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的感遇
张九龄诗感遇四首
张九龄诗感遇张九龄诗感遇四首张九龄不仅是一代贤相,而且在文学颇有建树。
下面是张九龄诗感遇四首,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感遇之一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感遇之二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之三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感遇之四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四首诗,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追求自由自在的豁达意境,却又分明感到诗人心有所眷却又无可奈何的苍凉心境。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
他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他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有《曲江集》。
誉为“岭南第一人”。
拓展阅读:张九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翻开上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的考古期刊,这些五十多年前印出的纸张已经发黄,上了年头的纸张就是不一样,发散出来淡淡的甜甜的香气。
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唐代张九龄墓发掘简报》。
一时反应不上来他是谁,只觉得很熟,查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是他,唐代杰出的诗人,开元尚书丞相。
唐诗不仅开辟了一个诗歌的王朝,更开辟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很多好诗为人所传诵。
《唐诗三百首》成为许多人诵读诗作的首选。
在这个流传最广的唐诗选集中,第一首便是《感遇》,作者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感遇四首张九龄翻译
感遇四首张九龄原文及翻译感遇是著名大作家张九龄的作品,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张九龄感遇四首原文及翻译如下:感遇之一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翻译开篇诗人就以孤鸿自喻,然而历经大风大浪的孤鸿,却连护城河都不敢看,由此表现由护城河所代表的宫廷是多么的阴险诡秘。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海上的风暴虽然狂暴,却是来得正大光明,护城河上的冷箭却让人防不胜防,由此表达出诗人对宫廷斗争的厌恶与恐惧。
“双翠鸟”是一种非常高贵的鸟,“三珠树”乃是神话传说中高贵的树,以此比喻李林甫、牛仙客之流窃据高位。
“侧见”一词极为传神,有种说法认为“侧见”是表现李林甫、牛仙客之流的气焰嚣张,使诗人不敢正顾,我觉得应该是一种蔑视,蔑视李林甫、牛仙客之流以中伤诽谤窃据高位,却不为国为民谋福利。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一方面是对李林甫、牛仙客之流的规劝,窃据高位把持朝政,就不怕下面的弹弓的子弹吗?另一方面似乎有一种隐喻,自己不就是被这种冷箭所伤吗?不就是因为李林甫、牛仙客之流的中伤才成为远循海上的“孤鸿”,以致“池潢不敢顾”!紧接着诗人指明了被中伤的原因“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其实归根到底不是遭“神”恶,而是像李林甫、牛仙客这样的小人的憎恨与私欲。
因此我觉得前八句实际上都是在写政治斗争,诗人一心为国为民结果却是“不敢顾”、“遭人指”、“逼神恶”,以一只“孤鸿”如何能与这些抗争呢?在这强大的政治斗争面前更凸显了诗人的“孤”,在这种无奈之下,似乎只有“游冥冥”了。
”弋者何所慕”,猎人又从哪里可以寻找到我的踪迹呢?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抛弃俗世繁务,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远离政治斗争,追求隐逸的恬淡生活。
全诗在一种苍茫的意境中结束。
感遇之二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张九龄《感遇(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张九龄《感遇(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故世称“张曲江”。
郡望范阳。
长安二年(702)进士。
历官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洪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
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十二年,迁中书令。
二十三年,封始兴县伯。
为奸相李林甫所忌,二十四年以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后坐举非其人,贬荆州长史。
二十八年病卒,年六十三,谥文献。
两《唐书》有传。
张九龄为唐名相,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深谋有远识。
又工诗能文,为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尤擅五言古诗。
其写景抒情诸作,以秀雅清淡为宗,实开“王孟”一派。
明胡应麟曰:“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
”(《诗薮•内编》卷二)有《曲江张先生文集》传世。
【原文】感遇(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 [1] ,桂华秋皎洁 [2] 。
欣欣此生意 [3] ,自尔为佳节 [4] 。
谁知林栖者 [5] ,闻风坐相悦 [6] 。
草木有本心 [7] ,何求美人折? [8]【注释】[1]兰:指兰草,菊科香草名。
葳(wēi)蕤(ruí):草木茂盛貌。
[2]桂华:即桂花。
华:同“花”。
[3]欣欣:草木旺盛生长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
”生意:蓬勃生机。
[4]自尔:自然而然的。
佳节:美好的季节,指春、秋。
[5]林栖者:山林隐居之人。
[6]闻风:仰慕其风操。
《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闻风”二字本此。
坐:因,由于。
[7]草木:指兰、桂。
本心:本性。
指兰、桂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
[8]美人:指“林栖者”。
末二句有《归去来兮辞》序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意。
【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
张九龄的感遇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感遇十二首》是唐朝之人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欢迎大家阅读!【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谪居于荆州时所作,含蓄蕴藉,寄托遥深,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过积极的作用。
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重视。
高在《唐诗品汇》里指出:“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二句,互文见意:兰在春天,桂在秋季,它们的叶子多么繁茂,它们的花儿多么皎洁。
这种互文,实际上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括全株而言。
春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之意。
而“葳蕤”二字又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觉有皎洁明净的感觉。
而“皎洁”二字,又十分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正因为写兰、桂都兼及花叶,所以在第三句便以“欣欣此生意”加以总括,第四句又以“自尔为佳节”加以赞颂。
这就巧妙地回应了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
一般选注本将三四两句解释为:“春兰秋桂欣欣向荣,因而使春秋成为美好的季节。
”认为写兰只写叶,写桂只写花。
这样的解释未必符合诗意。
这大概是将“自尔为佳节”一句中的“自”理解为介词“从”,又转变为“因”,把“尔”理解为代词“你”或“你们”,用以指兰、桂。
这样的解释值得商榷。
首先,前二句尽管有“春”“秋”二字,但其主语分明是“兰叶”和“桂花”,怎能将“春”“秋”看成主语,说“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呢?其次,如果这样解释,便与下面的“谁知林栖者”二句无法贯通。
再次,统观全诗,诗人着重强调的是一种不求人知的情趣,怎么会把兰、桂抬到“使春秋成为美好季节”的地步呢?根据诗人的创作意图,结合上下文意来看,“自尔为佳节”的“自”,与杜甫诗句“卧柳自生枝”中的“自”为同一意义。
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及注释
【感遇其一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2.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3.林栖者:指隐士。
4.坐:因而。
5.本心:天性。
6.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创作背景】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
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谪居荆州时所作,含蓄蕴藉,寄托遥深,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过积极的作用。
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重视。
高在《唐诗品汇》里指出:“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二句,互文见意:兰在春天,桂在秋季,它们的叶子多么繁茂,它们的花儿多么皎洁。
这种互文,实际上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括全株
而言。
春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之意。
而“葳蕤”二字又点出兰草迎春
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觉有皎洁明净的感觉。
而“皎洁”二字,又十分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张九龄的诗《感遇》
张九龄的诗《感遇》张九龄的诗《感遇》《感遇》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张九龄的诗《感遇》,欢迎大家阅读。
《感遇》原文【其一】兰叶春葳蕤2,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3,闻风坐相悦4。
草木有本心5,何求美人折6。
【其二】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其三】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其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7。
侧见双翠鸟8,巢在三珠树9。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10?美服患人指11,高明逼神恶12?今我游冥冥13,弋者何所慕14!【其五】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其六】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15。
可以荐嘉客16,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17,此木岂无阴。
【其八】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其九】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其十】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18。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19。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20。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21。
白云在南山22,日暮长太息23。
【其十一】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其十二】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感遇·其一》张九龄的翻译赏析(精选5篇)
《感遇·其一》张九龄的翻译赏析《感遇·其一》张九龄的翻译赏析(精选5篇)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遇·其一》张九龄的翻译赏析(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感遇·其一》张九龄的翻译赏析篇1《感遇·其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颠,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翻译】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只来自大海上的鸿雁,独自飞临一座城池边。
城中高高的神树之上,两只翠鸟正得意洋洋地站在那儿。
鸿雁预料他们终将自取祸患,于是自己展翅高飞,离开了这险恶之地。
【鉴赏】此诗本是借自然界的禽鸟寄寓作者的境遇与感慨,但由于作品巧妙地选用了鸿雁与翠鸟的形象、成功地写出了它们的特点,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寓意本身,反映了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哲理。
全诗共十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前两句很耐人寻味,经历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的孤鸿,对对一条小小的护城河却不敢顾,说明人世(特别是朝廷)的险恶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险恶。
而在这孤鸿“不敢顾”的地方有一双小小的翡翠鸟却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营巢,高高在上,气势熏天。
“侧见”有两重意义,一是说明翡翠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令人侧目而视;二是说纵然翡翠鸟悲气焰嚣张,但孤鸿对之却不屑正视,由此,也就引发出第二层,即第五句以下的六句。
前两句从翡翠鸟骄横情态,想到它们会招致的后果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反问。
翡翠鸟站立在珍木之颠,窃据高位,飞扬跋扈,难道就不怕别人难以容忍吗?不怕从背后打来的致命的金弹吗?接着平静地指出了一条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张九龄的《感遇》二首
感遇(其二)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赏析】其实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淡泊明智(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宁静致远(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精的感受谁能知道呢(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对自己还没有达道的功夫的谦虚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飞沈理自隔)想更上一个境界一念不生是谓诚(何所慰吾诚?)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
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这首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
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
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
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
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
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并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
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
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
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
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
张九龄感遇二首
张九龄感遇二首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春天的兰草葱郁繁茂,秋天的桂花皎洁而明净。
大自然的一切都欣欣向荣充满着生机,各自适应着美好的季节。
有谁知道那山林中的隐士,闻到了这四季不同的芬芳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芬芳是出于本性,怎会求着观赏者的攀折呢?
感遇(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译文:江南一带生长的丹橘,经过寒冬依旧绿叶葱茏。
这哪里是因为地气温暖呀,完全是凭借着自己有耐寒的本性罢了。
完全可以把这丹橘献给贵客嘉宾,无奈阻隔着崇山峻岭。
也许是命运决定了它的这种遭遇,因果循环的奥秘难以追寻。
世人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橘就不能遮阴吗?。
感遇张九龄原文及翻译
感遇张九龄原文及翻译《感遇》是张九龄著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出自于《全唐诗》。
《感遇十二首》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感遇张九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感遇张九龄原文及翻译篇1感遇·兰叶春葳蕤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释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译文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赏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感遇张九龄原文及翻译篇2感遇·江南有丹橘唐代: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译文及注释译文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注释伊:语助词。
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荐:进奉意。
树:种植意。
鉴赏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橘树是果树中的上品,又能经得起严冬风霜的熬煎,终年常绿,因此诗人以丹橘自喻是有深刻含意的。
张九龄的《感遇》二首
张九龄的《感遇》二首张九龄的《感遇》二首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九龄的《感遇》二首,欢迎阅读参考!感遇(其二)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赏析】其实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淡泊明智(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宁静致远(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精的感受谁能知道呢(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对自己还没有达道的功夫的谦虚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飞沈理自隔)想更上一个境界一念不生是谓诚(何所慰吾诚?)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
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这首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
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
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
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
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
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并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
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
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
张九龄感遇十二全文及译文
张九龄感遇十二全文及译文
感遇十二首途中沉醉作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来。
寒门宁负巴山近,春草年年碧于松。
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
借问烟花之报恩,渡头云树直上云。
穷愁野鬼江湖动,酒酣胡虏天地宽。
鹿门将军百战死,西北荒凉几千里。
君不见汉阴山下白骨,人生如骨何寂寞。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感遇·其一》由张九龄创作。
张九龄感遇的意思
张九龄感遇的意思张九龄感遇的意思九龄诗歌语言生动、比喻贴切,毫无矫揉造作、雕琢晦涩之病。
张九龄的诗能发人深思,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古诗如下感遇作者:张九龄年代:唐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感遇十二首(其七)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释】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李林甫得势,正直之臣备受排挤。
伊:语助词。
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荐:进奉意。
树:种植意。
【翻译】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赏析】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是因为有耐寒的本性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
而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介绍给嘉宾的命运,也映衬了诗人遭排挤的境遇。
无可奈何的,诗人只得把这一切归结于命运,以反诘句收束全诗,指责人们只顾种桃李,而不重视丹橘的行为,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愤怨。
张九龄《感遇二首》注音版
张九龄《感遇》注音版张九龄《感遇二首》注音版引导语:明相张九龄,除了是唐代的丞相之外,还是一位诗人,他也留下了许多名作。
《感遇·二首》就是张九龄所写的一组抒情唐诗。
下面是《感遇二首》张九龄注音版,一起来看看吧。
《ɡǎnyù·qíyī》《感遇·其一》zuòzhě:zhānɡjiǔlínɡ作者:张九龄lányèchūnwēiruí,ɡuìhuāqiūjiǎojié。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xīnxīncǐshēngyì,zìěrwéijiājié。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shuízhīlínqīzhě,wénfēnɡzuòxiānɡyuè。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cǎomùyǒuběnxīn,héqiúměirénzhé?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ɡǎnyù·qíèr》《感遇·其二》zuòzhě:zhānɡjiǔlínɡ作者:张九龄jiānɡnányǒudānjú,jīnɡdōnɡyóulǜlín。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qǐyīdìqìnuǎn,zìyǒusuìhánxīn。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kěyǐjiànjiākè,nàihézǔchóngshēn。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yùnmìnɡwéisuǒyù,xúnhuánbùkěxún。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感遇张九龄其一注解
其一
兰叶春葳蕤2,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3,闻风坐相悦4。
草木有本心5,何求美人折6。
【注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2.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3.林栖者:指隐士。
4.坐:因而。
5.本心:天性。
6.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译文】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赏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
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感遇其一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五言诗,那么,下面是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感遇十二首·其一唐代: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注释⑴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⑵桂华:桂花,“华”同“花”。
⑶生意:生机勃勃⑷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⑸林栖者:山中隐士⑹坐:因而⑺本心:天性⑻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⑨闻风:闻到芳香。
⑩坐:因为。
⑾葳(wei)蕤(rui):枝叶茂盛而纷披。
赏析:感遇其一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感遇其一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
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
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
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
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
“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九龄的感遇
岂伊地气暖。
所怀诚已矣,畴昔乃芳蕤。
感遇十二首(其七)江南有丹橘。
胡越方杳杳,宛在云溶溶。
可以荐嘉客。
今我游冥冥。
感遇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运命唯所遇。
归来扣寂寞。
浩思极中夜。
日夕怀空意,哀音非所求。
谁知林栖者。
美人适异方,闻风坐相悦,日暮蝉独悲。
矫矫珍木巅,使我心悠悠。
朝阳凤安在。
啸叹此寒木,得无金丸惧,感叹情何极。
青鸟跂不至。
美服患人指。
感遇但欲附高鸟!运命惟所遇,孤客空悠悠,梦寐今夕见?感遇十二首(其五)吴越数千里,檐楹呼匹俦。
徒言树桃李。
感遇十二首(其九)抱影吟中夜,自有岁寒心,凭林结所思,人谁感至精,谁闻此叹息。
感遇十二首(其十二)闭门迹群化,川鱼安可羡,归期觉神变?飞沈理自隔,人愿天岂从。
可以荐嘉客。
天壤一何异。
侧见双翠鸟,滞虑洗孤清。
鸿鹄虽自远,时逝曷淹留,求思安可得,池潢不敢顾。
至精无感遇。
贵人弃疵贱,安敢攀飞龙,弋者何所慕,何所慰吾诚,要之心所钟。
紫兰秀空蹊。
感遇十二首(其十)汉上有游女。
感叹长如此。
馨香岁欲晚。
鼎食非吾事,巢在三珠树。
海上有仙山,桂华秋皎洁。
感遇十二首(其十一)我有异乡忆。
凭此目不觏。
形骸非我亲。
白云在南山,车马何迟迟,耿耿徒缄忆。
徒言树桃李,自尔为佳节。
岂伊地气暖,临风怀蹇修。
冥冥愁不见,自有岁寒心,欲寄双飞翼,奈何阻重深。
夜分起踯躅,北风乘夕流,经冬犹绿林。
感遇十二首(其二)兰叶春葳蕤。
袖中一札书。
化蝶犹不识,沧海飞无翼。
白云愁不见,衾枕即乡县,奈何阻重深,云仙尝我期,悲惋填心胸。
美人何处所。
感遇十二首(其八)永日徒离忧,恕己忘内修,既往不可追,何求美人折,高明逼神恶,循环不可寻。
众情累外物,循环不可寻。
欣欣此生意,下士尝殷忧。
燕雀感昏旦,皓露夺幽色,深嗟欲待谁,经冬犹绿林。
持此谢高鸟?感遇十二首(其四)江南有丹橘,因之传远情,日暮长太息。
草木有本心,此木岂无阴,幽嘿卧帘帷,朱鳖谁云浮。
感遇十二首(其六)西日下山隐感遇十二首(其一)孤鸿海上来,庭树含幽色?感遇十二首(其三)幽人归独卧,此木岂无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