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之苏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的房子之内。
(三)“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 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题有东坡居 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 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 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 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 啃河上(和尚)骨!”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 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 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 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苏轼的文品与人品相得益彰。他在政治生 涯中刚正不阿的品格,在挫折和困境中自 强不息、坦荡旷达的高风亮节,使其文学 作品具有极大的思想魅力,成为宋代文人 乃至封建时代文人立身处世的楷模。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 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 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 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 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 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 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 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 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 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 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天生奇才
苏轼在宋代文学上的成就是空前 的:苏诗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成就; 苏词开拓了宋词的豪放派;苏文 向来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 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的书 法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苏画 首倡“文人画”,自成讲究神似、 写意一派。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 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 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 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 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 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 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 文坛将属于苏轼。
哲宗即位,高太后执政,废除新法, 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被召 还朝。这之后短短一两年内,苏轼从登州 太守,拔升翰林学士,至上礼部尚书。因 与司马光政见不合,再次请求出任地方官。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 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的唯一政 绩便是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在西湖 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 的“苏堤”。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因与王安石正政见不合,不容于 朝廷。于是时年36岁的苏轼自求外放, 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 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 地,任知州。此时苏轼虽有怀才不遇 的忧伤,但仍有待机雄飞的希冀和守 道持义的自豪。《江城子 ·密州出猎》 即写于此时期。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 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 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 其中有一段讥讽新法之辞。新党,便把握这 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指苏轼借古讽 今,谤讪朝廷,指斥的宋神宗。弹劾苏轼欺 君妄上。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 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这就是宋代 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 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 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 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了事。
(二)苏轼退房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用最后一点积蓄, 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 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 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 被不肖子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 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 不必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 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哲宗执政,支持新党,苏轼被 贬英州,未至而有贬惠州,三年后 又贬至琼州、儋州,直到宋徽宗即 位,大赦天下,苏轼才得以北归。 但不久就病死于常州,时年66岁。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一)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 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 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 “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 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 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 “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 捧腹大笑。
苏轼那坦荡宽广的 胸中,既有豪情奔放、 壮怀激烈,也有南方文 人之柔情婉转、百折千 回,这使苏轼的词作显 得巍峨清丽、摇曳多姿。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 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 ·密州出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 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 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
束 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 (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 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 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 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 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 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 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 的生活艰苦,但苏轼依然保持乐观的天性, 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 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 事物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