。

其产品具有优异的性能和耐用性,能够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稳定运行。

NTN还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

滚动轴承零件的热处理(必学)

滚动轴承零件的热处理(必学)

滚动轴承零件的热处理品种之多,至今已有6万多个,结构上一般为外套,内套,滚动体,保持架和润滑油等组成.滚动轴承多数为高载荷(球轴承的接触应力达4900MPa,滚柱轴承接触应力达2940MPa)下运行,在套圈和滚动体接触面上承受交应力,高转速(d/V值2.5X106mm.r/min).长寿寿命条件下服役.其失效的主要形式是疲劳剥落,磨损,断裂等.因此,要求滚动轴承用钢应具有:高的硬度,高的搞疲劳性能,高的耐磨性,一定的韧性,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冷热加工性能等.最终表面为使用寿命长和高的可靠性.通常套圈和滚动体均采用高碳铬轴承钢,长期实践证明,它是制造滚动轴承的最佳钢种,GCR15钢占滚动轴承用量90%以上.在外套带安装挡边和高冲击载荷下,工作的滚动轴承采用合金渗碳钢,它主要含有铬镍钼等元素.渗碳钢在表面层深度范围内渗碳,形成表面硬化层,而中心部硬度低,形成表面高硬度而心部具有高的韧性,适用于承受冲击载荷条件轴承,如轧机轴承等.钢中非金属夹杂,易形成早期疲劳剥落,所以高纯度轴承钢(真空感应+真空自耗冶炼),制造高可靠性,长寿命,高精度轴承,如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高精度陀螺轴承和高精密(P2,P4级)机床主轴轴承等.对于在化工,航空,原子能,食品,仪器,仪表等现代工业所用滚动轴承还需具有耐腐蚀,耐低温(-253度),耐高渐,搞辐射和防磁等特性.因此,滚动轴承用材料种类较多,常用滚动轴承钢与合金及应用范围见表4-14.4.2冲压滚针套等零件的热处理用08,10,15CrMo,20CrMo钢制冲压成HK型,BK型滚针套,垫圈,保持架和罩等.该类零件要求具有一定强度,较好耐磨性.因此对零件表面需进行表面硬化,如碳氮共渗,渗碳和氮碳共渗等.4.4.2.1冲压滚针套的C-N共渗热处理1.冲压滚针套碳氮共渗(或渗碳)直接淬火并回火后的表面硬度和心部硬度按表4-81的规定执行.注:如用户对心部硬度无要求,生产厂家可不检查心部硬度.如用户对硬化层深度未提出要求,可按表4-82碳氮共渗(或渗碳)总硬化层深度执行.2.硬化层深度,保持架和冲压外圈的硬化层深度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保持架的硬化层深度应以总硬化层深度为准(总硬化层深度:从零件表面垂直测量到与金属基体组织间的显微硬度或显微组织没有明显变化的那一层为硬化层距离)冲压外圈的硬化层深度以有效硬化层深度为准(有效硬化层深度:应从表面垂直测量到550HV处为准) 3.显微组织,滚动轴承零件碳氮共渗后的显微组织应为含氮马氏体,碳氮化合物及残留奥氏体,按JB/T7363标准级别图评定(图1,图2为合格,不允许有图3的1级,2级黑色组织存在).渗碳后的显微组织应为细针状马氏体,分散细小的碳化物以及少量残留奥氏体为佳.参照JB/T7363标准级别评定.4.直径变动量.碳氮共渗(或渗碳)后轴承保持架和冲压外圈的直径变动量,按表4-83执行。

国外轴承材料

国外轴承材料

>国外轴承材料国外轴承材料浏览次数:1468 2004-9-13 中国轴承信息网刘耀中雷建中摘自《国外轴承材料热处理》滚动轴承零件以点接触或线接触的形式,在高的交应接触应力下长期工作。

其工作部位多处于主机的心脏或关节等要害处。

主机的精度、寿命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轴承。

作为各种机械运动的支承,轴承的工作环境可能是超高温(>1000℃)、超低温(-253℃)、强腐蚀(酸、碱、王水和高温苛性纳等)以及超高真空(1.33×l0-9Pa),也可能是强冲击、强磨料磨损、无磁和超高速(dmn值达 2.2×106以上)等等。

苛刻环境要求可能是单项,也可能是多种复合恶劣条件的综合,不论是普通轴承还是特种专用轴承,主机对其寿命、性能和可靠性都提出很高的要求。

轴承寿命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材料与热处理所占的份量很大。

轴承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条件要求轴承材料必须具备高的硬度、高的耐磨性、高的接触疲劳强度、高的弹性极限、良好的冲击韧度、良好的断裂韧度、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良好的防锈性能和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等。

为保证这些性能要求,轴承用钢的冶金质量必须保证严格的化学成分,特别高的纯净度(低级别的非金属夹杂物),极低的氧含量和残余元素含量,严格的低倍组织和高倍(显微)组织,严格的碳化物不均匀性,严格的表面脱碳层和内部疏松、偏析、显微孔隙等要求;不允许存在裂纹、夹渣、毛刺、折迭、结疤、氧化皮、缩孔、气泡、自点和过烧等表面和内部缺陷。

为保证加工性能,对钢材的尺寸精度也有严格要求。

轴承用钢的质量是所有合金钢中要求最严格、检验项目最多的钢种。

世界公认,轴承钢的水平是一个国家冶金水平的标志。

最新的冶金技术一般首先在轴承用钢的开发和生产上应用。

近几十年来,工业发达国家在轴承用钢的开发及生产应用方面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采用新的冶炼技术和装备,或对传统的冶炼工艺和装备进行改进,降低钢中氧含量及夹杂物的数量,改善夹杂物的分布、尺寸和形态,改善结晶状态等,以提高原有钢种的冶金质量,生产长寿命、纯净或超高洁净钢;另一方面,对原有的钢种的化学成分进行改进或开发全新轴承用钢,以满足不同使用场合对轴承越来越高的性能要求,或在具有同样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材料费用和整个轴承的生产成本。

轴承零件的热处理

轴承零件的热处理
1、工作室直径2070mm,深1610mm,功率 180KW,分上下两区加热,最大装载量 2000Kg
2、加热910~920℃,保温1.5~2h
RJT-1100联合 双室式推杆电炉
大批量、大型及壁厚工件 两个加热室,第一个用于正火、第二个用于退火
四、套圈的退火
4.1 退火的含义 把钢加热到下临界点A’C1以上或略低于
轴承套圈热处理 工艺及设备简介
轴承套圈热处理工序有: 正火、 退火、 淬火、 回火、 附加回火、 各道工序对轴承套圈性能的影响不同,下面
分别介绍。
三、套圈的正火
3.1正火的含义 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以上30~50℃,保
温一定的时间,使其组织完全奥氏体化,然 后使用空冷或者吹风冷、喷雾冷等手段,以 获得细片状珠光体或索氏体组织的热处理过 程,叫正火。 铬轴承钢的温度在800~900 ℃之间。
上料区
淬火炉
输送带
清洗机
回火炉
冷却油槽
6.5 一般回火工艺规范
名称
公差等级
回火设备
回火温度/℃
回火时间/h
中小型套圈
P0 P4、P6
油炉或电炉 油炉
150~170 150~170
2.5~3 3.5~4
大型套圈
P0
电炉
150~160
6~12
6.6高温回火
有些轴承有特殊要求,如要求在较高温度下要保证 组织、性能和尺寸的稳定。则这些套圈的回火温度 可以比一般的回火温度要高一些,这就是所谓的高 温回火。这些轴承代号后边有符号“T”,铬轴承钢 高温回火温度通常有以下几种:
乳化液等手段快速冷却; 4) 不论何种冷却方法,冷速必须≥50℃/min。

轴承热处理

轴承热处理

轴承热处理
轴承热处理是一种将轴承材料进行热处理的工艺,目的在于提高轴承的耐磨性、强度和硬度,使得轴承在使用中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寿命。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淬火、回火和表面渗碳等。

淬火是指将轴承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材料的组织发生相变,从而提高轴承的硬度和强度。

回火是指将淬火后的轴承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组织趋于稳定,消除残余应力,提高韧性和耐脆性。

而表面渗碳是指在轴承表面加入一定的碳元素,使其在热处理后表面形成一层高强度的碳化物,提高轴承的耐磨性和耐疲劳性。

轴承热处理的工艺参数需要根据不同材料、不同型号和不同用途进行调整。

热处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因此在操作中需要非常注意,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工艺要求。

SH热处理

SH热处理
有关轴承长寿命
2010年5月20日 JCC企画销售技术部
1
2. 通过材料和热处理的改善来提高寿命 2. 通过材料和热处理的改善来提高寿命
清浄油・密封潤滑環境 異物混入油中環境
表面剥离 压痕起点剥离 内部起点剥离
提高耐磨性
提高耐压痕性
韧性向上
减少杂质
热处理对策
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热处理对策
材料对策
SH 轴承
KE 轴承
対象:円すいころ軸受
KEⅡ 轴承
対象:円すいころ軸受
HRS 轴承
3
(1
(2
(3
(4
3. 长寿命轴承的特征
适用种类
热处理
轴承钢 渗碳氮化


目的
SH轴承
(SH:Special Heat-treatment)
球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滚道表面高硬度化 ・形成压缩受力层 ・残留奥氏体最合适化
・提高耐磨性 ・提高韧性
KE轴承
(KE:Koyo EXTRA-LIFE Bearing) 圆锥滚子轴承
渗碳钢 特殊热处 理
・滚道表面高硬度化 (增加碳的百分比含量) ・残留奥氏体最合适化
4
①SH軸受 ~概要~ ①SH軸受 ~概要~
SH轴承
对轴承钢进行热处理 高硬度 压缩残留受力 残留奥氏体适量化 提高耐异物质 提高耐龟裂性 提高寿命
5
② SH轴承 ~高硬度・压缩残留受力~ ② SH轴承 ~高硬度・压缩残留受力~
球轴承轨道表面 硬度(HRC)
标准品 60~64 SH轴承 61~66
在表面形成压缩受力层, 抑制龟裂传播。
6
③ SH轴承 ~残留オーステナイト量適正化~ ③ SH轴承 ~残留オーステナイト量適正化~ 残留奥氏体量多的话会发生压痕, 虽然压痕边缘隆起很小,但是由于加 工硬化,不容易消失。 为了防止隆起,容易消失,需要做到残留奥氏 体量的适量化。 提高耐压痕性

轴承热处理加工工艺

轴承热处理加工工艺

滚动轴承的热处理加工工艺:对于轴承,通过热处理可以具备以下性能:高的接触疲劳性,用于抵抗疲劳破坏能延长寿命;高的耐磨性,防止过早磨损,使轴承精度和旋转精度下降,影响机器运转,寿命下降;高的弹性极限,防止在接触应力下发生塑性变形;合适的硬度,能保证轴承的寿命;一定的韧性;良好的尺寸稳定性,防止轴承零件因内在组织或应力变化导致精度丧失;较高的尺寸精度;一定的抗腐蚀性和良好的工艺性(冷、热成形性,热处理性能、机械加工性能等)。

对于大多数滚动轴承钢,其热处理工艺主要为球化退火、淬火和低温回火。

球化退火:一般作为预备热处理,钢经锻造后空冷,所得组织是片层状珠光体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难以切削加工,在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

经球化退火后,可得到球状珠光体组织,其中的渗碳体呈球状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不仅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体不易长大,冷却时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

淬火:淬火时采用较低的淬火温度,即下限的温度,以减少应力和残余奥氏体量,淬火介质的温度不能过高,一般为室温。

低温回火:冷处理后在进行低温及长时间的回火,以及减少应力,并获得M,以保证高硬度和高耐磨性以我国目前常用的GCr15为例:1.淬火:查相关资料,GCr15采用加热到650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再继续升温直到(820~840℃),在冷油介质中冷却。

图 12.深冷和回火采用淬火冷却以后(-75~78℃,3h)的冷处理可以使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继续转变为马氏体,减少了残余奥氏体量。

冷处理后的低温回火(150~160,3h)是为了减小冷处理时所产生的内应力。

150~160℃3h时间/h冷处理-75~78℃,3h 图 23.低温人工时效和去应力退火采用低温回火处理以后,再进行(110~120℃,36h )的长时间低温人工时效处理,有利于冷处理后尚存的极少的残余奥氏体得到稳定,并且还可以使马氏体正方度和残余应力减低至最小程度,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承热处理(国外)热处理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后续的加工质量以致最终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同时热处理又是机械行业的能源消耗大户和污染大户。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热处理方面的应用,热处理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清洁热处理热处理生产形成的废水、废气、废盐、粉尘、噪声及电磁辐射等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热处理的环境污染问题,实行清洁热处理(或称绿色环保热处理)是发达国家热处理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为减少SO2、CO、CO2、粉尘及煤渣的排放,已基本杜绝使用煤作燃料,重油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少,改用轻油的居多,天然气仍然是最理想的燃料。

燃烧炉的废热利用已达到很高的程度,燃烧器结构的优化和空-燃比的严格控制保证了合理燃烧的前提下,使NOX和CO降低到最低限度;使用气体渗碳、碳氮共渗及真空热处理技术替代盐浴处理以减少废盐及含CN-有毒物对水源的污染;采用水溶性合成淬火油代替部分淬火油,采用生物可降解植物油代替部分矿物油以减少油污染。

(2)精密热处理精密热处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材料、结构尺寸,利用物理冶金知识及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检测技术,优化工艺参数,达到所需的性能或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另一方面是充分保证优化工艺的稳定性,实现产品质量分散度很小(或为零)及热处理畸变为零。

(3)节能热处理科学的生产和能源管理是能源有效利用的最有潜力的因素,建立专业热处理厂以保证满负荷生产、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是科学管理的选择。

在热处理能源结构方面,优先选择一次能源;充分利用废热、余热;采用耗能低、周期短的工艺代替周期长、耗能大的工艺等。

(4)少无氧化热处理由采用保护气氛加热替代氧化气氛加热到精确控制碳势、氮势的可控气氛加热,热处理后零件的性能得到提高,热处理缺陷如脱碳、裂纹等大大减少,热处理后的精加工留量减少,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机加工效率。

真空加热气淬、真空或低压渗碳、渗氮、氮碳共渗及渗硼等可明显改善质量、减少畸变、提高寿命。

轴承零件的热处理质量控制在整个机械行业是最为严格的。

轴承热处理在过去的20来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热处理基础理论的研究;热处理工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新型热处理装备及相关技术的开发。

1 高碳铬轴承钢的退火高碳铬轴承钢的球化退火是为了获得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匀、圆的碳化物颗粒的组织,为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终的淬回火作组织准备。

传统的球化退火工艺是在略高于Ac1的温度(如GCr15为780~810℃)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25℃/h)至650℃以下出炉空冷。

该工艺热处理时间长(20h以上)[1],且退火后碳化物的颗粒不均匀,影响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终的淬回火组织和性能。

之后,根据过冷奥氏体的转变特点,开发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在加热后快冷至Ar1以下某一温度范围内(690~720℃)进行等温,在等温过程中完成奥氏体向铁素体和碳化物的转变,转变完成后可直接出炉空冷。

该工艺的优点是节省热处理时间(整个工艺约12~18h), 处理后的组织中碳化物细小均匀。

另一种节省时间的工艺是重复球化退火:第一次加热到810℃后冷却至650℃,再加热到790℃后冷却到650℃出炉空冷。

该工艺虽可节省一定的时间,但工艺操作较繁。

2 高碳铬轴承钢的马氏体淬回火2.1常规马氏体淬回火的组织与性能近20年来,常规的高碳铬轴承钢的马氏体淬回火工艺的发展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展淬回火工艺参数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如淬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残余奥氏体的分解、淬回火后的韧性与疲劳性能等[2~10];另一方面是淬回火的工艺性能,如淬火条件对尺寸和变形的影响、尺寸稳定性等[11~13]。

常规马氏体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未溶(残留)碳化物组成。

其中,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又可分为两类: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倍数一般低于1000倍),马氏体可分为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两类典型组织,一般淬火后为板条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或称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形态—枣核状马氏体(轴承行业上所谓的隐晶马氏体、结晶马氏体);在高倍电镜下,其亚结构可分为位错缠结和孪晶。

其具体的组织形态主要取决于基体的碳含量,奥氏体温度越高,原始组织越不稳定,则奥氏体基体的碳含量越高,淬后组织中残余奥氏体越多,片状马氏体越多,尺寸越大,亚结构中孪晶的比例越大,且易形成淬火显微裂纹。

一般,基体碳含量低于0.3%时,马氏体主要是位错亚结构为主的板条马氏体;基体碳含量高于0.6%时,马氏体是位错和孪晶混合亚结构的片状马氏体;基体碳含量为0.75%时,出现带有明显中脊面的大片状马氏体,且片状马氏体生长时相互撞击处带有显微裂纹[8]。

与此同时,随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淬后硬度提高,韧性下降,但奥氏体化温度过高则因淬后残余奥氏体过多而导致硬度下降。

常规马氏体淬火后的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一般为6~15%,残余奥氏体为软的亚稳定相,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回火、自然时效或零件的使用过程中),其失稳发生分解为马氏体或贝氏体。

分解带来的后果是零件的硬度提高,韧性下降,尺寸发生变化而影响零件的尺寸精度甚至正常工作。

对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轴承零件,一般希望残余奥氏体越少越好,如淬火后进行补充水冷或深冷处理,采用较高温度的回火等[12~14]。

但残余奥氏体可提高韧性和裂纹扩展抗力,一定的条件下,工件表层的残余奥氏体还可降低接触应力集中,提高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这种情况下在工艺和材料的成分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留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并提高其稳定性,如加入奥氏体稳定化元素Si、常规高碳铬轴承钢马氏体淬回火为:把轴承零件加热到830~860℃保温后,在油中进行淬火,之后进行低温回火。

淬回火后的力学性能除淬前的原始组织、淬火工艺有关外,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回火温度及时间。

随回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硬度下降,强度和韧性提高。

可根据零件的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回火工艺:GCr15钢制轴承零件:150~180℃;GCr15SiMn钢制轴承零件:170~190℃。

对有特殊要求的零件或采用较高温度回火以提高轴承的使用温度,或在淬火与回火之间进行-50~-78℃的冷处理以提高轴承的尺寸稳定性,或进行马氏体分级淬火以稳定残余奥氏体获得高的尺寸稳定性和较高的韧性。

不少学者对加热过程中的转变进行了研究[2,7~9,17],如奥氏体的形成、奥氏体的再结晶、残留碳化物的分布及使用非球化组织作为原始组织等。

G. Lowisch等[3,8]两次奥氏体化后淬火的轴承钢100Cr6的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1050℃奥氏体化并快冷至550℃保温后空冷,得到均匀的细片状珠光体,随后进行850℃二次奥氏体化、淬油,其淬后组织中马氏体及碳化物的尺寸细小、马氏体基体的碳含量及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通过较高温度的回火使奥氏体分解,马氏体中析出大量的微细碳化物,降低淬火应力,提高硬度、强韧性和轴承的承载能力。

在接触应力的作用下,其性能如何,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但可推测:其接触疲劳性能应优于常规淬火。

酒井久裕等[7]对循环热处理后的SUJ2轴承钢的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先加热到1000℃保温0.5h使球状碳化物固溶,然后,预冷至850℃淬油。

接着重复1~10次由快速加热到750℃、保温1min后油冷至室温的热循环,最后快速加热到680℃保温5min油冷。

此时组织为超细铁素体加细密的碳化物(铁素体晶粒度小于2μm、碳化物小于0.2μm),在710℃下出现超塑性(断裂延伸率可到500%),可利用材料的这一特性进行轴承零件的温加工成型。

最后,加热到800℃保温淬油并进行160℃回火。

经这种处理后,接触疲劳寿命L10比常规处理大幅度提高,其失效形式由常规处理的早期失效型变为磨损失效型。

轴承钢经820℃奥氏体化后在250℃进行短时分级等温空冷,接着进行180℃回火,可使淬后的马氏体中碳浓度分布更为均匀,冲击韧性比常规淬回火提高一倍。

因此,В.В.БЁЛОЗЕРОВ等提出把马氏体的碳浓度均匀程度可作为热处理零件的补充质量标准[6]。

2.3 马氏体淬回火的变形及尺寸稳定性马氏体淬回火过程中,由于零件各个部位的冷却不均匀,不可避免地出现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而导致零件的变形。

淬回火后零件的变形(包括尺寸变化和形状变化)受很多因素影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如零件的形状与尺寸、原始组织的均匀性、淬火前的粗加工状态(车削时进刀量的大小、机加工的残余应力等)、淬火时的加热速度与温度、工件的摆放方式、入油方式、淬火介质的特性与循环方式、介质的温度等均影响零件的变形。

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不少控制变形的措施,如采用旋转淬火、压模淬火、控制零件的入油方式等[11,13,18]。

Beck等人的研究表明:由蒸气膜阶段向沸腾期的转变温度过高时,大的冷速而产生大的热应力使低屈服点的奥氏体发生变形而导致零件的畸变。

Lübben 等人认为变形是单个零件或零件之间浸油不均匀造成,尤其是采用新油是更易出现这种情形。

Tensi等人认为:在Ms点的冷却速度对变形起决定性作用,在Ms点及以下温度采用低的冷速可减少变形。

V olkmuth等人[13]系统研究了淬火介质(包括油及盐浴)对圆锥滚子轴承内外圈的淬火变形。

结果表明:由于冷却方式不同,套圈的直径将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且随介质温度的提高,套圈大小端的直径增大程度趋于一致,即“喇叭”状变形减小,同时,套圈的椭圆变形(单一径向平面内的直径变动量Vdp、VDp)减小;内圈因刚度较大,其变形小于外圈。

马氏体淬回火后零件的尺寸稳定性主要受三种不同转变的影响[12,14]:碳从马氏体晶格中迁移形成ε-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分解和形成Fe3C,三种转变相互叠加。

50~120℃之间,由于ε-碳化物的沉淀析出,引起零件的体积缩小,一般零件在150℃回火后已完成这一转变,其对零件以后使用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忽略;100~250℃之间,残余奥氏体分解,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将伴随着体积涨大;200℃以上,ε-碳化物向渗碳体转化,导致体积缩小。

研究也表明:残余奥氏体在外载作用下或较低的温度下(甚至在室温下)也可发生分解,导致零件尺寸变化。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所有的轴承零件的回火温度应高于使用温度50℃,对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零件要尽量降低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并采用较高的回火温度。

3贝氏体等温淬火3.1 贝氏体淬火的组织与力学性能高碳铬轴承钢经下贝氏体淬火后,其组织由下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碳化物组成。

其中贝氏体为不规则相交的条片,条片为碳过饱和的α结构,其上分布着与片的长轴成55~60°的粒状或短杆状的碳化物,空间形态为凸透镜状,亚结构为位错缠结,未发现有孪晶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