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宋代说话艺术与

合集下载

宋代的词话艺术与文人文化

宋代的词话艺术与文人文化

宋代的词话艺术与文人文化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为灿烂的时期,文人在这个时期的表现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词话艺术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宋代词话艺术与文人文化之间的关联,希望可以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启发。

一、词话的发展词话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珍品之一,始于唐代,兴于宋代。

在唐代,词韵和词章已然成形,随着文人墨客们对于怀旧、爱情、游历等主题的逐渐深入挖掘,词话也愈加丰富多彩。

到了宋代,词话更是发扬光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而在这个时期,文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对词话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宋代文人们对于词话的表现力和精神内涵,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

此时的词话,不再是一种为纪念时人而写的千篇一律的短篇乐府,而是成了文人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文人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口头交流方式,以宋代的文人交游为例,他们通常先在作品中运用一定的文艺技巧,而后在社交场合中用口头语言交流,这一过程就是词话的基本形式。

二、文人文化的发展宋代文人文化的发展是词话艺术得以发展的重要背景。

这里包含了两个方向,为解释清楚其关系,我们将其分别阐述如下:1.社交文化——社交文化是一种行为的准则,也是一种信仰。

在宋代的文人圈子中,讲究的是“无外构”,即外表的规范要服从内心的真诚。

这样的社交环境为文人的词话活动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而且,社交中互相欣赏和讨论自己的文章,是宋代文人圈子中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

在这种社交环境中,词话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得以顺利发展。

2.审美取向——朝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会对文人的审美取向产生影响。

在宋代,文人们强调艺术品味的内涵性,追求情感上的真实体验,这样的取向为词话艺术创造了具有内涵和深度的文化土壤,也促进了词话的发展。

三、宋代词话的文化意义宋代的词话艺术,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大珍品。

它与文人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不仅具有审美和文学意义,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宋代文人社交、审美以及思想文化特征的窗口。

元代文学笔记

元代文学笔记

第四章话本小说一、基本知识1、说话: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

“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2、话本:就是宋代说话人说话(说书)的底本,它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

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1、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

2、宋代小说话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参考答案:宋代小说话本一般为短篇故事,多表现现实生活,其中爱情和公案题材比较多。

作品人物多为下层百姓中的平凡人物,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善于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如《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

情节安排曲折生动,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基本运用白话,通俗简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

3、宋代话本的地位如何?参考答案: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说史的历史变迁》)。

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

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的标志。

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

以上几个方面对于明清小说、白话小说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一章辽金文学名词解释国朝文派一.金大定、明昌年间,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

代表作家有蔡珪、党怀英和王庭筠。

他们的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里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宋代的语言和文字(今人王曾瑜)

宋代的语言和文字(今人王曾瑜)
从上引的一些实例看,宋时的口语与现代口语有很大的差别,故今人读《朱子语类》等白话文,反而比读宋时的标准古文更加困难。降及元代,汉文中的白话成分更大。明清时又出现逆转,唯有小说之类使用白话。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方实现了汉语史上的第二次革命,以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
二、其他民族的文字
在辽宋金代,现今中国疆域内既然存在着多种民族,也必然存在着多种语言和文字。除汉人使用汉语外,存在着另外多种语言和文字。
洪迈《夷坚志》是一部神鬼怪异小说,用文言书写,但其中也有口语。如《夷坚丁志》卷10《建康头陀》记载一个“头陀道人”见到建康一批学生,便说:“异事!异事!八坐贵人都著一屋关了,两府直如许多,便没兴不唧溜底,也是从官。”学生范同轻薄绰号为“秦长脚”的秦桧,说:“这长脚汉也会做两府?”即是一例。如前所述,“长脚汉”也是蔑称《朱子语类》是著名大思想家朱熹的谈话记录,经后人编次成书,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使用白话的原貌。因此,此书不仅是宋代理学的重要著作,也保存了十分丰富的宋代白话资料。这里不妨摘录两段。此书卷3说:“鬼神事自是第二著。那个无形影,是难理会底,未消去理会,且就日用紧切处做工夫。”此书卷10说:“莫说道见得了便休。而今看一千遍,见得又别;看一万遍,看得又别。须是无这册子时,许多节目次第都恁地历历落落,在自家肚里,方好。”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自然是源和流的关系,但两者又各有其继承性。宋代的书面语言,仍大致沿用秦汉以降的古文和后来的骈体文。自春秋、战国时出现汉语史上第一次白话运动以后,经历了千馀年的演变,秦汉古文与口头语言的差别愈来愈大。
《说郛》卷7《轩渠录》记载,北宋开封“有营妇,其夫出戍”,其子名窟赖儿,她“托①《耆旧续闻》卷7,《老学庵笔记》卷6,《说郛》卷5《选谈》。②《老学庵笔记》卷6,《癸辛杂识》续集下《黄王不辨》,《耆旧续闻》卷7。③《萍洲可谈》卷1,《江湖长翁文集》卷11《送学生归赴秋试因省别业三首》。④《宋朝事实类苑》卷60《岭南人相呼》,《闽人称呼》。⑤《老学庵笔记》卷2,卷3,《朝野遗记》,《鄂国金续编》卷25《杨么事迹》。

第四章 宋元话本

第四章 宋元话本

‚说出来,又恐你见怪;不说时,又须 通你得知。只是我一时无奈,没计可施, 只得把你典与一个客人。又因舍不得你, 只典得十五贯钱。若是我有些好处,加 利赎你回来;若是照前这般不顺溜,只 索罢了!”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 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 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 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狐疑不决,只 得再问道:‚虽然如此,也须通知我爹 娘一声。‛
到得家中坐定。……秀秀道:‚你记得当时在 月台上赏月,把我许你,你兀自拜谢,你记得 也不记得?‛崔宁叉着手,只应得‚喏‛。秀 秀道:‚当日众人都替你喝采:‘好对夫妻!’ 你怎地到忘了?‛崔宁又则应得‚喏‛。秀秀 道:‚比似只管等待,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 妻?不知你意下何如?‛崔宁道:‚岂敢。‛ 秀秀道:‚你知道不敢,我叫将起来,教坏了 你,你却如何将我到家中?我明日府里去说。‛ 崔宁道:‚告小娘子,要和崔宁做夫妻不妨, 只一件,这里住不得了,要好趁这个遗漏人乱 时,今夜就走开去,方才使得。‛秀秀道: ‚我既和你做夫妻,凭你行。‛当夜做了夫 妻。
叙发展组织全篇故事
3.情节提炼疏密相间
4.白话口语叙事状物
5.善于通过特定环境和故事情节 刻画人物性格
后因没有子嗣,娶下一个小娘子,姓陈, 是陈卖糕的女儿,家中都呼为二姐。 ……小娘子二姐,独自在家,没一 些事做,守得天黑,闭了门,在灯下打 瞌睡。刘官人打门,他那里便听见?敲了 半晌,方才知觉,答应一声:‚来了!”起 身开了门。刘官人进去,到了房中,二 姐替刘官人接了钱,放在桌上,便问: ‚官人何处挪移这项钱来?却是甚用?”那 刘官人一来有了几分酒,二来怪他开得 门迟了,且戏言吓他一吓,便道:
……崔待诏既不见人,且循着左手廊下入去,火光照 得如同白日。去那左廊下,一个妇女,摇摇摆摆,从府 堂里出来,自言自语,与崔宁打个胸厮撞。崔宁认得是 秀秀养娘,倒退两步,低身唱个喏。原来郡王当日,尝 对崔宁许道:‚待秀秀满日,把来嫁与你。‛这些众人, 都撺掇道:‚好对夫妻!‛崔宁拜谢了,不则一番。崔 宁是个单身,却也痴心;秀秀见恁地个后生,却也指望。 当日有这遗漏,秀秀手中提着一帕子金珠富贵,从左廊 下出来,撞见崔宁,便道:‚崔大夫,我出来得迟了。 府中养娘各自四散,管顾不得,你如今没奈何,只得将 我去躲避则个。‛当下崔宁和秀秀出府门,沿着河,走 到石灰桥。秀秀道:‚崔大夫,我脚疼了走不得。‛崔 宁指着前面道:‚更行几步,那里便是崔宁住处,小娘 子到家中歇脚,却也不妨。‛

宋人说话家数的考辨

宋人说话家数的考辨

宋人说话家数的考辨/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高考试题中考试题高考课件中考课件高考教案中考教案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考古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宋人说话家数的考辨说话作为一门伎艺,历史悠久;其发展壮大,蔚成大观,则在宋代。

宋朝都市经济的繁荣,为说话业的勃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及市场基础。

而由于说话业在说唱艺术流变史上以及在白话短篇小说发生阶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关于说话艺术的研究,理所当然的成为文学史乃至艺术史研究中一个不容轻忽又十分热门的课题。

在对说话艺术的研究中,关于宋元说话的家数,始终是一个令人感到困扰和挠头的问题,于此可谓言人人殊、聚讼纷纭、歧见丛出。

诸多前辈名家如王国维、鲁迅、胡怀琛、孙楷第、谭正璧、赵景深、陈汝衡、李啸仓、严敦易、胡士莹等,在他们的有关论着中,先后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发表了各自独到的意见。

这一方面表明该问题的重要,另方面也反映了问题本身的复杂。

在诸家互有出入的分类划分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征:恪守四家之说,绝不越其畛域;都包括了小说、讲史两家,在另外两家的指认上,才出现了各各不同的说法。

综合各家,被列入说话家数者,计约有:1、小说(银字儿),2、讲史书(说史),3、说经,4、说参请,5、合生,6、说经浑经,7、商谜(说浑话?),8、说铁骑儿,9、说浑话。

产生歧见纷出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原始材料的不同理解。

为了便于分析解决问题,这里还得从有关说话家数的原始记载说起。

最早涉及到说话家数的,当推成书于南宋高宗十七年丁卯(1147)的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该书卷五《京瓦伎艺》条谈到北宋京都开封的瓦肆中伎艺,开列出讲史、小说、诸宫调、商谜、合生、说浑话等伎艺门类并其艺人名号。

宋元话本与说话伎艺的文本化

宋元话本与说话伎艺的文本化
需求 和 编 刊 需 求 . 从 而 为说 话 伎 艺 口演 内容 进 一 步 落 实 于 文 本 提 供 了观 念 上 的 支 持 , 营 造
了 良好 的 生成 环 境 , 由此锻 炼 出 了不 同 于 文 言 编 写 的通 俗 叙 事 文本 体 例 , 也 影 响 了说 话 伎 艺 中那 些 非 “ 小说 家” 伎 艺 落实 于 文本 的书 面 呈现 形 态 。 关键词 : 说 话伎 艺 文本 化 早 期 话 本 小说
主持人 语 : 本栏 目所 收论 文 涉及 古代 、 近代 、 现 代 与 当代 。时代 背景 虽大 不相 同, 研 究的理
路 却颇 有 所相 通 。《 论( 儒林 外 史) 中与科 举 有 关 的人 际关 系》 、 《 一部 别开 生面 的 官场 讽 喻小
说》 与《 时事 剧 、 时事 小说 与舆 论场》 , 讨论 的都是叙 事文 学 与官场 文化 的关 系。其 中, 任 增霞 的
有直接关 系 , 也都注 目于话本的说话伎艺来 源。 对 于话本小说 、 说话伎艺这两者 的关系 , 如果 我们不
是立 足于话本 的来源 , 而是立足于说话伎 艺的文 本化 , 就会认 识到所谓源于说话伎艺讲说 内容 的文 本并非只有话 本小说 一种 ,那些遗存有说话伎艺 的情节 、程式诸成分 的文本要早于话本小 说的出
这表 明说话伎艺 口演 内容 的诸 多成分存 在着可 以分离而落实于文本 的, 说话伎艺 口讲 内容的文本化并不必定 出现话本小说 ; 第二, 说话 伎艺 口讲 内容 的文本化并不必 定 内容齐备 。 也 就是说 , 说话伎艺讲说 内容落实 于文本 的结果并不必 定 出现同一形态 的文本 , 也就不会 必定 出现话本 ; 话本并不 是说话伎 艺文本化 的唯一的 、 必然 的结 果 。基 于这一认识 , 我们可 以立足于说话伎艺 的文本化 , 把那些源于说话伎艺 的书面作 品置于说话

古人说话艺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人说话艺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人说话艺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古人说话艺术是指古代先贤在交流沟通中所表现出的一种高超的言辞技巧和修养。

古人讲究言之有物、言之有道,重视言辞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的传递。

他们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引经据典、含蓄婉约的表达方式,使得他们的言辞更具深度和内涵。

在当今社会,古人说话艺术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够帮助人们提升交流能力、增强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人说话艺术的重要性、技巧和修养,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古人说话的重要性、技巧和修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将探讨古人说话的重要性,分析为什么古人如此强调说话的艺术,以及说话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作用。

其次,我们将深入研究古人说话的技巧,包括语言表达、口才训练、修辞技巧等方面,探讨古人是如何在交流中运用这些技巧来提升说话的效果和地位。

最后,我们将讨论古人说话的修养,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探究古人如何通过个人修养来提升说话的品质和境界。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将全面展现古人说话艺术的精髓,为读者提供深入理解和学习古人说话之道的参考和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古人说话的艺术,通过对古人说话的重要性、技巧和修养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深入了解古人在交流中的高超技巧和修养,从而启发现代人在言辞表达方面的提升。

同时,本文还旨在探讨古人说话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为现代人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沟通表达,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和成就自身的成功。

通过对古人说话艺术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呼吁人们重视言辞之美,传承古人智慧,使言语成为传播文明、增进友谊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工具。

2.正文2.1 古人说话的重要性在古代,说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技能和表现方式。

古人深知言辞之重,因此说话的艺术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古人说话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说话是传递信息和沟通思想的主要方式。

(完整版)宋代说话四家

(完整版)宋代说话四家

宋代说话四家说话”是一种盛行于唐宋时期(公元7~13世纪)的民间技艺,“说话”艺术发展到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由于所叙说内容和表演风格的丰富完善,呈现出流派纷纭的局面,这时的说话艺人不仅人数多,而且分工细致,出现了所谓的“说话四家”。

“说话四家”指的是“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四种曲艺表演形式。

宋代“说话”极为发达,分“说话四家”,即“小说”、“说铁骑”、“说经”、“讲史书”。

说话四家”指的是“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四种曲艺表演形式。

小说家是“说话四家”中艺术技巧最成熟、最兴盛的一家,小说家的话本通常称为“小说”,都是讲说短篇故事,一次或数次讲完。

题材除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外,大多取材于当代社会生活,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

讲史家的话本通常称为“平话”,讲史以讲说前代史书文传,朝代更迭,历史战争为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一般篇幅较长。

为了讲述方便,讲史大多根据故事内容的需要进行分卷立目,以示情节发展的段落,后来逐渐演变成章回小说的回目。

“说经”主要讲说佛教经典和人物故事,也包括民间关于参禅悟道的题材。

“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统称为“话本”。

话本的创作过程大抵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先有流传的故事,其后整理成话本,说话人依据自己知识和技巧,仔细揣摩听众的心理,将原来口头流传的故事,重新加工,创作成为动人的说话节目,以后又加以整理而成。

另一种情况是为适应说话艺人的说讲需要,由当时的“书会”(说话人的组织)专门为说话艺人编写的话本,利用当代新闻、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题材写成的故事梗慨,表演时由说话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发挥。

话本的创作都是为了说话人表演或传授之用,实用目的很强。

后来随着说话伎艺的发展和市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以及印刷技术的进步,话本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润色,逐渐演化成书面的通俗文学。

古代文学 元代文学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 元代文学复习提纲

绪论一、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元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到统一的元王朝灭亡(1230—1368)。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三百多年来中国境内宋、辽、夏、金以及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立的局面。

统一后元朝的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这种大一统的局面,扩大了国内各区经济相互调剂的范围,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元朝的制度基本上沿袭宋、金旧制,同时也保存了蒙古的某些旧制。

这是蒙古贵族统治集团为了适应中原地区的封建生产方式,相应地采用“汉法”治理中原的必然结果。

元王朝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中的上层统治阶级统治全中国的王朝,对其他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现象。

在宋代形成的正统儒学的变种——理学,不仅在元代继续流行和发展,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官学。

元王朝统治者在思想上兼收并用,因而佛教和道教在元代也十分盛行。

特别是金朝新起的全真教,在此时影响尤大。

二、元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元代文学以杂剧、散曲、南戏的成就最高,即后人与“唐诗”、“宋词”相并称的“元曲”。

文人的内心愤懑和人民的反抗情绪在元代形成强大的思想潮流,并构成元代文学主要的思想特征,在杂剧、散曲、南戏、诗、文、词等各种文学样式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元代文学的艺术风格:在总体上以自然本色为主流,北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文而不晦,俗而不俚”,南戏“句句是本色语”,诗文“崇本质而去浮华”,词则“伉爽清疏,自成格调”。

元代文学显现出的自然朴素美,成为元、明、清时期文学的一股重要的审美思潮。

元杂剧作品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根据其题材,大致可以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五类。

元杂剧的产生、完备和盛行,为我国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还在实际上争得了与传统文学样式——诗、词、文、赋——相颉颃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散曲的题材,主要有风情和隐逸两类,此外还有一些揭露现实和写景、咏史、抒怀之作。

宋代民间艺术评话与其说书传统

宋代民间艺术评话与其说书传统

宋代民间艺术评话与其说书传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而民间艺术评话与其说书传统则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话与说书是一种讲述故事、传播知识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让人们在娱乐中获取知识和启示。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艺术形式、作者与传统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宋代民间艺术评话与其说书传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宋代的历史背景。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从公元960年开始,直到1279年南宋灭亡。

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繁荣。

文人雅士们除了创作各种文学作品外,也对民间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评话与说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

评话与说书是一种以说话的方式表现的艺术形式。

所谓评话,是指通过对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进行评述的方式,向听众讲述其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寓教于乐。

而说书则是一种简化的表演形式,通过讲述故事和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来吸引观众。

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是口头传承、形象生动、娓娓道来。

在宋代,评话与说书的作者和传统被广泛培养和推广。

成为评话与说书艺人的先决条件是精通文学和传统知识,并具备较高的口才和表演技巧。

许多文人雅士都对评话与说书的形式进行了改革和推崇,他们自己也亲自参与到创作和演出中。

这些文人雅士们不仅为评话与说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作品,还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评话与说书在宋代社会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娱乐大众,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于传播文化和知识的作用。

宋代是一个以文化为导向的社会,人们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评话与说书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传授道德准则、戒骄戒躁等方式,起到了教育和启迪人们的作用。

同时,评话与说书作为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也让普通百姓能够有机会了解到文学和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修养。

虽然评话与说书在宋代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传承,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发展,这一传统逐渐减弱和衰落。

元代以后,评话与说书的形式逐渐转化为戏曲和曲艺的表演形式,而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则更多地通过书本和书籍来实现。

宋代“说话”四家

宋代“说话”四家

“说话”是一种盛行于唐宋时期(公元7~13世纪)的民间技艺,“说话”艺术发展到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由于所叙说内容和表演风格的丰富完善,呈现出流派纷纭的局面,这时的说话艺人不仅人数多,而且分工细致,出现了所谓的“说话四家”。

“说话四家”指的是“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四种曲艺表演形式。

宋代“说话”极为发达,分“说话四家”,即“小说”、“说铁骑”、“说经”、“讲史书”。

说话四家”指的是“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四种曲艺表演形式。

小说家是“说话四家”中艺术技巧最成熟、最兴盛的一家,小说家的话本通常称为“小说”,都是讲说短篇故事,一次或数次讲完。

题材除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外,大多取材于当代社会生活,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

讲史家的话本通常称为“平话”,讲史以讲说前代史书文传,朝代更迭,历史战争为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一般篇幅较长。

为了讲述方便,讲史大多根据故事内容的需要进行分卷立目,以示情节发展的段落,后来逐渐演变成章回小说的回目。

“说经”主要讲说佛教经典和人物故事,也包括民间关于参禅悟道的题材。

“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统称为“话本”。

话本的创作过程大抵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先有流传的故事,其后整理成话本,说话人依据自己知识和技巧,仔细揣摩听众的心理,将原来口头流传的故事,重新加工,创作成为动人的说话节目,以后又加以整理而成。

另一种情况是为适应说话艺人的说讲需要,由当时的“书会”(说话人的组织)专门为说话艺人编写的话本,利用当代新闻、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题材写成的故事梗慨,表演时由说话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发挥。

话本的创作都是为了说话人表演或传授之用,实用目的很强。

后来随着说话伎艺的发展和市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以及印刷技术的进步,话本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润色,逐渐演化成书面的通俗文学。

宋朝人说话方式

宋朝人说话方式

宋朝人说话方式
宋朝人说话有很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礼节:宋朝人有很高的礼节观念,讲话时注重言辞、节制情感。

2.讲究文雅:宋朝人讲话非常文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才华横溢,
使得他们的话语更加美妙、动人。

3.强调实际:宋朝人较为务实,讲话时候通常不会用大话、夸张言辞
来吸引眼球,而是注重实际效果。

4.讲究分寸:宋朝人注重分寸,讲话时候不会过于直接、露骨,而是
斟酌语言、把握好分寸。

5.善于推己及人:宋朝人讲话往往善于推己及人,不自夸、不贬低别人,而是以中和、平稳的语调与别人交流。

专题:中国小说史2宋元话本明代小说

专题:中国小说史2宋元话本明代小说

《碾玉观音》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中题作《崔待诏生死冤家》。主 人公璩秀秀贫寒而美貌,聪明伶俐,练就了一手好刺绣 。咸安郡王将她买入府中从事绣作。府中青年崔宁因制 作玉观音而受郡王夸奖,郡王许以秀秀为其妻。其后王 府失火,逃命之际,秀秀遇见崔宁,见他诚实可靠,便 主动提出:‚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而胆小怕事 的崔宁却不敢应允。秀秀道:‚你知道不敢,我叫将起 来,教坏了你。你却如何将我到家中?我明日府里去说 !‛借失火大乱之机,两人私奔,结为夫妇,在潭州以 碾玉为生。后为郡王府的郭排军撞见,二人被捉回,秀 秀被打死,崔宁被发遣。秀秀鬼魂跟上崔宁仍做夫妻, 其父母亦同来居住。后郭排军奉郡王令找崔宁回临安修 玉观音,又见秀秀。此后,崔宁得知妻子为鬼魂,回家 问其父母,二人亦是鬼魂。秀秀揪住崔宁一起死去。
错斩崔宁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中题名《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 故事写刘贵从丈人处借来十五贯钱,夜间在家中被人偷 走,刘贵被杀死。就在这天晚上,刘的妾陈二姐,因相 信刘贵说的要将她休弃的戏言,偷回娘家。陈二姐途中 遇一后生崔宁,二人正结伴同行,被赶来的邻居捉拿送 官。崔宁身上正好有十五贯钱,于是官府就屈打成招, 将陈二姐和崔宁处以斩刑。其后刘贵大娘子被山大王掳 到山上,得知偷十五贯钱并杀死刘贵的是这个山大王。 刘娘子告官后,将山大王处斩。小说中有一段议论: ‚这般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谁想问官糊涂,只图 了事,不想捶楚之下,何求不得?……所以,做官的切 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个公平明允。道不得 个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可胜叹哉!‛这一番 感慨是对草菅人命的官府作出的严正批判。
二、说话‚四家‛
•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说话‛而来。又因城市经 济的繁荣、瓦舍勾栏的设立、说话艺人的增多、市井听 众的捧场,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的特点。 • 当时的‚说话‛,有‚四家‛之说,名有门庭,自成路 数。‚四家‛的名目,据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 伎》载,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 合声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 之类,与以叙事取胜的前三类显然有别。 •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 • 说经,即演说佛书; • 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 • 可见,所谓说话的家数,是以故事题材作划分标准的。

浅谈北宋时期的“说话”伎艺

浅谈北宋时期的“说话”伎艺
益 、 乐 目的 与综 合 性体制 , 而找 到瓦舍 文化 与宋 娱 从
珠《 宋代 东 京 研究 》 其 中“ 唱伎 艺 ” , 说 条介 绍 了 当
时 的说话 有讲 史 、 经 和小说 等分类 , 且有专 门的 讲 并 话 本作 为参考 ; 李春 棠《 坊墙 倒 塌 以后 —— 宋代 城 市
腔 调 的代 称 ,并对 有关 宋人 说话 四家 的各种 观点 进
行 了总结 。程 毅 中《 宋元 话本 》 0 书着 重介 绍 了讲 l 一
史 和小说 两种 话本 的题 材和 体制 ,并就 其思 想性 和 艺术 性进 行 了深刻 的 阐述 。 吴晟 《 瓦舍 文化 与宋元 戏 剧 》 一 书将视 点 放在通 俗文 化层 面 , 入揭 示 瓦舍 ] 深 勾栏 的产 生 、 规模 、 成 与 分 布 , 构 探讨 瓦 舍众 伎 的文 化 内涵与 基本 特征 ,论证 瓦舍 勾栏 演 出的商业 性效
生 活 长 卷》 口 , 乙编 中结 合史 料 从 现 代休 闲 学 的 角
度, 分析 了宋代 说唱 艺术 的通俗 化和 商业 化趋 势 。 尚 园子 、 陈维礼 编著 《 元生 活掠 影 》 _书 中对 说 话人 宋 , 4
元戏剧 的结 合点 ,阐释 了宋元 戏剧 由外观 到 内部构 成 的深 刻 变化 , 示 宋元戏 剧 繁荣 的真正 原因 。 揭 罗筱
第 3 0卷 第 3期
开 封 教 育 学 院学 报
2 1 年 9月 2 日 00 0
S o2 e . 0 201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生 g 望! !!
兰 !
d i O3 6 /i n10 — 6 02 1.30 7 o: . 9js . 8 9 4 . 00 . l 9 .s 0 0 0

“口说古今惊听之事”!聊一聊宋代的“说话”及“说话人”精神气质

“口说古今惊听之事”!聊一聊宋代的“说话”及“说话人”精神气质

“口说古今惊听之事”!聊一聊宋代的“说话”及“说话人”精神气质说话人"说话"是宋代的一种曲艺,"口说古今惊听之事",与今天的说书相类似,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市井技艺。

宋代是一个商品经济发达、市场体系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时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宋代的农业生产无论是规模还是产量都大大提高,手工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商业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

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市民阶层,他们脱离了传统的农业劳动,拥有一定的商品消费能力和文化娱乐需求。

开封和杭州做为两宋时期的特大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它们为代表的宋代大城市中,遍布着各类勾栏瓦肆,它们既解决了市民的文化需求,也为各类艺人提供了舞台。

在这些大城市中,持续了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唐代之前城市管理中的市坊制被推翻,夜市也开始出现,市场变得更加活跃。

这些制度上的改变,使得宋代的城市不但商业有了更大的发展,也使得城市的消费空间被大大拓宽,市民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需要,对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也更加强烈。

宋代的城市"讲故事"这个职业,在中国出现的得早。

古代权贵好以侏儒为倡优取乐,所以最早的讲故事的人,一般都是身材不高的侏儒,称为"俳优侏儒"。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秦始皇手下就有一个名叫优旃的侏儒,善于讲故事,并且将深刻的道理融入故事中,在讲故事的同时对皇帝提出谏言。

秦始皇曾想要将从函谷关到雍县和陈仓的广大区域都用来作为自己的猎场,优旃对秦始皇说:"大王多养些麋鹿在里面,敌人来侵犯时,让麋鹿用角去抵挡敌人,保证足以应付。

"秦始皇于是停止了扩大猎场的计划。

从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说话"逐渐成为民间百戏中的一个专门化的技艺,其内容也从最初的讲短笑话和奇闻转变成以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甚至现实故事为主,讲述市井百态,越来越贴近人民的生活。

宋代语言现象

宋代语言现象

宋代语言现象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

在语言方面,宋代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对于我们了解宋代的文化、社会和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宋代出现了平水韵制。

平水韵制是对古韵书进行了整理和归类,使人们更加方便地查找和运用字音。

这对于当时的文人士子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进步。

通过平水韵制,人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文风也变得更加规范统一。

平水韵制的出现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和语言规范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宋代的文人对于文字的运用非常讲究。

他们注重言辞的精练和准确,追求文笔的简练明快。

这种文风在宋代成为一种时尚,被广泛流传。

文人们追求言简意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追求简练的文风,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宋代也是中国文言辞章达到巅峰的时期。

在宋代,文人们对于文言的运用非常熟练,能够以文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宋代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往往以含蓄、深情脉脉的文言语言打动读者的心灵。

宋代文人对于文言的尊崇和研究,使得文言语言的规范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最后,宋代的语言也有一些口语化的倾向。

宋代文人在文风上追求简练,这也导致他们在口语化方面有所尝试。

他们试图通过运用口语词汇和表达方式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亲近感。

这种口语化的尝试虽然不如文言那样经典,但对于后来白话文的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总之,宋代的语言现象丰富多样,既有平水韵制的规范化,又有注重文笔简练的追求,同时又有文言和口语的交融。

这些语言现象不仅在当时对于文化发展和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对于现代人了解宋代的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宋代的语言现象,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宋人说话取得的成就

宋人说话取得的成就

宋人说话取得的成就宋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文化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不仅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还取得了许多在语言交流方面的成就。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宋人在说话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宋人在说话方面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是发展了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宋代是一个文风繁杂的时代,文人们对于语言的运用非常娴熟。

他们注重修辞技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比如,他们擅长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来描述事物,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这种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宋人的说话更加有魅力,能够深入人心。

宋人在说话方面的另一个重要成就是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

在宋代,人们非常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认为语音语调能够影响人们对话的理解和感受。

因此,他们注重语音的抑扬顿挫,讲究声调的准确运用。

这种注重语音语调的习惯,使得宋人的说话更加生动有力,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图。

宋人在说话方面取得的成就还表现在他们注重沟通的技巧。

宋代是一个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人们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宋人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技巧,善于倾听和表达。

他们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理解他人的意思。

这种注重沟通技巧的习惯,使得宋人的说话更加得体,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宋人在说话方面的成就还可以体现在他们注重言行一致。

在宋代,人们注重言行一致的道德观念非常普遍。

他们认为,说话应该与行动相一致,不能言行不一,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因此,宋人非常注重言行的一致性,他们讲究说话要有信用,要言出必行。

这种注重言行一致的习惯,使得宋人的说话更加可信,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宋人在说话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他们发展了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注重沟通的技巧,以及注重言行一致。

这些成就不仅影响了宋代的文化艺术,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学习宋人的说话方式,注重语言的修辞和语音的准确运用,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注重言行的一致性,使得自己的说话更加有魅力和影响力。

宋代说话的发展趋势

宋代说话的发展趋势

宋代说话的发展趋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在宋代,说话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展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

在宋代,文人雅士们开始重视言辞的精致和修辞的技巧。

他们通过熟练的修辞技巧和精妙的措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所运用的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以及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婉约之辞,都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说话方式的精益求精。

在宋代,人们开始注意说话时的礼貌与得体。

在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下,人们讲究礼貌和谦逊,避免说出伤人的话语。

比如在《孟子》中,孟子对于礼、义与言辞的关系多有论述,强调了言辞的重要性。

在《白话文学》,王实甫也多次提到了说话的得体和礼貌,强调了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在宋代,言语的运用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人们开始善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加说话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比如《元丰先生文集》中的对联《喜雨连绵草木齐,盘山路长马蹄轻》就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形象地反映出了自然景观的变化。

在《梅花落》这首词中,也使用了生动的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感慨。

宋代的说话方式呈现出了精细、讲究礼貌、灵活多样的发展趋势。

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宋代的文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后世文人所推崇和传颂。

通过学习和借鉴宋代文人的说话方式,我们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修辞技巧和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言辞更加生动、准确和有说服力。

【此为助手摘要,文章字数不足2000字】第二篇示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在宋代,说话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一些独特的趋势和特点。

本文将对宋代说话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

宋代是一个极为重视文化教育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人雅士们对于言辞的运用非常讲究,他们注重言辞的文雅和典雅。

说话在宋代逐渐趋于文学化和规范化。

人们在说话时会更加注重语言的表达和修辞技巧,力求用富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和文化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公九谏》是讲史话本的早期 作品,凡九段,叙述唐狄梁公(仁 杰)九次进谏,反对武则天策立武 三思为储君;段落整齐,文辞古朴, 简明扼要。
《宣和遗事》分前后二集,记述北宋衰亡、 金人入侵和南宋建都临安的经过。其中含有梁山 泊故事,像杨志卖刀、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 阎婆惜、三十六人聚义梁山、宋江受招安征方腊 等,略具后来《水浒传》的雏形,其叙事简略, 类似纲要。又名《大宋宣和遗事》,明高儒《百川 书志》有“《宣和遗事》二卷”的记载。《宝文 堂书目》、《也是园书目》亦有著录。主要版本 有两种,一种是二卷本,一种分为元、亨、利、 贞四集。
后集是叙宋王朝的南渡。连年天灾, 饥民并起为盗。金人屡犯边,各地勤 王兵有二十多万,而宋王朝不断与金 讲好赔款。后徽宗、钦宗竟被双双掳 去,监于燕京,受尽凌辱。康王即位 为高宗,移都临安。满朝文武遂甘心 讲和,偏安一隅,醉心于湖山歌舞之 娱而不自省矣。
全书不是一个有机的故事,而是小说和野史的杂糅: 故事性强的只有宋江和李师师的两个故事,但这两 个故事与大部分叙述并无情节上联系。《醉翁谈 录》中已经有名为《花和尚》、《武行者》、 《戴嗣宗》的话本,但都是独立的单篇;而《宣 和遗事》中的这段故事已经把几个人物集中起来。 《水浒传》的创作是在平话的基础上创作的,还 是综合原有单篇话本而成的,现在还难以肯定。 但有关鲁智深、林冲、武松的情节,肯定还有所 本,因为在平话中并没有他们的故事。
第二节
小说话本
“说话”是说唱艺术的一种,也就是后 来为人们所熟悉的说书。 话本,即说话人所用的底本。鲁迅先 生说:‚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 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 ‘话本’‛(《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 篇)。
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 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构成。 入话是说话人为安稳入座听众、等候迟到者 的一种特意安排,也含有引导听众领会 “话意”的动机。 正话,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 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结尾,正话后常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或 以“话本说彻,权做散场”之类套话作结。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主人公周胜仙是一个商人的女儿,她遇见青 年范二郎,主动地向他介绍自己的身世, 表示了对他爱慕。可她的父亲因对方门第 低,不准他们结婚,于是她一气而死,死 后复苏,又去樊楼找二郎,范二郎以为她 是鬼,失手将她打死,被官府抓走。其鬼 魂还来与二郎相会,并营救范二郎出狱。 周胜仙为情而死,为情而生,追求自由爱情, 是对封建礼教大胆地反叛,反映了妇女民 主意识的觉醒。
《快嘴李翠莲》:
李翠莲聪明能干,“嘴快如刀”,因爱讲话, 大胆泼辣,不合封建礼教对妇女温柔稳重、 小心谨慎的要求,被丈夫休弃。回到娘家, 又受到父母兄嫂的指责,最后只好削发为 尼。 这篇小说说明女性在封建社会中连说话的权 利都没有,深刻揭露了封建道德对女性的 束缚,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女性对自由的 追求。
《武王伐纣平话》,又题《吕望兴周》。 前卷叙纣 王荒淫无道,得九尾狐所变的妲己为宠妃,百般 溺爱,不问朝政。置酒池肉林、虿盆、炮烙铜柱, 滥杀无辜,杀妻逐子。中卷叙西北侯姬昌因谏纣 王而获罪,被囚于羑里七年,方脱牢狱之灾。姬 昌回国后行德政,三分天下有其二。姜子牙因纣 王无道,出逃至渭水垂钓。下卷叙文王得姜子牙。 文王死,武王遣子牙为将讨伐纣王,擒纣王斩之。 妲己亦被斩,露出九尾狐原形。
第三节
讲史话本
讲史是说话艺术的一大宗,讲史的 繁荣导致明清白话小说中的历史题材 格外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小说 的发展方向。早在唐代的俗讲中已经 出现了历史题材,《东京梦华录》所 记北宋东京城里的百艺中有讲史: “孙宽、孙十五、曾无党、高恕、李 孝祥,讲史‛;“尹常卖,五代史‛。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三国史是保持最吸引人 的,它最早成为讲史的主要科目,并在后世的说 书艺术中一直保持着不衰的势头,以致率先成为 我国古代第一部规模宏大的长篇小说。 宋代说三国故事很流行,又见于以下两段记载: 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为其家所厌苦, 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玄德败, 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苏轼 《东坡志林》) 仁宗时,市人有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 缘饰作影人,始为魏吴蜀三分战争之象。(高承 《事物纪原》)
宋江等三十六人的情节对《水浒传》的创作 影响最大。 一是《水浒传》中的主要英雄人物都已经在 平话中出现。 二是《水浒传》的几个重要情节在平话中已 初露端倪。杨志卖刀、宋江杀阎婆惜、躲 避玄女庙、劫生辰纲、受招安等,但都比 较简略,只有个故事框架,而无细致的描 写。
《五代史平话》,分梁、唐、晋、汉、 周五个部分,断代编述。它以《资治通鉴》 为主要依据,吸收新、旧《五代史》的某 些内容,并捏合了一些民间传说故事。 《五代史平话》规模较大,在演述兴衰 的同时,大体贯串着儒家的正统史观。但 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仍是黄巢、石敬瑭、 李克用、刘知远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第四章 宋元说话艺术与话本小说 第一节 说话艺术
‚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 后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分工, 便逐渐向“专门化” 的方向发展,由 自娱向娱人转化,出现了由瞽、矇担当 的“乐工”, 这是一种社会的自然分 工。
在“说话”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春秋 时期出现的俳优,在是对原始讲故事继承 的基础上,对后世说话艺术的真正形成起 过重要作用,也可以说是这个发展过程中 十分关键的环节。《史记•滑稽列传》: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孔子家语》: ‚有顷,齐奏宫中之乐,俳优侏儒戏于 前。‛(《相鲁第一》)俳优,或曰优, 或曰俳。
• 《三国志平话》,上中下三卷,每卷皆题“至治 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 武帝刘秀清明节与洛阳黎民一处赏花,秀 才司马仲相也来御花园,酒酣入梦,来到冥世为 帝,受天公之命断刘邦斩韩信、彭越、英布冤案。 仲相分别提审人犯,高祖、吕后、蒯通分别到庭。 结果玉皇敕命,叫蒙冤三人平分汉家江山,韩信 分中原为曹操,彭越为蜀川刘备,英布分江东长 沙为吴王孙权;汉高祖生许昌为献帝,吕后为伏 皇后;蒯通生济州为诸葛亮;司马仲相本人则生 在阳间复姓司马,字仲达,三国并收,独霸天下。
人们以“话”代指口传的 “故事”。隋 代笑话集《启颜录》载,杨素手下散官侯 白,以“能剧谈”而得到杨素的器重,杨 的儿子玄感曾对侯说:‚侯秀才,可以 (与)玄感说一个好话。‛ 这是目前所知 关于“说话”的最早记录。 “说话”一词最早就是出现在这里。可 以看出,“说一个好话”意即讲一个有趣 的故事。
话本的产生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口头流传。许多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以 及社会新闻等,经过说话艺人的收集、整 理、加工而成; 二是书会编撰。伴随着瓦舍和职业艺人的出 现,书会先生应运而生,到了南宋,保护 书会先生利益而成立的行会——“书会”出 现了。
传世宋元话本可分为三类: 一是叙事粗糙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如《三 国志平话》等; 二是以说话艺人口说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 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详,可能出自当时 的读书人或书会先生之手,如《错斩崔宁》、 《碾玉观音》等; 三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 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宣和遗事》等。
《武王伐纣平话》的思想倾向基础上是 积极的,全书充满对暴政的批判,揭露了 纣王的无道及暴行,表现了人们渴盼仁政 的愿望。 《武王伐纣》对《封神演义》的创作产 生了重要影响 。《封神演义》前30回,除 哪吒出世的第12、13、14回外,基本是根 据平话的基础上敷演增饰而成,一些重要 情节也已经出现在平话中。在《封神演义》 之前,《武王伐纣》的故事已出现在余邵 鱼的《列国志传》中。
俳优对后世说话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表演才能上。原始的讲故事可能并不带表 演,因为是非职业化的,大众化的,设想 原始的讲故事只动嘴,而不动手。但俳优 不是这样,它是以表演为主的,所谓“俳 优侏儒戏于前”,“戏”主要是指表演, 当然也包括语言技巧; 后来成为戏曲形成的 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说书俑 (图)此用高55厘米,现藏中国历 史博物馆。为东汉时作品,在人物 动作及面部表情的刻画方面极为杰 出,以大幅度的动态和丰富的表情 展现说书人的幽默神态,具有浓厚 的民间气息。
小说,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 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 说经,即演说佛书。 所谓说话的家数,以故事题材作划分标准的。 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 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 后世统称为“话本”。(“话本”是说话 艺人表演时所用的底本。)从事“说话” 伎艺表演的人,称为“说话人”。
• 瓦舍是一个综合的娱乐场所,在这里演出 的不单是说话,还有其他各种说唱表演艺 术,如杂剧、傀儡、诸宫调、商谜、合生 等。所以这里聚集着各类艺人,赵升《朝 野类要》卷一“瓦市百戏人”就是指的这 些艺人。 • 大体说来,勾栏的含义是以栏干或绳索围 出一块地方来,作为演出场所。
属于“说话”范围的伎艺就分 为四家,据宋耐得翁《都城纪 胜· 瓦舍众伎》载:一为小说;二 为讲史;三为说经;四为合(声) 生。其中以小说、讲史两家最为重 要。后一种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 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 与以叙事取胜的前三类显然有别。
小说话本的题材内容,如宋罗烨 《醉翁谈录· 小说开辟》所言:‚有灵 怪、烟粉,传奇、公案,兼朴刀、杆 棒、妖术、神仙。‛现存的小说话本, 其题材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 是爱情;二是公案;三是神仙鬼怪。 其中以描写爱情婚姻和诉讼案件的作 品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宋元小说话本中爱情故事,通过对 妇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种种遭遇, 揭示反封建的社会主题,表现她们为 争取婚姻自由,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 反抗和斗争,作品往往突出女性对爱 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如《碾玉观音》、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都是这类题 材的优秀作品。
小说话本的另一个突出内容是公案故事。 公案顾名思义,说的是断狱勘案故事。 以讼狱事件为题材的这类故事,直接 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揭露和 鞭挞了腐朽的封建吏治。《错斩崔 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都是 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代表作。
宋元小说话本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 1、追求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这是小说话本 的显著特点。 2、运用生动的白话口语叙事状物。 3、小说话本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并善于通 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言行等的细 致刻画来表现人物,塑造出了许多生动鲜 明具有个性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