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e03b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3.png)
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一、引言遥感技术是一种能够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它通过卫星、飞机等高科技手段获取大量的数据,能够帮助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其中农业领域也是遥感技术应用的方向之一。
二、遥感技术与农业领域的应用1. 土地利用情况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监测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田、林地、草原、水域等。
其中常见的遥感技术包括高光谱遥感和多光谱遥感,它们可以获取不同波段的信息,包括植被、土壤和水分等。
通过获取这些信息,农业专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内土地的利用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
2. 农作物生长监测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不同种植区域内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获取气象数据和植被指数数据,可以比较不同作物在同一季节内的生长趋势,了解不同地区生长条件的差异,并进一步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同时,还可以在生长缺失或者异常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影响产量。
3. 灌溉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对植被指数进行监测,进而分析植被覆盖区域的土壤干湿情况。
该技术可用于监测农作物的水分情况,确定适当的灌溉时间和量,并优化灌溉方案,节约用水成本,提高水利利用率。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在干旱地区及时发现作物生长受水分限制的情况,便于及时采取措施。
4. 农药施用农业专家也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来确定不同地区作物的生长情况,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农药施用方案。
遥感监测可以帮助农业专家了解不同地区的昆虫和病原体种类及其种群密度变化,从而明确施药时间和剂量。
三、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优势和应用前景1. 优势(1)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范围内的农作物生长状况,不受限于特定区域的监测情况。
这是其他监测方式无法实现的。
(2)遥感技术可以同时获取不同方向和空间的信息,比较全面地描述不同作物的生长情况。
(3)遥感技术可以克服人工监测的时间和场地限制,减少了人力需求和成本。
2. 应用前景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遥感技术带来的优势和应用前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业专业人士所认可。
遥感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ef68e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f.png)
遥感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
遥感技术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遥感技术最初是为地质勘探和军事监视而研究开发的。
但随着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今遥感技术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一、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的遥感图像,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和监测。
也可以利用操作平台等软件分析遥感图像,对农业资源进行解译和评估。
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遥感技术可用于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土地利用的分类。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遥感图像对农田、植被、耕地等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对农地的科学利用和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数据。
2.农作物识别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检测植被覆盖度,更准确的对农作物进行识别和检测。
而且,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农作物检测,可以及时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病虫害的分布情况。
这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3.病虫害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问题进行精准的防治,更加高效的保护农业生产。
4.精准施肥遥感技术也可以专门用于监测农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实现精准施肥。
通过遥感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土壤营养状况的变化,减少施肥浪费也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1.大面积监测传统的农业监测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才能完成,而遥感技术则不同。
它可以在不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快速获取大面积的监测数据。
2.高精度数据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精度的监测数据,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分析和解译实现地面和非地面特征的准确描述,并结合作物需求制定农业科学管理和生产规划方案。
3.应用广泛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适合不同的农业场景。
他可以准确分析土地利用、农作物的生长、病虫害的监测以及精准施肥。
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及取得的成效
![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及取得的成效](https://img.taocdn.com/s3/m/85d7f83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3.png)
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及取得的成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源头。
在农业生产中,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及取得的成效已经倍受瞩目。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一、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基本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感知地球表面物理量并接收、记录、处理、分析和解释地球表面和大气现象的技术。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其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田信息调查。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农田地理位置、土地类型、土地质量、降雨量、气候和气温等相关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2.农作物遥感监测。
通过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和分析,可以监测出农作物生长情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评估农作物的生育状况和产量,并根据这些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和科学依据。
3.农业资源保护。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数据提取和解译等方法,监测和分析农业水文资源、土地水资源、空气环境、生物资源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成效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成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农作物遥感监测,农业生产者可以及时掌握农作物生长状况,为种植、收获等阶段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并以此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优化农业经营模式。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农业地图、土地利用情况等数据,帮助农业生产者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规划和利用,从而优化农业经营模式,提高成本效益。
3.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出土地变化情况、水资源状况等,及时发现和纠正因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切实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三、遥感技术在未来农业生产中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未来的农业中还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主要趋势如下:1.遥感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
以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为代表的数据处理技术将会更加成熟,进一步提高农业遥感数据的质量和稳定性。
2.遥感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广。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ddc205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4.png)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航天技术的进步,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卫星遥感技术指的是利用遥控卫星对地球表面信息进行观测和记录,再将数据传回地面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变量,以及生态环境的状况等。
在农业生产中,卫星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作物种植、灾害监测等方面,下面就分别来介绍一下卫星遥感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
一、土地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生产中的专家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土地类型、土地面积、土地质量等方面。
借助于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进行全面、动态、实时的监测和测量,从而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通过综合利用好每一块土地,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二、作物种植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生产中的专家对作物种植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包括作物的生长情况、作物的精准浇灌、施肥营养等方面。
卫星遥感技术通过红外线遥感方式来进行作物监控,可以实时采集到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相关生理数据,帮助决策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状况,并且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制定具体的农业生产计划和保护措施,达到最优化的耕作和作物生产效果。
三、灾害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生产中的专家监测和预测自然灾害的出现,包括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从而可以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卫星遥感技术通过遥感成像技术,可以对自然灾害的区域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从而让灾民有更充足的时间和资源做好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
在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的关注和预期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多学科的相互协调和合作来解决。
在农业生产中,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虽然不能取代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地调查和分析,但是卫星遥感技术的精度和准确性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加快决策的速度,并为决策者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计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遥感在农业上的应用
![遥感在农业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c866e5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3.png)
遥感在农业上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
1. 作物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包括作物面积、长势、产量等。
例如,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的遥感影像可以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水分状况等,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2. 农业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农业资源管理,如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农业气象监测等。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状况等信息,从而进行土地规划和管理;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资源分布情况,从而进行水资源管理和调度。
3. 农业灾害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农业灾害监测,如旱灾、洪涝、病虫害等。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旱情,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洪涝灾害,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4. 农业生产决策支持: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支持,如农业生产规划、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管理等。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作物种植结构、种植面积等信息,从而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规划;利用遥感技
术可以获取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信息,从而进行农业生产管理。
总之,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65e1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4.png)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的优势
卫星遥感技术有诸多优势,它具有宽广的监测范围和快速的信息更新能力,功能全面,可提供诸如地表温度、云图、火点等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可靠性、分辨率高等特点。
它可以收集到空间分辨率更高、更完整的土地、水、空气、生态系统等信息,有助于农业精准管理、农业资源评估及有效的农业灾害预测预警等。
二、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1)农田精准管理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收集到土地的位置、状态等信息,有助于农业业务的规划、落实与管理。
卫星遥感可以通过收集土地利用状态信息,帮助农民正确分配农田资源,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
例如,2024年4月中国在甘肃省部署了多普勒监测系统,实施了土壤水分分布监测,在农作物需水量评估、农田管理和作物种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农作物评估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及时收集农作物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采取正确的农田管理措施,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多普勒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农作物的发育状况,以此指导土地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2024年5月中国大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收集的农作物发育状况。
遥感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遥感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fc8f4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a.png)
遥感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不断增加,遥感技术正在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遥感技术利用航天器、地球观测卫星或其他载体从远距离获取地表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些数据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诸多帮助,本文将阐述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农业资源管理在农业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管理土地、水资源和植被。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土地类型和土地覆盖的监测,帮助农民了解土地利用状况。
同时也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农业用水、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帮助农民合理利用水源。
另外,遥感技术也可以帮助农民监测作物生长情况。
通过监测植被覆盖度和作物物候期,可以预测当地的农作物丰收情况,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农机作业。
二、气象预测气象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获取大气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气象预测,为农民提供更加精准的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帮助农民更好地保护农作物和个人安全。
三、病虫害监测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
通过观察作物发育状况、植被指数和影像数据,可以发现是否存在病虫害。
借助这种技术,农民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病虫害预警和防治,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四、精准农业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准农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遥感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更加精准地支持农业生产。
例如,通过引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激光雷达和遥感技术,农民可以对土壤和作物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综上,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帮助农民做好资源环境管理和气象预警等工作。
但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探索更加精准和多样化的农业数据处理方式,以提高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效果。
遥感遥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遥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e5e6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1.png)
遥感遥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遥感遥测技术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工具。
遥感遥测技术结合了遥感和遥测的优势,通过从远距离获取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本文将探讨遥感遥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及其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资源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优势。
一、遥感遥测技术概述遥感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载具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通过感测器获取图像、光谱等数据,然后进行处理和分析。
遥测则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和记录特定位置的物理参数。
遥感遥测技术结合了这两种技术的优势,可以准确获取农田的形势、土地利用、作物生长情况等信息,并及时传输到农业管理者手中。
二、农田信息获取与土壤分析利用遥感遥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的信息获取和土壤分析。
通过卫星影像可以获得农田的形势、面积、种植结构等数据,帮助农业管理者了解农田的概况。
同时,通过遥测传感器获取土壤季节性变化情况、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水分等指标,为农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基于这些数据,农业管理者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案、施肥计划,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三、作物生长监测与病虫害防控遥感遥测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和病虫害防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遥感数据,可以实现对农田中作物生长的监测与分析。
例如,通过NDVI指数可以评估作物叶绿素含量,从而判断作物生长状况。
通过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农业管理者可以及时调整种植密度、施肥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此外,利用遥感遥测技术还可以及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通过红外辐射遥测技术,可以检测作物病虫害的早期迹象,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利用卫星数据对大范围的病虫害进行监测,可以提前预警,减少损失。
四、农业资源保护与环境可持续性遥感遥测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农业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通过遥感技术对农业水资源进行监测,可以精确获取农田的水分利用情况,避免过度灌溉。
同时,通过遥测传感器对土壤水分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实现精准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案例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177ef7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0.png)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农业越来越需要先进的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卫星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获取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些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以帮助更好地了解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
1、作物生长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拍摄地球表面的图像,提供大量有关地球表面的数据,如气候信息、地貌变化、土壤类型、覆盖度、植被指数等。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实现对作物生长情况的监测,例如,不同种植地区作物的生长情况对比、不同种植时间作物的生长情况对比等。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了解作物生长的情况,优化农业生产管理。
2、土壤含水量监测在农业生产中,土壤的含水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植被指数等数据,来预测土壤含水量。
例如,分析红外线数据可以测量植被在光谱中的反射和辐射效应,从而得到一部分土壤含水量的信息;结合地面监测数据,可以提取更可靠的土壤含水量数据。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土地资源信息。
3、重要农产品定位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农业产地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确定重要农产品的种植区域。
例如,可以通过遥感信息分析,确定最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地点和时间。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农产品生产及市场的竞争力。
4、疫情预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疫情爆发的机会也在增加。
卫星遥感数据可以预测疫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工作。
例如,可以利用遥感信息分析,得出疫情属于何种类型、可能产生的程度及区域等信息,为农业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正日益普及,也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农业生产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更多应用案例的出现。
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2649cb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9.png)
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农业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农业生产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领域。
利用卫星影像数据和地面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动态监测、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检测、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多项任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土地资源利用与覆盖变化检测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覆盖情况进行精细化监测。
例如,在大范围的土地利用转换中,通过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可以追踪土地的变化过程,评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
同时,还能够创造出“天地图”的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支持土地管理部门科学管理,推动各地农业逐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体系。
2. 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动态监测农作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中,需要及时地进行管理。
遥感技术在这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作物的反射光谱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作物的生长情况,例如作物覆盖度、生长指数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农民科学施肥、控制病虫害、提高产量等,也能够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动态监测,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细化的服务支持,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与品质。
3. 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和满意度,也是关系到出口质量的关键因素。
通过遥感技术对农产品进行监测,可以获得有关农产品的物理参数、化学参数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可以利用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对烟草等农产品烟碱含量的检测,有效地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
这样的检测方式还能大大降低成本,便于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质量管控。
结语遥感技术的应用正逐步丰富和完善,这对于农业生产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也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完善配套的管理政策等措施。
未来,在跨部门的协作下,遥感技术将在农业领域中大有可为,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做出新的贡献。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f8f91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8.png)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一直是技术应用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而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则使得现代农业得到了更精准、高效、环保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的定义、原理入手,深入解析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原理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航空器、无人机等外场装置对被观测对象的光、热、声、电等波段的能量或元素特征进行感知及处理的技术。
它既可以获取大面积、高分辨率、多频率的空间信息,又可以获得多期、时序、动态的地表信息。
遥感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记录等信息来获取地球表面各种目标在能量和电磁波辐射下的各种反射、透过和发射规律,从而进行象元分类、影像解译等分析和判断。
二、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种植调查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每片农田的地型、土地利用、遮阳、植被对阳光的吸收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判断农业生产中不同类型的植物的需求,从而制定再种植和管理计划。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排除水源不足或地形太复杂等农业绿色生产难题,从而辅助农业可持续发展。
2.土地利用规划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每个县区的耕地、林地、草地、旱地、河流、山地、水域等地理要素,进而进行土地利用查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等管理工作。
3.病虫害监测农业作物的增长面临各种虫害和疾病威胁,遥感技术可以及时地监测病虫害传播的趋势和特点,通过借助 spectral 模型进一步分析图像中的植物状况,识别植物是否有异常情况,从而使农民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粮食安全。
三、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发展前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将越来越注重效率、品质和标准化,因此,遥感技术将更多地被利用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以农田水利为例,在荒漠化、土地质量减小的情况下,利用遥感技术的解译、图像增强、虚拟现实技术可生成最佳的地表覆盖模型,进一步实现制定最佳农田水利规划,提高水利效率,防止因枯水灌溉导致的农业产量减少等问题。
农业遥感的实际应用案例
![农业遥感的实际应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430c30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a.png)
农业遥感的实际应用案例
农业遥感是一种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监测和农业灾害预报的技术。
以下是农业遥感的几个实际应用案例:
1.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通过对卫星遥感数据的分析,可以估算作物的产量。
这种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估产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农业生产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农业病虫害监测:通过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可以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情况。
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都很高,可以为农民提供及时的预警和防治建议。
3.土地资源调查与利用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资源信息,包括土地面积、类型、分布和利用情况等。
这种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变化情况,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气候变化等。
这种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农业灾害预警与灾后评估: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监测各种农业灾害,如洪涝、干旱、台风等,为灾害预警和灾后评估提供重要支持。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评估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灾后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农业遥感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和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遥感技术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452639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7.png)
遥感技术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农业和精准畜牧,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遥感技术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 土壤和水资源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地利用、土壤质地、水资源、灌溉情况等信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和灌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农作物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规模的农田信息,掌握种植面积、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等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农作物的问题,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精准施肥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农田内部的植被指数、土壤养分等信息,通过智能化的施肥设备对不同区域进行精准施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产量的效果。
4. 病虫害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情况,提前预警并精准喷洒农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5. 农田环境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农田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如土地的质量、水质的监测,以及环境的变化情况,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有效保护生态系统。
二、遥感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1. 牧草资源调查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牧草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帮助畜牧业者合理安排牧区的利用方式,提高牧草的利用率和养殖效益。
2. 畜牧业产业链管理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畜牧业生产链上的每个环节,包括饲料生产、畜禽存栏、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整体效率。
3. 畜禽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监测畜禽的饲养环境,包括饲养场所的清洁度、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保障畜禽的生长和健康。
4. 畜牧业疾病监测通过遥感技术监测畜禽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疾病传播情况,提前预警疾病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控手段,保障畜牧业的生产安全。
5. 智能养殖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畜牧业的智能化管理,包括智能饲喂、智能清洁、智能监测等方面,提高养殖的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e5e99d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a.png)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发展的日益重要,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了全球研究的热点问题。
遥感技术因其具有高效、准确、全面的特点成为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从遥感数据获取、遥感图像处理、遥感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几个方面探讨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遥感数据获取在农业中,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卫星、航空机或无人机的遥感传感器对农田进行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
在遥感数据获取中,对于农业领域的研究,主要应用的是遥感图像。
遥感图像是一种通过遥感传感器获取地面信息的图像,主要分为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两种方式。
卫星遥感是通过卫星遥感传感器获取图像,其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相对较低,但覆盖面积较大;而航空摄影则是通过飞机搭载的多光谱遥感传感器获取图像,分辨率较高、覆盖面积相对较小但时间分辨率更高。
三、遥感图像处理经过遥感数据采集,需要对所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以便能在数字系统中进行高效、低误差的处理和分析。
针对农业,主要应用的图像处理方法有特征提取、信息提取、分类与聚类分析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遥感图像分类,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表涵盖物的分类信息,特别是植被信息。
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的矢量数据进行空间关系分析,判断农田的利用及变化情况。
四、遥感数据分析遥感数据分析是对遥感图像处理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得出更具体的农业信息,如作物类型、作物受灾程度、土地利用类型等。
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农田信息。
常用的遥感数据分析方法有监督和非监督分析。
监督分析主要是利用已知分类的样本集对被测数据进行分类;而非监督分析则是根据数据自身特征进行分类。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为农业研究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
五、决策制定利用遥感技术提取的农业信息,可以为农业生产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在区域内遥感技术可以提取的新农田资源,以及现有农田种植的作物类型和状况等信息,可以为农业部门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379887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1.png)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高效、准确、可靠的信息获取方法,通过卫星的高空拍摄,使我们可以获取到地面上的众多信息,由此可以对农业领域进行诸多有益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一、土地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地监测、测绘和分析农业土地利用情况,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进行光谱分析、图像处理和特征分析,从而获取土地的详细信息,比如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土地质量、土地覆盖范围等,这些信息可用于农业土地管理和可持续开发,有效地避免和减轻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
二、作物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地监测、测绘和分析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的情况,包括作物的种植面积、生长状态、发育期、生长周期等指标。
通过对卫星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和监测,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专业人士了解作物的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使得农作物能得到更好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水资源管理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业部门监测、测定农田的湿度、土壤含水量等水资源情况。
通过卫星图像的分析,可以在实时的、动态的情况下,全方位的监测农业用水情况,使得农民能够有效的掌握水资源的分配情况,实现科学的节水,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农业气象研究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对气象变化进行观测,利用卫星气象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的各种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从而能够对农业作物产量、品质、果实大小及色泽进行预测,帮助农民根据气象条件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生产周期,提高农业效益。
五、农业救灾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业部门及时获取灾害的信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为农业部门提供各类自然灾害预警,如降水、风暴、洪水等,协助及时出台应对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总之,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在农业领域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信息,帮助农业部门对土地资源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及时预警自然灾害,减轻农业生产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30f340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1.png)
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 引言遥感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采集技术,它通过利用卫星、飞机等载体的遥感数据,对地面进行无接触、非接触式的观测与测量。
农业生产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产业,其发展需要广泛的支持和促进。
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农业生产实现精确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2.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测与评价是决定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高分辨率和广域性的卫星遥感图像,实现对农田、草原等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价。
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了解土地的类型、覆盖度、质地和水分状况等,从而决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方案。
3. 遥感技术在农作物监测中的应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生产要素,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标。
遥感技术可以在不接触地表的情况下获取农田相关信息,如植被覆盖度、植被物候期、杂草数量等,从而帮助农业生产者实现高效的农作物管理和决策。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协助农业生产者判断植被受损情况,及时进行灾后作物恢复。
4. 遥感技术在灌溉管理中的应用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过度的灌溉和缺乏灌溉都会影响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地表面温度和植被覆盖度等数据,分析土地的水分蒸散量和作物的蒸腾量,帮助农业生产者实现科学的灌溉计划和方案。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为农业生产者提供雨量、气象等方面的数据,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天气情况和农业生产规律。
5. 遥感技术在精准施肥中的应用施肥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同作物、不同土地类型需要不同的施肥。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地表面光谱数据和土壤养分状况,帮助农业生产者实现精准施肥。
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的微量元素含量、酸碱度、盐碱化程度等参数进行分析,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科学的精准施肥方案和建议。
6. 遥感技术在农业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农业生产在实现高效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aab54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c.png)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卫星遥感技术通过搭载在卫星上的各种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地表物质的观测和检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农作物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探讨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一、土地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并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土地利用图谱。
利用多光谱影像和植被指数等卫星数据,可以快速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类型分布图,以及农田的地形、地貌、土质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土壤水分利用率和地上植被覆盖率,为土地管理提供参考和评估。
二、农作物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还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产量等相关信息。
卫星数据可以快速获取农田的每季作物类型、作物面积和分布情况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利用多光谱影像可以提取作物的发育信息和生长状态,比如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等。
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快速评估作物生长状态和健康状况,以及病虫害等方面的风险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三、灾害预警自然灾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台风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天气异常的时候,卫星数据可以实时获取灾情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预警和指导。
同时,卫星数据的利用还可以开展防治措施和灾后重建工作。
四、研究和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研究和发展。
利用卫星数据,可以研究土地和作物的物质循环、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的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卫星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和广阔空间。
综上所述,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和重要的。
未来,卫星遥感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持。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总12页)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总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134cbb6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6b.png)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总12页)遥感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具有丰富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着重介绍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农田土壤监测、作物生长监测、精准农业决策、农场基础设施规划和应急响应等方面。
1.农田土壤监测遥感技术可实现精准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获取,包括种植面积、产量、分布、土壤质量、肥力等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土壤的土壤水分分布和变化趋势,准确评估土壤的肥力,研究土壤的性质和物理特性,以优化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管理。
2.作物生长监测遥感技术可通过获取不同光谱波段的遥感图像,实现精准的监测和评估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定量评估不同作物的生长状态,如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叶色指数等。
同时,还能够检测病虫害的发生和分布,以利于及时防治。
3.精准农业决策遥感技术可利用高清晰度卫星图像、无人机拍摄图像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通过遥感图像分析,可以获取实地农业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4.农场基础设施规划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农场基础设施的监测和规划。
通过遥感数据可以获取农场地形、地貌、水体和道路等的地理信息数据,以便规划农田、排灌系统和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
此外,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建筑评估,为农场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5.应急响应在塑造紧急应对战略方面,遥感技术也有着巨大的帮助。
由于遥感技术非常适用于数据收集,因此它在农场管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更快地发现森林大火、洪水、干旱、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和相应决策。
总之,遥感技术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了全方面的技术支持,不仅在监测和评估农业资源方面发挥着快速而高效的作用,而且可促进农业生产与科技的结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遥感影像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在农业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ae32bd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3.png)
遥感影像在农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而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经济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以其在农业资源调查、监测、管理、评估等方面的优越性,在现代农业中日益显现。
本文将从作物遥感研究、地理信息系统与农业资源管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遥感影像在农业中的应用。
一、作物遥感研究在农业生产中,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作物生长状态及其供需状况进行非接触式测定。
利用遥感影像,植被指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精确的作物生长数据,还能准确把握作物受灾损失,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基于遥感影像的作物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各地农作物生长实时监测,支持农业决策精准调控,有助于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进行更加智能的精准扶贫和农业支持。
二、地理信息系统与农业资源管理自从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解决农业资源配置和决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利用高清遥感影像,关键地理信息,以及GPS定位数据等来构建农业资源信息库,可以非常便捷地实现进一步的地理信息分析。
基于全面的数据信息,以及GIS系统的支持,农业生产单位可以更加智能地制定计划,调整资源,优化物流等等,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而地理信息系统也成为了农业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是遥感影像技术在农业中的重要应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利用遥感影像技术,能够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分辨率更高、可持续监测的效果。
因此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影像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通过对农业影像的空间分析,可以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设立基准,完善流程、优化服务,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全面保护。
综上所述,遥感影像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创新的思路和新的机会。
农业生产单位和研究人员可以依靠遥感技术的优势特点,进行快速、便捷、准确地监测和评估,并通过数据和GIS系统加以合理利用,从而取得更好的生产效能,并为进一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942062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4.png)
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遥感技术越来越受到农业界的重视。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地面上的红外线、光谱、温度等信息,通过图像分析和处理,确定作物的生长状态和农田的土壤特征,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一、农业资源调查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面积农田的信息,通过遥感数据分析,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快速调查和评估。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大规模、高效地监测农作物的分布、类型、面积和产量,及时反映生产情况,为科学决策、调整种植结构提供依据。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利用情况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二、农业灾害监测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干旱、洪涝、旱涝保收、蝗灾等。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量的遥感数据,动态监测气象条件、降雨量、地表水分、植被覆盖、土壤水分和温度等相关指标,及时预测和监测农业灾害的发生趋势,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加强农业灾害防治,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三、农作物监测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最主要应用就是农作物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和监测农田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进行遥感数据分析,可以提供叶片面积、叶绿素含量、水分含量、高度、坡度等农作物参数,进而确定作物的生长状态。
这些信息可以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精准的措施和决策支持,精准调控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四、农业水资源监测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业用水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业水资源的情况,包括土壤水分、地下水位、水源分布、水体质量等,通过监测这些变化,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保障农业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农业装备与管理的发展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相应的农业装备也在不断升级。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农田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能够实现农业装备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自动控制、伺服系统和保障措施等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得以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确农业》结课论文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中国·大庆2013年11月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多,发展迅猛,与许多学科有联系,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将针对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特别是高光谱遥感对农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报告。
农业是遥感应用中最重要和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20世纪20年代航空遥感刚一转入民用,便被用于农业土地调查。
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将多光谱原理应用于遥感后,人们根据各种植物和土壤的光谱反射时特性,建立了丰富的地物波谱与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在农业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农业灾害预报与灾后评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和成功的应用。
农作物长势是作物生育状况总体评价的综合参数。
农作物长势监测指对作物的苗情、生长状况及其变化的宏观监测。
我国早期的农业遥感的重点也是在估产。
从“六五”计划开始,开展了农作物遥感估产研究并在区域尺度上开展估产试验。
遥感技术具有客观、及时的特点,可以在短期内连续获取大范围的地面信息,用于农情监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20多年,农作物遥感监测一直是遥感应用的一个重要主题。
从“七五”利用气象卫星数据进行北方十一省市小麦估产起步,经过“八五”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研究,到“九五”建立全国遥感估产系统,使我国的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向实用化迈进。
1 遥感估产的原理及农作物估产的方法1.1 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任何物体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这是物体的基本特性。
人眼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在可见光范围内识别各种物体的,遥感技术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利用搭载在各种遥感平台(地面、气球、飞机、卫星等)上的传感器(照相机、扫描仪等)接收电磁波,根据地面上物体的波谱反射和辐射特性,识别地物的类型和状态。
农作物估产则是指根据生物学原理,在收集分析各种农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平台上的传感器记录的地表信息,辨别作物类型,监测作物长势,并在作物收获前,预测作物的产量的一系列方法。
它包括作物识别和播种面积提取、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两项重要内容。
1.2 农作物估产的方法农作物估产在方法上可分为传统的作物估产和遥感估产两类。
传统的作物估产基本上是农学模式和气象模式,采用人工区域调查方法。
它们把作物生长与主要制约和影响产量的农学因子或气候因子之间用统计分析的方式建立起关系。
这类模式计算繁杂、速度慢、工作量大、成本高,某些因子种类往往难以定量化,不易推广应用。
遥感估产则是建立作物光谱与产量之间联系的一种技术,它是通过光谱来获取作物的生长信息。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绿度或植被指数(由多光谱数据,经线性或非线性组合构成的对植被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各种数值)作为评价作物生长状况的标准。
植被指数中包括了作物长势和面积两方面的信息,各种估产模式,尤其是光谱模式中植被指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
根据传感器从地物中获得的光谱特征进行估产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动态的优点。
农作物估产中所应用的遥感资料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气象卫星资料,主要为美国第三代业务极轨气象卫星(NOAA系列)装载的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资料,其资料特点是周期短、覆盖面积大、资料易获取、实时性强、价格低廉,空间分辨率低但时间分辨率较高;二是陆地卫星(Landsat)资料,应用较多功能是专题制图仪(TM)资料,它重复周期长、价格高,但其空间分辨率高;三是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资料,主要用于光谱特征及估产农学机理的研究中,其中高光谱数据可提供连续光谱,可消除一些外部条件的影响而成为遥感在遥感估产中农作物面积提取是最重要的内容。
用遥感方法测算一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航天遥感方法。
包括卫星影像磁带数字图象处理方(一般精度较高)和绿度---面积模式。
(2)航空遥感方法。
可进行总面积的测量、作物分类及测算分类面积。
(3)遥感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此方法是由美国农业部统计局在原面积抽样统计估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原理是利用遥感影像分层,再实行统计学方法抽样。
(4)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相结合方法。
此方法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遥感信息,对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行获取。
数据处理、地面测量、光谱模型和应用的强有力的工具。
在遥感估产中农作物面积提取是最重要的内容。
用遥感方法测算一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 国内外遥感估产的研究进展状况2.1 国外遥感估产研究的进展状况美国首先开了农作物遥感估产之先河,美国农业部、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宇航局和商业部合作制定了“大面积农作物估产实验(1974~1978)计划”,组织实施了小麦估产计划,应用先后发射入轨的陆地卫星1~3接收处理出的MSS图像,首先对美国大平原9个小麦生产州的面积、单产和产量做出估算;尔后对包括美国本土、加拿大和前苏联部分地区小麦面积、单产和产量做出估算;接着是对世界其它地区小麦面积、总产量进行估算。
调查分析美国、原苏联、加拿大等主要产粮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出苗状况和长势,并利用气象卫星获得的气象要素信息,结合历年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的小麦估产模型精度高达90%以上。
1980~1986年,美国又制定了“农业和资源的空间遥感调查”计划,其核心内容仍是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与单产模型的研究。
进行国内、世界多种粮食作物长势评估和产量预报。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查委员会的陈沈斌于1992年8月在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负责美国以外国家的农作物估产,并建成运行系统)曾见到当月估计的中国小麦、玉米、水稻总产量与后来199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差-3.53%、+0.65%和-0.66%。
该项工作,为美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此后,欧共体、俄罗斯、法国、日本和印度等国也都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测算,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欧共体用10年的时间(从1983年开始),建成用于农业的遥感应用系统,1995年在欧共体15个国家用180景SPOT影像,结合NOAA影像在60个试验点进行了作物估产,可精确到地块和作物种类。
2002年美国航空航天局与美国农业部合作在贝兹维尔、马里兰用MODIS数据代替NOAA-AVHRR进行遥感估产,MODIS搭载的TERRA卫星是1999年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日本(国际贸易与工业厅)和加拿大(空间局、多伦多大学)共同合作发射的,MODIS数据涉及波段范围广(36个波段)、分辨率(250,500,1 000 m)比NOAA-AVHRR(5个波段,分辨率为1100 m)有较大的进步,这些数据均对农业资源遥感监测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ldso等曾运用500~600nm和600~700nm两个光谱区得到的反射值的转换植被指数(TV16)来估计小麦与大麦的单产,获得小麦单产与TV16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8。
同年,日本科技公司完成了“遥感估产”项目,可提高平原农业估产的精度,并着眼于对全球进行估产。
而美国已经将遥感技术用于精细农业,对农作物进行区域水分分布评估、病虫害预测等,直接指导农业生产。
用卫星遥感方法进行长势监测和产量估算已进行多年,方法已趋于成熟。
遥感技术用于精细农业,对农作物进行区域水分分布评估、病虫害预测等,直接指导农业生产。
用卫星遥感方法进行长势监测和产量估算已进行多年,方法已趋于成熟。
水稻遥感估产以亚洲水稻主要生产国为先行和先进。
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都进行过遥感估产研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Patel和Dash等建立水稻产量和RVI的关系,试验区预报精度达到96.14%。
Miller等在分蘖或出穗阶段时,运用比值植被指数通过干物质和单产的关系来估计单产。
但在作物灌浆与成熟阶段,由于反射率与总生物量之间并不相关,比值植被指数无法预测水稻的冠层生物量。
Wiegand,SSRay认为借助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IR-R)/(NIR+R)}可以很好地预测产量。
2.2国内遥感估产研究的进展状况从“六五”开始,我国试用卫星遥感进行农作物产量预报的研究,并在局部地区开展产量估算试验。
“七五”期间,国家气象局于1987年开展了北方11省市小麦气象卫星综合测产,探索运用周期短、价格低的卫星进行农作物估产的新方法。
该项目中,主要是以长期的气象资料为基础,以遥感信息为检验手段,建立了不同地区的遥感参数-作物产量的一阶回归模型。
1985~1989年,此项目为中央和地方提供了165次不同时空尺度的产量预报,为国家减少粮食损失达33万t以上,累计经济效益达20亿元。
“八五”期间,国家将遥感估产列为攻关课题,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农业部等40个单位,开展了对小麦、玉米和水稻大面积遥感估产试验研究,建成了大面积“遥感估产试验运行系统”,并完成了全国范围的遥感估产的部分基础工作。
通过1993~1996年4年试验运行,分别对四省两市(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北部和北京市、天津市)的小麦,湖北、江苏和上海市的水稻;吉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长势和产量的监测和预报,在指导农业生产及农业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全国性的卫星遥感估产提供了重要保证。
1995年以信息系统及农情速报,建立全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中国科学院、气象局及多家高等院校、研究所致力于遥感估产技术的研究,并在浙江、江西、江苏各省及华北、东北、江汉平原等地区对冬小麦、玉米、水稻、糜子等作物进行遥感估产,在遥感信息源选取、作物识别、面积提取、模型构建、系统集成等各个技术环节有了大幅的进步。
李哲、张军涛提出的基于遗传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玉米估产方法;侯英雨等提出的基于作物植被指数和温度的产量估算模型;江东博士提出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作物遥感估产模型;王人潮教授等提出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和水稻双向反射模型等等,这些模型汲取了以前模型的优点,模型因子的选择更加合理,可操作性更强,精确程度更高。
随后,遥感估产方法已日趋成熟起来。
古书琴等借助植被建立了水稻单产的预报模式、遥感估算水稻种植面积,表明利用遥感手段对水稻进行估产的精度高于常规农业气象模式,还可提高预报时效;黄敬峰,杨忠恩等在1999年以NOAA-AVHRR资料为主,利用GIS技术提取水稻可能种植区域,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区和各县的比值植被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提出的水稻遥感估产比值模型和回归模型,预报浙江省的水稻总产,1998年的拟合精度和1999年的预报精度都达到95%以上;黄敬峰,王人潮等综合冬小麦各种参数及资料,证明地面光谱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密度、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关系密切,建立了密度与生物量的光谱监测模型,进而建立了北疆试验区各层冬小麦种植面积估算和产量预报卫星遥感模型,辅以冬小麦产量农业气象预报模型、农学模型及模拟模型,自1994年投入应用以来的结果表明,这套模型预报精度高、效果很好;李建龙,蒋平,戴若兰利用1991~1996年在新疆天山北坡不同草地类型上各种资料,使用3S集成系统进行了多重相关分析和遥感估产技术的深入研究,实现了遥感大面积估产目标和草地生态学意义及3S与草地专家系统一体化集成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