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选题的理由 (1)

二、选题意义 (1)

四、写作提纲 (2)

(一)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对社会的危害 (2)

1、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 (3)

2、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危害 (5)

(二)行政权力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 (6)

1、经济根源 (6)

2、政治根源 (6)

3、历史文化及主观意识根源 (7)

(三)行政权力腐败现场的遏制对策 (8)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化监督机制 (9)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0)

参考文献 (11)

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理由

1、遏制与治理日益严重的行政腐败问题,是我国法治国建设的要求。

2、腐败使社会资源无法公平合理地分配,导致贫富不均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二、选题意义

有利于深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及其内在规律的认识,全面梳理行政权力、经济成长与预防腐败之间的关系,推动新形势下惩治与预防腐败理论的创新。一是有助于对市场经济背景下行政权力运作的内在特点、价值理念和变化轨迹进行深入挖掘和整体勾勒;二是有助于厘清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产生的机会和激励结构,科学衡量政府控制经济活动的程度对腐败的影响以及腐败对经济成长所造成影响;三是有助于更深层次地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产生的机会和激励结构,探讨行政权力如何在根源上减少腐败的产生机会。

三、设计思路

首先,浅析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现阶段我国行政权力腐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腐败现象在我国的三个阶段时期。其实结合社会现实和一些案例分析我国行政权力腐败对社会和人民造成的各种危害及产生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然后从经济、政治、历史三个方面阐述产生行政权力腐败的根源所在。最后综合行政权力腐败的产生的成因,结合我国法制体制及体制的不健全,提出治理行政权力腐败的一些对策,从而起到遏制腐败更深入恶化。

四、写作提纲

(一)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对社会的危害

1、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

2、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危害

(二)行政权力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

1、经济根源

2、政治根源

3、历史文化及主观意识根源

(三)行政权力腐败现场的遏制对策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化监督机制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结论:尽快完善经济体制,推进政治改革,实现真正的依法行政,同时加大干部思想教育,从而实现遏制行政权力腐败现象。反对行政权力腐败既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又具有紧迫性;既要坚决地、持久地进行下去,又要重视阶段性成果,一步一步地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当前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内容摘要】行政权力腐败及整治问题是政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结合中国政治民主化及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社会危害性以及行政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着重探讨对行政权力腐败的整治对策。【关键词】行政权力腐败特点治理对策

一、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对社会的严重危害

(一)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

我国的行政权力腐败现象集中表现在权力金钱化。那么,权力是怎样向金钱转化呢?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寻租理论”是这样解释的:由于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经济活动,造成不平等竞争环境而产生的收入便成为一种特殊的“租金”,依靠这种权力大发横财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寻租活动”;政府对企业进行管理,大

大增加了官员对企业进行种种干预的权力,这种权力的设置有可能成为“设租活动”。由设租到寻租,形成一个贪污腐化因果联系的恶性循环圈:行政机构对市场的干预产生了租金,企业为了寻求租金向官员行贿,官商双方为了保持从租金中得到的既得利益和不断扩大租金规模,都千方百计维持原有的租金制度和设立新的租金制度,从而致使腐败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广,性质越来越严重。

在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现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源于“文革”期间,80年代达到顶峰。剖析这个时期的各种不正之风,可以看到其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拉关系走后门”,即凭亲戚、好友等人事关系,搞以权谋私,在住房、招工、入党、提干、调动、升学等方面获得好处。这一时期权力拥有者所收受的礼品、涉及的财物还是相当有限的,且多以人情关系的面目出现。这些不正之风对于社会的危害还不算大,没有形成足够的气候,只能算是准腐败现象,但它却为其后的行政权力资本化的形成提供充分的准备和奠定了思想基础。

行政权力转化为商品是它的第二阶段。即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形势下,一些权力的执掌者已不满足于以往的拉关系、走后门获取有限的好处,开始把眼睛盯在钱上,利用手中的权力干起权钱直接交易的买卖。这样,行政权力便转化为商品,一方用权弄到了钱,另一方则用钱买到了权,双方各逞其欲;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已突破了世俗的人情关系网,变成了明码实价的交易行为,为权力资本化打开了通道。

在“公司热”中,相当数量的行政官员下海经商,是它的第三阶段。本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精简政府机构、分流人员,让部分干部转入工商业,这一做法当然是好事,但有一个前提:政企必须分开。政企分开才能做到平等竞争,才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某些政府部门的职能与权力在未转换的情况下,利用自己掌握的人财物、产供销、信息、政策等优越条件和政府部门所具有的特殊的行政关系网,办起了与本部门职能与权力相应的形形色色的“翻牌”公司。这表面上是走向市场,其实是“官倒”的合法化,既保留了原有的行

政权力,又披上了干预和控制企业的合法外衣。这正是“寻租理论”所指的“寻租现象”。这些“翻牌”公司有的把国有资产化公为私,有的拿国家的资金做生意赢利归己,有的利用手中掌握的紧俏物资攫取暴利,有的甚至利用本部门的特权走私贩私,等等。总之,只要有利可图,就不择手段地钻空子,以权经商,使权力具有了资本的意义。这种经商有其特殊的效应:没有资金,可以利用行政关系拉集资,搞贷款;没有销路,可以利用行政权力强行推销。因此,行政权力进入市场,它不仅具有了一般资本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机制,导致市场经济畸形发展,使以权谋私的行为披上“合法经营”的外衣。

(二)行政权力腐败的危害

1、行政权力腐败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降低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破坏了党群关系和官民关系。前段时期街谈巷议的中心话题就是“官商”、“官倒”及各种腐败现象,“官商”、“官倒”等腐败现象最能唤起人们高度愤慨的激情。现实告诉人们:不坚决制止腐败就会导致亡党亡国,如果政府一旦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它也就失去其存在的依据。

2、行政权力腐败现象使改革措施走样变形,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甚至难以出台。许多改革措施从理论上讲是正确的,从实际操作上看也是可行的,然而由于行政权力腐败作怪,实施就走样变形。例如,在实行承包制上,一些腐败者利用权力压低承包标的,搞“权力承包”;对于股份制,一些掌权者分文不出,而以“权力入股”;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国家倡导引进竞争机制,但是腐败分子却利用特权,破坏公平竞争的原则。

3、行政权力腐败使经济关系全面紧张,新的良好经济秩序难以形成。我国市场资源短缺是主要矛盾,腐败分子恰恰在此大作文章,中饱私囊,使本来短缺的资源愈加短缺。由于市场刚刚启动,许多关系不顺,办事不规范,一些人则把送礼行贿当作经济运行的润滑剂;实际上,这虽带来了短期的、局部的假象繁荣,却为长久的、全面的经济运行埋下了无秩序、无规则的祸根。

4、行政权力腐败使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难以建立。在“背景”、“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