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的分布式监控系统的研究 开题报告
风力发电机组建模与控制的开题报告
风力发电机组建模与控制的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可再生能源得到广泛发展。
其中,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备受关注。
目前,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然而,如何提
高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因此,研究风力发
电机组的建模与控制对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文拟研究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与控制。
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模式的研究;
(2)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包括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
(3)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包括MPPT控制和转速控制;
(4)仿真验证,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验证,检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在研究方法方面,将采用:
(1)文献资料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综述;
(2)理论分析法,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建模。
(3)数值模拟法,采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模拟和验证。
3.预期成果及应用价值
通过本研究,可建立起风力发电机组的动态模型,提出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通过仿真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并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和稳定性做出评价。
这将为风
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分布式主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分布式主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目前,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分布式计算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计算模式。
而分布式环境下的主机监控系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可以对设备进行实时的状态监控,还能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
因此,设计和实现一种高效的分布式主机监控系统对于企业和团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的主机监控系统,但是大部分都是基于单机环境下设计的。
这种系统无法适应分布式环境下的监控要求。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和实现一种适用于分布式环境下的高效主机监控系统。
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既可以使分布式环境下的设备得到实时监控,又可以提高管理员对设备的管理效率。
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和团队节省大量的维护成本,提高员工效率。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
系统需求分析阶段主要是对用户需求进行了解和分析,包括分布式环境下的监控要求、管理员的管理需求等。
系统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需求分析得出的结果,设计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系统实现阶段是将系统设计的结果实现为可运行的程序。
主要使用的技术包括Java语言、分布式数据库等。
系统测试阶段是对已经实现的系统进行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负载测试等。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预期结果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分布式环境下的主机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使得系统能够有效的监控分布式环境下的设备,并且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管理员管理方式。
预期结果是实现一个功能完善、性能高效、可拓展性强的分布式主机监控系统,能够满足企业和团队对分布式设备管理的需求。
同时,也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风能发电开题报告
风能发电开题报告风能发电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寻找替代传统能源的可行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风能发电作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风能发电的发展现状、技术原理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风能发电的发展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风能发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700GW,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比重逐年增加。
尤其是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区,风能发电已经成为主要的清洁能源供应方式之一。
三、风能发电的技术原理风能发电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转动,进而转化为电能。
风力发电机主要由风轮、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组成。
当风力作用于风轮上时,风轮开始旋转,通过机械传动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发电机的转子转动,进而产生电能。
这种转换过程可以通过水平轴和垂直轴两种方式进行,其中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四、风能发电的优势和挑战风能发电相比传统能源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风能是一种无限可再生的资源,不会受到能源短缺的限制。
其次,风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较小。
此外,风能发电具有分布广泛、可灵活调节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和时间段的能源需求。
然而,风能发电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风能资源的不稳定性、发电设备的高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因此,如何克服这些挑战,提高风能发电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五、风能发电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经验的积累,风能发电在未来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风能发电将更加普及和可行。
其次,随着能源存储技术的发展,解决风能资源的不稳定性问题将成为可能,进一步提高风能发电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风力发电开题报告
风力发电开题报告风力发电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清洁、可持续和广泛分布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开题报告旨在研究风力发电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二、风力发电技术的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风力发电已经成为最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
各国纷纷投资建设风力发电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700吉瓦,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5%以上。
其中,中国、美国和德国是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三个国家。
三、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风力发电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风力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将不断提高,从目前的几兆瓦级别逐渐发展到数十兆瓦甚至更高。
其次,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采用更加先进的风机设计和布局方式,减少对鸟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此外,风力发电技术还将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相结合,形成混合能源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风力发电技术面临的问题尽管风力发电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风力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导致风力发电场的选址面临一定的限制。
其次,风力发电机组的噪音和对鸟类的影响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风力发电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五、研究目标和方法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风力发电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如何优化风力发电场的选址、降低噪音和生态影响,并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首先,收集和分析大量的风力发电数据和相关文献,了解风力资源的分布规律和风力发电技术的最新进展。
其次,开展实地调研,考察不同风力发电场的选址、设计和运行情况。
风力发电风车故障监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风力发电风车故障监测系统设计”,当今的风力发电系统,存在一些缺点,本次设计主要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一些常见问题,如设计不完善、生产缺陷、自然原因和运行不当等情况做出监测系统的设计。
2设计意义:
本次设计中采用先进的工业计算机、现场总线和工业自动化技术,按照结构标准化、产品系列化、性能现代化、体积小型化的原则,研制适合风力发电厂设备的监控系统是进行技术改造和新建矿井设备选型的理想选择。为保证风电设备无事故,在风电设备有可能出现故障的各个重要环节上,设有各种检测、控制、自诊断以及记录和保护装置。对于保证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人身和设备安全,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2设计步骤:
第一步:明确设计任务。
第二步:系统总体设计。根据任务进行方案选择和比较,确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第三步:首先是系统传感器和电气原理图的设计,其次是机载主机的设计,最后是分析软件的设计。
第四步: 整个系统的调试及性能测定。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软件调试。
3预期结果
在对风力发电机工作原理的分析以后,结合实际工作条件,选择出需要监测和诊断部件,设计安装传感器位置,建立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硬件平台。
第10-13周:进行监测系统的检测和控制方案设计。分析和研究确定的方案,以保证可靠性。
第14-15周:软件设计:程序流程图,程序编制,调试,书写论文。
第 1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周:总体分析,准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黄树红,李建兰. 发电设备状态检修与诊断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刘宗业,方开翔,林玮.小波分析在齿轮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设计方案或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主要解决的问题、理论、方法、技术路线及论文框架等)
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风力发电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风力发电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发电形式,其运行与控制方法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对于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与高效利用,实现最优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选取了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方法研究这一热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究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机理与控制策略,以期在风力发电领域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用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2)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3)风速预测与风机最优控制(4)发电功率优化控制(5)风力发电系统的监测与故障检测2.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风力发电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现有研究成果,掌握风力发电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2)实验验证法:通过仿真试验和实际试验,验证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和运行效果。
(3)数学模型法:建立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其运行机理和控制方法,提出优化控制策略。
三、预期目标和成果1.预期目标(1)深入了解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2)掌握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3)研究风速预测与风机最优控制;(4)探究发电功率优化控制策略;(5)提出风力发电系统的监测与故障检测方法。
2.预期成果(1)完成关于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方法的学术论文;(2)建立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介绍数学模型的推导及建模过程;(3)验证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优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4)为风力发电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相关的参考与指导。
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和设计的开题报告
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和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能源的不断减少,新能源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风力发电是一种环保、可再生的新能源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型风力发电系统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将清洁能源应用于家庭、农村等小规模场所的有效手段。
因此,开展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
具体内容包括:1. 设计风力发电机组:根据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应用场景和要求,设计合适的风力发电机组。
2. 系统控制系统:设计系统控制系统,实现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控制和发电输出。
3. 功率输出分析:对设计的风力发电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数据分析,确定其有效功率输出和效率。
4. 系统优化:根据测试和数据分析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效率和性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包括实际设计和制作风力发电机组,建立系统控制系统,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针对测试结果进行系统优化设计。
同时,还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意义及预期目标本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1. 探索适合小型场所的风力发电系统设计和制作方法,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在小型场所的应用和推广。
2. 对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其效率和性能。
预期目标是:1. 成功设计和制作一种适合小型场所的风力发电系统。
2. 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数据分析,确定其有效功率输出和效率。
3. 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效率和性能。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文献研究和调研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和制作原理、控制系统、功率输出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对市场上已有的小型风力发电系统进行调研。
2.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和制作根据文献研究和调研结果,设计和制作一种适合小型场所的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叶片设计、转子设计以及发电机系统设计等方面。
大型风电场实时监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大型风电场实时监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清洁能源已成为当代热门话题。
风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之一,其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实现清洁能源战略的重要途径。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特别是在北方地区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大型风电场的建设不断扩展,已经成为我国清洁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然而,大型风电场建设面临很多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
由于风电场经常处于荒凉的地区,地理位置复杂,环境恶劣,以及设备数量庞大,运营管理和维护难度较大。
因此,为了提高风电场的安全运营、节能减排、降低维护成本和提高发电效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实时监测信息系统。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为大型风电场实时监测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风电场的技术特点及现有管理状况的分析。
2. 大型风电场实时监测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等方面。
3. 大型风电场实时监测信息系统架构的设计,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前端开发和后端开发等方面。
4. 大型风电场实时监测信息系统的实现和测试,包括系统功能的实现和各项指标的测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数据分析、功能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测试等方法。
同时,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使用Java 语言和MySQL数据库开发系统的前后端。
三、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1. 初期阶段(1-2周):阅读文献,收集相关资料。
2. 第一阶段(3-5周):分析大型风电场的技术特点及现有管理状况。
3. 第二阶段(6-8周):进行大型风电场实时监测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4. 第三阶段(9-11周):设计风电场实时监测信息系统的架构,包括硬件和软件平台的设计。
5. 第四阶段(12-14周):进行大型风电场实时监测信息系统的实现和测试。
6. 结束阶段(15-16周):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总结。
风力发电相关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设定
研究目的: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风能的利用方式, 该研究有利于优化未来的能源利用模式。同时,该研究还可 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新技术,并且可以使我们尽自己所能地 推进风力发电在能源利用、实际应用和技术上的发展进步。 研究意义:在21世纪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工业、科 技都在不断进步着,随之而来的是对能源的巨大需求。风力 发电这一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能很好地适用这种需求,而 且作为新型技术,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我们 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为风力发电的应用、发展尽一份力, 也能使身边的人更多的了解和关注风力发电技术。
张依文
目录
预计成果及形式
6
1
课题组基本情况
可能存在的问题
5
研究课题 设计方案
2
课题设定
研究条件
4
3
研究方案
课题设定
风力发电概念:将风所蕴含的动能转换成电能的工程技术, 即将风所蕴含的动能转换成电能的工程技术。 涉及科目:物理学(电学、流体力学) 能源资源学 课题研究现状: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 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从“十五”期间开始,内蒙古、 辽宁、吉林等共计26各省市都开始研究、开发和应用风力发 电技术。在国外,上世纪70年代便有了对风力发电技术的研 究和应用。但作为开发应用不久的新型技术,风力发电技术 仍有许多需要继续研究改进的环节,如能源的利用效率、机 体设计、发电厂区位选择的优化方案等。
目录
预计成果及形式
6
1
课题组基本情况
可能存在的问题
5
研究课题 设计方案
2
课题设定
研究条件
4
3
研究方案
希望我们的研究取得预期的成果!
风电系统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电系统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新能源在全球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风电系统的安装和运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提高风电场的产能和经济效益,实现风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风电系统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风电场中的风力发电机往往要面对各种复杂和恶劣的环境,例如风速和风向的变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等等,因此可能会产生各种运行故障和损坏风电装置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风电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对风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风电的可靠性和效益,也能减少运行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主要针对风电场中的风电系统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分析风电场中的风电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并研究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的相关理论和技术;2. 设计并开发一种可靠的风电系统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3. 在实际风电场中进行实验验证,并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
本研究旨在通过监测风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风电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故障分析,并为风电场的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法、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法对现有的风电系统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了解目前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其次,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传感器网络和数据采集技术的风电系统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用于实时监测和分析风电系统的状态参数和运行情况。
最后在实验室或现场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数据处理。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设计开发一种能够实现风电系统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的系统,并进行实际验证和性能测试。
预期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 理论研究成果:对风电系统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创新性的理论和方法,为风电系统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2. 技术研究成果:研发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和数据采集技术的风电系统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3.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验证和性能测试,获取系统的运行数据和参数,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为风电场的运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及其监控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及其监控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大型风力发电技术之一,具有转速调节范围广、启动性能好、稳定性高等特点,已成为海上风电和陆上风电开发的主要选择。
随着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和运行环境的复杂化,如何保证双馈风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当前发电领域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另外,能够有效地对双馈风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与远程管理,将能够提高其运行效率、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运行控制技术,并设计一套相应的监控系统。
其中,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特点,设计最优的运行控制策略,在保证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和稳定性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发电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利用传感器,采集风机的运行数据,包括风速、温度、湿度、湍流强度等运行参数,实现对风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
3. 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风力发电数据云平台,实现远程控制、管理及故障诊断等功能,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1. 获取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技术参数和运行规律,了解其运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 分析不同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法,选择适用于该系统的最优方案,设计控制逻辑和算法。
3. 根据所采集的数据建立改进的风机运行状态检测模型,构建监控系统。
4.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整个系统的远程通信和管理,监测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实现数据云端存储和分析。
四、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1. 设计出一套能够高效、智能地对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进行运行控制的方案和监控系统,具有可靠性高、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2. 通过数据管理和云端存储,在提高风力发电系统运行效率的同时,能够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全面、可视化的监测,为后续的管理和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指导建议。
3. 该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并应用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在风力发电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基于PAC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
基于PAC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环境的日益关注,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风力发电中,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起着关键的作用,对发电效率、安全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往往采用PID控制器等常见的控制策略,但这种策略存在调节困难、系统响应速度慢等问题,难以适应风力发电机组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和动态特性。
而基于PAC(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具有可编程性强、性能稳定、实时性强等特点,是当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研究热点。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旨在研究基于PAC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并开发一套完整的实验平台,具体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 建立基于PAC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
2. 设计实验平台,搭建基于PAC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策略优化和性能测试。
3. 设计并实现风力发电机组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并解决风力发电机组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问题。
4. 系统模块化设计,提高系统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三、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设备损耗,实现清洁能源的更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模拟软件仿真模拟和实验室实际搭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Matlab等常见的仿真软件进行控制策略仿真验证,并采用NI公司的PAC设备进行实验。
五、论文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部分:绪论、基于PAC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设计、系统建模与仿真验证、控制策略设计、实验平台搭建实验与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等章节。
风力发电机 开题报告
风力发电机开题报告风力发电机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风力发电机作为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其性能对于发电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索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性能优化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风力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发展历程,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实验研究:选取一款常见的风力发电机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其输出功率、转速、风速等参数,分析其性能特点,并探究影响性能的因素。
3. 数值模拟: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风力发电机的数值模型,模拟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场分布、压力分布等,以期优化其设计和性能。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风力发电机性能的优化方向,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5. 结果验证:通过与其他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验证,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预期研究成果1. 对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行深入理解,为风力发电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科学依据。
2. 针对现有风力发电机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提高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3. 探索风力发电机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新材料的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研发等,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四、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1. 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能源生产成本,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
2. 推动风力发电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为相关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促进风力发电机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五、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1个月):进行文献综述,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第二阶段(2个月):进行实验研究,测量风力发电机的性能参数,并分析其特点。
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可靠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可靠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风能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在风力发电技术中,风力发电机的电控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风力发电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采用的是进口技术,其设计、维修等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我国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的可靠性,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并探究优化的方法,以提高我国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的可靠性,促进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1. 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的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探讨;2. 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分析;3. 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可靠性测试的方法;4. 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优化措施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探讨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化措施,并通过实验测试来验证分析结果。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探究出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提出合适的优化措施,从而提高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本研究的成果也有望推动我国本土风力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六、研究计划安排1. 第一阶段(1-2周):文献调查、案例调研和相关技术咨询,熟悉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特点。
2. 第二阶段(2-4周):分析和探讨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现状和存在问题,制定可靠性测试方案。
3. 第三阶段(4-6周):基于可靠性测试,分析风力发电机电控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提出优化措施。
4. 第四阶段(6-8周):实验验证优化措施,并撰写研究报告。
七、研究意义本研究对提高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的可靠性和推动本土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
开题报告----风电机组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1水平轴风电机组技术成为主流
水平轴风电机组技术,因其具有风能转换效率高、转轴较短,在大型风电机组上更显出经济性等优点,使水平轴风电机组成为我国大型风电设备的主流机型,并占到100%的市场份额。同期发展的垂直轴风电机组因转轴过长、风能转换效率不高,启动、停机和变桨困难等问题,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应用。
为解决环境问题、能源危机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新能源成为全世界共同议题。技术比较成熟、无污染的电能成为最心仪的对象,大多数的风能、太阳能、化学能都要转化为电能储存并使用。风能、太阳能由于分散、不以收集的特点,很少用于大公率设备的直接使用。核电技术也比较成熟了,世界上也建有许多大规模的核电厂,但核能产业核废料难处理,一旦核泄漏后果过于严重,影响几代人的健康生活,许多发达国家都不乐意在本国建核电站。前苏联及近日日本的核泄漏都给本国人民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国内许多核项目也因此被叫停,各地人民也反对在本地建核电厂。发展风能、太阳能、光伏产业成为最理想选择。
由于变桨距功率调节方式具有载荷控制平稳、安全和高效等优点,近年在大型风电机组上得到了广泛采用。结合变桨距技术的应用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多风龟机组开发制造厂商使用变速恒频技术,并开发出了变桨变速风电机组,使得在风能转换上有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2MW以上的风电机组大多采用一三个独立的电控调桨机构,通过三组变速电机和减速箱对桨叶分别进行闭环控制。
13~15周:与下位机进行联机调试,实现设计所要求的各项功能。
16~18周:整理材料,撰写论文,机械制图,毕业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6大型风电机组关键部件的性能日益提高
随着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各部件的性能指标都有了提高,如南京高速齿轮箱厂生产的大型风电机组齿轮箱,保定惠腾和连云港中复连众生产的大尺寸叶片,兰州电机厂生产的发电机等产品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从2009年上海第三届风能展的情况看,我国风电设备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为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风力发电系统开题报告
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五、研究方法综上所述,本设计以1KW风力发电机为单元,组成20KW的多风轮发电系统。
也就是说,研究20台以上小型发电机的组合可行性方案。
再提出可行性组合方案后,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相关数据。
分析风切变对不同排列方案的多风轮发电系统总功率的影响。
优化选择出横梁尺寸后,通过相关测应力、应变实验,考察横梁应力。
并对比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
六、可行性分析及已具备的条件对于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合的风力发电系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并通过近期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明确了研究过程。
在本科学习期间,已掌握相关力学分析基础,并熟悉侧应力应变以及微小型形变的实验。
七、进度安排2013.12.16——2014.03.07:通过查找资料,明确课题意义,了解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撰写开题报告。
2014.03.08——2014.04.05:仔细研读资料,对课题所研究的相关问题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请教导师或学长把问题解决。
制定组合方案、学习完成相应条件下迎风面积、总功率等参数的计算。
2014.04.06——2014.05.02:实验模拟,测量相关数据2014.05.03——2014.05.30:完成修改论文并提交外文资料2014.05.31——2014.06.10:终稿并答辩八、主要参考文献[1]Thomsen O T. Sandwich materials for wind turbine blades—present and future[J].Journal of sandwich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2009, 11(1): 7-26.[2]Mostafaeipour A. Productivity and development issues of global wind turbineindustry[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0, 14(3): 1048-1058.[3]Gebhardt C G, Preidikman S, Massa J C.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aerodynamic behavior of large horizontal-axis wind turbin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0, 35(11): 6005-6011.[4]Eriksson S, Bernhoff H, Leijon M.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turbine concepts forwind power[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8, 12(5):1419-1434.[5]Liserre M, Cardenas R, Molinas M, et al. Overview of multi-MW wind turbinesand wind parks[J].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2011, 58(4): 1081-1095.。
风力发电开题报告
风力发电开题报告1. 引言风力发电是一种利用风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的方法。
由于其清洁、可再生且经济效益高,风力发电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开题报告旨在对风力发电进行初步研究和探索,以期能够深入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技术以及其在可持续能源发展中的作用。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风力发电进行调研和分析,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1.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2.风力发电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3.风力发电在可持续能源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3. 研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在可持续能源领域的应用情况。
2.数据分析:收集风力发电的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以揭示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和潜力。
3.专家访谈:通过与风力发电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深入了解风力发电的技术和应用。
4.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的详细了解;2.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3.风力发电在可持续能源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评估。
5. 计划安排本研究的计划安排如下:阶段时间安排目标第一阶段1月份开始进行文献调研,收集风力发电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第二阶段2-3月份进行进行数据分析,统计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和潜力第三阶段4-5月份进行进行专家访谈,深入了解风力发电的技术和应用第四阶段6月份进行撰写风力发电的研究报告6.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促进对风力发电的理解和认识,为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2.为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3.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7. 创新点和可行性分析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通过进行数据分析和专家访谈,详细了解和评估风力发电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潜力;2.结合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探讨其在可持续能源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远程监控系统越来越普及。
目前,不仅是一些工业企业、能源企业、海外石油企业等需要远程监控的企业使用远程监控系统,一些家庭、商业机构、政府机构等也已经普及了远程监控系统。
随着远程监控系统的不断普及,远程监控系统的可靠性、高效性以及电视摄像机在相对较长时间段内需要工作的时候容易出现过热等问题也已经在近年来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传统的远程监控系统多采用集中式架构进行设计,该设计方式的局限性已经逐渐显现。
例如,设备容错能力差、高并发访问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其优点在于可以对系统进行分布式管理,有效地避免单点故障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1.分析当前远程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以及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的优点;2.研究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原理与技术方案;3.设计并实现具有较高稳定性、可靠性的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开展以下内容的研究:1.分析当前远程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2.阐述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的概念和优点,并分析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原理。
3.研究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系统架构、通信协议、流媒体传输、视频编解码等方面。
4.设计并实现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为了达到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将采用负载均衡、故障恢复等策略进行系统设计。
5.对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四、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现有的远程监控系统和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文献阅读、调查,了解其现存问题,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2.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和实现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进行系统的实验测试和评估。
3.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五、研究意义本文研究的内容将带来以下意义:1.对于当前远程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估。
分布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监测原理及系统研制的开题报告
分布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监测原理及系统研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电能质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电能质量监测是维护电能质量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监测范围狭窄、监
测效率低、安装费用高等。
分布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电能质量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1. 分布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2. 系统中各个节点的装置和传感器的选型和布置;
3.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算法的研究;
4. 系统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设计;
5. 系统的实现和测试验证。
三、研究方法
1. 系统分析和方案设计:对分布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原理、工作机制、节点设备和传感器进行分析,设计系统硬件和软件方案;
2. 算法研究:对分布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算法进行研究,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 系统实现和测试验证:进行系统组装、调试和运行,对系统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进行测试验证。
四、预期结果
1. 实现分布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2. 具有较好的电能质量监测能力,可以监测电网中的各种电能质量问题;
3. 成本低、可靠性高、易于维护。
五、参考文献
1. 邓林,李挺,吕楠. 分布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研究[J]. 现代电力,2014,
31(1):90-93.
2. 高兰芳. 分布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
3.
3. 陈建. 基于分布式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协调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协调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分布式能源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发电系统多样化和规模化的特点也显现出来。
与此同时,针对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技术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策略、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并网运行控制与优化等方面。
因此,对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协调控制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协调控制模型,以实现分布式发电系统与电力系统的联合运行,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发电能力的优化配置。
三、研究内容1. 研究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模型,包括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策略、并网运行控制与优化等方面;2. 研究分布式发电系统与电力系统联合运行的控制策略,包括电力系统稳定性改善、发电能力的优化分配等方面;3. 建立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协调控制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4. 对分布式发电系统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
四、研究方法1. 理论研究:对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确定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协调控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向;2. 模型建立:建立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协调控制模型,包括建立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策略、并网运行控制与优化等方面的模型;3. 仿真实验:对所建立的控制模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和可行性;4. 分析评估:对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协调控制模型进行评估分析,包括系统稳定性、发电能力优化等方面。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将建立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协调控制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
最终实现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及电力系统的联合控制,能够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发电能力的优化分配。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分布式发电系统和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行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做出贡献。
此外,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风力发电机的分布式监控系统的研究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李岱学号:07291045文献综述:一、风力发电及其数据采集和监控风力发电机原理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动力机械,又称风车。
广义地说,它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动机。
风力发电利用的是自然能源。
相对柴油发电要好的多。
但是若应急来用的话,还是不如柴油发电机。
风力发电不可视为备用电源,但是却可以长期利用。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小型风力发电系统效率很高,但它不是只由一个发电机头组成的,而是一个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统:风力发电机+充电器+数字逆变器。
风力发电机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
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为:叶片用来接受风力并通过机头转为电能;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
风力发电机因风量不稳定,故其输出的是13~25V变化的交流电,须经充电器整流,再对蓄电瓶充电,使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变成化学能。
然后用有保护电路的逆变电源,把电瓶里的化学能转变成交流220V 市电,才能保证稳定使用。
机械连接与功率传递水平轴风机桨叶通过齿轮箱及其高速轴与万能弹性联轴节相连,将转矩传递到发电机的传动轴,此联轴节应按具有很好的吸收阻尼和震动的特性,表现为吸收适量的径向、轴向和一定角度的偏移,并且联轴器可阻止机械装置的过载。
另一种为直驱型风机桨叶不通过齿轮箱直接与电机相连风机电机类型。
我国风力发电的概况与前景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仅陆地上的风能储量约2.53 亿千瓦。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风能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
近5年来,世界风能市场每年都以40%的速度增长。
预计未来20-25年内,世界风能市场每年将递增25%。
现在,风能发电成本已经下降到1980 年的1/5。
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风能发电在商业上将完全可以与燃煤发电竞争。
为了更好响应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为了缓减电力供应紧缺,满足电力需求,更好的绿色运行电力环境及时维护电力设备,迫切需要建设大量风力发电项目系统,同时达到远程维护系统,达到远程运行指导、维护的需要。
建立远程维护系统将大大减少人力,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风电场气象参数的采集风电场气象参数的采集是风电场风况研究的重要数据依据,过去,我国风电场的气象数据一般直接采用当地气象部门的资料,很难满足建设风电场对气象数据的特殊要求。
另外,风电场建成后,为了保证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也需要对风电场的气象参数进行监测。
通过组态软件的分布式系统控制的数据采集存储模块和短距离无线通讯模块一次采集多个设定点的多种气象数据,可以实时地分析气象条件,为风能资源评估、风电场的选址、风电机组选型与安装、风机运行监测等项目提供详细、可靠的信息资源。
风电设备的监控风电设备监控软件应具备风电行业专用的设备负荷专用曲线及监测组件,适合风电场级监控和风电场运维护中心的系统集成,采用核心数据库系统、来实现相关各风电场的所有风电机组、继电保护、风速、发电量、售电量等运行情况的远程监视和接收汇总,能及时的了解风电机组运行状态和发电状况的功能。
采用实时数据库系统软件,可构建统一的海量实时生产数据监管平台,整合不同设备厂家的监控系统,在管理层建设统一的管理数据平台,实现以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为核心的自动报表功能、生产装置的监控功能。
通过对风电场设备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提供庞大的信息数据库,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
网络结构采用C/S通信方式,通信效率高,易扩展,减少投资。
运维中心可采用双网关通信,数据通道和上网通道隔离,安全可靠。
数据传输如采用VPN方式,安全可靠。
二、组态软件相关知识组态的定义:新华汉语字典将“组态”解释为化学化合物的结构,尤指分子中原子的空间结构,它主要强调元素间相互作用形成结构。
工控软件中“组态”概念源于英文单词configuration,即采用所提供的工具、方法和组件(如显示、操作和报警处理等) 构造某一具体工控过程(软件、人机交互)。
通常,“组”即为组装;“态”意为事物以某种结构所呈现的形态,而形态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状态。
组态是指确定组件,并将它们以一定的物理形式按照确定的关系以兼容、即插即用的形式组装成满足某种特性要求的系统的过程和方法。
与传统的设计所不同,组态仅需设计或优选组件,组件一旦选定,就能以类似于拼板和搭积木的方式将组件即插即用、兼容地插人,实现系统的构建。
组态正是运用并强调这种即插即用、快速定制的系统构造方法,实现组件的共享与重用。
依照系统的特性或形态,可以将组态划分为有形组态和无形组态,或进一步划分为软件组态、硬件组态、机械产品组态、制造装备组态和数控系统的组态等。
组态软件简介:组态软件是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
组态软件应该能支持各种工控设备和常见的通信协议,并且通常应提供分布式数据管理和网络功能。
对应于原有的HMI(人机接口软件,Human Ma chine Interface)的概念,组态软件应该是一个使用户能快速建立自己的HMI的软件工具,或开发环境。
在组态软件出现之前,工控领域的用户通过手工或委托第三方编写HMI应用,开发时间长,效率低,可靠性差;或者购买专用的工控系统,通常是封闭的系统,选择余地小,往往不能满足需求,很难与外界进行数据交互,升级和增加功能都受到严重的限制。
组态软件具有强大的界面显示组态功能、良好的开放性、丰富的功能模块、强大的数据库、可编程的命令语言。
组态软件的出现,把用户从这些困境中解脱出来,可以利用组态软件的功能,构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应用系统。
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实时数据库、实时控制、SCADA、通讯及联网、开放数据接口、对I/O设备的广泛支持已经成为它的主要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监控组态软件将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现有的组态软件提供的控制器种类非常有限,不能实现先进控制。
但是,组态软件的开发性和可扩展性表现在它们都采用开放式结构,系统可以与广泛的数据源交换数据能导人动态链接赢支持Microsoft开放数据库互连(ODBC)接口,有强大的数据库连接能力全面支持OPC(OLE forProcess Contro1)标准,可以和更多的自动化设备相连接,通过DDE(Dyn amic Data Exchange)与其它应用程序交换数据,充分利用计算机丰富的软件资源全面支持Active X控件,提供极其灵活的面向对象的系统扩充功能。
组态软件的优点(1)可视化。
过程控制对象一般很多,如果实验平台能包含所有的对象,不考虑经济因素,实验场地大小将无法想象。
组态软件中包含了过程控制中常见的对象图片,如执行器、反应器、容器和泵等,这些图片信息都直观地反映出常见过程控制设备的外观。
此外,组态软件还为用户提供了绘图功能,如果对象是图库中不存在的,使用者可以利用组态软件提供的绘图工具来绘制该对象。
(2)灵活的编程功能。
过程控制的方案何其多,对同一个对象,在控制要求不同、侧重点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控制策略。
利用软件编程实现控制算法,可以灵活更改控制算法、控制参数。
组态软件的可视化优点使人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大大超越了实验设备提供的对象范围。
灵活的编程功能,多种控制策略的选择,使人可以通过对不同控制策略的选择,看到不同的控制效果,加深对该种控制特点的理解。
组态软件在国内的主要产品介绍组态软件产品于80年代初出现,并在80年代末期进入我国。
但在90年代中期之前,组态软件在我国的应用并不普及。
随着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的深入,在面临规模更大、控制更复杂的控制系统时,人们逐渐意识到原有的上位机编程的开发方式。
对项目来说是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同时,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大量应用,要求工业现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详细和深入的数据,以便优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
因此,在1995年以后,组态软件在国内的应用逐渐得到了普及。
下面就对几种组态软件分别进行介绍。
(1)InTouch:Wonderware的InTouch软件是最早进入我国的组态软件。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于Windows3.1的InTouch软件曾让我们耳目一新,并且InTouch提供了丰富的图库。
但是,早期的InTouch软件采用DDE方式与驱动程序通信,性能较差,最新的InTouch7.0版已经完全基于32位的Windows平台,并且提供了OPC支持。
(2)Fix:Intellution公司以Fix组态软件起家,1995年被爱默生收购,现在是爱默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Fix6.x软件提供工控人员熟悉的概念和操作界面,并提供完备的驱动程序(需单独购买)。
Intellution将自己最新的产品系列命名为iFiX,在iFiX中,Intellution提供了强大的组态功能,但新版本与以往的6.x版本并不完全兼容。
原有的Script语言改为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并且在内部集成了微软的VBA开发环境。
遗憾的是,Intellution并没有提供6.1版脚本语言到VBA的转换工具。
在iFiX中,Intellution的产品与Microsoft的操作系统、网络进行了紧密的集成。
Intellution也是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组织的发起成员之一。
iFiX的OPC组件和驱动程序同样需要单独购买。
(3)Citech:CiT公司的Citech也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
Citech具有简洁的操作方式,但其操作方式更多的是面向程序员,而不是工控用户。
Citech提供了类似C语言的脚本语言进行二次开发,但与iFix不同的是,Citech的脚本语言并非是面向对象的,而是类似于C语言,这无疑为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增加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