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是一种形象教育、情感教育。
它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陶冶感情.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人的精神面貌上也受到了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和突出语文教学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发展学生的想像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语文课的有限时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领略美的魅力,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
那么,浯文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1.应注意挖掘教材的美.懂得欣赏美和感受美1.1道德的美。
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通过描写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救济穷人等日常小事,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苦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品质、宽厚仁慈的美德、坚强不屈的性格。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这些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构成一曲弘扬中华”女性”美德的颂歌。
1.2图画的美。
主要体现在说明文中。
如《苏州园林》、《桥梁远景图》等,无不从事物的构造、用材、做工、雄壮等等方面向人们展现这些建筑的美,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图画美。
那些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散文也给人以”人在画中游”的图画美的感觉。
如《济南的冬天》、《竹林深处人家》等文章。
2.领略文章的情境美很多文学体裁都需要描写环境。
一般说来.怍者在描写环境时都会带上他观察世界、感受世界的个性特点。
在这里,我们把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环境称之为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透过文章语言的具体意义.再参照自身的生活经验:这样日然而然就会在想像中加以补充,而形成一种”完整情境。
3.感受文章的人格美人格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
”在社会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主要通过社会性的人表现出来。
特定身份的人物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层面;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物折射出来的审美因素也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和美学内涵。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价值体现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价值体现引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思考美和创造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价值体现。
一、培养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欣赏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
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和美的意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这些作品,能够帮助他们理解美的表现形式,并发展自己的审美观。
二、增强语言表达审美教育不仅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上,还可以通过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故事编写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增加对美的感受。
三、促进情感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充满情感,审美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中的情感世界。
这种情感的认同与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从而培养同理心与情感交流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分享对文本的感受,进而增强他们的情感认知。
四、提升文化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时期,通过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文化。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
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五、促进综合发展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局限于学习和理解作品,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通过审美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结论审美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还促进了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融入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美、追求美,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审美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写作活动等方面,介绍一些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1. 创设艺术氛围:教师可以布置课堂环境,如挂上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图片或名言警句,定期播放音乐等,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氛围,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通过精彩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也可以通过课堂演讲、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文学作品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3. 组织课外剧社和朗诵队等艺术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如课外剧社、朗诵队等,让学生通过表演和朗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也可以邀请一些文学名家或艺术家来学校授课,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和创造力。
二、课外阅读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学生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往往来源于他们所读的书籍。
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名著、诗歌、散文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让他们可以通过朗读、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在阅读时,需要一个安静、舒适和有趣的环境。
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阅读角,为学生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并定期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尽兴地阅读。
三、写作活动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如日记写作、诗歌创作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提供多样的写作题材和形式: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写作题材和写作形式,如议论文、记叙文、描写文等,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美的思想,欣赏美的表现,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发现美的思想。
教师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引出关于美的概念,如礼仪、和谐、和平、爱心、宽容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其次,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欣赏美的表现。
教师可以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如抒情、哲理、比喻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此外,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应注重审美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体会美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总之,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重审美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发现美的思想、欣赏美的表现和体会美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借助于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通过想象和联想以美陶冶学生的性情,启发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审美教育呢?一、加强“美读”,发现美美读是在传统朗读的基础上带有审美欣赏性质的朗读,是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进而发现美。
美读既指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自己掌握朗读技巧有表情的朗读。
优美的散文、诗歌,动人的小说,戏剧最适宜美读。
如在指导美读《海燕》时,让学生从神态、乐观、动作三方面体味作者如何塑造海燕,表现海燕的勇敢、坚强、自信。
全文基调深沉有力,朗读时声调宜过高,应张驰相间,时而沉抑低缓,时而昂扬激越,速度加快,表现革命者迎风而上的革命气概,体现一种精神之美。
其次,在美读的过程中,要讲究仪态和声音美。
美读时昂首挺胸、潇洒自如,给人自信、有神采又悦目舒心之感。
如《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短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意义和本质的冷静思考,深刻感悟,前文认为生命是“豪华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应读出深沉、凝重、理性的思考;后文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应读出欢快、高扬、感性的愉悦,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之美。
对于诗歌的美读,要有更高的要求,要建立在比较深刻,细致地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了内容,也就能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然后试着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自然就有抑扬顿挫。
比如《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这两首诗,写的是夜空景色,手法也相近,但在情调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
《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繁星满天的夜空,作者引发出的联想和想象是牛郎织女在天街上闲游,这个景象给人的感觉是自由、轻松、令人愉悦的;《静夜》写的则是天上飘着团团白云,月亮不甚明亮,天河被云遮掩的夜空,引起的想象是皎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是静谧、辽远、朦胧。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美育是培养人的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的教育,通过美育,使人们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这也就是我们习惯上说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以培养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语文课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在学校众多的美育活动中,课堂美育是最重要的活动形式,而在课堂美育中,语文教学又是具有举足轻重的美育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注意语文课在文化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却忽略了语文课的美育作用,只把它当成智育、德育的手段,而很少注意它在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及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的独到价值。
可以这样说,人类对美的信息的获得,对美的欣赏的视线,对美的创造的完成,对美的观念的确立,都与语文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以说,语文课从内容到形式无不与美学有关,语文课自然也就有了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语文课可以培养人正确认识美的形态。
美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是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
而艺术美又包括文学美、绘画美、雕塑美、音乐美等多种形式。
先说自然美,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从徐霞客的《游黄山记》中认识了黄山的奇峰、怪石、云海、劲松,也从徐霞客的《黄山记》看到了大自然中黄山的鬼斧神工之趣,从而认识了黄山的自然之美。
《与朱元思书》中春江的清流幽谷,《风景谈》断壁残磨的“桃林小景”、《岳阳楼记》洞庭湖阴雨季节的浊浪排空和晴日的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不同的自然景物,给与我们不同的自然美,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或诉诸于视觉——线条、形状、色彩,或诉诸于听觉——冷冷作响的清流、婉转悦耳的鸟鸣,或诉诸于味觉、嗅觉——暗香浮动、清香扑鼻、芳草诱人。
而这些感受,让人由自然而社会,在流连忘返之后,既感受到自然之美,也感受到美的意蕴。
如《与朱元思书》中描绘了自然美景之后,顺手带过“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论事务者,窥谷忘返”,说明自然景物让忙于事务的人也会在自然中得到心灵净化。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一、引言审美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为教师开展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阐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二、理论探讨1.审美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文学、自然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审美创造力,使其具有正确的审美标准,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情感性,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二是具有形象性,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三是具有创造性,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审美创造力。
2.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其未来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应用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资源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等。
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语言运用、意境营造等方面入手,感受文章的美学价值。
2.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感受其中的情感美。
例如,在讲授《红楼梦》节选“黛玉葬花”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如何挖掘文章中的意境美、开掘教材丰富的美育资源、培养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方法多样地加强美育教育、让学生学会欣赏语文的艺术美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审美教育美育资源审美观意境美美育教育艺术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语文教学变得程式化、功利化和抽象化,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这样的学习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而且还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何让语文这一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走出枯燥而又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挖掘文章中的意境美审美教育其实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丰富并纯化人的情感,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德育、体育主要与意志相关,智育主要增长知识与智力,而美育则直接与情感相联系。
美育的这种独特地位和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是德育、智育、体育所难以取代的。
中学语文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很大程度上也属于情感教育,因此,语文与审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甚至可以举行一场读诗会,看看谁读得最好。
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将学生引入这个意境。
二、开掘教材丰富的美育资源我们通常把山光水色等大自然中存在的美,称之为自然美。
作家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
反映自然美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占有一定的数量。
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增山的《秋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壮丽的祖国河山和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景色。
这类写景作品易于理解,学生也喜爱阅读。
三、培养健康正确的审美观针对审美心理,引导阅读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巨大动力,在课外文学阅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借助语文教材及语文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好的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即作为施教者只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却忽视审美教育。
这个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造成语文教学不健全,造成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健全,最终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一、要进行语言美的教育1、纯净美的教育。
语言的纯净美,指语言的纯洁,不含丝毫杂质,“透明度”极高。
它象山间的清泉,雨后的露珠,给人以身清气爽之感。
冰心的《笑》,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杨逆的《荔枝蜜》、《海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等,都是语言纯净美的典范,读之,可使人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通过语言纯净美的教育,纠正学生用语中的不良习惯。
改掉说脏话,讲恶语的毛病。
要使学生懂得,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一句好话,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使经济效益成千上百地增长。
此外,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近年来,一些不健康、丑恶,甚至反动没落的东西又死灰复燃。
如有的牌匾上写着“刘文彩纪念馆”,有的广告词写着“挺得起胸,才能抬得起头。
女人多‘曲折’,人身好精彩。
做一个胸怀丘壑的女人。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若论黄色书刊,那肉欲横流的污秽文字,更加令人恶心。
我们要将这些东西清除出语言阵地。
2、朴素美的教育。
语言的朴素美,指语言自然,不造作。
它宛如一身着素衣的村妇,淳朴淡雅。
王国维说:“自然之舌言情”即指语言在表达感情时要注重自然。
语言的自然,能达到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给人以美的愉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几处描写:……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逆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惴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没有任何惊人的词藻,却勾画出一幅有人有景,情景交融的风雪图。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应理所当然地承担语文教育所负担的审美教育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其任务就是在向学生普及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
关键词语文审美教育语文的审美教育,贯穿于该学科的全过程,构成语文素质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阅读与欣赏”中也规定: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肩负着审美教育的使命。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方面,也提出了美育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求学生感受语文之美,逐步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的欣赏方式和初步的欣赏能力。
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一、读书养气,培养学生审美人生观钱理群教授在《以“立人”为中心》一文中提出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底子和“终身精神发展的底子”的重要思想。
在谈到打好“终身精神发展的底子”时。
钱教授有一段精辟的论断。
依我拙见,钱教授所说的“精神底子”“精神素质”是蕴涵了积极向上的审美人生观在内的,它们与古人的“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狂”是暗合的。
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虽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蕴涵着丰富的审美矿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体悟生命的范本,将大大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人生境界,从而真正体现语文课的美育价值。
这样说来,语文课在提高学生艺术品位的同时,也提高着学生的人生品位,使学生抛弃低俗、平庸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人生的思考,建立健康独立的人格。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又称“美育”。
它的目的是将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审美成果传给下一代,使人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断提高。
美育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作为对学生的教育目标之一。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
因此,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
一、以情感人,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与人的需要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客观事物符合或不符合人的需要,都会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可驱使人积极地活动,消极的情感会削减人的活动能力和活动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对于回答得对的同学,教师要给予鼓励,特别是中差生,要让他们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对未能准确回答的学生,不当众指责,要投以鼓励的目光,让他们坐下来再思考。
另外,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加以辅导,能使学生备感亲切,从而增强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能力。
有了情感,才能去发现美、审视美。
离开了情感,审美就不可能实现。
语文教材里文学作品是依美的法则再现生活的,它是用一个个美的事实、美的形象打动人的情感,使读者完全沉浸到作者创造的艺术境界里,以至忘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获得审美愉悦的满足。
再经过欣赏者自己的思考,由情感上升到理智,从而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和道德教育,逐步掌握辨别是非美丑的道德标准。
所以,情感是审美的主要标志,情感是美育的核心。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去拨动学生的“情”弦,去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讲读李白的《望天门山》时,师生不能不被诗人的激情所感染。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一“断”一“开”“流”又“回”,既写出了楚江千回百折的雄奇秀丽景色,又使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既写出了青山、红日的壮丽,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提高文学艺术素养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更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审美修养,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美学价值。
审美教育是一种对美的感受、认知和创造的培养过程。
它既是一种直接的美的体验,也是一种间接的美的感知和欣赏。
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增强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风格和流派,感受其中的魅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析一首诗的意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歌的美感;或者通过讲解一篇散文的文学特点,让学生理解并欣赏散文的独特之处。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通过开展写作训练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表达,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写一篇诗歌、散文或小说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创作来感受文学的美和艺术的力量。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创作比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不仅要感受美,还要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评价。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论,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批评讨论,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提高文学艺术素养的重要内容。
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创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增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1. 引言1.1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在当今社会,审美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感知美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增强审美观念,培养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更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个拥有良好审美教育的学生,不仅在语文领域表现出色,同时在其他学科也能展现出更好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应该引起广泛重视和深入推广。
1.2 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而审美教育则是通过感知、体验和鉴赏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法、修辞和写作技巧,更要求他们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感受美的力量。
审美教育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审美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提高表达情感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入多样化的审美观念,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活动,以及注重语言表达的美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文学艺术素养。
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提倡多元化的审美观念提倡多元化的审美观念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多元化的审美观念意味着不拘泥于传统的审美标准,而是要尊重每个个体对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而审美则是语言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好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用美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培养自己对于美的情感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能够让学生从中汲取情操,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修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和情节都需要读者自己去想象和构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还要有一定的创造力。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不断开拓自己的想象空间,丰富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和情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审美品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审美教育,通过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欣赏美的也汲取到美的力量。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教育形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文学作品、经典诗词、散文的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培养艺术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拓展思维,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下面我们来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选材。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文学作品。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故事、诗歌、童话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的感受。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美妙动人的诗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情感。
可以采用情境再现、趣味展示、美学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美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创作、绘画等方式,将阅读中的美融入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美的力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对美的追求和感受。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文学作品的选择、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运用、注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美、注重将美融入生活并进行实际应用,从而真正发挥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享受美的乐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注: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若需要高中级别的,请详细说明。
】。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审美教育的概念和意义审美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提高其审美水平和素养的教育过程。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美学知识和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感知、欣赏和理解美的文化和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
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文学作品作为审美教育的载体,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使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方面具有更高的水平。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使学生具有更加丰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方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提高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和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修养。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文学研讨和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文学批评和评论,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和批评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赏析和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文化眼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情怀。
五、思考和建议在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丰富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要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环境,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教学氛围和文学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学作品,善于欣赏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首先是通过具体课文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祖国的丰厚文化遗产、优秀的语言艺术、丰富的表达手段,培养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正确地鉴赏美。
其次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时处处、时时留心观察美的事物、美的生活。
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
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而是借助于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那么, 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一、利用语文教材,实施审美教育小学阶段的审美教育应贯穿在各科教学中,音乐课以优美的乐曲,和谐的旋律,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美术课以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线条,使学生赏心悦目;体育课以健美的动作,激烈的竞争,使学生身心愉悦……语文课中的美育,则是以曲折的情节,动人的形象,悦目的环境以及富有韵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在这方面语文教材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包括有自然美与社会美两部分内容。
(一)以人物形象净化学生心灵社会美,就是社会生活美,它以光辉的形象,感人的事迹,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从而获得激荡人心的美感。
教材中的社会美的审美范畴包含了崇高美、壮美、优美。
(1)崇高美。
这是一种伟大的庄重圣洁的美。
例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崇高精神;《工人代表》中刘少奇不畏强暴的胆略;《一个苹果》中战斗集体的阶级情谊……这些形象具有强烈的道德震撼力量。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语文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而审美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阅读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审美情感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浅析。
一、培养学生的美感小学生对美的认识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审美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学校的教育来培养。
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存在,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描写,如山水、花草、动物等,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的美感。
除了文学作品,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入一些优美的图画、音乐、雕塑等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感知美的存在。
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莫奈的《睡莲》,感受其中的色彩和情感;欣赏肖邦的《降E大调的夜曲》,感受其中的悠扬和动人。
通过这些欣赏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并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想象和联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产生联想,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经历,进而产生对作品的审美体验。
在阅读《小熊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熊,经历种种有趣的故事,从而产生自己的想象与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写句子中的细节,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画面,继而产生联想和想象。
在阅读《春天的花开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笔下的花儿,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有怎样的形状和香味等。
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课文,感受到其中的美丽和优美。
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引导他们进行文学鉴赏,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大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将其融入教学中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将审美教育纳入大学语文教学体系,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大学语文教学、审美情操、文学鉴赏、审美能力、兴趣、重视、学生发展、教学效果、融合、意义。
1. 引言1.1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是大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审美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修养和素养。
通过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情感修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艺术作品。
审美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参与艺术创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审美教育,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1.2 大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大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学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摘要】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能力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极大,要培养“真、善、美”合一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语文教育应大力贯彻审美教育,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创造美好生活,从而提高审美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
美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
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
这富有情感的学科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
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
也可以运用朗读,
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
例如,《风景谈》一开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沙漠驼铃”的画面,望不到边际的沙漠“白茫茫一片”,发着“微微的白光”,突然,地平线上出现了“黑点”,逐渐变成“黑线”,微风送来铃铛“丁当,丁当”的“柔声”,“昂然高步”的驼队排成整齐的方阵,加上那“长方形猩红大旗”与那“苍茫”“寂静”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庄严、妩媚”的感觉。
我们可以抓住以上这些词语从色彩、感情、声音及动静变幻去指导学生感知形象,从中欣赏到大自然的阳刚之美,领悟到大自然的粗犷及人们战胜大自然的伟力,进而理解“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深层内涵。
二、培养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
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
这种“接轨”要求教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和“回忆和联系”。
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突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 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
”这种联想使学生产
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
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
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一篇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很多,教学中宜抓住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题的,反复出现或突出表现的主要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焦点的“情结”,诱导学生阐发、品味。
所以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思考练习”,设置想象、联想的阶梯。
如《荷塘月色》第二题:“作者是抓住荷塘月色的哪些特点来写的?并联系写作实际说说如果不这样写,还可以有怎样的写法,效果会怎样。
”这是指导和提示作想象和联想操练的,施教者可以根据题目设计出各种有益于想象、联想的训练台阶,使学生得到发生想象和扩展联想的实践锻炼。
三、培养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
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好妄;有的鞭扯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
这就要求去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读苏东坡的意境开阔、
场面宏大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世事沉浮的怀古之幽情,就必须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把“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联系起来,同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不得志的思想情绪联系起来,体会作者对雄姿英发的周瑜建功立业的敬慕,体会作者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发“人生如梦”的心理历程,由此而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
当然,以上所谈的审美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
美的具体性和美感的情感性,决定在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意义,明确美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
当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这些心理要素结合起来,并达到自由协调的状态时,一个审美感受、领悟、体验系统,即审美心理结构也就组合而成了。
这时愉快的审美体验也就产生了,在这种状态中,不仅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学生的人格修养也能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