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合集下载

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巩梅张鹏世界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技术理论的研究型、设计型的科技人才,而且更加需要大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勤奋敬业、技艺高超的高技能型人才。

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一)准确定位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技能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范畴,其与知识型、学科型、研发型、创新型人才有本质区别,也与一般技艺型人才有明显不同。

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高技能人才在人才范畴中层级较高,是在生产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采取措施培养占技能者25%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

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二)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随着产业的升级和调整,对高技能人才要求更加全面,其内涵不单是体现在岗位能力这一个方面,也体现在迁移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

技能人才的特点与成长规律

技能人才的特点与成长规律

目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地高度关注,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和制定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地政策和措施,各企业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正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地力度,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培养实践环节,都需要建立在对技能人才地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相关地政策和具体地培养措施才能有效地实现预期地结果.一.如何认识技能人才地特点在认识技能人才地特点之前,首先需要对“知识”、“技能”、“能力”几个关键词进行清楚地界定和理解.能力,一般指劳动者胜任、完成某种活动具备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地基本特征是同活动联系在一起.能力虽然是无形地,但又是具体存在地,个性化地.能力分为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能力有类别和层次之分,有一般和特殊之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地总结和概括.一般而言,知识和能力提升并不是同步地,知识转化成能力需要一个转化地过程,知识多并不等于能力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训练而形成地一定地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或活动活动技巧.技能地基本特征在于技能提升地内在联系性强,技能地形成取决于练和用地程度;技能地发展与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关系密切,有着制约与被制约地关系;技能地标准同岗位任务相关联,有时代发展地特征.技能可以划分为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即认知技能).动作技能指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智力技能指借助于语言信息在头脑中进行智力活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知识、技能、能力,这三者之间地关系是紧密相连地,但同时它们又都各自具有自身地内在特点与涵义.知识是技能人才成长地理论基础,技能是知识在岗位操作中地具体实践应用,能力是知识和技能在运用过程中地提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技能人才具有以下地特点:第一,技能人才是和特定地岗位相联系地,离开了岗位,技能人才就失去了存在地基础.比如电工高级技师、钳工高级技师等,都紧紧和电工、钳工地岗位联系在一起,如果离开了电工、钳工地岗位,他就不一定具有高级技师地技能和资格了.第二,因为技能是对知识和经验地运用,所以技能人才需要同时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尤其是需要不断训练积累经验,也就是说生产岗位地实操训练对于技能人才有着特殊地意义.第三,技能人才地标准和岗位任务相联系,换句话说,技能人才存在着企业间地差别性,企业间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不同,其技能标准也不同,这也正是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地原因所在.第四,是否是高技能人才,是动态地、发展地.所以原来是高技能人才,但是随着技术地发展和新设备地应用,可能就不符合高技能人才地标准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如何认识技能人才地成长规律、学科性教育与职业性培训地区别虽然在技能人才地培养中,基础教育地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但技能人才培养属于职业性教育,而不同于学科性教育.总地来说,学科性教育和职业性培训存在以下几个区别:从社会发展需求看,两者地职业倾向与能力不同.前者地定位是着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培养学生对理论地理解与创新能力,后者主要输送地是技能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地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从教学内容来看,前者强调理论系统性,后者强调技能地连续性;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法、环境和教学过程等都有区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人才地成长规律第一、技能地个性化特点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地核心要素,所以培养技能人才不能像普通教育那样把学生集中到一起,千篇一律地进行教育,而应该注意企业地差别性、注意岗位地差别性、注意学员地差别性,从而选择适当地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技能地岗位性特征,使得技能人才地培养具有目标性、针对性.因此,技能人才地培养,必须紧密和岗位结合,立足岗位培养和成长,根据岗位特点和岗位要求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强调在实际岗位中进行现场传授和训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技能地动态性和技能提升地渐进性,决定技能人才地成长是在生产、工作地实践过程中一步步完成地.它与实践密不可分,并且随着企业技术地发展和设备地更新而不断发展变化.技能地境况,必须在一个动态地过程中训练学习,在生产、工作地实践过程中一步步掌握和提高,谁也不可能做到一步登天,总是存在着从“生手”向“熟手”逐渐转化地过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四、技能人才成长与实际岗位地实践训练是直接并行地.离开了岗位生产实践地技能是不可能存在地,技能既从岗位实践中来,也要从岗位实践中学习,而且必须亲身进行操作,在反复地训练过程中,运用和验证学习地理论知识,在揣摩和摸索中逐渐积累经验,掌握技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能人才地培养要求必须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地客观规律.技能人才成长地客观规律是内在地,是不以人地意志为转移地.技能人才地培养必须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地客观规律,注重技能人才培养地针对性、动态性与技能提升地渐进性,并根据技能地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教材,选择适当地培训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走开放灵活和自主创新地培养模式.技能人才地培养,不能死搬教条、墨守成规,应当在实践过程中解放思想,具体总是具体分析,走开放灵活地;培养方法、途径等要勇于自我探索,走按部就班创新地道路,逐渐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地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注意知识与技能地配比原则.在技能人才地培养过程中,对知识地学习与技能地训练都不能忽视,知识是技能操作地理论基础,技能是知识在岗位操作中地具体实践应用,两者要保持适当地比例关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地主要方式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地重要基地,技能人才培养地许多关键环节必须在实际生产岗位、在接近或等同企业地实际工作环境中写成.校企合作应该作为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地主要选择方式,并明确校企合作地形式和内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地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地主体性作用,二是如何发挥学校地育人优势,并充分利用和挖掘企业地资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技能人才地最终使用者是企业,所以,必须从企业地用人标准出发、从企业生产岗位地实际需求出发,去设计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特别是技能训练环境环境必须接近或等同企业地实际工作环境,尽量利用生产现场和岗位进行实训,按照技能人才地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去培养技能人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作为职业院校,要尽可能地去了解企业,包括企业地技术水平和特点、企业现有地岗位情况和岗位技能要求、企业地用工需求等,并形成制度化、责任化,定期、定人到企业去走访、调查.同时,职业院校要加大自身从略资源开发和管理地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学校地培养能力,构建成为广泛认可地终身职业培训平台,提高自身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地地位和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目前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存在地问题一是开发和创新不够、培养能力不足,这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存在地主要问题.学校缺乏自主开发培训项目、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法地能力,进行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创新地意识不足,技能人才地培养针对性不强,没有自身地特色,效果不理想.特别是超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致使最终培养出来地赏达不到预期地技能水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是抓细节不够、理念变成行为地执行力不到位,这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存在地以一个问题.经常见到职业院校领导谈宏观管理、谈发展理念,但是在管理和教学地细节上却做地不够,理念也转化不成具体地行动,所以,水平也就停留在那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是职业院校在培养技能人才地过程中还存在着利用宏观政策地能力不到位,以及开放地观念、代用外力地能力不够等问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当今时代,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已迫在眉睫。

一、打破“一业一技”终身制的传统观念,培养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必须专业对口的思想意识局限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专家指出,劳动者每隔五年左右换一种职业岗位,既有利于社会和单位的稳定发展,又有利于劳动者适应多岗位,在不同的一线工作岗位上积累经验,增长知识,更好地发挥特长。

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学科渗透教学。

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员工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所以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体系。

二、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走校企合作培养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培训基地作用。

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团体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和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

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教学模式,职业学校的教学虽然作了不少改革,但教学模式基本没有跳出“应试型”的圈子。

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不出高技能人才,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根本改革。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认为,有效的高技能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学生是主体的新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以学生在实训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主动认真学习有关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形式有三种:校内学习、定点企业实习。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直接结合,让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或工矿、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应知的知识和应会的技能;培养师资。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保证;试验运用交叉专业技能训练的新课型及立体化的技能实训模型。

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一、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和重要性高技能人才指的是在某一领域拥有丰富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人才。

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力,高技能人才在职业发展中更具有竞争优势,可以承担更加复杂和高端的工作任务。

在当前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同时,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高技能人才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人才储备。

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

学历教育比较传统,是指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取得相关学历证书的培养方式。

职业教育则强调实践教学,为人才直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

随着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提高,工业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逐渐受到重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可以分为多种。

其中,下面是比较典型的几种培养途径:1. 在企业内部进行职业培训企业内部进行职业培训是比较典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这样可以将学习直接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学习和工作经验可以同时进行。

企业内部的职业培训通常由公司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提供,培训的焦点和目标都是与相关生产业务直接相关的。

2. 学校开设高端课程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创新开发高端课程,提高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竞争力。

这些高端课程通常是由企业与大学共同制定和开发的,目的是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3. 提供职业技能认证在培训过程中,职业技能认证可以帮助高技能人才证明其技能熟练程度,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

一些国家和行业开发了不同的职业技能认证考试,如IT领域的CCNA、CCNP、CCIE、PMP等。

在中国,国家已经开始实施人力社保部门制定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以下简称“等级制度”),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职业的技能要求,让参加相应证书认证考试的人员实现其职业技能和等级认证。

四、高技能人才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所依赖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和市场环境,因此要强调以下几点:1. 不断提高自身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将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整合起来,建立起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该体系包括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实践教学、企业实习、技能评价等环节,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教育是重要的基础环节。

通过职业教育,学生可以获得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技能培训则是针对企业和职业人才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人员技能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具体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企业实习则是将学生送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和企业运营模式。

技能评价是衡量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标准。

通过技能评价,可以评价学生在具体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各方面应合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1 -。

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形成规律及其养成

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形成规律及其养成

【能力培养研究】我国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要提高中国制造的水平,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必要条件。

现实情况是,不仅高技能人才数量缺乏,而且有时也存在职业道德、职业修养的问题,人才流动过于频繁,竞争非常普遍。

诸如此类的问题,制约了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制约了中国制造整体形象的提升。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关于职业素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体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认为由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构成。

狭义的职业素养是指广义概念中职业技能之外的要素。

现实中讨论的职业素养,多指狭义的职业素养范畴(本文未特别说明处,均采用狭义的概念)。

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是职业素养的外在表象。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价值观等才是决定人行为的关键因素。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样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九分之一,代表大学生的外在形象、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是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

而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则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隐性的。

正是这九分之八的隐性职业素养支撑着外在的显性素养。

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

良好的职业素养至少可以表现为现实职业活动中的敬业精神和合作的态度。

敬业精神体现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集体的一部分,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用心去做好分内的工作;合作的态度表现为在职业活动的团队中,负责、积极、自信、乐于助人等,合作的态度是使团体绩效最优化必需的因素。

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是内化的隐性素养,是职业素养中的根基部分,包含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指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高难度工作和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

他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还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同时,高技能人才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来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和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来吸引和留住高技能人才。

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挑战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着多重挑战。

首先,传统的教育培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其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企业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来支持。

最后,高技能人才的流动性较大,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留人机制来留住人才。

总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才能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高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他们是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俗称“银领”。

高技能人才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他们的素质表现为职业技能、职场应变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职业技能是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这包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形成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等。

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模式研究

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模式研究

2、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可以通过 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实践环节等方式,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 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此外,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 目,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3、职场发展:职场发展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良 好的工作环境、完善的培训机制、挑战性的工作岗位等方式,激发员工的潜能, 促进其职场发展。此外,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实现产学研 一体化。
四、案例分析
本部分将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果和培养方式的优势。以某 高职院校为例,该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经验。首先,该校通过与 知名企业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其次,该校注重实践教学,设立了多个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此外,该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 作精神。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模式研究
目录
01 一、高技能人才的定 义和重要性
02
二、高技能人才成长 规律
03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 模式
04 四、案例分析
05 五、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高技能人才在推动经济 发展、提升产业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次演示将探讨高技能人才成长规 律及培养模式,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2、自我认知:高技能人才成长过程中,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他们 需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和职业规划。同时,他们还具备较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驱动能力,能够不断提 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试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试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试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一、概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以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

本文旨在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生产方式,它包括知识、技术、信息等新兴产业所创造的价值。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凸显,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正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我国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我国各级教育部门和企业纷纷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当前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

本文将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出发,分析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战略部署。

新质生产力视角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知识、信息、数据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生产力。

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政府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实施“双一流”建设、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力量,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是指在不同领域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律,其掌握与应用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需求导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中首要的一条便是需求导向。

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从需求出发,根据不同产业的工作需要和岗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推动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

需要建立科学的市场调查和预测体系,了解和掌握不同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源流量,从而有效组织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工作。

二、实践引领实践引领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中的重要内容。

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是衡量他们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实践训练是必备的。

在培训过程中,应该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训练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训练内容和形式,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提高实际工作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技能和素质。

三、质量导向质量导向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中的重点,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

培养目标在于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并通过考试、实践等手段对技能人才进行评估,使其达到相应的职业标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需要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考试考核机制,严格筛选和管理,将高质量的人才输送到社会,以达到提高人才质量和保证社会需求的目标。

四、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中的必备要素。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更新,以往的技术和工作需要不断进行变革和更新,需要技术技能人才能够主动适应和应对市场的变化,开展技术创新。

需要保持技术人才的开放性思维,鼓励创新思想,拥抱科技发展的变化,通过不断学习和能力提升,扮演技术创新的领军角色,不断实现自我升级。

五、多元发展多元化方向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中的又一重要规律。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报告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报告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报告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报告一、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其中,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更是备受关注。

本篇报告旨在研究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规律,探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提高。

二、技能型人才的定义技能型人才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较高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

他们不仅掌握了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还具备了实际操作、技能应用的能力。

技能型人才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力量,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服务业领域都需要技能型人才的支撑。

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1.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第一步是基础教育。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阶段,学生都需要接受基础教育的培养,同时也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还要注重技能类的课程,如手工制作、计算机应用等课程的学习。

2.专业教育阶段在接受专业教育的阶段,学生需要注重具体技能的掌握和实践的磨练。

具体而言,学生应该通过实践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等方式来积累实践经验和技能。

在专业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注重实践的机会和经验的积累,同时也要注重语言、沟通、团队协作、领导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3.实践阶段在完成专业教育的阶段后,学生需要进入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的培养更为具体和实践性,需要通过工作、实习、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实际操作和领导能力。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自身的技能和能力。

同时,实践阶段也需要注重与同事的沟通和团队协作,以便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

四、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培养模式,以适应不同的社会发展需求。

以下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创新:1.简化教育程序现代社会注重效率,因此可以简化教育程序和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本位的培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和体验。

通过简化教育程序和课程设置,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效率。

试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试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国富民强,靠的是人才。

总结发达国家的强国经验,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的高技能人才,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把先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更是不可或缺。

一、高技能人才的内涵高技能人才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新型人才。

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精湛的生产劳动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和关键的技术操作难题。

也就是说,高技能人才是集智能、技术和操作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必须经考试合格,取得某一专业的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论是在传统产业还是在新兴的产业中,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逐步攀升,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又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就异常凸显。

尤其是在制造业,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正快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现代制造业的产品日趋精密复杂,加工方法逐渐扩展和完善,工艺设计也由经验迈向科学,尤其是生产系统向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使得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及高技能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现象愈演愈烈。

 三、高技能人才开发与培养的“引擎和铁轨”——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能给予人动力,从而使人产生兴趣;约束能产生压力,从而使人遵章守纪,向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去努力,不至于在岔路口迷失方向。

所谓激励机制,是指用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所有的规章制度。

约束机制则是指在系统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的所有规章制度。

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发现,在较好的激励环境中,人的潜能可以发挥到80%~90%,而在一个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却只能发挥出其中的20%~30%。

因此,建立完整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对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浅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措施和途径

浅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措施和途径
2 .推 广 价值
( )坨 18—1 1 2 0块滚 动勘探 开发成 功后 ,沙 四 5砂组 方
供 了地质 依 据 ,也 进一 步 揭示 了该块 仍 有 较 大 的滚 动开 发
潜力 。 二 、技 术 实施 应 用 效 果
案 的部署实施提供了依据 ,同时为东 扩方 案的部署 提供 了产
高级技术人才服务。高职教 育既具 有高等 教育 的属性 ,又 具 有了职业技术 的属性。因此 ,高 等职业 教育培 养 的学 生应是 具备实际动手能力 、操作能力等专 门技能型人才 。

和职业道德 ,不断提高 学生 的道德素 养 、职业 技能 和创业 能 力 。高 职院校要依据 当地 经济发展 的要求 和劳 动力 市场需求 情况 ,及时调整专业 设置 ,强 化技能训 练 ,提 高学生技 能水 平 和职业能力 。因此 ,专业设 置要 从生产 实际 工作 的先进生
( ) 远 景 社 会 效 益 2
( )不断拓展油藏范 围,持续滚动扩建 3 随着 20 0 9年方案新井 的钻探 投产 ,特别是 随着边 部 ,如 坨 1 8一 4 、坨 18一斜 4 2 斜 1 2 9等 多 口井 的完钻 ,进 一步扩 大 了该块 6—8砂 组 的油藏 含油 范 围 ,储 量 规模 有所 增加 。因 此 ,2 1 0 0年继续规划三套 开发层 系实施产能 扩建 ,设计 总井
地质储量都 比年初计算 时有所 扩大 , 目前 该方案 已经 通过 总
公 司审批 ,已于提前实施 。 在新技术 、新理论 的指 导下 ,坨 18—1 勘探 开发取 2 0块
1 0高效持久开发 ,为同种 类型 的开发提供 了借鉴作 用和指
( )坨 18—1 4 2 0块新 区产 能建 设方 案 根据 层系 的划 分 ,

论职业教育的育人规律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论职业教育的育人规律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论职业教育的育人规律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育人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育人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职业教育的育人规律职业教育的育人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导向。

职业教育的育人规律之一是实践导向。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2. 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教育的育人规律还包括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素养是指在特定职业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通过职业素养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具备成为优秀职业人才的基本素质。

3. 市场需求导向。

职业教育的育人规律还包括市场需求导向。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职业教育的育人规律包括实践导向、职业素养培养和市场需求导向等方面,这些规律是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例如教育教学模式陈旧、就业质量不高、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脱节等问题。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更优秀的职业人才。

1. 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实践难以落地等问题。

需要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数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28C hi na Ed uca t i o n I nno va t i o n Her a l d 职业技术研究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行业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晚,要做好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借鉴发达国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探索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1.1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演变二战后世界高职发展与变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课程的演进,这一阶段高职课程发展的出发点—课程取向的变化路径为:学科式的普适性—岗位式的专业性—关注迁移能力的专业性—强调继续学习能力的普适性。

如果我们从“教育本位”的角度分析,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演变也可以看作“学科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的三个发展阶段:“学科本位”是指以传授经验、知识为主,并注意培养某种职业技能的课程形态;“能力本位”是指以某一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为目标而设计的课程形态;“人格本位”是指以完善劳动者个体人格,提高劳动者个体素质为目标。

1.2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势1.2.1世界高职课程出现整合的趋势从世界高职课程结构的演变来看,目前出现了整合的趋势,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既不作为不同的科目,也不作为不同的模块,而是整合在实践活动中。

典型的有日本的“体验学习”,美国“从学校到工作”等。

1.2.2世界高职课程实施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世界高职课程实施主体的争论一直以来都是难题,总是在学校本位还是工作本位中徘徊。

新世纪伊始,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就是多主体的课程实施。

其多主体主要包括学校、企业、行业、社会,但没有指出以谁为本,而更强调资源的优化整合。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及成长规律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及成长规律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及成长规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日益迫切。

然而,要成为一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内涵和遵循一定的成长规律。

本文将探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及其成长规律。

一、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指在科技领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学科知识,并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科技研究和创新实践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才。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

他们应该在所从事的领域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对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有深入的了解。

其次,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次,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他们应该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潜力,并能够在团队中起到领导者的作用。

最后,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追求卓越和持续学习的精神。

他们应该保持对科技发展的敏感性和求知欲,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路径。

下面介绍几个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首先,知识基础的扎实是成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基础。

只有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和理论基础,才能够在科技研究和创新实践中有所建树。

其次,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成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关键。

培养创新思维需要不断跳出舒适区,勇于挑战传统思维,培养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是成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必备条件。

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论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论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作 者 简 介 : 帆 ( 9 2 ) , 南 南 阳 人 , 南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经 济 管 理 系教 师 , 究 方 向 : 业 管 理 、 力 资 源 管 理 。 杨 18 一 女 河 河 研 企 人

2 43 —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 a e n ut dr ui s Tr d s y ns d I r 21 0 0年 第 5期
论企业高技 能人才的培 养
杨 帆
( 南工业职 业技 术学院 , 南 南阳 430) 河 河 7 0 9 摘 要 : 高技 能 人 才 是 椎 动技 术 创 新 和 实现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的 重 要 力 量 , 我 国人 才 队 伍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加 快 高 技 能 是
企 业 高 技 能 人 才是 指 在 生 产 和 服 务 等 岗 位 的 一 线 从 业 者 中 , 备 精 湛 的 专 业 技 能 , 关 键 环 节 中 发 挥 作 用 , 作 具 在 工 中能 够 解 决 生 产 操 作 难 题 的 人 员 。 例 如 : 级 技 工 、 师 、 高 技 高级 技 师 , 些 都 属 于 高技 能 人 才 。 这
很 多企业仍 然对 于 员工 的 身份 存 在界 限 ,干部 ” “ 人” “ 和 工 之 间的身份差 别使 得 高技 能 人 才 得不 到 应 有 的尊 重 , 会 社 和 经 济 地 位 的 低 下 , 重 影 响 了技 能 人 才 的 积 极 性 。 严 参 考 文 献 2 3 对 高 技 能 人 才 缺 乏 激 励 措 施 . 1 高技 能人 才 开 发 探 索 与 实 践 [ . 京 : 业 管 理 出版 M3 北 企 目前 , 多 企 业 实 行 工 资 改 革 , 资 的 标 准 依 岗 位 而 [ ]毕 结 礼 . 很 工 社 . 0 . 20 5 定 , 岗 位 工 资 制 对 于 高 技 能 人 才 过 低 , 此 没 有 给 予 高 技 而 因 [ ]刘 庆 唐 . 高 技 能 人 才的 培 养 E] 重 庆 工 业 学 院 学报 ,0 5 2 谈 J. 20 . 能 人 才 激 励 , 成 企业 高 技 能 人 员 积 极 性 不 高 。 造

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新探

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新探

人才 培养
外, 在 科学 研 究 中 也存 在 “ 马太效应 ” , 研 究 成 果
到专 家 的过 程 , 新 手 阶 段 必然 要 经 历 学 习 、 积累、 犯错 、 改正 、 进步 、 完善 、 再学习的过程 , 这 个 过 程 新 手 主要 是学 习别 人 的 东 西 , 这不 仅要 经 历 体 力
律, 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成长实践表明高技能人 才 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 的, 探寻高技能人才成 长规
律 是 每一 位 家 长 、 教 师、 学 生 的愿 望 , 是家 庭 、 学 校、 社 会 的需要 , 更 是教 育工 作者 的使 命 。
从好奇 、 幻想到兴趣 , 到有意识培养职业能力 的逐
“ 马太效应” 影响人才的聚集和产生 , “ 共生效应” 影响人才的壮大和存在 , 人才成长 的内因决 定人
过程漫长而复杂 , 单凭一朝一夕 临时抱佛脚 , 或者 只凭动脑和动嘴都不可能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职 通疆 2 0 1 4 年 第2 期
高技 能 人才 的成 长 需 要 经 历从 新 手 到 熟 手 ,
阶段 在 4 5~ 6 4岁这 一长 时 间 内 , 劳动 者 一般 达 到 常 言所说 的 “ 功成名 就, 已不 再 考 虑 变 换 职 业 工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重要组 成部分 , 但是 , 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 , 高技能人才 需求 E t 益增大 的同时 , 也对高技能人才 的培养 提
长是一 种 螺旋 式 上 升 的过 程 , 不 是 毫 无 变化 的 直


成 长规律 一 : 用 才历练 人 才
所谓 成 才规律 , 最 基本 的就 是职 业成 才 规律 , 因为职业 活 动 是 最基 本 、 最 重要 的职 业 生 涯 实 践 活动 , 社会价值 很大一部分凝 聚在 职业活动 中。 没 有职业 , 连起 码的生存都谈 不上 , 更 谈 不 上 锻 炼、 发展 和 自我 完 善 , 也 就 失 去 了 与 别 人 比较 优 劣、 脱 颖 而 出的手 段 。 美 国职业 学 家萨 柏把 人 的职业 发展 划分 为 五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加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企业内部培训四个方面。

学历教育是高技能人才的基础,职业教育则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技能培训则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企业内部培训则是巩固和提高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战能力的重要形式。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建立在多方面的基础之上。

首先,要强化政策支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和支持。

其次,要加强教育质量,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其实现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同时,还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链和技术链,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加广泛的培养和发展机会。

建立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可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唐耀存摘要本文从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出发,分析了高技能人才的定义、要求、特点,从而导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时间规律与培养方法规律,并对两规律进行了说明与解释,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条理清晰。

本文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养时间,培养方式一、什么是技能人才什么是技能人才,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讲的清楚的,下面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问题。

人才一般可分为三大类,那就是研究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

研究型人才主要从事研发工作、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等,以发现规律、发明创造为主,主要指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等这类人才,主要依靠大学培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为主体。

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性工作、工程设计与规划等,以应用规律、工程设计、生产规划为主,主要指设计师、工程师、工艺师等这类人才,主要依靠大学培养的本专生为主体。

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生产性工作,以完成生产为已任,主要指机长、技工等一线生产人员,主要依靠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为主体。

这里所指的技能一般指从事某项职业的技能,或者指从事某项专业工作的技能。

人们一般讲技能人才,主要是与技术人才、研究人才相区别。

最后,还得说一下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就是以上三种能力的复合,实际上人才都是复合型的。

一般所说的技能人才只是以技能为主,其它能力为辅罢了。

二、什么是高技能人才人才一般也可分为三级,那就是初级、中级、高级。

从而产生了初级技能人才、中级技能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的称谓。

同时也就有了高级技术人才与高级研究人才的说法。

这里要注意,高级人才与高级职称的区别,高级人才并不一定具有高级职称,比如本科毕业生就算是高级人才,但可能只是初级职称。

1、高级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高级技能人才因职业不同其具体要求会有差别,但都有其共同的基本要求:①、具备相应职业熟练的操作水平。

这是高技能人才的首要特征,是对高技能人才的技能要求。

②、能处理生产作业中的常见故障。

这是对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要求。

③、掌握相应职业的基本原理与理论,有一定理论基础。

这是对高技能人才的理论水平要求。

正因为高级技能人才要处理生产中的故障,所以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实际上第③点要求是为第②点要求服务的,没有一定理论水平,就不可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与故障。

并且掌握专业理论对技能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2、高技能人才的特点高技能人才以高技能为特点,以高技术水平为基础的高级应用型实用型人才。

高技能人才基本特点是能独立顶岗,属技术骨干,能独当一面。

高级技能人才,按工种级别来讲,指的就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这类人才,当然也包括技能专家与技术能手这类人才,而不是中初级工或学徒工,应是师傅、机长、领班等这类角色。

3、不同级别高技能人才之间的差别下面以机器操作工为例来说明不同级别高技能人才之间的差别。

高级工:能独立且熟练操作机器完成生产任务,并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常见技术问题与故障。

属高级生产型技工。

典型岗位为机长。

技师:比高级工能解决更多的生产技术问题与故障,操作速度与水平更高。

属技术型技工。

典型岗位为组长高级技师:比技师能处理更多的技术难题,各项操作水平更高更快。

属高级技术型技工。

典型岗位为车间主任。

由此来看,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区别不仅在技能方面,更主要体现在技术水平方面,即理论水平方面与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不同。

具体可通过工作年限、理论水平、处理问题能力、量化技能指标这四个方面来区分与考评。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级别高技能人才的具体差别,如下表1所示。

表1:技能等级与职业等级的关系本科学历水平。

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都是高级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的复合型人才。

但这种复合型人才实际是以技能为主体现出来,故常按高级技能人才称呼。

因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都是高技能人才,所以也就有了“高技能人才主要就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说法了。

本文以下所讨论的高技能人才指的就是这个概念。

三、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高技能人才成长存在一定规律,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按规律进行。

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要有以下两点。

1、高技能人才培养时间规律众所周知,技能是长时间反复训练形成的,高级技能更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获得,因此,要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无论理论水平多高,一定的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实训不可能获得技能。

但是,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对技能形成与提高有促进作用,专业理论水平越高,专业技能成长越快。

所以,理论培养可以缩短实训时间,但理论培养时间与实训时间之和基本保持不变,即总的培养时间不变。

认为理论学的越多,总的培养时间就可以减少的观点是错误的。

高技能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光有技能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而技术的获得与技能不同,不一定需要实训,可以通过传授获得。

故要成长为高技能人才还必须学习理论知识。

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进行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两者缺一不可。

各高技能人才对理论与实训的具体要求如下:高级工:全部生产技能训练+基本的理论知识技师:全部技能训练+专业的理论知识高级技师:更长时间的全部技能训练+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根据以上理由,可以制定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时间要求(适合大多数职业),如表2所示。

理由与解释:(1)为什么规定培养2年可以申报高一级资格主要是因为2年晋级比较切合实际,不长不短。

如规定为3年,培养出高级技师最少需要9年,时间太长,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太难太慢,高技能人才会太少,不利于技能人才成长与培养;如规定为1年,培养出高级技师5年即可,时间太短,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太容易太快,高技能人才会太多,技能相对不高,也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与价值提升。

2年升一级有利于控制技能人才的数量、成长速度及各等级之间的相对比例搭配。

但从业必须3年才能晋级。

(2)为什么规定实训年限规定实训年限主要是针对学校培养而言的,因为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在培养中只强调理论教学,对实训没有重视,实训时间往往是不足的,所以进行限制很有必要。

没有足够的从事本职业年限及实训年限是不可能成长为高技能人才的,特别是实训年限不能少。

即使你从事本职业很长(比如,本专业理论教学很久),但实训年限不满足的话,同样不能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哪怕你是本专业的博士或教授,如果没有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的实训,照样不能成长为本职业高级工,也就是说不能申报高级工。

(3)培养时间与学生学历无关本科毕业、高中毕业申报高级工都需要培养3年。

不是说素质越高,培养时间就短越吗?其实培养时间与学历关系不大,无论学历高低,培养所需年限都是一样的。

因为,高技能培养课程中文化课非常少,主要是专业课与实训课,对任何学历的人来说,学习这些课程所需时间是基本不变的。

当然,素质越高,理解力、接受能力越强,学习进度会快些,学习效果会好些,但不会影响教学计划。

因此,无论你什么学历,只要所学专业与本职业无关,报读高级工都需要3年的学习时间,如果所学专业为本职业范围,培养时间相应缩减。

(4)为什么从事本职业5年以上就可以申报高级工呢?如果规定申报高一级资格必须要有低一级资格证,那么对工作十几年而又从没有考过资格证的人来说要从初级开始申报,这很不公平也不合理,但如果规定只要满足工作年限就可能申报高级资格的话,也很容易出现虚假申报与盲目申报高级职业资格现象。

因此,本职业资格条件规定只要从事本职业5年以上就可以申报高级工,不必要有中级工从业2年的要求。

但申报技师必须要求是高级工2年以上,申报高级技师必须是技师2年以上。

这样规定,两头兼顾,比较切合实际。

并且本资格条件为常规条件,对于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技工,但技能水平确实很高,还可以有其它渠道申报。

2、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规律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必须有系统的理论培训与较长时间的专业技能实训。

那么理论与实训具体如何安排较好呢?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①、自学成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那些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长期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生产人员,通过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理论知识,最终成为高技能人才。

这种模式成才速度慢,时间较长,成长速度主要跟个人的素质、学习态度与努力程度密切相关。

②、理论为主模式:也就是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或者称为学校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经过学校正规理论培训,然后再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最终成为高技能人才。

我国目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这种模式,培养机构主要有高级技工学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这种模式可以集中进行理论教学,组织起来较方面,成本较低,但实训相对不足,技能成长相对落后,一般只能毕业实践几年后才能成为高技能人才。

③、实训为主模式:这种模式是先实践后理论,或称为进修模式,是由企事业单位组织进行,以本单位的生产设备作为实训条件,主要是培养本单位人员,由单位聘请讲师或专家进行理论培训与指导或者由单位派出去进修提高理论水平。

这种模式也就是企事业单位自主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这种模式相当不错,但我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不愿采用,因为培训要增加额外的成本,培养成才后担心留不住。

④、边理论边实训模式:这种模式是一边学理论,一边实训,理论与实训同时进行,没有明显的先后次序之分,教学以实训为主线,在实训过程中讲理论。

这种模式有两个特征:一是理论与实训在时间上必须密切配合,二是理论与实训在内容上必须紧密相联。

目前德国的“二元制”模式及我国最近提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属这一类。

这种模式体现了理论与实训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可提高学习效果与成才速度。

但这种模式必须以校企合作为前提,即企业配合才能进行,否则无法实施。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边理论边实训模式对培养高技能人才最理想最有效,因此可大力推广。

但边理论边实训教学模式需要具备一定条件,故只能逐步推广,稳步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