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学案1

第一单元  学案1
第一单元  学案1

学案1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标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自然环境

雅典位于希腊阿提卡半岛,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城邦国家

(1)出现: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2)成员:由贵族和平民两部分构成,平民主要包括农民和手工业者。

3.社会矛盾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长老会议,公民大会无实权。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并通过多种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

(2)表现:公元前632年,雅典平民发动武装暴动。

(3)影响

①使雅典统治者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

②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社会政治改革。

[深化探究]

材料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思考

(1)“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种情况会导致平民身份发生什么变化?

(2)“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是什么意思?

(3)作者认为“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你认为出路在哪里?

答案(1)因贫穷成为“六一汉”,甚至沦为债务奴隶。

(2)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3)避免动荡的唯一出路是改革。

[重点精讲]

雅典贵族制度对民主政治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贵族政治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为雅典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创造了条件。

[归纳总结]

梭伦改革前雅典主要的三大矛盾: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与氏族贵族的矛盾、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前两对矛盾是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工商业发展

1.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

2.表现

(1)手工业和造船业等取得进一步发展。

(2)商业贸易日益繁荣。

3.影响

(1)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2)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3)工商业奴隶主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①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巩固自身的既得权益。

②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③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深化探究]

材料一下面两幅图反映了雅典公元前8世纪后经济发展的状况。

图一古代雅典制作的陶瓶图二橄榄油出口

思考

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工商业的发展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材料二对当时统治秩序不满的还有靠经营工商业而致富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包括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船主)。他们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由于大都出身于平民,在政治上也受到贵族的歧视,处于无权地位;在经济上他们反对贵族用高利贷和地租盘剥农民,推行债务奴隶制,因为这会造成雅典人口外流、农业生产萎缩、国内市场狭小,从而影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工商业奴隶主随着本身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也迫切要求推翻贵族统治,掌握城邦政权。——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思考

工商业奴隶主有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工商业奴隶主有这种政治要求?

答案(1)政治要求:不满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原因:①工商业奴隶主大多出身于平民,政治上受到贵族歧视,处于无权地位;

②贵族推行债务奴隶制,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

[重点精讲]

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对早期雅典社会的作用。

(1)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2)成为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历史比较]

三、首席执政官梭伦

1.背景

(1)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梅加腊占领了雅典的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3)人民对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十分不满。

(4)梭伦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

2.从政

(1)梭伦指挥雅典军队夺回了萨拉米斯岛,从此走上了政治舞台。

(2)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重点精讲]

梭伦被推向首席执政官位置的背景是怎样的?

(1)社会动荡不安: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和平民阶层不满贵族专政,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2)经济和军事实力下降:萨拉米斯岛被占领,影响其海上贸易。

(3)贵族统治者腐败无能,无力收回失地。

[深度认识]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而梭伦的社会威望、政治立场成为当选执政官,缓和社会矛盾的必然选择。

课堂小结

1.在城邦国家形成的早期,雅典有许多社会阶层。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贵族把持着国家大权

B.从事农业的广大平民生活富裕但无政治权利

C.氏族贵族的地位优越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经济力量在不断地增强

答案 B

解析在雅典城邦国家形成的早期,贵族对广大平民进行经济上的盘剥,许多农民沦为“六一汉”,还面临着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因此,B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2.对梭伦改革前,雅典工商业奴隶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上富裕

B.与贵族同处统治地位

C.政治上无权

D.在政治立场上与平民一致

答案 B

解析工商业奴隶主大多出身平民阶层,虽然经济上富裕,但政治上无权,与平民共同反对贵族专权。

3.梭伦改革前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其中“海岸派”的主张是()

A.实行僭主政治

B.实行寡头政治

C.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

D.实行温和的改革

答案 D

解析B、C两项分别是“平原派”和“山地派”的主张,而D项则属于“海岸派”的主张。

4.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力图要解决的主要

社会矛盾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即改革前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5.阅读下图: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展开激烈的辩论。

梭伦改革前的大辩论

请回答:

(1)图片中展开激烈辩论反对改革的是哪一派()

A.“海岸派”

B.“平原派”

C.“山地派”

D.“高原派”

(2)他们辩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雅典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答案(1)B

(2)①下层平民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贵族政治出现危机。雅典贵族为了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巩固自身利益,就改革问题展开了辩论。

②改革势在必行。

[基础达标]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古代希腊的著名城邦。下列关于公元前8~前7世纪雅典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公民大会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下层平民的处境十分悲惨

C.长老会议是国家最高的审判机关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日益崛起

答案 A

解析公元前8~前7世纪,公民大会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但没有实际权力,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的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B、C、D三项都是对雅典当时状况的准确表述。

2.如图反映了某一政治派别的主要经营形式,该派别的主张是()

橄榄油出口

①反对贵族特权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③主张实行激进的社会改革④主张大力发展工商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前的社会状况。通过图片可以判断该政治派别为工商业奴隶主,他们主张大力发展工商业,要求打破贵族专权,分享政治权利。主张实行激进的社会变革的为“山地派”,排除③。

3.观察下列古希腊地图,结合当时雅典的社会状况思考,梅加腊夺取萨拉米斯岛后,下列哪个团体对这件事情最为关心()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元老院

答案 C

解析处于多山多港口环境下的雅典,对外贸易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萨拉米斯岛被外邦占领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4.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B.萨拉米斯岛危机

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

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答案 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题干的限定词“直接原因”,萨拉米斯岛危机是梭伦改革的导火线,故选B。

5.静置于美国高等法院东侧大门的三人雕像之一就有梭伦。由此可见其历史影响之深远。公元前594年雅典公民推选其为首席执政官的目的是()

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

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

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

答案 C

解析明确题干“公民”应包括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即梭伦是被雅典社会各阶层推选上台的,因此A、B、D三项不正确。

[能力提升]

6.材料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请回答:

(1)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是指哪两个阶级?

(2)其中,哪一个阶级曾经怎样不公平地占着优势?而另一个阶级实际上分为哪两个阶层?分别指出在梭伦改革前夕,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处境。

答案(1)贵族阶级、平民阶级。

(2)贵族阶级。政治上,占据首席执政官等要职,把持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经济上,掌握了大部分的财富,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实际上分为下层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两个阶层。下层平民处境不断恶化,往往因为从贵族那里借债无力偿还而沦为“六一汉”,甚至是债务奴隶;工商业奴隶主则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日益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7.以下两段材料反映了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的社会状况。

材料一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最初设立3名,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10年。后来又增添了6名司法执政官,9名执政官任期缩短为1年。材料二雅典城附近的土地多石、缺水,收成非常有限。平民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却常常食不果腹。走投无路的平民被迫向贵族借种子、工具或口粮,为此,不得不将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在田间立起石碑作为土地抵押的标记。若欠债的平民不能按期还债,土地便归债权人所有,失去土地的平民变成替贵族种地的雇农,必须将土地收入的1/6交给地主。当时人身抵押十分流行,无地的平民只有人身这一最后的“财产”可以支配。一旦无力交纳地租,农夫本人及其妻子、儿女就会被债主捉去抵债,要么在债主家中服劳役,要么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出雅典怎样的社会特点?

(2)若平民的债务不能按期还清,他的命运将会如何?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判断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案(1)政治上贵族专权,广大平民没有权力;经济上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和财产。

(2)无力偿还债务的平民,一是沦为为贵族耕种土地的“六一汉”;二是沦为债务奴隶或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是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第(1)问应综合两则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第(2)问则主要根据材料二来分析。第(3)问则是对上面两个问题的进一步升华和提高。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案

1 古诗词三首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读准“螺、谙”的字音,正确书写“潭、螺”等五个生字。 2.感情朗读古诗词,并能熟读成诵。 3.边读诗句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感受景色之美。 【预习导航】 一、读诗词画出生字词语,并将生字写一写,注意要写正确哟! 二、再读诗词。 思考每首诗各写了哪些景物?说一说诗词的大体意思。并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结合插图,想象一下画面吧! 三、资料链接: 1.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又叫长短句,与结构整齐的古诗不同。在古代供配乐弹唱。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后称“诗仙”,与杜甫并成为“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四、你还有什么疑问,写在下面待课上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五、合作探究《独坐敬亭山》。 1.从题目中的“独”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安静的环境和孤独的心境。仔细读诗句,从哪些词句中还能体会到这种安静与孤独?并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的“两”指谁和谁?这句诗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一个“只有”你又能体会到什么感情?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新版pep)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新版 pep)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6573177.html, Unit1 myclassroom Periodone 静宁县威戎中心小学 雷晓霞编撰 窦喜强审核 学习目标: .能听懂、会说本课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wehave...这一句型。 2.能听懂、会说表建议的句子“Let'sgoandsee!ok” 3.能听懂、会说并能恰当使用表示方位的词near. 学习重点:理解并灵活运用以下句子:wehaveanewclassroom.Let’sgoandsee!It'snearthewindow. 学习难点:正确使用介词in,on,under,near. 一、Reviewtounderstand Readandtickorcross.读单词,判断字母的发音,相同画“√”,不相同画“×”。(10分) .

apple grapes cake 2. snake face playground 3. bag cat hat 4. arm artroom garden 5. canteen fan library 二、Self-learning ReadPageFourandanswerthequestions. .Dotheyhaveanewclassro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stheclassroombi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hereisZhangPeng’spic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Group-work Readandwrite.读出下面的句子,并翻译。) what’sinthebag?__________________? what’sintheclassroo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consolidation(巩固练习) Readandchoose从B中选择合适的答案回答A的问题,把序号填到前面的括号中。(10分) A B 、Let’sgothelibrary. A、yes,Ido. 2、whereistheteacher’soffice? B、yes,itis. 3、Doyouhavelunchatschool? c、Forty-six.

英语选修六第一单元学案

New words 1.calculate vt&vi Have you calculate the result?计算 Can you calculate the cost?估计 Be calculated to do打算做… We were not calculated to hurt you. Calculator计算器 Calculating adj(贬)会算计的,精明的 A calculating businessman 2. universal adj.普通的,通用的,宇宙的 A universal problem Soft wares are universal. Universal rays宇宙射线 Universally adv.全体地,一致地,共同地 Universe n宇宙 3.simplify vt 简化,使简明 simplify the problem/ task a simplify text简易读本 simple adj.简单的,简朴的 simplification n 简化 4.sum c.n总和,算术题,金额. The sum of two and five is seven. A large sum of money vt (summed,summed) sum up总计,合计’概括,总结 sum up the figures sum up the text The story can be summed up in one sentence. In sum= in a word总而言之 Summary n.总结,概括 5.logical adj.合逻辑的,合情合理的 a logical conclusion a logical end logically adv. 有条理地,有逻辑地 Argue/ think logically Logic u.n.逻辑 6.technology u.n.工艺,科技,技术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 advances in medical technology医疗技术方面的新成果technological adj.科技的,技术的,工艺的 technique 技巧,技艺 7.revolution 革命,革命运动 a socialist revolution 社会主义革命 a bourgeois revolution资本主义革命

科教版四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学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学习目标】 1、解释静电现象 2、认识正负电荷及其作用。 3、根据已有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学习重难点】解释静电现象,认识正负电荷 【学习流程】 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合作探究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2)小组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4)小结 2、小组讨论怎样让电荷流动起来 巩固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静电现象? 2、电荷有什么性质 1 / 11

3 、简单电路 【学习目标】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理解什么事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学习重难点】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学习流程】 温故互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一)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 3、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4、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二)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学生小组讨论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2、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巩固练习: 教室的电灯是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 请你画一个简单电路图。 拓展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2 / 11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第一单元导学案 Unit1 Section A (1a---1c)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第一单元导学案 Unit1 Section A (1a---1c) 学习目标: 1.重点短语:stay at home, go to the mountains. go to summer camp 2.重点句式:Where did Tina go on vacation? She went to the mountain. 学习重点: 1.重点短语和句型 学习难点: 一般过去时态的特殊疑问句和陈述句 自主学习方案: 一、认真预习1a---1c,找出下列短语和句型 1.待在家里. 2. 去山区 3.区夏令营 4 去纽约城 5 蒂娜去哪里度假了?,她去山区了 课堂导学案方案: Step1 情景导入 Teacher:Hello, everyone. Glad to see you again.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during the vacation? Did you go anywhere interesting with your parents? Did you do anything special there? Can you tell us where you went on vacation? Step2 完成教材1a---1c的任务 1.学生领读1a中的单词和词组,学生识记单词和词组并且将活动和图片中的人物匹配。 2.认真观察1a图片中的人物活动,然后认真听录音,将1b中的人物序号写在相对应的 图片旁边,完成课本上1b的听力任务。 3.再听一遍录音,并跟读对话。 4.结对练习1c中的对话,并请一些学生表演出他们的对话。 5.模仿1c中的对话,利用1a中的短语和1b中的听力答案与同伴编练新对话,并邀请 一些小组表演对话。 6.小结训练: ( ) 1.-----Where did you do on vacation? ------I_____to New York City. A.go B.going C.went D.goes ( ) 2.They helped me_____my books. A.finds B.find C.found D.finding ( ) 3.What____you_____last night? A.did,do B.do,do C.did, doing D.are,do ( ) 4.-----Where did she go on vacation? -----She_____to the beach. A.go B.goes C.went D.going Step3 问题探究 1.你去哪儿度假了?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Go on vacation 意为“去度假“ 2.我去了夏令营。I went to summer camp. Go to summer camp 意为“去夏令营”。类似的短语有: 去爬山go to the mountains 去海滩go to the beach 去看电影go to the movies ( ) 3.-----where____he go on vacation?

(完整word版)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学案

八年级下册Unit 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1. What’ s the matter? 怎么啦?出什么事情了? 【解析】 What’ s the matter with you? = What’s the trouble with you? = What’ s wrong with you?你怎么了? = What’s up? = What happens to sb.? 【2013自贡3】18. —What’s the matter ______ Tom. He is wet through. —His car ran _______ the river. A.with; in B.to; into C.with; into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 — I have a bad cold. ( ) ①What’s ____ with you? A. trouble B. the matter C. the wrong D. matter ( )②— ______? — Nothing serious , but a bit tired. —Better have a rest now, dear. A. Is that all B. Is there anything else C. What’s this D.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 u 【2011.云南昆明】27. —What’s the matter with Tina? —_______________. A. She is away. B. She is cool. C. She has a sore throat. D. She should take some medicine 【拓展】matter的用法 (1) It doesn’t matter没关系(用来回答别人道歉时的用语) ( ) —I’m sorry to break your pen.—_______ A. That’s right B. It doesn’t matter C. Thank you 【2013黑龙江齐齐哈尔】17.-I have a pain in my back. - _____ . You’d better see a doctor. A. I’m sorry to hear that B. Nothing serious C. It doesn’t matter 【2013四川广安】26.—Sorry, I'm late again. —______. A.That’s OK B.It doesn't matter C.Good idea 2. I have a cold 我感冒了 I have a stomachache 我患胃痛 I have a sore back. 我背痛。 【解析1】 have a/an + 疾病名词“患……病” (cold/fever/cough) have a sore throat 患喉咙痛 have a sore back 患背痛 have a fever 发烧 have a cold =catch a cold 患感冒 have a stomachache 患胃痛 have a toothache患牙痛 have a headache 患头痛 have a backache患背痛 ①Mike’s sister _________________(not have) a stomachache. 【2012曲靖中考】I didn’t sleep well last night, because I _____ a toothache . A. was B. went C. had D. took 【2013山东莱芜】—Tony, What’s ___ matter with you? — I have _____ toothache. A. a; the B. the; a C. /; the D. the; / 【解析2】back n 背;背部 at the back of......在......的后面 go/come back 返回 give back 归还 3. hand n 手 hand in hand 手拉手 V 交给;传递 hand in 上交 hand on 依次传递 hand out 分发 4. She talked too much yesterday and didn’t drink enough water. 她昨天说话太多了并且没有喝足够的水。

学案1第一单元

政治史复习学案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 时间 9月7日 出题人张玲刘文波审核人刘勇 寄语:心存梦想,机会就会笼罩着你! 1.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隋、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城西南)的燕国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西周分封诸侯国的主要目的是 A.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 B.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C.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所狩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所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甲师移之。”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周初的分封制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C.春秋时诸侯争霸D.齐桓公称霸 3.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吕氏春秋》)上述材料主要论证了 A.宗法制的作用B.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 C.分封制的作用 D.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4.贾谊曾说:“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这样就可以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了。由此可见,他认为秦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A.推行分封制 B.大搞文化专制C.实行郡县制 D.制造严刑峻法 5.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以下有关封建制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而不以鲁国国君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为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6.“(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剥削 c.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基础D.有利于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8.“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废分封,行县制 B.废丞相,设内阁 c.实行宗法制 D.推行行省制度 9.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之所趋”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案第一课时四则运算(含有同一级运算)使用时间: 编写人:审核组长: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学习目标】: 1、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2、合作交流,说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用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知识链接】: 48+59=36×47=125-46=38+56=69÷3= 116-42=60÷15=63×12=200×3=400÷20= 二、【自主学习】: 1、看课本第2-3页冰天雪地情境图,回答问题: 这幅图中蕴藏着哪些数学知识? 1)滑冰区有___人,滑雪区有____人,冰雕区有_____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学例1,怎样列式计算。 方法一:方法2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上面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计算。 3、“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方法一:(1)平均1天接待多少人?列式_____________ (2)6天呢?_____________

列成综合算式并计算: 方法二:(1)6天里边有几个3天,就有几个987. 列成综合算式并计算: 3、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第一种先算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第二种先算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 4、比较两个式子的运算顺序及结果,我发现的运算规律是: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乘除法,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计算。 5、运算规律总结:在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的算式里,按照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拓展延伸】: 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编一道类似例1或例2的题,并解答。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习的内容是,按照的顺序进行计算。 六、【课堂检测】: 1.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事实有故事书多少本? 2.一箱果汁有12瓶,要48元。小明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第一单元 学案1 走近细胞

第一单元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 学案1走近细胞 [考纲要求]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2.多种多样的细胞(Ⅱ)。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无细胞结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营寄生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赖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例如: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异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 判一判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是生物吗? 答案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故不属于生命系统;但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繁殖产生后代,故是生物。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你知道吗水稻和草履虫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吗? 答案水稻没有系统这一层次;草履虫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差异性: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统一性:两者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DNA。 推一推(2010·上海卷,23)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和水绵的细胞个数哪个多?为什么? 提示颤藻中多,因为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小,故相同长度中数目多。 3.细胞学说 (1)建立过程

第一单元 学案1

学案1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标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自然环境 雅典位于希腊阿提卡半岛,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城邦国家 (1)出现: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2)成员:由贵族和平民两部分构成,平民主要包括农民和手工业者。 3.社会矛盾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长老会议,公民大会无实权。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并通过多种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 (2)表现:公元前632年,雅典平民发动武装暴动。 (3)影响 ①使雅典统治者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 ②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社会政治改革。 [深化探究] 材料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思考 (1)“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种情况会导致平民身份发生什么变化?

(2)“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是什么意思? (3)作者认为“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你认为出路在哪里? 答案(1)因贫穷成为“六一汉”,甚至沦为债务奴隶。 (2)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3)避免动荡的唯一出路是改革。 [重点精讲] 雅典贵族制度对民主政治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贵族政治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为雅典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创造了条件。 [归纳总结] 梭伦改革前雅典主要的三大矛盾: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与氏族贵族的矛盾、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前两对矛盾是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工商业发展 1.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 2.表现 (1)手工业和造船业等取得进一步发展。 (2)商业贸易日益繁荣。 3.影响 (1)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2)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3)工商业奴隶主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①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巩固自身的既得权益。 ②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③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深化探究] 材料一下面两幅图反映了雅典公元前8世纪后经济发展的状况。 图一古代雅典制作的陶瓶图二橄榄油出口 思考 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一单元教学学案.doc

Unit 1 Wome n of achieveme nt Period 2 Reading II 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 %—■Graded Objectives ( 分层目标) A. words and phrases of the first part (easy ) B. comprehend and read the text (medium ) C. difficult structures or sentences (difficult ) 、J Preview (课前预习) I. Words and expressi ons 1. behave:① behave+ adv. to sb 对某人表现... ② be on one'sgood/best behavior 举止规矩;行为检点 他对父母态度不好。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is paren ts. 我不在家时你要乖乖的。I want you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ile I am away. 2. observe:①observe sb do sth 观察到某人做了某事② observe sb doing sth 观察到某人正在做某事 ③......................................... o bserve+that…发现;还有"遵守、庆祝”之意。 有人看至U那个女子紧跟着他。The woma n was observed _________________ him closely. 我们应该遵守这儿的规定。We shoul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re. 3. respect:①respect sb/sth 尊敬某人/ 某物② respect sb as …尊敬某人为... ③ respect sb for sth 因... 而尊敬某人④ have /show respect for sb= pay respect to sb 尊敬某人 我们应当尊重他人。We should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年轻人应当尊敬老年人。The young shoul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old. 4. i nspire:① in spire sb to do sth 激励某人做某事② in spire sb with sth = in spire sth in sb 激起 /引起某人…… 他的演讲鼓舞我们再试一次。His speech in spired us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他的一番鼓励激起了我的信心。His en courag ing remark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I. Warming up 1. Fill in the table. Name Ambiti on Problem Sacrifices Joa n of Arc Elizabeth Fry Song Qin gli ng Lin Qiaozhi Jane Goodall Jody Williams 2. Read the passages and an swer the questi ons. 1) What did Joa n of Arc do? dress as / fight for / drive sb out of … 2) What did Elizabeth Fry do? help improve … 3) What did So ng Qi ngli ng do? concern on eself with 4) What did Lin Qiaozhi do? devote one'slife to …

必修2第一单元学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状况及原因。 2、读懂人口增长模式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并分析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 征、地区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3、读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图,探究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 学习重难点:人口增长模式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二、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自主学习 1、产业革命前,________水平十分低下,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人口增长 _______。 2、产业革命后,由于_____发展和对______ 的需求量增加,生活条件改善和医疗卫生 技术进步,导致人口_______下降,平均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_______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________ 条件大 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________国家人口迅速增长。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有人惊呼人类进入“_________”时代。 问题探究:1. 图1-1-2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表1—1—1至表1—1—3“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人口增长”反映了人口增长的什么特征?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知识点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自主学习: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和意义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该模式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___出生率、___死亡率、___自然增长率向___出生率、___死亡率、___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围绕“成长之歌”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课文的基调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诗歌《少年》热情讴歌了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充满无限希望的少年。童话故事《小松树》快乐向上,通过写小松树长得越高看得越远,给人以深刻的启发。《本单元古诗诵读选取的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古诗第三、四句诗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以小见大、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自学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同时将诵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巧妙之处。 本单元古诗诵读选取的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古诗第三、四句诗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以小见大、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自学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同时将诵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巧妙之处。 本单元的语文乐园教学内容主要有:帮助学生注意有些词语中的字是容易读错的字,并强调个别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中读音是不同的;发现成语接龙的规则,并通过成语接龙的方式来积累成语;抄写、背诵体会珍惜时间的名言;阅读成语故事,了解成语本意及比喻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乐园的本意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我们可以采用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一起读、背、说、写、一起探究、思考、理解、运用,将书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阅读和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次习作以《我不……》为题,是一篇半开放性的自由习作。以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想法为目的,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本次作文的话题很适合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将比较典型的题目展示出来。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一下哪些题目比较恰当,比较精彩,哪些题目给自己提供了启示。在写作的时候要强调让学生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不要生编硬造。学生写完后,除了让学生自己修改之外,还要落实互评互改的环节,这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锻炼。 课时安排: 1.少年2课时 2.小松树2课时 3.小溪流的歌2课时 古诗《游园不值》1课时 语文乐园4课时

英语七年级下:第一单元Lesson 1学案

Lesson 1 :A Trip to China Step 1:课前自主学习 默写单词:1.旅行_______2.丝绸________ 3.公路________ 4.带领______ 5.笔记_______ 6.机会________ 7.寄;送_________ 8.新闻;消息____________ 短语:1.猜猜看___________2.学习,了解____________ 句型:(必背) 1.We’re _____ ______the Silk Road this month in school. 这个月在学校我们学习丝绸之路。 2.___ I ____ with them? 我可以和他们一起去吗? 3.Who ____ _____this trip? 谁将带领这次旅行? Step 2:课堂学习 1.讲解单词,短语和句型 (1)trip n.旅行,旅程→ a trip to一次----的旅行→have /take a trip旅行 go on a trip to --- 去---旅行 (2)silk n.丝;丝绸→the Silk Road 丝绸之路 (3)lead v.带领;指路→led(过去式)→led(过去分词)→leader n.领导;向导→lead to引向;通向

(4)chance n.机会;运气→take a chance to do sth.抓住机会做某事 (5)send v.寄;送→sent(过去式)→sent(过去分词)→send sb. sth.=send sth. To sb.给某人寄某物 (6)news n.新闻;消息 (不可数名词) 一条新闻:a piece of news (7)note n.便笺;笔记 常见短语: leave sb. a note给某人留个便条 make/take notes做笔记 (8)road n.路;公路 必背短语: (9)guess what 猜猜看;你猜怎么着 (10)learn about 学习;了解 2.Listen and write true(T)or false(F).(每题2分,共 6 分) (1)Jenny is learning about the Silk Road this month is school.( ) (2)Li Ming’s school is planning a trip to Canada.( ) (3)Ms.Martin will go to China with the students.( ) 3.Read the dialogue in the lesso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每题2分,共8分) (1)What is Jenny’s school planning?

第一单元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历史导学案 第1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课型】反馈课【课时】1 【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能熟练的应用于习题。【单元剖析】本单元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主要介绍了世界古代史(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出现至公元十五世纪)。世界古代史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上古时期)和封建社会(中古时期)。 本单元介绍的是上古时期的历史。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原始社会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在世界范围内,非洲的 尼罗河流域、亚洲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地区,从五、六千年来陆续出现 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大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出现。后来,欧洲的希腊、 罗马也相继进入了奴隶社会——西方文明开始。 【单元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繁荣。 【单元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全面认识;对古代罗马 历史基本发展线索的把握。 【思维导航】注意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纵向历史发展线索,同时也要注意地域间的横向联系,如亚非文明古国和欧洲的文明古国;还有同一类事物的横向联系,如亚非古国 残酷压迫奴隶或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内容。本单元内容一定要从整体上有效 把握。分析课文中的小字、引文、图表,学会研究性学习。观察古代埃及、古 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罗马的地图,建立历史的空间观念。 【学习格言】没有学不好的,只有不想学的,不要轻易放弃学习。 【选择】(每题3分,共69分) 1、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下列属于尼罗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 A、金字塔 B、造纸术 C、佛教 D、阿拉伯文字 2、种姓制度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3、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学习内容:课本第1——2页中的例1及相关习题 学习目标: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探索并掌握(不含括号)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准确地实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不含括号)。计算完后要学会检查。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1、观察例1我知道数学信息是 数学问题是 要求剩多少个没做,应先求,再求最后求 教师引导: 列式并计算:想一想:这个算式应先算()法,再算()= 法,最后算()法。 = = 二、预习小结:通过预习我知道了 自主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学习内容:教材2页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一3――11题 学习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不含括号或含有小括号)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用三步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观察例2 70×(750-715÷65) = = = 通过观察我知道要先算里面的,再算 小括号里应先算再算 二、小结:通过预习,我知道了 自主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学习内容:课本第6页中的例3,7页的课堂活动,练习二1题。 学习目标: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准确地实行计算,并能用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1、观察例3我知道数学信息是数学 问题是 要求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任务,应先知道,再解决最后解决 教师引导: 列式并计算:这个算式中应先算()法和()法,最后算 ()法。 = = 答: 二、预习小结:通过预习我知道了 自主作业设计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1.初步了解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会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3.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 重点 学会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难点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 1.关于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讲述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危害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会倾听 在别人发言的时候,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判断发言内容是否和话题有关,有没有跑题。 3.围绕话题进行发言 在学生发言前或发言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发言。在发言前对学生提出要求:发言的时候要落落大方,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1.预习提纲 (1)认真观察周围的环境,并搜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 (2)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小册子,并和同学交流讨论。 (3)针对整理的小册子进行分析,并把自己分析的结果以及提出的建议分条写出来。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请大家描述一下这些风景,并说一说这些风景给你带来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2.老师也去过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请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 黄果树瀑布桂林山水西湖 3.优美的风景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让我们身心愉悦,可是总有一些不和谐的举动破坏了这种美。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一组图。 课件出示: 师:看到这组图片,大家有什么想法?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生1:看到这组图片,我感到很痛心,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真严重,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了。 生2:看来,保护环境迫在眉睫,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师:是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美好的环境里,可是人类有许多行为是在破坏环境。(板书:我们与环境)设计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