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浮与沉》青岛版

合集下载

15《浮与沉》(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15《浮与沉》(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15《浮与沉》(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浮与沉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下册,某班3.授课时间:2023年4月5日,上午第二节课4.教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并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 阿基米德原理及计算方法3. 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浮与沉。

2. 讲解:介绍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及计算方法。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浮与沉的原理。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相关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到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3. 学生能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水槽、物体(如乒乓球、石头等)、尺子、量筒等。

2. 教学课件:PPT或黑板,展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点。

七、教学建议1.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1. 科学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理,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 实践素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总结,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创新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5浮和沉(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15浮和沉(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2.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生活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 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实验设计上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1)请简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
(2)请简述影响物体浮沉的主要因素。
4. 实验操作题(共30分)
(1)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
八、反思改进措施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浮沉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生活案例分析: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浮和沉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原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创意展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一个有关浮和沉的创意作品,如制作一个能够漂浮的物体等。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阐述设计原理。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浮和沉的概念、实验步骤以及相关生活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在线模拟实验:介绍一些在线科学实验模拟软件,如PhET互动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浮力和沉力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科学杂志和期刊: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科学杂志和期刊,如《科学美国人》、《自然》等,了解浮力和沉力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
(二)拓展建议
1. 制作浮力实验装置:学生可以在家中利用简单的材料,如塑料瓶、水、盐等,制作自己的浮力实验装置,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5《浮与沉》(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15《浮与沉》(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二、新课讲授(300字,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物体浮沉的基本概念。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而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力。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取决于这两个力的平衡关系。它是我们理解物体在水中运动的基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物体浮沉在实际中的应用,比如船只如何在水面上浮起来,以及潜水艇如何在水中下沉和上浮。
-实验作业: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物体浮沉原理,并撰写实验报告,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思考作业:学生思考生活中物体浮沉原理的应用,并举例说明,以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复习作业: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以巩固知识点。
2.作业反馈:
-及时批改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出成绩和评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组织方面: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分组讨论时参与度不高,导致讨论效果不佳。此外,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实验操作环节时间分配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效果。
2.教学方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物体浮沉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理论讲解不够生动形象,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直观的认识。
反思改进措施
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验探究与生活应用相结合:在教学中,我将实验探究与生活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物体浮沉原理,并在生活中找到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与个人探究相结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指出问题:在批改作业时,教师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概念理解不准确、实验操作不规范等。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改变浮和沉_课件1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改变浮和沉_课件1
如鸡蛋在盐水中会上浮你能设计一个在水中自由地上浮或下沉的物体吗
改变浮和沉
让小塑料瓶沉下去
你有什么办法让小塑料瓶沉下去?
灌水、装石子、捆上重物、不盖
盖、压重物、在瓶上钻孔……
让橡皮泥浮上来
你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浮上来?
捏成船型或碗型、放在泡沫板上、裹住 能浮上来的物体、捏成空心球……
总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1.改变受力状态。 (如把重物绑在泡沫板上) 2.改变物体的体积。 (如牙膏皮瘪了会下沉,吹鼓会上浮) 3.改变物体重量。 (如玻璃瓶装满水会下沉) 4.改变液体密度。 (如鸡蛋在盐水中会上浮) ……
小设计
Hale Waihona Puke 你能设计一个在水中自由地上浮或下 沉的物体吗?
潜水艇的原理
拓展活动
用我们获得的科学知识解释“捞铁牛”、 “曹冲称象”、“死海不死”的道理。

15《浮和沉》(教学设计)-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15《浮和沉》(教学设计)-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课程将分为观察实验、理论讲解和应用实践三个环节。首先,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初步了解浮力的概念。接着,通过理论讲解,详细解释浮力的产生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建立起浮力知识框架。最后,通过应用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实验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浮力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物理知识打下基础。同时,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符合教学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物体的大小、形状、材质等条件,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掌握浮力的影响因素。
-问题解决:学生分组讨论浮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如救生圈、船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应用实践:学生分组完成浮力应用项目,如制作一个能够漂浮的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浮力和物体沉浮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浮力的概念,了解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掌握影响物体沉浮的基本因素,如物体的大小、形状、密度、浮力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浮力和物体沉浮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浮力和物体沉浮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浮力和物体沉浮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浮力和物体沉浮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15浮和沉(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15浮和沉(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浮力和沉浮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2)讨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浮力和沉浮现象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案例分析活动: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浮力的概念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游戏活动:设计一些与浮力和沉浮现象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4.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包含实验过程、理论知识、生活实例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答案:最大浮力=液体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最大体积。因为物体在水中的最大体积是物体本身的体积,所以最大浮力= 1克/毫升× 100毫升= 100克。
4.题型四: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题目:一个物体的质量为100克,在水中体积为50毫升时受到的浮力为50克。求这个物体在密度为1.5克/毫升的液体中的浮力。
(2)视频:搜集一些关于浮力和沉浮现象的实验视频,展示给学生观看。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实验模拟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虚拟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实物教具: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塑料瓶、乒乓球、水等,用于实验教学。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存在主要问题:
(1)实验器材不足:在进行浮力实验时,部分学生无法亲自操作,影响了实验效果。

15《浮和沉》(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15《浮和沉》(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浮和沉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浮和沉知识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2.4 浮沉现象的探究:学生可以深入探究物体浮沉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七、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1.1 浮力计算练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生需要计算不同物体的浮力,并填写在作业纸上。
1.2 浮沉现象分析:学生需要分析物体的浮沉现象,并解释背后的原因。
1.3 浮沉现象的应用:学生需要探讨浮沉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写成小论文。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浮和沉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1.4 浮力实验设计:学生需要设计一个浮力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2. 作业反馈:
2.1 批改浮力计算练习:教师需要仔细批改学生的浮力计算练习,指出计算错误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2 分析浮沉现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浮沉现象分析进行评价,指出分析中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15《浮和沉》(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课题:

15《浮和沉》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15《浮和沉》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15《浮和沉》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主题为《浮和沉》。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理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并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1.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科学思维:理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形成积极、严谨的科学态度。

4. 科学实践: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科学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实验成果,提高学生的科学交流能力。

6. 科学道德: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遵循科学实验的道德规范。

7. 科学应用: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同时也存在着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力较弱等特点。

在科学素养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但科学思维的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

从知识层面来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如简单的物理现象、动植物的生长等。

但他们对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

在能力方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也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升。

在素质方面,三年级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有利于他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然而,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力较弱,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15《浮和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

15《浮和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践教学:通过增加实验、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浮沉现象。
2.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3.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二)存在主要问题
(2)讨论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浮沉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讨论影响浮沉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角色扮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浮沉现象的应用场景,如船舶的浮沉、潜水艇的浮沉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教师使用PPT展示物体的浮沉现象和影响浮沉的因素,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框架。
(2)视频:教师播放与浮沉现象相关的视频,如船舶的浮沉、潜水艇的浮沉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沉现象。
(3)在线工具:教师使用在线工具,如科学实验模拟软件,帮助学生进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浮和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在水中浮沉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浮沉现象的奥秘。
2.加强课堂管理: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课堂的顺利进行。
3.完善教学评价:制定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例如,让学生完成有关浮沉现象的实验报告,或者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
拓展与延伸
1.浮力与浮沉现象:提供与浮力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浮力原理和浮沉现象。例如,可以提供有关浮力计算、浮力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文章。

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学期科学15《浮和沉》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学期科学15《浮和沉》教案

15《浮和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能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3.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水的浮力的存在。

难点:实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准备:气球、钩码、尺、木块、石头、橡皮、塑料小球、皮筋、泡沫、铁钉、记录单、水槽、烧杯、鸡蛋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把灰太狼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同学们想不想见一见?师:仔细观察,在灰太狼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师:动画片看完了,大家有什么发现?同学们,关于水中的浮和沉,你们都想了解哪些问题?师:好,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探究浮和沉的秘密!(板书课题)二、探究浮沉现象实验一:师:前面讲到可恶的灰太狼沉到水底被鱼咬伤了,同学们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吗?后来,灰太狼发现喜羊羊和鱼是好朋友,所以他就把气全部撒在喜羊羊的身上,他用诡计把喜羊羊捉住,扔到了水里,并且扬言说,只要喜羊羊能够闯过三道关卡就把他给放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营救喜羊羊好不好?首先进入第一关:它们在水里是沉还是浮?师:看,这些材料大家都认识吗?它们都在各小组的材料盒里,现在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小组内猜一猜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并将猜想结果填在实验记录表(一)我的猜想一栏,我们用“↑”表示物体在水中上浮;用“↓”表示物体在水中下沉;好,开始(生猜想,师巡视,并且指导学生上浮的画左边,下沉的画右边。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已经猜完坐好了,其他小组要加油喽。

好,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现在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猜想的对不对呢?师:放的过程中是不是应该注意点什么?师: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温馨提示吧!师:开始你们的实验。

(放音乐)师:看见大家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相信收获肯定也不少吧!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大家注意听一听有没有你们组不一样的结果。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浮和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浮和沉》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提出问题游戏:摸一摸、猜一猜教师出示一个口袋,装有(海绵,石头、乒乓球、泡沫板、钉子、等物品)要求学生摸一摸,猜出是什么后再从口袋里拿出来。

分一分课件出示袋子里的物品教师引导:这些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用到的实验材料,我们如果把它们全部放到水里去,会分成几类?学生自由发言预设:两类,一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一些物体会沉入水底揭示课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浮和沉二、探究过程:(一)探究: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教师指导语:到底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到水里呢?我们必须要做实验试一试2.教师引导:把物品全部放入水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到强调:要逐一放入,用手轻轻地放,用手轻轻地把它压到水面以下,然后看看它是沉还是浮?4.教师提出要求:用手轻压的时候,看看手上有什么感觉?5.学生领回实验物品,动手实验感受水的力量,验证猜想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物体我的猜想实验结果浮沉浮沉实验结论6.汇报交流,统一认识。

1.教师指导语:今天我们研究了很多物体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浮力呢?学生自由回答2.课件展示生活中用到浮力的图片3.教师指导语:我们研究了很多上浮和下沉的物体,其实还有一件物品,他很奇怪,就是海绵,如果没有水,它就会浮在水面上,如果给它加满了水,它就会沉下去,如果我把海绵做成一艘小船,他不就可以上浮下沉了吗?学生猜(预设:潜水艇)4.课件出示:潜水艇速反应)引导学生看到中国的潜水艇而骄傲,并让想一想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下沉的呢?是不是里面也撞了个大海绵呢?1.课件出示潜水艇的视频学生观看教师小结:潜水艇能帮助一个国家对海洋深处的研究,它潜入多深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它潜入越深,说明综合实力越强,咱们中国有一个自主研发的船知道叫什么吗?蛟龙号,猜它可以下沉多少米?学生自由回答超过了一万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骄傲吗?四、拓展延伸教师引导:我也希望同学们长大后好好学习科学知识,你也参加像蛟龙号这样的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5.浮与沉(课件共12张)

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5.浮与沉(课件共12张)

改变鸡蛋在水杯清水,将鸡蛋放入。 记录实验现象。
• 2.把鸡蛋拿出来,将一小袋食盐, 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将鸡 蛋再次放入烧杯中。记录实验现象。
• 3.逐渐向烧杯中加入清水稀释,视 察鸡蛋产生的实验现象,记录。
漂浮 悬浮 沉
【思考】 想一想,为什么?
当液体密度比物体的密度小时,物体在该液体中 当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相等时,物体在该液体中 当液体密度比物体的密度大时,物体在该液体中
沉 悬浮 漂浮
密度的应用:调制分层的鸡尾酒
密度知识在社会当中的应用?
a.地质勘探队员,根据样品的密度,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 b. 农民利用风力扬场,对饱满麦粒、瘪粒、草屑分拣; c. 农业上,利用盐水漂浮选种; d. 商业中,鉴别牛奶、酒的浓度(注:一般用液体密度计); e. 交通工具、航天器材中,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 璃钢等复合材料; f. 调制鸡尾酒
三年级
哪些材料在水中沉,哪些材料在水中浮?
硬币、石头在水中沉; 兵乓球、泡沫、木块在水中浮。
为什么 有的材 料会沉, 有的材 料会浮?
影响材料在水中沉浮的因素 :水的密度、材料的密度
密度: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这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沉, 是因为材料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
这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浮, 是因为材料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15浮和沉教案-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

15浮和沉教案-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

15 浮和沉教案-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十五章“浮和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体的浮沉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会呈现出浮或沉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2. 物体的浮力:介绍浮力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和测量浮力的大小,并学会计算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3. 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探讨影响物体浮沉的各种因素,如物体的密度、形状、体积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 浮沉原理的实际应用:介绍浮沉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浮沉、救生圈的使用等,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如下:1. 学生已经对物体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如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等,这为学习物体的浮沉现象提供了基础。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观察到了物体的浮沉现象,如石子沉入水底、木块浮在水面上等,这有助于学生对浮沉现象的理解。

3.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简单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这为学习浮力的测量和计算提供了基础。

4.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浮沉原理的实际应用,如乘坐船舶、使用救生圈等,这有助于学生对浮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浮沉原理。

4. 环保意识:通过学习浮沉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 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浮沉原理和浮力的测量计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第15课浮和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第15课浮和沉(教学设计)
-密度等于液体:悬浮
3.实验探究
-观察物体浮沉现象
-分析数据,找出规律
4.日常生活应用
-船只、救生圈等
-利用浮力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应遵循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的原则,通过以上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理解浮力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便于记忆和复习。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与浮力相关的科普读物,如《浮力的秘密》、《水中的科学》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浮力的原理和应用。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浮力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实验演示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知识点,采用讲授法进行讲解,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示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①重点知识点
-浮力的定义与产生原理
-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实验观察与分析方法
②关键词
-浮力
-密度
-压力差
-浮沉条件
-实验观察
-科学探究
③板书设计
1.浮力原理
-压力差产生浮力
-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最新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沉和浮》优质课件

最新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沉和浮》优质课件
20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材料
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步骤
2.再将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实验现象 橡皮筋变短了。
实验结论 在水中下沉的钩码……………………………..
……。这说明下沉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 也要受到水的浮力。
34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呢?
35
谢谢观看 !
2021/3/3
36
最新2021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
1.生活中我们推或拉一个物体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_______,被拉动的物体越重摩擦力越__________。
2.早晨,太阳在________方升起,影子在________方。
A、吃饭时看书
B、饭前洗手
C、吃过期的食物
7.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是( )。
A、詹天佑
B、张衡
C、蔡伦
三、判断(10分)
1.影子只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 )
2.太阳越高,影子越长。 ( )
3.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 )
4.弹力也是一种力,弹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
37
5.在日常生活中,摩擦力都是有害的。 ()
21
结论: 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总结:在水中的物体都会 受到水的浮力。
22
探究浮沉的原理:
物体的重量大于受到的浮 力, 物体就下沉;物体 的重量小于受到的浮力, 物体就上浮。
23
1.当物体上升:浮力 > 重力 2.当物体下沉:浮力 < 重力

2020新教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5浮与沉教学课件

2020新教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5浮与沉教学课件
小船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套上游泳圈就不会沉入水中…… 这是为什么呢?
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
实验结论:在水中 的橡皮筋长度比在 外面的长度要短, 说明在水下沉的 物体也受到水的浮 力作用。
查找资料,制作一个浮沉子。
tuō

书 写 指“ 扌 ” 写 得 窄 一 点 , 右 边 竖 弯 钩 向 右 平 伸 。 导
fān

书 写 指“ 巾 ” 竖 长 且 直 ; 右 部 横 折 弯 钩 不 宜 过 大 。 导
chén

书 写 指长 撇 伸 展 , 捺 画 伸 展 。 导
诗 句意思 : 风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诗 句赏析 : 这首词上阙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写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一个浮沉子。
活动过程
感受认知浮力
手按压气球时,有什么感觉?
活动过程
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 起的力,就是水的浮力。
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把钩码钩住,竖直悬在空中, 用直尺测量弹簧的长度;
•2.再把钩码竖直悬在水中,再用直尺测 量弹簧的长度;
•3.整个过程中眼睛要平视,并及时记录 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验证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活动过程
实验报告单:
物体名称 钩码
浸入水中前 浸入水中后 弹簧的长度 弹簧的长度
_厘米 _厘米
活动过程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活动过程
浮力
想办法:怎样利用水的浮力选出优良的种子?
拓展活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 青三岛年版级小下学册《配科套学课》件
三年(级六上∙三配制套)课件 (五四学制)
161.弹5.簧浮的与学沉问
制作人:公绪东 日期:2019年7月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导课
小船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套上 游泳圈就不会沉入水中......你们 有什么问题想要研究一下吗?
活动过程
它们是浮还是沉?
实验要求
1.按照顺序一个一个测试材料,一种材 料测试完之后即取出,再进行下一种 材料的测试.
2.填写实验记录单(沉,浮表示)
3.实验完成快的小组可找自己身边的 材料试一试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4.做实验时请同学们轻拿轻放,防止 水滴溅到桌面上.
我的记录
材料名称
预测
橡皮
钉子
木头
气球
金属
橡皮泥
钩码
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