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改进论文

合集下载

甲烷与氯气反应装置改进

甲烷与氯气反应装置改进

甲烷与氯气反应装置改进作者:何祖英申文丽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12期在高一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中出现了关于甲烷取代反应的典型实验——与氯气反应,该实验对验证甲烷取代反应有重要意义,但该实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令人生畏,望而却步。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只是进行讲解或观看视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在氯气制备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

(2)该实验反应条件为光照,课本中明确说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这都会引起学生恐惧心理,从而拒绝做实验。

针对本实验出现的问题,经过多次验证尝试,从实验的微型化出发,设计了如下改进实验。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仪器:美瞳瓶一只、5 mL注射器一只、节能灯、水槽一个。

试剂:氯气、甲烷、浓氨水、饱和食盐水、硬纸盒。

二、实验操作1.检查仪器的气密性。

2.用美瞳瓶收集一瓶氯气,迅速塞上橡皮塞;用注射器收集甲烷气体,用针头插入瓶中,在纸盒中进行操作。

3.在预先留好的纸盒口中打开盖子,将白炽灯通电源,直射美瞳瓶,与此同时,缓缓推动针筒活塞。

4.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一开始瓶内出现白雾,30 s后黄绿色完全褪去,并观察到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

5.打开瓶塞,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瓶口,观察,有白烟产生。

另取一瓶式样,将针头倒扣于水槽中,观察到针尖处有气泡溢出,一段时间后,观察美瞳瓶内有水进入,水面有一层油状液体,进一步说明有有机物生成。

三、实验改进意义1.实验可操作性强。

在本实验中,仪器主要来源于生活中的废弃物,如针筒、废弃美瞳瓶等,而且将实验微型化,对于药品节约和控制污染都是大有好处的。

在反复实验操作过程中,现象明显,操作简单。

2.实验安全性得以保证。

在未加以改进之前,在试管中进行实验,氯气和甲烷用量较多,若光源控制不当,会有爆炸隐患,本实验改进后一大特点是将实验微型化,可以大大降低实验的风险程度,在向瓶内缓缓注入甲烷时,由于压强影响,会控制反应用量,导致针筒推不动,这样即使在强光下也不会发生爆炸。

甲烷取代反应的改进

甲烷取代反应的改进

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3号试管中取1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实验现象,见表2。

表2处理试管编号12345pH 5.0 6.2 6.87.48.0颜色+++橙黄色+++*∀+#表示蓝色程度。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具体问题,如反应速度过快。

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他们成为探究的主人。

通过学生亲自探索及教师的引导、点拨,并根据上面两组实验的实验现象,学生总结出酸碱度对酶的活性有影响:即酶的最适pH值一般都接近中性,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降低。

在此基础上设置练习巩固知识。

如:人体中只有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吗?食糜进入小肠中胃蛋白酶还能发挥活性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4 教学反思∃笔者从近年高考实验命题的角度出发,把%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这个教材中并没有编排实验的知识点设计成探索式实验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设计实验并综合运用有关化学知识(pH值)和实验方法(如比色法)来完成实验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高考解答实验设计这类题目不仅要求学生设计的方法、步骤科学合理,还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精练。

本节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要求。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地讨论与交流不仅可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还能提高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精确的分析推理能力。

另外,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这在笔者课后回访学生时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同。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解答实验设计这类题目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让学生明白高考中的实验设计题型并非总令人望而生畏,让学生从实践中领悟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收稿日期:2007 03 31)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甲烷取代反应的改进( 刘仁杰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 050700凡高中学习到有机化学,就要学习甲烷。

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改进

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改进

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改进段旭东1朱旋农2(1.湖北省荆门市掇刀石中学湖北荆门448000)(2.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湖北咸宁437100)摘要:做好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实验,对于刚刚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利用储气装置、高压汞灯和PH计设计实验,多次试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甲烷取代反应实验改进1 问题的提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课本必修二第61页[科学探究]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按照课本实验进行实验,虽然达到了实验所要求的目标,但不难发现该实验存在如下问题:①效果不明显,反应时间长;②实验是一个敞开体系,气体混合反应时有气体溢出,易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师生身体健康;③整个实验对甲烷的取代反应缺乏具体的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导致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不严谨。

为此我们利用储气装置、高压汞灯和PH计设计实验,多次试用,效果良好。

2 改进后的实验2.1实验用品酒精灯、试管、水槽、导管、双孔橡胶塞、导气管、黑纸、铁架台、分液漏斗、烧杯、圆底烧瓶、储气装置(26005)、高压汞灯(250W)、PH计、遮光板、黑纸醋酸钠、碱石灰、高锰酸钾、浓盐酸、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2.2 实验准备甲烷气体用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用排水法收集。

氯气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取,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用二只储气装置(26005)来分别收集和储存甲烷和氯气二种气体,储存气体的量较多(储气容积约为3000ml)且气体容易取用和混合,方便教师多个班级进行实验探究。

2.3 实验装置将课本科学探究中图3-3改进成如下图1装置,保证实验体系的封闭,减少污染,同时图12.4 操作步骤(1)按照图1所示连接仪器且准备二套(对比实验),试管内充满饱和食盐水,并倒放在装有饱和食盐水水槽中。

(2)先将装有氯气储气装置的导管与图3的导管连接,打开活塞,先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约3/4试管容积的氯气。

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改进

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改进

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改进作者:罗鹏来源:《化学教与学》2015年第05期摘要:文章定量研究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比较影响该反应主要因素,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甲烷的取代反应。

改进后的实验试剂用量少、仪器简单、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关键词:甲烷;氯气;取代反应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5-0092-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5.034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对于人教版《化学2》中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相当部分的教师都是“讲”实验,并没有实际动手“做”。

其原因大致为:课时进度问题、氯气的污染问题等等。

导致学生很难理解该反应详细过程,包括反应的进度、产物的种类等问题。

因此,笔者通过简单的实验设计,比较影响该反应的主要因素,增强实验的观察效果,使得学生对该反应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实验原理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共热,生成甲烷,用球型分液漏斗[1],排水法收集甲烷(图1中A),倒置分液漏斗。

换一个玻璃塞,在玻璃塞上放置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重新塞上。

在分液漏斗的玻璃管中,加入少量的浓盐酸。

打开活塞,浓盐酸滴入,与高锰酸钾反应,制得氯气。

这样就得到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图1中B),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实验过程中氯气的污染。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二、实验仪器与试剂:球型分液漏斗若干只、蒸发皿、硬质试管、酒精灯;无水醋酸钠、碱石灰、高锰酸钾、浓盐酸(约12 mol/L)(所用试剂为分析纯)三、实验步骤1. 将无水醋酸钠放在蒸发皿里加热融化,除去水分;给碱石灰加强热,冷却后分别研细密封保存备用。

[1]在硬质试管里依次加入6g无水醋酸钠,3.5g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

(实验条件为0℃、1atm。

)2. 取一个密封性好的球型分液漏斗,使用排水法,将甲烷收集在分液漏斗中。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再改进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再改进
图 1 实验 装 置
光 源省 略 )。
3 实 验 过 程
3.1 实 验 的准备 根 据 相关 反应 机理 ,经 过 实验对 比确定 了本 实
验 的最 佳 实验 条 件 。 3.1.1 光 源 的 选 择
CH 与 C1:的反 应属 于 自由基 反 应 ,1 t oo!C1z 分子 断 键 成 2 tool氯 原 子 (氯 自 由 基 )要 吸 收 242.7 kJ的能 量 ,这个 能量 可 以通 过 升 温或 光 照 供 给 。若使 Cl。分 子 离 解 成 氯 自由基 ,可 用 波 长 为 493 nm 的光 。波长 越短 ,光 子 的能 量 越 高 ,越 是 接 近 紫外 区 的光源 ,越有 利 于反 应 。
第 25卷
中小 学实 验 与装 备 2014年 第 3期
41
自制 ·改 进 ·创 新
甲烷 与氯 气取代反应实验 的再改进
江 苏省 海 门市海 门中学 (226100) 张 盛
Hale Waihona Puke 1 实验 中 的 不 足
经 过实 验逐 一验 证发 现 采用排 水 法 收集 氯 气 , 内壁 上 是 油 珠 还 是 水 珠 存 在 疑 问 ,且 在 日常 灯 光 下 ,现象 在短 时 间 内不 能 显现 。这 导 致在 教 学 中许 多教 师 常 以视 频 替 代 实验 演 示 ,缺 少 真 实 感 ,对 学 生建 构 取代 反应 的概念 有较 大 的影 响 。
碳 ,影响 实验 效 果 。 由于 太 阳光 的 不 可控 制 性 ,因 此 高压 汞灯 是理 想 的选择 。
占 高压 汞 灯 的选 择 不仅 与功率 有关 ,还 与灯 和 反
应 仪器 的 距 离 有 关 。最 终 经 过 比对 ,选 用 250 W 高 压汞灯 ,灯 与反 应 仪 器 距 离 为 5 cm,反应 5 r ain 左 右 ,可 以确 保 实验 的效果 。

甲烷氯取代实验的改进

甲烷氯取代实验的改进

甲烷氯取代实验的改进甲烷氯取代实验的改进步慧娟,张明山(上海市闵行中学,上海200240)摘要:本文分析了教材上甲烷的氯取代实验的不足,提出了环保、定量化、成功率高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甲烷;氯取代反应;氯气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5—0043-01中圈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1教材实验介绍《高一化学第二学期(试验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有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教师演示实验,实验内容为:“取一只大试管,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4体积氯气,然后通入1体积甲烷,把装有混和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氅,用日光或者高压汞灯的光照射,观察现象。

”为使实验过程更加环保,并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2实验改进2.1实验仪器和药品饱和食盐水、50mL玻璃注射器两支(一只装有约15mL甲烷气体并用针头和橡胶塞密封,另一只装有约37mL氯气并用约5cm长的带止水夹的胶管密封)、50 mL小烧杯、铁架台、250W高压汞灯。

大试管换成容积可变的注射器的改进是:利用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消除反应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干扰因素,同时,注射器上的刻度能使得氯气和甲烷的体积比更精确。

2.2实验过程(1)将甲烷气体通过胶管注入装有氯气的注射器中,控制混合气体体积为50mL,如图1所示。

轻轻晃动注射器使甲烷和氯气混合均匀。

图1气体混合装置图2取代反应实验装置(2)将装有混合气体的注射器和高压汞灯固定在铁架台上,灯泡放置于距注射器3。

4cm处,如图2所示。

(3)打开电源,用高压汞灯照射注射器,片刻可以看到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说明其中有反应发生。

几分钟后,当气体体积不再变小时,即可停止照射(时间约5分钟,或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减,J、为40mL时)。

化学教学2011年第5期(4)打开止水夹,将胶管插入饱和食盐水中,饱和食盐水被倒吸入注射器中(此时若压差不够,可以稍稍拉动—_下-注射器活塞,在半分钟内可倒吸入约16mL饱和食盐水),溶液的表面有少量的油滴出现。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作者:雷雨虹左艳来源:《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第15期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这不仅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接触到的第一个有机反应,也是烷烃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

做好本实验对于刚刚涉足有机化学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该实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该实验作了改进。

1 实验原理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历程属于自由基链反应:CH4+Cl2→Cl•CH4+Cl•CH4→2CH3•C1+2HC1;CH3•C1+C12→Cl•CH3C1+Cl•…CCl3•+C1•→CCl4要使反应进行,需要一定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光照或受热。

能说明取代反应已经发生的指标性现象是:1.氯气黄绿色褪去,2.有油状液体生成,3.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4.气体体积减少。

2 常见几种实验的讨论人卫版教材有机化学(2)专题3第一单元中,甲烷性质的实验,采用的是在集气瓶中,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与甲烷(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见图1所示),也有一些资料介绍,用100 mL的量筒来收集混合气体(甲烷20 mL氯气80 mL,如图2所示),对混合气体进行光照,然后观察反应现象。

采用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图1)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瓶内气体体积减少、氯气的黄绿色褪去、瓶壁上有液滴。

但存在三个疑点:(1)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无法检验,也没有证据可证明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2)混合气体是用排饱和食盐水方式取得的,瓶壁上会残留水珠,实验时无法辨认是有機生成物还是残留的水珠,不能确信有氯代物生成。

(3)如果用液面上升的现象说明气体体积减少了,以此来说明取代反应已发生,也缺乏说服力。

即使没有甲烷,单是氯气装在瓶中倒插在水里,给予光照,液面也会上升。

因为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又能分解生成氧气,最终体积是原体积的一半,且氯气的黄绿色也褪去,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12+H2O HCl+HC1O2HC1O光照2HC1+O2↑按图2的实验装置,观察到的反应现象及存在的问题与上述一样。

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改进

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改进

化学教与学 圆园员缘 年第 缘 期
窑来自课堂窑
成野气体冶袁野引冶应读成野沉淀冶等遥
渊圆冤现象辅助袁名野符冶其野实冶
比如 晕匀猿 要与氨臭味联系起来袁孕圆韵缘 要跟白烟联 系起来袁默写化学式可以用颜色引导院
绿色粉末寅黑色粉末 垣 水滴 垣 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渊冤
渊冤 渊冤
渊冤
如果遗忘袁还可以多看看视频尧图片等袁帮助学生
回忆遥
渊猿冤宏微联系袁符号媒介
初三学生袁逻辑思维虽有一定的发展袁但还需要
直观尧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袁属于野经验型冶的逻辑思
维遥 符号是宏观和微观的桥梁与纽带袁应尽量用宏观
的图片或实物或横型等与对应的符号联系起来袁将抽
象的符号直观化尧微观世界宏观化袁有助于学生野从理
解化学冶的角度袁掌握相关的化学用语遥 比如记忆氯化
形式袁可以减少师生对立情绪袁激发学生记忆的主动
性遥 比如我们运用了小卡片 尧反复看视频尧用朗读代
替默写等方式袁同时减少默写量袁每次 猿 到 缘 个袁这些
做法在短时间内起到明显的效果遥
缘援 规范书写袁美化记忆
教师一定要起好示范作用袁自己规范了袁学生才
能规范遥 特别是右上角和右下角标尧原子团的化合价尧
斜体要斜正体要正袁不随意连笔等遥 还有学生开始练
缘援 缓慢的滴入浓盐酸袁试管内就会产生氯气遥 形 成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遥 在不同的条件下开展定量 的实验遥
四尧结果与讨论 员援 不同光源对反应的影响 取制备好的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袁用不同光源 进行实验遥
表 员 不同光源催化下氯气与甲烷反应的比较
序号
光源
现象
1 太阳光直射
12min 左右出现油状液滴
中图分类号院G远猿猿援愿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意义。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教材设计的实验装臵(如右 图)及方法,耗时长、实验现象 不明显,成功率低、氯气易泄漏 等不足,致使在教学实践中,许 多老师不愿意做这个演示实验,
而是课堂上分析,讲解实验,学
生缺乏感性认识。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装臵创新及改进:用导 管形成封闭装臵,防止氯气与 水较大面积接触发生反应和逸 出。(2)条件改进:改自然 光为55W的节能灯,并用光亮的 铝箔反光聚能。(3)原料比 例改进:甲烷与氯气体积比由
郴州市第四届中学化学实验创新大赛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郴州市第二中学 陈利平
2013年9月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重要的反应类型。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的实验是人教版新课程教 材化学2(必修)的内容,也是烷烃的一个重 要性质实验。做好本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对取代 反应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 刚刚涉足有机化学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
Fe(SCN)3溶液 铝 箔
1:1改为1:3。
4.实验效果
(1)试管内出现大量白雾。 (2)水沿着导管上升,较快的进入试管中。 (3)混合气体的黄绿色变浅甚至消失。
5.自我评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利用铝箔反光聚能,引发反应,实验用 时短,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 (2)实验器材易得,装臵简洁,适合做课堂 演示实验。 (3)装臵安全,装臵属于封闭体系而非密闭 体系,压强减小(HCl易溶于水),水面会上升, 不会发生中的“爆炸”。 (4)装臵密封性好,氯气不泄漏,更加绿色 环保。

对甲烷光氯取代反应的教学探索和实验创新

对甲烷光氯取代反应的教学探索和实验创新

一般 4s~ 5s, 反应主要是爆炸式的置换反应:
直射日光
CH4 + 2Cl2
C+ 4HCl
明亮的散射 日光条件的诱导 期一般在 1min
~ 2min, 整个反应期可在 10min 左右完成; 暗的散
射光照条件下的诱导期较长, 反应期更长, 没有实
际的教学价值。
( 2) Cl2 、CH4 混合气中不可以含有空气 如果 Cl2 、CH4 混合气 中含有空 气, 空 气中的 O2 会跟甲烷产生的自由基( CH3#) 结合, 生成活动 性远低于 CH3#的自由基 CH3OO#:
» 到 1997 年, 由人教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 高中化学( 实验本) 第二册 152 页, 对甲烷取代反 应提升为实验 6- 3, 并附图 1 所示, 内文呈述也是 明显地提升到了定量实验的水平: / 取一个 100mL 的大量筒, 用排饱 和食盐水的方 法先收集 20mL CH4 和 80mL Cl2 , 放 在光亮的地方( 注意: 不要放 在日光直射的地方, 以免发生爆炸) , 等待片刻, 观 察发生的现象。0
( 收稿日期: 2009-02-10)
# 30 #
Educat ional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 Vol. 25, No. 7, 2009
3 CH4 光氯取代反应实验的创新实践
CH4 和 Cl2 在暗处不发生反 应。理论上 CH4
的光氯取代反应过程可表示如下:

+ CH4
+ Cl2
Cl2 ¹ 2Cl# º CH3# » CH3 Cl+ Cl#
可见关键是要首先提供足够的 Cl#。然而按 传统实验方法, 是先将 CH4 与 Cl2 混合好, 且只能 在明亮的散射光 ( 或人工光 源) 照射 下产生 Cl#。 取代反应不理想, 往往是因为这种散射光不够强, 不能提供足够丰富的 Cl#。于是笔者曾经萌发了 一种想法: 能不能把收集的纯净的 Cl2 先放在明 亮的直射日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5min~ 10min) , 待 有相当多的 Cl#之后, 充分利用 Cl#有短 暂的寿 命, 迅速拿回室内, 再通进定量体积的 CH4( Cl2 与 CH4 的体积比为 4B1) 。笔者按照这 一想法去实 验, 所得到的效果曾经使我兴奋不已。首先是反 应的诱导期很短, 只有 2min 左右, 其次是反应期 也短。我 用 一只 250mL 的 量 筒, 先 收 集 200mL Cl2 , 日光直射 10min 后, 再通 入 50mL CH4 与 Cl2 混合, 约 12min, 量筒内的水位上升到量筒体积的 90% 。更使我兴奋的是, 当把 Cl2 放 在明亮的散 射光下放置( 照射) 一段时间( 10min 左右) , 再拿 回教室通入 CH4 , 观察取代反应实验, 反应的诱导 期约是 5min, 反应期约是 15min。当反应完毕, 轻 轻摇动量筒, 可见聚积在量筒内液面上的浅黄绿 色( 溶有 Cl2) 的不溶性卤代烷烃油滴。由于氯代 烷密度比水大, 像绿豆、米粒大样的油滴沉在水槽 底部。CH4 的光氯取代反应实验过程见图 3。

甲烷的实验改进(共5则范文)

甲烷的实验改进(共5则范文)

甲烷的实验改进(共5则范文)第一篇:甲烷的实验改进(共)一、甲烷的实验室制法二、甲烷实验的改进1、洗气瓶中加入浓H2SO4让甲烷,体通过其中, 以除去副反应而产生的少量杂质(丙酮、不饱和烃), 防止气体中含有杂质而使KMnO4 溶液褪色。

2、在具支试管(Ⅰ)中加入酸性的 KM nO4 溶液用于检验CH4 的稳定性。

具支试管(Ⅱ)作为甲烷气体的储气瓶主要功能是起缓冲作用,以得到平稳的甲烷气流。

3、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a)止水夹,打开(b)止水夹,先对试管底部有药品部位进行来回加热,使受热均匀后, 进行局部加热, 待装置中的空气全部赶尽(约半分钟)。

即可做以下几个实验:收集气体可燃性稳定性取代反应实验优点1.加热只需用酒精灯且速度快, 产气量足, 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

2.使用组合装置通过浓H2SO4 除去甲烷气体中的少量杂质,确保KMnO4 不褪色。

3.利用 II 具支试管起缓冲作用, 获得平稳的甲烷气流, 做可燃性气体实验时, 点燃后火焰平稳, 而且火焰大,所有甲烷制取和性质在同一装置中全部完成。

三、甲烷的制取与燃烧反应的改进A.无水醋酸钠晶体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4);B.还原铁粉;C.碘化钠溶液;D.浸有碘化钠溶液的脱脂棉团;E.脱脂棉(起缓冲作用, 得到平稳的甲烷气流);F.铝制圆珠笔杆;G.澄清石灰水;H.两用打气筒.几点说明:1.还原铁粉的作用是导热,防止反应物和玻璃容器内壁相接触, 引起反应器炸裂, 因此, 要让还原铁粉的垫层稍厚一些(以烧瓶横放不外溢为宜).2.无水醋酸钠晶体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要堆放在铁粉表面的中间位置,防止和玻璃容器内壁相接触引起炸裂.3.碘化钠溶液是用来吸收副产物丙酮的.4.用两用打气筒抽气时,不要太快,防止将石灰水吸入打气筒内.5.产气结束后, 圆底烧瓶内的还原铁粉表面无明显的碳酸钠晶体生成,这是因为加热时,无水醋酸钠和氢氧化钠分别熔化,进入还原铁粉的表层内再产生甲烷气体, 故生成的碳酸钠也在还原铁粉的表层里.待烧瓶冷却后加入15~ 20 毫升蒸馏水, 并将烧瓶内的还原铁粉过滤除去,取滤液加入浓盐酸时,可产生明显的气泡(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反应有碳酸钠生成.实验优点1.无需任何催化剂, 反应速率快, 产气量大,得到的气体纯度高.2.火焰为淡蓝色, 可证明甲烷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第二篇:实验改进一、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在此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改进的再探究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改进的再探究

・ 1 ・ 5
节合 适 , 通 电源 3 s 便 可 借 助 摄 像 头观 察 到 接 0后 u型管 内右侧 出现 大 量 的 白雾 , 3 s时液 面 迅 约 0 速上 升 , 升 的液 体体 积 约 占混合 气 体 的 七分 之 上
六, 同时有 大量 的颗粒 和油状 液滴 下沉 。
( ) 验 装 置 简 单 、 凑 , 便 于 多 个 班 进 行 3实 紧 且
教学 。
酸钠 和碱石灰混合后直接 加热 , 这种制取 方法反应
速率慢 , 到 C 得 H 的量少。而我们使 用 的方法是先
将无 水 醋 酸 钠 进 行aH 干燥 的 C ( H) a O ,固体 , 质量 比 4 3 按 :: 2 匀混合后直接加 热 , 均 不仅反应 速率快 , 而且 C H
( 图 2 如 )
① u型管 内右侧 出现大量 的白雾 。 ② u型管 内混 合气 体淡 黄绿 色变浅 。 ③ u型管 内右 侧液 面迅 速上 升 。反 应 开始 至 结束 仅 需 1分 钟 。反应 结 束后 , 面几 乎 充满 整 液
个 U型管 。
图中: ①铁 架 台 ; ② u形 管 ; 漏 斗 ; ③ ④
取代反应 改进
关 键 词 甲烷
人 教 版 高 中化 学 第 二 册 第二 章 第 2 0页 中安 排 0
了 甲烷 和氯 气 的取 代 反 应 演 示 实 验 ( 图 1 。该 实 如 )
验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有 机 化 学 实验 。
注射 器针 头有 少量 溶液 流 出为 止 , 以保 证 U型管 内充 满 溶液 , 气 泡 。 无
进行尾 气 处理 。
图 2
器 ; 饱 和食盐 水 ; ⑥ ⑦

甲烷和氯气反应的实验改进

甲烷和氯气反应的实验改进

2020年第4期教育与装备研究实验教学甲烷和氯气反应的实验改进费芳芳摘㊀要:针对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装置繁琐㊁现象不明显的现状,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中水的存在对油状液体观察有干扰,通过液面升高来证明反应产物中有HCl不够严谨,通过浓氨水来检验产物中有HCl不够科学等问题,通过用生理盐水袋自制反应器,甲烷和氯气体积比1:4,250W高压汞灯作为光源,用四氯化碳和硝酸银组合检验产物HCl的方法,优化了实验效果㊂关键词:甲烷;取代反应;实验改进;生理盐水袋费芳芳,浙江省海宁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㊂本文为浙江省2017年度教研规划课题 化学核心素养在实验创新中的落地研究 (编号:G17120)项目研究成果㊂㊀㊀一㊁问题提出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实验是高中生接触有机化学知识的第一个重要实验,既能让学生了解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又利于学生理解取代反应这一典型有机反应的原理㊂由于反应物气体制备装置繁琐㊁光照条件要求苛刻㊁反应时间不易掌控㊁现象不明显等因素该反应实验成功率不高,因此该实验也成为一线教师研究的焦点㊂通过知网查找发现近10年来发表在杂志上的相关文章就有13篇,主要从装置改进㊁实验条件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1-3]㊂而综述以上研究成果发现几个问题:一是采用U型管㊁烧瓶㊁试管等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气体后进行实验,这种方法不能避免因为水的存在对油状液体观察的干扰;二是由于反应体系本身气体体积会减少,且氯气易溶于水经光照体积也会减少,通过液面升高来证明反应产物中有HCl不够严谨;三是由于浓氨水与氯气也有冒白烟现象,通过浓氨水来检验产物中有HCl不够科学㊂因此,笔者在总结他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优选反应条件,改进实验装置㊁优化产物检验实验设计,探索出一套简单易操作㊁环保无污染,还能体现反应原理的创新实验方案㊂㊀㊀二㊁实验原理(一)甲烷制取将干燥后的CH3COONa与NaOH㊁Ca(OH)2按质量比10ʒ5ʒ4混合㊁研磨成粉末,在大试管中加热制取甲烷,用排水法收集甲烷气体[4]㊂反应方程式为:CH3COONa+NaOHәңNa2CO3+CH4ʏ(二)氯气制取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备氯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ʏ+8H2O94实验教学教育与装备研究2020年第4期(三)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CH4+Cl2hvңCH3Cl+HClCH3Cl+Cl2hvңCH2Cl2+HClCH2Cl2+Cl2hvңCHCl3+HClCHCl3+Cl2hvңCCl4+HCl㊀㊀三㊁实验仪器与药品(一)仪器250mL生理盐水袋㊁玻璃小瓶㊁铁架台㊁铁夹㊁250W高压汞灯㊁水槽㊁酒精灯㊁集气瓶㊁大试管㊁小试管㊁一次性注射器㊁分液漏斗㊁圆底烧瓶㊁玻璃导管㊁橡胶管㊂(二)药品无水醋酸钠㊁氢氧化钠㊁氢氧化钙㊁高锰酸钾㊁浓盐酸㊁蒸馏水㊁四氯化碳㊁硝酸银溶液㊂(三)实验装置(见图1)图1㊀实验装置图㊀㊀四㊁实验过程(一)用品准备①将250mL双头生理盐水袋的其中一个注射胶塞切除,洗净晾干后连橡皮管㊁止水夹和导管备用㊂②新制一定量的氯气和甲烷备用㊂(二)实验步骤①按图1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㊂②用注射器从生理盐水袋橡胶塞处将袋内的空气抽尽,然后先后注入160mL新制氯气和40mL甲烷㊂③将高压汞灯置于反应器外壁8 10cm处,观察现象㊂④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手轻轻挤压生理盐水袋,观察现象㊂⑤实验结束,将袋中残留气体挤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吸收㊂(三)现象与结论光源照射后观察到盐水袋先迅速涨大,约5s后缩小,袋内黄绿色逐渐退去,盐水袋内壁上呈雾状㊂说明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先增大后减小,有液态物质生成㊂反应后打开止水夹,用手轻轻挤压生理盐水袋,观察到装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瓶中有大量白色沉淀出现㊂说明反应产物有HCl生成㊂㊀㊀五㊁问题与讨论(一)关于反应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化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该反应机理为自由基链反应,主要分为链引发㊁链增长㊁链终止三个阶段[5]㊂反应引发后进入链增长阶段,链增长阶段反应放热,因此反应初期体积出现膨胀㊂反应进入终止阶段,气态物质减少,体积缩小㊂(二)关于光源的选择本反应的引发阶段需要外界提供能量㊂资料显示,Cl2分子的键能为242 5kJ/mol,要使Cl2分子解离成氯游离基,须给予242 5kJ/mol的能量㊂波长为400nm的可见光,其能量为298 9kJ/mol,波长为300nm的紫外光,其能量为398 35kJ/mol,能满足该反应的能量要求㊂罗鹏老师经过对比试验发现使用250W高压汞灯效果最好[6]㊂经过反复实验发现,实验时需同时控制光照的距离,以8 10cm为宜㊂(三)关于气体纯度笔者在多次实验时发现,首次从集气瓶中抽取气体进行实验时成功率高,而后面再次抽取气体进行实验时常出现失败㊂查阅资料后发现,本实验成功与否与气体的纯度有很大关系㊂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机理为链反应,而氧气是本反应的阻止剂,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会消耗自由基㊂例如,甲基自由基可以和氧生成过氧甲基自由基(CH3OO㊃),这种过氧自由基很不052020年第4期教育与装备研究实验教学活泼,致使链反应几乎停滞[7]㊂因此,本实验在气体收集㊁抽取㊁注入反应器等环节中应尽量减少空气的混入,以保证成功率㊂(四)关于产物HCl的检验通过硝酸银溶液来检验产物HCl,同时用四氯化碳排除Cl2的干扰,保证检验科学,效果明显㊂㊀㊀六㊁总结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的顺利意义重大,既有利于学生对取代反应原理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实验探究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㊂采用改良过的盐水袋作为反应器,甲烷和氯气体积比1ʒ4,选择250W高压汞灯,光照距离8 10cm进行实验,在2min左右就出现明显实验现象,能较好揭示实验原理,且装置易携带㊁组装,气体密封环保,适合课堂展示㊂参考文献:[1]许秀娟.对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创新[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S2):56.[2]刘雨柔,毛佳杰,陈迪妹.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的实验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4):43.[3]刘英杰.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学,2011,(1):42.[4]闫生忠,等.基于绿色化学的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装置优化设计[J].化学教育,2018,(39):21-23.[5]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2[6]罗鹏.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改进[J].化学教与学,2015,(5):77-78.[7]徐寿昌.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3.几个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张泽蔓㊀李赛秋摘㊀要:介绍了几个中学化学教材中实验的改进㊂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㊂既节约了药品资源,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又便于学生观察㊂同时,实验及教具的改进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㊂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改进张泽蔓,广东省广州市从化中学,二级教师;李赛秋,广东省广州市从化中学,一级教师㊂㊀㊀现象准确㊁效果明显的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学习㊂笔者在多次试验及反复钻研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几个中学化学实验进行了改进㊂优化后的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教学效果良好㊂㊀㊀一㊁葡萄糖还原Cu(OH)2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1][实验3-15。

甲烷取代反应实验报告(3篇)

甲烷取代反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甲烷取代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3.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甲烷(CH4)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CH3Cl)和氯化氢(HCl)。

反应方程式如下:CH4 + Cl2 → CH3Cl + HCl反应过程中,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不同程度取代的氯代甲烷。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高压汞灯、量筒、滴管、试管夹、集气瓶、镊子、水槽、饱和食盐水、NaOH溶液、AgNO3溶液。

2. 试剂:甲烷、氯气、NaOH溶液、AgNO3溶液。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大试管倒置于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槽中,用滴管将甲烷和氯气分别收集在集气瓶中,然后通过镊子将集气瓶中的气体导入大试管中。

2. 光照反应:将大试管置于高压汞灯下照射,观察反应现象。

3. 观察现象: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试管内液面上升,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直至消失,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附着。

4. 验证产物: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a. 加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溶液变浑浊。

b. 加入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AgCl)白色沉淀。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反应现象: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氢。

反应过程中,试管内液面上升,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直至消失,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附着。

2. 验证产物:反应后的混合气体加入NaOH溶液和AgNO3溶液,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银,证明实验成功。

六、实验结论1. 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氢。

2.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验证产物,可以判断实验成功。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试管内液面会上升?解答: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反应过程中,氯气被消耗,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液面上升。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状态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状态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状态示例文章篇一:《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状态》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那些事儿,特别是这个反应产生的产物状态,那可真是超级有趣呢!咱先说说甲烷,甲烷可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啦,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分子积木,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

它在自然界里到处都有,像天然气里就有好多甲烷呢。

然后是氯气,氯气那可是有股刺鼻味道的气体,黄绿色的,看起来就有点特别。

当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时候啊,就像是一场小小的分子战争。

这个反应会分好几个步骤进行呢。

首先产生的是一氯甲烷。

一氯甲烷啊,它是个气体,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气泡一样,在反应的容器里到处跑。

我就想啊,那些一氯甲烷分子是不是在比谁跑得更快呢?一氯甲烷这东西啊,它还有点用处呢,能做一些有机溶剂之类的。

接着啊,反应还会继续进行,就可能会产生二氯甲烷。

二氯甲烷可就不一样啦,它是液体。

你想啊,就像从气态的小调皮突然变成了安静的小水滴一样。

二氯甲烷可是个很好的有机溶剂,在很多工业生产里都能用得上。

我在想,那些二氯甲烷分子是不是都手拉手,紧紧地挨在一起,所以才变成了液体呢?再然后呢,还会有三氯甲烷产生。

三氯甲烷啊,也叫氯仿,这东西以前还当过麻醉剂呢。

它也是液体,不过它的性质和二氯甲烷又有点不一样。

它的密度更大一些,就好像是更重的小水滴一样。

我感觉三氯甲烷分子就像是一群强壮一点的小伙伴,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液体状态。

最后啊,要是反应进行得特别彻底,还会产生四氯甲烷,也就是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也是液体,而且它的密度更大,是一种很重要的有机溶剂。

四氯化碳分子啊,就像是最团结的一群小伙伴,紧紧地凑在一起,形成了这种密度比较大的液体。

我记得有一次在实验室里,老师给我们演示这个反应。

我们都围在旁边,眼睛瞪得大大的。

老师一边做实验,一边给我们讲这些产物的状态。

有个同学就问老师:“老师,为啥会有气体又有液体呢?”老师就笑着说:“这就和分子的结构还有相互之间的作用力有关系啦。

甲烷制备与性质实验的改进

甲烷制备与性质实验的改进

甲烷制备与性质实验的改进一、文献综述甲烷的传统制备方法是用无水醋酸钠、氢氧化钠与碱石灰的混合物加热 .该方法存在着反应速度慢、产气量少、试管易破裂等缺陷.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原始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低,氯气易泄漏等不足,致使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不愿意做这个演示实验,而是课堂上分析,讲解实验,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任有良,X国春,鄢焕荣在文献《甲烷制备实验的新方法》采用在反应物中掺入 CuO 或 MnO2等其它金属氧化物或其它的手段来改进这个实验.虽然这些改进方法行之有效,但改进的不够彻底,有的甚至产生了新的问题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设计出了安全点燃装置,是一种集洗气、防爆、安全点燃为一体的多功能简易装置,使用它不仅增强实验效果,而且确保了实验安全.同时针对甲烷稳定性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验装置的改进.二、实验目的1、掌握CH4的实验室制法.2、验证CH4的可燃性、取代反应.三、实验原理制备反应:燃烧反应:CH4 + 2O2 ==== CO2 + 2H2O取代反应:四、实验用品与装置实验仪器:铁架台、酒精灯、试管、锥形瓶、锥形瓶、水槽、注射器实验药品:无水醋酸钠、氢氧化钠、铜粉、氧化铜粉末、NaOH溶液、KMnO4溶液制备CH4的实验装置图:制备Cl2的装置图:CH4与Cl2取代反应装置图:五、实验步骤1、分别称取无水醋酸钠3g,氢氧化钠3g,放入研钵中迅速研细、混匀;再称取铜粉9g掺入其中.2、将上述反应混合物放于一片铝箔上,再将其装入试管中,并按上图连接好实验装置.3、加热装有反应物的试管2~3min后,便有大量的甲烷气体生成.即可进行甲烷的收集和性质试验.六、实验改进1、防试管破裂的改进:用铝箔将反应混合物与试管隔开,这样做有以下的优点:〔1〕可以避免试管在高温下与NaOH 直接接触而受到的严重腐蚀;〔2〕反应混合物受热均匀,减少了某些副反应的发生;〔3〕反应结束后,试管不易破裂,易清洗.一方面,残渣易与时倒出;另一方面,铝箔与试管管壁没有粘结,再加上铝箔的良好导热性和大面积存在,大大缩小了试管玻璃内外的温差,这就是说,即使残渣不与时倒出让其同试管一起自然冷却试管也不会破裂.2、在反应物中掺入适量的铜粉,是为了增加传热性,防止局部过热而发生副反应,同时使生成的气体容易逸出,进一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3、甲烷燃烧火焰颜色观察的改进:本实验在加热过程中会有很多副产物,而它们的存在会影响甲烷气体的颜色观察,并且玻璃器皿〔试管〕中可能含有杂质离子〔如钾离子,钠离子〕会影响实验现象.所以本实验将产品气体先后通过水,高锰酸钾溶液,最后用排水法收集于针管中,推出气体来验纯与燃烧.4、防爆炸实验:采用更为安全的针管方法,将针头靠近酒精灯,将气体推出火焰呈蓝色.采用该方法产生甲烷气流比较平稳,燃烧时火焰不间断也不会一下子出来很多,同时点燃时也较安全,较适用于学生的操作.5、取代反应光源的改进〔1〕装置改进:用导管形成封闭装置,防止氯气与水较大面积接触发生反应和逸出.〔2〕条件改进:在距离装置15厘米处,点燃镁条进行照射,反应在约2-3分钟内完成,这样容易达到反应所需的亮度.〔3〕原料比例改进:甲烷与氯气体积比由1:1改为1:4.七、实验注意事项1、药品和仪器要干燥.2、装置的气密性要好,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漏气.3、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4、CH4和Cl2纯度必须高,不要混入空气.CH4和Cl2的体积比为1:4,且要混合均匀.5、甲烷与氯气的反应中光照要适度.八、结论与思考甲烷的制备实验的产物较多,除甲烷外,还有大量副产物如丙酮、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乙烯,可能还有未被发现的副反应与副产物的存在,且在已知副产物中,氢气很难除去,这个反应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和氢气很难除去.用排空气法收集的话,甲烷何时收满很难确定,且有空气混入,易导致不纯.在做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时〔本应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内氯气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变淡,有白雾生成,试管内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这是甲烷和氯气反应的所生成的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或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或四氯甲烷〕、氯化氢和少量的乙烷〔杂质〕的混合物.试管中液面上升,食盐水中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反应中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的缘故.因为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增加了水中氯离子的浓度,使氯化钠晶体析出.〕但在实验过程中,只观察到试管内壁有少量的油滴生成,导管中的液面上升速度很慢.据我分析可能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制备的甲烷气体纯度不高;〔2〕制备的氯气纯度不高等.九、参考文献[1]任有良,X国春,鄢焕荣,甲烷制备实验的新方法[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3<9>[2]任有良,石启英,甲烷制备实验中有关副反应的探究[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3,〔02〕.[3]任有良 ,李晓霞,邓忠朝,甲烷制备实验中两个问题的探讨[J]##师X专科学院学报,2004,18〔4〕[4]金仲鸣,甲烷的实验室制备与性质[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15,31<6>[5] 任有良,石启英,周春生,甲烷制备实验中掺入物的选择[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11〕[6]秦丙昌,宋正华,付小普,甲烷制备实验的探讨[J]实验与创新思维,2003〔10〕[7]陈才元,龚楚儒,吴秋生,甲烷的小量化制备和燃烧实验的改进 [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5〕[8] 任有良,X国春,X萍,甲烷制备实验的认识与改进 [J]##学院学报,2007,〔02〕[9] 任有良,X燕,狄燕清,甲烷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的再改进 [J]##学院学报,2012,〔02〕[10] 陈沙沙,甲烷制取实验成功的影响因素[J]教育仪器设备,2001,〔01〕。

对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创新

对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创新

对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创新
许秀娟
【期刊名称】《实验教学与仪器》
【年(卷),期】2016(0)S2
【摘要】为帮助学生学好有机化学,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实验的不足,设计了一套可行的实验装置。

该装置具有现象明显、成功率高的优点,非常适合课堂演示。

【总页数】1页(P56-56)
【作者】许秀娟
【作者单位】阳谷县第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8
【相关文献】
1.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再改进
2.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改进的再探究
3.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4.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5.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及反应条件的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这不仅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接触到的第一个有机反应,也是烷烃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

做好本实验对于刚刚涉足有机化学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该实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该实验作了改进。

1 实验原理
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历程属于自由基链反应:
ch4+cl2→clch4+clch4→2ch3c1+2hc1;
ch3c1+c12→clch3c1+cl…ccl3+c1→ccl4
要使反应进行,需要一定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光照或受热。

能说明取代反应已经发生的指标性现象是:1.氯气黄绿色褪去,2.有油状液体生成,3.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4.气体体积减少。

2 常见几种实验的讨论
人卫版教材有机化学(2)专题3第一单元中,甲烷性质的实验,采用的是在集气瓶中,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与甲烷(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见图1所示),也有一些资料介绍,用100 ml 的量筒来收集混合气体(甲烷20 ml氯气80 ml,如图2所示),对混合气体进行光照,然后观察反应现象。

采用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图1)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瓶内气体体积减少、氯气的黄绿色褪去、瓶壁上有液滴。

但存在
三个疑点:(1)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无法检验,也没有证据可证明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2)混合气体是用排饱和食盐水方式取得的,瓶壁上会残留水珠,实验时无法辨认是有机生成物还是残留的水珠,不能确信有氯代物生成。

(3)如果用液面上升的现象说明气体体积减少了,以此来说明取代反应已发生,也缺乏说服力。

即使没有甲烷,单是氯气装在瓶中倒插在水里,给予光照,液面也会上升。

因为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又能分解生成氧气,最终体积是原体积的一半,且氯气的黄绿色也褪去,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c12+h2o hcl+hc1o
2hc1o光照2hc1+o2↑
按图2的实验装置,观察到的反应现象及存在的问题与上述一样。

按图3的实验装置,选用烧瓶,先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与甲烷(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满瓶后,再塞上带有导气管的胶塞、倒置,导气管下端插人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然后,对混合气体进行光照,观察反应现象。

当用250 w的高压汞灯照射时,光照约一分钟左右,出现红色喷泉,这说明有氯化氢气体生成,但看不到无色油状液滴。

利用上述实验装置,笔者进行多次实验,虽能看到部分实验现象,但总觉得不尽理想。

可见,上述三个实验装置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某些不足的地方。

因此,希望通过改进实验,能得到
理想的实验效果。

笔者对该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

3 改进后的实验
3.1 实验材料:①用100 ml注射器作为反应器;②250 w的高压汞灯;③氯气与甲烷体积比为3:1(75 ml氯气,25 ml甲烷),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实验操作过程:用100 ml注射器从储气袋中抽取氯气75 ml, 再在储气瓶中抽取甲烷25 ml, 把针头插进橡胶塞内密封好针头,然后,在注射器内塞与外筒交界处涂上少量的机油,旋转内塞,使机油均匀涂在注射器内塞与外筒交界处,这样既密封又润滑。

接着,把注射器按图4所示装在铁架台上,用250 w的高压汞灯照射,光源离注射器距离巧cm左右。

如果室温较低,可缩短光源离注射器的距离,如10 cm左右。

光照约半分钟左右,活塞开始上升,1分钟左右,体积可上升至140 ml左右,随后缓慢回落到100 ml,此时可看到注射器内气体黄绿色褪去,说明氯气已反应。

注射器筒内壁有少量的无色油状液滴,说明有氯代甲烷生成。

冷却片刻,筒内气体体积仍然在100 ml。

反应后气体体积与反应前气体体积相同(或很接近)的原因,主要是有氯化氢气体,同时,生成的一氯甲烷常温下是气体,而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等在常温虽是液体,由于生成的量少,且它们易挥发,很大部分以气体形式存在,因此,反应气体体积改变不大。

检验筒内气体,把针头靠近盛浓氨水的试剂瓶口,缓慢推动活塞可看到有浓烟产生,注人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虽然用氯气进行上述实验也会出现相同的现
象,但从颜色上可以区别氯气与氯化氢气体。

去掉针头,将针筒插人滴有石落试池的水中,可形成红色喷泉(如图5所示),这一现象可有为证明该无色气体是氯化氢气体。

喷泉实验后,发现注射器内尚有15毫升左右的无色气体。

检验该气体:把针头插人澄清的石灰水,缓慢推动活塞,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现象,说明不是二氧化碳;把针头靠近酒精灯火焰,缓慢推动活塞,未见燃烧现象,说明不是未反应的甲烷;也没有看到酒精火焰明显变亮,说明气体不助燃,也不是氧气。

这主要是在制取甲烷和氯气气体时,不可能得到很纯的气体,有空气混杂在其中,最后剩余的可能是氮气等。

可见,改进后的实验,上述四个指标性现象都能很好地实现。

4 做好本实验的关键及相应措施:
要使本实验现象明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4.1 所用的甲烷与氯气的纯度要高,尽可能不含氧气,因为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历程是自由基链反应,氧气会消耗自由基,中断反应链,从而阻止反应。

4.2 容器要密封,且活塞要能轻松活动。

4.3 要有足够的光照强度。

5 实验改进的理由
5.1 实验装置的改进。

改用注射器作反应器是为了使反应气体与液体隔离,这样,反应后在原先干燥的注射器内出现油状液体,能有力说明氯代烷的生成。

同时,又能很方便地检验氯化氢气体的
存在,证明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5.2 原料比例的改进。

氯气与甲烷体积比由4:1改为3:1,主要是为了增加甲烷的浓度,以便增加反应速率。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方便,反应速度快,现象明显,证据有力可靠,方便课堂演示实验。

5.3 原料的改进。

若用乙烷代替甲烷,用同样的方法来做本实验,效果更好。

在甲烷与氯气反应中,由于一氯甲烷常温下是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等部分以气体形式存在,因此,反应后看到的油状液体量不多,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也不大。

若改用乙烷,由于一氯乙烷常温下就是液体,多氯代乙烷显然是液体,这样,可以增加生成物的液体量,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增大,现象也更为明显。

作者简介:
雷雨虹:辽宁省本溪市卫生学校化学教师,高级讲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实验经验,是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教学之余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撰写并发表多篇具有学术水平的论文,参与学校多项国家、省级的科研项目。

左艳:辽宁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任职。

高级讲师。

1984年毕业于锦州师范学院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

1998年进为高级讲师。

教学之余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撰写并发表多篇具有学术水平的论文,参与学校多项国家、省级的科研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