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地理学与城市空间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地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整体社会与微观个人的结合问题 微观层次上:按行为主体、活动类型及时空间尺度 进行分类后的应用性研究 宏观层次上:人类活动的时间规律与空间规律的整 体认识
柴彦威,2005,行为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地域研究与 开发,24(2):1-4
主观能动与客观制约的结合问题 研究“能动的人”(active decision-maker): 行为地理学方法 研究“被动的人”(reactive decision-maker): 时间地理学方法 共同点:对人的行为的整体研究
(2)跨学科研究的进展 1990 年代,行为地理学复活印象中最大的动态变 化:与心理学,认知科学,GIS研究的跨学科研究 ( 1960 年代,行为地理学与心理学的合作研究:地 理学更多地借用心理学的方法) 1990年代,心理学内部学科发展的要求! 1970 年代,认知心理学 : 对严密条件下实验室内研 究的质疑(与日常生活世界问题的脱离;生态学合 理性何在?) 跨学科:心理学→→认知科学 地理学→→GIS 心理学对结构化理论及新文化地理学的关心 合作课题:空间思考;空间行为;地图与地理器材 的理解;空间决策与选好;灾害认知
Decision-making
Feedback Behavior i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pace
Behavior in time and space
• Research Framework of Consumer Behavior
主要参考文献
Golledge, R.G., Stimson, R.J., 1997,Spatial Behavior: A Geographic Perspective,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349-386。 岡本耕平,2000,都市空間の認知と行動,東 京:古今書院,288 若林芳澍,1985,行動地理学の現状と問題点、 人文地理、37(2):52-70. 沃姆斯利,刘易斯著,王兴中等译,1988,行为地理 学导论.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约翰斯顿等编,柴彦威等译,2004,人文地理学 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行为地理学与城市空间结构
柴彦威 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
中科院地理所博士学位课程 2006年10月26日
讲授内容
行为地理学
产生 特点 衰退 复活 新动态 方法论问题 展望 城市认知空间
时间地理学
产生背景 主要概念 方法特点 研究回顾 应用研究 批判 展望 城市时空间结构
行为地理学
产生 特点 衰退 复活 新动态 方法论问题 展望 城市认知空间
广义的行为地理学:狭义的行为地理学+人 本主义地理学 狭义的行为地理学:能动的研究类型+被动 的研究类型 一般意义上的行为地理学:认知地图,决策 过程,时间地理学等领域 共同点:重视个人,人的移动受到制约,人 在制约下合理化行为 受到西洋个人主义,合理主义的传统价值观 的影响
行为地理学研究特点
探讨有关人的模型(不是经济人而是空间理性人) 探讨环境的概念(不是客观物体而是人的决策与行为发生 的场所) 侧重人类行为与物质环境的过程性解释(而不是结构性解 释) 目的在于 展示心理、社会以及其它方面的人类决策与行为 理论的空间特征 研究侧重点由汇总人群转变为分散的个人与小团体 新的资料来源(不是统计资料而是问卷调查、访谈等) 探讨新的方法(不是传统的、提示资料内部结构的数学和 推理统计方法) 力求将地理学与跨学科探索的主流结合起来
另一个衰退原因
行为地理学对社会问题的关心不足 (social relevance) 过分强调认知与选好,忽视社会整体结构 1980 年代,结构化理论,新文化地理学等 使得行为地理学如过眼烟云 →→行为地理学的衰退!
另外一种解释:时代精神论
1960-70年代,战后富裕时代: 机会大于制约,重视个人自由 1973年,石油危机,经济危机: 社会问题与结构的重要性凸现
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陈传康观点)
(1) 居民的感应和行为地理研究 (2) 企业经理阶层的区位行为研究 (3) 规划决策人的感应和行为研究 (4) 感应和行为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5) 灾害的感应和行为地理研究
人文地理学行为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
(Gollege,Wllimson,1972)
决策和选择行为研究(尤其是区位选择,路 线选择和光顾方式) 信息流分析(尤其是涉及新型式的与扩散的 信息流) 调查和学习模型(通常产生于心理学理论) 选举行为研究 感应研究(主要是指对灾害感应,映象构成 和心理图谱的研究)
认知的 具体的 运动的
类比模型
情感的 图画的 关联的
草图 简图 数量和结构的 分析
方法 过程 在 自 然 或 控 制 状 态 下 研 究 人 员 进 行 观 察 实验者安置道具 或用模型来描述 环境
实验者技巧 外部描述框架 例子 情感的 认知的 具体的 运动的 模型 道具的安置 Piaget&Inhelder (1967) Blaut&Stea(1969) Mark&Silverman( 1971) Stea(1973) Hart(1974) Stea(1976)
衰退背景:
三大主义之争论: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人本主义者:人类能动的观点 结构主义者:人类被动的观点 行为地理学:能动?被动?不明瞭!主体与客体的 二元论→→认知过程与空间形态的二元论 方法论上的不明瞭:一方面关心影响个人与集体行 为的动机及社会过程,一方面对空间几何学及宏观 尺度上的类型把握感兴趣
城市认知空间
认知信息的提取 照片法研究案例 手绘图法研究案例
提取环境认知信息的方法
方 法 过程 实验者技巧 外部描述框架 观察 报告 地图 表 例子 林奇(1960) Marble(1967) Ladd(1970) Jones(1972) Devlin(1973) Zannaras(1973) Werner(1948) Piaget&Inhelder( 1956) Hart(1974) Downs(1970a) Wish(1972) Zannaras(1973) Golledge等(1975 ) 在 研究人员观察或通 认知的 过在真实环境中 具体的 自 追 踪 活 动 轨 迹 运动的 然 (例如,移动方 或 式,在空间活动 控 之上的搜寻行 制 状 为,寻路) 态 研究者推断出在未 认知的 下 组织“倾向”条件 具体的 研 下所进行的行为 运动的 究 的认知信息等级 人 员 实验者在挑选和群 认知的 组真实环境或刺 抽象的 进 激环境中元素的 关联的 行 过程中揭示了环 观 境信息 察
1980年代后美国行为地理学繁荣的4个方面:
人类行为与空间认知的实证主义研究;以分析行 为地理学(空间分析+区位论)为中心 (狭义的行为地理学) 人与环境关系中生态侧面的重视;态度与行为的 关系 (应用性研究及政策性研究) 景观研究;景观评价;历史的,文化的研究方向 各种社会文化亚群体的研究;女性,少数民族, 生命周期。 (女性主义影响下的多样化群体研究)
(引进与学习) 现状特征描述 认知与空间偏好 (认知-行为论方法) 制约下的行为 行为的关联研究 (时间地理学方法) 认知地图 特定行为及特定群体的行为研究 (探索行为、路径选择行为等;儿童、残疾 人、老年人、女性等群体)
Cognition, preference
Attributes
Constrains
行为地理学的衰退( 1970-80年代)
分裂→→对空间分析的否定。关注:地方的 意义,价值,现象学问题 →→内部分裂:决策过程模型研究者各自返 回自己的老窝 批判→→狭义行为地理学为机械实证主义 →→行为地理学来自于计量地理学的延伸 →→ 人本主义的批判:人类主观性仅限于 伦理实证主义中 →→结构主义的批判:未考虑深层社会结构
方 法 直 接 判 断 任 务
过程 选择出揭示环境 信息的结构;形 容词阻碍目录、 语义差异、备选 栅格实验等 成对相近判断和 其它可以详细描 述环境信息中潜 在结构的缩放尺 度方法 投影测试(例 如,T.A.T)
图表 大致轮廓
列表 表 合成地图
方 法 在 自 然 或 控 制 状 态 下 研 究 人 员 进 行 观 察
过程 实验者在刺激和/ 或现实环境中调 整角色或完成活 动 实验者安置道具 或描述环境,或 模拟环境,研究 人员观察安置元 素活动或使用环 境的顺序 实验者绘出简图 或者简单的地图 来描述环境
研究导向
研究情境
基本研究方 法 研究者与被 研究者的关 系
参与式,强调两者的沟通和接触
价值中立原则,强调研究者的控制 主导地位
社会学 特定地区 Ⅱ 社区 行为空间 微观 解释 群体 社会 宏观 活动空间 描述 Ⅲ 地理学 社会地区 居住空间 迁居 Ⅳ 个体 Ⅰ
城市地域
一个整体框架的建构
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展望
实验者技巧 外部描述框架 认知的 抽象的 照片 表
例子 Ittelson(1951) Milgram(1970) Acredolo(1976) Piaget(1960) Blaut&Stea(1969) Laurendeau&Pinard (1970) Mark(1972) Hart(1974) 林奇(1960) Shemyakin(1962) Stea(1969) Appleyard(1970) Ladd(1970) Moore(1973) Wood(1973)
实验者表达出环 境元素的存在、 区位、邻近或其 它的空间信息; 要求实验者来区 分照片、模型
认知的 图画的 抽象的 关联的 情感的 运动的 抽象的 关联的
覆盖有图层的 林奇(1960) Thicl(1961) 基础地图 Appleyard(1969) 符号系统 Wood&Beck(1990 ) Piaget&Inhelder 文字的 (1956) 协议的 Laurendeau&Pinard (1970) Stea&Blaut(1973) Zannaras(1973)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结合问题
质性研究 研究目的 对于不太清楚的社会文化现象做出 解释性理解,以提供深入研究的线 索和理论雏形 采用归纳式的研究思路,强调研究 的深度,研究程序富有弹性,允许 使用小样本和个案 深入具体的社会情境,努力不造成 干扰或破坏,使被观察者的社会现 象更真实表露 观察、访谈、资料的二次分析 量化研究 对于已知的社会文化现象做出更为 精确的描述或预测,以期达到利用 或控制的目的 采用演绎式的研究思路,强调用数 据说明问题,从而证明和否定某些 因果联系,研究程序较为固定的模 式,使用大样本 控制研究对象所属的情境,以期得 到研究者希望发生的现象或行为 调查、实验
行为地理学的产生
行为地理学产生于1960年代计量革命的浪潮中 →→狭义的行为地理学 “行为论方法的地理学”简而言之为“行为地理学” 产生原因: 计量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空间类型→→空间过程→→行为过程→→决策过程 *过程之主体:行为主体 计量地理学中行为规范的非真实性的批判: 演绎→→假设→→经济人 “计量革命” →→“行为革命”:计量地理学的延伸与反叛
行为地理学的新动态
小型的专门化的研究小组;跨学科研究(心理学) 认知研究再造(与人本主义,文化地理学一起) 对社会问题的实证研究与对策 研究重点:无意识,非探索性,反复空间的经验 →→日常生活的中心(意识,探索性,非日常空间 的经验) 我们自身的具体的日常生活研究:日常生活地理学 人们日常所在的景色分析:移动性、身体性感觉 移动 →→景色转换→→场面转换→→移动行为:日 程生活中的无意识部分(空间知识→→时间知识) 从 “空间行为”研究走向 “空间中的行为”研究!
行为地理学的复活
(1)地理学理论的多元化 1980年代结束时,三大主义之间的论战收缩 作为相对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1993年,行为论方法的复活: 原因:1,行为地理学者自身对社会问题的关心 2,对结构主义决定论观点和人本主义个别 描述的不满 1980年代后,行为地理学的变化:行为不是自由决 策的结果,而是在制约下决策的结果,制约背后的 社会的关注,引导行为研究的社会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