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40 汉代儒学 含答案 精品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40 汉代儒学 含答案 精品

考点四十汉代儒学一、“罢黜百家”1.“焚书坑儒”批判(1)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

(2)影响: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2.罢黜百家(1)原因:为实现文化的“一统”,促进政治的“一统”局面。

(2)内容:汉武帝认可了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的主张,采取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

(3)影响:①积极: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

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②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易错提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不是孔子的“儒学”,而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3.太学的出现(1)教育体制: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办太学,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太学的影响: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并促进了文化传播,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二、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2.科举制含义:隋唐时代开始的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的选官制度。

3.影响: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也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思维导图][通史链接] 汉武帝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治国思想1.汉初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2.汉武帝时,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4.为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5.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太学,在郡县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3.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

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3.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

考点集训【P262】一、选择题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B)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解析】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通过与民休息的政策可以恢复发展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家强大,黄老无为的思想不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通过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

2.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白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

这主要反映了(D)A.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B.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诏令风格的变化,根据题意,汉代诏令措辞中不断引入儒家经典,说明汉诏令风格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儒家影响力的不断加强,故选D项。

汉初奉行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黄老之学不再适应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并不意味着在汉代消失,排除A项。

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B、C两项。

3.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发展”主要体现为(A)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解析】汉代儒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是指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

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极力美化现存的“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的统治秩序,提出“大一统”理论,使儒学适应了封建集权专制统治的需要,成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A项正确;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维系封建统治,压抑扼杀人性,B项排除;C项说法颠倒了,应为“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排除;D项是两者的相似点,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店铺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有何特点?
1.主张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的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的色彩。

2.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

3.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兼采各家思想以丰富和发展孔孟学说。

4.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

二、对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何认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新儒学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同时,"罢黜百家"并不是要消灭其他各派学说,而是把儒家思想作为其统治的主导思想而加以扶植。

1.背景
(1)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

(2)董仲舒兼采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2.实质:思想文化的专制。

3.评价: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由此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也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确立了在政治思想上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必修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必修三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复习练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6·甘肃一诊)《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

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

”这体现了( D ) A.无为而治的思想B.外儒内法的观念C.尚贤非命的主张D.天人感应的学说[解析] 题干中并未体现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法家思想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尚贤的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中“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体现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D项正确。

2.(2016·呼和浩特一模)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还提出“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至董仲舒时,将孔子的这一人伦秩序改造成“三纲五常”。

这一变化反映出( B )A.强化了伦理关系B.束缚人性加强君权C.强化了父权社会D.有利于思想大一统[解析] 伦理道德关系仅仅是董仲舒儒家政治哲学的其中一面,故A项错误;材料“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到“三纲五常”,董仲舒将孔子的事君逻辑理念上升到更高层面,以此适应大一统君主专制需求,故B项正确;孔子、董仲舒两者的政治理念重在服务君主,故C项错误;思想大一统材料论据不足,故D项错误。

3.(2016·保定一模)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

这主要反映了( D )A.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B.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诏书风格的变化,由“不讲究对仗”“几近口述”到“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说明汉代诏书的风格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A、B、C三项均排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堂达标】1.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

这一施政的理念主要来源于(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把握,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运用。

2.《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

”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

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的思想B.君权神授的思想C.无为而治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思想解析:选D。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郊祭”祈求上天降雨,主要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3.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五经”的流传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所以东汉时,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解析:选D。

本题只有C、D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D项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公元前134年五月的一天,汉武帝亲自召见董仲舒。

他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有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对汉武帝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这就是着名的“天人三策”。

汉武帝听了“天人三策”,大为兴奋,于是从其所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改变了汉朝统治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含解析)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含解析)

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JI CHU PAI CHA基础排查) 理一理一、历史背景1.客观: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2.主观: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主张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三、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1)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2)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3)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2.结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JING WEI DIAN BO 精微点拨) 想一想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吗? 提示:相同。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孔子的“儒学”吗?提示: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3.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新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2)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3)社会的发展,要求新的思想。

4.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1)政治:设中朝加强君权,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2)经济:盐、铁官营,重农抑商。

(3)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是以儒学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是“外儒内法”。

(2)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从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必修三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2020·福建漳州模拟)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

”吕思勉意在说明( B )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解析] 吕思勉认为汉武帝崇儒并不是为了专制,而是“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即儒学适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需要,B项正确;A项与题无关,排除;汉武帝的做法不过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而非超越时代,排除C项;D项与题干意思相反,排除。

2.(2021·广东深圳月考)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据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是( A )A.“天人感应”B.“无为而治”C.“知行合一”D.“君权神授”[解析] 从材料“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中可以看出董仲舒将儒家的德治上升到天命的高度,督促统治者要施行德治,这体现出“天人感应”的思想,故A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君权神授”指君主的权力是神授予的,强调君主权力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3.(2020·云南民族大学附中月考)西汉刘向作《列女传》,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华并存,且后者占据大部分篇幅:东汉武梁祠列女画像以刘向《列女传》为文本,立传的标准则强调贞顺节义,其他因素则退居其次。

这一变化说明( C ) A.东汉教育水平的下降B.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C.儒家伦理影响的扩大D.妇德的标准日益宽松[解析] 据材料“西汉刘向作《列女传》,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华并存,且后者占据大部分篇幅”可知,西汉列女的标准主要强调仁智才华;而东汉立传的标准则强调贞顺节义,这说明东汉时期儒家伦理影响到列女标准的变化,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两汉时期的官立学校以教授儒学为内容,不能说明东汉教育水平的下降,A项错误;据材料对列女立传,说明了儒学对人性的压抑,是对妇女人性的束缚,B项错误;据材料两汉列女的标准的变化,是对妇女的严格束缚,而不是标准日益宽松,D项错误。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0讲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新人教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0讲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新人教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0讲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新人教版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固基题组]1.[2015·徐州模拟]《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 A.天人合一 B.敬天法祖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答案 C解析题干材料是为汉高祖刘邦的皇权寻求理论支持,符合董仲舒君权神授的观点,故选C项。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材料中未体现,A项错误;敬天法祖属于宗法制的范畴,不符合题干材料内容,B项错误;天人感应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材料未体现,D项错误。

2.[2015·蚌埠模拟]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答案 A解析本题以董仲舒新儒学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

A、B、C、D四项都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然而,题干中的把灾害认为是上天对自己的警示,故皇帝下“罪己诏”,这一行为体现了天人感应的学说,即人与天的沟通的媒介即是“灾异”的自然现象,A项正确;B、C、D三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但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

3.[2016·江苏阜宁调研]汉武帝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措施不包括( )A.官方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确立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B.官方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C.官员选拔方面:儒生入仕,加强了儒学对政治的影响D.科举考试方面:考试选官,以儒学经典作为考试内容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巩固儒学正统地位的措施。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②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 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天
• (2)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 ①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 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 ②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 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 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 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 【思维深化】
•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以外的 思想销声匿迹了吗?
• 提示: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求 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 扬,因为在这一时期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 、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例如“ 春秋大一统”的主张就是吸取了法家的思 想。
• 2.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对君权有没
• [解析] 本题以《春秋繁露》的新材料为 切入点,考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解答本 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春秋繁 露》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经典著作,核心 内容是富不可骄、贫不至于忧生存。与“
3.(2013·重庆高考·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
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治者统治的需要,汉武
考纲 汉代儒学成 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
要求 为正统思想 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议,儒家思想取得独尊
的地位
主干梳理
• 一、历史背景 • 1.客观诸:侯国________势力膨胀,土地兼并
剧烈,匈奴为患,汉初“无为而治”的思 想已不适应社会发法家展的需要,积极有为的 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2.(2013·福建高考·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 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40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40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40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课件新人教版1板块四限时规范特训第40讲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2022四川四地模拟]据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记载:“(中国古代)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导致中国古代天文记载呈现这一特点的思想是()A.人定胜天护天人感应C.道法自然D.相生相克解析材料中将天象和统治者统治相关联,体现出汉代儒学中的天人感应思想,故B项正确。

儒学中的天人感应思想,故B项正确。

2.[2022-太原模拟]自汉武帝开始使用“建元”年号后,汉代年号大量出现了“元”“始”汉代年号大量出现了“元”“始”“初”等字,即所谓“与民更始”,就是说从头重来一次。

然而一次一次的“更始”,使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

此年号现象说明汉代()A.确立了“民本”治国原则护新儒学影响了政治理念D.崇尚重农抑商经济政策C.武帝后政治局势长期动荡D.崇尚重农抑商经济政策解析材料中的年号现象没有体现出对民意的重视,故A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因此“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影响到政治理念,故B项正确;材料中年号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政治局势的动荡,故C项错误;材料与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

3.儒家“尊王”3.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G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解析由材料中“地方”“诸侯”等关键词可知,儒家思想的精神实质侧重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防止地方权力过大。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强调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排除A项;“民贵君轻”强调君臣关系,排除B项;“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排除D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大一统”,与“防止地方势力膨胀”的精神实质一致,故选C项。

高中历史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01知识讲解

高中历史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01知识讲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解读考点提示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知识经纬知识清单“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背景:经济残破目的:恢复生产,安定人心治国原则:“____①_____”应用:休养生息政策2.“有为”成为时代需要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社会潜伏危机。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____②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1.“天”的学说——“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____①_____”。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2.“三纲五常”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___②_____”。

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3.“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____③_____”和“______④_____”的主张。

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举孝廉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他规定,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甚至还擢升平民、儒士为相。

这样,____①_____成为政府选拨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设五经“博士”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__②__”。

兴办太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___③___,规定太学生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版含解析

练案[40]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 (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导学号99522881(A)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解析]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选A项;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排除C项;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 (2018·河南安阳一模)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 000余人。

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

汉代这些举措导学号99522882(D)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解析]儒学正统地位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得到了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在两汉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太学始终是中央一级和全国最高等级的学府,这是明显的精英教育而非世俗教育,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可知,太学培养的是封建官僚而非实用型人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得知,一方面是太学录取人数的剧增,另一方面则是太学子弟被广泛授予官职,这必然会造成大量的士人研习儒家经典而不利于各种思想百家争鸣,故D项正确。

3. (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联考) 表表中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对于该表分析正确的是导学号99522883 (A)A.主流价值儒学化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解析]根据图表,社会伦理观念比例最高,表明儒家思想在汉朝确立了正统地位,故A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而不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从汉朝以来,政府一直强调“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主流思想始终是为政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版)

【2014高考在线】1.(2014·重庆卷)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

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

可见,韦宙()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2.(2014·天津卷)《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3.(2014·北京卷)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B.《孟子》C.《荀子》D.《离骚》【答案】D【解析】本题以中国战国时期的一幅地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①是燕国所在地,②是齐国所在地,③是秦国所在地,④是楚国所在地。

《离骚》的作者屈原是楚国人,故选D项。

4.(2014·江苏卷]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7.(2014·山东卷)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孟子•尽心》中提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由此,孟子强调( )A.性本善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D.民贵君轻2、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3、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

”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

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

这反映了当时( )A.地方吏治废弛B.试图重建礼乐制度C.君主专制加强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4、《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

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5、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

作者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 )A.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B.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C.儒家与法家的冲突激烈D.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6、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汉武帝采纳“养士”建议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儒家思想B.确立中央集权制度C.加强思想专制D.建立郡国教育体系7、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这种变化体现了( )A.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B.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8、王是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也可泛指国君、帝王。

2019届高考全国卷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4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含解析 精品

2019届高考全国卷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4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含解析 精品

第3步研习高考真题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儒家经典,不是为阐发孔子思想而作,排除A项;汉代儒学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排除B项;“五经”是孔子整理的典籍,而《论语》是孔子弟子整理的记录其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C项符合题意;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但儒学传统没有因此断绝,排除D项。

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材料并没有反映养子与亲子的权利,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血缘亲情关系逐渐淡化,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庭内部,而不是宗族内部,所以体现不出宗族利益问题,C项错误。

故选D项。

3.[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2023年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3年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练案[40]必修三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2022·湖南模拟)据统计,汉高祖时期的诏书多涵盖封王、罢兵、求贤、大赦、定赋等内容;文、景二帝则增加了劝农、养老、和亲、除刑等内容;武帝时又出现了劝学、改元、击匈奴等内容;宣帝后,地震、日蚀等内容多次写入诏书。

这表明西汉(B) A.社会经济得以不断发展B.统治思想发生变化C.国家政权维持长期稳定D.皇权呈现集中趋势[解析]根据材料,汉高祖、文帝、景帝时期采用道家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诏书包含求贤、劝农等内容,汉武帝时有改元、击匈奴,可见其想大展能力,推行有为政治,可见汉代统治思想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诏书的内容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与国家政权的稳定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皇权的集中无关,故D项错误。

2.(2022·云南昆明)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曹参继任相国。

他挑选各郡国中那些质朴而不善言辞之人,任命为丞相属吏;对官吏中那些“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这反映了当时(A)A.无为而治的基本国策B.儒家思想成为意识形态C.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D.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重用“质朴而不善言辞之人”,体现了黄老思想,反映了当时吸取秦亡教训,强调与民休息,奉行无为而治的基本国策,A项正确;儒家思想成为意识形态是在汉武帝时期,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C 项错误;“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3.(2021·广东模拟)秦朝建立之初,丞相李斯指出,博士淳于越等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非议政府决策,不利于现实政治秩序;汉代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两人的看法(C)A.有利于儒学的发展B.确保了国家长治久安C.旨在统一人们思想D.促进了多元文化融合[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李斯和董仲舒都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为专制统治服务,故选C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

1.(2019·陕西榆林一模)《三国志》记载,曲周县一个农民因自己的父亲生病,便杀牛进行祭祀,祈祷其父可以痊愈,结果被县令判了死刑。

而太守陈矫却认为,此人是真正的孝子,于是特意上表请求赦免他。

这说明当时( A )A.儒家文化影响行政管理B.孝悌观念已被普遍接受C.地方权力过大不便管理D.政府对农业重视程度不够[解析]材料表明,由于孝道,县令免除了农民的罪行,故选A项;B项中的“普遍”表述不当,排除; 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中国古代以农为本,故排除D项。

2.(2019·江苏南京调研)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 C )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解析]由材料“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可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起到警告统治者暴行的作用,起到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董仲舒的思想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排除A项;由材料“实重革命而轻受命”可见董仲舒的思想并非一概迎合君主谋取权位,排除B项;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排除D项。

3.(2019·山东省师范大学附中模考)下图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竹简《论语》,考古工作者1973年在河北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中发掘而出。

中山怀王刘修死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

这批《论语》残简行文中,只避讳“邦”字,汉惠帝以下诸帝皆不讳。

以下推断正确的是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论语》( D )A.残简避讳“邦”字说明《论语》成书于刘邦时期B.残简中的文字字体表明《论语》编纂于西汉时期C.中山怀王刘修墓藏《论语》与当时主流思潮不符D.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期已经受到统治者的极大重视[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

残简避讳“邦”字说明《论语》成书于刘邦以后,故排除A项;《论语》编纂于战国时期,故排除B项;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所以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论语》中避讳“邦”字,说明西汉统治者已经接受了儒家的等级礼乐制度,儒家学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选D项。

4.(2018·湖南洞口一中、隆回一中、武冈二中)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B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 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5.(2018·河北承德一中)袁伟时教授认为:“五常的道德规范应是建立在人类共同价值——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假若仁、义、礼、智、信不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

这些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应该是世界各国都可以接受,而且能够跟中国传统结合起来的。

”作者强调五常道德规范( C )A.是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B.优于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C.应该批判地继承D.包含了平等和民主、法治的观念[解析]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是五常道德规范的基础,故A项不正确。

B、D两项都只讲了材料的某一方面观点,具有片面性。

C项为全面的观点,故选C项。

6.(2018·广东惠州一模)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

这反映了汉代( B ) A.倡导愚孝思想B.强化宗法伦理C.确立儒学正统D.重视文化教育[解析]材料强调汉代统治者提倡全社会重视孝道,并作为重要国策大力宣扬,不是单纯的为劝孝而劝孝,而是“移孝作忠”或“以孝劝忠”,达到维护社会和政局稳定的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汉代统治者大力倡导以“以孝治天下”,使孝道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使孝道不仅仅局限在宗法伦理领域,还延伸、渗透到国家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强化成为社会伦理和政治宗法伦理,故B项正确;汉武帝时才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汉代通过文化教育的方式来宣扬孝道,重视文化教育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7.(2018·山东青岛调研)下表表明( A )A.B.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C.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D.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被打破[解析]根据材料从中央-郡国-县-乡-聚设置的官学、私学是指精舍和书馆,形成由中央到地方从官学到私学的体系,故A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时间是汉代,汉武帝后儒学才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呈现的教育体系,没涉及选官制度,唯一的途径绝对化,故C项错误;官学垄断被打破是孔子创办私学,故D项错误。

8.(2018·河南林州调研)西汉儒学家落下阂、邓平等创制了《太初历》;以桓谭、扬雄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参与了宇宙结构理论上的浑、盖之争;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对儒家经典多有研究,而且他的天文学思想受到扬雄所著《太玄》的影响。

由此可见( A ) A.汉代的天文历法与儒学关系密切B.儒学是天文历法发展的主要原因C.汉代儒学推动古代科技体系形成D.汉代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文化[解析]根据材料“儒学家落下阂、邓平等创制了《太初历》”、“儒家学者参与了宇宙结构理论上的浑、盖之争”、“张衡对儒家经典多有研究”,表明儒学与古代天文学有着重要的关联,故A项正确;儒学对天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天文学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儒学与天文学的关系,故C项错误;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故D项错误。

9.(2018·山西孝义摸底)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秩序,并未神化君权。

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这一变化( B )A.反映了儒学前后产生了矛盾B.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C.结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D.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材料未强调儒学的前后矛盾,西汉董仲舒只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而非颠覆,故A项错误;董仲舒继承发展儒学,推行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迎合统治者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诸子百家的糅合,故C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文化的变迁更多的则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故D项错误。

10.(2019·山东德州期末)西汉前期,丞相多是功臣或功臣子弟。

西汉后期,丞相则以掾史文吏和经学之士为主,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任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人数约占52.38%。

这说明( B )A.汉代统治者重文轻武B.儒学政治影响日益增强C.皇帝打击权贵以强化专制D.齐鲁地区成为政治中心[解析]根据材料“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齐鲁为儒学发源地,汉代丞相多出于齐鲁,由此可见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重文轻武政策,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对权贵的打击,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齐鲁地区的政治地位,故D项排除。

11.(2019·安徽黄山质检)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

由此可知( A )A.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B.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C.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D.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解析]材料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故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12.(2019·四川绵阳二诊)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

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

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 C )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解析]结合所学,西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政府重用儒学家做官,儒家思想倡导仁政、天人感应等思想,劝勉皇帝施行仁政,一定程度上对皇帝的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使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故C项正确;民本主义思想对皇帝施行仁政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制约皇权的作用有限,排除A项;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主要对象是政府各级官员,而不针对皇帝,B项错误;D项属于中央集权问题,皇权专制属于专制主义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作者:董仲舒。

“修改和润色”: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

(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儒学开始确立独尊地位。

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两则材料体现了君臣、父子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的意思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

(3)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中的地位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第三小问的回答要言之有理、答之有据。

14.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枝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