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26 歌词三首《卜算子咏梅》比较阅读练习 (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

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

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

(4)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答]凌寒傲雪,报春却不争春。

阅读练习二:1、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拟人等,请分别写出例句。

2、说说你对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词的理解。

3、这首词的韵脚字是哪些?4、写出两三句咏梅的诗句。

答案1、对偶: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陆游《卜算子》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陆游《卜算子》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卜算子·咏梅【原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阅读训练】1.描写梅花的 _______,下阕表达梅花的 _______。

(4分)2.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3.《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_______的处境,下阕写梅花 _______的品质。

4.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5.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_______的意境。

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_______、 _______的品质。

(3分)6.“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7.《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_______名,“咏梅”是_______。

8.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9.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10.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周敦颐在“ _______ ____,___ _______”中所表明的一样,作者也是以梅花自喻。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卜算子咏梅》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卜算子咏梅》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卜算子咏梅》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结合书签,说说为什么这些作品都选择“风雨”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案】“风雨”是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也常用来比喻恶劣或危险的环境,风吹雨打之时,往往使人心生凄凉。

杜甫通过记叙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推己及人,由个人遭遇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卜算子·咏梅》用“风雨”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衬托出梅花的坚贞品格;书签里陆游由眼前的“风雨”联想到南宋正值风雨飘摇之际,表达了诗人拳拳爱国之心。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意象的理解与分析。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词及书签的内容,深入分析“风雨”意象所传达的含义以及与情感表达的关联,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主旨和背景,以更好地理解“风雨”意象在其中的意义。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等内容描写秋风及秋风后大雨倾盆的场景,所以“风雨”实指恶劣天气。

秋风卷走茅草,大雨又接踵而至,使诗人的生活处境更加艰难困苦。

当时社会动荡,百姓普遍生活困苦,他自己的遭遇其实也是广大百姓遭遇的一个体现。

他以“风雨”来象征这种社会的不安和百姓生活的艰难。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卜算子·咏梅》阅读练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卜算子·咏梅》阅读练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卜算子·咏梅》阅读练习·咏梅》阅读练习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

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二:1、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拟人等,请分别写出例句。

2、说说你对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词的理解。

3、这首词的韵脚字是哪些?4、写出两三句咏梅的诗句。

答案(1)、[答]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2) 、[答]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3)、[答]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

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篇一」《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①这是一首借梅咏怀之佳作。

上片借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的处境,但一个开字,却暗示了梅花的的精神。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托梅寄志: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然清香如故。

②请自选角度给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一段赏析文字。

【参考答案】雨露教育网整理①烘托梅花遭遇凄凉恶劣艰难倔强、顽强②梅花不堪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命运如此凄凉悲惨,但那别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

词中的梅花是作肯高洁品格的化身,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表现作者虽命运坎坷,报国之志难酬.却永远坚守高沽坚贞的人格,给人以坚强不屈、昂扬向上的鼓舞力量。

①加点词点明了梅怎样的生长环境?描写这样的环境用什么作用?②本诗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举一例并赏析。

【参考答案】雨露教育网整理①加点词点明了梅花荒僻、残破、凄清的生长环境,烘托了梅顽强、高洁的品质。

②托物言志。

如零落成泥如故一句,意思是即便梅花凋零飘落成泥,它的芳香依旧不变啊。

陆游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

(1)无主更著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更著:又遭受;(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4分)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8、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

下阕则写出了梅花、的品质。

(3分)9、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参考答案】雨露教育网整理8.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9.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

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毛泽东《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对比阅读答案

毛泽东《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对比阅读答案

毛泽东《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对比阅读答案毛泽东《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对比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1-13题。

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一九三六年二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毛泽东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诗歌的语言凝练传神,请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的“顿”字为例作简要赏析。

(2分)答:▲1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与《济南的冬天》中“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都表现了怎样的景象?两者又有何不同?(3分)答:▲1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结合《卜算子咏梅》,你认为作者所说的“风流人物”应当具备怎样的品格?“还看今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参考答案:11.“顿”是“突然”的意思,这里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照应了上文的“千里冰封”。

12.都表现了阳光下的雪景。

不同:前者表现的景象开阔壮美,后者则秀气柔美。

13.“风流人物”应具有坚强自信乐观的品格。

“还看今朝”表现了作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卜算子 咏梅》试题及答案

《卜算子 咏梅》试题及答案

《卜算子咏梅》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驿外断桥边”中的“驿”字在古代指什么?它的本义与现代有何不同?2. “寂寞开无主”中的“寂寞”是如何通过对比手法来强调梅花的状态的?3. “更着风和雨”中的“着”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它与“著”字有何关系?4. “一任群芳妒”中的“群芳”具体指的是哪些花卉?这里的“妒”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5. “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在这里是如何形象地描绘梅花凋零的过程的?二、句子翻译与解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析这句话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请将“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这句话中诗人表达的人生态度。

3. 请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讨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

三、默写填空与解析(每题5分,共15分)1. 请补全诗句:“__________,寂寞开无主。

”并解释为何选择这个字填空。

2. 请补全诗句:“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

”并分析这个字在诗句中的作用。

3. 请补全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

”并阐述这个字对诗句意境的影响。

四、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结合全词,概括《卜算子·咏梅》的主题思想,并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对梅花的描写来表达这一主题的。

五、描写手法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梅花的形象,并举例说明。

2. 诗中是如何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凸显梅花的品格的?3. 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六、句子赏析(15分)请选取《卜算子·咏梅》中的一句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意境、情感、哲理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20分)1. 请分析诗中的梅花形象,它代表了诗人怎样的品格?2.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梅花形象有何衬托作用?3. 诗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与梅花的形象相结合的?八、主旨剖析(20分)1. 《卜算子·咏梅》的主旨是什么?诗人是如何通过梅花的形象来传达这一主旨的?2. 请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探讨这首词作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中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卜算子咏梅》阅读题答案

《卜算子咏梅》阅读题答案

《卜算子咏梅》阅读题答案《卜算子咏梅》阅读题答案「篇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阅读练习一: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处境,下阕写梅花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参考答案】1、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2、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意思对即可)阅读练习二:1、《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

3.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性格孤高,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4、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周敦颐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所表明的一样,作者也是以梅花自喻。

5、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下阕写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

6、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7、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

(正面描写)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

(环境烘托)作者处境:仕途坎坷,屡受挫折。

)8、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提示:诗人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阅读练习三⑴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⑵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寂寞、苦闷、凄清(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2)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古梅宋·范成大》对比阅读答案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古梅宋·范成大》对比阅读答案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古梅(宋·范成大)》对比阅读答案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古梅(宋·范成大)》对比阅读答案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古梅宋·范成大
孤标元①不斗芳菲,雨瘦风皺老更奇。

压倒嫩条千万蕊,只消疏影两三枝。

注释:①元:通“原”
14.陆游,字,号放翁(1分)
15.“无意苦争春”与《古梅》中的“”一句诗表达的意思接近;而《卜算子·咏梅》强调梅的,《古梅》则强调梅的(3分)
16.诗家认为《卜算子·咏梅》虽言咏梅,实为咏怀之作。

请你对这观点展开论述。

(4分)
参考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4-16题。

(8分)14.务观(1分)15.孤标元不斗芳菲(1分);孤芳自赏(1分);奇(1分)16.本词运用了托物言志(托梅
寄志、以梅自喻)的方法,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的景物之中,写物写人交织在一起(1分)。

如写群芳的“争春”和“妒”暗喻现实人事;而“寂寞”、“无意”、“一任”、“香如故”则充分显示作者的标格孤高、不畏谗毁和坚贞自守的傲骨(2分)。

所以虽言咏梅,实为咏怀之作(1分)。

初一下册语文《毛泽东词二首》练习试题

初一下册语文《毛泽东词二首》练习试题

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毛泽东词二首》练习试题选择题对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B.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它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C.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D.这首词通过咏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朗读节奏停顿标志完全正确的一句是()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小题1】揣摩品味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雪飘(形象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B.惟余莽莽(运用叠音,读起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描绘北国的壮丽景象,蕴涵着磅礴的气象)C.北风卷地百草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小题2】乙文中的下列诗句与甲文写景视觉角度相近的一项是()A.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019年卜算子﹒咏梅诗词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2019年卜算子﹒咏梅诗词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2019年卜算子﹒咏梅诗词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卜算子﹒咏梅诗词阅读答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9、表面上看,这首词是咏梅,实际上是
20、从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出陆游怎样的品质?
19、自己艰难恶劣的处境和高洁坚贞的品质
20、清高孤傲、坚贞自守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卜算子咏梅》同步练习(含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卜算子咏梅》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0课《卜算子咏梅》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卜算子”是这首词的;“咏梅”是。

答案:词牌名|题目解析:根据所了解的有关词的文学常识直接解答即可。

“词牌”是词的曲调名,“词题”是题目,与词的内容有关。

点评:学习诗词,对诗歌常识性知识要有所了解。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ǒng_____________梅花枝qiào_____________答案:咏|俏解析:根据本诗内容判断读音即可,“咏”为“吟咏”的意思,所以是“口”旁;“俏”意为“俏丽”,是单人旁。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

3、解释带点的字。

犹:_____________________ 俏: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还|俏丽解析:根据本诗内容判断字词意义即可。

点评:解释诗歌中字词意义,如果词语本义没有变化,就直接解释;如果有变化就要根据语境来理解。

4、《卜算子·咏梅》的小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填答即可。

本诗是毛泽东读陆游诗《咏梅》即兴而作。

注意小序中的“意”不要写成“义”。

点评:背诵诗歌时,诗歌的“牌”“名”“序”等关信息也要记忆。

5、比一比,组词。

寞摸犹尤俏消漫慢从丛答案:寂寞|摸着|犹豫|尤其|俏丽|消失|漫游|快慢|随从|丛林解析:分析字形结构,根据造字法中的“形声字”和“会意字”的特点,了解字义,然后组词。

点评:根据音形相近字组词对了解字义与词意的方法。

学习时要注意词语中字与词的关系。

6、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卜从答案:扑|朴|纵|枞解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要将两字做为偏旁组字,根据文字积累解答即可。

点评:汉字纷繁复杂,很多汉字是形义结合体,记忆汉字要注意其字形的结构,分析字形辅助记忆字义。

7、查字典“卜算子”的“卜”用部首查字法,直接查部首,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音节答案:卜|b|bǔ解析:根据查字典的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判断即可。

七年级语文下册毛泽东词二首 同步练习1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毛泽东词二首 同步练习1苏教版

毛泽东词二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题1.给画线的字词注音。

惟余莽莽()成吉思汗()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寂寞()()驿()站花枝俏()更著风和雨()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2.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l)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略输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数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犹有花枝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寂寞开无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更著风和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词,又称填词,因为词是有固定的形式和音律的,这个固定的形式和音律就是词牌4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揣摩品味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雪飘(形象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B.惟余莽莽(运用叠音,读起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描绘北国的壮丽景象,蕴涵着磅礴的气象)C.北风卷地百草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6.乙文中的下列诗句与甲文写景视觉角度相近的一项是()A.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K12教育学习资料】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26 歌词三首《卜算子•咏梅》比较阅读练习 (新

【K12教育学习资料】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26 歌词三首《卜算子•咏梅》比较阅读练习 (新

卜算子咏梅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3题。

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
毛泽
东陆游
读陆游咏梅词, 驿外断桥边,
反其意而用之。

寂寞开无主。

风雨送春归, 已是黄昏独自愁,
飞雪迎春到。

更著风和雨。

已是悬崖百丈冰, 无意苦争春,
犹有花枝俏。

一任群芳妒。

俏也不争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把春来报。

只有香如故。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7.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8.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表达了什么感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又表达了什么感情?
9.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梅的作品,回忆你读过的作品,至少写两句咏梅的诗句。

参考答案:
7.第一首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的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

第二首“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

8.毛泽东的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表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豪迈之情。

陆游的词抒发了词人独标高格,
坚贞自守的傲骨。

9.示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卢梅坡“梅须逊雪一片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毛泽东词二首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毛泽东词二首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毛泽东词二首》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毛泽东词二首》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一、积存与运用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注意声调要标准)额外()风流()妖娆()()可汗()()大雕()咏梅()数风流人物()不可胜数()数典忘祖()2.辨字组词。

(认清字形,准确运用)3.说明以下加点词的含义。

(1)惟余莽莽:(2)大河上下:(3)蜡象:(4)须晴日:(5)额外妖娆:(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7)稍逊风流:(8)俱往矣:(9)犹有花枝俏:(10)咏梅:4.填空。

(文学常识要记清)(1)《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_________,_________是题目。

(2)从表达手法上来讲,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的写法。

5.阅读《沁园春雪》,回答以下问题。

(1)“千里”“万里”在句中有什么作用?(2)从结构上讲,前三句的作用是什么?(3)“山舞银蛇……试比高”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清各类修辞的特点)(4)本诗的过渡句是什么?(5)全词的点睛之笔是哪几句?请写出来。

(名句、名段要熟记)(6)体会“惟余莽莽”的“惟”和“顿失滔滔”的“顿”的作用。

(词中副词的运用很有特色,认真体会它们的准确精练)二、阅读《卜算子咏梅》,做后面的题目6.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一词顶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拟人等,请别离写出例句。

7.说说你对“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词的明白得。

8.这首词的韵脚字是哪些?9.写出两三句咏梅的诗句。

拓展阅读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窗青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昔时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阅读点拨这首词刻画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苏教版练习题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苏教版练习题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苏教版练习题第1题【单选题】读《卜算子?咏梅》,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填入空缺处正确的一组字( )①红________素裹②略输文________③一代天________④引无数英雄________折腰A、装彩娇竞B、妆采娇竟C、妆彩骄竟D、装采骄竞【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婵娟”“丝竹”“鸿儒”来代指家乡、学生、月亮、音乐和老师。

C、《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传奇英雄,像鼓上蚤时迁、小李广杨志、神行太保戴宗等,个个身怀绝技,个性鲜明。

D、“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左右逢源”“舍生取义”“专心致志”等成语都出自孔孟的言论。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读课文《卜算子?咏梅》,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更著风和雨。

(通“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B、寂寞开无主(孤单冷清)C、犹有花枝俏(俊俏美好的样子)D、数风流人物(数一数)【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面诗句朗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示语气的停顿)B、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3题。

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
毛泽
东陆游
读陆游咏梅词, 驿外断桥边,
反其意而用之。

寂寞开无主。

风雨送春归, 已是黄昏独自愁,
飞雪迎春到。

更著风和雨。

已是悬崖百丈冰, 无意苦争春,
犹有花枝俏。

一任群芳妒。

俏也不争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把春来报。

只有香如故。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7.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8.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表达了什么感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又表达了什么感情?
9.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梅的作品,回忆你读过的作品,至少写两句咏梅的诗句。

参考答案:
7.第一首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的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

第二首“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

8.毛泽东的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表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豪迈之情。

陆游的词抒发了词人独标高格,
坚贞自守的傲骨。

9.示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卢梅坡“梅须逊雪一片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