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工程与社会工程的关系_杨建科

合集下载

论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

论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在本质上取决于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科学越是远离物质领域而趋近精神领域,其包含的自然科学内容就越隐蔽。

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客观规律,各自有着完全相反的逻辑方向,人类本身是从自然物质进化而来,伴随并制约人类运动与变化的社会规律必然是从自然规律进化而来,两者肯定存在着某种逻辑联系和内在一致性。

弄清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揭示社会科学的总体发展方向,有利于促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有利于在社会科学领域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及时纠正形而上学的理论错误,彻底清算唯心主义的思想残存,使社会科学得以健康而迅速的发展。

事实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所有社会规律的本原都是自然规律,则所有社会科学均可以把其假设前提建立在自然科学基本公理的基础之上,以完全消除可能存在争议的主观假设。

(2)由于社会规律综合体现了多种自然规律的具体内容,则所有社会科学均可综合地采用各种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描述。

(3)由于社会规律在开放系统的整体效应上体现了自然规律的发展方向,则社会科学在整体上可以看作是自然科学的特殊组成部分,且其最终归宿是自然科学化。

(4)由于社会规律在更高的逻辑层次上来体现自然规律的客观内容,则社会科学要比一般的自然科学具有更大的抽象性,并遵循更为复杂的逻辑法则。

当科学技术和人的思维能力处在较低水平时,人们不能正确反映具有较高抽象性的社会规律,既不能把社会规律的研究建立在基本公理基础之上,也不能进行较为复杂的逻辑推理,为此人们不得不做一些大胆的主观假设和主观判断,以消除大量不确定变量,简化社会科学的研究程序,这就决定了传统的社会科学具有较多的主观假设前提和较少的基本公理。

(5)由于社会规律以更大的偶然性和波动性特征来体现自然规律的必然性特征,即社会规律往往需要通过很多偶然的而又不可逆转的社会事件才能体现出来,社会科学所阐述的各种社会规律往往不容易得到实证,这就决定了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思辩性而较弱的实证性。

科学哲学中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评述

科学哲学中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评述

科学哲学中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评述自然和社会科学是科学哲学中两个重要的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评述这一关系的不同方面,探讨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首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研究对象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自然科学主要关注物质世界,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它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自然界的真相。

而社会科学则关注人类社会,研究人类的行为、思维、社会组织和文化等方面的规律。

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系统和社会行为,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来获得数据。

虽然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但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

其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自然科学以实验和观察为主要手段,通过设计严密的实验来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自然科学以数学和逻辑为基础,通过定量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现象。

而社会科学则更加强调人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因此其研究方法更倾向于定性研究,强调深入的访谈和观察。

社会科学研究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的主观意识,所以在研究方法上更加多样化。

此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在其研究范畴和适用性上存在不同之处。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确定性的自然规律,其研究成果具有普遍性。

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被重复验证,并具有较高的可预测性。

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人类行为,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往往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难以得出普适的结论。

然而,社会科学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并对社会政策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尽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适用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它们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关系。

首先,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

自然科学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和因果关系思维,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

其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自然辩证法课程作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企业管理姓名:于杨学号:201401460005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内容摘要: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他们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两种不同方法和视角。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中,这两种文化他们既有对立也包含着内在的统一。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其表现出的巨大的经济价值,自然科学被人们无限地强化从而与人文科学分离。

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内在的统一,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创新点:本文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差异和同一性出发,探讨二者关系,从而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问题,提出如何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辩证统一、和谐发展正文:人类面对的世界是包括自然、社会与人类自身在内的世界。

人类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要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还要认识人和人类精神活动自身。

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但又密不可分的科学:以自然为对象的自然科学、以社会为对象的社会科学和以人与人类自身的精神活动为对象的人文科学。

在哲学层面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

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1.1二者的差异一般意义上讲,自然科学是探索内在结构特性和自然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特点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第一,追求客观性。

在实证原则的指导下,形成了追求客观性的科学精神。

人们在研究一个对象时,必须抛弃自己的任何主观臆想和情感,由此达到的认识结果必须不具有任何个人的色彩,以便能够认识事物自身的本来面目。

第二,追求普遍性。

这种客观认识的结果,被要求具有普遍性,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普遍适用,而与使用它的人无关,只有这样的认识才是客观真理。

普遍性要求统一性、可重复性、可检验性。

第三,自然科学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工具理性特征。

所谓工具理性,是指改造外部世界的合理性。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之间的现实关系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之间的现实关系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之间的现实关系自然科学是人类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并正确利用自然规律,设计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理论或技术。

山村旷野社会科学是人类自身组织形式的科学。

自然科学是社会科学的内容,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的社会形式。

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反映,它是人类生产力进步的源泉。

但自然科学也有自身的局限,不是所有的问题自然科学都可以解决。

相信自然科学,不是自然科学万能。

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的结构,但具有阶段性与稳定性。

不是随自然科学的变化而马上变化。

比如,农耕时代,虽然没有科学,但技术是对科学的默契运用。

新石器造成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制的确立,铁器时代的到来消灭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社会,这是农耕文明的顶点。

接下来是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生产技术进入到动力机械时期。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迅速取代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使生产力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由此可见,这里社会结构是分阶段适应生产力与技术发展的,不是亦步亦趋的步步紧随,各有各的规律。

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是从个别到普及的运动过程,只有技术的发展达到成熟,并实现普及,达到社会结构完全不适应生产力与技术发展的临界点的时候,才会造成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

所以,社会科学一开始就是全局性的,不像自然科学有一个积累过程。

因此,我们研究社会科学需要把握宏观总体,需要超越常人的大智慧。

至于生产关系的小调整,它是在社会结构完成变革之后,由于微观设计的不太完善,而进行的适应性调整,不是根本创新。

航天探索当代,生产力与技术通过工业化几百年的积累,已经达到社会结构根本变革的临界点。

生产力与技术给普罗大众带来了住房存款,带来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个体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

但宏观总体上还是矛盾丛生不容忽视,问题的积累已经到了无法拖延的程度,它需要社会科学来解决。

以上生产力与技术同社会科学的互动,都是以满足普罗大众的基本物质需要为中心的,并没有顾及社会的根本问题,即社会结构的优化。

工业化时代以满足个体的需要为己任,基本解决了所有人的温饱问题,经济发展良好的国家实现了大部分人有住房,有小汽车,有存款,有养老金,时间允许了还可以到各地旅游,散散心,见识一下异地风光。

自然辩证法 人、自然、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   人、自然、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关系

人、自然、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简述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也就是说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都是物质的,都是客观实在的具体形态。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一,自然界是客观的。

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无论是无机自然界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宙世界,还是有生命的生物界,都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产生,并客观地存在着。

其次,人类产生后,生产劳动使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变化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动机支配下的。

尽管如此,人和人类社会仍然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实在的。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自然物必须客观存在着,并且具有可以被人们利用和改造的属性。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物,必须依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遵循自然物的客观规律,不能随心所欲。

例如,由于缺水,我们实行“南水北调”工程。

第二,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自然界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是客观实在的。

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没有意识。

但是,对于人类社会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是客观实在的,就比较难以理解。

其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社会存在是由一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以及人口因素、地理环境等条件构成的复杂的物质体系。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种物质力量。

构成生产力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实体。

生产力既是前人创造的客观结果,又是人们现实活动的产物,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

再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但是,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支配人们自觉活动的思想意识,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

第三,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

科学与技术既相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摘要:长期以来,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问题一直只是分别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对象而被研究。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学者都愈加深刻的认识到,科学技术问题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必须得到统一的理解。

本文首先分析了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的概念,然后进一步探讨了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非线性的互动关系,最后给出了自己的态度与思考。

关键词: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社会发展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

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

因此,自然科学则是指“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1】。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

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真理性认识,集中体现在恩格斯所称的“两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的发现;二是剩余价值的发现。

这两大发现构成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把社会发展问题置于理性的科学认识上,立足于事实思考,探索社会发展的各种实然问题;同时始终突出人的发展这个中心,回答对于主体来说社会发展的目的、尺度、价值选择等各种应然问题,从而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类指出了一条全面发展的道路。

概括地说,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辨证关系 (2)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辨证关系 (2)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辨证关系杜宜柱 20120500407 王素素 20120500436林雪峰 20120500456 刘浩 2012050045712文4 财务管理专业摘要: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形式,社会科学中的高科技在自然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自然科学也在影响着社会科学,两者统一,相辅相成。

关键词:含义,目的,联系,区别。

要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辨证关系,首先要了解它们的含义。

首先说自然科学,它含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自然科学通常试着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

“自然科学”,也是用来定位“科学”,它遵守科学方法,已成为一个学科。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它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

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和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从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过程,目的在社会实践中合理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有可能的途径。

而所谓社会科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的总称。

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

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大多数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它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辩证关系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是却难以回答的问题。

我就个人的阅读范围,整理了自己的读书笔记和体会。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必然性与可能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自然科学是揭示一般物质世界的必然性的,对必然规律的揭示就是科学的全部内容;而社会科学除了揭示必然性以外,还揭示了把必然性变成可能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发展道路,也就是说仅仅揭示必然性还不是完整的社会科学。

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科学,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而且揭示了把这种必然性变成可能性的阶级力量和实现道路。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与联系.docx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与联系.docx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与联系.docx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学科的总称。

社会科学是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联系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研究对象不同。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自然界的物质现象,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其运动形式。

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关系(包括人与物质关系)的现象,主要涉及对人类社会的形态、结构、性质及发生、发展规律等的探讨。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人的直接参与。

此外,自然物质现象是相对确定的,而社会关系现象具有不确定性;自然科学通常是客观的,且严防主观意识参与到研究之中,而社会科学通常是主观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更多地受到研究主体的态度和意识影响。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不同,造成了二者在研究目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异。

研究目的不同。

自然科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物质世界发生的现象以及物质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而社会科学的研究目的在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主要是探索人类社会的组织与结构、体制与关系、过程与变化、功能与效率、秩序与规范,为社会的有序管理、高效运作提供知识、理论与手段。

研究领域不同。

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物质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基础科学和医学、农学、气象学、材料学等应用科学。

而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

研究方法不同。

自然科学是理性程度最高的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注重真实反映自然界的客观事实、客观规律及本质原因,并在从客观来源获取论据的基础上使用公理化方法,因此,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客观程度较高;相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人为意识参与其中,客观性较弱而主观性更强。

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可真是千丝万缕、妙不可言。

咱们先来说说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吧。

自然科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人类认知世界的一扇又一扇大门。

你看那古代的人们,对于风雨雷电那是充满了敬畏和恐惧,觉得是神灵在发怒呢。

可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明白这些自然现象背后的原理,雷电呢,不再是神的武器,而是云层中的电荷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好比一个蒙着神秘面纱的美人,自然科学这双手轻轻揭开了那层面纱,让人们看到了她真实的模样。

自然科学在医疗领域更是大显身手。

以前啊,一场小小的感冒都可能要了人的命,那时候人们只能听天由命。

现在呢?医学不断发展,各种药物和治疗手段就像一群超级英雄,挺身而出对抗病魔。

疫苗这个东西多厉害呀,就像是给身体里的免疫细胞开了个小灶,提前让它们熟悉敌人的模样,等到真正的病菌来袭的时候,免疫细胞就能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把病菌打得落花流水。

这一切的进步都离不开自然科学的贡献,要是没有自然科学在背后撑腰,人类在疾病面前还不知道要多么狼狈呢。

再看看交通方面。

古代的时候,人们出行靠的是两条腿或者马匹,那速度慢得哟,出趟远门就像一场漫长的冒险。

现在呢?汽车、火车、飞机,这些交通工具就像一个个飞速奔跑的精灵。

自然科学就像是这些精灵的魔法源泉,赋予了它们强大的动力。

飞机在天空中翱翔,就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大鹏鸟,它能带着人们跨越千山万水,瞬间拉近了世界的距离。

这要是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人类社会对自然科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反作用。

人类的需求就像是一个灯塔,指引着自然科学发展的方向。

比如说,人们想要更方便地沟通,于是通信技术就像火箭一样飞速发展。

从最早的书信,慢得像蜗牛爬,到现在的手机,不管距离多远,都能瞬间联系到对方,就像两个人面对面聊天一样轻松。

这就是人类社会的需求推动着自然科学不断向前探索。

而且人类社会还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实践场所。

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异同

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异同

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异同
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是相互交叉但是又有各自区别的两类方法论,它们分别应用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从而实现科学研究的不同目的。

首先,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是它的注重实践,侧重于提供洞察性的结论。

它客观地考察事件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把方法与结果放在了一起考虑,而不是单纯的观察现有的情况。

同时,社会科学方法论更加关注参与者的要求,着重研究分析受访者的意见,细致观察,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以更好地分析社会环境和社会变化。

其次,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特点是它更加理性,侧重科学定律的研究,假设一种现象的发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加以证明。

自然科学方法论主要是以实验和控制为主要方法,以理性的推理来探究自然现象的规律,以此来估计特定环境和系统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并建立某种联系,以便改进工作或求解未知现象。

最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都是重要的理论体系,就科学研究而言,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在合理运用的前提下,两者相辅相成,能够为科学的发展服务。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体化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体化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体化近年来,科学研究领域呈现出一种新趋势,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体化。

传统上,这两个领域被认为是完全不同的学科,并且被独立地研究和发展。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这种分隔开来的观念已经被打破,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体化。

首先,环境问题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然科学研究不仅仅关注天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其中的调查和实验数据也为社会科学提供了逐渐丰富的素材。

社会科学则通过对人类行为和社会文化的研究,探讨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

这种相互关系使得环境问题研究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而是形成了一种跨学科的合作模式,共同解决环境挑战。

其次,科技创新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体化的另一个方面。

自然科学诞生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技术突破,这些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也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例如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

而这些问题正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不仅可以加快科技创新的转化,还可以在探索新科技带来的社会变革中,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此外,可持续发展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体化的又一重要方面。

自然科学通过对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而社会科学则通过对社会经济结构、政策制定和文化价值观的研究,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机制和路径。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合作,使得可持续发展不再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而是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可实现的目标。

最后,科学教育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体化的重要领域。

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实验技巧的掌握。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科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就需要将社会科学的内容纳入到教材中,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应用和影响,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即使行动。

关于自然工程的话题

关于自然工程的话题

关于自然工程的话题一、提出社会工程研究的时代背景在我们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处理的关系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要求。

经过近五六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和社会发展的复杂性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建立之初的状态。

一方面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总量持续增长,国家财政收入连创新高;另一方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增长和社会流动的压力逐年增大,生态环境、能源资源、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问题和改革推进艰难,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盘根错节、复杂交织的问题。

我们要用几十年时间完成资本主义国家100 多年完成的工业化,时空被高度压缩在一起,因此产生的问题和问题的复杂程度都是空前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些都预示着一个共同的特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高度综合和复杂性时代,这个时代的发展特点要求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精细化设计和准确性规划,需要我们在发展理念和治理模式上做出调整。

这个时期的社会治理模式应该是-种综合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反映在学术研究上也应该对这种综合化的社会管理体制进行专门学术研究,注重决策模式的研究的多学科综合与交叉性,从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这种社会管理体制构建可以概括为社会工程。

社会工程思维体现在社会规划、调控、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就是要借鉴工程活动的思维与过程特点,汲取工程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进行不同层次的相对精确的规划与设计。

社会工程理念要求社会管理者改变以往处理社会目标单一、经济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在目标多重、利益冲突和矛盾交织的复杂社会关系中进行权衡和选择,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这也是我们当前研究社会工程的时代背景。

二、社会工程的概念和特征一般地看,工程可分为物质形态工程和非物质形态工程两大类,现在多数学者认为物质形态的自然工程才是工程,社会工程不是工程。

这种理解把工程仅仅局限在自然物质工程的范围内,将非物质形态工程排除在工程概念之外,是一种狭义的理解。

跨自然、生活、社会的科学与工程实践

跨自然、生活、社会的科学与工程实践

跨自然、生活、社会的科学与工程实践跨自然、生活、社会的科学与工程实践科学与工程实践是指通过理论、实验和工程应用等方式,探索和应用自然规律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

它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活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等。

这些领域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有机的整体。

首先,自然科学是科学与工程实践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科学家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手段,研究物质、能量、力量等自然现象和规律。

这些研究为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例如,在物理学中,科学家研究了光的传播规律和材料特性,从而在工程实践中应用于光学仪器的设计与制造。

在化学领域中,科学家研究了化学反应的机理和物质的变化规律,为新材料的合成和化工工艺的改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其次,生活科学是科学与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科学旨在研究和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包括食品营养、健康医学、环境保护等。

生活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通过对生物、营养、医学等方面的研究,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例如,生物学家研究了人类的基因组结构和遗传变异,为个性化医疗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此外,食品科学家通过研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工艺,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此外,社会科学在科学与工程实践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社会组织和人类行为的规律。

它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等等。

社会科学为科学与工程实践提供了人文视角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例如,在城市规划领域,社会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需求和偏好,提出更好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案。

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

社会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杨建科;王宏波
【期刊名称】《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3)003
【摘要】社会技术在本质上表现为方法、手段、技巧、经验等,它的研究范围和对象集中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层面,社会技术的目的和功能在于整合重组社会
关系,规范社会交往,从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社会技术以体制、政策、制度、规范、程序等不同形态广泛地外化于社会关系各领域,与社会科学、自然技术、社
会工程、技术社会化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重大的价值和作用.
【总页数】5页(P74-78)
【作者】杨建科;王宏波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
安,71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相关文献】
1.浅析社会技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J], 张明霞;樊静;刘娟
2.社会技术:一种概念史的考察与梳理 [J], 关锋;谢超
3.社会技术化机理及其特征剖析 [J],
4.社会技术的特征简析 [J], 张明霞; 樊静; 郗铮
5.社会技术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J], 杨建科;王宏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工程与自然工程

社会工程与自然工程


工程、自然、社会是相互交融的:
自然系统 工程系统
社会系统
一般地说,随着工程项目的进行和实现,与这个工程项目的运 行相一致的社会组织形式也就跟着产生,所以,工程实践的过 程,也就是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重新建构的过程。当代工程观 下的工程活动既包括改造自然的工程,也包括变革社会的社会 工程。 当工程活动结束时不仅塑造了一个物质性的工程存在,也塑造
社会工程是探索社会发展模式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相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科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建构和选择社会运行的具体模式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制度和政策从而提高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使社会运行具有稳定性社会转型具有可控性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社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社会工程与自然工程
问题:
如何看待社会工程及其意义?

第三,社会工程有自己的独立的科学理论基础和方法手段和约束条件。(社
会科学、社会技术和道德文化) 第四,社会工程在方法上具有工程思维的特征,是工程方法和社会方法的统 一。突出表现在社会规则的设计环节上,它既包括对象设计也包括过程设计, 这种活动的本质是通过“设计”来建构人与人之间具体的社会关系。





2、工程的两个基本类型

按照所建造的事物的性质:社会工程与自然工程。 A.自然工程:按照人的社会目的,依据自然科学规律、技术科 学、工程科学及社会科学的规律,建造人工自然或者人工事物的 活动叫自然工程。 B.社会工程:社会工程是以建构新的社会事物为特点的,例如 创设一个新的制度,立法,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组织,创立一种新 的社会体制,颁布一项新的社会政策,等等。 自然工程是造“物”,社会工程是造“制度”。钱学森说,组织 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叫社会工程,这种说法指出社会工程的 对象是社会。 社会工程是改造社会的,不是改造自然的。与自然工程相比,实 施社会工程的不是工程师,而是政府官员或其他公职人员。

社会工程问题的界定与分析

社会工程问题的界定与分析

王宏波等: 社会工程问题的界定与分析
响, 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 问题。公共问题影响广泛, 它超越了 ∀ 私域 #的范畴和 地域的限制, 对多数或绝大多数人或团体产生普遍的 影响。 ∀ 公共性 #是公共问题的最显著的特征, 存在于 公域之中, 并不完全等同于共同性, 直接表现为 ∀ 社会 共享性 #。公共问题 是包含于社会 问题之中的, 它与 私人问题相对应, 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公共问题既 包括公益问题, 也包含公害问题。它们使所有社会成 员都潜在地共同受益或潜在地共同受其威胁。这样, 公共问题的存在就不仅仅是公众主观预期与客观现实 之间的差距问题了, 而是公众在客观上潜在地、共同地 受其影响; 公共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为了满足公众个人 的利益需求, 而是为了实现同样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公 共利益。因此, 公共 问题是大众的问 题, 是人 们的价 值、观念、利益或生存条件受到了威胁而出现的问题。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可称作为公共问题。
策所造成的。所以, 从社会问题进入到政策问题是社 会工程问题界定的关键环节。
(一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社会工程问题 首先, 进入政府议程的公共问题才进入社会工程 问题研究的范围。进入政府议程, 就意味着要采用一 定的政策工具进行解决, 这样的公共问题才具备进入 社会工程问题的视野。所以, 社会工程问题首先是从 众多的社会问题中挑出来的某一个具有特定代表性、 社会性、普遍性、重要性、紧迫性的公共问题。 其次, 社会工程问题是现行政策体系中的问题, 尤 其是政策法规分析与政策法规设计的问题。这是社会 工程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因为人类社会活动结构是在 一系列活动规则的基础上构成的, 这些社会活动规则 就是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 所以社会工程研究的意义 就在于通过政策法规分析与政策法规设计来推动社会 进步。 第三, 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涉及社会 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则问题, 也是政策问题。这是因为 社会改革与进步恰恰是在新政策的推行与实施条件下 实现的, 要改善社会状态、重建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改 革、推动社会进步, 必须要将政策推行到现实社会中检 验其结果是否与预期效应一致。 通过以上的分析, 可以认为, 有社会问题存在, 尤 其是公共问题存在的地方, 与政策框架、模式和政策的 执行有很大的 关系, 或者是由于政 策框架、模 式不合 理, 或者是由于某个政策规定不合适, 或者是某些政策 规定执行有偏差, 或者是由于某种政策规定缺位。因 此, 公共政策问题是复杂的、多因的、普遍的、重要的, 具有时间上、空间上的局限性和公共政策问题界定上 的主观性、客观性。 (二 )社会工程问题的实质是社会关系宏观模式与 社会运行秩序的关系问题, 集中表现为基本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的本质在于: 政府通过对自身利益和公 共利益的考量, 在减少主观差距和减少客观差距之间 做出选择, 进而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公共政策 既可能直接调整社会利益关系, 减少客观差距, 包括对 公共利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也可能置公共利 益于不顾, 仅仅减少公众的主观差距, 降低或转移公众 的期望值, 缓和公众的不满情绪。 在当今世界上, 人类开发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得到了空前提高, 但随之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公共问 题, 如环境退化、气候变暖、人口爆炸、网络诈骗、垃圾 处理、治安恶化、贫困与饥饿等等。在中国, 经过 20多

自然科学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自然科学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自然科学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自然科学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具有无限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而自然科学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研究自然科学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能够更好地了解其重要性,以及有效地推动其发展。

自然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发现和利用自然规律,通过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来揭示它们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首先,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健康水平和医疗水平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医学就是基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人们通过研究生命科学、医学、化学等学科,掌握了很多关于人类生命体的规律和原理,从而创造出众多的医疗技术和药物,有效地遏制了各种人类疾病的传播和死亡率。

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保障了社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其次,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这种能源的获取往往带来了很多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

而自然科学的发展让人们找到了很多新的能源来源,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非常规能源,有效地减轻了化石能源对于环境的影响,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自然支持。

第三,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经济和工业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更为社会的产业和经济体系提供了很多新的增长点和发展路径。

例如,人们通过研究物理、化学等学科,探索了很多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场景,使得社会的科技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促进了就业和经济的壮大。

总的来说,自然科学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是多方面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不断加强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并保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之间的良好平衡。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范文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范文

安徽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姓名李文博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态学年级硕士一年级学号 D任课教师李明完成时间2014年11月25日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李文博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就对周边的地理环境进行改造,并生存下来,以此开创“骨器时代”[1]。

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来于自然环境,这就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破坏的程度逐步加深,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是全世界的热点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就二者关系作简要叙述,并讨论如何正确、客观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人类;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破坏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Qian LifuAnhui University, School of Life ScienceAbstract:the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an old topic, Hemudu ancestors, which created a "bone age", transformed the surrounding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survived, 7,000 years ago.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hich inevitably cause some damage. With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the extent of the damage gradually deepened, especially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apitalism, the pursuit of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s at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a hot issue of the world, need to be addressed immediately. In this paper, a brief descrip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discuss how to properly and objective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them.Keyword: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issue; Destroy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与自然环境有关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体而论它们是一对矛盾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第1期2008年 1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 ol .24,N o .1Jan .,2008文章编号:1000-8934(2008)01-0057-05论自然工程与社会工程的关系杨建科,王宏波(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 710049) 摘要:相对于自然工程而言,社会工程是非物质形态的柔性工程,是综合利用人文社会、自然以及工程科学的相关知识,建构和选择社会运行的具体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向,寻找解决社会问题,重构社会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自然工程就其基本构成而言,具有内圈和外圈的双重结构,在自然工程活动过程中工程决策阶段、工程规划阶段和工程实施过程阶段,自然工程和社会工程紧密联系,自然工程的运作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工程活动的运作过程。

关键词:工程;自然工程;社会工程中图分类号:N 031 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07-10-22作者简介:杨建科(1977—),陕西宝鸡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讲师,研究方向:工程哲学与社会工程研究;王宏波(1952—),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工程哲学与社会工程。

1 提出社会工程研究的时代背景在我们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处理的关系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要求。

经过近五六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和社会发展的复杂性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建立之初的状态。

一方面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总量持续增长,国家财政收入连创新高;另一方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增长和社会流动的压力逐年增大,生态环境、能源资源、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问题和改革推进艰难,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盘根错节、复杂交织的问题。

我们要用几十年时间完成资本主义国家100多年完成的工业化,时空被高度压缩在一起,因此产生的问题和问题的复杂程度都是空前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些都预示着一个共同的特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高度综合和复杂性时代,这个时代的发展特点要求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精细化设计和准确性规划,需要我们在发展理念和治理模式上做出调整。

这个时期的社会治理模式应该是一种综合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反映在学术研究上也应该对这种综合化的社会管理体制进行专门学术研究,注重决策模式的研究的多学科综合与交叉性,从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这种社会管理体制构建可以概括为社会工程。

社会工程思维体现在社会规划、调控、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就是要借鉴工程活动的思维与过程特点,汲取工程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进行不同层次的相对精确的规划与设计。

社会工程理念要求社会管理者改变以往处理社会目标单一、经济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在目标多重、利益冲突和矛盾交织的复杂社会关系中进行权衡和选择,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这也是我们当前研究社会工程的时代背景。

2 社会工程的概念和特征一般地看,工程可分为物质形态工程和非物质形态工程两大类,现在多数学者认为物质形态的自然工程才是工程,社会工程不是工程。

这种理解把工程仅仅局限在自然物质工程的范围内,将非物质形态工程排除在工程概念之外,是一种狭义的理解。

无论从工程自身的内涵,还是从工程实践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有工程,也具备工程活动的特征〔1〕,我们应当对工程概念做扩展理解,工程内涵也应当包括社会工程。

(1)社会工程的概念 社会工程是相对于自然工程而言的。

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就是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建构人工物的手段、方法、过程和结果就是工程与工程活动。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能仅仅依赖改造自然,同样也依赖于对社会的改造,例如对社会发展的预测和规划,对社会制度和政策的设计,对社会行为、社会秩序的57规范和控制,对社会问题的调查和处理,以及对社会运行的宏观管理和调控等等,同样也需要一定的方法、手段和程序,而这些方法、手段和过程及其应用就是社会工程活动。

社会工程是研究和探索社会发展的各种具体模式的理论和方法,以社会问题的解决为指向,以具体的社会关系模式的建构为内容,以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主导,探索社会发展模式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相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科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建构和选择社会运行的具体模式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制度和政策,从而提高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使社会运行具有稳定性,社会转型具有可控性,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社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2〕。

社会工程是改变社会的活动,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变革改造社会,使社会更加美好。

国内科技哲学的著名专家黄顺基先生认为现代工程的分类应该包含自然工程和社会工程。

自然工程是以自然界为对象,它的产品是各种各样的人工自然,如运河、大坝、森林、宇宙飞船等;社会工程就以社会为对象,它的产品是社会的经济结构、上层建筑,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等〔3〕。

(2)社会工程的特征 第一,社会工程以人的行为活动为对象,研究对象具有人文性。

自然工程一般以自然物为对象,改造自然和建造人工物,社会工程一般以人为对象,改造和建构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第二,社会工程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建构。

社会工程是把一个原来没有的社会事物创造出来,是一个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的过程,是人们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象设计构思出蓝图,再通过过程设计将蓝图转化为现实,是一个合乎规律、合乎目的的建构性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建构性认识的基本特点在于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事物〔4〕。

第三,社会工程有自己的独立的学科理论基础和社会约束条件。

社会工程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是社会科学及其部分交叉学科的理论和原理,例如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学科。

如果说自然工程的约束条件是自然界的现状和自然规律,那么社会工程的约束条件则是区域社会的文化、道德等上层建筑的内容,任何社会管理者在制定政策和制度的时候不得不去考虑社会中广泛认同的习俗道德和文化观念的制约。

第四,社会工程在方法上具有工程思维的特征,是工程方法和社会方法的统一。

社会工程方法突出表现在社会规则的“设计”环节上,社会工程设计既包括对象设计也包括过程设计,这种活动的本质是通过“设计”来建构人与人之间具体的社会关系。

第五,社会工程具有权衡性和选择性。

在面对和解决具体社会问题的过程中,社会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和价值取向,可以设计和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政策途径和制度构架。

方案的选择是在有限可能性空间内活动的,受到诸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最终的结果也不可能是单一原则和价值的取舍,而是不同方面的权衡、协调和选择。

第六,社会工程的目的性。

通过不同的政策规范和制度设计,解决各社会问题,规范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活动的投入产出率和社会效益,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性,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就是社会工程的基本目的。

(3)社会工程的表现形式 如果说自然工程是创造一个新的人工物,社会工程的标志则是产生一个新的社会结构,或者说社会工程的标志是形成一类新的社会关系结构或者机制。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社会工程有三个层次的外在表现形态。

第一,宏观层次上的社会工程主要是宏观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模式。

例如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谐社会建设目标、过程、要求等等从国家整体上进行的社会制度设计、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选择。

不同国家、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国情状况下,社会制度、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设计和选择会有所差异。

第二,中观层次的社会工程是指某个领域、行业或者某方面问题的制度、模式、规范和规则体系的设计、构建和改变。

中观层次的社会工程是在宏观社会制度和模式下,对某一类共同性质和类型的社会关系和利益结构进行的规划、设计和调整。

这类社会工程活动我们当前进行的很多,如教育制度、户籍制度、医疗卫生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

第三,微观层次的社会工程是指具体表现为政策、制度、法律、章程的准则和规范。

社会工程最终就是以政策、制度、法律的外在形式和手段来实现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模式的设计与调整,这个层次是社会工程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虽然,社会工程具体和最终表现形式是政策、制度、法律等形式,然而社会工程的过程和结果始终存在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是人文、社会、自然和工程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应用的结果,体现的是基于既定目标进行的对不同社会利益关系,不同社会发展理念和不同价值取向与价值认同的整合、权衡、选择。

社会工程本质上是一个制58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4卷 第1期度设计和政策安排的过程,是通过制度和政策的设计、更新和变革解除旧的社会结构模式的束缚,重新理顺社会关系,激发社会潜能,促进社会快速和协调发展。

社会工程的任务就是为实现中国发展和现代化,用科学的、精确的方法和手段规划、设计现代化建设的方案和蓝图,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的外在形式来实现其目的。

3 自然工程与社会工程的关系作为工程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工程与社会工程都可以被称作工程,作为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们也都具有工程的一般属性。

诸如建构性、目标性、系统性、科学性、集成性、社会性、人文性、复杂性、风险性、生态性和经济性等基本特征。

(1)自然工程的概念 自然工程是指人类创造和构建人工实在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及其结果。

它主要是指探索和改造自然的“有形”的人类实践活动,例如,建大坝、修铁路、开发项目等。

自然工程是创造和建构新的社会存在物的人类实践活动,对它的理解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工程本身,一个完整的自然工程应当包括工程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最后成果。

自然工程的本质可以被理解为各种自然工程要素的集成过程、集成方式和集成模式的统一。

自然工程活动的核心是做出一个新的存在物。

自然工程活动过程的各种技术始终围绕着一个新的存在物展开,新的存在物是自然工程活动的基本标志。

自然工程的基本对象是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化对象,通过利用自然技术、设备器械来改造物质自然,以实现人们的需求。

除了对象不同之外,自然工程也有其科学原理基础,自然工程在集成各种技术要素时都有自身的理论、原则和规律,这是自然工程的科学性特征。

科学规律是自然工程活动的内在的约束条件,自然工程就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技术集成与优化,必须要正确遵循和应用科学规律,任何违背科学规律的工程,注定是要失败的。

这是自然工程和社会工程最基本的区别〔5〕。

(2)自然工程与社会工程的关系 工程活动不仅是技术的系统集成,而且也是社会因素的集成,因为它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也涉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