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工作分析
人体肌肉群功能总结
人体肌肉群功能总结
人体的肌肉群主要包括躯干肌肉、上肢肌肉、下肢肌肉和头颈肌肉等,它们的主要功能如下:
一、躯干肌肉:
1.腹肌:主要负责躯干的前屈、侧屈和旋转,同时也能帮助维持姿势和呼吸。
2.背肌:包括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主要负责躯干的后伸、侧屈和旋转,同时也能帮助维持姿势和呼吸。
3.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通过收缩和舒张来帮助吸气和呼气。
二、上肢肌肉:
1.肩部肌肉: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等,主要负责肩部的运动,如抬肩、旋转等。
2.臂部肌肉: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主要负责肘部和腕部的运动,如屈伸肘部、旋转腕部等。
3.手部肌肉:包括手掌肌肉和手指肌肉,主要负责手部的精细运动,如抓握、捏拿等。
三、下肢肌肉:
1.髋部肌肉: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等,主要负责髋关节的运动,如抬腿、旋转等。
2.腿部肌肉:包括股四头肌、腘绳肌等,主要负责膝关节的运动,如屈伸膝关节等。
3.足部肌肉:包括足底肌肉和足背肌肉,主要负责足部的运动,如行走、跑步等。
四、头颈肌肉:
1.颈部肌肉:包括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主要负责颈部的运动,如屈伸、旋转等。
2.面部肌肉:包括咀嚼肌、表情肌等,主要负责面部表情的表达
和咀嚼食物等。
总之,人体肌肉群的功能是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它们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运动和活动。
运动解剖学重点内容第三部分(动作分析)
运动解剖学重点内容
动力性动作分析----俯卧撑
1.动作阶段的划分:两上肢伸直,手和足支撑于地面,身体伸直俯卧成一直线,臀和腰不得塌陷或弓身,可分为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
2.各阶段关节的运动,原动肌肌肉工作分析:
1)上升阶段:肩带前伸,前锯肌、胸小肌在近固定条件下完成动力性向心工作,
肩关节屈,肘关节伸,桡腕关节屈,则由胸大肌、肱三头肌、前臂屈指、屈腕肌在远固定条件下完成动力性向心工作。
2)下落阶段:肩带后缩、肩关节伸、肘关节屈、桡腕关节伸,上述各肌在远固
定条件下完成动力性离心工作。
在各阶段中,颈、腰、背、髋、膝保持伸直,踝关节背屈,是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髂腰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完成静力性工作。
3.分析讨论
1)次练习可发展前锯肌、胸大肌、肱三头肌力量,训练夹肌、腹直肌、髂腰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的控制能力。
2)采用不同姿势加高手或足的支撑高度,调整手和足承担体重的比例就可减小或增大俯卧撑难度,以适应不同对象的需要
重点:以上动作分析为示例,各位童鞋
要学会去分析动作,要以以上的步骤去
分析,多看看书上动作分析,还不知道
要考哪个动作分析,做这个俯卧撑的只
是为了你们能够更好的去理解,然后依
靠自己的思维在考试的时候分析出题目
中的动作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努力,加
油!!!。
肌肉工作内部阻力
肌肉工作内部阻力
肌肉工作内部阻力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由于肌肉内部结构的特性而产生的阻力。
这种阻力主要来自于肌肉内部的蛋白质结构,如肌肉纤维、肌原纤维和肌肉纤维束等组织。
肌肉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位,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内部有许多肌纤维束,每个肌纤维束内部有许多肌肉纤维排列。
肌肉纤维内部的蛋白质结构主要包括肌球蛋白和肌球蛋白。
肌球蛋白是一种能够与肌肉收缩相关的蛋白质,它能够与肌球蛋白结合形成肌肉纤维。
当肌肉收缩时,肌球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形成横桥,这些横桥能够拉伸肌肉纤维,使其缩短。
这个过程需要克服肌肉内部的阻力,即肌肉工作内部阻力。
肌肉工作内部阻力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肌肉纤维的数量和排列方式、肌球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结合力、肌肉纤维的弹性等。
一般来说,肌肉工作内部阻力越大,肌肉收缩的力量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肌肉工作内部阻力只是肌肉收缩过程中的一部分阻力,还有其他因素如外部阻力、摩擦力等也会对肌肉收缩产生影响。
因此,要准确测量肌肉工作内部阻力是非常困难的,通常需要使用复杂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来进行研究。
短跑运动主要技术动作的肌肉工作分析
1 下肢 肌 肉工 作分 析
1 1 落地缓 冲 . 当完成蹬 摆 动作 后 , 身体 开 始转 人 腾 空 , 这 时 , 腿迅速 靠拢 , 两 前摆 腿积极 下压 , 膝关 节 迅速 伸展 , 腿 随惯 性 向 前 摆 动 , 小 用前 脚 掌 积 极 “ 扒 地 ”为 了减 少着 地 时 支撑 反 作 用 力所 造 成 的 阻 . 力 , 身体重 心 迅速 前 移 , 先 拉 长支 撑 腿 伸 肌 使 预 群 的长度 , 为迅速 转 人 后 蹬 做 好 准备 , 、 、 髋 膝 踝 三个 关 节顺势 弯屈 缓冲 使 这三个关 节缓 冲的 因 素, 主要 是身 体 重力 所 致 , 也 有 一些 肌 肉做 克 但
维普资讯
牡 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e)o 2 1 2 o .
’
短 跑 运 动 主要 技术 动 作 的肌 肉工 作分 析
周志刚 邓蜀李
( 台州学 院
摘 要浙 江 临海来自570 1 0 0)对短跑运动 中主要技术动作的基本 环节 , 与活动的肌 内群及其发 力顺序 、 参 发力 时机 、 发力方向和协调 用力的情 巩进行全 面的肌 肉工作 分析 , 为短 跑运动训 练 中
制性工作 由于在百米途 中跑 中, 身体 向下 的重 力 远远 大于静 止 时身体 向下 的重力 , 以 这时环 所 节 受力 情况 和肌 肉工 作 情况 也具有 其特殊 性 关 于这个 问 题 , 果 我 们 只 从 表 面 现 象 看 , 髋 、 如 使 膝 、 三个关 节屈 的 因素 , 了身体 重力外 , 踝 除 一定 还有使它们屈的肌 肉工作 可是 . 当我 门把所存 在的内外条件综合起来 进行分析 的时候 , 不 却 然 这 是 由于途 中跑时 身体 向下 的重力就 是 以能 达 到 正确缓 冲时各 关节 的角度 , 再加 上使 这 些关
肌力评定实训分析总结报告
一、前言肌力评定是康复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通过对患者肌力的评估,有助于了解患者肌肉功能状态,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肌力评定的掌握程度,为今后从事康复医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分析总结。
二、实训目的1. 掌握肌力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运用徒手肌力检查(MMT)评估患者肌力;3. 培养临床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4. 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康复医学工作做好准备。
三、实训内容1. 肌肉解剖知识学习:了解人体主要肌肉的起止点、走行、功能等,为肌力评定提供理论基础。
2. 肌力评定方法学习:掌握MMT评定方法,包括肌肉收缩的观察、肌力分级、肌肉收缩时关节活动的评估等。
3. 实际操作训练: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志愿者进行肌力评定,熟悉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技能。
4. 分析总结: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阅读相关书籍,掌握肌力评定的基本理论。
2. 实际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志愿者进行肌力评定,包括观察肌肉收缩、肌力分级、关节活动度等。
3. 分析总结: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
五、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肌力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从事康复医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操作技能,对肌力评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学生培养了临床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康复医学工作做好准备。
六、实训分析1. 评定方法准确性:在本次实训中,学生对MMT评定方法的掌握程度较高,评定结果较为准确。
2. 评定流程规范性: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按照规范流程进行评定,保证评定结果的可靠性。
3. 观察分析能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4.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志愿者进行沟通,协调评定工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七、实训总结1. 肌力评定是康复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肌力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
动作分析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北京体育职业学院理论课教案作业(思考题):卧推的动作分析。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3)分析结果:
环节 肩带 上臂 前臂
手
指
关节 运动 与外力 原动 工作 关系肌 条件胸锁 肩关节 肘关节 桡腕关节
掌指关节 指关节
上回旋 外展 伸、旋内 微屈
屈
相反 M肌=M外
斜方肌上 下部、前 锯肌下部
相反 M肌=M外 三角、冈 上、肱三、 肘
相反 M肌=M外 旋前圆、 旋前方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直腿仰卧起坐动作向下还原阶段的动作分析
环节 头颅 胸廓 骨盆
关节 运动 与外力关 原动 工作条 工作
系
肌 件 性质
颈椎关节 伸 慢反
腰骶关节 伸
慢反
髋关节
伸
慢反
胸锁乳突 肌、颈前
肌
腹直肌、 腹内外斜
肌
髂腰肌、 股直肌、 缝匠肌等
下固定 下固定 下固定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5)小结与建议:
(4)分析结果:
直腿仰卧起坐动作坐起阶段的动作分析
环节 头颅 胸廓 骨盆
关节 运动 与外力关 原动
系
肌
颈椎关节 腰骶关节 髋关节
屈
相反 M肌﹥ M外
胸锁乳突 肌、颈前
肌
屈
相反 M肌﹥ M外
腹直肌、 腹内外斜
肌
屈
相反 M肌﹥ M外
髂腰肌、 股直肌、
缝匠肌等
工作 条件
下固定
下固定
下固定
工作性 质
克制工作
动力性工作分为向心工作(克制工作)和离心 工作(退让工作)两种。
肌肉收缩力矩大于阻力矩,运 动环节朝肌肉拉力方向运动, 肌肉的动点向定点靠拢;肌肉 变短、变粗,触摸时较硬。 如:三角肌和冈上肌使肩关节 外展;负重前臂弯举过程中, 肱二头肌和肱肌所做的工作。
肌肉工作分析
第三节肌肉工作分析骨:杠杆运动系统关节:枢纽骨骼肌:动力一、肌肉工作时的协作关系原动肌:是指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或肌群)称为原动肌。
对抗肌:是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或肌群)称为对抗肌。
肱二头肌弯举肱三头肌原动肌相互转化对抗肌肱三头肌卧推肱二头肌二、肌肉工作的分类动力性工作:是指肌肉工作时所产生的力,主要使环节产生位移,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动力性工作。
静力性工作:是指肌肉工作时所产生的力,主要使环节保持在一定的空间位置,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
三、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多关节肌的概念:是指凡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称为多关节肌。
功能性特点:多关节肌力量性“主动不足”:是指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收缩发力时,已在一个关节处充分发挥作用后,对另一个(或其他)关节就不能再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力量性“主动不足”。
多关节肌伸展性“被动不足”:是指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被伸展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伸展后,在另一个(或其他)关节处就不能再被充分伸展,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伸展性“被动不足”。
四、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一)分析体育动作的目的(二)分析体育动作的内容、步骤和要求1、分析体育动作的内容2、分析体育动作的步骤和要求(1)划分动作阶段:如引体向上:分为引体和还原两个阶段。
(2)确定动作的开始阶段:周期性动作:以用力最大的动作作为开始阶段。
如跑可分为后蹬、摆动、落地和支撑缓冲四个阶段。
非周期性动作:按动作的顺序来确定开始阶段。
如立定跳远可分为预蹲、蹬地、腾空和落地四个阶段。
(3)分析各阶段各环节的运动状况:3、分析体育动作举例。
肌肉工作分析
肌肉工作分析(一)肌肉工作及其协作关系人体任何一个简单的动作,都是许多肌肉共同参与、互相协同完成。
按它们在这一动作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原动机、对抗肌、固定肌和协同肌。
原动机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引起环节运动的肌肉,称原动机。
对抗肌当原动机收缩完成动作中,位于原动机相反一侧,并同时松弛和伸长的肌肉,称对抗肌。
固定肌一些肌肉固定原动机定点附着骨,使原动机的拉力对其附着骨充分发挥作用,这些肌肉称肌肉固定肌。
协同肌在原动机使环节绕关节轴作某一方向运动时,还有一些肌肉也收缩发力,参与完成这一运动。
肌肉的协作关系由于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由于多肌肉肌肉参与相互协作完成,因而在完成动作中,肌肉与肌肉之间,肌群与肌群之间,产生相互协作关系。
这种协作关系可反映为同一动作中的肌间协作。
也可以反映为同一动作中的肌群协作。
人体任何一个动作,原动机、对抗肌、固定肌是同时工作的。
肌肉的协调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条件不同而相互转换(二)肌肉性质的分类肌肉工作性质分为动力工作和精力工作两类动力工作肌肉收缩时长短或伸长的工作,称动力工作。
又可分为向心工作和离心工作。
向心工作肌肉以向心收缩克服阻力的工作,称动力工作。
离心工作肌肉以离心收缩对抗阻力作用的工作,称离心工作。
静力工作肌肉静力收缩时所完成的工作称静力工作。
肌肉的起、止点位置相对固定,肌肉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的收缩形式,称静力收缩。
静力工作又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
支持工作肌肉以一定紧张来平衡阻力矩,从而保持某种静止姿势的工作,称支持工作。
肌肉完成支持工作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肌肉较长时间保持缩短状态来平衡阻力矩。
另一种是肌肉较长时间保持伸长的紧张状态来平衡阻力矩。
加固工作当重力沿身体某一部分垂直向下作用于关节时,关于周围的肌肉处于被拉长趋势,并以一种紧张防止关节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肌肉的这种工作称加固工作。
肌肉发静力工作,较易疲劳,由于在静力工作中,血管和淋巴管受压迫,血液淋巴循环条件较差,代谢产物不象动力工作那样容易排除。
8、运动解剖学-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和应用
杠杆原理及应用
复习 ·重点
1、名词解释
单关节肌;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多关节肌的功能性“主 动不足”、“被动不足”;肌力矩;阻力距。
2、简答题
(1)简述动力性工作和静力 性工作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2)简述骨杠杆的类型及其 特征和应用。
一、动作分析的步骤和要求 1、体育运动的动作结构组成
❖ 人体各环节的运动状况; ❖ 相应肌群的收缩特征。
1、原动肌
❖ 定义:在完成某一动作时,主动收缩发力并起主要作用的肌
肉或肌群。
①主动肌:在一组原动肌中
次动肌:缝匠肌等
起主要作用的原动肌。
②次动肌:在一组原动肌中, 起次要作用的原动肌。
一般而言,有几个环节的运 动,就有几组原动肌。
直腿悬垂举腿 主动肌:髂腰肌
一、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
肌协作关系
2、对抗肌
①支持工作:指位于关节某一侧的肌肉 持续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环节保持一 定的姿势所作的工作。
A.肌肉在缩短状态下的支 持工作,如双杠直角支撑;
B.肌肉保持拉长状态下的 支持工作,如武术马步。
肌工作性质
肌工作性质
三、肌肉工作的性质
2、静力性工作(等长收缩)
❖ 分类: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
固定工作:肩、 肘关节周围肌。
肌工作特点
二、单关节肌及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肌工作特点
2、多关节肌
❖ 作用特征:
①功能性“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 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充分拉长后,对另一个关节或其 余关节就不能被充分拉长。又称为对抗肌的伸展性不 足。
二、单关节肌及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3、肌工作特性的利用
❖ 多关节肌工作特性的利用: ①克服不利:在比赛中注意调节身
02 肌肉的工作
1.快肌纤维
①直径较粗、呈苍 白色。
②线粒体容积密度 小,肌质网发达。
③接受脊髓前角大 运动神经元支配。
④神经元所支配的 肌纤维数量多。
2.慢肌纤维
①直径较细,呈红色
②线粒体容积密度大 ,毛细血管网发达
③支配慢肌纤维脊髓 前角小运动神经元
④一个运动神经元所 支配的肌纤维数量 少。
《人体生理学》
(二)代谢特征
(一)训练能否引起两类肌纤维互变 ---------两种观点
早期研究者认为,肌纤维的百分比 组成是由遗传决定而不能随训练互 变; 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肌纤维类型 可随专项训练而产生适应性变化。
《人体生理学》
(二)运动时两类肌纤维的募集 许多运动中,快肌纤维和慢肌纤 维两者都可动用 在强度低的耐力性运动中,优先 动用慢肌 在大强度运动中,优先动用快肌
《人体生理学》
(四)训练对肌纤维代谢能力的影响
实验证明,耐力训练可使慢肌纤维 中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 氧氧化酶的活性提高,从而提高慢 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 研究认为, 耐力训练可使快肌纤维 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提高。
《人体生理学》
[复习思考题]
1.试比较肌肉工作三种形式的特点?指出它们 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
《人体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
曲线:
若将不同的肌肉初长度与张力的变 化绘制成座标图,就可以得到一条 曲线,称肌肉收缩的长度-张力关 系曲线 该曲线类似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其 顶点显示,适宜初长度时肌肉收缩 产生的张力最大
《人体生理学》
肌肉初长度与主动张力的关系
《人体生理学》
肌肉收缩的长度-张力关系机制
《人体生理学》
第二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肌肉工作原理
肌肉工作原理肌肉是人体重要的组织之一,它们不仅仅让我们进行各种运动活动,还起着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重要作用。
肌肉工作的原理涉及到肌肉收缩和放松的过程,以及肌肉的结构和神经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肌肉工作的原理。
首先,了解肌肉的结构对于理解其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肌肉由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纤维又由许多肌原纤维构成。
在肌原纤维中,有许多细长的蛋白丝,即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当肌肉收缩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导致肌纤维的长度缩短。
肌肉的收缩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
当我们想要进行运动时,大脑会发出指令,通过神经元向肌肉发送信号。
这些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到肌肉,刺激肌肉收缩。
每个肌肉都与神经元相连接,这种连接称为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肌肉接头是肌肉收缩的关键部位,它将神经信号转化为肌肉收缩的力量。
肌肉收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无氧收缩和有氧收缩。
无氧收缩是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力量的收缩,例如进行重力训练时所使用的力量训练。
这种类型的肌肉收缩主要依赖于肌肉中储存的高能磷酸盐,如肌酸磷酸盐。
当这些高能磷酸盐分解时,释放出能量,促使肌肉收缩。
然而,由于这种能量储存有限,无氧收缩只能持续短时间。
与之相对,有氧收缩是指在较长时间内产生持久而稳定的力量的收缩。
这种类型的肌肉收缩主要依赖于氧气供应和能氧代谢。
当我们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或游泳时,我们的身体会将氧气输送到肌肉中,将葡萄糖和脂肪氧化分解为能量。
这种能氧代谢能够持续长时间,使肌肉能够持续工作。
除了收缩和放松,肌肉还具有伸展和塑造的作用。
通过正确的训练,我们可以增加肌肉纤维的数量和强度,使肌肉更加健壮和有力。
此外,适当的伸展可以保持肌肉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预防肌肉损伤和疼痛。
最后,了解肌肉的工作原理对于进行适当的肌肉训练和康复很重要。
通过了解肌肉收缩、放松、连接和伸展等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执行训练计划,提高肌肉的力量、稳定性和耐力。
此外,对于康复患者来说,了解肌肉工作原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恢复受损肌肉的功能,并预防再次受伤。
骨骼肌功能分析
定点
止点
动点
工作术语 杠杆原理
2、近固定(近侧支撑)与远固定(远侧支撑) 近固定:当肌肉收缩时,起点相对固定,则 称为近固定,或近侧支撑。此时,起点为定
肌力分析
运动上肢的肌 运动下肢的肌 运动脊柱的肌
点,止点则为动点。
远固定:当肌肉收缩时,止点相对固定,则 称为远固定,或远侧支撑。此时,止点为定 点、起点则为动点。
1、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工作术语 杠杆原理
肌拉力角:
从肌肉的动点(肌肉在运动骨上的附着点)
骨骼肌功能分析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韩中保
工作术语 杠杆原理
1、肌的起、止点 起点:近身体正中线的肌肉附着点
肌力分析
运动上肢的肌 运动下肢的肌 运动脊柱的肌
止点:远离身体正中线的肌肉附着点 定点:运动时相对固定的的一端
动点:运动时移动的一端
工作术语 杠杆原理
肌力分析
起点
运动上肢的肌 运动下肢的肌 运动脊柱的肌
用“MR ”表示,用R代表阻力,dR 代表阻力臂。则阻
力矩的公式: MR = R∙ dR。
工作术语 杠杆原理
肌力分析
运动上肢的肌 运动下肢的肌 运动脊柱的肌
dR
3、人体骨杠杆的分类
工作术语 杠杆原理
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之间的杠杆称平衡 杠杆。例如,头与寰椎的连结,支点在寰枕关节,阻 力点为头的重心点位于支点前面,力点在枕外隆凸斜 方肌上部的起点。斜方肌上部纤维的收缩Leabharlann 可以平衡靠拢,并可提肋助呼气。
工作术语 杠杆原理
3、上固定(上支撑)与下固定(下支撑) 上固定:当胸廓相对固定,骨盆运动时,参与工
肌力分析
运动上肢的肌 运动下肢的肌 运动脊柱的肌
8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动作分析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8)--第8章动作分析[作者:tian 来源:运动解剖学课程网站点击数:358 更新时间:2007-4-15 文章录入:admin01 ]掌握骨骼肌力量性练习和伸展性练习的解剖学依据,掌握肌肉工作的规律及影响肌力和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掌握多关节肌理论、环节受力分析法、动作分析理论。
能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学习和体育实践。
授课方式:网络多媒体课件【基本要求】1基本掌握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类。
2了解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和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3了解环节受力分析法。
4掌握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5基本会对体育动作进行分析。
【基本概念】1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动力作用的肌群。
2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
3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附着骨的肌群。
4动力性工作:肌肉收缩能引起运动环节的位置发生变化,而肌肉的长度亦有所变化的这种肌肉工作。
身体各环节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的这种肌肉工作。
6克制工作:动力性工作的一种,又称向心收缩。
此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大于阻力矩,肌肉缩短,动点向定点*拢。
7退让工作:动力性工作的一种,又称离心收缩。
此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小于阻力矩,肌肉紧张,但是渐渐的被拉长,动点与定点逐渐分离。
8单关节肌:只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
9多关节肌:其肌腹或肌腱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
10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其中一个关节发挥作用后,对其余关节就不能种现象。
11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多关节肌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动拉长后,其余关节就不能被充分拉长的这种现象。
【重点难点】1肌肉在运动中的不同作用。
2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的特点和相互作用。
3肌肉工作的分类。
4确定原动肌的方法。
5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训练方法。
【思考练习】1根据肌肉在动作中的协调关系分为哪几类肌群?概念如何?并举例说明。
2按肌肉工作性质分为哪几类工作?说明。
3单关节肌与多关节肌的概念如何?各有何特点?并举例说明。
三级跳远单足跳起肌肉工作分析
三级跳远单足跳起肌肉工作分析作者:徐东富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9年第7期徐东富(文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文山663099)摘要:三级跳又被称为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现代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内容之一。
在当前,对参与三级跳远单足跳起肌肉工作的研究比较少。
本文在解剖学理论基础上,对三级跳远单足跳起肌肉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其中包含了三级跳远单足跳的上板阶段、缓冲阶段和蹬板阶段肌肉工作,促使运动员掌握三级跳远单足跳技术和技能,并对三级跳远的部分肌群工作形式进行分析,提出常见肌肉力量训练方法,从而提升三级跳远单足跳水平。
关键词:三级跳远;单足跳;肌肉工作;训练方法1 三级跳远基本概述1.1 三级跳远内涵和发展三级跳远是由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3 部分组成。
三级跳远也是田径运动项目中发展比较晚的一项运动。
在最初的三级跳远技术是不够完备的,对这项运动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将三级跳远中的第二跳跨步跳作为单脚跳和跳跃的过渡,在后来苏联运动员改善了单脚跳技术,在起跳中身体腾空至抛物线高,并且交换腿的时间较晚,并用高摆腿的方式落地。
随着运动史不断发展,对三级跳远也有了新的认识,各个国家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推动三级跳远更好的发展。
1.2 三级跳远影响因素三级跳远是在助跑之后沿着直线进行连续3 次跳跃的一项田径运动,这项运动会对身体下肢造成很大的负担,它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腿部力量和良好的弹跳力。
在三级跳远中规定,首先是进行单脚跳,在起跳腿落地之后再次起跳,并且摆动腿落地进行跳跃。
三级跳远最终的成绩取决于运动员助跑的速度和起跳的垂直速度,与此同时也与运动员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质量、身体平衡能力和单脚跳、跨步跳、跳跃的比例相关。
在这一过程中,从助跑中提高水平速度不断降低、保持合理的垂直速度和三级跳远技术是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
2 三级跳远单足跳起肌肉工作分析2.1 上板阶段肌肉工作在上板时,起跳的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会发生弯曲,踝关节会出现背曲,骨盆会随着腿的摆动而做回旋运动,并且由于起跳时腿的各个环节的运动方向和身体重力之间发生的是相反作用。
幼儿园中班大肌肉动作发展的案例分析
幼儿园中班大肌肉动作发展的案例分析
近年来3-6 岁幼儿体质状况与运动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家长与幼儿园更加重视幼儿体质的增强及动作的协调发展.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也从幼儿身体素质的角度确立了幼儿在大肌肉动作方面的发展目标.其子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中指出:力量可以分为上肢力量与下肢力量.《指南》中对中班幼儿上肢力量的具体要求是:1. 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 秒左右;2. 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4 米左右.而这两个目标都需要以幼儿上肢力量的发展作为基础.通过对某幼儿园中班幼儿户外体能活动的观察与测试发现:与下肢动作发展相比,中班幼儿的上肢动作发展水平偏低.在悬垂活动中,中班幼儿上肢动作力量不足,持续时间短,且大部分幼儿对这类活动不感兴趣,活动持续时间也不长.那么,如何在体能锻炼中对幼儿上下肢运动进行平衡分布,使上下肢动作全面协调发展,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值得每一位幼教工作者进行实践与思考.。
速度滑冰肌肉工作分析教法探讨
`
卜
.闲 . ! j
:t .L 你
`
洲 钱 钱 代 琳 窃 八
别妇扎
朋以 节
一
准骨
一
娜以 节
阁
:
下
板瘫
里
一
阂沙 近)
运 环节
动 方向
乙 尽 图 与膝 关 节屈 下 申 拗 星 厂 卜 股 闪 头 却乙拉力 烤 一 升的力 一 二 从 刀 没 履的 欣 头 浦拉 力陌 耀
,
.
阁组成 术 核心 证明
, 。 ,
其 中蹬 冰动 作是 速度 滑 冰 的 技
。
本文 拟就蹬 冰动 作 的 肌 肉 工 作 如何 从教 学方 法上 进行 了探 讨
,
(二 ) 示 教 观察 主 要 让 学 生 观 察 以下 三 种 运 动 情 况 :
1
、
进 行分析
实践
,
、
速度 滑 冰肌 肉工 作 分析 与 冰 上 实 践
运 动 言向 环节
,
、
股 四 头 肌 和 小 腿 三 头 肌 在近 固 定 条件下
冰 上实 践
,
就是 在 进 行肌 肉 工 作 分析 之
O分钟 )
同时 收 缩所 产 生 的 环节 运 动 方 向 ( 见 图
3
、
5 前 利用 一 小 节 课 (
在任 课 教
观 察 在滑 跑姿势 的 基 础 上
、
、
,
臀 大
4 )
。
师 的 指导下
,
、
、
是 由哪 些肌 肉 收缩 完成 的 然后
, ,
肌肉 析
:
在模 型 观 察 的 基 础 上 的 技 术特 点
步态肌肉分析
.
11
谢 谢!
.
12
步行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
步行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下肢及躯干的肌肉作用, 在一个步行周期中,肌肉活动具有保持平衡、 吸收震荡、加速、减速和推动肢体运动的功能。
1.竖脊肌(erector spinae) 为背部深层肌, 纵列于脊柱两侧,下起骶骨、髂骨,上止椎骨、 肋骨、枕骨,作用为使脊柱后伸、头后仰和维 持人体于直立姿势。在步行周期站立相初期和 末期,竖脊肌活动达到高峰,以确保行走时躯 干正直。
.
4
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
5.缝匠肌(sartorius) 是全身最长的肌, 起于髂前上棘,经大腿的前面,斜向下内, 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作用为屈髋和屈膝 关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在支撑相末 期和摆动相初期,作用为屈膝、屈髋,在摆 动相末期和支撑相初期,使膝关节旋内。
.
5
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
6.腘绳肌(hamstring) 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 半膜肌,均起于坐骨结节,跨越髋、膝两个关节,分 别止于腓骨头和胫骨粗隆内下方、胫骨内侧髁,作用 为伸髋屈膝。主要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足跟着 地时达到活动高峰并持续到支撑相。在摆动相末期, 作为屈膝肌,腘绳肌离心性收缩使小腿向前的摆动减 速,以配合臀大肌收缩活动(使大腿向前摆动减速), 为足跟着地做准备。足跟着地时及着地后,腘绳肌又 作为伸髋肌,协助臀大肌伸髋,同时通过稳定骨盆, 防止躯干前倾。
肌肉实验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在完成本次肌肉实验实训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实验带给我们的无尽乐趣和知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训的心得体会。
一、实训背景与目的本次实训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肌肉实验,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肌肉生理学、解剖学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够锻炼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二、实训过程与内容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 肌肉解剖学:通过观察人体肌肉标本,我们学习了肌肉的形态、结构、起止点等基本知识,了解了不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2. 肌肉生理学:我们学习了肌肉的收缩原理、肌肉疲劳、肌肉生长等生理学知识,为后续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3. 肌肉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肌肉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如肌肉标本制备、肌肉收缩实验、肌肉疲劳实验等。
4.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提高了我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训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操作实验仪器,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技能。
这些技能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使我们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科学素养的提高: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遵循科学方法,严谨对待每一个实验步骤,培养了我们的科学素养。
5. 对肌肉生理学的深入理解:通过实验,我对肌肉生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四、实验体会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实验前,我们需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杠杆原理,阻力点移动距离和速度,与阻力臂长度成正比,与力臂的长度成反比。
(二)肌拉力的分解与合成
肌拉力 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时,都具有一定的拉力,称肌拉力。肌拉力也有作用点、方向和大小三要素。
(三)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根据肌肉跨过关节的数目,可分为但关节肌和多关节肌。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称单关节肌。跨过两个或多个关节的肌肉,称多关节肌。
1、单关节肌的特点 单关节肌只作用于一个关节,其收缩发力始终集中在一个关节上,对提供关节运动的独立性是必要的,同时能补偿双关节肌发生"主动不足"时的力量。
向心收缩练习与离心收缩练习 动力性动作中,有些肌肉是以向心收缩完成动作的,还有离心收缩完成的。
大肌肉力量与小肌肉力量练习 许多体育动作往往是大肌肉群开始收缩发力,最后用力则依赖于小肌肉群发力。在训练肌肉力量时,应该是大肌肉力量练习和小肌肉力量练习相结合。
2、伸展性练习的解剖学依据 从解剖学角度讲,伸展性就是增大肌肉、肌腱、韧带等起点和止点的距离,是肌肉、韧带等被拉长能力的表现。因此,伸展性练习可采用拉伸的方法,使肌肉、韧带等起点和力点离的较远,并使外力作用方向与肌肉、韧带等被拉长的方向一致。
离心工作 肌肉以离心收缩对抗阻力作用的工作,称离心工作 。
静力工作 肌肉静力收缩时所完成的工作称静力工作 。肌肉的起、止点位置相对固定,肌肉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的收缩形式,称静力收缩。静力工作又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
支持工作 肌肉以一定紧张来平衡阻力矩,从而保持某种静止姿势的工作,称支持工作。
2、人体骨杠杆的分类 根据骨杠杆上的三个点的相对位置,把人体骨杠杆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杠杆即平衡杠杆 其支点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人体结构中这类杠杆较少。
平衡杠杆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力和平衡力,支点可以靠近力点,也可以靠近阻力点,因此阻力臂和力臂的比值不同。
第二类杠杆即省力杠杆 其支点在杠杆的一端,阻力点在指点和力点之间,人体结构中这类杠杆也比较少。
3、全幅度训练的解剖学依据 力量和伸展性是对立的统一。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既要有一定的力量,又要有较好的伸展性。但是,训练中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一目的,往往力量强伸展性差,或者震颤性好而力量弱。而全幅度训练法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这一驯良方法指的是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必须使有关的关节,在其运动所能达到的范围内都要得到负重的训练。
前已叙述,以及筋膜、韧带、肌腱和肌纤维,都属非完全性弹性体。在力的作用下,他们都会伸长,但超出一定范围,会被拉断。其变形不仅与应力的大小有关,与应力作用的时间大小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作用的时间比应力的大小更加重要。筋膜、韧带、肌腱和肌纤维这种特性,决定了两种伸展性练习的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长时间固定于某一姿势的静力拉伸训练,如正压腿、劈腿等; 一种是短暂的动力拉伸训练,正如正踢腿、侧踢腿、武术中的弹腿等。
从医学角度看,肌肉的伸展性或肌肉被拉长的长度的程度与关节运动幅度相一致。
通过全程训练的肌肉,既能适应全幅度动作的要求,也能适应某些小幅度的动作。而小幅度训练的肌肉,可能不适应或完成不了全幅度的动作。
肌肉工作分析
(一)肌肉工作及其协作关系
人体任何一个简单的动作,都是许多肌肉共同参与、互相协同完成。按它们在这一动作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原动机、对抗肌、固定肌和协同肌。
原动机 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引起环节运动的肌肉,称原动机。
对抗肌 当原动机收缩完成动作中,位于原动机相反一侧,并同时松弛和伸长的肌肉,称对抗肌。
1、肌肉力量练习的解剖学依据从解剖学角度讲,肌肉定点和动点互相连接,克服一定的阻力,是肌肉力量的表现。
在抗击阻力练习发展肌肉力量时,要结合体育运动中实际考虑一下几个解剖学因素:
近侧支撑练习与远侧支撑练习 同一块肌肉在不同动作中,其工作条件不同。
动力练习与静力练习 运动动作复杂多样,有动力性的动作,又有静力性的动作。
肌拉力角 肌肉拉力线和运动环节的纵轴之间的夹角,称肌拉力角。
肌拉力的分解 人体肌肉拉力线与被牵动的骨环节纵轴往往成一定角度。
肌拉力的合成 在整块肌肉中所有肌纤维拉力的总合便是肌肉拉力的合力。合力也有一定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肌纤维的量和排列方式。
二、肌肉工作力的力学特征
(一)杠杆原理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1、骨杠杆 人体的运动虽很复杂,但基本上是 按杠杆原理进行的运动。杠杆原理在中学物理学中已作过详细叙述,这里仅介绍人体杠杆。人体杠杆仅称骨杠杆。骨在肌拉力的作用下,能绕关节轴运动,是较复杂的机械运动。骨杠杆的支点在关节轴;力点是肌肉附着骨上的动点; 骨杠杆的阻力或是运动关节的重力,或是对抗肌的阻力,或是韧带和肌膜的筋膜的牵引阻力等。
2、多关节肌的特点
多关节肌的配布符合上、下肢活动的要求。上肢几个关节的屈、伸方向相同,肩关节、肘关节、饶腕关节和手部的各关节屈曲时,都使骨环节向前运动,符合生活、劳动中提物的要求,上肢多关节肌的安排与此一致。下肢几个关节屈、伸方向则不同,髋关节镶嵌为屈,膝关节向后为屈踝关节向前为伸,呈形。这是符合人类标准的要求。
多关节收缩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当多关节肌仅对一个关节起作用时比较有利,因多关节肌一般比单关节肌长,弹性强、发力大,引起环节运动的幅度大。2、多关节肌同时作于其所跨过的关节时,易出现"力量性主动不足"和"伸展性被动不足"。多关节肌"力量性主动不足"是指当多关节肌收缩作用于一关节后,不能充分在作用于另一个关节,这现象称多关节肌的"力量性主动不足"多关节肌"伸展性被动不足"是指当关节肌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拉长伸展而限制了关节运动的幅度,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伸展性被动不足"。
这类杠杆力点至支点的距离大,力臂大于阻力臂,在完成工作中较省力,固称省力杠杆。
第三类杠杆即速度杠杆 其支点也在杠杆的一端,但力点位于支点和阻力点之间,人体结构中这类杠杆较为普遍。
这类杠杆力点至支点的距离较阻力点至支点的距离短,力臂总是短于阻力臂,因而要用较大的动力才能克服较小阻力,故费力,但可增大阻力点移动距离和速度,故称速度杠杆。
肌肉完成支持工作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肌肉较长时间保持缩短状态来平衡阻力矩。另一种是肌肉较长时间保持伸长的紧张状态来平衡阻力矩。
加固工作 当重力沿身体某一部分垂直向下作用于关节时,关于周围的肌肉处于被拉长趋势,并以一种紧张防止关节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肌肉的这种工作称加固工作。
肌肉发静力工作,较易疲劳,由于在静力工作中,血管和淋巴管受压迫,血液淋巴循环条件较差,代谢产物不象动力工作那样容易排除。所以,从事固定姿势工作的人,应当经常变换姿势,做工间操,以防止肌肉劳损或病变。
人体任何一个动作,原动机、对抗肌、固定肌是同时工作的。
肌肉的协调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条件不同而相互转换
(二)肌肉性质的分类
肌肉工作性质分为动力工作和精力工作两类
动力工作 肌肉收缩时长短或伸长的工作,称动力工作。又可分为向心工作和离心工作。
向心工作 肌肉以向心收缩克服阻力的工作,称动力工作。
了解多关节肌的"力量性主动不足"和"伸展性被动不足"这一特点,在运动实践中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身体各部分的位置,避免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使多关节肌的力量或伸展性集中在一个关节上,取得较大的运动效果。
许多体育动作都是在多关节肌处于"主动不足"的情况下完成的,如伸膝前摆腿动作。为适应特定的动作要求,一方面,可以在此种"主动不足"的姿势下训练肌肉,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适应动作要求。另一方面,可采用发展单关节肌力量的练习,以补偿多关节肌的"力量性主动不足" 有利于完成动作。
肌肉收缩过程中骨杠杆运动速度和幅度的变化 当肌肉开始收缩时,虽然肌拉力角较小,但肌肉收缩所引起骨杠杆运动的速度和幅度却较大。
肌肉收缩过程中肌拉力的变化 由于肌拉力角在一个关节运动全部范围内不断变化,所以肌拉力在肌肉收缩过程中也不断地变化。
(四)肌肉力量练习和伸展性练习的解剖学依据
固定肌 一些肌肉固定原动机定点附着骨,使原动机的拉力对其附着骨充分发挥作用,这些肌肉称肌肉固定肌。
协同肌 在原动机使环节绕关节轴作某一方向运动时,还有一些肌肉也收缩发力,参与完成这一运动。
肌肉的协作关系 由于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由于多肌肉肌肉参与相互协作完成,因而在完成动作中,肌肉与肌肉之间,肌群与肌群之间,产生相互协作关系。这种协作关系可反映为同一动作中的肌间协作。也可以反映为同一动作中的肌群协作。
(三)肌肉收缩过程中所产生力的变化
肌肉收缩过程中肌拉力两个分力比值的变化 人体肌拉力角一般小于45度,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拉力角逐渐增大,如果肌总拉力不变,则在收缩过程中两个分力的比值不断变化。
肌肉起、止点至关节中心点距离不同,对肌拉力两个分力比值的影响 以上肢的肱肌和肱挠肌拉力为例,肱肌的止点靠近肘关节,而肱桡肌的起点比肱肌的起点靠近肘关节,如果两块肌肉发挥同样大小的拉力,那么,在近侧支撑时,肱肌的转动分力大大超过肱桡肌的转动分力,但加固分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