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概念微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函数概念定义教案

初中函数概念定义教案

初中函数概念定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函数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函数的模型思想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交流、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使学生认识函数的概念。

2. 难点:对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3. 关键:从实际出发,由具体到抽象,建立函数的模型。

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聚焦问题1.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学习变量这一节内容,对常量和变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变化的实例,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2. 学生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先归纳出5个思考题的关系式,再举例)。

3. 教师活动: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联想,在地球某地,温度T与高度d的关系可以用T=10-d来表示(如图),请你根据这个关系式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这个关系式中的变量和常量。

(2)填写下表高度d/m 0 200 400 600 800 1000温度T/°C(3)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随之确定。

二、自主探究,建构概念1. 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升函数的思想方法,自主探究函数的定义。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出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和它相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

三、巩固新知,内化提高1. 教师举例说明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判断是否符合函数的定义。

2. 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函数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探究法,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升函数的思想方法,建立了函数的模型。

《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

《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

《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定义及概念。

2. 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

3. 能够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

4. 理解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定义及概念。

2.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

3. 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

4.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及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理解函数的概念。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函数的图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概念。

2. 讲解函数的定义及概念,解释函数的基本要素:自变量、因变量、对应关系。

3. 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展示。

4. 讲解如何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 讲解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并通过图象进行展示。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习题,巩固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有清晰地传达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函数。

八、拓展与延伸1. 鼓励学生探索更复杂的函数性质,如周期性、连续性等。

初中函数概念课教案

初中函数概念课教案

初中函数概念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2.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3. 函数图像:直线、抛物线、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函数图像的识别。

2. 难点: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函数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函数图像,增强直观感受。

3.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引出函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3. 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4. 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函数图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函数的性质。

5. 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示例:1. 导入:教师展示一张天气变化的图片,提问:“请问同学们,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张图片中的变化规律呢?”2. 新课:教师讲解函数的定义,强调函数的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3. 探究: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找出一些具有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的函数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函数图像,如直线、抛物线、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5. 练习: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7. 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概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函数概念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数学性质;3.学会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演示器材、课堂练习题;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与函数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函数定义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小明每天步行去上学,他与远处的学校之间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数值来表示这个距离吗?如果我们把小明所走的距离视为独立变量x,他所花费的时间视为函数y,那么能否用一个表达式表示这个函数?2.引入函数的定义通过比较不同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课件进行演示,通过图形、表格等形式展示不同的函数。

并向学生解释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对于定义域内的每一个输入值都唯一地确定一个输出值。

3.函数的表示方法教师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函数的符号表示、表格表示和图形表示。

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不同表示方法的灵活性和应用场景。

4.函数的数学性质介绍函数的数学性质,包括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和周期性等。

通过图形和表格的展示,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和计算函数值来判断函数的数学性质。

5.函数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的例子,如用函数来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用函数来表示人口的增长等,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体会到函数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6.练习与巩固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7.总结与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函数概念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四、教学资源1.课件:用于展示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数学性质;2.演示器材:用于展示函数图形和表格等;3.课本:用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4.计算器:用于课堂计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

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

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函数的定义和使用;3.能够灵活运用函数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函数的概念和作用;2.函数的定义和调用;3.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4.函数的递归调用;5.函数的作用域和局部变量。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问题引入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一系列操作封装成一个整体,以便在需要时调用。

那么,你知道如何实现这个功能吗?第二步:引入函数的概念1.通过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使用机器来完成一些操作,比如洗衣机用来洗衣服,电视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那么这些机器和遥控器其实就是函数的概念。

2.定义函数:引导学生定义函数,即封装一系列操作的代码块,以便在需要时调用。

第三步:函数的定义和调用1.函数的定义:通过示范将一个简单的操作封装成一个函数的示例,如求两个数的和。

2.函数的调用:通过示范调用已定义的函数来实现封装的功能。

第四步: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1.函数的参数:引导学生通过例子,引入函数参数的概念,并进行函数定义和调用。

2.函数的返回值:通过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返回值,并进行函数定义和调用。

第五步:函数的递归调用1.引导学生理解递归的概念和原理;2.通过实例展示函数的递归调用,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第六步:函数的作用域和局部变量1.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变量的作用域;2.通过函数和外部变量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作用域和局部变量。

第七步:综合练习与巩固结合实际问题和练习题进行实践,巩固学生对函数概念和使用的理解。

第八步:总结与扩展1.总结函数的概念和作用、定义与调用、参数和返回值、递归调用、作用域与局部变量;2.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扩展应用,并引入匿名函数等扩展内容。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程序设计的实践,评价学生对函数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熟练地使用函数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确保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和使用。

函数概念教案

函数概念教案

函数概念教案《函数的概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是特殊的数集之间的对应;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定义,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由具体逐步过渡到符号化,代数式化,并能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理性化思考,对事物间的联系的一种数学化的思考.教学重点:两集合间用对应来描述函数的概念;求基本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周长为,面积为.2.问题.在初中,我们曾认识利用函数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义函数?常见的函数模型有哪些?二、学生活动1.复述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2.阅读课本23页的问题(1)、(2)、(3),并分别说出对其理解;3.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说明函数的对应本质.三、数学建构1.用集合的语言分别阐述23页的问题(1)、(2)、(3);问题1某城市在某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试根据函数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变化过程中,有哪几个变量?(2)这几个变量的范围分别是多少?问题2略.问题3略(详见23页).2.函数: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f(x),x∈a.其中,所有输入值x组成的集合a叫做函数=f(x)的定义域.(1)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主要用于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函数的本质是一种对应;(3)对应法则f可以是一个数学表达式,也可是一个图形或是一个表格(4)对应是建立在a、b两个非空的数集之间.可以是有限集,当然也就可以是单元集,如f(x)=2x,(x=0).3.函数=f(x)的定义域:(1)每一个函数都有它的定义域,定义域是函数的生命线;(2)给定函数时要指明函数的定义域,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集合,如果没有指明定义域,那么就认为定义域为一切实数.四、数学运用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集合a到b的函数:(1)a={1,2,3,4,5},b={2,4,6,8,10},f:x→2x;(2)a={1,2,3,4,5},b={0,2,4,6,8},f:x→2x;(3)a={1,2,3,4,5},b=n,f:x→2x.练习: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1)x→2x,x≠0,x∈r;(2)x→,这里2=x,x∈n,∈r。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的概念》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的概念》教案、教学设计
-利用数学软件或动态图象展示函数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函数图象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他们分析和识别函数图象的能力。
-设计一系列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如最佳投资方案、最短路径问题等,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知识构建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针对教学难点,我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先通过具体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案例,让学生感知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再推广到一般函数。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函数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5.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定义,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关系,识别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象)。
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作业中体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随时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期待大家在作业中展现出对本节课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能力!
2.函数图象的分析和识别,特别是对于不同类型函数图象的特点和性质的理解。
3.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的能力。
4.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的深入理解及其应用。
(二)教学设想
1.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我设想采用以下策略: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变化、物体运动等,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实际意义,从而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
2.根据课堂所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分析以下问题:
a.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b.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等性质,并举例说明。

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概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函数的概念和特征,能够区分函数与非函数的关系图表;2.技能目标: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能够绘制函数的图像;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法;3.函数图像的绘制。

三、教学难点:1.函数与非函数关系的区分;2.利用函数表达式绘制函数图像。

四、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函数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形象化展示法:通过图片、实物、演示等形式,直观呈现函数与非函数的区别;3.情境模拟法: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其应用函数的能力。

五、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但对于函数与非函数的判别、函数图像的绘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本节课教学内容需要加强动手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5分钟)1.师生对话:教师与学生进行以下对话-教师:你们在实际生活中见过什么与函数有关的情景?-学生:比如买水果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对,这就是函数关系。

那么,你们对函数有什么了解?-学生:函数是一种数学关系,它包括输入和输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概念讲解与示例展示(15分钟)1.函数的概念:教师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函数的概念。

2.函数与非函数的区别: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区别。

3.函数示例展示:通过实际的例子,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含义。

三、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法(15分钟)1.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解释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函数表达式的写法:教师以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表示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方法。

四、函数图像的绘制(25分钟)1.函数图像的特点: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函数的图像,指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函数图像的特点。

函数概念(微课)教学设计

函数概念(微课)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微课)》教学设计实例:到学校商店购买某种果汁饮料,每瓶售价2.5元,那么购买瓶数x,与应付款y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y=2.5x.瓶数x在自然数集中每取定一个值,应付款y就有唯一一个值与其对应,我们可以运用对应关系y=2.5x进行方便的运算。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自变更x只有在自然数集中取值才有意义,其实如果我们细心研究所有已知函数,就会发现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使用函数模型描述世界变化规律的前提.所以我们重新定义函数,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用集合D来表示.函数的定义:在某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设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数集D,如果对于D内的每一个x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把x叫做自变量,把y 叫做x的函数. 3让学生发现自变量x在一个取值范围内取值才有一定的意义。

4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函数概念。

并了解了定义域的概念。

环节三知识总结知识总结(1)函数的概念。

(2)强调用函数来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前提是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定义域。

学生回顾本次微课所学习的知识。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重点,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环节四实例检测实例: 文具店出售某种铅笔,每只售价0.12元,应付款额是购买铅笔数的函数,当购买6支以内(含6支)的铅笔时,请用表达式来表示这个函数.要求学生把做题结果拍成照片,发到我的邮箱,我会及时反馈.我的邮箱是263197317@.学生练习,并把做题结果拍成照片,发到我的邮箱,并通过QQ与学生进行交流。

实例巩固今天学习的函数概念。

初中函数的概念优秀教案

初中函数的概念优秀教案

教案:初中函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是一种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 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定义,并能求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 能够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数学化的思考。

教学重点:1. 函数的概念及定义域、值域的定义。

2. 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

教学难点:1. 函数概念的理解。

2. 函数定义域、值域的求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PPT。

2. 相关实例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海拔高度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如何描述的?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 讲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定义:定义域是函数所有可能的输入值的集合,值域是函数所有可能的输出值的集合。

3.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如何求解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销售问题、物体运动问题等,让学生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等知识点。

2. 强调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等知识点。

2.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解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说明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说明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函数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和概念;2.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3.能够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和概念;2.函数的表示方法;3.函数的基本性质;4.函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函数的定义和概念;2.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四、教学方法:1.归纳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出函数的定义和概念;2.演绎法:通过推导和证明,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3.实践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巩固学生对函数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教师将一张纸剪成两半,学生观察两张纸的大小是否一样,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纸剪成两半后大小不变。

2.引入(15分钟)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引出“函数”的概念,如:身高与年龄的关系、投资收益与投资金额的关系等。

然后给出函数的定义:“如果每一个自变量x都对应唯一的因变量y,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

并解释函数的基本概念:自变量、函数值、定义域、值域等。

3.讲解(20分钟)(1)函数的表示方法:用函数的符号表示法和一般公式表示法。

分别给出两种表示方法的示例,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2)函数的基本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对每个性质,给予定义和例子,并进行推导和证明。

4.练习(2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例如,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等。

5.实际应用(25分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函数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给定一段函数的图像,求解函数的表达式;给定一个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

6.总结(10分钟)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梳理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回顾一些重要的例子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2.布置课后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3.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

《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

《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能够正确运用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函数的定义;(2)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函数图像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函数概念的理解;(2)函数图像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引出函数的概念;(2)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数量关系,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讲授法:(1)讲解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分析函数图像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3. 讨论法:(1)分组讨论函数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2)组织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利用函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函数图像,理解函数性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引出函数的概念;(2)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数量关系,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讲解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1)讲解函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2)介绍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3. 分析函数图像的特点:(1)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理解函数的性质;(2)引导学生学会解读函数图像,掌握函数图像的特点。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利用函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函数图像,理解函数性质。

5. 课堂小结:(2)强调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 运用函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 观察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

函数教学教案设计优秀4篇

函数教学教案设计优秀4篇

函数教学教案设计优秀4篇函数教学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教学学问点:1.对数函数的概念;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二)本领训练要求: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2.把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德育渗透目标: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2.认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教学方法:联想、类比、发觉、探究教学辅佑襄助: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由同学的预习,可以直接回答“对数函数的概念”由指数、对数的定义及指数函数的概念,我们进行类比,可否料想有:问题:1.指数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2.求指数函数的反函数.3.结论所以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这节课我们所要讨论的便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二、讲授新课1.对数函数的定义:定义域:(0,+∞);值域:(∞,+∞)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于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所以与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因此,我们只要画出和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就可以得到的图象.讨论指数函数时,我们分别讨论了底数和两种情形.那么我们可以画出与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得到的图象.还可以画出与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得到的图象.请同学们作出与的草图,并察看它们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定义域:(2)值域:(3)过定点,即那时候,(4)上的增函数(4)上的减函数3.练习:(1)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2)解关于x的不等式:思考:(1)比较大小:(2)解关于x的不等式:三、小结这节课我们紧要介绍了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而且讨论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四、课后作业课本P85,习题2.8,1、3函数教学教案设计篇二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一数学必修4(苏教版)第三章《三角恒等改换》第一节的内容,重点放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和证明上,其次是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够区分函数和非函数关系;2.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用方程、图像、表格等形式表示函数;3.能够根据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对函数进行分析和运用;4.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函数的表示方法;3.函数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区分函数和非函数的关系;2.基本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例如温度和时间的关系、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等,并让学生探讨这些关系是否符合函数的定义。

2.探究函数的定义(15分钟)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函数的定义,即每个自变量对应唯一的因变量。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设计实验验证函数的定义,并总结出符合函数定义的例子。

3.函数的表示方法(20分钟)教师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函数方程、图像和表格等形式。

通过示例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用这些表示方法来描述函数的特点和性质。

让学生自行练习,将给定的函数用不同的表示方法表示出来。

4.函数的性质(20分钟)教师讲解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等。

通过例题演练,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的含义和作用,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5.函数的应用(20分钟)教师介绍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成本函数、收入函数、利润函数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应用函数分析问题的能力。

6.练习与讨论(15分钟)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小组内讨论解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进行点拨和解答,指导学生掌握函数的相关知识。

7.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函数的更多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教学内容庞杂且较难理解、知识联系多且比 较紧密、教学难度大,属于高中数学知识交汇点 和支撑高中数学知识框架的核心部分,是学生进 入高中后接触的第一个抽象概念。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于运动学的函数定 义且具备一定运算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自我表现欲望强。
3.理解符号 f ( x ) 的含义,能解释 y f (x)与 y f (a) 的区别与联系。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三、教学目标设置
函数定义的形成。通过具体实例的引
重 点 导,借助初中函数定义,探寻集合间的对
应关系,总结函数定义。

1.理解函数符号,

2.函数概念的整体性认识,
3.理解值域和集合B的关系。
6.对比两种定义,升华提高。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回顾初中定义,提供基础。
1.个别回答
2.总结凝练
复习初中函数定义
总结“对应”和“依赖”特征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二:实例引导思考,认知冲突。
1.引例一 (代数式)
2.引例二 (图像)
3.引例三 (表格)
引出“集合”、 “对应”
引出 “f”
引出“f(x)”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三:归纳函数要点,凝练定义。
1.归纳要点
2.凝练定义
总结三个引例的共同
归纳要点,串联得出定义。
特点:集合、对应。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四:提供正反辨析,深化认知。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概念4篇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概念4篇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概念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概念精选4篇(一)教案标题:函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2. 能够根据给定的函数定义进行函数值的计算;3. 能够掌握函数的图像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黑板;2. 教材《高中数学》;3. 教学PPT或教学黑板稿。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问题(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函数?”;2. 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

步骤二:函数的定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上的函数定义;2. 解释函数的定义中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规律的含义;3. 通过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

步骤三:函数的表示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函数的表示方法;2. 介绍函数的表格表示和解析式表示;3. 通过具体例子的计算来展示函数的表示方法。

步骤四:函数值的计算(15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函数值的计算方法;2. 通过给定函数和自变量求因变量的例子来演示函数值的计算。

步骤五:函数的图像表示(15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函数的图像表示方法;2. 通过函数表格和坐标系画出函数的图像;3. 解释图像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含义;4. 引导学生发现函数图像的特点,如单调性和奇偶性。

步骤六:练习与总结(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和掌握;2.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函数的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2. 引导学生学习更复杂的函数概念,如反函数、复合函数等。

教学反思:通过讲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函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生动的例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结束前,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概念精选4篇(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2. 掌握函数的表示法:显式表示法、隐式表示法和参数表示法;3.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函数表示法。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函数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

2.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

3.能够根据给定的函数及其图象进行解析,理解函数与图象的关系。

4.能够利用函数的性质及其图象进行问题求解。

5.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函数的性质。

3.函数与图象的关系。

4.函数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对函数的认识与理解。

引导性问题:这个图象有什么特点?我们能够从中看出什么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函数的概念。

2.概念解释(20分钟)教师清楚地解释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函数的例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概念。

例子:(1)f(x)=x+2(2)y=x^2(3)f(x) = sin(x)3.函数的性质(30分钟)教师介绍函数的性质,包括:(1)定义域与值域。

(2)奇偶性。

(3)单调性。

(4)最值与极值。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并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4.函数与图象的关系(3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实践让学生理解函数与图象的关系。

教师给出一个函数的图象,让学生根据图象找出函数的一些性质。

例子:(1)根据函数的图象确定定义域与值域。

(2)根据函数的图象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3)根据函数的图象确定函数的单调性。

学生通过观察与推理,找出给定函数的性质,并在图象上加以解释。

5.函数的应用(3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函数的性质进行问题求解。

例子:(1)根据函数的性质,求函数在一些区间上的最值。

(2)根据函数的性质,确定方程的解。

(3)根据函数的性质,确定几何问题中的一些关系。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6.拓展与巩固(2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拓展与巩固的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拓展。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函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和函数的性质;3.能够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函数的表示方法和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1.函数的概念的理解;2.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函数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从一个自变量到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Step 2:函数的定义与表达(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函数的定义,即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函数的符号表示和图像表示;3.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演示函数的符号表示和图像表示的过程。

Step 3:函数的性质(15分钟)1.教师介绍函数的性质,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奇偶性等;2.以示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函数在不同定义域和值域上的特点;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共同解答一些函数性质相关的问题。

Step 4:函数的应用(20分钟)1.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应用;2.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解决;3.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小组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出解答。

Step 5:总结与扩展(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重要知识点和难点;2.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发展历程,以及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手段:1.教师讲解;2.学生合作学习;3.教学实例;4.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高中数学》相关章节;2.教学投影仪或白板;3.相关课件和教具。

教学评价方式:1.学生能够准确、简洁地描述函数的概念;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性质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8篇

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8篇

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8篇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涯中,难免会遇到要写教案的情况,教案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内容的,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篇1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教学目的:(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备用实例:我国#年4月份非典疫情统计:日期#新增确诊病例数#3、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4、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二、新课教学(一)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注意:○1“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2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4.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讨论(由学生完成,师生共同分析讲评)(二)典型例题1.求函数定义域课本p20例1解:(略)说明:○1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果课前三个实例;○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巩固练习:课本p22第1题2.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课本p21例2解:(略)说明:○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2.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并能在二维坐标系上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

3.掌握函数的符号、相等、不等式关系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等基本概念。

4.通过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函数的概念。

2.一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教师可从具体实例入手,如小明的平时成绩一直呈下降趋势,家长想通过辅导让他的成绩有所提高,那么该怎么做?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讲到函数的概念,在数学中,函数是指一种对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

举个例子,如果定义 f(x) 表示一个人的身高,x 表示这个人的年龄,那么 f(x) = 2x + 50 就是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它表示这个人的身高随年龄增长的规律。

2.讲解内容(1)一次函数的性质对于一次函数 f(x) = kx + b ,其中 k,b 是常数,称为一次函数的系数。

它具有以下性质:①当k>0 时,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斜率为正的直线;当k<0 时,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斜率为负的直线。

②当 b=0 时,一次函数图像通过原点;当b≠0 时,一次函数图像与 y 轴相交于 y=b 点。

③当 k=0 时,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平行于 x 轴的直线。

④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是单调的、奇偶性和周期性与 x 无关,且开口向上或向下。

(2)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符号:f(x)>0 表示函数值为正; f(x)<0 表示函数值为负;f(x)=0 表示函数值为零。

函数的相等: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值域都相等。

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具有单调性,当且仅当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是递增或递减的。

函数的奇偶性:函数关于 y 轴对称,则称为偶函数;函数关于原点对称,则称为奇函数。

函数的周期性:若存在常数 T>0,使得 f(x+T)=f(x) 对于所有的 x 成立,则称函数 f(x) 具有周期性, T 是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世界在不断的变化》
老师解说:这个世界在不断的变化,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这个世界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这个世界一直在改变”。聪明的人类为了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生存,想出了很多记录世界变化规律的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好办法,它就是数学函数,函数是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
1看视频。
重点
让学生理解现阶段函数的概念,定义域的概念。
难点
用函数模型去研究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变化规律时,如何确定定义域.
学情
分析
授课班级为新年级电子3班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弱,所以对数学的学习没兴趣,但他们有朝气,有活力,爱实践,爱生活。所以学习过程中若融入生活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内容,学生定会更容易理解本课的知识,进而达成学习目标。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函数概念,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法与学法
教法:微课视频中包含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的使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
1.动画设计《世界在不断的变化》,《商店买水》;
2.专业录频软件;
3.视频后期处理软件;
4.QQ;
5.其它图片、背景音乐。
课前准备
复习初中数学函数概念
让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
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学生回顾本次微课所学习的知识。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重点,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环节四
实例检测
实例:文具店出售某种铅笔,每只售价0.12元,应付款额是购买铅笔数的函数,当购买6支以内(含6支)的铅笔时,请用表达式来表示这个函数.
要求学生把做题结果拍成照片,发到我的邮箱,我会及时反馈.
学生练习,并把做题结果拍成照片,发到我的邮箱,并通过QQ与学生进行交流。
实例巩固今天学习的函数概念。
2听老师解说,函数是研究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
3了解函数的作用,对函数产生兴趣。
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对学生讲解,让学生了解函数是用来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这样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函数的功能,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学生数学思想。
环节二
新知
回顾初中学习的数学函数的定义。
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更x和y,在某一法则的作用下,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相对应,就称y是x的函数,这时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用一个生活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例:到学校商店购买某种果汁饮料,每瓶售价2.5元,那么购买瓶数x,与应付款y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y=2.5x.瓶数x在自然数集中每取定一个值,应付款y就有唯一一个值与其对应,我们可以运用对应关系y=2.5x进行方便的运算。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自变更x只有在自然数集中取值才有意义,其实如果我们细心研究所有已知函数,就会发现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使用函数模型描述世界变化规律的前提.
所以我们重新定义函数,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用集合D来表示.
函数的定义:
在某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设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数集D,如果对于D内的每一个x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把x叫做自变量,把y叫做x的函数.
1让学生复习初中学习了的函数概念。
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复习初中函数的概念。
3让学生发现自变量x在一个取值范围内取值才有一定的意义。
4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函数概念。并了解了定义域的概念。
让学生经历回顾,实践,启发,发散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进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环节三
知识总结
知识总结
(1)函数的概念。
(2)强调用函数来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前提是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定义域。
《函数的概念(微课)》教学设计
课题
函数的概念
时间
7分至8分
科目
数学
授课专业
电子
授课年级
高一
授课人数
52
授课类型
新授
授课教材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现阶段函数的概念,理解定义域的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使用函数模型研究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