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晶圆清洗技术的介绍与分析比较
晶圆清洗工艺
晶圆清洗工艺1. 简介晶圆清洗工艺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用于去除晶圆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确保晶圆在后续工艺步骤中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晶圆清洗工艺的流程、常用的清洗方法和设备,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2. 清洗流程晶圆清洗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前处理在进行清洗之前,需要对晶圆进行前处理,包括去除胶水残留、硅胶残留以及其他表面污染物。
这一步骤可以使用机械刮片、化学溶剂或者高温处理等方法完成。
2.2 预清洗预清洗是为了去除表面的大颗粒杂质和可溶解的有机物。
通常使用超声波清洗机或者喷淋装置将晶圆浸泡在去离子水或者特定溶液中进行清洗。
2.3 主要清洗主要清洗是将晶圆置于酸性或碱性清洗液中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常用的清洗液包括HF/HNO3、SC1(NH4OH/H2O2/H2O)和SC2(HCl/H2O2/H2O)等。
2.4 后处理后处理是为了去除清洗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如化学药品、离子等。
常见的后处理方法包括漂洗、去离子水浸泡和干燥等。
3. 清洗方法和设备晶圆清洗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和设备,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3.1 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清洗是利用超声波振动产生微小气泡,在液体中形成冲击力来清除污垢。
超声波清洗机通常由发生器、换能器和清洗槽组成,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去除表面污染物。
3.2 喷淋清洗喷淋清洗是将清洗液通过喷嘴均匀喷射到晶圆表面,利用冲击力和流体剪切力去除污染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晶圆的清洗,可通过调整喷嘴角度和喷洒压力来控制清洗效果。
3.3 浸泡清洗浸泡清洗是将晶圆浸泡在清洗液中一段时间,使污染物溶解或松动,然后通过漂洗将其冲刷掉。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较为顽固的污染物,但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
3.4 气体清洗气体清洗是利用气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去除晶圆表面的污染物。
常见的气体清洗方法包括气体喷射、气体吹扫和气体等离子体处理等。
4. 注意事项在进行晶圆清洗工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4.1 清洗溶液选择根据不同的污染物选择合适的清洗液,避免使用对晶圆有腐蚀性或者残留有害物质的溶液。
晶圆清洗的挑战——《半导体国际》第三届晶圆清洗技术研讨会
・ 湿法 处理 的要 求 更高 的选择 比、 刻蚀 均匀 性 和刻蚀 精 度 。
・结技 术发 展需 要新 的 湿法 刻蚀 化学试 剂
小微 粒 ,尺寸 < .u ,在 WSx 01 m i淀积 前极 难被 检 测 出来。
・V F 洗能 增 强 H P 晶的 成形 , H 清 3O 结 且不 会被 去除 通过
孙震海
J f r . u t r a g e e yW B t b u h e
・过 去 表 面预 处理 受 到污 染物 移 除 的限 制 ;今 天 在 不 断创新 以缩放 比例 的 制造 环 境 中 表 面预 处理 在器 件 结 构和 性 能上扮 演更 为重 要 的角色 。
・结合 新材料 和新 结构 来达到 芯片 尺寸等 比缩 小 集成这 些
新材料 和新结 构需要先进 的湿法处理 技术和 表面预处理 能力 。
预清 洗 ,成 品率得 到改善 。
6n 5 m和 4n 工艺节点中全湿 5m 法.无灰化的光阻去豫技术 F Inen t n l S tr ai a,林启发 I o
要 求。
工厂 资本 成本 和缩 短产 品成
熟周 期有 明显 的作 用 。
-减 少材料 损 失和 表面破 坏 是无 灰化 光 阻去除 技术 的动 机 。
・通 过在 一批 溅射 工具 中创 造更 高温 度 的 P rn a工艺 获 得 i h a 高的植 入光 阻 ( 1 1 1 n /m2 P A > i sc L D)去 除 。 x0 6o
铜/ 低K介质互连工艺的后刻馈 清洗技术
_采用永久性 纠正 措施 (C .通过加入 t es in P A) i p i m k g、保持
H S 初始温度 和增加一个光阻去除 工艺 , 到 了很好 的效果 。 2 o4 达
半导体设备制造中的清洗技术总结
半导体设备制造中的清洗技术总结在半导体设备制造过程中,清洗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
清洗技术的目的是去除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确保设备的表面洁净,以保证半导体器件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对半导体设备制造中的清洗技术进行总结和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清洗技术在半导体设备制造中的重要性。
清洗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如油脂、金属屑、灰尘等。
这些污染物如果不及时清洗,将对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严重的影响。
清洗技术还可以提高设备的表面纯洁度,减少器件制造过程中的缺陷率,提高设备的寿命和稳定性。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半导体设备制造中常见的清洗技术。
目前,常用的清洗技术包括机械清洗、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
机械清洗是利用机械力和磨擦来去除表面污染物,常见的机械清洗方法包括超声波清洗和喷淋清洗。
物理清洗是利用物理原理去除表面污染物,常见的物理清洗方法包括离子束清洗和等离子体清洗。
化学清洗是利用化学药剂来去除污染物,常见的化学清洗方法包括酸洗、溶剂清洗和氧化清洗。
不同的清洗技术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效果,选择合适的清洗技术是确保设备清洗效果的关键。
然后,我们将讨论清洗技术在半导体设备制造中的应用。
清洗技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制造的各个环节,包括晶圆切割、芯片制造和封装过程。
在晶圆切割过程中,清洗技术可以去除切割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屑和切割液,确保晶圆的纯洁度。
在芯片制造过程中,清洗技术可以去除光刻胶、蚀刻剂等化学物质,净化芯片表面,提高后续工艺的可靠性。
在封装过程中,清洗技术可以去除封装材料和焊接剂残留,确保芯片与封装材料之间的良好接触。
此外,我们还将分析清洗技术在半导体设备制造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随着半导体器件尺寸的不断缩小和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清洗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新一代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对清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更高的清洗效率、更低的损伤率等。
其次,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实现清洗过程的绿色化和回收利用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
半导体制造-清洗工艺介绍
半导体制造-清洗工艺介绍引言半导体制造是一个复杂且精密的过程,其中清洗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清洗工艺旨在去除半导体表面的杂质、污染物和残留物,以保证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半导体制造中常见的清洗工艺,包括湿法清洗和干法清洗,并重点讨论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湿法清洗湿法清洗是半导体制造中常用的清洗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溶剂和化学溶液来去除表面污染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湿法清洗方法:酸洗酸洗是一种常见的湿法清洗方法,主要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铁锈和有机物。
酸洗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酸性溶液对金属表面进行腐蚀,将污染物溶解掉。
常用的酸洗溶液包括盐酸、硝酸和磷酸等。
酸洗的注意事项包括控制酸洗液的浓度和温度,防止过度腐蚀和金属表面的受损。
碱洗碱洗是另一种常见的湿法清洗方法,主要用于去除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和胶质物。
碱洗的原理是利用碱性溶液的腐蚀性,将污染物溶解掉。
一般常用的碱洗溶液包括氨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等。
碱洗的注意事项包括控制碱洗液的浓度和浸泡时间,以避免过度腐蚀和引起其它问题。
水洗水洗是清洗工艺中的基础步骤,主要用于去除酸洗或碱洗后残留的酸碱溶液和溶解的污染物。
清洗时使用去离子水或超纯水,以减少金属离子、离子和微粒对器件的损害。
水洗的重要性在于去除表面的离子和杂质,确保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干法清洗与湿法清洗相比,干法清洗更适用于对表面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干法清洗一般使用气体或等离子体来去除表面的污染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干法清洗方法:高压气体清洗高压气体清洗是一种通过高速喷射气体来清洗半导体表面的方法。
通过气体的冲击力和气体分子的热量,将表面颗粒和污染物去除。
常用的气体包括氧气、氮气和氩气等。
高压气体清洗的优点在于不会对表面造成机械损伤,并且能够清除微小的颗粒和残留物。
等离子体清洗等离子体清洗是一种通过等离子体来清洗表面的方法。
等离子体是一种激发状态下的气体,具有高能量和高活性,可以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和杂质。
半导体清洗标准
半导体清洗标准一、引言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离子注入、扩散、外延生长和光刻四种基本工艺的发明,半导体工艺逐渐发展起来。
芯片被颗粒和金属污染,容易导致短路或开路等失效,因此除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避免外部污染外,在制造过程中(如高温扩散和离子注入等)都需要湿法或干法清洗。
这些清洗工作涉及使用化学溶液或气体去除残留在晶圆上的颗粒物、金属离子和有机杂质,同时保持晶圆表面洁净和良好的电性能。
二、污染物的分类IC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制造过程一直在洁净室进行,但存在人为干预,因此会导致晶圆的各种环境污染。
污染物根据其存在形式分为四类:颗粒物、有机物、金属污染物和氧化物。
2.1 颗粒物聚合物、光刻胶和刻蚀杂质构成了大部分颗粒物。
通常,颗粒粘附在硅表面,影响后续工艺的几何特征和电性能的发展。
虽然颗粒与表面之间的附着力是多种多样的,但以范德华力为主,因此去除颗粒的主要方法是用物理或化学方式将颗粒底切(undercut)来逐渐去除。
由于颗粒与硅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最终被去除。
2.2 有机物人体皮肤油脂、洁净室空气、机械油、有机硅真空油脂、光刻胶、清洗溶剂和其它有机污染物都可以在IC工艺中找到。
每种污染物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工艺,但主要是通过产生有机层来阻止清洗溶液到达晶圆表面。
因此,去除有机物通常是清洗的第一步。
2.3 金属污染物在IC制工艺中,金属互连材料用于连接独立器件。
光刻和刻蚀用于在绝缘层上创建接触窗口,然后使用蒸发、溅射或化学气相沉积(CVD)来构建金属互连。
为了构建互连,首先需要刻蚀Al-Si、Cu等薄膜,然后对沉积的介电层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
该工艺有可能在构建金属互连时产生各种金属污染。
为了去除金属污染,必须采取适当的清洗步骤。
2.4 氧化物在含氧气和水的环境中,硅原子很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层,称为天然氧化层。
由于过氧化氢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用APM和HPM 溶液清洗后,会在硅表面形成化学氧化层。
晶圆清洗工艺
晶圆清洗工艺一、引言晶圆清洗工艺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其目的是去除晶圆表面的杂质,确保晶圆净化程度达到要求,以提高芯片质量和产量。
本文将对晶圆清洗工艺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晶圆清洗工艺的重要性晶圆作为半导体芯片的基础材料,其表面的杂质会对芯片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清洗工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晶圆的净化程度和芯片的质量。
一个优良的清洗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晶圆表面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提供高质量的晶圆材料,从而减少后续工艺步骤中的缺陷率和良品率,提高芯片的可靠性和性能。
三、晶圆清洗工艺流程晶圆清洗工艺的基本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表面预处理在清洗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表面预处理,目的是去除晶圆表面的大颗粒杂质和有机物残留,为后续的清洗工艺做准备。
常见的表面预处理方法包括超声波清洗、喷雾清洗等。
3.2 溶剂清洗溶剂清洗是晶圆清洗的重要环节,可用于去除晶圆表面的油脂、胶水等有机污染物。
常见的溶剂清洗剂有醇、酮、酯等有机溶剂,根据具体污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洗剂进行清洗。
酸洗是清除晶圆表面无机残留物的重要方法。
常见的酸洗溶液包括HF、HCl、HNO3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所需的酸洗步骤和酸洗浓度,确保去除表面氧化膜、金属离子等杂质。
3.4 去离子水清洗去离子水清洗是晶圆清洗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是去除溶剂和酸洗液的残留物,保证晶圆表面的纯净度。
去离子水清洗一般通过水烘烤或纯净水冲洗的方式进行。
3.5 干燥晶圆清洗完毕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避免水分残留引起的氧化和污染。
常见的干燥方法有自然风干、浸泡在溶剂中除湿、烘干等。
四、晶圆清洗工艺参数与控制晶圆清洗的工艺参数和控制对工艺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控制参数:4.1 温度清洗过程中的温度对清洗效果和晶圆表面的化学反应有较大影响。
不同的清洗步骤和清洗剂在不同温度下具有最佳效果,需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
4.2 浓度清洗剂的浓度也是影响清洗效果的重要因素。
单片式晶圆刷洗原理
单片式晶圆刷洗原理晶圆刷洗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用于清洗硅片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确保晶圆在后续工艺中的质量和稳定性。
单片式晶圆刷洗是一种常用的刷洗方式,具有简单、高效和可靠的特点。
晶圆刷洗的原理是通过刷子对硅片表面进行机械刷洗,将附着在硅片上的颗粒、沉积物和有机污染物去除。
刷洗过程中,刷子的旋转与硅片的运动相结合,形成刷洗力和剪切力,将污染物从硅片表面剥离。
在单片式晶圆刷洗中,硅片被放置在一个旋转的台盘上,刷子则位于硅片的上方。
当台盘旋转时,硅片被带动旋转,在硅片表面刷洗过程中,用于清洗的溶液被喷洒在硅片上,同时刷子也在旋转。
刷子上的刷毛与硅片表面摩擦,通过刷毛与硅片的接触,将污染物从硅片表面去除。
单片式晶圆刷洗的刷子通常由刷毛和刷片组成。
刷毛一般采用优质的尼龙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
刷片是刷洗过程中起到切割和清洗作用的部分,通常由优质的塑料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切割性能和耐腐蚀性。
晶圆刷洗的溶液通常是一种酸性或碱性的清洗液,用于去除硅片表面的污染物。
清洗液中的化学物质可以与污染物发生反应,使其溶解或转化为易于清洗的物质。
同时,溶液中的机械能也起到了剥离和清洗的作用,加速了污染物的去除。
单片式晶圆刷洗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硅片,并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刷洗过程。
刷洗过程中的刷毛和刷片可以根据不同的硅片要求进行更换,以保证刷洗效果和刷洗质量。
此外,单片式晶圆刷洗还可以与其他工艺步骤相结合,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单片式晶圆刷洗是一种常用的晶圆清洗方式,通过刷子的旋转和刷毛与硅片的接触,实现对硅片表面污染物的去除。
这种刷洗方式简单高效,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硅片,并且可以与其他工艺步骤相结合,实现自动化生产。
通过合理选择刷毛和刷片材料,以及优质的清洗液,可以保证刷洗效果和刷洗质量,提高半导体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晶圆湿法去胶清洗原理
晶圆湿法去胶清洗原理
晶圆湿法去胶清洗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晶圆表面清洗方法,主要用于去除在晶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胶水残留物。
晶圆湿法去胶清洗的原理如下:
1. 溶解胶水:在清洗过程中,首先使用一种溶剂或化学溶液,可以是酸性、碱性或有机溶剂,这些溶剂能够有效地溶解胶水。
2. 松解胶结:溶剂或溶液中的成分可以松解胶水与晶圆表面的结合力,使胶水容易被清洗掉。
3. 分散胶水:溶剂或溶液中的成分还具有分散胶水的作用,将胶水分散为微小颗粒状,并保持其悬浮在溶液中,方便清洗。
4. 冲洗清除:使用纯水或其他清洗溶液对晶圆进行冲洗,将胶水颗粒和溶剂或溶液残留物彻底清除。
5. 干燥:最后将晶圆进行干燥,使晶圆表面完全干燥,以确保后续工艺的正常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湿法清洗时,要选择合适的溶剂或溶液,以及合适的清洗条件,确保清洗效果同时不会对晶圆表面产生损害。
并且,在清洗过程中需保持良好的清洁环境,以避免二次污染。
半导体晶圆的污染杂质及清洗技术
金属杂质 沾污会严 重影响器件 的质量和成 品率 , 在 目前 的 集 成 电 路生 产 中 , 由于 圆 片表 面 沾 污 问 题, 仍有 5 0 % 以上 的 材料 被 损 失 掉 [ ” 。
有: 湿法化 学清洗 、 超声 清洗 、 兆 声清洗 、 鼓 泡 清
a n a l y z e d i n c o mp a r i s o n. Ke y wo r d s :Po l l ut i o n o f i mp ur i t i e s ;Se mi c o n d uc t o r ;W e t c l e a n i n g;Dr y c l e ni a n g
1 . 1颗 粒
2 半 导 体 圆 片 清 洗 技 术 和 一 般 程 序
2 . 1常 用 清 洗 技 术
半 导 体 圆片 的 清洗 常采 用 化 学 方 法 清洗 。化 学 清 洗 是 指 利 用 各 种 化 学 试 剂 和 有 机 溶 剂 与 吸 附 在 被 清 洗 圆片 表 面 的 杂 质 及 油 污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或 溶解作用 , 使 杂质 从 被 清 洗 圆片 的表 面 脱 附 , 然 后 颗 粒 主 要 是 一 些 聚 合 物 、光 刻 胶 和 蚀 刻 杂 质 等 。这类 污 染物 通 常 主要 依 靠 范 德 瓦 尔 斯 吸 引力
艺 中最 重 要 、 最 频 繁 的工 步 , 而 且 其 工 艺质 量 将 直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6 . 2 3
法、 在线真 空清洗 、 R C A清洗 、 等离 子体清 洗 、 原 位 水 冲 洗 等 。这 些 方法 和 技 术 已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半
半导体晶圆的污染杂质及清洗技术分析
215中国设备工程C h i n a P l a n t E n g i n e e r i ng中国设备工程 2021.05 (上)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晶圆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工艺技术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
但是,在半导体晶圆表面可能存在各种杂质,导致器件质量及成品率受到影响。
据统计,在当前集成电路生产中,由于半导体晶圆杂质问题而造成的材料损失可能达到50%以上。
半导体生产中每道工序都需要清洗,而清洗技术和清洗质量将直接影响器件性能。
因此,要重视对半导体晶圆污染杂质的分析和清洗技术的掌握,以提高材料质量。
1 半导体晶圆的污染杂质1.1 颗粒杂质半导体晶圆的颗粒杂质,主要包括刻蚀杂质、光刻胶、聚合物等。
这些污染物在圆片表面可能通过范德瓦尔斯吸引力吸附,对器件光刻工序的电学参数、几何图形形成等造成影响。
对于这些污染杂质,一般需要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对颗粒进行底切,使杂质和圆片表面接触面积逐渐缩小,进而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
1.2 金属杂质铁、铝、钨、钠、锂、铜、铬、钛、钾等金属杂质,在半导体工艺中都十分多见,这些杂质可能是以化学试剂、管道、器皿等为主要来源。
另外,在半导体圆片加工中,当金属互连形成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金属杂质形成。
一般需要利用化学方法去除此类杂质,使用相应的化学药品和试剂等配置专用清洗液,和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金属离子络合物,进而使杂质与圆片表面脱离清除。
1.3 有机物杂质有机物杂质具有相对广泛的来源,包括清洗溶剂、光刻胶、真空脂、机械油、细菌、人皮肤油脂等。
在圆片表面,这些有机物杂质可能形成有机物薄膜,导致圆片表面和清洗液无法直接接触,进而造成无法彻底清洗圆片表面的问题。
在常规清洗后,圆片表面仍然会残留各种类型的污染杂质。
对于这些类型的污染杂质,通常需要在第一步的清洗工序中,使用双氧水、硫酸等试剂清除。
1.4 氧化物杂质半导体晶圆在常规环境下,与空气中的水、氧气等成分接触,在其表面会有自然氧化层形成。
晶圆清洗机工作原理
晶圆清洗机工作原理
晶圆清洗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清洗槽: 晶圆被放入清洗槽中,清洗槽中加入清洗溶液,如
去离子水或化学溶剂。
晶圆在清洗槽中进行浸泡,以去除表面的污染物。
2. 清洗: 清洗槽中的清洗溶液会加热,并通过机械或超声波的
方式产生剪切力和冲击力,帮助溶液更好地与晶圆表面的污染物相互作用。
这样可以有效去除晶圆表面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3. 漂洗: 清洗槽中的溶液会被排出,然后用去离子水或其他合
适的溶液对晶圆进行漂洗,以去除清洗溶液残留和其他污染物。
4. 干燥: 漂洗后,清洗机通常会使用干燥系统,如热风或氮气
吹干晶圆。
这样可以去除表面的水分,以防止晶圆在下一步骤中受到污染。
整个清洗过程可能需要多次重复,以确保晶圆表面的彻底清洁。
根据不同的清洗需求,清洗机可能还会配备其他功能和设备,如自动上下料系统、化学溶液再生系统等,以提高清洗效率和质量。
半导体晶圆蚀刻后的深孔清洗方法
半导体晶圆蚀刻后的深孔清洗方法半导体晶圆蚀刻后的深孔清洗是在半导体晶圆蚀刻完毕之后,使用清洗解决方案来彻底清洁晶片的流程。
在蚀刻过程中,用于掩蔽的涂层中可能含有粘结剂,脱脂剂及铁尘等杂质,此外还有蚀刻助剂,以及因黄色雾的产生而导致的气溶胶等。
如果晶片上的污染物不被彻底清除掉,会影响晶片的工作性能,甚至出现晶圆测试失败等问题,因此,深孔清洗是半导体工艺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深孔清洗的原理是,将深孔中的杂质利用化学方法,以比溶剂不溶的形式彻底清除掉。
一般来说,常用的溶剂有硅油、氯仿、N-甲基-2-多维偶联、乙醇和乳化劑来清洗蚀刻液及黄色雾中的污染物和气溶胶。
深孔清洗通常分两步完成:先进行浸泡清洗,利用溶剂将污染物稀释,然后再使用冲洗方式补充清洗,以期更加彻底地去除污染物。
浸泡清洗一般分为 ALK(十六烷基氯化三铵)、SC1(氯仿/乙烯二醇/水)、SC2(氯仿/EDTA/水)几种浸泡液,根据不同的晶片类型和污染物,来灵活地调整清洗浸泡液的组成。
冲洗一般用可见光程度达到1.3级以上的清水即可,可采用冲洗罐、超声乳化器等来实现,冲洗罐一般分为三个池,第一个池中放入稀释溶剂,第二池中放入中和溶剂,最后一池中放入清水,通过一系列过滤器将污染物过滤掉,以达到彻底清洗的效果。
深孔清洗的温度一般保持在20~40℃左右,清洗时间为2-20min;采取定时加酸碱,以维持硅油的pH值在6~8之间;控制漏洗的时间,保证晶圆的完整性。
同时,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避免晶圆和表面被腐蚀。
深孔清洗是半导体晶圆蚀刻后必不可少的一步,它不仅有助于彻底地清除污染物,还可以提高晶片的可靠度与性能。
只有经过深孔清洗这一关,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半导体清洗】半导体IC清洗技术
半导体IC清洗技术摘要:介绍了半导体IC制程中存在的各种污染物类型及其对IC制程的影响和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方法, 并对湿法和干法清洗的特点及去除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湿法清洗;RCA清洗;稀释化学法;IMEC清洗法;单晶片清洗;干法清洗1前言半导体IC制程主要以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明的四项基础工艺(离子注入、扩散、外延生长及光刻)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由于集成电路内各元件及连线相当微细,因此制造过程中,如果遭到尘粒、金属的污染,很容易造成晶片内电路功能的损坏,形成短路或断路等,导致集成电路的失效以及影响几何特征的形成。
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除了要排除外界的污染源外,集成电路制造步骤如高温扩散、离子植入前等均需要进行湿法清洗或干法清洗工作。
干、湿法清洗工作是在不破坏晶圆表面特性及电特性的前提下,有效地使用化学溶液或气体清除残留在晶圆上之微尘、金属离子及有机物之杂质。
2污染物杂质的分类1IC制程中需要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参与完成,另外,制作过程总是在人的参与下在净化室中进行,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环境对硅片污染的情况发生。
根据污染物发生的情况,大致可将污染物分为颗粒、有机物、金属污染物及氧化物。
2.1 颗粒颗粒主要是一些聚合物、光致抗蚀剂和蚀刻杂质等。
通常颗粒粘附在硅表面,影响下一工序几何特征的形成及电特性。
根据颗粒与表面的粘附情况分析,其粘附力虽然表现出多样化,但主要是范德瓦尔斯吸引力,所以对颗粒的去除方法主要以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颗粒进行底切,逐渐减小颗粒与硅表面的接触面积,最终将其去除。
2.2 有机物有机物杂质在IC制程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如人的皮肤油脂、净化室空气、机械油、硅树脂真空脂、光致抗蚀剂、清洗溶剂等。
每种污染物对IC 制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在晶片表面形成有机物薄膜阻止清洗液到达晶片表面。
因此有机物的去除常常在清洗工序的第一步进行。
2.3 金属污染物IC电路制造过程中采用金属互连材料将各个独立的器件连接起来,首先采用光刻、蚀刻的方法在绝缘层上制作接触窗口,再利用蒸发、溅射或化学汽相沉积(CVD)形成金属互连膜,如Al-Si,Cu等,通过蚀刻产生互连线,然后对沉2积介质层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
晶圆表面清洗方法
晶圆表面清洗方法晶圆表面清洗是半导体产业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它对芯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晶圆表面材料与结构的多样化,表面清洗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
本文将从晶圆表面清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新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晶圆表面清洗的目的晶圆表面清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表面附着的杂质、污染物和氧化层等有害物质,为后续工艺步骤创造良好的处理条件,确保最终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表面清洗还有助于改善晶圆表面电性能和结构特征,提升器件产品性能。
二、晶圆表面清洗方法1.化学浸泡清洗法化学浸泡清洗法是一种常用的晶圆表面清洗方法,它采用溶液将晶圆表面的污染物质化学溶解或与其发生化学反应,以达到清洗的效果,用得最多的溶液是氢氟酸、硝酸、盐酸、去离子水等。
2.机械清洗法机械清洗法主要是利用刷子或喷枪等机械手段,以水为媒介进行表面清洗,包括气雾清洗和超声波清洗两种方法。
通过喷射水流或气雾束对表面进行冲击和清洗,井水脱污垢,去除表面的油污和异物等。
3.干法清洗法干法清洗法主要是利用离子束或浅弧放电等技术进行清洗,这种方法节能环保,污染物的处理比较简单,表面清洗速度快。
但是干法清洗会对晶圆表面造成轻微的热、电、强度影响等负面影响,必须在清洗前进行表面的保护。
三、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清洗方法,因为清洗剂的选择与工艺流程息息相关,不当的清洗剂会影响器件的性能。
2.严格控制清洗剂的配比和清洗时间,在控制表面破坏和选择彻底清洗之间寻求平衡。
3.做好清洗后的设备保养工作,特别是使用化学清洗剂的清洗后,要及时处理废液,保证工作环境卫生。
四、新技术1.微流体清洗技术微流体清洗技术利用微流体分析技术中的微通道、微阀门等结构特点,将清洗流体喷射到晶圆表面,通过微通道产生的高速气流将污染物冲刷掉,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清洗方法。
2.聚焦离子束清洗技术聚焦离子束清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表面清洗技术,其特点在于,通过精确控制离子束能量和聚焦,可以清洗掉更深的元素或化合物层,这对于一些特殊材料或细微的器件结构是特别有效的。
晶圆制备工艺用清洗洁净及环保新技术
晶圆制备工艺用清洗洁净及环保新技术1 引言随着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研发与生产,硅片(或称晶圆、圆片、晶片)的线宽不断减小,而晶圆直径却在不断增大。
现阶段国内外ULSI制备中仍以200 mm晶圆为主,预计到2007年后,300 mm晶圆将占主导地位。
原因是300 mm晶圆的有效利用率较高,单位圆片的生产成本较低。
在线宽不断减小的同时,对晶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硅抛光片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
这主要是由于抛光片表面的颗粒、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自然氧化膜和微粗糙度等严重地影响着ULSI的性能和成品率。
因此,晶圆表面清洗就成为ULSI制备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艺[1-3] 。
目前半导体厂家广泛使用的仍是RCA(美国无线电公司)清洗法。
RCA清洗法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才形成的,它对于线宽为0.25和0.3μm工艺尚能满足要求,但对线宽为0.09~0.13μm 工艺就需要改进。
另外,由于RCA清洗法大量使用化学试剂(如NH4OH,HCl,H2O2 ,H2O等),而大量使用高纯度化学试剂将增加工艺成本,同时会带来环境污染,所以研发新颖的、合适的300 mm晶圆清洗技术势在必行。
2 传统的湿法清洗和干法清洗技术2.1 湿法清洗技术改进的RCA清洗法RCA清洗法已成为多种前后道清洗的基础工艺,目前大多数厂家使用了改进的RCA法。
最初的RCA法依靠溶剂、酸、表面活性剂和水,在不破坏圆片表面特征的情况下喷射、净化、氧化、蚀刻和溶解圆片表面的污染物、有机物和金属离子污染。
而改进的RCA法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和HF,并采用稀释RCA工艺来改善清洗效果。
稀释化学法在改进RCA清洗法的基础上,对于1号标准清洗液SC-1和2号标准清洗液SC-2的混合溶剂采用稀释化学法,不但可以大量节省化学试剂和去离子水,而且SC-2混合溶剂中的H2O2可以完全被清除掉。
稀释APM SC-2混合溶剂(1:1:50)能够有效地从晶片表面去除颗粒和碳氢化合物,强烈稀释HPM混合溶液(1:1:60)和稀释氯化氢(1:100)在清除金属时能像SC-2溶剂一样有效。
晶圆表面处理过程
晶圆表面处理过程晶圆表面处理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晶圆的电性能、机械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晶圆表面处理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手段,对晶圆表面进行清洁、去除杂质、增强附着能力,以及形成所需的功能性薄膜。
本文将从晶圆表面处理的步骤、常用的处理方法以及处理后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晶圆表面处理的步骤晶圆表面处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清洗、去除杂质、增强附着能力和薄膜形成。
首先是清洗步骤,通过浸泡在一定浓度的化学溶液中,将晶圆表面的有机和无机杂质去除掉。
常用的清洗溶液有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有机溶剂等。
接下来是去除杂质的步骤,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去除晶圆表面的氧化物、金属杂质或有机杂质等。
常见的去除杂质的方法有湿法化学腐蚀、氧等离子体处理和离子束刻蚀等。
然后是增强附着能力的步骤,通过在晶圆表面形成一层化学反应产生的薄膜,提高薄膜与晶圆表面的结合力。
最后是薄膜形成的步骤,通过物理沉积、化学沉积或溶液法等方法,在晶圆表面形成所需的功能性薄膜。
二、常用的晶圆表面处理方法1. 清洗方法:常用的清洗方法包括化学浸泡、超声波清洗和喷洗等。
化学浸泡是将晶圆浸泡在含有一定浓度的清洗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去除表面的杂质。
超声波清洗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将溶液中的气泡爆破在晶圆表面,从而去除杂质。
喷洗是利用高压水流或气流将晶圆表面的杂质冲刷掉。
2. 去除杂质方法:常用的去除杂质方法包括化学腐蚀、氧等离子体处理和离子束刻蚀等。
化学腐蚀是利用化学溶液对晶圆表面的杂质进行腐蚀,从而去除杂质。
氧等离子体处理是将晶圆置于氧等离子体中,通过氧离子的轰击和化学反应去除表面的杂质。
离子束刻蚀是利用高能离子束的轰击作用,将晶圆表面的杂质物理剥离。
3. 增强附着能力方法:常用的增强附着能力方法包括表面活化处理、化学键合和分子吸附等。
表面活化处理是利用等离子体或火焰对晶圆表面进行活化,形成一层活性基团,增强薄膜与晶圆表面的结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晶圆清洗技术的介绍与分析比较1. 晶圆表面湿式清洗技术半导体晶圆对微污染物的存在非常敏感,为了达成晶圆表面无污染物的目标,必须移除表面的污染物并避免在制程前让污染物重新残余在晶圆表面。
因此半导体晶圆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的表面清洗步骤,以去除表面附着的金属离子、原子、有机物及微粒。
目前晶圆清洗技术大致可分为湿式与干式两大类,仍以湿式清洗法为主流。
所谓湿式化学清洗(wet chemical cleaning)技术,是以液状酸碱溶剂与去离子水之混合物清洗晶圆表面,随后加以润湿再干燥的程序。
(1) 湿式化学清洗在清洗程序上,去除有机物为第一步骤,因为有机物会让表面形成疏水性,造成水溶液的清洗效果不佳,去除有机物可利用NH4OH-H2O2 溶液(RCA StandardCleaning-1,SC-1)或铬酸-硫酸混合液清洗,其中铬酸-硫酸混合液比较不受欢迎,是因为有关铬离子废弃物丢弃的问题。
当有机物被去除后,水溶液就可比较容易的去除无机残余物,无机残余物可能与晶圆表面的二氧化硅层复合,可使用稀薄的氢氟酸溶液进行第二步骤的清洗,以便去移除二氧化硅薄膜层。
故清洗程序的第三个步骤为移除无机残余物,过氧化氢酸的溶液可用来达成这个目的。
特别是含氢氯酸的过氧化氢溶液(RCAStandard Cleaning-2, SC-2),氢氯酸对去除铁原子、钠原子及硫特别有效。
假使SC-1伴随着SC-2 使用,则必须小心两者的蒸气混合物,以避免氯化铵微粒产生。
最后必须再以去离子水润湿(rinse)以清洗残余的HF,最后干燥(dry)完成整个湿式清洗程序。
基本上在ULSI 制程中会有许多微粒产生,而湿式清洗法有时不但不能去除微粒,更会增加微粒在晶圆表面附着的可能,而在湿式清洗程序中,微粒污染主要是来自润湿槽及旋转干燥器(spin dryer),利用各种不同润湿方法以减低微粒污染,亦为清洗技术发展的重点,最新的干燥技术为利用IPA来干燥晶圆,可以减低微粒的污染,但IPA 燃点低,会有工业安全的问题产生。
(2) 湿式程序中清除微粒的技术如果能结合微粒去除的技术,则湿式清洗即可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清洗程序,一般使用在湿式程序中的微粒清除技术如下:A. 擦洗(Scrubbing)擦洗是利用刷子在晶圆表面滚动而去除微粒及有机薄膜的一种机械方法,当使用此种技术擦洗晶圆表面时,刷毛并不直接接触晶圆表面,因为刷毛与晶圆中间隔一层清洗溶液的薄膜,晶圆表面最好是疏水性的,如此在亲水性刷毛周围的溶液会被晶圆所排斥,而将悬浮在薄膜上的微粒扫除。
而擦洗的溶液经常为去离子水加上一些清洁剂,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将双边的擦洗系统运用于晶圆物理化学研磨制程后或见证晶圆回收的清洗以去除晶圆上的微粒显的非常有效。
B. 高压液体喷洒(High pressure fluid jets)利用液体喷洒在物体表面以清除微粒已发展许多年了,此法是利用液体与微粒间的应剪力将微粒清除,故与边界层的厚度及流体的速度有很大的关系。
典型的液体压力为100 psig,以去除微粒,但如此高压会对晶圆表面产生伤害此法受限于表面边界层的影响,对于较小微粒而言,去除效率并不高。
C. 超音波(Ultrasonic)此法是将晶圆置于液体中,使用超音波传送器产生超音波,以音波震动的能量去除晶圆表面的微粒,其振动频率通常在20 kHz 左右,音波传送器产生的振动波会在液体中形成小气泡并快速膨胀,而产生孔蚀的现象,有助于微粒的去除,但由于孔蚀气泡的形成难以控制,故可能会对晶圆产生损害。
音波振动所使用的介质通常为去离子水,Menon et al曾研究不同清洗液体下,对不同微粒在硅晶圆的去除效率的影响。
D. 百万赫次超音波(Megasonic)Megasonic所使用的振动频率约在750-900kHz,当SC-1 溶液结合megasonic的能量一起使用时,对晶圆表面微粒的去除效果可增加很多,由于两个音波间的间隔时间太短,因此不会产生孔蚀的气泡,实验结果指出,当RCA溶液结合megasonic一起使用时,在四分钟内,沈积的0.3 ?m Al2O3微粒可大部份被去除。
Menon et al.曾研究不同的微粒在不同的清洗液中的去除效率,发现微粒清除效率在使用SC-1 与megasonic一起使用时最高。
Buanaina和Dai (1997)[13]的实验结果指出,megasonic输入的功率是影响Si3N4微粒去除最大的因子,其最适当的功率值在420~480 Watt 间,_______时间为12~15 min,温度为28~34oC,Si3N4微粒的去除效率可达99 %以上。
Ohmi 使用HFH2O2-H2O Mixture (FPM)加界面活性剂跟megasonic一起使用,去除晶圆上的PSL微粒,与其它的清洗方法比较,发现其去除效率最高,显示微粒去除在液态清洗溶液中加上接口活性剂可增加微粒的去除效率。
综合以上湿式清除微粒技术,目前以SC-1 加上megasonic或超音波震荡的去除效率较高,而不至于破坏晶圆,其余的湿式清洗法都无法有效去除晶圆表面的微粒。
E. 全部室温湿式清洗(Total room temperature wet cleaning)目前Ohmi (1996)[14]已发展出不同的清洗程序,与标准的RCA 程序相比,用水量可减少至1/20,此程序称之为全部室温湿式清洗指出此种程序可达成下列三种标准:(a)所有的清洗步骤皆在室温操作,可减少化学药品及去离子水的蒸发,并使清洗溶液的组成变化很小易于操作,(b)制程步骤可减至最小,减少药品及去离子水的消耗,(c)化学药品废弃物可完全回收及再生。
TRTWC与RCA清洗的程序比较如图1所示。
故目前湿式清洗技术已逐渐朝减少去离子水及化学药品用量的方向改进,且已有清除微粒的湿式清除技术,但仍有不能符合cluster tool 的概念的疑虑,故仍有必要发展干式清洗技术。
2. 干式表面清洗技术(1) 干式表面污染物清除技术就干式晶圆清除技术而言,去除的方式主要有三: (a)将污染物转换成挥发性化合物。
(b)利用动量使污染物直接扬起而去除。
(c)应用加速离子,使污染物破碎。
对于有机物或金属污染物等化学键结的污染物,需用化学方法去除,对于微粒而言,物理作用力是去除微粒的主要作用力。
对所处理的对象污染物种不同,选择的化学物种也有所不同,所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可藉升高温度、减轻压力,使挥发性污染物脱离晶圆表面,达到污染物脱离晶圆表面之目的。
表1 所列为各种干式清除技术的作用原理及反应因子。
由表1 显示,除了纯粹使用物理方法破碎残留的氧化物外,其余干式清除方式皆需特定的反应因子产生源,以利去除固定对象的表面污染物。
A. 物理清除法(Physical cleaning)物理清除法乃应用动量交换,使污染微粒直接扬起或破碎,但也可能造成污染微粒再沉积,或破坏晶圆表面结构,形成缺陷。
例如,以冷冻Ar气胶清除晶圆表面微粒的方式。
B. 热处理法(Thermally enhanced cleaning)热处理法是以加热方式(700~850oC)产生热能,使气体分子(HCl、N2、H2、H2O)转变为高能阶的原子状态,而与晶圆表面的杂质或金属反应,配合低压条件下操作,可达到更好效果,可见热处理法包含物理与化学作用。
但此法易形成挥发性的SiO2,且有金属微粒在晶圆表面时,高温的环境下易造成金属微粒陷入硅晶层中,产生缺陷晶圆。
C. 蒸气清除法(Vapor-gas cleaning)蒸气清除法系利用气相化学物质与污染微粒反应,取代液相处理方式即在充满N2气体的反应槽中,应用HF 及H2O 蒸气与SiO2 反应生成H2SiF6 气体,达到清洗效果。
Cooper利用CO气体充满封装容器发现可减少晶圆受金属微粒污染。
D. 电浆清除法(Plasma cleaning)电浆去除法利用电浆产生自由基(Free radical)与污染物反应,再以气流将生成物带出反应槽。
应用的电浆种类因污染物而异,例如:O2电浆可去除光阻物质和细小有机物;HCl和Ar 混合电浆用来去除金属污染物;NF3、H2及Ar 电浆可解决各种氧化物污染问题。
E. 光化学清除法(Photochemically enhanced cleaning)光化学去除法系利用紫外线照射气体分子,使其裂解成高能量的自由基,产生的自由基再与被处理物反应,达到清除效果。
使用的系统包含UV/O2、UV/O3、UV/N2O或UV/H2,去除对象为有机污染物;雷射/HF3/H2系统可去除SiO2微粒。
结合干式去除无机物制程如使用紫外光激发纯氯气方式,可变成全干式的清洗过程,可符合下世代半导体设计的要求。
与电浆去除法比较,可产生较少的辐射损害(radiation damage)且较易控制。
(2) 干式表面微粒清除技术纯粹应用物理作用去除表面微粒方式大致可分为㈤种:(1)雷射辅助系统清除微粒技术 (2)高速气流喷射法 (3)离心力去除微粒技术(4)静电方法 (5)其它干式去除微粒的方法。
A. 雷射辅助系统微粒清除技术雷射表面微粒清除技术能去除0.1μm 或更小的微粒,且能符合cluster tool 观念,故非常具有吸引力。
雷射清除技术依微粒去除机制不同,或可以说依雷射能量照射位置不同可分成三类:(a)入射雷射光由表面基质吸收,而导致表面热膨胀或者是基质上能量传递介质因吸收能量而导致爆炸性蒸发,而去除微粒。
(b)微粒因吸收雷射能量,会产生热膨胀,当吸收能量足以使微粒脱离基质表面时,则会导致微粒去除。
(c)雷射能量直接由在微粒周围的介质膜(如水膜)吸收,蒸发而去除微粒(a) 藉由加热基质的雷射清除技术此种技术可分为两种型式,一种是雷射直接照射干的基质,另一种方式是利用能量传递介质的爆炸性蒸发而移除微粒。
Magee et al. (1991)[36]利用XeCl 雷射照射在干基质上,以去除微粒,当激光脉冲的频率为5 Hz且能量宽度为0.2?0.3 J/cm2时,可去除微粒及有机薄膜,化学金属污染物也是去除的目标。
Tam et al (1992)[37]之研究与Magee et al (1991)[36]类似,他们认为微粒去除主要由基质表面,因雷射照射而突然膨胀有关。
Tam et al 在雷射照射前,在基质上加一层薄膜可加强雷射清除微粒的效果。
液状薄膜会吸收雷射产生爆炸性的蒸发因而加强微粒的去除效果,而实验所用之液体薄膜成分为80%水及20%之?醇,使用之雷射为KrF,宣称0.1μm 之微粒几乎可以完全被去除。
Tam et al 实验所用的能量密度相当低,对基质几乎不会造成损害,基质损害对雷射微粒清除技术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由于此项技术本身是对基质加热,因此微粒的去除效率与基质的材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