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钢筋可连接区域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2
16
2)底层柱根部位 ⑴ 无地下室为基础顶面处; ⑵ 有地下室为地下室顶板处; ⑶ 地下框架梁顶面处;
(4)箍筋加密区范围≥1/3该层柱净高,且大于 500mm.
2020/8/5
17
底层柱根剪切破坏
2020/8/5
18
台湾集集地震一饭店底层柱破坏
2020/8/5
19
日本阪神地震地层柱破坏房屋倒塌
度相同)
1)框架梁上部钢筋宜按主框架梁(或长方向)在 上部,另一方向自然弯曲在下部排布;
2)框架梁下部钢筋宜按主框架梁(或长方向)在 上部,另一方向自然弯曲在下部排布;
3)在跨中,下部钢筋应在设计位置上,保护层厚 度不应随意加厚;
4)支座处,上、下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宜超过 50mm;下部钢筋保护层厚度较大时,应采取防裂措 施;(上部有楼板钢筋,一般不需要)
二) 框架柱、柱
1.非抗震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位置
1)纵向钢筋连接接头应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 不宜大于50%; 2)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不宜采用绑扎搭接; 3)纵向钢筋应贯穿节点核心区,连接位置不应选 择在节点核心区内; 4)采用机械连接时,连接器应与母材等强度; 5)不宜采用现场电弧焊接方式; 6)牌号HRBF、RRB钢筋不宜采用焊接连接,除非 试验证明HRBF钢筋可行。
41
B.边、角柱上、下纵向钢筋弯折锚固,竖直段不重 叠钢筋排布及构造(水平段足够)。
2020/8/5
42
C.边、角柱上、下纵向钢筋弯折锚固,为保证水平 段长度,竖直段重叠钢筋排布及构造。
2020/8/5
43
D.楼层端节点,梁纵向钢筋端部加锚板的锚固钢筋排 布构造做法,长度是含锚板厚度在内,宜伸至柱竖 向钢筋内侧。
钢筋连接规范
5.4.5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相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 ,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受压区不宜大于50%;2 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3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 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 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 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 面。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5.4.6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1(l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图5.4.6)。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2 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3 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抗震配筋要求
抗震配筋要求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抗震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
A 一般规定1.结构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335、HRB400级钢筋。
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时,框架结构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9-1-1-1的要求。
2.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 aE:对一、二级抗震等级为1.15l a对三级抗震等级为1.05l a,对四级抗震等级为l a。
3.采用搭接接头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L l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L lE=ξl aE(9-5)式中ξ——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见表9-15。
4.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接头的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满足等强度要求的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5.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其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l00mm。
B 框架梁1.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般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
2.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按表9-17采用。
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表9-17注:d为纵向钢筋直径;h为梁的高度。
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2%时,箍筋最小直径增加2mm。
3.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备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
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4.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间距;对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对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对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
纵 向 的 受 拉 钢 筋 最 小 搭 接 长 度
纵向的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钢筋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C20~C25 C20 C35 ≥C40光园钢筋 HPB(I)级 45d 35d 30d 25d带肋钢筋 HRB(II)级 55 45 35 30HRB400(III)级、RRB400(III)级 --- 55d 40d 35d注1:本表适用于纵向受拉钢筋的綁扎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的情况;当綁扎接头面积百分率介于25%~50%之间时,表中数值乘以系数1.2取用;当綁扎接头面积百分率大于50%时,表中数值乘以系数1.35取用;当最小搭接长度两根直径不同的钢筋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注2:当带肋钢筋直径Φ>25 mm时,其最小搭接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取用;对环氧树脂涂层的带肋钢筋,其最小搭接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25取用;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易受扰动时(如采用滑升模板和爬升模板等方式施工),其最小搭接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取用;对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的带肋钢筋,其最小搭接可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0.7取用;当带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搭接钢筋直径的三倍且配有箍筋时,其最小搭接可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0.8取用;注3: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最小搭接长度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5取用,对三级抗震等级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05取用,对四级抗震等级的结构构件不作调整;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注4:纵向受压钢筋搭接时,其最小搭接应按上述规定确定后,乘以系数0.7取用。
在任何情况下,受压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
;注5:搭接区域的箍筋应加密(未原来间距的1/2)锚固长度,也根据混凝土等级,及钢筋型号不同而不一样一般以图纸标注为准,如果无,一般取32d就可以了5.1.1钢筋接头分绑扎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
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区域,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距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纵向钢筋的连接
或 两个以上 接头 ,以及 在同 一受 力区段 内不 直 多次连 接的要 求 ,可有效 保证纵 向受力钢筋的承载 能力和传 力性能。 日前 ,框 架柱纵 向钢 筋的 连接 方式 有 3种 ,即绑扎 搭接 、机 械连 接及焊 接
其强度较 为可靠 ,不至降低 ,甚至可能 “ 超 纵向钢筋的 “ 非连接区” ,其意是接头应避 强”连接 ,但 “ 超强”连接并不能提高结构 开这里。柱端非连接区内为机械连接和焊接
构件的本身性能 ,反而可能引起塑 } 生铰的转 的 非 连 接 区 ,但 可 搭 接 连 接 。
移 ,可能造成对承载能力极不利的影响。
非 抗 震框 架 柱 纵 向 钢 筋 的 非 连 接 区及 连 接
一
局部区域 削弱抗 力,需要接头离开传 力变化 影响范围 ;非连接 区除节点非连接区外 ,还 包括 上 、下柱 端各 5 0 0 mm的 范围内的柱端
非连接区。
般钢筋混凝土框 架柱 为偏心受压柱 ,
主要承受垂 直荷载 。框架柱和框架梁 刚性连 接 ,在其框 架节点的柱端产生与框架梁互相 平衡的弯矩 , 不论 是 在 垂 直 荷 载 还
的受拉 纵 向钢筋 接头面 积百分 率不 应大 于
5 0 %。
架节点箍筋加密区和框架柱端箍筋加密区,
其间不宜设置柱纵向钢筋的连接接头 。
( 6)受压纵 向钢 筋在任意连 接方式 中
其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受限制 。 ( 7 )当非 连接区钢 筋接头连 接无法 避
纵向的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
纵向的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钢筋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C20~C25 C20 C35 ≥C40光园钢筋 HPB(I)级 45d 35d 30d 25d带肋钢筋 HRB(II)级 55 45 35 30HRB400(III)级、RRB400(III)级 --- 55d 40d 35d注1:本表适用于纵向受拉钢筋的綁扎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的情况;当綁扎接头面积百分率介于25%~50%之间时,表中数值乘以系数 1.2取用;当綁扎接头面积百分率大于50%时,表中数值乘以系数 1.35取用;当最小搭接长度两根直径不同的钢筋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注2:当带肋钢筋直径Φ>25 mm时,其最小搭接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 1.1取用;对环氧树脂涂层的带肋钢筋,其最小搭接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 1.25取用;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易受扰动时(如采用滑升模板和爬升模板等方式施工),其最小搭接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 1.1取用;对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的带肋钢筋,其最小搭接可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0.7取用;当带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搭接钢筋直径的三倍且配有箍筋时,其最小搭接可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0.8取用;注3: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最小搭接长度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 1.15取用,对三级抗震等级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05取用,对四级抗震等级的结构构件不作调整;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注4:纵向受压钢筋搭接时,其最小搭接应按上述规定确定后,乘以系数0.7取用。
在任何情况下,受压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
;注5:搭接区域的箍筋应加密(未原来间距的1/2)锚固长度,也根据混凝土等级,及钢筋型号不同而不一样一般以图纸标注为准,如果无,一般取32d就可以了5.1.1钢筋接头分绑扎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
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区域,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距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四级抗震框架与非抗震框架的区别
四级抗震时,因为laE=la,所以不少人误认为四级抗震与不抗震没有分别,四级抗震就与非抗震一样的构造,我们指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图集,有图集的朋友,请把图集翻到36页,在36页提出一~四级抗震设防时,柱的纵向钢筋连接位置:底层底部≥h1/3以后,方可连接,楼层下部是≥hn/6、≥hc、≥500mm 以后,方可连接;大家再把图集翻到42页,我们看非抗震设防时,柱的纵向钢筋连接位置:底层底部即可绑扎连接,≥500mm可机械连接或焊接;从36页和42页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四级抗震与不抗震的柱在纵向钢筋可连接区域上的不同要求。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KZ的箍筋,请把图集翻到40页,我们先一起看四级抗震要求:底层下部≥h1/3加密,底层上部和楼层上下各方hn/6、≥hc、≥500mm 必须加密;纵向钢筋搭接连接区域也必须加密。
大家再把图集翻到45页,我们一起来看非抗震要求:仅仅在纵向钢筋绑扎搭接连接区域对箍筋进行加密。
这是四级抗震与非抗震KZ箍筋的不同要求。
我们再看KL的顶部的纵向钢筋,54页下面的KL图是三、四级抗震的要求,具体要求是什么呢?要求顶部的纵向角筋需设置“通常钢筋”57页:非抗震框架,顶部不须设置通常角筋。
因此54页角筋的连接有laE要求,而57页角筋的连接只有150mm的要求,没有laE的要求。
这是上部角筋的区别。
再看KL的底部纵向钢筋,一起看54页下面那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底部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应≥laE,且应≥0.5hc+5d;我们再来看57页的图,可以看到:①底部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la,无需满足≥0.5hc+5d的要求。
②允许底部钢筋在支座外近支座ln/3范围内搭接连接。
57页有3行图,第一行和第三行各画了3柱两梁组成的非抗震框架,中间的右边是一个“支座、节点范围之外的下部钢筋搭接”,在这个小图中,柱子的左边,明示了:在距离支座≤ln/3进行ll搭接连接的做法。
关于梁下部纵筋在支座的锚固或贯通问题
1、其实平法有个原则就是纵向受力钢筋:能通则通,图集中只是注明了该跨梁的配筋方式,具体施工时还是能通就通,只不过要注意钢筋的接头位置。
2、在实际施工中,一跨计算一个锚固是正常的,因为施工时钢筋象软件所设置的钢筋长度在施工中是无法施工的,但计算了钢筋锚固的接头,相应的钢筋的机械接头也相应的减少,总价区别不是很大的。
3、理论上同种型号筋遇支座是断开锚固的,没有那么长的通长钢筋不断开的,通长布置钢筋要加直螺纹套筒的量。
4、在实际施工中是按每跨锚固的。
5、断开是应为考虑施工方便,不断开钢筋进料较长不利于施工,你应该按断开计算给施工方。
5、参照03G101图集的要求。
关于《03G101-1》的解释2007年04月25日星期三下午03:56摘录部分:《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解释我收集到的03G101有关解释:梁下部钢筋本着能通则通的原则,CDF 老师请问03G101-1中P60页中的“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中的下部钢筋中没有画出贯通筋的钢筋。
这样我们在搞决算审计的过程中老是要有这方面的争论。
这一点和03G101中P45页“L配筋构造”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
如何解释下部的通长筋的布置?请予以赐教!!1、03G101-1图集第60页中的“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该图的重点是说明“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把它与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加以对比。
2、钢筋配置上的“能通则通”,是陈教授反复强调的原则,在图集里没有配套的图示说明。
而且,在施工实践中也因为钢筋“定尺长度”而带来许多问题,因为梁的下部钢筋的连接点是比较难以确定的。
对于“非抗震”的情况,可以避开“跨中Ln/3范围”进行钢筋连接。
对于“抗震”的情况,就复杂多了。
从前我们与陈教授有过讨论,也没有明确的结果。
现在抄录于下,供大家参阅:CDF:请教陈教授:梁下部纵筋在哪儿连接?(2004-3-8 18:34:14)这是一个施工实践中经常发生的问题:1、框架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下部纵筋如果规格、直径相同,应该尽可能贯穿支座,而不要在中间支座内锚固。
建筑工程板配筋规定
3.5板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 时为8T2mm;h>150mm 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 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梁纵向钢筋的布置和并筋的应用
梁纵向钢筋的布置和并筋的应用导言梁截面较大时,一般都设置有较多的纵向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
要使纵向受力钢筋在结构梁内发挥最大的承载能力,就要确保钢筋骨架在混凝土梁内的有效高度和纵向钢筋的正确层距及横向间距,有效高度是指底部受拉钢筋的中心到构件上边缘的距离,如果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为两层同种规格的受力钢筋,则梁的有效高度为底部两层钢筋的中心到构件的上边缘的距离。
正确合理布置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是确保构件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的基本保证。
梁纵向受力钢筋布置的常规要求梁纵向受力钢筋的布置要以结构施工设计文件中梁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为依据,且原位标注优先。
首先,要确保梁底、顶部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根数、规格和层数的正确性,还要满足梁纵向受力钢筋的底、顶部纵向钢筋层间间距和横向两根钢筋之间的间距要求(图1),c为梁钢筋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值。
图1 梁常规布筋示意梁纵向受力钢筋要满足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混凝土要满足对梁钢筋握裹和粘结需要,梁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层距和纵向钢筋横向间距都要满足不小于25mm,且不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如有下三层钢筋时,三层的两根纵向钢筋的横向间距应是下边两层纵向钢筋横向间距的2倍;顶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两层纵向钢筋的层距要不小于25mm,且不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顶部两层纵向钢筋的横向间距,为了便于浇筑混凝土和钢筋粘结、受力和握裹受力的需要,间距要不小于30mm,且不小于钢筋公称直径的1.5倍,在机械连接套筒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连接点设置在梁的连接区内连接点要50%错开,错开净距不小于35d。
在两层纵向钢筋层距的控制,可采用不小于25mm且不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短钢筋作为施工垫铁。
施工垫铁的长度计算方法院梁宽减2倍保护层厚度,每跨每层梁布置不少于2根,且间距不宜大于2m。
顶、底部的二、三层钢筋要绑扎牢固不得发生移位和下坠,为节约成本也可采用同规格、同直径的细石混凝土预制水泥条替代,预制水泥条的混凝土宜大于该梁结构混凝土构件一个强度等级,也可采用其他能保证其钢筋层距的技术措施。
抗震结构钢筋接头连接部位及要求
抗震结构钢筋接头连接部位及要求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抗震结构钢筋接头连接部位及要求一、钢筋接头设置的基本规定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2、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和两个以上接头。
3、接头末端至钢筋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4、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5、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规定的连接区,非连接区不应设置接头,如果实在避不开非连接区,需要结构设计师同意并对此做出变更。
6、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二、主要构件钢筋接头的连接区与非连接区及设置要求(一)柱钢筋接头1、柱接头的连接区与非连接区如图1所示。
2、柱根部(基础顶面、嵌固面)以上和梁底面以下≥500mm且≥Hn /6 (Hn/3)和≥hc区域为非连接区,且属于柱端箍筋加密区,此范围内不应设置柱钢筋接头,施工中应注意避开。
3、柱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层节点。
不应在中间各层节点内截断,接头应设在节点区以外。
(二)墙板钢筋接头1、墙板钢筋的连接区域如图2所示。
2、h为楼板、暗梁或边框梁高度的较大值,剪力墙竖向钢筋应连接通过h高度范围。
3、端柱竖向钢筋连接和锚固要求与框架柱相同。
矩形截面独立墙肢,当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4倍时,其竖向钢筋连接和锚固要求与框架柱相同或设计要求设置。
(三)梁接头的设置要求1、框架梁纵向钢筋连接范围如图3所示。
2、当有抗震要求时,应采用等强度高质量的机械连接接头。
3、梁下部纵筋贯穿中间支座时,可在梁端Ln/4范围内连接,在此范围内连接钢筋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相邻钢筋连接接头应在支座左右错开设置。
4、梁的同一根纵筋在同一跨内设置连接接头不得多于一个。
5、悬臂梁的纵向钢筋不得设置连接接头。
6、梁下部纵向钢筋可在中间节点处锚固,也可贯穿中间节点(能通则通,减少节点区拥挤),不宜在节点内设置接头。
建筑工程柱纵向受力钢筋布置要求
建筑工程柱纵向受力钢筋布置要求1.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2)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梁的有关规定取用。
(3)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4)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2.现浇柱中纵向钢筋的接头,应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接头宜设置在柱的弯矩较小区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9-24 柱中纵向钢筋的接头(a)上下柱钢筋搭接;(b)下柱钢筋弯折伸入上柱;(c)加插筋搭接;(d)上柱钢筋伸入下柱(1)柱每边钢筋不多于4根时,可在一个水平面上连接(图9-24a);柱每边钢筋5~8根时,可在二个水平面上连接。
(2)下柱伸入上柱搭接钢筋的根数及直径,应满足上柱受力的要求;当上下柱内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应按上柱内钢筋直径计算。
(3)下柱伸入上柱的钢筋折角不大于1:6时,下柱钢筋可不切断而弯伸至上柱(图9-24b);当折角大于1:6时,应设置插筋(图9-24c)或将上柱钢筋锚在下柱内(图9-24d)。
3.顶层柱中纵向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层中间节点的柱纵向钢筋及顶层端节点的内侧柱纵向钢筋可用直线方式锚入顶层节点,其自梁底标高算起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 a,且柱纵向钢筋必须伸至柱顶。
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不足时,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并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图9-25a );当柱顶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柱纵向钢筋也可向外弯折(图9-25b)。
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纵向钢筋直径)。
梁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
梁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承重构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双向配合来承受水平和垂直力的作用。
横向钢筋(又称为箍筋或箍杆)主要用于抵抗梁受弯和剪力的作用,而纵向钢筋主要用于抗拉和抗弯的作用。
梁的横向钢筋是固定在纵向钢筋上的,其作用是将纵向钢筋固定在一定距离上,从而保证梁的整体受力性能。
横向钢筋在梁中呈现出密集的网格状分布,这样能够有效增加梁的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
在施工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横向钢筋的布置和固定,确保其能够与纵向钢筋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纵向钢筋是梁中主要的受拉钢筋,起到了抵抗垂直荷载作用的关键作用。
纵向钢筋在梁中呈现出平行于梁轴线的布置方式,其数量和位置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
纵向钢筋的直径和间距也需要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梁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
在进行梁的构造时,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横向钢筋的位置和数量要根据梁的受力状态、跨度和载荷来确定,以确保梁在承受水平力和垂直力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刚度和强度。
纵向钢筋的布置要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使用要求来确定,以确保梁在受拉力作用下不会发生断裂或屈曲。
同时,在进行梁的施工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梁的钢筋要做到正确的位置和数量,不能有漏施、缺施或错位的情况。
其次,钢筋的固定要牢固可靠,不能出现松动或移位的情况。
最后,对于梁的钢筋加工、焊接和连接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以确保钢筋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之,梁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是保证梁具有良好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的关键要素。
合理的钢筋布置和固定能够提高梁的整体结构性能,确保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形和破坏,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梁的设计和施工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选择、布置和固定,以确保梁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达到设计要求。
柱外侧纵向钢筋和梁上部纵向钢筋
柱外侧纵向钢筋和梁上部纵向钢筋柱外侧纵向钢筋和梁上部纵向钢筋在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在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柱外侧纵向钢筋和梁上部纵向钢筋的设计和施工原理,并探讨它们在建筑结构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柱外侧纵向钢筋设计和施工柱外侧纵向钢筋是指在柱体的外侧将纵向钢筋固定在柱壁上,起到加固柱体的作用。
在柱外侧纵向钢筋的设计和施工中,主要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纵向钢筋数量和直径的确定。
需要根据柱的尺寸和受力情况来确定纵向钢筋的数量和直径。
通常情况下,柱的尺寸越大,纵向钢筋数量和直径就越大。
2. 纵向钢筋的布置方式。
柱外侧纵向钢筋的布置方式有多种,如等距离布置、不等距离布置等。
布置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柱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来决定。
3. 纵向钢筋与钢筋连接件的设计。
纵向钢筋与钢筋连接件的设计是确保纵向钢筋能有效地固定在柱壁上的重要环节。
连接件的设计应考虑连接强度和施工方便性。
4. 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
对于柱外侧纵向钢筋的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提出明确的工艺要求,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监控和质量控制。
二、梁上部纵向钢筋设计和施工梁上部纵向钢筋是指梁顶部位置上的纵向钢筋,主要用于增加梁的受拉能力和抗弯刚度。
在梁上部纵向钢筋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纵向钢筋的数量和直径的确定。
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数量和直径的确定应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计算和确定。
一般来说,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数量和直径要比柱外侧纵向钢筋大。
2. 纵向钢筋的布置方式。
梁上部纵向钢筋的布置方式有多种,如平行布置、斜向布置等。
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
3. 纵向钢筋与钢筋连接件的设计。
梁上部纵向钢筋与钢筋连接件的设计应满足梁的受力要求和连接强度要求,同时考虑施工方便性和质量控制。
4. 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
对于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措施,确保梁上部纵向钢筋的质量和安全性。
柱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箍筋合理间距多少
柱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箍筋合理间距多少平法图集11G101-1第54页,关于柱梁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箍筋构造注第2条:“搭接区内箍筋直径不小于d/4(d为搭接钢筋最大直径),间距不应大于100㎜㎜及5d(d为搭接钢筋最小直径)。
” 03G101-1规定:柱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箍筋间距min(100㎜㎜,5d),11G101-1与03G101-1的表达略有区别,但基本意思没变。
框架柱纵筋直径一般较大,按此规定施工无多大问题,且,框架柱纵筋一般采用电渣压力焊或机械连接,这条规定基本用不上。
但对于剪力墙墙柱而言,此规定对钢筋用量影响很大,此规定也明显不合理,根据设计计算,墙柱的受力越大,墙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及配箍率应越大;反之,墙柱受力越小,墙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及配箍率应越小。
但按图集上柱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箍筋构造规定,墙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越大其箍筋的间距却越大(应越小),纵向受力钢筋直径越小其箍筋的间距却越小(应越大),这是严重背离。
例如,剪力墙墙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12,箍筋设计间距200㎜,如采用绑扎搭接连接,搭接区的箍筋间距为60㎜(5d),箍筋数量增加2倍多,很浪费。
当然,施工单位不会像编规范的人一样傻,他们一般采用电渣压力焊。
即使按绑扎施工,搭接区箍筋也不会按60㎜绑扎,箍筋按100㎜施工。
因为根据常识和经验,柱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箍筋@100已足够,横向约束已绰绰有余,这个我不认为是偷工减料,这是对不合理规范的修正。
许多施工单位钻这条规范漏洞而牟利。
一种情况是柱纵向钢筋实际按焊接,结算时按绑扎计算,既能算到纵向钢筋的搭接重量,又算到搭接区的箍筋加密重量。
第二种情况,柱小规格直径是按绑扎搭接施工的,但箍筋间距并没按规范执行,结算时按规范计算。
第三种情况,钢筋包干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柱纵筋14以上按电渣压力焊,其余按绑扎连接。
但在施工时进行工艺优化,柱小规格直径全按电渣压力焊,这个加密箍筋全是额外利润。
22G钢筋工程基础知识-(柱篇)
● 下层钢筋根数比上层钢筋根数多: 1)能贯通的钢筋尽量贯通; 2)不能贯通时,下层多出的纵向钢筋 应锚入上层柱内且从梁底算起的长度不 应小于1.2LaE;
锚入下柱:上层 钢筋根数比下层
钢筋根数多
锚入上柱:下层 钢筋根数比上层
钢筋根数多
01.各类柱构件的钢筋
1.3 柱变配筋——变直径(根数相同)
直径不同、根数相同:
01.各类柱构件的钢筋
1.1 柱插筋——弯锚(基础厚度-保护层≤LaE)
插筋在基础部分的 箍筋间距应
≤500mm且不少 于两道封闭箍筋(
非复合箍筋)
插筋在基础部分应 连续设置锚固区横 向箍筋,箍筋间距
应≤100mm
基础厚度-保护层≤LaE,弯锚:
● 柱纵向钢筋插入:端部伸至基础底板底筋上部弯折,锚固长度不小于20d且不小于0.6LabE,弯折 后平直长度取15d; ● 插筋在基础内部分的箍筋设置:插筋在基础内部分的箍筋分保护层>5d、≤5d两种情况;
01.各类柱构件的钢筋
1.2 柱纵向钢筋——柱纵向钢筋连接区域
柱纵向钢筋连接区域:
● 非连接区域:上、下加密区及 节点核心区位置;
● 可连接区域:除以上其他部分 可设置连接接头;
01.各类柱构件的钢纵向钢筋预留长度:
钢筋的连接区段的概念
钢筋的连接区段概念
钢筋的连接区段是指在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时,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焊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连接区段的长度一般为35d(d 为较大主筋直径),且不得小于500mm。
在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是用来承受拉力或压力的主要钢筋,而焊接或机械连接则是将这些纵向受力钢筋连接起来的主要方式。
为了确保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和安全性,需要对焊接或机械连接的纵向受力钢筋进行连接区段的划分和管理。
具体而言,连接区段的概念是为了避免同一连接区内出现过多的焊接接头,从而降低钢筋连接的质量和强度。
因此,在混凝土构件中,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焊接接头数量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不超过50%。
同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也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一般为35d,且不得小于50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梁、框架梁柱纵向受力钢筋的可连接区域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助读系列之一
唐才均(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随着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框架跨度愈做愈大,现有的钢筋定尺往往不能够满足需要,必须对钢筋进行连接,才能够适应构件的配筋需要。
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章构造规定的第9.4节钢筋的连接第9.4.1条规定:钢筋的连接可分为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
机械连接接头和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对于辛苦在工地第一线的人员,没有时间系统研读力学和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所以,对于构件的那些部位是受力较小处,许多人并不知道,有的只知道一点点皮毛。
鉴于此,我们借助筑龙网语音聊天室这个建筑业的信息平台,就此专题进行一些讨论。
§1 梁纵向钢筋可连接区域
1.1 连续基础梁和上部连续梁的受力和变形
1.3 框架梁在竖向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力产生的内力的“受力大小区域”的划分
牛顿定律F=ma,粗略地讲,地震地运动加速度a和结构物质量m的乘积是地震水平力,有结构物静力荷载的存在,才有地震力,地震力不独立存在,需要讲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图与静力荷载产生的内力图一起考量,进行叠加,对应截面的内力坐标相加,结果是,左支座静力负弯矩减少,右支座负弯矩增加。
退一步讲,即使地震作用能够独立存在,在避开了梁支座1.5h~2h之后,相对支座截面处处,内力也已经大大减少。
1.5 梁纵向钢筋连接区域
1.6 小结
1)基础梁下部纵向钢筋可以在跨中1/3区域的任意一个位置一次连接;
2)基础梁上部纵向钢筋可以在距柱边L/4-箍筋加密区长度(≤1.5h/2h)的区域内连接;
3)上部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可以在距柱边L/4-箍筋加密区长度(≤1.5h/2h)的区域内连接;
4)上部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可以可以在跨中1/3区域的任意一个位置一次连接;
§2 柱纵向钢筋可连接区域
2.1 从网上一张图片开始讨论
1)从这幅图中,可以
看到下层柱约有800×800
的截面,上层柱有600×600
的截面。
下层柱每边5根共
16根;上层柱每边4根共
12根筋。
这个处理方案存在两
个问题,一个是1/2纵向钢
筋需自上层顶面向下1.5laE
直锚,另外1/2需继续向下
35d且≮500mm。
2)还有一个网友的做法
柱在二层梁板以上变截
面,柱纵筋由底层的24根
二级直径32的钢筋突变为
12根二级直径为25的钢
筋.施工方技术人员将所有
柱纵筋在一层梁顶处往上
约200mm处断开,再插筋。
我根据他描述的意思画
了一个图,把我的个人体会
也画了个图。
该网友描述的做法,同样有上面那张照片的做法所存在的2个问题。
从原方案24d32能够高出一层梁顶面(二层结构标高)200mm左右,就可以体会到二层柱截面尺寸与一层柱截面相同。
我们的建议就是把图集36页的做法予以具体化,但是我们不能赞成那种不顾连接受力均衡对称简单地地将接头位置错开50%的做法,要求柱纵向钢筋连接点要均衡对称,就像我给出的图那样;而不是简单地隔一错开,这是对构造做法的感悟和引伸理解。
我的连接方案与原方案相比,节省了28kg钢筋,但是多出12个电渣压力焊的接头,经济上能够持平,质量上要好于原方案,在保护层厚度的掌控上,肯定比原方案好,施工也简便得多,可以加快施工进度。
施工对安全也是利好,因为事前插筋是在钢筋骨架层面上运动,事后焊接是在混凝土板面上运作。
所以说,对安全生产也是利好多多。
分二次连接,是50%左右,不只是简单的1/2,要考虑受力对称。
是每侧受力钢筋的1/2。
2.2 几种不同情形的柱筋连接
2.3 每边的1/2,不是总量的1/2,必须考虑均衡对称,不可简单地、机械地“隔一根连接一根”
2.4 柱筋连接小结
1)上柱比下柱根数多出的钢筋,应当自上层柱跟起向下插入1.5laE;
2) 上柱比下柱直径粗的钢筋,应当自下层柱上部开始连接;
3)上柱比下柱根数少的钢筋,可以自上层柱跟起向上连接;
4)上柱比下柱根数多、直径粗的钢筋,多出的应当自上层柱跟起向下插入1.5laE; 变粗应当自下层柱上部开始向上连接。
§3 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3个接头比4个接头少;2个接头比3个接头少;1个接头比2个接头少;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有24m髙的厂房柱,只有6m定尺的钢筋,柱子是一定要施工的。
钢筋两端还得设置弯头,还需要考虑非“同一截面”的接头位置的错开,至少必需要由5段钢筋连接而成,最少需要设置4个接头,再考虑柱与基础的连接,像这种情形,同一根钢筋,最少就是5个接头,5个接头能解决,就不设6个接头,这就叫做“少设接头”。
我们大家出来打工,乘火车、大巴,一定观察到铁路、公路的桥墩,高度30~50m不稀奇,钢筋定尺还是6m或9m、最多12m,,一根统长的成型钢筋的连接接头数量,就不是1个2个,往往是2位数。
我们进入城市,不要把自己用1~2接头来束缚我们的思路,而是实事求是,以“少设接头”为准则来善待接头的数量。
谢谢筑龙语音聊天室给我提供今天与各位听友一起学习讨论基础、框架梁柱纵向钢筋可连接区域的这么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也十分谢谢各位听友的热忱参与,谢谢Sparktang今天在我发言和答疑全过程中的宝贵协助,谢谢大家,再见。
一丁2007-1-17晚于上海2007-8-16 为一间房修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