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药物化学实验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实验

药物化学实验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实验项目分数1 L-抗坏血酸钙的制备2 L-抗坏血酸钙的精制3 水杨酸镁的制备4 水杨酸镁的质量检查总分实验题目: L-抗坏血酸钙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L-抗坏血酸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2、掌握沉淀结晶法。

二、实验原理或流程:+CaCO32Ca+2三、实验药品试剂名称投料量物质的量比理化常数L-抗坏血酸 5.4g 0.03mol 分子量176.13 无色无臭水10ml 0.56mol 无色无味液体沸点100℃碳酸钙 1.5g 0.015mol 中性水,乙醇中不溶无水乙醇17ml 0.29mol 无色澄清液体有灼烧味四、实验装臵图五、实验步骤:容器中加入5.4g(0.03mol) L-抗坏血酸,10mL水,加热(50oC)溶解,剧烈搅拌下缓慢加入1.5g (0.015mol)碳酸钙粉末,待无气泡逸出时停止搅拌。

反应物在室温下难于自行结晶,用无水乙醇沉淀,静臵,抽滤,真空干燥得产品。

六、实验结果:L-抗坏血酸加水,加热,固体粉末溶解;加入碳酸钙粉末有气泡产生;加入无水乙醇,出现黄色油状物沉淀七、讨论分析:L-抗坏血酸是烯醇式结构,易于氧化变质的特点,使用效果不太理想。

而它的钙盐则克服了这个缺点,它不仅比L-抗坏血酸稳定,而且吸收效果好,在体内具有L-抗坏血酸的全部作用,其抗氧化作用优于L-抗坏血酸,且由于Ca的引入,也增强了它的营养。

因此制备L-抗坏血酸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L-抗坏血酸易溶于水,因此加水加热可使其溶解。

可与碳酸钙反应放出二氧化碳,L-抗坏血酸钙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高,因此可用无水乙醇萃取L-抗坏血酸钙。

实验题目: L-抗坏血酸钙的精制一、实验目的:1、学习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学习文献检索方法,了解文献检索在实验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或流程:1、检索L-抗坏血酸盐的理化性质。

2、根据理化性质,以水-无水乙醇为溶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重结晶,注意溶剂组成,用量对重结晶的影响。

药物化学实验

药物化学实验

小学期药物化学实验学院:药学院分组:一组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贝诺酯的合成摘要:本品以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

阿司匹林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酰氯时以少量吡啶作催化剂,氯化亚砜过量20%左右以提高收率,过量氯化亚砜减压蒸馏除去。

本品经口服进入体内后,经酯酶作用,释放出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而产年药效。

本品既有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又保持了扑热息痛的解热作用。

关键词贝诺酯;溶剂;合成条件一、实验目的1. 通过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了解氯化试剂的选择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 通过本实验了解酯化反应原理,掌握无水操作的技能及反应中产生有害气体的吸收方法。

二、实验原理扑炎痛为消炎镇痛药,常以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

阿司匹林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酰氯时以少量吡啶作催化剂,氯化亚砜过量20%左右以提高收率,过量氯化亚砜减压蒸馏除去。

经过上述合成,扑炎痛既保留了解热镇痛的作用,又减小了原药的毒副作用,并有协同作用,适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头痛及感冒发烧等病症的治疗。

合成反应如下:三、实验仪器1 原料与试剂:阿司匹林(药用)、扑热息痛(化学纯)、二氯亚砜(分析纯)、吡啶(分析纯)、氢氧化钠(化学纯)、苯(化学纯)、甲苯(化学纯)、二甲苯(化学纯)、丙酮(化学纯)2 主要仪器:搅拌机、电热套、铁架台、恒温水浴锅、三口瓶(150ml)、直形冷凝管、抽滤瓶(250ml)、布氏漏斗(60mm)、温度计(100℃)、量筒、滴管表1-物料规格及配比表2-物理性质名称性状熔点(℃)溶解性阿司匹林白色针状或板 135 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状结晶粉末溶液中能溶解,但同时分解乙酰水杨酰氯淡黄色液体扑热息痛 169-171 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难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及苯扑炎痛白色结晶 176-178 不溶于水、易溶于热醇中四、实验内容1.实验操作(1)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在装有回流冷凝器(上端附有氯化钙干燥管、排气导管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温度计的150 ml三颈瓶中,加入止爆剂、阿司匹林9 g,氯化亚砜5 m1,滴入吡啶1滴(催化反应用),缓缓加热至75℃,维持70—75℃,保温反应至无气体逸出(约2~3 h)。

药物化学三个经典实验

药物化学三个经典实验

药物化学三个经典实验实验一仪器的清洗、阿司匹林的合成在反应过程中,阿司匹林会自身缩合,形成一种聚合物。

在阿司匹林产品中的另—个主要的副产物是水杨酸。

三、实验方法:取2g(14mmol)水杨酸放入125ml的锥形瓶中,慢慢加入5ml(53mmol)乙酸酐,再滴加6滴浓硫酸,摇动使水杨酸溶解,水浴加热5-10min (控制温度85-90℃),冷至室温,即有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

若无晶体析出,可用玻璃棒摩擦瓶壁或置于冰水中冷却促使结晶。

晶体析出后再慢慢加入50ml水,继续在冰水中冷却,使晶体完全。

抽滤,用少许水洗涤晶体,抽滤,烘干,计算产率,熔点134-136℃。

[注意事项]1.由于乙酸酐易水解,所以所用仪器必须干燥。

水浴加热时,要注意不要让水蒸气进入三颈瓶中,以防止酸酐和生成的阿司匹林水解。

2.由于分子内氢键的作用,水杨酸和乙酸酐需在150-160°C才能生成乙酰水杨酸。

加入酸的目的主要是破坏氢键的存在,使反应在较低的温度(90℃)下就可以进行,而且大大减少副产物,因此实验中要注意控制温度。

四、思考题1.在阿司匹林的合成过程中,要加入少量的浓硫酸,其作用是什么除硫酸外,是否可以用其他酸代替?2.阿司匹林的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是什么简述其产生的途径及去除方法。

实验二扑热息痛的合成扑热息痛系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痛经等。

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N-(4-Hydro某yphenyl)-acetamide],又称醋氨酚(Acetaminophen)化学结构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略溶于水。

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实验,掌握扑热息痛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掌握酰化反应的原理和分馏柱的作用及操作。

OHONHCH3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以对氨基酚为原料经醋酐酰化或醋酸酰化反应制得。

本实验采用冰醋酸为酰化剂。

OHONH2+CH3COOHHONHCH3+H2O三、实验方法60ml(或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g对氨基酚,10ml冰醋酸,装一短的刺形分馏柱,其上端装一温度计,支管通过尾接管与接收器(100ml 锥形瓶)相连,接收器外部用冷水浴冷却。

药物化学实训实验报告

药物化学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常用药物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 学习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4. 通过实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药物化学实验是研究药物分子结构与药效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学生对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试管、药匙、滴管、烧杯、量筒、水浴锅等;2. 药品:维生素B1、维生素B2、阿司匹林、水杨酸、醋酐、浓硫酸、乙酸乙酯、饱和碳酸氢钠、1%三氯化铁溶液、浓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维生素B1的鉴定(1)取少量维生素B1置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剂,观察颜色变化;(2)加入正丁醇,观察硫色素的溶解情况;(3)加酸使成酸性,观察荧光变化;(4)碱化后,观察荧光变化。

2. 维生素B2的鉴定(1)取少量维生素B2置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或碱,观察荧光变化;(2)加入连二亚硫酸钠,观察化合物颜色变化。

3. 维生素B6的鉴定(1)取少量维生素B6置于试管中,加入氯亚氨基-2,6-二氯醌试液,观察颜色变化;(2)加入硼酸,观察颜色变化。

4. 维生素C的鉴定(1)取少量维生素C置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试液,观察颜色变化;(2)加入2,6-二氯靛酚钠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5. 阿司匹林的合成(1)在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水杨酸2.0g,醋酐5.0ml;(2)加入5滴浓硫酸,缓缓地旋摇锥形瓶,使水杨酸溶解;(3)将锥形瓶放在水浴上慢慢加热至85~90℃,维持温度10min;(4)从热源上取下锥形瓶,使其慢慢冷却至室温;(5)在冷却过程中,阿司匹林渐渐从溶液中析出;(6)在冷到室温,结晶形成后,加入水50ml;(7)将溶液放入冰浴中冷却;(8)待充分冷却后,大量固体析出,抽滤得到固体,冰水洗涤,并尽量压紧抽干,得到阿司匹林粗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维生素B1的鉴定:加入氧化剂后,溶液颜色变为蓝色,加入正丁醇后,硫色素溶解,加酸使成酸性后,荧光消失,碱化后,荧光又显现。

药物化学实验

药物化学实验

• 实验目的和要求 • ① 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 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 ② 通过芦丁结构的检识,了解苷类结构研 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 ③ 了解UV及NMR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 定中的应用。
实验方法
1、芦丁的提取、精制 芦丁的提取、
槐米粗粉( 槐米粗粉(40g) )
烧杯中, 置1000ml烧杯中,加水 烧杯中 加水600ml,搅拌 , 下加入石灰乳, 下加入石灰乳,调pH8—9,加热至微 , 保持30分钟 趁热抽滤。 分钟, 沸,保持 分钟,趁热抽滤。
NH2
. 2 H2O
OH COONa
• 对氨基水杨酸钠为白色或银灰色结晶性 粉末,mp.142~145℃,难溶于水及氯仿, 溶于乙醇及乙醚,几乎不溶于苯。 • 对氨基水杨酸钠盐水溶液很不稳定,易 被氧化,遇光热颜 色渐变深。在铜 离子存在下,加速氧化。如有抗氧剂或 金属络合剂存在,可有效地防止氧化。 用光电比色计测定透光率(T)可看出其 变化程度。
实验原理
利用乙醇为提取溶剂, 利用乙醇为提取溶剂,可把不同类型性质互异的蒽醌类成 分提取出来; 分提取出来; 总蒽醌苷元在乙醚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故回收乙醇后得总 总蒽醌苷元在乙醚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提取物可用乙醚提取总苷元; 提取物可用乙醚提取总苷元; 根据蒽醌衍生物的酸性强弱,用不同的碱液进行萃取, 根据蒽醌衍生物的酸性强弱,用不同的碱液进行萃取,最 后得到不同的蒽醌苷元。 后得到不同的蒽醌苷元。
实验三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 与鉴定
实验目的
1.掌握PH梯度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掌握 梯度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梯度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2.掌握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 .掌握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 3.了解液液萃取法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方法; 了解液液萃取法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方法; 了解液液萃取法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方法

药物化学实验

药物化学实验

药物心痛定硝苯地平的合成与光谱鉴定【实验目的】1.学习用Hantzsch 反应合成二氢吡啶类心血管药物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用薄层色谱法跟踪反应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硝苯地平(Nifedipine ),又名心痛定,化学名为l,4-二氢-2,6-二甲基-4-(2-硝基苯基)-3,5-吡啶二甲酸二甲酯,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第一个二氢吡啶类抗心绞痛药物,还兼有很好的高血压治疗功能,是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抗心绞痛和降血压药物。

硝苯地平是由邻硝基苯甲醛、乙酰乙酸甲酯和氨水通过Hantzsch 反应缩合得到。

CHO2 CH COCHCOOCH N H COOCH 3H 3COOCCH 3H 3C O 2N 3NO 2【仪器与药品】仪器:三口烧瓶(50 mL )、电热套、磁力搅拌器、锥形瓶、球形冷凝管、薄层色谱板、层析缸、紫外分析仪、超声波清洗器药品:邻硝基苯甲醛、乙酰乙酸甲酯、无水乙醇、氨水(20%)[1]、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实验步骤】在50 mL 三口烧瓶中加入2.45 g (16 mmol )邻硝基苯甲醛、3.8 g (32.8 mmol )乙酰乙酸甲酯、10 mL 乙醇和1.5 mL 氨水,加入搅拌磁子,插入温度计,装上回流冷凝管[2],以及恒压滴液漏斗,漏斗中装1.0 mL 氨水。

搅拌下加热至回流(保持温度稳定,微沸)。

1 h 后,再加入余下的氨水。

用薄层色谱法(TLC )跟踪反应,4 h 后原料邻硝基苯甲醛基本消失,新点(反应主产物)显著,R f =0.44(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1)。

停止反应,将反应瓶内的混合物转移到烧杯中,冰水冷却,析出黄色固体,如产物呈棕色黏状物,将烧杯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振荡15 ~ 20 min 。

抽滤,用水洗涤固体得粗产品。

粗产物用乙醇重结晶,得淡黄色晶体或粉末,干燥,称重,计算产率。

对硝苯地平进行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实验,解析谱图。

纯硝苯地平为淡黄色针状晶体,熔点172~174 ℃,其红外和核磁共振图谱见图1。

(整理)药物化学实验

(整理)药物化学实验

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合成药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对药物进行结构修饰的基本方法,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技术及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题目,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根据第一次课的实际情况尽量多的开展试验,力求选择性地完成1/3的实验科目内容。

基本要求是课前作好预习,查阅有关文献和数据,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本实验教材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收集反映,以便进一步修正提高。

目录实验一阿司匹林的合成 (1)实验二扑炎痛的合成 (3)实验三水杨酰苯胺的合成 (6)实验四阿司匹林铝的合成 (9)实验五苯妥英锌的合成 (12)实验六苯妥英钠的合成 (15)实验七苯佐卡因的合成 (18)实验八磺胺嘧啶锌和磺胺嘧啶银的合成 (22)实验九琥珀酸喘通的合成 (24)实验十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26)实验十一巴比妥的合成 (30)实验十二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 (34)实验十三盐酸普鲁卡因稳定性实验 (38)实验十四对氨基水杨酸钠稳定性实验 (41)实验十五二氢吡啶钙离子拮抗剂的合成 (43)实验十六氯霉素的合成 (45)实验十七氟哌酸的合成 (55)实验十八地巴唑的合成 (65)实验十九亚胺-154的合成的合成 (68)附录重要的实验方法 (70)重要实验方法的预实验一、液体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有机合成产生的液体化合物其分离纯化一般采用蒸馏的方法。

根据待分离组分和理化性性质的不同,蒸馏可以分为简单蒸馏和精馏(分馏);根据装置系统内的压力不同又可分为常压和减压蒸馏。

对于沸点差极小的组分分离或对产物纯度要求极高的分离,则可应用高真空技术。

参见《有机化学实验》。

二、固体化合物的提纯方法化学合成药物的纯度和质量是关系到人身安危的重大问题。

药物化学实验_百度文库.

药物化学实验_百度文库.

实验三:药物的性质实验实验目的掌握常用几种典型药物(局麻药、解热镇痛药、心血管系统药物、磺胺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药物鉴别的方法与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 1.仪器试管、白瓷板、乳钵、恒温水浴锅、酒精灯、胶头滴管、漏斗、烧杯、量杯等 2.药品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苯巴比妥(钠、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3.试剂稀盐酸、盐酸、稀硝酸、稀硫酸、硫酸、0.1mol/L亚硝酸钠、碱性β-萘酚试液、10%氢氧化钠、氨水、三硝基苯酚试液、碳酸钠试液、硫酸铜试液、硝酸银试液、三氯化铁试液、氯仿、甲醛、亚硝酸钠固体实验指导 (一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盐酸普鲁卡因①取本品约20mg,加稀盐酸lml,振摇使溶,再加0.1 mol/L亚硝酸钠2滴,摇匀,加碱性β—萘酚试液2~3滴,即析出红色或猩红色沉淀。

②取本品约0.1 g,加蒸馏水2m1使之溶解,加10%氢氧化钠1ml,即生成白色沉淀;加热出现油状物;继续加热,产生蒸气(二乙氨基乙醇,可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热至油状物消失后,放冷,小心缓慢滴加盐酸试液,即析出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又溶解。

③取本品约10mg,加蒸馏水1ml使之溶解,加稀硝酸1ml,摇匀,滴加硝酸银试液,即析出白色凝胶状沉淀。

分离沉淀,加入适量氨试液,沉淀溶解,再加硝酸试液,沉淀复现。

供试品若为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①、③法可直接取注射液进行;②法须将注射液浓缩后再进行。

2.盐酸利多卡因供试液配制:取本品约0.2g,加蒸馏水20ml溶解后,分别进行下列操作: (1取供试液10ml,加三硝基苯酚(苦味酸试液10ml,即生成利多卡因苦味酸沉淀。

(2取供试液2ml,加碳酸钠试液1 ml,硫酸铜试液4~5滴,即显蓝紫色;加氯仿2ml,振摇静置分层,氯仿层显黄色。

(3取供试液5ml,加稀硝酸1ml,摇匀,滴加硝酸银试液,即析出白色凝胶状沉淀。

分离沉淀,加入适量氨试液,沉淀溶解,再加硝酸试液,沉淀复现。

药物化学实验

药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药物的定性鉴别一、试验目的1掌握三氯化铁呈色反应在药物定性鉴别中的应用2了解并熟悉各种药物的鉴别方法及原理二、实验内容及原理三氯化铁呈色反应重氮-偶合反应磺胺类药水解反应(SD、SMZ)铜盐反应解热镇痛药三氯化铁呈色反应酸水解反应抗生素类药(青霉素G钠)火焰着烧反应1、三氯化铁呈色反应:多数可溶于水或醇的酚类药物(如水杨酸、扑热息痛、氨基比林等)能与三氯化铁离子生成蓝色至兰紫色的络合物,此性质常作为该类物质的鉴别反应。

2、铜盐反应:磺酰氨基上的氢原子具有弱酸性,在碱性条件下可被铜离子取代,生成不同颜色的铜盐沉淀。

3、重氮-偶合反应:具有芳香伯胺的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能与亚硝酸生成重氮化合物,重氮盐在碱性条件下可与β-萘酚生成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扑热息痛的重氮-偶合反应磺胺类药物的重氮-偶合反应4 水解反应:在水溶液中,有些化合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盐类等物质)容易在酸、碱、热等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具有不同颜色的难溶性物质。

阿司匹林的水解反应青霉素钠(钾)的酸水解反应三、药品与器材1、药品: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磺胺甲恶唑(SMZ)、磺胺嘧啶(SD)、青霉素钠(钾)2、试剂:三氯化铁试液,1%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试液,稀盐酸,0.1 mol/L 的亚硝酸钠试液,碱性β-萘酚试液,碳酸钠试液,稀硫酸3、器皿:玻璃试管,滴管,酒精灯,试管夹,铂耳,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三氯化铁成色反应(1)取2支试管,用药匙取少量(约30mg)药品(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分别加入试管中,加约5ml蒸馏水,振摇溶解后加1-2滴三氯化铁试液,观察溶液颜色(显兰紫色的为扑热息痛)。

(2)取1支试管,取上述少量上述无颜色反应的药品于试管中,加约5ml蒸馏水后于酒精灯上微火煮沸,放冷后加1滴三氯化铁试液,溶液应显蓝色(为阿司匹林)2、铜盐反应: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约0.1g)药品(SD、SMZ),加约3ml 蒸馏水,充分摇匀,缓慢滴加1%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溶解为止(碱切忌过量),再各加硫酸铜试液1-2滴,则产生不同颜色的铜盐沉淀。

药物化学实验

药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 磺胺嘧啶锌(Sulfadiazine-Zn) 与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Ag )的合成一、目的要求: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磺胺嘧啶银为应用烧伤创面的磺胺药,对绿脓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其特点是保持了磺胺嘧啶与硝酸银二者的抗菌作用。

除用于治疗烧伤创面感染和控制感染外,还可使创面干燥,结痂,促进愈合。

但磺胺嘧啶银成本较高,且易氧化变质,故制成磺胺嘧啶锌,以代替磺胺嘧啶银。

其化学名分别为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银(SD-Ag )、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锌(SD-Zn ),化学结构式分别为:NH 2SO 2NNN NH 2SO 2NNN NH 2SO 2NZn N N磺胺嘧啶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或遇热易变质。

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磺胺嘧啶锌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合成路线如下:NH 3.H 2OH 2O++SO 2NN NHNH 2SO 2NN N NH 4NH2SO 2NNN NH 4NH 22SO 2NN N NH 2SO 2NNN NH 2SO 2NZn N N三、实验方法(一)磺胺嘧啶银的制备取磺胺嘧啶5 g,置50 mL烧杯中,加入10% 氨水20 mL溶解。

再称取AgNO33.4 g置50 mL烧杯中,加10 mL氨水溶解,搅拌下,将AgNO3-氨水溶液倾入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片刻析出白色沉淀,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无Ag+反应,得本品。

干燥,计算收率。

(二)磺胺嘧啶锌的制备取磺胺嘧啶5 g,置100 mL烧杯中,加入稀氨水(4 mL浓氨水加入25 mL水),如有不溶的磺胺嘧啶,再补加少量浓氨水(约1 mL左右)使磺胺嘧啶全溶。

另称取硫酸锌3 g,溶于25 mL水中,在搅拌下倾入上述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搅拌片刻析出沉淀,继续搅拌5 min ,过滤,用蒸馏水洗至无硫酸根离子反应(用0.1 M氯化钡溶液检查),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药物化学实验》word版

《药物化学实验》word版

药物化学实验目录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1.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任务2.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二、验证性实验实验一扑炎痛的合成实验二苯妥英锌的合成实验三巴比妥的合成实验四奥沙普秦的合成实验五硝苯地平的合成实验六氯霉素的的合成三、综合性实验实验一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二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实验三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实验四磺胺醋酰钠的合成四、设计性实验实验一氯贝丁酯的合成实验二苦杏仁酸的合成实验三苯佐卡因的合成实验四氟哌酸的合成五、附录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一>药物化学的性质与学习方法药物化学实验是药学院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是以合成实验研究为主的一门实验学科.药物化学实验是在掌握了化学基础课<尤其是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实验技能和技巧的基础上,在药物化学方面的进一步应用.但药物化学实验并不完全是合成实验,需要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过程并根据上述知识设计改造药物.因此,药物化学实验是通过学生手脑并用、反复训练,既掌握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并通过实验获得有关药物的相关知识.在巩固验证所学理论和药物性能的基础上学会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学会驾驭理论与技能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准确无误的记录等良好的科研工作作风.通过药物化学实验的严格训练,使学生掌握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和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合成方案的提出<从材料的收集、筛选开始,经分析、比较和综合,最后提出方案>,组织实践<根据条件进行预实验,由结果确定,修改原方案>,中间物的提纯及鉴定及最终产品鉴定<包括产率计算、质量评定等>等.二.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过程药物化学实验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合成化学药物.化学药物一般是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合成过程制得或由已具备一定结构的天然产物经过修饰改造而合成得到.前者成为全合成药物,后者称为半合成药物.对于新药或未知物,由于没有特定的合成路线,一般要根据设定药物的结构特点,运用学过的有机化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设计和试验.对于已知药物<尤其是已上市的药物>的合成,因为已有文献报道,可以通过文献查阅,寻找合成路线,对合成路线进行优化处理,包括对中间体及最终产物进行提纯和鉴定方法的选择,获得最佳工艺路线等过程.〔一〕合成工艺路线的选择和优化待合成药物选定之后,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工艺合成路线的选择.主要过程包括下述几个步骤:1.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查阅方法可分为系统查阅法和追索查阅法.前者是对所要求的最终产物进行全方位的查询,一般用于选题初期;后者是根据文献找文献的方法,一般用于实验过程中对于具体问题的详细查找.系统查阅法具体查阅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三大网络检索工具:Beilstein的CrossFire;ISI的Web of Science;CA的web检索Scifinder,最常用的是Scifinder和Beilstein,最强大的可能是scifinder.通常用Scifinder来查化合物具体的合成路线的设计.用Beilstein查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具体的图谱数据.文献的全文可以查阅一些大型的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g,万方数据库:// wanfangdata ,美国化学学会全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电子期刊数据库:// sciencedirect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Wiley InterScience ://www3.interscience.wiley ,等.专利里面也有很多有用的文献,不仅仅是那些大型知名数据库:如,美国专利,欧盟专利,,其他的专利组织等.另外,还有一些查化合物性质和有机反应的,如物性数据:// cheresources ,热力学性质:// questconsult /,查询物质结构性质等的://chemexper /,, ://sp.chemindex. com/cn/psearch.cgi?terms=552-66-9+&sel=dict,化合物基本性质数据库://chemfinder.camsoft ,化学反应查询系统,可查询400000个化学反应,有机反应查询,合成路线查询等.在查阅过程中,有时候单从文摘中或网络上了解的内容还很不完全,必须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以掌握具体的内容和细节,在必要时还要查阅某些专著、学术报告和论文集等.有时某一问题只能找到一、二篇重要文献,有必要根据它们的参考文献追索查找相关文献.但是追索查阅法往往会遗漏掉重要的内容,需要对目标化合物和重要的中间体都采取系统查阅法或将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查阅内容药物的合成须对国内外已经发表的各种合成路线和制备方法进行检索和综述,检索内容应包括:反应中所需的原辅材料、中间体<包括副产物>和产物的理化性质,包括理化常数、光谱数据,各种有毒物质的毒副作用及防护方法等;各步化学反应的原理、技术条件、影响因素和操作方法.对于有希望用于工业生产的合成路线中的每一步反应所需的特殊设备,如耐高压、高温、高真空以及深度冷冻等设备应详细查阅.2.合成路线选择原那么即使是同一种药物,通过文献查阅可能找到多条合成路线,他们各自有相应的特点和优缺点,应深入细致进行综合比较,结合实验条件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案,最终确定最优的合成路线.一般应从技术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安全性等几个方面考虑:〔1〕合成步骤少、操作简单,效率高药物合成的目的,除了得到最终产物以外,还要尽可能的产率高,副反应少,产品纯度高,易处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所选择的合成路线应该尽可能的反应步骤少,操作简便,且要求每一步的效率都高,因为总反应的产率是由各步反应的产率综合得到的,反应步骤越多,可能导致最终反应产率越低.例如某药物有两条合成路线,第一条合成路线由原料A经8步反应最终带到产物W,而第二条合成路线是从原料I和M出发,最后得到W.假设各步反应的收率都相同,但从总收率考虑,第二条合成路线较好.路线1路线2路线1的总收率为<80%>8×100 = 16.8% <假设每部反应收率为80%> 路线2的总收率为<80%>4×100 = 40.9% <假设每部反应收率为80%> 其次要求所选的每步反应力求副反应少,后处理相对简单,有时候为了满足后处理简单这个要求,可能会放弃步骤少,但后处理繁杂的路线.另外,还应考虑每步反应操作的工序问题,有些反应,但从反应式看步骤很多,但是具体操作工序较少,如利用乙烯基乙醚、三氯氧磷、二甲基甲酰胺及磺胺合成磺胺嘧啶的反应.而有些反应表面看很简单,但操作控制要求严格,操作工序多,如氯霉素合成时乙苯硝化制备对硝基乙苯的反应,因此在选择合成路线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单元反应的次序安排要恰当,在同一条合成路线中,有时其中某些单元反应的先后次序可以颠倒,而最后得到同样的产物.由于单元反应的次序安排不同,中间体不同,反应条件、要求和反应收率也不同,如果单从收率的角度考虑,应该把收率低的反应放在前面,将收率高的反应安排在后面.最佳的安排要通过实验验证.例如局麻药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可以使用下述两种方法制备若采用B法,即先还原后酯化的顺序时,不仅还原产物分离困难<用铁-酸法还原时,羧基与铁离子形成不溶性沉淀,难以分离>,而且对氨基苯甲酸的活性低于对硝基苯甲酸,反应产率较低.故工业上一般不采用B法,而采用先酯化后还原的方法.〔2〕原料易得,反应条件简单在进行工艺路线选择时,除了考虑产率因素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原料的来源是否容易,价格是否合理;同时还要考虑技术条件和设备的要求,有些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低温<甚至超低温>条件下或者在高真空、高腐蚀条件下进行,这些反应需要特殊设备,特殊条件,如果暂时缺乏这些条件,应尽量避开,另行设计或寻找其他路线,但是可能会带来步骤多、总产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某些文献报道的高温高压反应,可能在通过改变反应条件,采用催化剂<特别是利用酶催化>的方法,使反应易于进行.如避孕药18-甲基炔诺酮的合成中,由β-萘甲醚氢化还原制备四氢萘甲醚的文献报道需在80kg压力条件下进行,但改变条件将压力降至5kg也达到了同样的反应水平.〔3〕污染少在许多合成药物的生产中,经常遇到易燃、易爆和有毒的溶剂、原料和中间体,也经常产生污染环境,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废气、废液和废渣<三废>,在工艺路线选择时,不但要考虑技术上是否先进,经济上是否合理,更应该考虑的是安全生产和对"三废"防治.要求对各条工艺路线中各物料的稳定性和毒性,产生的副产物的毒性及其防治<综合利用>,"三废"的组成、数量和处理方法等进行综合比较.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易燃、易爆和有毒的物料<特别注意不使用国家药品管理局禁止使用于药物制备过程的溶剂>.对于反应过程中每一步的中间体及其副产物都要考虑有无毒性,应采用什么样的防X措施,并能够提出综合利用或处理方法的初步方案.3.合成路线优化经过对各条工艺路线的多种条件进行比较,选定某一条合成路线,对于此合成路线的各步反应条件还要进一步进行最优化处理,最优化的方法很多,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下述方法:单因素体系用法、分数法等,如果为双因素体系可采用等离线法、单纯形法等;如果影响因素为超过两个的多因素体系可采用正交法来设计处理.具体做法见相应参考书.总的来说对合成路线的优化,应根据具体情况,从客观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认真选取影响因素设计实验,不要死搬硬套某种方法,以免达不到优化的目的.另外一个优化过程只对应于某一步反应,不是所有过程都适用于同一种情况,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好药物合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二〕最终产物及其中间体的提纯及鉴定1. 中间物和最终产物的提纯能够制成各种制剂而用于临床的原料药,其关键的问题在于其质量是否符合药典或其它标准的要求,对于一个由多步合成而得到的化学药物来说,其中间体的质量对最终产物影响很大,往往中间体合成过程中的部分杂质,由于未能纯化而带入成品药而影响质量,因此对药物中间体的提纯和鉴定就显得非常重要.分离提纯方法合成药物及中间物的提纯方法很多,如萃取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升华以及色谱分离等方法,应该根据化合物本身和相应的副产物以及所用的溶剂体系的性质进行选择,许多方法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中已经学过,现回顾其中几种重要的方法.〔1〕萃取法萃取法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使物质有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地交换,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萃取法是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操作方法之一,应用萃取法可以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所需要的物质,也可以用来除去混合物中的少量杂质,前者称为"萃取"或"提取",后者一般称为"洗涤".在利用萃取法提纯时,应特别注意溶剂的选择.〔2〕蒸馏法蒸馏是液体物质最常用的纯化方法之一,根据具体方法的差异,蒸馏法有可细分为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分馏和水蒸气蒸馏等,其中常压蒸馏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已经常使用.但如果是在常压下蒸馏时未达到沸点就易受热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质,沸点比较高的物质,就只有利用减压蒸馏的方法来提纯.因此减压蒸馏是药物合成中经常使用的纯化方法.分馏法当一种溶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溶的液体组成时,且其沸点相差不远时<20℃以内>,难以用简单蒸馏的方法分离纯化,而采用分流柱进行蒸馏<这种方法叫分馏>那么可达到分离的目的,简单的说,分馏就是多次蒸馏,利用此方法甚至可以将沸点相距1~2℃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利用分馏法分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分流柱柱高分流柱越高分离效果越好,但也影响馏出速度,应根据具体情况<沸点相差多少>选择适当的柱高;2〕分流柱填充物填充物增加蒸汽与回流液的接触,填充物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提高分馏效果,但过大会导致蒸馏困难;3〕待分馏液体沸点较高时,分馏柱的绝热性影响分馏效果,应注意保温.水蒸气蒸馏法将水蒸气通入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中使有机物与水经过共沸而蒸出的操作<水蒸气蒸馏>常用于:1〕从大量树脂状杂质或不挥发性杂质中分离有机物;2〕除去挥发性的有机杂质;3〕从固体多的反应混合物中分离被吸附的液体产物;4〕某些有机物在其自身的沸点温度时溶液破坏,用水蒸气蒸馏可以在100℃以下的温度蒸出.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离时应注意:1〕被提纯或被分离的有机物一般是与水不相混溶或溶解度非常小;2〕在100℃左右必须有一定的蒸汽压<一般不小于10mmHg>;3〕在沸腾下与水长时间共存而不起化学变化.〔3〕重结晶与升华重结晶利用被纯化物质与杂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的差异,将其分离的操作称为重结晶,重结晶是纯化固体有机物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重结晶过程中溶剂的选择是关键,理想的溶剂应具备下列条件:1〕不与待纯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待纯化物质和杂质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度有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待纯化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随温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3〕溶剂易与重结晶物质分离;4〕经济、安全、毒性小、易回收.升华纯化固体有机物的另外一个方法是利用升华法纯化,升华是固体物质受热后不仅熔融直接转化为蒸气,该蒸气经冷凝直接凝固为固态物质的过程.利用升华不仅可以分离挥发度不同的固态混合物,而且还可以除去难挥发杂质.由升华而得到的有机物一般纯度都较高.但并不是所有的固体化合物都可用升华的方法来纯化,只适用于饱和蒸汽压较大的固态物质,在常压下不以升华的物质,可在减压条件下进行.注意事项:a. 待升华物质要充分干燥,以免影响分离效果.b. 加热是应尽量避免明火直接加热,加热温度应控制在待纯化物质的三相点以下.〔4〕色谱法色谱法也称层析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合成药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操作条件不同,色谱法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利用色谱法分离时要注意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固定相<一般为吸附剂>的选择要根据贷分离的物质的类型确定,酸性氧化铝适用于羧酸、氨基酸等酸性物质,碱性氧化铝用来分离胺;中性氧化铝分离中性化合物.硅胶性能温和,属无定性多孔物质,略显酸性,适用于极性较大的物质<如醇、羧酸、酯、酮、胺等>的分离.流动相的选择一般是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性质<极性、溶解度等>进行选择.总的来说,分离提纯的方法很多,要根据产物的性质以及共存的原料、副反应产物和溶剂的性质选择最适合的方法.2. 中间物和最终产物的鉴定原那么上对于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要进行鉴定,已确定产物的纯度并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步反应,如果中间物的纯度不高,所含杂质较多,就有可能是下一步反应不能进行,也可能会造成杂质的积累,使最终产物不合格.为此对中间物严格的提纯和鉴定在药物合成中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的鉴定方法很多,要根据中间体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熔点<melting point,简称mp>,是指在大气压力下化合物固、液两相达平衡时的温度<即在大气压力条件下,化合物受热有固态转化为液态时的温度>.熔点是固体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物理常数,每一种有机化合物有自己特有的熔点,通过测定熔点不仅可以鉴定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也可以判断其纯度.一般固体药物需要测其熔点.注意:1〕熔点的测定方法可以用悌勒管测定,也可以用熔点测定仪测;2〕如果所测定的化合物熔程较长,那么其纯度较差;3〕如果样品和标准品熔点相差不大,可测其混合熔点,如二者的混合熔点显著下降,表明二者不是同一种物质;4〕只有晶体化合物的熔点才有意义,同一物质的不同晶型,熔点也不一样.〔2〕沸点<boiling point,简称bp>,是指纯净液体化合物受热至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的温度,此时液体会沸腾.每一种化合物有自己特有的沸点,通过化合物<特别是液体有机物>沸点的测定,可以鉴别有机化合物,并判断其纯度.〔3〕折光率<refractive index> ,是液体有机物质的物理常数之一,通过测定折光率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并可以鉴定未知物.注意折光率与温度有关.〔4〕旋光度<optical rotation>,对映体互为镜像的立体异构体,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折光率以及广谱等物理性质都相同,在与非手性物质作用时化学性质也相同,但其溶液的旋光性不同,当偏振光通过其溶液时,其振动方向发生旋转,旋转的角度为旋光度.光活性物质的旋光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数,可作为定性判断标准或纯度标准.注意:1〕样品的比旋度较小时,可将溶液的浓度增加,以便观察;2〕温度变化对旋光度有一定的影响,升温使旋光度下降;3〕溶剂的改变对旋光度也有影响.〔5〕波谱,化合物的波谱分析包括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IR>,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和质谱<MS>等,利用波谱分析的方法是定性鉴定药物或中间体的最有效和最方便的手段,应用越来越广泛.二、验证性实验实验一扑炎痛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 学习二氯亚砜在制备酰氯化合物中的应用.2. 复习药物设计的结构修饰原理.3. 巩固有机溶剂重结晶和有毒尾气的吸收方法.二、实验原理解热镇痛药扑炎痛〔Benorylatc〕是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的酯化物,它既保留二者原有的治疗作用,又有协同作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及其它发热而引起的中等疼痛的治疗.本品对胃的刺激较小,毒性低,作用时间长.合成路线:三、实验步骤1. 乙酰水氧酰氯的制备将<0.025 mol>阿司匹林和1~2滴DMF加入到100mL干燥三颈烧瓶中,搅拌下缓缓滴入新蒸二氯亚砜,滴加速度控制在内温≤30℃,滴加完后继续搅拌,并缓缓加热至65℃,保温至无尾气产生,水泵减压蒸出过量二氯亚砜,冷却即得乙酰水杨酰氯<此物可不经进一步处理直接用于下步反应>,备用.2.扑炎痛粗品的制备将刚制备的乙酰水氧酰氯转移到滴液漏斗中,用3mL无水丙酮洗涤三颈瓶,合并于滴液漏斗中.于100mL三颈瓶中,加18mL水、氢氧化钠.搅拌溶解后,在0℃左右缓缓加入< 0.021mol>扑热息痛,待溶液澄清后;冰盐浴冷却,均匀滴加上步制得的乙酰水杨酰氯,滴加速度控制在内温0℃~5℃.滴加完毕后,调节溶液,保温搅拌半小时.抽滤,所得沉淀用冰水洗至中性,得扑炎痛粗品.3.重结晶将粗品加于适量的95%的乙醇中<约为粗品量的6~7倍>,水浴加热回流溶解,稍冷,加入适量的活性炭脱色半小时,趁热抽滤,滤液放置自然降温至10℃以下,析出结晶,抽滤,少量乙醇洗涤、干燥,称量,用熔点仪测熔点<文献值~176℃>,计算收率.四、思考题1. 本实验反应为何需2. 用SOCl2作酰氯化反应试剂的优点是什么? 放出什么尾气? 设计—种简单的气体吸收装置.3. 在反应中为什么要将扑热息痛的酚羟基转化成酚钠?4. 试解释DMF催化酰氯化反应的机理.五、注意事项1.二氯亚砜对眼有刺激性,对皮肤有腐蚀性,应在通风橱中取用.酰氯化反应中产生的尾气有毒,要安装尾气吸收装置.2.制备酰氯需无水操作.仪器必须干燥,回流时需采用防潮装置.3.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实验二苯妥英锌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 学习二苯羟乙酸重排反应机理.2. 掌握用三氯化铁氧化的实验方法.二、实验原理:苯妥英锌〔phenytoin zinc〕为白色粉末,mp.222~227ºC<分解>,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可作为抗癫痫药,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也可用于三叉神经痛.合成路线:三、实验步骤1. 联苯甲酰的制备在装有球形冷凝器的25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FeCl3·6H2O14 g,冰醋酸15mL,水6 mL及沸石一粒,在石棉网上直火加热沸腾5分钟.稍冷,加入安息香2.5 g及沸石一粒,加热回流50分钟.稍冷,加水50 mL及沸石一粒,再加热至沸腾后,将反应液倾入250mL烧杯中,搅拌,放冷,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结晶用少量水洗,干燥,得粗品,测熔点,计算收率.2. 苯妥英的制备在装有球形冷凝器的100 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联苯甲酰2 g,尿素0.7 g,20%氢氧化钠6mL,50%乙醇10mL及沸石一粒,直火加热,回流反应30分钟,然后加入沸水60mL,活性碳0.3 g,煮沸脱色10分钟,放冷过滤.滤液用10%盐酸调pH6,析出结晶,抽滤.结晶用少量水洗,干燥,得粗品,计算收率.3. 苯妥英锌的制备将苯妥英0.5 g置于50 mL烧杯中,加入氨水<15mL NH3·H2O+10 mL H2O>,尽量使苯妥英溶解,如有不溶物抽滤除去.另取0.3 g ZnSO4·7H2O加3 mL水溶解,然后加到苯妥英铵水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抽滤,结晶用少量水洗,干燥,得苯妥英锌,称重,测分解点,计算收率.四、思考题1. 试述二苯羟乙酸重排的反应机理.2. 为何不利用第二步反应中已生成的苯妥英钠,直接同硫酸锌反应制备苯妥英锌,而是把已生成的苯妥英钠制成苯妥英后,再与氨水和硫酸锌作用制备苯妥英锌?实验三巴比妥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 通过巴比妥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2. 掌握无水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巴比妥〔Barbitalum〕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熔点189~192ºC.巴比妥为长时间作用的催眠药,主要用于神经过度兴奋、躁狂或。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选择性乙酰化对氨基酚羟基的方法。

2、掌握易被氧化产品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用品1(仪器:烧杯(100mL) 、减压过滤装置(吸滤瓶,布氏漏斗)、搅拌器、量筒、玻璃漏斗2(药品:对氨基苯酚、乙酸酐、NaHSO、活性炭 3四、实验步骤1.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称取对氨基酚5.3g,置于烧杯中,加入15ml蒸馏水,再加入醋酐6ml,轻轻振摇至溶解,于80?搅拌反应20,30分钟,冷却,待析出结晶后抽滤。

可用少量水洗涤。

得粗品。

2.精制:将上述粗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30ml蒸馏水,于水浴锅中加热至溶解,稍冷加入1g活性炭,煮沸5分钟,趁热过滤,滤瓶中预先放入0.25g的NaHSO,3滤液放冷析出结晶,抽滤,用0.5%的NaHSO溶液2-3ml分次洗涤,抽干,干3燥,即得。

五、产率计算109 102.09 1515.3 4.5 XX=六、思考题:在实验中加入的水和NaHSO有什么作用, 3实验二磺胺醋酰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理解pH值、温度等条件在药物合成中的重要性2.理解乙酰反应的原理二、实验材料:1.仪器设备:天平,量筒,三颈瓶,电动搅拌器,布氏漏斗,吸滤瓶,抽滤泵,水浴锅,精密pH试纸,吸管2.药品试剂:磺胺(SN),不同浓度的NaOH,醋酐,盐酸,活性炭三、实验原理磺胺的N1和N4均可被乙酰化,当N1成单盐离子型时,反应活性最强,可主要乙酰化于N1上,故可在NaOH和醋酐交替加料,控制pH12,14,保持N1为钠盐时,来制取磺胺醋酰钠。

四、实验步骤在三颈瓶中加入17.2g的SN和22.5%的NaOH溶液22ml,搅拌,水浴逐渐升至50-55?,待物料溶解后加入醋酐3.5ml,5分钟后加入77%NaOH 2.5ml,每隔5分钟将10ml醋酐与77%的NaOH溶液10ml以每次2ml交替加入,始终维持反应液的pH值为12,14,保持30分钟。

(整理)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详解.

(整理)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详解.

(整理)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详解.《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义》实验须知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进⼀步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提⾼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

养成严密科学态度和良好⼯作作风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为此,提出下列实验须知:1.遵守实验室制度,维护实验室安全,不违章操作,严防爆炸、着⽕、中毒、触电、漏⽔等事故的发⽣。

若发⽣事故应⽴即报告指导教师。

2.实验前作好预习,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法,安排好当天计划,争取准时结束。

实验过程应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

凡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有关的重量、体积、温度或其他数据,应⽴即如实记录,实验完毕后,认真总结,写好报告,提取纯化所得单体产物包好,贴上标签(⽇期、样品名称、纯度、mp、bp、TLC、重量)交给⽼师。

3.实验室中保持安静,不许⼤声喧嚷,不许抽烟、不迟到、不随便离开,实验台⾯应保持清洁,使⽤过的仪器及时清洗⼲净,存放在实验柜内,废弃的固体和滤纸等丢⼊废物缸内,绝不能丢⼊⽔槽、下⽔道和窗外,以免堵塞和影响环境卫⽣。

4.公⽤仪器及药品⽤完后⽴即返还原处,破损仪器应填写破损报告单,注明原因。

节约⽤⽔、⽤电、药⽤试剂。

严格药品⽤量。

5.保持实验室内整洁,学⽣采取轮流值⽇,每次实验完毕,负责整理公⽤仪器,将实验台、地⾯打扫⼲净,倒清废物缸,检查⽔、电和门窗是否关闭。

实验⼀薄层板的制备、活度测定及应⽤⼀、⽬的要求1.掌握硅胶薄层板的制备及薄层层析的操作⽅法2.掌握硅胶薄层活度的测定⽅法3.应⽤薄层层析法检测识中草药化学成分⼆、实验材料薄层层析⽤硅胶G,硅胶F,羧甲基纤维素钠,0.01%⼆甲基黄(Dimethy-yellow. P-Dimethylaminoazobenzene),苏丹红(Sudan Ⅲ),靛酚蓝(Indophenol blue 4-Tapnthoquinone-4-dimethyl aminoaniline),苯,微量点样管,10×20cm玻璃板20块,碾钵7套。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3、操作方法:分别取供试品0.10g置适当容器中,按照溶解度实验的操作进行,记录溶剂的用量。
4、实验结果:
药品
溶剂用量(ml)
溶解度情况

乙醇
氯仿

乙醇
氯仿
乙酰水杨酸
对乙酰氨基酚
磺胺醋酰
(二)药物的熔点测定实验
1、药物的熔点是固体有机药物的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数。不同的药物,其熔点不同。可通过测定药物的熔点来鉴别药物的纯度。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一)药物的溶解度实验
1、药品的近似溶解度:
极易溶解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
易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不到10ml中溶解;
溶解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不到30ml中溶解;
略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30~不到100ml中溶解;
微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不到1000ml中溶解;
三、实验原理
磺胺的N1和N4均可被乙酰化,当N1成单盐离子型时,反应活性最强,可主要乙酰化于N1上,故可在NaOH和醋酐交替加料,控制pH12~14,保持N1为钠盐时,来制取磺胺醋酰钠。
四、实验步骤
在三颈瓶中加入17.2g的SN和22.5%的NaOH溶液22ml,搅拌,水浴逐渐升至50-55℃,待物料溶解后加入醋酐3.5ml,5分钟后加入77%NaOH 2.5ml,每隔5分钟将10ml醋酐与77%的NaOH溶液10ml以每次2ml交替加入,始终维持反应液的pH值为12~14,保持30分钟。
实验一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选择性乙酰化对氨基酚羟基的方法。
2、掌握易被氧化产品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用品

药物化学实验

药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磺胺醋酰钠的制备磺胺是临床上应用最早的磺胺类抗菌药,但水溶性小,不便应用,磺胺分子中的磺酰氨基近乎中性.虽可与NaOH成盐而水溶性增大,但极易水解,水溶液呈强碱性,也不能应用于临床,如果将磺酰氨基进一步酰化,酸性增强,成钠盐后,水解性减低,碱性减弱,能在临床上应用,乙酰化的产物为磺胺醋酰.其钠盐近中性,可配成滴眼剂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磺胺醋酰合成的基本路线.2.熟悉pH、温度等条件在药物合成中的重要性.3.掌握利用理化性质的差异来分离纯化产品的方法.二、实验内容磺胺醋酰的制备及产品的分离纯化.三、实验原理在碱性条件下以磺胺为原料与乙酸酐反应,磺酰氨基乙酰化制备得到磺胺醋酰,再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磺胺醋酰钠.H2N SO2NH2NaOHH2N SO2NHNa(CH3CO)2ONaOHH2N SO2N COCH3NaH2N SO2NH COCH3NaOHH2N SO2N COCH3Na注:乙酐酰化时有副产物双乙酰化物产生.N H SO2NH COCH3H3CO四、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设备、仪器圆底烧瓶100 mL,球形冷凝管,布氏漏斗,抽滤瓶,温度计,恒温磁力搅拌器,三颈瓶,抽滤瓶,布氏漏斗.2.实验材料、试剂NaOH分析纯,磺胺药用,醋酐分析纯,盐酸分析纯,活性碳化学纯.五、实验步骤一磺胺醋酰的制备在装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250 mL三颈烧瓶中,加入26 g磺胺SA和%的NaOH溶液33 mL.搅拌,水浴逐渐升温至50~55℃,待物料溶解后,滴加Ac2O mL,5 min后加入77%NaOH溶液 mL注1,并保持反应液pH在12~13之间,剩余13 mL醋酐与 mL 77%NaOH溶液以每隔5 min每次2 mL 注2交替加入.加料期间的反应温度维持在50~55℃及pH在12~14注3.加料完毕后,继续搅拌30 min.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倾入250 mL烧杯中,加水30 mL稀释,滴加浓盐酸酸化至pH 7,于冰水浴中冷却1 h左右,析出未反应原料磺胺,过滤,滤饼用少量冰水洗涤注4,滤液与少量洗液合并后用浓盐酸调pH至4~5,有固体析出,过滤,将滤饼压紧抽干注5,滤饼用3倍量的10%盐酸溶液溶解,放置30 min,抽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加少量活性碳室温脱色10 min,过滤,滤液用40%的NaOH 溶液调pH至5,析出磺胺醋酰粗品,过滤,滤饼用10倍左右的水加热,使产品溶解,趁热过滤,滤液放冷,慢慢析出结晶,过滤,干燥得磺胺醋酰精制品,. 179~182℃.二磺胺醋酰钠的制备将所得磺胺醋酰精制品放入100 mL烧杯中,以少量水浸润后,于水浴上加热至90℃,用滴管滴加40%NaOH溶液至pH为7~8恰好溶解,趁热过滤,滤液移至烧杯中,冷却析出晶体,滤取结晶,干燥,得磺胺醋酰钠产品.六、附注1.本实验中使用NaOH溶液有多种不同浓度,在实验中切勿用错,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2.滴加醋酐和NaOH溶液是交替进行,每滴完一种溶液后,让其反应5 min后,再滴加另一种溶液.滴加是用滴管加入,滴加速度以液滴一滴一滴滴下为宜.3.反应中保持反应液pH在12~13之间很重要,否则收率将会降低.4.在pH为7时析出的固体不是产物,应弃去.产物在滤液中,切勿搞错.在pH 4~5析出的固体是产物.5.在本实验中,溶液pH的调节是反应能否成功的关键,应小心注意,否则实验会失败或收率降低.6.氢氧化钠固体及其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不慎粘有时,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7.醋酐具有催泪性和腐蚀性,取用时在通风橱中进行,不慎粘有时,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七、实验报告内容写出实验目的、原理、所用仪器及型号,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及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八、思考题1.反应中用NaOH的作用是什么2.在制备SA时,芳伯胺基可发生酰化吗3.该制备中产生哪些副产物,应如何减少副产物提高收率实验二 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选择性乙酰化的方法,掌握药物的精制、杂质检查、结构鉴定等方法与技能.2.掌握易被氧化产品的重结晶精制方法.二、实验原理对乙酰氨基酚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略溶.~172℃. 合成路线: OH NHC OCH 3OH NH 2(CH CO)O三、实验步骤1.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于干燥的100ml 锥形瓶中加入对氨基苯酚10.6g,水30ml,醋酐12ml,轻轻振摇使成均相.再于80℃水浴中加热反应30min,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10ml 冷水洗2次,抽干,干燥,得白色结晶性对乙酰氨基酚粗品.2.精制:于100ml 锥形瓶中加入对乙酰氨基酚粗品,每克用水5ml,加热使溶解,稍冷后加入活性碳1g,煮沸5min,在吸滤瓶中先加入亚硫酸氢钠0.5g,趁热过滤,滤液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亚硫酸氢钠溶液5ml分2次洗涤,抽干,得白色对乙酰氨基酚纯品.3.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别:1取对乙酰氨基酚0.1g,加稀盐酸5ml,置水浴中加热40分钟,放冷;取,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用水3ml稀释后,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振摇,即显红色.2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131图一致.3熔点168~172℃.4.对乙酰氨基酚的检查:1有关物质取对乙酰氨基酚1.0g,置具塞离心管或度管中,加乙醚5ml,立即密塞,振摇30分钟,离心或放置至澄清,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每1ml中含对氯苯乙酰胺的乙醇溶液适量,用乙醚稀释成每1ml中含5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200μl与对照溶液4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苯13:5:2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2对氨基酚取对乙酰氨基酚1.0g,加甲醇溶液1→220ml溶解后,加碱性亚硝基铁氰化钠试液1ml,摇匀,放置30分钟;如显色,与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1.0g加对氨基酚50μg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四、问题与讨论1、酰化反应为何选用醋酐而不用醋酸作酰化剂2、加亚硫酸氢钠的目的何在3、对乙酰氨基酚中的特殊杂质是何物它是如何产生的五、注意事项1.对氨基苯酚的质量是影响对乙酰氨基酚产量、质量的关键.2.酰化反应中,加水30ml.有水存在,醋酐可选择性地酰化氨基而不与酚羟基作用.若以醋酸代替醋酐,则难以控制氧化副反就,反应时间长,产品质量差.3.加亚硫酸氢钠可防止对乙酰氨基酚被空气氧化,但亚硫酸氢钠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实验三、烟酸的制备烟酸Nicotinic acid 学名为吡啶-3-羧酸,又称维生素B 5,是B 族维生素中的一种,富集于酵母、米糠之中,可用于防治糙皮病,也可用作血管扩张药,并大量用作食品和饲料的添加剂.作为医药中间体,可用于烟酰胺、尼可刹米及烟酸肌醇酯的生产.烟酸的化学结构:分子式:C 6H 5NO 2; 分子量:123本品为无色针状结晶,. 236~239℃.一、实验目的 1.掌握高锰酸钾氧化法对芳烃的氧化原理及实验方法2.熟悉酸碱两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技术3.了解烟酸的合成路线.二、实验内容1. 3-甲基吡啶的氧化反应2. 烟酸的精制 三、实验原理烟酸可以由喹啉经氧化、脱羧合成,但合成路线长,且所用的试剂为腐蚀性的强酸.因此可以通过对3-甲基吡啶的氧化来制取.N COOH N HNO 3H 2SO 4N COOH COOH CO _N COOH 39%NCH 3+N COOH+2MnO 2KOH H 2O ++2KMnO 451%四、实验材料与设备1. 仪器和设备球形冷凝器、圆底烧瓶、三颈烧瓶、尾接管、布氏漏斗、抽滤瓶、圆底烧瓶、温度计、恒温磁力搅拌器.2. 试剂和药品:3-甲基吡啶、 高锰酸钾、浓盐酸五、实验步骤1、投料比化学试剂 3-甲基吡啶高锰酸钾 浓盐酸 活性碳 分子量FW93 投料量g 521 适量 适量 摩尔数mol2、操作步骤在配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子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甲基吡啶 5g 、蒸馏水200 mL 水,水浴加热至85℃.在搅拌下,分批加入高锰酸钾21 g,控制反应温度在85~90℃,加毕,继续搅拌反应 1 h.停止反应,改成常压蒸馏装置,蒸出水及未反应的3-甲基吡啶,至流出液呈现不浑加料口浊为止,约蒸出130 mL水,停止蒸馏,趁热过滤,用12 mL沸水分三次洗涤滤饼二氧化锰,弃去滤饼, 合并滤液与洗液,得烟酸钾水溶液.将烟酸钾水溶液移至500 mL烧杯中,用滴管滴加浓盐酸调pH值至3-4烟酸的等电点的pH值约,注意:用精密pH试纸检测,冷却析晶,过滤,抽干,得烟酸粗品.3、精制将粗品移至250 ml圆底烧瓶中,加粗品5倍量的蒸馏水,水浴加热,轻轻振摇使溶解,稍冷,加活性碳适量,加热至沸腾,脱色10 min,趁热过滤,慢慢冷却析晶注1,过滤,滤饼用少量冷水洗涤,抽干,干燥,得无色针状结晶烟酸纯品,mp236~239℃.六、附注1.慢慢冷却结晶,有利于减少氯化钾在产物中的夹杂量.2.氧化反应若完全,二氧化锰沉淀滤去后,反应液不再显紫红色.如果显紫红色,可加少量乙醇,温热片刻,紫色消失后,重新过滤.3.精制中加入活性碳的量可由粗品的颜色深浅来定,若颜色较深可多加一些.七、实验报告内容写出实验目的、原理、所用仪器及型号,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及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八、思考题:1.氧化反应若反应完全,反应液呈什么颜色2.为什么加乙醇可以除去剩余的高锰酸钾3.在产物处理过程后,为什么要将pH值调至烟酸的等电点4.本实验在烟酸精制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缓慢冷却结晶处理冷却速度过快会造成什么后果5.如果在烟酸产物中尚含有少量氯化钾,如何除去试拟定分离纯化方案.实验四、维生素K3的制备一、实验要求:熟悉维生素K3的制备方法.二、实验原理:β-甲基萘在三氧化铬作用下被氧化成中间体β-萘醌,β-萘醌与亚硫酸氢钠起加成反应生成产品维生素K3,反应式如下:三、实验步骤:1. 中间体β-萘醌的制备1)量取β-甲基萘-醋酸溶液40毫升其中含β-甲基萘5克置于 250 毫升三口瓶中;2)称取三氧化铬 22.5 克于小烧杯中,加水 22 毫升溶解备用;3)三口烧瓶中加磁转子,安装温度计,启动搅拌,保持35-40℃慢慢滴加三氧化铬溶液,期间以冷水浴降温控制反应温度;4)保温:40℃以下保温搅拌30分钟,升温到70℃保温搅拌30分钟,再升到85℃保温搅拌 15 分钟;5)结晶:将反应物倾入盛有200毫升冷水的烧杯中,搅拌,过滤.用适量冷水洗涤,晾干滤饼,备用.2. 维生素K3粗品的制备6)称取自制中间体β-萘醌M克,置于250毫升三口瓶中,加无水乙醇4.7M毫升,加入磁转子搅拌溶解;7)称取亚硫酸氢钠1.2M克置于小烧杯中,加1.2M毫升水溶解备用;8)将亚硫酸氢钠溶液慢慢滴加到三口瓶中,保持反应温度小于 40℃;9)35-40℃继续保温搅拌 1 小时;10)结晶:将三口瓶置于冰水中冷却至10℃以下,待出现结晶时继续保冷 10 分钟以上;11)抽滤,并用少量乙醇洗涤,晾干,备用.3. 精制12)称取自制维生素K3粗品为 N 克,置于 100 毫升锥形瓶中,加8N 毫升乙醇及少量亚硫酸氢钠,加热至熔,保温60-70℃ 30分钟;13)趁热过滤;滤液倒入干净的锥形瓶中,置于在冰水中冷却至 10℃以下,待出现结晶时继续保冷10 分钟以上;14)抽滤,并用少量乙醇洗涤;15)将湿滤饼在 70℃以下干燥,得白色晶体维生素 K3.四、注意事项:1)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必须将三氧化铬溶液逐渐滴入β-甲基萘-HAC溶液中,切不可将三氧化铬溶液一次倒入,以防生冲料危险.2)因β-萘醌微溶于冷水,故洗涤用冷水.思考题:1、有机反应中常用的氧化剂有哪些2、氧化反应中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实验五、苯佐卡因的合成外科手术所必需的麻醉剂或称止痛剂,是一类已被研究透彻的药物.化学家在这方面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才能,他们对天然药物古柯碱研究的结果最终以更理想的合成品来替代它们,这种合成品作用更强,且无副作用和危险性.最早的局部麻醉药是从南美洲生长的古柯植物中提取的古柯碱或称可卡因,但具有容易成瘾和毒性大等缺点,在搞清楚了古柯碱的结构和药理作用之后,人们已合成和试验了数百种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和普鲁卡因仅是其中的两种.已经发现的有活性的这类药物均有如下共同的结构特征:分子的一端是芳环,另一端则是仲胺或叔胺,两个结构单元之间相隔1-4个原子连结的中间链.苯环部分通常为芳香酸酯,它与麻醉剂在人体内的解毒有密切的关系;氨基还有助于使此类化合物形成溶于水的盐酸盐以制成注射液.C O O H N COOCH 3CH 3H 2N CO O CH 2CH 2N CH 2CH 3CH 2CH 3H 2N C O OCH 2CH 3C O O (CH 2)n RN R 1R 2A B C 芳香族残基中间链胺基可卡因普鲁卡因苯佐卡因局部麻醉剂的通式本实验阐述了局部麻醉药苯佐卡因的制备,它是一种白色的晶体粉末,制成散剂或软膏用于疮面溃疡的止痛.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文献查阅和局麻药苯佐卡因合成路线选择的基本原理和评价.2.熟悉氧化、酯化、还原、酰化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了解化合物的酸碱性进行纯化的方法.二、实验原理苯佐卡因通常有两条合成路线:方法一由对硝基甲苯首先被氧化成对硝基苯甲酸,再经乙酯化后还原而得.这是一条比较经济合理的路线.方法二采用对甲苯胺为原料,经酰化、氧化、水解、酯化一系列反应制备苯佐卡因.此路线虽然比方法一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长一些,但原料易得,操作方便,适合于实验室小量制备. CH 3NO 2[O]COOH NO 2C H OHH 2SO 4COOC 2H 5NO 2[H]COOC 2H 5NH 2NH 2CH 3(CH CO)O NHCOCH 3CH 3 1 KMnO 2 H +, H 2O COOH NH 2C H OHH 2SO 4COOC 2H 5NH 2两条路线均有大量文献报道.现将两种合成方法列出,根据同学查阅文献的情况和兴趣,自己确定合成方法.三、实验内容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审核1.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经氧化、酯化、还原反应合成苯佐卡因.2.以对氨基甲苯为原料,经酰化、氧化、酯化反应合成苯佐卡因.四、实验仪器三颈烧瓶、圆底烧瓶、干燥管、烧杯、锥形瓶、球形冷凝管、机械搅拌器、布氏漏斗、抽滤瓶.苯佐卡因的制备方法一一、对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氧化反应试剂对硝基甲苯10 g . 51~54℃、重铬酸钾 34 g、浓硫酸 40 mL、5%硫酸 40 mL、5%NaOH 75 mL、10%硫酸 150 mL、活性碳适量实验步骤在三颈烧瓶中加入对硝基甲苯10 g,73 mmol、重铬酸钾34 g, mol和水65 mL,搅拌下小心滴加浓硫酸40 mL,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体系内温度不超过60 ℃ ,必要时用水浴冷却之,当加入一半量硫酸后,注意控制温度,勿使反应过分剧烈.硫酸加毕后,升温至微沸,缓缓回流1 h,至反应液呈绿色,冷却到50 ℃ ,将反应液倒入烧杯中,加入冷水80 mL, 搅拌析出晶体,抽滤,用冷水40 mL分两次洗涤滤饼.粗品对硝基苯甲酸为黄黑色,可将其置于5%的硫酸40 mL中,加热10 min,以溶解铬酸,冷却,过滤,抽干,得晶体.再将晶体溶于温热的5%氢氧化钠溶液中,冷却,过滤注1,滤液中加入约0.5 g的活性炭,温热至约50 ℃,振摇或搅拌5-10 min后过滤.滤液冷却,搅拌下将滤液滴加到10%的硫酸150 mL中,冷却,析出晶体充分,过滤注2,用冷水洗涤,干燥,计算收率,测定熔点注3.注:1.这一步是除去未反应的对硝基甲苯和铬酸,将铬酸变成氢氧化铬后除去.2.硫酸不能反加到滤液中,否则生成的沉淀包含杂质,影响产物的纯度.3.必要时用水、乙醇、苯或冰醋酸重结晶.二、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酯化反应试剂对硝基苯甲酸 8 g、浓硫酸 9.6 g, mL、95%乙醇 20 mL、5%的碳酸钠溶液实验步骤将95%的乙醇20 mL置于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慢慢加入浓硫酸 mL,再加入对硝基苯甲酸8 g,装上球形冷凝管,于85℃水浴中搅拌、回流 h, 至对硝基苯甲酸固体消失注1,瓶底有透明的油状物.反应完毕后,取下圆底烧瓶,在剧烈振摇下冷却注2析出晶体,然后倒入80 mL冷水中,搅拌,过滤,得滤液I.滤饼用水洗涤2次,然后置于5%的碳酸钠溶液中,使pH = 8左右,以溶去未反应的对硝基苯甲酸,过滤,得到滤液II,滤饼用水洗涤至中性,减压干燥,得对硝基苯甲酸乙酯,计算收率,测定熔点本品熔点较低,注意干燥温度.合并滤液I,II,用酸酸化,过滤,可以回收部分未反应的对硝基苯甲酸.注:1.若沉淀没有完全溶解,说明酯化还未进行完全,可视情况酌量补加硫酸和乙醇再继续回流之.2.必须剧烈振摇,使油层乳化,这样冷却后析出的结晶颗粒细,以后用碳酸钠处理时易除去酸,否则会结块,用碳酸钠不易处理.三、苯佐卡因的合成还原反应试剂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8 g、铁粉 7.2 g、醋酸 1 g、95%乙醇 90 mL、10%硫化钠溶液、活性碳 -0.2 g.实验步骤将铁粉7.2 g、水24 mL和醋酸1 g置于装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100 mL三颈烧瓶中,80℃ 搅拌15 min注1,然后缓慢加入注2对硝基苯甲酸乙酯,于80℃剧烈搅拌注3三小时.冷却到40℃,过滤,滤饼用水洗涤至中性,将滤渣移入100 mL 烧杯中,加乙醇分三次热提取50 mL一次,20 mL二次,于70℃水浴上加热,搅拌5 min过滤,合并三次的滤液.加10%硫化钠溶液一滴,检查有无铁离子,若有,再加硫化钠溶液至不再有黑色沉淀产生为止此时需过滤,加活性炭,加热15 min脱色,趁热过滤,滤液浓缩至20 mL,冷却,析出晶体,过滤,用少量70%左右的稀醇洗涤,得白色结晶,必要时用稀醇进行重结晶W:V = 1:5,本品的. 91-92℃.用TLC检测纯度,计算收率.注:1.先加热15 min的目的是使Fe活化,同时生成催化剂FeAc2.2.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加入时反应放热,如加料速度快,则导致冲料.3.铁粉重,必须剧烈搅拌,才能使之不致沉积在烧瓶底部,使反应完全.思考题1.用重铬酸盐氧化时,除生成对硝基苯甲酸外,可能还有哪些副产物存在,如何分离及充分利用2.试述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指出做好酯化反应的关键在哪里在纯化酯化产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苯佐卡因的制备方法二一、对氨基苯甲酸的合成对氨基苯甲酸是一种与维生素B有关的化合物又称PABA,它是维生素B10叶酸的组成部分.细菌把PABA作为组分之一合成叶酸,磺胺药则具有抑制这种合成的作用.对氨基苯甲酸的合成涉及三个反应.第一步反应是将对甲苯胺用醋酸酐处理转化为相应的酰胺,这是一个制备酰胺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在第二步用高锰酸钾氧化反应中保护氨基,避免氨基被氧化,形成的酰胺在所采用的氧化条件下是稳定的.第二步是将对甲基乙酰苯胺中的甲基被高锰酸钾氧化为羧基.氧化过程中,紫色的高锰酸钾被还原成棕色的二氧化锰沉淀.鉴于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故要加入少量的硫酸镁作缓冲剂,使溶液碱性变得不致太强而使酰胺基发生水解.反应产物是羧酸盐,经酸化后可使生成的羧酸从溶液中析出.最后一步是酰胺水解,除去起保护作用的乙酰基,此反应在稀酸溶液中很容易进行.反应式试剂对甲苯胺 7.5 g, mol 、醋酸酐 8.7 g, 8 mL, mol 、醋酸钠CH 3COONa·3H 2O 12 g 、高锰酸钾 20.5 g, mol 、硫酸镁晶体MgSO 4·7H 2O 20 g, mol 、乙醇、盐酸、硫酸、氨水. 实验步骤1. 对甲基乙酰苯胺的合成在500 mL 烧杯中,加入7.5 g 对甲苯胺,175 mL 水和 mL 浓盐酸,必要时在水浴上温热搅拌促使溶解.若溶液颜色较深,可加入适量的活性碳脱色后过滤.同时配置12 g 三水合醋酸钠溶于20 mL 水的溶液,必要时温热至所有的固体溶解.将脱色后的盐酸对甲苯胺溶液加热至50℃,加入8 mL 醋酸酐,并立即加入预先配制好的醋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将混合物置于冰浴中冷却,此时应析出对甲基乙酰苯胺的白色固体.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干燥后称重,计算收率,测定熔NH 2CH 3(CH 3CO)2OCH 3COONa NHCOCH 3CH 3+CH 3COOH NHCOCH 3CH 3+2KMnO 4NHCOCH 3COOK+ 2MnO 2 + H 2O + KOH NHCOCH 3COOK H +2NH 2COOH+ CH 3COOH点.对甲基乙酰苯胺纯品的熔点为154℃.2.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合成在600 mL烧杯中,加入上述制得的对甲基乙酰苯胺约7.5 g、20 g七水合结晶硫酸镁和350 mL水,将混合物在水浴上加热到约85℃.同时制备20.5 g高锰酸钾溶于70 mL沸水的溶液.在充分搅拌下,将热的高锰酸钾溶液在30 min内分批加入到对甲基乙酰苯胺的混合物中,以免氧化剂局部浓度过高破坏产物.加完后,继续在85℃搅拌15 min.混合物变成深棕色,趁热用两层滤纸抽滤除去二氧化锰沉淀,并用少量热水洗涤二氧化锰.若滤液呈紫色,可加入2-3 mL乙醇煮沸直至紫色消失,将滤液再用滤纸过滤一次.冷却无色滤液,加20%硫酸酸化至溶液呈酸性,此时应生成白色固体,抽滤,压干,干燥后得到对乙酰氨基苯甲酸.计算收率,测定熔点.纯品的熔点为250-252℃.湿品可直接进行下一步合成.3.对氨基苯甲酸的合成称量上步得到的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将每克湿产物用 5 mL18%的盐酸进行水解.将反应物置于250 mL圆底烧瓶中,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缓缓回流30 min.待反应物冷却后,加入30 mL冷水,然后用10%氨水中和,使反应混合物对石蕊试纸恰成碱性,切勿使氨水过量.每30 mL最终溶液加1 mL冰醋酸,充分振摇后置于冰水浴中骤冷以引发结晶,必要时用玻棒摩擦瓶壁或放入晶种引发结晶.抽滤收集产物,干燥后以对甲苯胺为标准计算累计产率,测定产物的熔点.纯品的熔点为186-187℃.实验得到的熔点略低一点注1.注释1.对氨基苯甲酸不必重结晶,对产物重结晶的各种尝试均未获得满意的结果,产物可直接用于合成苯佐卡因.思考题1.对甲苯胺用醋酸酐酰化反应中加入醋酸钠的目的何在2.对甲乙酰苯胺用高锰酸钾氧化时,为何要加入硫酸镁结晶3.在氧化步骤中,若滤液有色,需要加入少量乙醇煮沸,发生了什么反应4.在最后水解步骤中,用氢氧化钠代替氨水中和可以吗中和后加入醋酸的目的何在4.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的合成反应式COOHNH2+ C2H5OHH SOCOOC2H5NH2+ H2O试剂对氨基苯甲酸 2 g, mol、95%乙醇 25 mL、浓硫酸 2 mL、10%碳酸钠溶液、乙醚、无水硫酸镁.实验步骤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2 g对氨基苯甲酸和95%乙醇25 mL,旋转烧瓶使大部分固体溶解.将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冷却,加入2 mL浓硫酸,立即产生大量沉淀在接下来的回流中沉淀将逐渐溶解,将反应混合物在水浴上搅拌、回流1 h.将反应混合物转入烧杯中,冷却后分批加入10%碳酸钠溶液中和约需12 mL,可观测到有气体逸出,并产生泡沫发生了什么反应,直至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无明显气体释放.反应混合物接近中性时,检查溶液pH值,再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至pH值为9左右.在中和过程中产生少量固体沉淀生成了什么物质.将溶液倾倒入分液漏斗中,并用少量乙醚洗涤固体后并入分液漏斗.向分液漏斗中加入40 mL乙醚萃取,振摇后分出醚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后,在水浴上蒸出乙醚和大部分乙醇,至残留油状物约2 mL为止.残留物用乙醇-水重结晶,计算收率,测定熔点.纯品的熔点为91-92℃.思考题1.本实验中加入浓硫酸后,产生的沉淀是什么物质试解释之.2.酯化反应结束后,为什么要用碳酸钠溶液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为什么不中和至pH为7而要使溶液pH为9左右3.如何由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普鲁卡因procaine。

药物化学实验

药物化学实验

磺胺醋酰钠(Sulfacetamide Sodium )的合成一、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掌握磺胺类药物的一般理化性质和特点,并通过临床的需要对药物结构进行必要的修饰。

2、通过实验掌握乙酰化反应的原理及成盐反应。

3、掌握如何控制反应过程的pH 等条件及利用生成物与副产物不同的性质来分离副产物。

二、反应原理H 2NSO 2NH 2.%SO 2NHH 2NNaNaOH77%CH 3CO ()2OOOSO 2N H 2NNaCCH 33H 2NSO 2N HH 2O.3NaOHNaH 2NSO 2N O三、分离原理2%H 2NSO 2NHNa%.NaOHSO 2NH 2H 2NSO 2NAcNa H 2N SO 2NAcNa HN Ac H 2N SO 2NHNa AcHNSO 2NHNapH8SO 2NH 2HNAc SO 2NH 2H 2N沉淀:溶液:H 2NSO 2NAcNaAcHNSO 2NAcNa HCl pHSO 2NHAc H 2NSO 2NHAc HNAc HCl.10沉淀:溶液:溶液:沉淀:SO 2NH 2H 2NAcHN SO 2NHAcH 2N SO 2NHAc H 2NSO 2NHAc .HCl沉淀:SO 2NHAcH 2N.SO 2NHA H 2N溶液:pH %40NaOH碳渣H 2N SO 2NH 2.HCl溶液:c四、实验方法(一)磺胺醋酰的制备(1)1、主要仪器250mL 三颈瓶,搅拌,温度计,球形冷凝管,量筒,烧杯,抽滤瓶,布氏漏斗,电热套。

2、原料规格及配比3、操作在装有搅拌、温度计、球形冷凝管的250mL 三颈瓶内加入磺胺17. 2克, 22.5%氢氧化钠溶液22mL ,搅拌,加热,至50℃左右,溶解后,加乙酸酐3.6mL 、77%氢氧化钠2.5mL ,保持反应温度在50~55℃之间,每隔5分钟分次交替加入乙酸酐、77%氢氧化钠,每次各2mL ,加毕,继续保温,搅拌30分钟,反应液倒入烧杯中,加水20mL 水,搅拌下用浓盐酸调pH7~8,冰浴冷却30分钟,析出固体,抽滤,用适量冰水洗涤固体,合并滤液,固体弃去,滤液用浓盐酸调pH4~5,过滤,滤液弃去,滤饼压干,放置。

药物化学实验

药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磺胺醋酰钠的制备磺胺是临床上应用最早的磺胺类抗菌药,但水溶性小,不便应用,磺胺分子中的磺酰氨基近乎中性。

虽可与NaOH成盐而水溶性增大,但极易水解,水溶液呈强碱性,也不能应用于临床,如果将磺酰氨基进一步酰化,酸性增强,成钠盐后,水解性减低,碱性减弱,能在临床上应用,乙酰化的产物为磺胺醋酰。

其钠盐近中性,可配成滴眼剂使用。

一、实验目的1.了解磺胺醋酰合成的基本路线.2.熟悉pH、温度等条件在药物合成中的重要性.3.掌握利用理化性质的差异来分离纯化产品的方法.二、实验内容磺胺醋酰的制备及产品的分离纯化。

三、实验原理在碱性条件下以磺胺为原料与乙酸酐反应,磺酰氨基乙酰化制备得到磺胺醋酰,再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磺胺醋酰钠。

H2N SO2NH2NaOHH2N SO2NH(CH3CO)2ONaOHH2N SO2N COCH3H2N SO2NH COCH3NaOHH2N SO2N COCH3注:乙酐酰化时有副产物双乙酰化物产生。

N H SO2NH COCH3H3CO四、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设备、仪器圆底烧瓶(100 mL),球形冷凝管,布氏漏斗,抽滤瓶,温度计,恒温磁力搅拌器,三颈瓶,抽滤瓶,布氏漏斗。

2.实验材料、试剂NaOH(分析纯),磺胺(药用),醋酐(分析纯),盐酸(分析纯),活性碳(化学纯)。

五、实验步骤(一) 磺胺醋酰的制备在装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250 mL三颈烧瓶中,加入26 g磺胺(SA)和22.5%的NaOH溶液(33 mL)。

搅拌,水浴逐渐升温至50~55℃,待物料溶解后,滴加Ac2O(7.5 mL),5 min 后加入77%NaOH溶液4.5 mL(注1),并保持反应液pH在12~13之间,剩余13 mL醋酐与14.5 mL 77%NaOH溶液以每隔5 min每次2 mL(注2)交替加入。

加料期间的反应温度维持在50~55℃及pH在12~14(注3)。

加料完毕后,继续搅拌30 min。

药物化学实验

药物化学实验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药学教研室
(二)苯妥英的制备 在装有球形冷凝器的100 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联苯甲酰2 g,
尿素0.7 g,20% 氢氧化钠6 mL,50% 乙醇10 mL及沸石一粒,直火 加热,回流反应30 min,然后加入沸水60 mL,活性碳0.3 g,煮沸脱 色10 min,放冷过滤。滤液用10 % 盐酸调pH 6,析出结晶,抽滤。 结晶用少量水洗,干燥,得粗品,计算收率。
药物化学实验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药学教研室
实验一 苯妥英锌的合成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药学教研室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二苯羟乙酸重排反应机理。 2. 掌握用三氯化铁氧化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C CH
[O]
O OH
CC OO
CC OO
+ NH2
NH2
C
O
NaOH
HCl
H N
OH
NH3 . H2O
N
ZnSO4
O
H N
ONa N O
H N
O Zn
N
O
2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药学教研室
(一)联苯甲酰的制备 在装有球形冷凝器的250 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FeCl3·6H2O 14 g,
冰醋酸15 mL,水6 mL及沸石一粒,加热沸腾5 min。稍冷,加入安息香 2.5 g及沸石一粒,加热回流50 min。稍冷,加水50 mL及沸石一粒,再加 热至沸腾后,将反应液倾入250 mL烧杯中,搅拌,放冷,析出黄色固体, 抽滤。结晶用少量水洗,干燥,得粗品,计算收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CH
[O]
O OH
CC OO
CC OO
+ NH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磺胺嘧啶锌(Sulfadiazine-Zn) 与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Ag )的合成一、目的要求: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磺胺嘧啶银为应用烧伤创面的磺胺药,对绿脓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其特点是保持了磺胺嘧啶与硝酸银二者的抗菌作用。

除用于治疗烧伤创面感染和控制感染外,还可使创面干燥,结痂,促进愈合。

但磺胺嘧啶银成本较高,且易氧化变质,故制成磺胺嘧啶锌,以代替磺胺嘧啶银。

其化学名分别为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银(SD-Ag )、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锌(SD-Zn ),化学结构式分别为:NH 2SO 2NNN NH 2SO 2NNN NH 2SO 2NZn N N磺胺嘧啶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或遇热易变质。

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磺胺嘧啶锌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合成路线如下:NH 3.H 2OH 2O++SO 2NN NNH 2SO 2NN N NH 4NH2SO 2NNN NH 4NH 2NH 2SO 2NN N NH 2SO 2NNN NH 2SO 2NZn N N三、实验方法(一)磺胺嘧啶银的制备取磺胺嘧啶5 g,置50 mL烧杯中,加入10% 氨水20 mL溶解。

再称取AgNO33.4 g置50 mL烧杯中,加10 mL氨水溶解,搅拌下,将AgNO3-氨水溶液倾入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片刻析出白色沉淀,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无Ag+反应,得本品。

干燥,计算收率。

(二)磺胺嘧啶锌的制备取磺胺嘧啶5 g,置100 mL烧杯中,加入稀氨水(4 mL浓氨水加入25 mL水),如有不溶的磺胺嘧啶,再补加少量浓氨水(约1 mL左右)使磺胺嘧啶全溶。

另称取硫酸锌3 g,溶于25 mL水中,在搅拌下倾入上述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搅拌片刻析出沉淀,继续搅拌5 min ,过滤,用蒸馏水洗至无硫酸根离子反应(用0.1 M氯化钡溶液检查),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三)结构确证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注释:合成磺胺嘧啶银时,所有仪器均需用蒸馏水洗净。

思考题:1. SD-Ag及SD-Zn的合成为什么都要先作成铵盐?2. 比较SD-Ag及SD-Zn的合成及临床应用方面的优缺点。

实验二 阿司匹林(Aspirin )的合成一、目的要求1. 掌握酯化反应和重结晶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2. 掌握阿司匹林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3. 了解阿司匹林中杂质的来源和鉴别。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

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

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OCOCH 3COOH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OCOCH 3COOHOH COOH(CH 3CO)2OH 2SO 4CH 3COOH++在反应过程中,阿司匹林会自身缩合成聚合物。

利用阿司匹林和碱反应生成水溶性钠盐的性质,可以将阿司匹林与其聚合物分离。

水杨酸是阿司匹林合成中的另一个主要副产物,可能是酰化反应不完全的原料,也可能是阿司匹林的水解产物。

水杨酸可以通过最后的重结晶加以分离。

三、实验方法(一)酯化在100 mL圆底烧瓶(干燥)中,依次加入水杨酸4 g,醋酐10 mL,振摇使水杨酸溶解,后缓慢滴加浓硫酸10滴。

在圆底烧瓶上装置球形冷凝管,置油浴加热,待浴温升至80~85℃时,维持在此温度反应20 min。

将圆底烧瓶取下,自然冷却至室温,结晶形成后,将反应液倾入100 mL 冷水中(附注1),搅拌至阿司匹林全部析出。

抽滤,并用少量冰水洗涤,并尽量压紧抽干,得阿司匹林粗品。

(二)精制将阿司匹林粗品放在150 mL烧杯中,加入饱和的碳酸氢钠(≥5%)水溶液50 mL(附注2)。

搅拌至无气泡(CO2)产生为止。

真空抽滤,除去不溶物并用少量水洗涤。

将滤液置150 mL烧杯中,边搅拌边加入30 mL盐酸溶液(体积比浓盐酸:水=1:2)。

将烧杯置冰水浴中冷却,抽滤并用冷水洗涤,压紧抽干,得阿司匹林粗品。

将所得阿司匹林放入25 mL锥形瓶中,加入少量乙酸乙酯(不超过15 mL),缓缓加热至固体溶解后,冰水浴或自然冷却至室温,阿司匹林渐渐析出,抽滤得阿司匹林精品。

(三)水杨酸限量检查取两支干净试管,分别加入0.1 g水杨酸和阿司匹林精品。

各加入1 mL乙醇使之溶解,然后分别向每支试管中加入几滴10% FeCl3溶液。

盛水杨酸的试管中有红色或紫色出现,而盛阿司匹林精品的试管中应是无色的。

(四)结构确证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附注1. 一定要等结晶充分形成后才能加入。

加水时会有放热现象,甚至会使溶液沸腾,产生醋酸蒸汽。

水要慢慢加入,最好在通风橱中操作。

2. 碳酸氢钠水溶液加到阿司匹林中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注意分批少量地加入,边加边搅拌,防止气泡产生过多引起溶液外溢。

思考题:1. 本反应可能发生那些副反应?产生哪些副产物?2. 阿司匹林合成过程中,加入少量的浓硫酸其作用是什么?除硫酸外,可否用其它酸代替?3. 药典中规定,成品阿司匹林要检测水杨酸的量,为什么?4. 阿司匹林精制选择溶媒依据什么原理?为何滤液要自然冷却?实验三磺胺醋酰钠(Sulfacetamide Sodium)的合成一、目的要求1. 通过本实验,掌握如何通过控制pH、温度等反应条件达到纯化产品的目的。

2. 掌握乙酰化反应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磺胺醋酰钠用于治疗结膜炎、沙眼及其它眼部感染。

磺胺醋酰钠化学名为N-[(4-氨基苯基)-磺酰基]-乙酰胺钠水合物,化学结构式为:NH22NCOCH3H2O.磺胺醋酰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丙酮。

合成路线如下:NH22NH2(CH3CO)2O+2NCOCH3pH7-8NH2SO2NHCOCH3NH22NCOCH3NaHClpH4-5NaOH三、实验方法(一)磺胺醋酰的制备在装有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及温度计的100 mL三颈瓶中,加入磺胺17.2 g,22.5%氢氧化钠22 mL,开动搅拌,于水浴上加热至50℃左右。

待物料溶解后,滴加醋酐3.6 mL,5 min后滴加77% 氢氧化钠2.5 mL,随后每间隔5 min交替加醋酐及77%氢氧化钠溶液,每次2 mL。

加料期间反应温度维持在50~55℃,pH 12~13,加料完毕继续保持此温度反应30 min。

反应完毕,停止搅拌,将反应液转入100 mL烧杯中,加水20 mL稀释,用浓盐酸(36%)调至pH 7,于冷水浴中放置1 h,冷却析出固体后,抽滤除去不溶物,并用适量冰水洗涤,滤液用浓盐酸调至pH 4~5,析出沉淀,滤取固体,抽紧压干,得白色粉末。

用3倍量(3 mL / g)10% 盐酸溶解得到的白色粉末,放置30 min 并不时搅拌,尽量使单乙酰物成盐酸盐溶解,抽滤除去不溶物。

滤液加少量活性炭室温脱色10 min,抽滤。

滤液用40% 氢氧化钠调至pH 5,析出磺胺醋酰,抽滤,压干。

干燥,测熔点(mp.179~184℃)。

若产品不合格,可用热水(1:5)精制。

(二)磺胺醋酰钠的制备将磺胺醋酰置于50 mL烧杯中,加热至90℃,滴加计算量的20%氢氧化钠至固体恰好溶解,放冷,析出结晶,抽滤、压干,干燥,计算收率。

(三)结构确证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注释:1. 在反应过程中交替加料很重要,以使反应液始终保持一定的pH 值(pH 12~13)。

滴加时用玻璃吸管加入,滴加速度以逐滴滴下为宜。

2. 按实验步骤严格控制每步反应的pH 值,以利于除去杂质。

+pH12-13NaOH(CH 3CO)2ONH 22NH 2++NH 22NHNaNHCOCH 32NCOCH 3NaNH 2SO 2NCOCH 3NaNH 22NH 2NHCOCH 32NCOCH 3NaNH 22NCOCH 3Na HCl pH7HCl pH4-5NH 22NHCOCH 3NHCOCH 32NHCOCH 3pH<1HCl 10%HClNH 22NHCOCH 3NHCOCH 32NHCOCH 3.pH540%NaOH NH 22NHCOCH 33. 将磺胺醋酰制成钠盐时,应严格控制20% NaOH 溶液的用量,按计算量滴加。

NH 2SO 2NHCOCH 3NaOHNH 22NCOCH 3++H 2O2144012.5XX=2.3 gX12.540214::=由计算可知需2.3 g NaOH ,即滴加20% NaOH 11.5 mL 便可。

因磺胺醋酰钠水溶性大,由磺胺醋酰制备其钠盐时若20% NaOH 的量多于计算量,则损失很大。

必要时可加少量丙酮,以使磺胺醋酰钠析出。

思考题:1. 酰化液处理的过程中,pH 7时析出的固体是什么?pH 5时析出的固体是什么?10% 盐酸中的不溶物是什么?2. 反应碱性过强其结果磺胺较多,磺胺醋酰次之,双乙酰物较少;碱性过弱其结果双乙酰物较多,磺胺醋酰次之,磺胺较少,为什么?实验四扑热息痛(Paracetamol)的合成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实验,掌握扑热息痛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掌握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选择。

3.掌握酰化反应的原理和酰化剂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又称醋氨酚(Acetaminophen),系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痛经等。

化学名 N-(4-羟基苯基)-乙酰胺,[N-(4-Hydroxyphenyl)-acetamide],化学结构为:OH NH CHO3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略溶于水。

扑热息痛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经铁粉还原反应得对氨基苯酚,再经醋酐酰化反应制得。

FeHO NO2HO NH24HO NH2+(CH3CO)2O H3COCHN OH+CH3COOH 三、实验方法(一)对氨基苯酚的制备(还原)药品:对硝基苯酚21 g(0.15mol);氯化铵5 g ;铁粉30 g。

操作步骤:(1)在装有回流冷凝管的100 mL三颈瓶中加入21 g对硝基苯酚、5 g氯化铵和3 g铁粉,再向烧瓶中加入50 ml水,搅拌下加热回流3小时(加热必须非常慢,否则易暴沸)。

(2)趁热抽滤。

滤渣用少量沸水洗涤2次,滤液冷却至近室温时,用冰水浴冷却。

(3)滤出固体,干燥称重,确定收率,产物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二)对乙酰氨基苯酚(扑热息痛)的制备药品:乙酸酐14 ml(约15 g,0.15 mol);对氨基苯酚(自制)14 g (0.127 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