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学方面的开题报告
教育学方面的开题报告教育学方面的开题报告篇一:教育学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中学语文单元教学就是把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写作,语文常识三部分按一定的要求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各单元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几个单元构成一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全套中学语文课本又构成一个深入浅出,符合大纲规定的中学语文教学体系。
中学语文单元教学应树立单元整体观,培养各种技能,建立一定的教学模式,检测系统,正确布点,灵活运用。
语文单元教学是近几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并得到了广大专家和教师的认可,语文单元教学符合当今社会讲究效率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的单篇教学相比较具有相当大的优势:首先单元教学将相同文体的文章放在一起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利于加强语文教学的系统性,贯彻了教材编排的意图,突出了重点,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反映知识的系统性。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把单元课文里的一篇或两篇作为精讲课文,即所谓的“举一”然后剩下的课文由学生去自读,即所谓的“反三”把单元中的几篇文章进行思想内容,结构特点,语言运用等方面比较出异同点,这样做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再次,采用单元教学,可以进一步搞活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单元组合方式的多元性,教者可以在着眼单元教学整体目的前提下,灵活机动的指导下,确定本单元各部分内容的重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极大限度地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
综上所述,单元教学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其意义十分深远。
二、与课题相关的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沿水平: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关于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
1980年8月25日,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霍懋征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我怎样在一学期教九十五篇课文》一文,其中介绍了他的高效率教学经验,其经验归结为三条:精讲;课堂上多练;合理地组织课文。
而他所说的“合理地组织课文”实际就是单元教学法,它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开题报告: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开题报告: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立项号20xx课题名称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负责人xx所在单位xx市xx区化工院中学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研究的背景乡土地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更加突出了乡土地理教学,对乡土地理教学赐与了高度正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及“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理念。
作为中学地理这门课程,我们认为有必要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概况,而乡土地理是指本乡土上的地理。
新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家乡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即实现把所学的相关地理理论与环境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研究意义:本课题侧重乡土地理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的合理利用与有效结合,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2、便于学生理解抽象庞大的地理概念。
3、培养学生养成察看生活中地理的习惯。
4、增强学生对国情的认识和家乡的热爱。
总之,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内容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本课题的题目是“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关键词:乡土地理,小组合作,评价研究。
一、研究课题的界定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内容,旨在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新教材进行深入探究,以求更加科学地开展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地理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搜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开展以家乡地理概况为内容的探究性活动。
二、关键词解读1、“乡土地理”为区域地理的基本地理单元,是区域尺度中较小的,是融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的综合区域。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时间:2012.8立项号2012XKT-SX006课题名称《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运用研究》负责人张帅旗所在单位临潼区任留街道办任留小学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学生在给出结果,老师在总结时用抽象的文字叙述后,学生因为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不高,有些问题感到解释不清、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陷入了“冷场”的窘境。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学生缺乏灵活、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研究意义:首先,几何直观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式,在科学发现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对于数学中的很多问题,灵感往往来自于几何直观。
其次,几何直观是认识论问题,是认识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最后,几何直观是揭示现代数学本质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借助几何直观,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使思维很容易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空间形式,使学生体验数学创造性工作历程,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
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
因此在小学低段数学学习中渗透进行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拐杖”,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这也有助于更好地衔接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为孩子今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选择了《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运用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几何直观:(开题报告)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小学低段的孩子们思维水平止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课题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调查走访、收集数据、查阅资料、剖析探索。总结归纳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第四阶段:在对研究对象,实验效果,做出的定时、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撰写总结报告,装订论文集。
(九)、最终完成时间及成果形式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主持人姓名
刘宗良
所在单位
赊湾镇杨岗学校
职称
中学一级
研究题目
关于赊湾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的研究
关于赊湾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的研究
赊湾镇杨岗学校刘宗良
(一)、课题背景:
我校属于农村偏远学校,许多学生家长由于就业困难,纷纷外出务工。根据调查,我镇一千二百名学生当中,因家长外出务工,而随祖辈生活的留守儿童就有一千二百名,全部是留守儿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较差,需要教师与社会、家庭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服务,在学习上给予更多辅导和培养。就全国来说,形式更为严峻,“留守儿童”人数已达5800多万,其中4000多万年龄在14周岁以下。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教育、心理、品行、安全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展问题,亟待引起关注并着力解决。鉴于此,特立此项课题并进行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明确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城市化及社会转型进程中产生的、当前政府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特殊社会问题之一。面对看到所在及周边学校留守儿童辍学、上网、叛逆、心理失衡、不服爷奶和学校的约束等现象,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家庭、学校、社会应引起重视和关注的。使大家明确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服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程。为在外打工的家长们能够安心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好后盾。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例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
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
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
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3、从2010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一)课题界“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
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撰写是为了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下是关于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范本: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基础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基础教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不均衡等。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1. 分析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原因;2. 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方法;3. 总结出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措施;4. 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1. 基础教育教学现状分析;2. 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的关系;3. 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关系;4.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5.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基础教育教学的研究现状和问题;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以及教学质量评估情况;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措施;4. 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对比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五、预期成果本课题预期将产生以下成果:1. 一份关于基础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2. 一系列关于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3. 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4. 一篇关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论文。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时间:2012.9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问题,近年来研究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教研的热门课题,这说明大家都对课堂的导入非常重视的,新型课堂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型由教师一个人唱主角的情况,它的最大特点是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由主演变成了导演,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面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把学生从开始就引入有效的佳境中来。
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解决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学语文教学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
”这一课题中,“导入”二字是关键。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从文体上分,有小说、散文。
诗歌、戏剧等。
从时间上看有现代文和古文之分,从课堂类型看有文本阅读、单元综合训练、作文教学,复习等等。
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课型来进行有的放矢的导入,切合实际的导入,卓有成效的导入,导入完全成了一门艺术。
本人在长期的教研调查中发现我们很多老师在课堂导入方面很有自己的特点,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完全把学生导入高效的学习佳境中。
现将这些导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言语导入1.创设情境:新课开始,教师应通过巧妙的导入,营造出一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从而为课堂教学尊定坚实的基础。
2.设置疑问:设置疑问往往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促使学生进入求知的兴奋状态。
3.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新课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温故求新: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抓住知识的迁移规律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力求新旧相连,教师要善于以旧拓新,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去学习。
6.概括精华:这是最为常用的语文课导入法之一,语文课入选的课文大都是经过历史的千锤百炼,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名篇,可谓字字珠玑,灵光频现,即怡情又育人。
二、音像资料导入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音乐则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基础教育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基础教育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而对于如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研究也逐渐深入。
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和民族的未来,而基础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石。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教育大众化政策的逐步实施,基础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然而,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质量相对较低、素质教育理念不够深入落实、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将从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等角度来探讨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选题的意义1.有利于深入探究教育思想的融入和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理论方法,明确基础教育的核心功能和使命。
2.分析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的过程中,了解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教育媒介和方法,激励教育内在动力和外在习惯。
3.探究教育制度设计中的管理机制、教育评估体系,探索合适的教育模式和途径,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各项教育政策。
三、研究内容1.教育思想的融入和贯穿教育全过程。
2.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的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3.教育制度设计中的管理机制、教育评估体系的研究。
四、研究计划1.文献调研2.实地调研3.分析与总结4.论文撰写五、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历史和现代有关教育思想、理论、制度及法规、政策等书籍和期刊,聚焦分析有关国内外实践,突出普及性。
2.实地调查法:选择数所不同地区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以了解教育生态背景、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的反应及影响因素。
3.综合分析法:根据文献整理和实地调查的结果,进行全面、深入、客观分析,概括规律,提出改进策略。
六、预期目标1.阐述教育思想融入和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
2.分析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设计教育制度管理机制和评估体系、分析运作与收益,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总之,本研究在探讨基础教育发展问题中,通过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深入探究,旨在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5篇)
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5篇)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篇1 一、课题名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们要帮助引导学生从理论法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叫深层的感悟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此项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素养的需要也是新型社会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加强音乐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主要作用。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秀音乐资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1.明确实验目的,搜集相关资料。
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讨。
3.通过认真学习,观看《音乐课程标准》等书籍。
提供研究参考、借鉴。
具体时间为:20××年9月——20××年10月。
第二阶段:1.抽查,了解围绕课题在所教班级实践操作。
2.分工明确及时展开研究工作。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4、在实验总结阶段,对现有的各种获得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撰写结题实验报告,得出教育教学规律。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的界定:
1、关键词之一:“信息技术教学”。指教师按照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的要求,在特定的学习环境里,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一定内容的讲授、互动、辅导答疑、操作示范、训练技能的教学活动。
注明:由于市教科所的课题研究实验安排时间与本人课题研究制定时间有出入,所以在此我对课题研究实验的阶段时间进行了调整,望谅解!
六、课题研究举措:
1、在准备阶段,撰写开题报告后,利用文献研究法搜集网上相关资料,了解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现状及涉及领域;
2、在实验阶段,利用调查研究法就学生现有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调查问卷,并找到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分析归纳此种现象造成的本质原因,制定出最佳的合作学习改进方案,使之符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硬件条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指的是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主要包括五个基本要素:①、组员的相互信赖,彼此间同舟共济;②、小组成员面对面的直接交流;③、每个组内成员的个体责任;④、组内成员间的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⑤、组内成员对信息资料的自行加工,并提出改进措施。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开题报告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开题报告时间:XX年9月5日立项号XXxkt-xxyw418课题名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负责人刘娜所在单位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
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
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报告课题开题报告书
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书
学科分类______中学语文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小组合作法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立项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2014-11-01
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制
说明
1、本表适用于已被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批准立项的研究课题。
2、此表格须在收到立项通知一个月,通过电子方式发送给市基础教研室课题管理办公室及各县(区)教研室、各市直单位课题管理负责人。
3、主要参与者不包括课题主持人。
一、基本情况
二、研究实施方案
- -
- -.可修编- .。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时间:XX.立项号xktXX0932课题名称农村中学历史课堂快乐教学策略负责人刘红艳所在单位宁陕县城关初中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新一轮课程改革为现代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对农村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我们可以借此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历史育人的功能。
同时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我作为一名农村初级中学历史教师,对新课改有许多的问题与困惑。
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学生基础、教师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与当前课改相冲突的因素, 具体表现为:1.历史课程不受重视,对历史课定位不准确。
历史课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学校、学生和家长都陷入这样的认识误区),影响教师教学热情,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学方式陈旧、单调。
在现代教学手段日益发展的今天,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难以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有些老师希望能用一些新颖的方式上课,却因那近60人的大班额“望洋兴叹”;有些老师希望用多媒体上课,可是,当前又有多少所农村中学能拥有这样的设备?3.历史教师应专职化,自身水平亟待提高。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多为兼职教师,没有接受系统的历史教育和教学训练,这些是农村中学历史老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总体情况。
这种专业水平怎能保证教学质量?4.历史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以记述历史事件为主体,其内容与社会现实距离遥远,给学生一种历史离自己很遥远、触不可及的感觉。
特别是农村学生,把历史科当成“小科”、“副科”、“杂科”的代名词。
课余基本上不在历史科花时间成为普遍现象。
学生的偏见无疑会使历史教学在实践中严重打折。
【开题报告】洛阳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书
【关键字】开题报告
洛阳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开题报告书
学科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项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制
说明
1、本表适用于已被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批准立项的研究课题。
2、此表格需在收到立项通知三个月内,通过电子邮件或信函方式发送给洛阳市教育局课题管理办公室。
3、主要参与者不包括课题主持人。
4、洛阳市教育局课题管理办公室通信地址:
洛阳市西工区凯旋东路51号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邮政编码:471000
联系人:夏清强
电话:0
E-mail:
一、基本情况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以《熏陶式作文教学案例研究》为课题的开题报告,供参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不写作是教学研究的一个盲点,程序化教学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
文学的丰富多彩、思想深邃不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仅有框架、而无内涵,仅重视方法指导,不培养审美情趣,不重视风格形成的教学模式下,会形成学生的作文真实性欠缺、个人特点欠缺、文章格调低俗、内容空泛矫情的应试作文。
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阅读指导下、不间断的潜移默化中获得文学艺术的陶养?怎样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使他们产生写作
的动力?怎样把教师的写作实践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模仿和实践中产生写作的需要?
怎样把写作的训练分解为无形的熏陶、潜在的培养,使之最终成为学生自身的技能?
本研究是在考察了国内大量短、平、快的作文模式教学之后,从研究者十几年的写作实践、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思考和认识,将从文学的本体出发、从写作的切身经验出发、从多年的观察和反思出发,从本质上解决学生的读、写结合的问题,文学素养的提升问题,模仿与独创的问题。
英国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怀特海说,文化是人类智慧最优美的形式。
在文化的基础上,训练专业能力,才能使人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开发。
熏陶式作文教学就建立在提高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把教师的阅读与写作经验,融入学生的作文教学,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使教学成为艺术的交流,成为心灵的共鸣。
怀特海提出,教学的目标指向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引起思索,引发写作冲动,从浅层次的记叙走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受到教育和启迪。
没有文化积淀,就没有对人生的思考;没有对人生的思考,就没有深刻的立意。
写作
最终指向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不是个人情感无病呻吟的抒发,写作承担了智慧的传承,精神的疏通,心灵的交流,而非毫无意义的完成任务。
真正的写作,是对自身的完善,对自我的探究,在写作中,完成与世界的对话。
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是写作的出发点;传播
思想,呼吁人道,应是写作的终极目标。
这种精神境界的陶冶,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
不写作的教师,是从写作技能训练的层面出发,在反复练习中形成一种能力,而真正的艺术都是建立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并非是精确的表达。
写作的教师,明白写作兴趣的激发点来源于何处,通晓创作的心理体验,了解写作的障碍与通过障碍克服困难的方式,
真正使学生体会到书面表达的重要性,体会到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懂得对生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重视文化素养的提升,重视自我修养。
我将从最基本的记叙能力出发,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创造写作情境,提取写作素材的能力,与学生同步写作,同步阅读,真正融入到写作教学中,让自己成为活教材,把教学过程变为艺术的交流和探讨。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课题名称建立在教师习作示范的基础上,立足于文化熏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题承担人有十几年的写作经验,发表过几万字的文学作品,为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平利县优秀作家,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师,2013年省级教学能手,二级心理咨询师。
课
题意在通过教师的行为示范,让学生初步模仿,通过教师的阅读体验,熏陶感染学生,通过教师对创作心理的实践性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把作文训练融入文化的陶冶中,使学生获得真正有益于人生的写作体验。
故名为熏陶式作文教学。
该课题名称对应于快速作文教学,不提倡模式化作文训练,不倡导应试作文,反对机械的积累和练习,意在调动学生内在的创作动机,重视个体差异,培养个人写作风格,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实践能力。
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记叙文作文教学,以七年级一个班的作文教学向全校和全县辐射,指导教师为全国中语会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河北作文教学名师许艳春老师。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主要研究问题
1、读写结合的问题。
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不足,阅读品味低,对经典作品缺乏鉴
赏能力,对优秀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并且受现代传媒的影响,纸质阅读人群大幅减少,这是学生作文虚假空洞,情感缺乏,价值观模糊的重要原因。
2、模仿与创作的问题。
学习首先来自于模仿,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是教师,在教
师的写作示范下,学生会自发产生写作兴趣,克服写作障碍。
3、形式与内容的问题。
写作有一定的规范,但是纯粹从规范上来要求学生,又会制
约创作的艺术性。
只有立足于生活实际,对生活有观察,有思考,才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4、作文的层次练习问题。
立足一种文体,练好写作基本功,拓展写作视角,从宽泛
的指导变为有效的引导,从模式化的训练变为生活化的习作。
二、解决的方式
1、大作文与小练笔结合。
大作文有详细的指导,有分层次的练习,小练笔结合课外补充阅读,随堂完成。
2、记叙文为主的指导练习。
记叙文分为人物对话描写,分别练习八个阶段。
记叙线索,练习三个阶段。
人物描写,练习五个阶段。
以读书积淀为前提,激发兴趣为主导,鼓励创作为出发点。
3、长期积累,效果对照。
注重课堂积累,课堂教学要体现积累。
注重课后背诵,经典诗词要求多背。
抽取十名学生作为对照观察组,增加积累量,半学期后考察作文得分。
利用早自习,引导阅读课外经典文学作品。
三、阶段目标
1、七年级上学期(9至12月)
拓展读书面,读书以散文为主。
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积极性,不做高要求,只要求写好片断。
完成对话描写的阶段练习,内容初步划分为:对话的修饰性描写、对话的趣味性描写、对话中的场景描写、对话的内容选择、对话的内容穿插、对话的素材提取、对话的立意体现、对话的情节展开。
根据教学的实际,可以适当调整。
2、七年级下学期(2至6月)
继续拓展读书面,开始读小说。
主要练习记叙文的线索,人物描写。
学生能够创作短篇小说,练习记叙文的构思,选材,线索练习三个课时,人物描写练习五个课时。
3、成果展示:
学生作品推荐发表,教师,教师文学作品发表。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包括:
一、结题报告。
一、教师论文十篇以上。
三、教师随笔二十篇以上。
四、教学设计十六个课件。
五、学生作品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