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合集下载

班级管理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的实验:让学生评价一个人,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先看介绍这个人内向的材料,然后再看介绍这个人外向的材料;第二组恰恰相反。

结果是第一组大部分评价他为内向,第二组评价的多为外向,这象被称为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

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1、班主任在刚接班后要全面了解学生,尽量避免受第一印象的影响对学生产生偏见,影响到以后的班级管理。

2、在与学生初次接触时,力争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这样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学生的信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以后实施有效的教育奠定基础。

二·近因效应:由于最近了解的东西掩盖了对某人一贯了解的心理现象叫做近因效应。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陌生人的知觉,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而对于熟悉的人,对他们的新异表现容易产生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在学生交往中也是常见的,例如两个学生本来相处得很好,甲对乙堪称关怀备至,可是却因最近一次“得罪”了乙,就遭到乙的痛恨,这就属于近因效应的作用。

同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始终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二是要不断鼓励学生进步,让学生能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外人面前,不断激励学生进步。

三·鱿鱼效应:。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让鱼在途中死去,在鱼舱室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

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

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1、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

因此,班主任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过度的紧张应该避免,以防止对学生身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26个常见心理学效应

26个常见心理学效应

15、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的故事。也就是看谁用办法使行人把大衣脱掉。北风不假思索首先来了一阵冷风,凛凛刺骨。这样,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便把大衣裹得严严实实,毫无脱意。而南风则不然,它徐徐吹动,使人暖意渐生。行人在不知不觉中先解开了钮扣,继而脱掉了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19、从众效应
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
20、异性效应
心理学家曾在一次测试中发现,男性在男、女同桌就餐地要比单纯男性就餐时要文明许多,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在异性面前更注意自己的言行。
21、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 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 F. Jacobson)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6、青蛙现象
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7、鳄鱼法则
14、赫洛克效应
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nlock)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被试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它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结果工作成绩是前三组均优于控制组,受表扬组和受训斥组明显优于忽视组,而受表扬组的成绩不断上升。这个实验表明:及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评价的好。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应用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应用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应用把心理学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从古代的亲师信道,到现代的各种教育心理学研究理论,都在探求如何把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以期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也时常有意识地思考和总结,事实上,要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来服务于教育,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但适当地利用一些常见的心理学效应来促进班级管理,却不是太难,下面我就几个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异性”效应是指异性同学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的一种心理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效应。

在学生中,不难发现,同学们为了使异性产生好感,总希望自己在异性面前表现好一点,希望给异性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当与异性在一起时,会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而出现女孩的好打扮,男孩在女孩面前的“英雄行为”等现象。

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分别进行谈话,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透露别的女生或男生对他或她在学习上、道德上或者纪律上的赞赏和期望,会给学生一种更加注重自己的促进力,让其在学习、道德、纪律上有明显的提高。

因为来自异性的关注会给人带来更大的鼓舞和力量。

常见的做法是,“我发现,有好些男(女)同学在关注你的表现,我想你是否能做得再好一点”“好几个男(女)生都在看着你呢,你不会让他(她)们失望吧”“近来你好像挺有人气的,几个男(女)生都说起过你”,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觉得好像不是班主任而是其他异性同学在关注自己,自然就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表现而更加进步了。

二、“角色”效应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各种角色,而且会通过对角色规范的理解,力求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角色的规范,这就是角色效应。

人的角色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角色的期待上的。

由于很多班主任存在着对学生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这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班级管理必须重视的十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必须重视的十种心理效应

第二实验中学微型课题研究领域指南教育类:“家校共育”中的问题“大班额”环境下学生差异性发展的问题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中的问题特异心理学生教育中的问题学习焦虑心理研究中的问题学生迷恋电脑游戏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研究中的问题学生交往指导中的问题学生自信心下降的成因与对策青春期教育中的问题班集体建设中的问题班会课研究、实施和管理中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学困生转化问题课程教学类: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材二度开发中的问题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优质教学资源与日常教学整合中的问题班级授课环境下优质教学资源集中应用中的问题家庭个别学习环境下优质教学资源应用中的问题课堂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中的问题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的问题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价中的问题先学后教、促进学生有效预习中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应用中的问题“档案袋”评价研究中的问题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有效策略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情境有效创设中的问题课堂中关键教学细节的捕捉及优化引导学生积极举手、大方表达的研究学生学习分化研究中的问题影响学生有效探究的因素及解决策略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创新中的问题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学习体验中的问题各类考试、质量评估中的问题探究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促进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策略研究课堂教学有效设疑研究中的问题提升复习活动有效性的各类问题试卷讲评、订正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问题体验作文教学研究中的问题阅读与积累对学生习作水平影响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中的问题作文评价中的问题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问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的问题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教学中错题集的管理及应用中的问题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有效扩展学生英语词汇量中的问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中的问题语教学中学生良好听说习惯培养的问题地方传统体育项目开发与利用中的问题人生的三种境界:忍界、持界、悟界分享喜欢评论忍界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下)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下)


^ n
个 :一 是 目标 选 择 的 合 理 性 。 目标 选 择 的越 不 合 理 越 容 易 出现 半 途 效
应 ;二 是 个 人 的 意 志 力 。 意 志 力 越
现 象 叫 做 “ 因 效 应 ” 。心 理 学 家 近
研 究 表 明 ,对 陌 生 人 的 知 觉 ,第 一 印 象 有 更 大 的 作 用 ; 而 对 于 熟 悉 的
成2 0项 工 作 。结 果一 组 顺 利 完 成 了 任 务 ,而 另 一 组 却 未 完 成 。实 验 表 明 , 虽 然 受 试 者 在 接 受 任 务 时 均 呈
现 出 一 种 紧 张 状 态 ,但 顺 利 完 成 任 务 者 ,其 紧 张 情 绪 会 逐 渐 消 失 ;而 未 完 成 任 务 者 ,紧 张 情 绪 却 持 续 存
品质 或特 征 有鲜 明的知 觉 ,从 而掩 盖 了其 他特 征 。美 国心理 学家 戴 恩等 人 有个 研 究 ,让被 试者 看 一些 照 片 ,照
片上 的人 分 别是 有魅 力 的 、无魅 力 的
乙的 痛 恨 ,这 就 属 于 近 因效 应 的 作
介 绍 这 个 人 外 向 的 材 料 ;第 二 组 则
生进 步 ,让 学 生 能 以新 的 姿 态展 现 在 外 人 面 前 ,不 断促 进 学 生进 步。
1 .齐加 尼 克效 应 。法 国心理 学 8
次 接 触 陌 生人 或 事 物 形 成 的 印象 ,
起 到 了先 入 为 主 的 作用 。 “ 因效应 ”给 我们 的 启示 是 : 首
弱 的 人 越 容 易 出现 半 途 效 应 。 这 就 要 求 班 主 任 在 平 时教 育 学 生 时 多 注
人 ,对 他 们 的 新 异 表 现 则 容 易 产 生

班主任不可不知的20种效应

班主任不可不知的20种效应

养浩然正气靠骨气挺直脊梁靠正气树立形象靠勇气增添力量靠才气书写华章靠志气实现理想靠人气兴旺事业靠和气团结四方为人处事准则节制食不可饱饮不可醉少言言必有益避免闲聊秩序物归其所事定期限决心当做则做持之以恒节俭当花则花不可浪费勤勉珍惜光阴做有益事坦诚真诚待人言行一致公正勿做害事多为好事中庸不走极端容忍为上整洁衣着整洁居室干净镇定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节欲爱惜身体延年益智谦逊谦逊研修厚积薄发作为班主任,不可不知道的心理效应(一)作为班主任,不可不知道的心理效应(一)随着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

1.角色效应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由于很多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这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学生出了角色概念的偏差,一些学生常以“我的爸爸是经理”、“我的爷爷是高干”等为炫耀,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关系,到使这类学生养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形心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确定学生的角色,通过采取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角色行为。

2.暗示效应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符合。

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

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

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而心理学效应是一种能够影响人们行为和思维的心理现象,它在班级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震慑效应震慑效应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让学生感到惊讶和害怕,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例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张贴一些惩罚规定和惩罚措施,让学生知道违反规定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可以有效地遏制学生的不良行为。

二、自我实现预言效应自我实现预言效应是指人们的信念和期望会影响自己的行为和结果。

例如,老师可以在学生中间传递一种“你们都是优秀的学生”的信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社会认同效应社会认同效应是指人们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例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四、情境效应情境效应是指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例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五、权威效应权威效应是指人们会受到权威人士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例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树立一个权威形象,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权威和威信,从而增强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六、奖励效应奖励效应是指通过给予奖励来激励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例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置一些奖励机制,让学生知道努力学习和表现优秀会得到相应的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以上是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当然,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心理学效应可以应用到班级管理中。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班级,让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班级管理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在听过讲座中提到的各种心理效应后我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对于各种心理效应进行了细致的揣摩将其运用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我发现只要心理效应运用得当对班级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暗示效应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采取间接的、含蓄的、抽象的方法,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某种影响,致使人按照某种暗示去行动或接受某种观点和思想。

我们在学校每天与学生交往频繁,在对其教育的同时,更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好暗示效应,比如:我们在表扬学生和批评某种错误现象时,就要通过合理的表达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得到一种鼓励,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期望效应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和雅布森在1968年做了如下的实验:他们在一所小学做了一次一般性的智力测验,然后随意抽取其中部分学生,暗示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

8个月后,他们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竟然比其他未经暗示的学生的成绩提高许多。

于是,心理学者便把这种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我根据一些学生的优点及发展趋势,故意给他们“戴高帽子”,即给一些荣誉称号,或封给某一“官职”,(尽管他离这些称号、职务仍有一段距离)但这一举措却给学生以激励,使其自觉不自觉地朝着称号、职务的最佳境界努力,并进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班干部。

(我还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活动,让那些在班级中没有当上班干部的同学同样有获得荣誉的机会,每月评出最受欢迎的同学、最守纪律同学、最乐于助人的同学等等,就用这些“高帽子”来约束学生,效果也是不错的。

只要学习有进步,就及时给予充分肯定。

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三、成功效应获取成功和产生成就感,是人们心理的一种要求,这种心理可以称之为“成功心理效应”。

比如:对善于表达的学生安排他们主持班会;对肯动脑子、点子多的学生安排做值日班长;对有书画特长学生任黑板报美术设计;对热爱文体活动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放手让他们表现。

班主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11个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11个心理效应

22
3. 要客观地看待学生
• 不要因为学生的出身、相貌、年龄、 性别、是否干部等因素而定出好坏, 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位学 生。
23
(四)“晕轮效应”
• “晕轮”指的是月光通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 使月亮周围笼罩着朦胧的大圆环。 •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或 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 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 象,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 亮形成的“晕轮”一样,向周围弥漫、扩 散,所以形象地称它为“晕轮效应”,也 叫做光环效应。
24
• “晕轮效应”自觉不自觉地在班主任工作中 有所表现。如由于优等生学习认真,成绩 优良,思维敏捷,发言踊跃,班主任便对 他们产生好的印象,甚至认为他们一俊百 俊,一好百好;由于中等生成绩平平,老 实本分,默默无闻,班主任便置他们于 “被爱遗忘的角落”,使其成为所谓不令 人关注的“灰色群体”;由于某些学生成 绩较差,自由散漫“,惹事生非”“,桀 骜不驯”,班主任便对他们产生坏的印象, 甚至认为他们一丑百丑,一坏百坏。
30
(五)“暗示效应”
• 一位女性找到据说是相术奇准的算命先生, 经过简单的几句对话后,算命先生问她: “这个礼拜以来,可有什么让你感到印象 最深刻的事?” • 在她回答了几项之后,算命先生就断定了 她选择的结婚对象及其职业,还有她的父 母对这件婚事坚决反对,因而令她大为烦 心。
31
• 算命先生是一位多么称职的心理学家! 仅仅 只用几句抽象的暗示诱导语,就使对方在 毫无察觉之下,自行将内心的苦闷和盘托 出。说来并不奇怪,算命先生只是应用了 心理学上的一种心理策略——暗示而已。 • 心理学把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 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 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 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 暗示者企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 示效应”。

巧用心理效应提升班级管理能力

巧用心理效应提升班级管理能力

巧用心理效应提升班级管理能力◎胡启胜心理效应,即某种人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

班主任正确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一些心理效应,可以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能力。

一、防止破窗效应,建立良好班风如果一个房子的一个窗户破了没得到修补,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打破,这就是破窗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如此,学生迟到、不交作业、课堂纪律不好、卫生打扫不及时等现象出现后,班主任如果不及时制止,就可能引起破窗效应。

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不好,往往就是这些小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累积出大问题。

班主任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要把握好两点。

一是使“破窗”止于萌芽。

当不好的苗头出现时,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并通过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和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来及时制止。

二是及时修补“破窗”。

班级一旦出现了破窗效应,班主任要及时解决,不要放之任之。

当然,每个学生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因此一旦出现破窗效应,班主任要善于寻找教育的契机,本着欣赏、教育的心态去引导学生,给学生一个改正的机会。

二、警惕习得性无助效应,关怀边缘学生群体习得性无助效应指由于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人们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在班级中,这样的习得性无助效应常常会在后进生群体中发生。

班主任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鼓励、关怀和肯定,让他们树立信心。

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为这些学生架设阶梯,让他们能够得着成功的“果子”,即班主任要降低标准,减少难度,使他们体验到快乐。

比如某位学生平时很用功,但考试总是倒数,让他及格或达到平均分难度比较大,这时班主任不如给他设定50分的目标,并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努力,这样,他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等他达到这个目标后,就可以再引导他制定更高的目标,慢慢促使他进步。

三、借助鳗鱼效应,激发班级活力被捕捞后的沙丁鱼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死去。

因此,挪威渔民会在装满沙丁鱼的鱼舱里放几条鲸鱼,使大量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以保证沙丁鱼的存活率,这种现象被称为鲸鱼效应。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特别紧要,可以促进同学学习、改善同学行为,提高班级凝集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以下五种心理效应的运用:一、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是指某种条件刺激引发一种本身无关的自然反应的现象。

例如,敲门声是一个条件刺激,当敲门声响起时,同学就会反应地停止活动、安静下来。

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利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来引导同学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例如,在讨论中使用敲打手势,引起同学的注意,让他们自然停止活动,安静下来,为讨论制造一个安静、秩序良好的环境。

二、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人们会受到以前的阅历或信息的影响,从而在做决策时显现偏差。

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利用锚定效应来改善同学的行为。

例如,在班级开始时,老师可以让同学观看一段积极的视频或播放一首舒缓的音乐,这样可以帮忙同学锚定一个积极的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喜好和投入度。

另外,在同学心情低落、显现情绪问题时,老师可以使用正面锚定来改善同学的情绪状态。

三、珂学效应珂学效应是指通过予以积极的嘉奖和惩罚,调整个体的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可以用珂学效应捆绑同学的行为和嘉奖,从而达到激发同学动力,改善同学行为的目的。

例如,老师可以按时予以班级最优秀的同学声音认可嘉奖,让他们充分动力,发扬传统团结合作精神,同时也能激发班内同学的学习喜好和工作热诚,提高班内凝集力。

四、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是受四周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可以利用社会认知理论来制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例如,老师可以激励同学在课堂上相互帮忙,激励同学组队学习,提高同学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老师还可以激励同学换位思考,提高同学的情商和人际交往本领。

五、信息加工信息加工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一种多而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和决策等。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可以利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方法来提高同学的学习本领。

例如,老师可以在讲解某个概念时,把学问重点在黑板上分段呈现,这样可以让同学更简单理解学问点。

班级管理中巧用心理效应,做一个走心的班主任

班级管理中巧用心理效应,做一个走心的班主任

班级管理中巧用心理效应,做一个走心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巧妙运用一些心理效应,以便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做一个真正走心的班主任。

以下是一些建议:一、巧用霍桑效应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源于工业心理学领域的一项研究,指当人们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时,会刻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表达方式。

在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运用霍桑效应来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求,建立起互信的关系。

如何运用呢?首先,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

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

通过积极的倾听,班主任可以发现学生在情感和需求方面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关注和支持。

其次,班主任要运用霍桑效应,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

当学生知道自己成为班主任的观察对象时,会感到受到重视和关注,从而更愿意与班主任分享自己的困惑和烦恼。

班主任可以通过积极的倾听、鼓励和肯定来回应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最后,班主任要建立起互信的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互信关系非常重要。

通过运用霍桑效应,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起互信关系。

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和支持,会更加信任班主任,愿意与班主任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的互信关系有助于班级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一位班主任发现班上一位学生最近情绪低落,成绩下滑。

通过运用霍桑效应,班主任主动找该学生谈话,倾听他的困惑和烦恼。

原来,这位学生最近家庭出现了问题,导致他分心。

班主任了解情况后,给予了关心和支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渐渐地,这位学生的情绪恢复了稳定,成绩也逐渐提高。

这个案例说明,运用霍桑效应,班主任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建立起互信的关系,促进班级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倾听学生的声音是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运用霍桑效应,班主任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与学生建立起互信关系。

班级管理中的十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十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十种心理效应一、自己人效应——走进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自己人效应能够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必须蹲下身子,升起爱心,关注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学生的感觉,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杜绝居高临下的说教,充分运用平行语言,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建立合理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做到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最终达到“师生成为亲密的朋友,学校成为成长的乐园”的最高教育境界。

二、瓦拉赫效应——发现亮点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

”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

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

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

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

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就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弱点和强点,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像那位化学老师那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开花”的显着成效。

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关心每个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指出个体的闪光点,让学生充满自信,为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潜能和特长搭建舞台。

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应1. 简介心理效应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心理反应。

在班级管理中,了解和运用心理效应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的情绪、行为和学习。

本文将介绍几种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应,并探讨如何运用这些心理效应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2. 协作效应协作效应是指个体之间在协作中产生的正向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与协作,能够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活动、项目或任务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奖励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增加合作行为,例如赞扬表扬、班级奖励等。

通过激发学生的协作意识,班级管理中的合作效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并提高整体班级管理的效果。

3. 社会认同效应社会认同效应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对自己的认同程度会受到他人认同的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并互相认可和赞许,来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和认同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成就展示、班级表彰等活动,让学生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同。

通过社会认同效应,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班级管理的成果。

4. 兴趣引导效应兴趣引导效应是指在兴趣引导下,个体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游戏化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个别化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兴趣引导效应,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使班级管理更加顺利和有效。

5. 可塑性效应可塑性效应是指个体在适当的环境中,其认知和行为可以发生改变和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和可塑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奖励和反馈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活动。

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一、引言在班级管理中,了解和应用心理学效应可以有效地提高班级的管理效果,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心理学效应。

二、熟悉环境效应1. 定义熟悉环境效应是指人们对熟悉的环境有更积极的评价和情感反应的现象。

### 2. 在班级中的应用 - 创设温馨、舒适的教室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

- 提供学生熟悉的学习材料和工具,增加学习的便利性和舒适感。

三、选择支持效应1. 定义选择支持效应是指人们更愿意接受他人所做的选择,从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 2. 在班级中的应用 - 给予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 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和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社会认同效应1. 定义社会认同效应是指个体因为希望与他人保持一致,而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2. 在班级中的应用 - 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和价值观,让学生认同并遵守这些规范和标准。

- 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增加彼此的认同感。

五、先入为主效应1. 定义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人们对于首次获得的信息有更大的重视和影响。

### 2. 在班级中的应用 -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信息,避免错误和模棱两可的表述。

-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以克服错误的先入为主效应。

六、激励效应1. 定义激励效应是指外部刺激对个体行为和表现的影响。

### 2. 在班级中的应用 - 使用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

- 提供个体化的目标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和进步。

七、总结通过了解和应用心理学效应,教师可以更好地管理班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运用熟悉环境效应、选择支持效应、社会认同效应、先入为主效应和激励效应等多种心理学效应,以提高班级的管理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

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由于很多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学生出现了角色概念的偏差。

一些学生常以我的爸爸是经理、我的爷爷是高干等为炫耀,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的关系,致使这类学生养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形心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确定学生的角色,通过采取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角色行为。

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

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

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

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

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开化。

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

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

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往效果最好。

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虽然这一效应在成人生人活中多见,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

如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班主任很着急,过几天学生安全回来后。

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学生的错误了。

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相当于拆屋,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用的就是拆屋效应。

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

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链状效应。

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这种效应在年龄低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就学生的链状效应看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

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

因此作为班主任,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周围的环境,如让娇生惯养的学生与独立性较强的朋友做伴,胆小畏法的学生应和勇敢坚强的学生交友。

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

它给我们的启示有两个;1、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2、要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名人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给大学心理系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说聘请到举世闻名的化学家。

然后这位化学家说,他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

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气味,但对人体无害。

在这里只是想测一下大家的嗅觉。

接着打开瓶盖,过了一会儿,他要求闻到气味的同学举手,不少同学举了手,其实这只瓶子里只不过是蒸馏水,化学家是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

这种由于接受名人的暗示所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象被称为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名人的权威和知名度。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在他们那一领域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所以名人更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关注、议论和记忆。

由于青少年的认识特点及心理发展,他们所希望的名人多为形式化、表面性的形象所吸引。

他们喜欢的名人多为歌星、影星一类,出现追星现象。

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为学生选择好名人,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刻板效应。

生活中常可见到这样的例子:青年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又往往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

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工人则是身强力壮、举止豪爽等。

人们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

虽然这一效应在群体心理中比较多见,但在不少班主任心中也存在。

曾经有位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有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

知逍考试成绩后,一些班主任说的是成绩是不错,作弊了吗?由于平时班主任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既伤了学生的自尊,也影响了班主任形象。

鲶鱼效应。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让鱼在途中死去,在鱼舱室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

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

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1、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

因此,班主任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过度的紧张应该避免,以防止对学生身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2、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中的鲶鱼,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

如果不好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则常常会起相反的作用。

在班干部的设置上若能将这些人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就会产生鲶鱼效应,班级活动容易开展,班集体建设更为顺利。

自己人效应。

有一种效应叫自己人效应,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不惜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

管理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

因此,班主任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朋友。

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6?1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

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6?1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批评或表扬学时,应掌握一个度。

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

配套效应。

18世纪。

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6?1耿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

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颜色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两百年后,美国哈佛大经济学家朱丽叶?6?1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作为狄德罗效应.亦称作为配套效应,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看,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的习惯,都可以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一件睡袍。

在这里笔者想提醒班主任,应为学生准备几件有价值的睡袍。

首因效应。

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的实验:让学生评价一个人,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先看介绍这个人内向的材料,然后再看介绍这个人外向的材料;第二组恰恰相反。

结果是第一组大部分评价他为内向,第二组评价的多为外向,这象被称为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

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1、班主任在刚接班后要全面了解学生,尽量避免受第一印象的影响对学生产生偏见,影响到以后的班级管理。

2、在与学生初次接触时,力争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这样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学生的信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以后实施有效的教育奠定基础。

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累的交互作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

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二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教育学生时多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多注意进行意志磨练。

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鲜明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有个研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

照片上的人分别是有魅力的、无魅力的和魅力中等的,然后让被试者从与魅力无关的方面去评价这些人,如他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

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是最高的。

无魅力者得分最低,这种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实际上就是光环效应的典型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