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洋务派的政治主张及洋务运动的兴起

合集下载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1、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处于内忧外 患的困境。 2、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
二、洋务运动概况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目的:“师夷长技”,实现富国强兵,维 护清朝统治。 3、领导阶级:开明地主阶级(洋务派)
积 极 方 面
①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的闸门 ②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 代科学技 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 ③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 力量 ④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型的科技、翻译和军 事人才 ⑤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 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消极方面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四、洋务运动的评价
1、性质: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目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 没
4、失败的原因
①西方列强不愿中国富强, 不给予核心技术支持。 ②顽固势力的百般阻扰 ③洋务运动缺乏健全的领导 机构 ④缺乏群众基础 ⑤没有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 和社会性质
5、影响
4、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左中棠、张之洞
5、口号
前期:19C60S—70S(自强) 后期:19C70S—90S (求富)
6、领导机构(开始的标志):总理衙门的设 立
三、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曾国藩
李鸿章 1、军事工 业 (19C60S70S) 左中棠 安庆内军械 军事工业的 所 开始
江南制造总 洋务运动时 局 期规模最大 的军事工厂
福州船政局 中国人创建 的规模最大 的造船厂
福州船政学 堂

3洋务派的政治主张及洋务运动的兴起

3洋务派的政治主张及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派的政治主张及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派政治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济体制,通过改革使国家变强变富,是一次经济文化改革,但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

兴起: 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 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历史作用:1、开了中国工业化运动的先河,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2、开始了中国近代教育;3、冲击了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

洋务派的政治主张。

洋务派以倡导引进西方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曾、左、李都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取得地方军政实权的清朝官员,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是他们的根本立场和出发点。

但他们和其他封建统治者不同之处在于:开始认识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承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盛,抛弃了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陈旧观念,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并向西方学习某些先进的东西,以振兴中国,挽救清朝的危亡。

“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概括了洋务派政治主张的两个基本点。

“外须和戎”,主张通过外交谈判解决同外人的争端,避免武装对抗。

洋务派认为,中外实力相差悬殊,如果打仗,中国“即暂胜终必败”,遇到麻烦,应当“以理折之”。

既反对不敢和外人争议的畏葸,又反对轻易和外人决裂的鲁莽。

“以理折之”的原则是“守定和约”,即以既定的中外条约为准,承认侵略者业已取得的权益,抵制条约以外的索求。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列强得寸进尺,不断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朝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洋务派步步退让妥协,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不断加深的过程。

“内须变法”,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强的成功经验,改变中国在军事上、经济上和科学技术上的落后状态,主张“借法自强”。

他们认为国家实力是外交谈判的基础,加强国家实力是抵制侵略、维护和平的前提。

洋务派经常用外交的挫败来宣扬内政改革的必要性。

洋务运动时的政治与思想

洋务运动时的政治与思想

洋务运动时的政治与思想洋务运动时的政治与思想【内容摘要】:19世纪中叶,在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和两次鸦片战争一连串的打击下,清政府以总理衙门大臣奕忻、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为抵御外辱、维护清廷的统治地位,应当抛弃陈腐的“祖宗之法”,转而引进西洋先进技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也已认识到,要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借助西方的火枪大炮,因而默许了洋务派的提议,于是一场影响近代中国命运的洋务运动在“办洋务”的热潮中开始了。

然而洋务运动终究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宣告彻底失败了。

其目的在于提高与西方对抗的能力,其主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幻想通过技术的提高来达到与西方抗衡的目的,对于社会制度与思想基础的不同并无认识,但这次运动却引发了更深层次的革命。

【关键词】:洋务运动;性质;失败原因;教训本论文通过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透视,解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并研究洋务运动所间接带来的文化、政治方面的改变。

洋务运动的主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以在制度和思想上原本并没有打算引进西方的文化、制度,而主力引进并发展军事、工业等技术层次上的先进之处。

但洋务运动最终随着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而宣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洋务运动只注重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忽略了政治、社会和思想等配合。

而与洋务运动几乎同时开展的明治维新却能因在文化等方面很好的配合技术发展而取得与中国结果迥异的成就。

比如:在教育本来就比较普及的基础上,明治五年(1872)它全面推行以法国为模板的新学制。

这个学制要求“必使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新式教育成了富强的新日本的支柱,与清帝国的龙钟老态成为鲜明的两极。

另外,在官吏制度、社会成分等诸多客观方面中国也很难取得根本上的成功。

所以,我们的论题的主旨是分析国民性、传统思想来剖析这场运动。

洋务运动时中国在制度方面的不足太平天国作乱、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朝面对内忧外患的境地。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清末指与外国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事务;亦指模仿外国上述方面的事务。

1、产生原因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2、持续时间186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3、]实践过程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匠,仿制西式枪炮,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

从1862年起,用三年时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下面的这份时间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洋务运动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内容: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外交机构。

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翻译人员的“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863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第二年又在广州设立一个“广方言馆”。

“广方言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养通晓外语的人才。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设翻译馆;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军火机器总局(后改也随迁汉阳,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共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炼铁炉两座。

1894年投产,开始均为官办,从筹办起至1895年,共用经费五百八十余万两。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洋务运动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洋务运动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1、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有奕,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慈禧太后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2、顽固派:代表人物:倭仁。

主张: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1)推动机构:总理衙门 (2)宗旨:师夷长技以自强(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相比较)(3)性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4)内容洋务运动从时间上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前期:创办军事工业·时间:19世纪60—70年代·旗号:“自强”·主要企业:安庆军械所(曾国藩、安庆、最早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上海、最大的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福州马尾)、天津机器局(崇厚、天津)等·军事工业共同特点:使用新式机器生产;由政府出资兴办;产品用于武装军队;企业管理采用封建衙门式,它不是资本主义性质。

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时间:19世纪70:90年代·旗号:“求富”·原因: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主要企业:轮船招商局(上海、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开平矿务局(天津)、汉阳铁厂(湖北、近代第一家钢铁工业)、湖北织布局·民用工业的特点: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使用大机器生产;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利润,绝大部分产品销售于市场,从而具有不同军事企业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是含有资本主义成分的近代企业。

建立近代海军: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清政府专门设立了海军衙门。

洋务运动时的政治与思想

洋务运动时的政治与思想

洋务运动时的政治与思想洋务运动时的政治与思想【内容摘要】:19世纪中叶,在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和两次鸦片战争一连串的打击下,清政府以总理衙门大臣奕忻、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为抵御外辱、维护清廷的统治地位,应当抛弃陈腐的“祖宗之法”,转而引进西洋先进技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也已认识到,要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借助西方的火枪大炮,因而默许了洋务派的提议,于是一场影响近代中国命运的洋务运动在“办洋务”的热潮中开始了。

然而洋务运动终究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宣告彻底失败了。

其目的在于提高与西方对抗的能力,其主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幻想通过技术的提高来达到与西方抗衡的目的,对于社会制度与思想基础的不同并无认识,但这次运动却引发了更深层次的革命。

【关键词】:洋务运动;性质;失败原因;教训本论文通过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透视,解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并研究洋务运动所间接带来的文化、政治方面的改变。

洋务运动的主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以在制度和思想上原本并没有打算引进西方的文化、制度,而主力引进并发展军事、工业等技术层次上的先进之处。

但洋务运动最终随着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而宣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洋务运动只注重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忽略了政治、社会和思想等配合。

而与洋务运动几乎同时开展的明治维新却能因在文化等方面很好的配合技术发展而取得与中国结果迥异的成就。

比如:在教育本来就比较普及的基础上,明治五年(1872)它全面推行以法国为模板的新学制。

这个学制要求“必使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新式教育成了富强的新日本的支柱,与清帝国的龙钟老态成为鲜明的两极。

另外,在官吏制度、社会成分等诸多客观方面中国也很难取得根本上的成功。

所以,我们的论题的主旨是分析国民性、传统思想来剖析这场运动。

洋务运动时中国在制度方面的不足太平天国作乱、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朝面对内忧外患的境地。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课堂拓展
一、近代化的含义、四大步骤、思想主张、 目标:
1.含义: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即近代化。 它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 2.四大步骤: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目 标:
自强求富 维护清朝 统治 → 实行君主 立宪制发 → 展资本主 义 推翻清朝统 → 治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 → 实现思想 大解放用 民主科学 改造中国
共同探讨
一、洋务运动为何失败? 二、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发 展有何启示? 三、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今 的改革开放有何启迪?
难点突破
一、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具有保守性,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洋务派仅 将西方科技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肌体之上,不触动封建制 度本身,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根本原因。 2. 2.企业缺乏发展的内部动力。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 本,内无利润的积累,外无市场联系。 3.管理落后,违背价值规律。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生 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在生产关系上是历史上 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 4.生不逢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洋务运动 发生于中国社会新旧交替时期,内忧多外患重。列强视中国 为瓜分侵略的对象,不希望中国强大。
二、近代化探索中形成的社会阶层及代表人物
社会阶层: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 者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黄兴→陈独秀、李大钊
三、学习西方的层面及呈现出的特点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 ↓ ↓ 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 社会制度 思想文化
(1)主观目的: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动机不纯) (2)历史作用:消极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作用:1.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 一批近代企业;2.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3.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 代企业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第一篇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因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制度,必定会走上失败。

1)领袖见识不足---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只看到西方"船坚炮利"的一面,侧重改革军事,忽略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而且,缺乏全盘计划,彼此又未能通力合作.2)官僚管理不善---企业建设采用"官督商办"制度,官员管理不善,贪污舞弊,导致企业连年亏损,许多建设的质量都未达标准.3)顽固势力阻扰---清廷中,慈禧太后对洋务运动加以干扰,而顽固派官员则竭力阻扰,令改革倍感困难.如慈禧挪用海军经费来修筑颐和园,使北洋舰队自建成以后,没有再革新和添置装备第二篇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

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

有关洋务运动的知识点高三

有关洋务运动的知识点高三

有关洋务运动的知识点高三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运动之一,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丰富。

本文将围绕洋务运动的定义、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展开细致的讨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一、定义洋务运动是指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改良国家运营管理、发展科学技术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这一运动主要是受到中国历史上多次遭受外侵的刺激,以及对西方产业革命和军事强大的触动而引发的。

二、背景1.外国侵略:在19世纪,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包括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等,使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主权受到了严重威胁。

2.西方科学技术的冲击: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西方科学技术的优势逐渐显现,给中国传统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三、主要内容1.洋务派的兴起: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成为主要的改革力量。

洋务派主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产业,培养新型军队,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2.创建近代工业: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洋务派在全国范围内兴办了一系列的工厂和工业企业,其中包括上海江南造船厂、天津津门机器局等。

3.修缮军备:为了应对外来的威胁,洋务运动还推动了中国军事力量的改革。

洋务派引进了外国的武器装备,并积极推动新式军队的建设,如翻新北洋水师、创建新式陆军等。

4.学习西方制度:洋务运动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学习西方的政治、法律和教育制度。

洋务派推动了近代化学校的兴办,引进了新的科学教育体系。

四、影响1.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洋务运动的兴起,给中国传统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新兴的工业、商业模式和西方的思维方式逐渐渗透到传统社会,推动了社会结构的改变。

2.启蒙思潮的兴起:洋务运动也催生了一股自强思潮,影响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一些洋务派学者开始思考中国的发展出路,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主张。

3.揭示中国社会问题:洋务运动中的失败和问题也揭示了中国社会存在的弱点和困境,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
三、洋务思潮的主要内容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一批在 一线指挥作战的中央政府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切身体验 了洋枪洋炮的威力。他们认识到,如果仍然沿用弓箭刀 矛抬炮鸟枪等旧式武器,“断不足以制洋人,亦不足以 灭土寇”。 因此,“借法”自强、制造枪炮船舰就成为清政府维护 统治的首要选择。
第十一章洋务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洋务运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二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三洋务思潮的主要内容一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在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一批在一线指挥作战的中央政府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切身体验了洋枪洋炮的威力
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洋务运动产生的社会历史 背景
但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普遍带有三大特点: 一是半殖民地性。 二是垄断性。
三是封建性。
四、“外须和戎”的外交观
李鸿章作为晚清的一代重臣,苦心经营洋务几十年,在长 期执掌清朝外交大权的过程中,形成了“外须和戎”、 “忍小忿而图远略”、“力保和局”的外交思想。 一是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不可轻于言战。 二是要维护和局,须遵守章约,信守外交承诺。
“中体西用”的意思是在认识和处理中西文化关系时, 要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西学护守中体。 它强调“中学”应置于“体”的位置,“西学”只能置 于“辅”的地位。“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思潮的总纲, 也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论的形成及评价。
第二节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
一、 以礼治世的思想 二、“师夷智”以自强的思想
曾国藩认为,以“陶铸人才”来“转移习俗”是切实可 行的。

中国兴起洋务运动的原因

中国兴起洋务运动的原因

中国兴起洋务运动的原因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为什么中国会兴起洋务运动呢?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兴起洋务运动的原因国内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痛定思痛,意欲图强。

在此之前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因为清政府用领土,主权以及一系列经贸特权暂时满足了外国侵略者的要求,国内的农民战争也进入低潮,因而呈现了暂时“稳定”的局面,即所谓“中外和好”的“和局”。

但是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头脑比较清楚的当权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枢执掌大权的恭亲王等人,并没有因为这种“和局”的出现而减少他们对清政府统治的危机感。

曾,李,左诸人都为剿灭的太平天国而建立殊勋,他们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剿”中,亲眼看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

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们继承了魏源等“经事派”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极力将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他们“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二是在中外“和局”的条件下,徐图中兴。

国际背景从十三世纪开始,世界的大环境开始发生变化。

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农民和手工业者经过长期劳动,积累经验,改进了生产工具,农业得到发展。

纺织、冶金等开始出现机器。

不仅提高了产量。

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阶层。

在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至洋务运动发生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完成,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个新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是整体化和近代化。

讲究统一的世界市场,分散、落后的国家不可避免地纳入整体中。

八上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知识大汇总

八上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知识大汇总

八上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知识大汇总第4课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政府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中期(大约35年)3.目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4.代表人物:奕䜣(中央),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

政治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5.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6.主要内容:⑴创办军事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等;(简记:福安江南求自强)⑵开办近代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等;⑶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⑷建立新式海陆军: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海军: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7.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8.评价:⑴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⑵进步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⑶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9.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没有改变封建制度10.启示:学习西方,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简记:三大军事工业,福、安、江南求自强;四大民用工业,胡、汉、开船为求富。

思维导图中考真题1.(2020•眉山)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没有国旗的。

在中外交涉中,清政府因见西方列强侵华舰船均悬挂本国国旗。

于是,在1866年,总理衙门确定大清黄龙旗为中国的第一面国旗。

洋务运动产生原因

洋务运动产生原因

洋务运动产生原因
1.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首先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为了加强海防边防,发展本集团的军事实力。

镇压农民起义是第一位的原因。

2.洋务派的纲领(指导思想):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洋务运动的目标:“自强”、“求富”。

4.洋务派首先兴办企业。

军用工业: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大的兵工厂、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国内大的造船厂、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民用企业(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5.创立新式海军: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

6.创办新式学堂: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

7.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第一,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第二,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第三,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8.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阶级局限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洋务运动的失败及其原因
四、洋务运动的影响
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1.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 和顽固派。
2.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慈禧太后暂时支持洋务派。
洋务派与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 护清朝统治。(师夷长技以制夷)
(四)发展近代教育
1.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
2.目的:适应洋务运动对军事、翻译、技术人才的需要
3.活动:创办30多所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培养军 事、翻译、技术人才。
简要说说洋务运动主要内容之间的联系?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到了70年代,又创办 了一批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交通上的问题。又开 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为洋务运动服务。
(二)创办民用企业
企业名称 创办人
间创办时间
地点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1865 1877
1890 1888
上海 唐山
湖北汉阳 武汉
李鸿章
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三)创办新式海军
1.时间: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2.目的: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
3.活动: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 福建三只海军;成立海军衙门。
四、洋务运动的影响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 设备,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洋务运动的发生经过介绍

洋务运动的发生经过介绍

洋务运动的发生经过介绍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那么你了解洋务运动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洋务运动的发生经过希望能帮到你。

洋务运动的经过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原有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坐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清朝的政治舞台后,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

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弹药、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装备了一些军队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北洋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之一。

尽管最后北洋海军失败了,但是它毕竟曾经是中国可以威慑海洋的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踞了一席之地,并且在培养北洋海军的过程中,还带动了一系列的近代事业发展。

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

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

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兴办洋务的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二、洋务运动的概况
1、兴起的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代表人物: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曾国藩
湖南人;1838年中进士;1854 年练“湘 军”;1861年创办安庆 军械所;1864年“天国”失败后 成为地方上 的实力派。
(D )
2、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B )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3、口号: “自强”、“求富”。
4、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2)创办民用工业 (3)筹划海防 (4)培养新式人才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军事工业
备注
安庆内军械所 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福州船政局 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天津机器制造局
(4)培养新式人才
为了适应洋务 运动的需要,洋务 派创办了新式学校, 又送留学生出国深 造,从而培养了一 批翻译、军事和科 技人才。
京师同文馆
詹天佑
京张铁路
张謇
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 家,他的“父实业、母教育” 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 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 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 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 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毛 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 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 謇”。
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的破产 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的兴衰听课笔记

洋务运动的兴衰听课笔记

洋务运动的兴衰听课笔记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洋务运动的兴起
1.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救亡图存,必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国家现代化。

2. 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3. 兴起原因:一是民族危机加深,需要寻求救亡之道;二是西方技术传入,为学习西方提供了条件;三是清朝政府重视,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洋务运动的发展
1. 军事工业: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这些企业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民用工业:洋务派还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
这些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 教育和文化:洋务派重视教育和文化事业,创办了新式学堂和翻译机构,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洋务运动的衰落
1. 原因:一是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失败,导致洋务运动受到打压;二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加深,使中国面临更大的危机;三是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受阻。

2. 影响:洋务运动的衰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也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它促进了中国军事、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虽然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它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应该从洋务运动中汲取经验教训,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和启示。

了解洋务运动的政治派别

了解洋务运动的政治派别

了解洋务运动的政治派别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洋务运动的政治派别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了解洋务运动的政治派别洋务运动是近代史上所发生的一次自称自救的运动,在咸丰十年底开始的,本次运动持续了三十五年之久。

洋务运动的政治派别分为洋务运动派和守旧派。

这两个派系的主要区别是洋务派推旧迎新,主张和学习西方文化,洋务派是个很大的集体,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自强之道,洋务派主张要想国家富强就得让军队富强起来,所以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来让军队强大起来,借助资本主义来发展工业的方法来维护封建统治,其中左宗棠就很好的引进西方的技术。

洋务派还很好的培养了一批留学生,也因此很好的翻译了许多外国技术书籍。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偏离了最终思想,一味的崇洋媚外,把学习变了性质,他们成为了洋物奴隶。

左宗棠为首的洋务派就很好的展显,他们创办船厂,机器厂,很好的填补了军队对武器缺失。

守旧派是顽固派,他们一味的坚持拒绝西方文化,拒绝一切新鲜事物,把自己存放在封建思想不愿接受新的事情。

守旧派主张祖宗定下来的规矩是不可以改变的,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术。

守旧派还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

它的意思就是用忠诚和诚信作为防御,用道德秩序做武器。

就这样洋务运动的政治就产生了两种派系,因此也就发生了政治意见。

了解洋务运动时期的君王洋务运动是在一些有实权的地方官员的带领下开展的一种社会活动,而且在当时所带来的效应还是比较轰动的。

但是因为封建专权的统治制度,最后洋务运动理所应当的失败了。

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当时朝政上专制的制度,不管是洋务派还是统治阶级,对于当时的政权和社会实情都都没有真正的了解,反而是当时政权加快了灭亡。

那么当时的统治者也就是皇帝对此事的态度如何呢?洋务运动时期的皇帝又是谁?洋务运动时期的皇帝是谁,这个问题还要从最开始的时间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派的政治主张及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派政治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济体制,通过改革使国家变强变富,是一次经济文化改革,但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

兴起: 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 ; 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 建立新式海陆军 ;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历史作用:
1、开了中国工业化运动的先河,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开始了中国近代教育;
3、冲击了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

洋务派的政治主张。

洋务派以倡导引进西方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而得名
主要代表人物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曾、左、李都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取得地方军政实权的清朝官员,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是他们的根本立场和出发点。

但他们和其他封建统治者不同之处在于:开始认识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承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盛,抛弃了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陈旧观念,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并向西方学习某些先进的东西,以振兴中国,挽救清朝的危亡。

“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概括了洋务派政治主张的两个基本点。

“外须和戎”,主张通过外交谈判解决同外人的争端,避免武装对抗。

洋务派认为,中外实力相差悬殊,如果打仗,中国“即暂胜终必败”,遇到麻烦,应当“以理折之”。

既反对不敢和外人争议的畏葸,又反对轻易和外人决裂的鲁莽。

“以理折之”的原则是“守定和约”,即以既定的中外条约为准,承认侵略者业已取得的权益,抵制条约以外的索求。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列强得寸进尺,不断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朝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洋务派步步退让妥协,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不断加深的过程。

“内须变法”,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强的成功经验,改变中国在军事上、经济上和科学技术上的落后状态,主张“借法自强”。

他们认为国家实力是外交谈判的基础,加强国家实力是抵制侵略、维护和平的前提。

洋务派经常用外交的挫败来宣扬内政改革的必要性。

在19世纪60年代,他们认为中外差距主要在军事装备上,从长远的国防意义上考虑,必须取得外国的船炮。

租借不如购买,购买不如自造,于是积极倡导引进西方造船制炮的机器和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到了70年代,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军事工业需要配套的工交体系和雄厚的经济基础,认为“必先富而后能强”。

中国利源外泄、利权不保,是贫弱的根源,于是积极倡导兴办轮运、电讯、铁路、采矿、纺织、炼钢等一系列工矿交通企业
,采取“官为扶持”、“招商承办”、“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的方针,和洋人“争利”以“求富”。

在军事、经济建设的同时,根据实际的需要,他们创建了外语、造船、驾驶、电报、水师、武备、军医、水雷等各种专科学校,选派青少年到欧美去留学,并强烈要求变革封建的科举用人制度。

个别人士还提出了效法西方议会制度,以备咨询、通下情的设想。

经过30多年的经营,清朝军队专恃刀矛帆篷的落后状态得以改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移植于中国,并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企业家、科技人员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洋务派代表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不甘灭亡的那部分人,他们不自觉地朝资本主义方向迈进了第一步。

但是,沉重的封建包袱阻滞着他们前进的步伐,他们始终没有完全变成“资产者”。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奉行的理论原则。

“中学为体”,即传统的封建纲常名教是根本,是不可动摇的;“西学为用”,即外来的科学技术等,只是辅助性的,当因时制宜。

由于阶级的局限,他们的政治思想并没有突破封建主义的藩篱。

由于受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和封建积习的干扰腐蚀,他们的洋务活动成效不大。

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证明“稍变成法”的洋务运动并不能使中国摆脱危机。

于是,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全面改革,变封建专制为立宪政体的维新运动迅速兴起。

首先,要知道洋务运动和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包括那些人。

洋务派,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以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

(这些人,其身份是封建统治阶级) 首先,洋务运动是一场经济改革,但是和政治没有关系,是建立于封建制度之下,效仿欧洲进行的经济改革初期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最初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自强,早期建设的,基本都是以军工和新式军队为主,如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等,并开办了一些效仿西方的学校。

)
后期口号:师夷长技以求富(在洋务运动后期,由于财政遇到困难,洋务派遂提出求富的口号,要通过洋务运动为国家积累财富,这个阶段,主要建设了包括天津洋务局,江南制造局等官办民用企业,并取得一定成效。

洋务派政治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济体制,通过改革使国家变强变富,是一次经济文化改革,但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

)
还有,1L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不是洋务运动提出的,而是魏源,林则徐时代提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