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反硝化工艺外碳源投加串级控制策略研究_马勇

合集下载

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处理污水

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处理污水

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处理污水市政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河、江流域,为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各地污水处理厂通过提标改造工程实现污染减排,多地区已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中的一级A 标准,甚至提高至类Ⅳ类、Ⅲ类水质标准。

其中,出水总氮( TN) 是提标改造的关键之一。

污水处理厂多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生物脱氮处理,二级出水TN 在11 6~18 5 mg / L,有些污水处理厂波动范围更大。

由于生化系统缺氧池停留时间有限、回流、碳源等问题,前置反硝化能力较差,需要在后端建立深度脱氮工艺进一步脱氮。

通过研究对比生物滤池、深床滤池、活性砂滤池 3种工艺,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反硝化深床滤池通过外加碳源,出水硝酸盐氮可达到 1 mg /L 以下。

且反硝化深床滤池集生物脱氮及过滤功能,能同时满足对TN 和悬浮物的去除。

1 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在介质固定表面生长的脱氮微生物,在兼性- 无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硝态氮转化成氮气。

为提高脱氮作用,一般可以在硝化污水中加入碳源,以便为新陈代谢和细胞生长提供脱氮所需要的能量,投加有机碳源后,滤池将截留其中的悬浮固体,同时在滤料上生长的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脱氮去除污水中氮含量。

相对粗颗粒且圆整的介质通过提供足够的孔隙,确保悬浮固体的深度截留和生物群落的生长。

悬浮固体和氮气的累积在滤池中逐步累积水头损失,需要周期性的反冲洗去除截留的固体,用驱氮去除截留的气体。

反冲洗结合逆向的水流与气流通过滤池,大量强有力的空气使滤料相互搓擦,冲洗用水仅为总量的2%。

“搓手”模式的成功一方面依赖于特殊的滤料,接近于圆形、球形度0 8 的天然石英砂;另一方面依赖于安全可靠、反冲洗强度很大的配水配气系统,即专用于污水处理的滤砖。

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功能包括:①去除进水中悬浮物SS;②反硝化脱氮,即去除TN; ③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去除TP。

污水处理外加碳源反硝化工艺管理指导手册(试行)

污水处理外加碳源反硝化工艺管理指导手册(试行)

2、生物反硝化原理2.1反硝化反应总的反硝化过程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2 NO3+ 10 e + 12 H → N2 + 6 H2O其中包括以下四个还原反应还原反应: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2 NO3+ 4 H + 4 e → 2 NO2 + 2 H2O亚硝酸盐还原为一氧化氮:2 NO2+ 4 H + 2 e → 2 NO + 2 H2O一氧化氮还原为一氧化二氮:2 NO + 2 H + 2 e → N2O + H2O一氧化二氮还原为氮气:N2O + 2 H + 2 e → N2 + H2O2.2反硝化碳源理论上,生物反硝化的碳氮比要求大于3(即BOD/TKN>3),才可以实现较好的反硝化效果。

微生物进行反硝化可利用的碳源主要是进水中的碳源,当进水中碳源不足时,需要外加碳源促进反硝化,一般常用的反硝化碳源有乙酸钠、甲醇、乙醇等。

2.3反硝化碳源加药点生物反硝化,有前置反硝化和后置反硝化,前置反硝化一般是指在二级生物池内投加碳源,后置反硝化一般是在反硝化滤池进口投加碳源。

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外加碳源加药点:1)厌氧池进口;2)厌氧池出口;3)缺氧池进口;4)缺氧池中间段;5)好氧池中间段(促进短程反硝化);6)滤池进口(后置反硝化,本手册暂不包括该部分内容);根据污水性质和实际工艺特点,每个污水处理厂需要寻找最合适的碳源投加点,达到外加碳源的充分利用和高效反应。

合适加药点的选择方法见下文第3.2条内容。

3、工艺控制措施3.1溶解氧的控制A2O工艺和改良型A2O氧化沟的好氧段都需要供氧保证生物好氧反应的进行,考虑到内回流的反硝化,好氧池的溶解氧不宜过高。

一般有以下溶解氧控制原则:1)控制较低的溶解氧好氧池出水端溶解氧最好能控制在1mg/L左右,以便减小内回流带到缺氧池溶解性氧影响反硝化效果。

2)间隔控制曝气量的大小合理控制过程溶解氧,避免好氧池过程溶解氧过高,对末端和内回流位置产生影响,可以通过空气管阀门合理控制,同时用便携式溶解氧仪表检测好氧池各位置溶解氧,一般过程溶解氧最好控制在2mg/L以下,可以有间隔波动。

外加碳源在脱氮反硝化中的应用研究

外加碳源在脱氮反硝化中的应用研究

ECOLOGY区域治理外加碳源在脱氮反硝化中的应用研究福建省福能水务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杨素钦摘要:当下经济的全面增长,污水排放量将日益增加,这样将会导致城市污水当中氮磷含量在不断地升高,对生态环境及人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而在进行脱氮除磷的方法当中,生物脱氮除磷法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但是在多地的污水厂处理过程中存在着难生化处理的污染物比重较大,无法保证脱氮除磷效果达到最佳。

采取外加碳源投放措施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能使得生物脱氮除磷顺利进行,满足污水中氮、磷达标排放。

关键词:外加碳源;脱氮;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R1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7-0167-0001在生物脱氮除磷过程当中,如果碳源不够充足,将会导致运行效率低下,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提高脱氮除磷处理效率,可采取外加碳源的方式方法。

但是外加碳源种类相对比较繁多,表现出的脱氮除磷效果也有所不同,前期的投入成本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化。

本文针对外加碳源在脱氮除磷中的应用进行充分的探究,并提出相关性的建议。

一、生物脱氮原理分析传统的生物脱氮方法是要将硝化细菌进行氨化处理,然后将污水当中的含氮化合物进行分解,分解完成之后氮元素将会以氮气的形式排放到大气当中。

其中整个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大步骤。

第一,氨化反应过程,在有氧或者无氧的环境条件下发化,会同细菌基因进行结合,将有机物进行氮化处理,从而分解成氨基酸,形成的氨基酸将会进行氨氮处理,最终将会形成溶解于水的氨氮化合物。

第二,硝化反应过程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之下,硝酸根离子将会被进一步氧化,在外界环境的良好作用之下,最终将会形成亚硝酸根离子,以此能够成可利用的无机分子结构。

第三,反硝化反应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在无氧条件下完成,反硝化细菌将会形成大量的亚硝酸根离子,同时在无氧的条件之下逐渐形成氮气,整个过程都是通过有机碳的催化反应形成,整个反应速率相对较快,并涵盖了多项次级反应,每一级的反应完成都需要良好的基因酶进行控制,同时在每一级反应过程当中一定要对中性酶的活性数量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反应速率达到最佳,以此能够获得良好的氮形态结构形式[1]。

AO生化处理工艺的硝化和反硝化原理及控制参数的汇总

AO生化处理工艺的硝化和反硝化原理及控制参数的汇总

AO⽣化处理⼯艺的硝化和反硝化原理及控制参数的汇总A/O⽣化处理⼯艺的硝化和反硝化控制1、基本原理本系统⽣化处理段采⽤缺氧/好氧(A/O)⼯艺,A/O⼯艺通常是在常规的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前,增加⼀段缺氧⽣物处理过程。

在好氧段,好氧微⽣物氧化分解污⽔中的BOD5,同时进⾏硝化反应,有机氮和氨氮在好氧段转化为硝化氮并回流到缺氧段,其中的反硝化细菌利⽤氧化态氮和污⽔中的有机碳进⾏反硝化反应,使化合态氮变成分⼦态氮,同时获得同时去碳和脱氮的效果。

这⾥着重介绍⽣物脱氮原理。

1) ⽣物脱氮的基本原理传统的⽣物脱氮机理认为:脱氮过程⼀般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个过程。

①氨化(Ammonification):废⽔中的含氮有机物,在⽣物处理过程中被好氧或厌氧异养型微⽣物氧化分解为氨氮的过程;②硝化(Nitrification):废⽔中的氨氮在硝化菌(好氧⾃养型微⽣物)的作⽤下被转化为NO2-和NO3-的过程;③反硝化(Denitrification):废⽔中的NO2-和NO3-在缺氧条件下以及反硝化菌(兼性异养型细菌)的作⽤下被还原为N2的过程。

在反硝化菌的作⽤下,少部分亚硝酸及硝酸盐氮同化为有机氮化物,成为菌体,⼤部分异化为⽓态(70~75%)。

其中硝化反应分为两步进⾏:亚硝化和硝化。

2、硝化菌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它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以下⼏⽅⾯:(1)好氧条件,DO≥1mg/l,并保持⼀定碱度,适宜的PH值为7.5~8.5,当pH值低于7.0时,硝化反应会受到抑制,但是当pH低于⼀定值后,硝化反应就会被抑制⽽停⽌,所以说如果废⽔pH由⾼到低,且pH⼩于6.5时就可以排除硝化反应导致的pH值降低。

(2)有机物含量不宜过⾼,污泥负荷≤0.15kgBOD/kgMLVSS·d,因为硝化菌是⾃养菌,有机基质浓度⾼,将使异氧菌快速增殖⽽成为优势。

(3)适宜温度20~30℃。

(4)硝化菌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必须⼤于最⼩世代时间。

反硝化过程外加新型碳源研究进展

反硝化过程外加新型碳源研究进展

反硝化过程外加新型碳源研究进展李健伟;胡晓瞳;刘勇【摘要】目前我国实际污水处理反硝化过程碳源不足,需要外加碳源以保证充分反硝化.近几年新型碳源由于成本较低,其研究发展迅速.常见的新型碳源即纤维素类碳源、工业废水和垃圾渗滤液以及一些其他物质碳源的反硝化特性总结于文中.尽管一些固体类的新型碳源对后续处理造成一定困难,部分新型碳源不适用于生活污水反硝化,但大多数新型碳源成本较低,能利用某些废弃物补充污水反硝化所需碳源,具有一定的环保效应,应用前景较为广泛.%There are insufficient carbon sources during denitrificatio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so that external carbon source is required to ensure adequate denitrification.In recent years,new carbon sour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due to its low cost.Characteristics of new common carbon sources included cellulose,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landfill leachate,endogenous and other carbon source carbon during denitrification were summarized.Though some solid carbon sources were difficult for causing some difficulties for subsequent treatment and some did not apply to domestic wastewater,most of the new carbon sources costed low and took advantage of some wastewater to supplement carbon sources for wastewater denitrification which had some environmental effects.The new carbon sources have extensive application prospects.【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7(045)005【总页数】3页(P10-11,32)【关键词】环境科学;污水处理;反硝化;新型碳源【作者】李健伟;胡晓瞳;刘勇【作者单位】北京城市排水集团科技研发中心,北京 100044;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12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目前,我国在污水处理反硝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碳源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外加碳源进行补充。

污水反硝化过程外加碳源研究进展

污水反硝化过程外加碳源研究进展
v r O i i t r f r e s n b e t u py e t r a a b n t mp o e t e d ni i c t n p o e sDifr n d i o a e y 1W. S hee o e r a o a l o s p l xe n lc r o o i r v h e t f ai r c s . fee ta d t n 1 t ri o i c r o o r e n t ep o e so se t rd nti c t n a d t e en inc fd nti c t n we es m ma ie n t i a b n s u c si h r c s fwa twae e ir6 a i n h f ce yo e ir6 a i r u o o rz d i h s
为致癌 物亚硝胺 ,影响饮 用水安全“。污 水中c N / 比及碳源
的种 类 是 影 响 污 水 脱 氮 的 重 要 因 素 ,本 文 就 污 水 反 硝 化 脱
氮过程 中碳源 的种类及脱氮效 果进 行了对比总结 。 l 反硝化脱氮机理 生物反硝化是污水 中的硝 态氮和亚硝态氮在无 氧或低
( 水库 ) 中,劣v 类水质 湖 ( 9 , 占3 . % 库) 个 4 6 。其 中 ,太
湖 、滇 池 水 质 总 体 均 为 劣 V , 巢 湖 水 质 总体 为V ,总 氮 类 类 超 标 是 它 们 的 一 个 显 著 特 征 。 总 氮 包 含 硝 酸 盐 、 亚 硝 酸
盐、氨氮和有机氮等 ,含氮化合物会促进 水生生物 的大量
用外 加 碳 源提 供 反 硝 化 电 子 供 体 。 本 文 对 现 有 的 污 水 反硝 化 过 程 中外 加 碳 源 的种 类 及 脱 氮 效 果 进 行 了对 比 总 结 。 关 键 词 :碳 源 ; 反 硝 化 ; 污 水

Bardenpho五段法处理工艺研究探讨

Bardenpho五段法处理工艺研究探讨

Bardenpho五段法处理工艺研究探讨摘要:Bardenpho生化处理工艺因为运行方式灵活、受水质变化冲击影响小、水力停留时间( HRT) 短、活性污泥不易膨胀、节能以及节省投资的优点,近年来,该工艺已成为国内和国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热衷的生化处理工艺。

Bardenpho生化处理工艺运行过程中应根据bsCOD/NO3-N比对进行碳源合理分配。

控制出水SS,从而减少nbpCOD、nbpON在出水COD及TN中的含量。

悬浮填料富集的微生物能提高低温季节的硝化能力。

本文阐明了 Bardenpho 生化处理工艺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Bardenpho生化处理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Bardenpho处理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MBBR随着国家环保部分更加关注环境问题,许多地区都推出更严格的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

例如,河北省为改善白洋淀水生态环境,雄安新区全域污水排放标准由一级A提高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Ⅳ类水质标准。

在生物脱氮除磷的众多工艺中,5段 Bardenpho脱氮除磷工艺因bCOD利用率高,出水TN、TP效果好,日后必定得到更多水处理研究人员的关注[1]。

1Bardenpho处理工艺的起源与特点为了提高A/O工艺的生物脱氮能力,Barnard于1973年提出A/O工艺与Wuhrmann工艺结合,即在A/O处理工艺后增加一个后置反硝化反应池和后置硝化反应池,并称之为Bardenpho工艺[2]。

如图1所示。

1976年,Barnard通过对4阶段Bardenpho脱氮工艺进行中试研究后提出5阶段Bardenpho脱氮除磷工艺(改良型 Bardenpho 工艺)[2]。

即在在4阶段Bardenpho工艺前加一个释磷厌氧反应器用于有效除磷。

如图2所示。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Bardenpho工艺的厌氧、缺氧、好氧环境条件下富集的聚磷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可以达到除磷脱氮同时降解废水中COD的目的。

污水脱氮工艺中外部碳源投加量简易计算方法

污水脱氮工艺中外部碳源投加量简易计算方法

污水脱氮工艺中外部碳源投加量简易计算方法在分析多段活性污泥法甲醇投加量计算公式及其局限性的根底上,参考德国ATV-A131标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推荐了一种适用于单段式活性污泥法外部碳源投加的简易计算公式,详细介绍了计算方法及参数选用方法,并给出算例。

随着环境要求的提高,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对氮磷的要求越来越严。

生物脱氮是目前最省最好的脱氮工艺,但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我国相当一部分城镇污水存在碳源缺陷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脱氮效率,出水总氮往往不能达标,已成为不少污水处理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应对的措施中,投加外部碳源是常用的有效手段。

关于外部碳源用量的计算,《排水工程》下册(第4版)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中介绍了多段活性污泥法脱氮流程外加甲醇的计算公式。

由于这种脱氮工艺国内目前已很少采用,普遍应用的是更为经济简便的单段活性污泥法,如A/O、A2/0、氧化沟、SBR等生物脱氮工艺,因而多段活性污泥法计算公式难以应用。

为此,本文参照和借鉴德国ATV-DVWK规范及标准中的ATV-A131E"单段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推荐一种外部碳源用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1多段活性污泥法甲醇投量计算公式及其局限性多段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将氧化去除BOD5、硝化、反硝化分别在几段反应池中单独开展,先氧化去除B0D5,再开展硝化反应,最后开展反硝化反应,每一段有自己单独的反应池和沉淀池,有单独的回流污泥和菌种,功能单一,便于调节到最正确工况,获得最高的反应速率,但其构筑物多,投资大,污水中的碳源不能利用于脱氮,药耗、能耗大,运行费用高,所以逐渐被单段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所取代。

多段活性污泥法甲醇投量计算公式为:这个计算式存在以下局限性:⑴式⑴中的系数2.47和1.53(以COD表示时为3.7和2.3)是根据反硝化反应式理论计算得出,见式(2)、式⑶],而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情况要复杂得多,不仅污水中有很多对反硝化有利和不利的物质,同时工艺过程也受工程环境条件的限制,很难到达理想的反应条件,这种理论和工程实践的差异如果不予考虑,将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前置反硝化A2/O工艺外加碳源的分析

前置反硝化A2/O工艺外加碳源的分析
反 应[ 5 1 。
A I : ( S 0 4 ) 。 ) 絮凝 沉淀 ,并 经过 用 在 污泥 床 平 面 内均 匀 的布 水 点 化 。 由回流 泵 抽 吸加 压 污泥 回流 剂 ( 和 升 流 时 的水 力淘 洗 作用 实 现 污 至 污 泥反 硝 化 池 和缺 氧池 。污 泥 滤 、消 毒 后排 放 ,以确保 出水 达
≤5 ( 8 )
实 际 出水 水 质 1 9 2 9 1 . 7 — 3 . 7
2 . 6 7 . O O . 4 3 O . 8 8 1 4 . 5 1 9 7 . 1 3
注 :表 中除 p H 单位为无量纲 ,其余指标 单位 为 mg / L 。
经好氧区处理后的混合液进 污泥减少水 中磷的含量 ,如磷 的 . 5 mg / 1 以 下 ,可 ①厌氧 ( 水 解 )生 物 反 应 器 入 沉 淀池 进 行 固液 分 离 ,澄 清水 含 量 不 能 降 至 0 设 计 为下 布水 升流 式 污泥 床 ,利 从池上部排往过滤池作进一步净 在 生化 池 出水 口加 入 少量 除磷 药
实际进水水质 1 7 4 — 3 0 2 8 l 一 1 4 7 1 5 4 2 0 2 3 1 4 1 设计 出水水质 ≤5 0 ≤1 O ≤1 O
9 1 6
3 . 2 3 . 9 ≤O . 5

3 4 ~ 4 4 1 5
6 — 9 6 9
进 入 污 泥反 硝 化 池 ,1 5 %进 人 缺
氧 区 ,7 5 %进 入 沉 砂 池 。污 泥反
表 1 城 市污 水设 计进 、出水 水质
C O D 。 B 0 D 5 S S N H3 N T P T N p H
硝化 池水 力停 留时 间 H R T为 l

一种用于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794225.1(22)申请日 2019.08.27(71)申请人 江南大学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1800号申请人 无锡市城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72)发明人 赵明星 李子阳 张炜 肖壮波 黄兴 华天予 陆东亮 施万胜 阮文权 (74)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代理人 林娟(51)Int.Cl.C02F 3/28(2006.01)C02F 101/16(2006.01)C02F 101/1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固体有机废物的处理与利用和水处理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采用鸟粪石沉淀+磷酸钙沉淀组合工艺回收蓝藻厌氧发酵液中的氮磷,经处理后的蓝藻厌氧发酵液能够替代传统的商业碳源作为脱氮过程中的外加碳源,不但能够为反硝化过程提供碳源,且相对于商用碳源能够明显提高污水的脱氮能力,既可以实现蓝藻的资源化利用,又可以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碳源不足的问题,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变“废”为“宝”,一举两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CN 110395800 A 2019.11.01C N 110395800A1.一种外加碳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节蓝藻厌氧发酵液的pH为8~11,投加磷源和镁源,其中,磷/氮、镁/氮元素的摩尔比分别为0.8~1.4、0.8~1.8,沉淀30-60min;(2)沉淀结束后,固液分离获得上清液,调节上清液的pH为8~11,投加钙源,钙/磷元素的摩尔比为1.67~10.02,沉淀15-30min;其中,所述外加碳源即能够通过外加的方式提供碳源的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加碳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源为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或磷酸二氢钠中一种或几种;所述镁源为氯化镁或硫酸镁的一种或两种。

外加碳源投加工作方案

外加碳源投加工作方案

外加碳源投加工作方案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水体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有机物质的排放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水体有机物质的污染问题,外加碳源投加工作方案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外加碳源投加工作方案的相关内容。

二、外加碳源投加工作方案的原理。

外加碳源投加工作方案是一种通过向水体中添加外源性碳源来促进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的方法。

有机物质在水体中往往难以降解,但是通过添加外源性碳源,可以刺激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加速有机物质的降解过程。

外源性碳源可以是各种有机物质,如蔗糖、麦芽糖、乳清蛋白等,也可以是无机物质,如乙醇、乙酸钠等。

外加碳源投加工作方案的原理是利用外源性碳源刺激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增加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从而加速有机物质的降解。

此外,外源性碳源还可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和繁殖,增加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降解能力。

三、外加碳源投加工作方案的适用范围。

外加碳源投加工作方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水体,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湖泊、河流、污水处理厂出水等。

在这些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较高,且难以降解,外加碳源投加工作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减少有机物质的污染。

外加碳源投加工作方案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有机物质,包括生物降解性有机物质和难降解性有机物质。

通过选择合适的外源性碳源,可以有效地促进微生物对不同类型有机物质的降解。

四、外加碳源投加工作方案的操作步骤。

1. 确定投加量,根据水体的有机物质含量和水体的特性,确定外源性碳源的投加量。

通常情况下,外源性碳源的投加量为有机物质的1-5倍。

2. 投加方式,外源性碳源可以通过溶液形式或者固体形式进行投加。

溶液形式的外源性碳源可以通过喷洒、注入等方式进行投加,固体形式的外源性碳源可以通过撒布、投放等方式进行投加。

3. 投加时间,外源性碳源的投加时间通常为水体的微生物活跃期,以便于外源性碳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前置a2nsbr系统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的特性

前置a2nsbr系统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的特性

始浓度为 15mg/L 便出现吸磷抑制.
关键词:低碳氮比;前置 A2NSBR 工艺;硝化;反硝化除磷;NO2--N 抑制
中图分类号:X7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9)11-4660-06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performance in the pre-A2 NSBR system. ZHAO Wei-hua1,2, LI Jian-wei1, WANG Mei-xiang1, HUANG Yu1, FENG Yan1, LI Xi-yao1, PENG Yong-zhen1* (1.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Advanced
抑制.根据本次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除磷批次试验的结果,好氧吸磷速率为 17.62mg P/(g VSS·h),以 NO3--N 为电子受体的缺氧吸磷速率是 12.94mg P/(g
VSS·h),从而可知缺氧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大约是 73.4%,其中在 NO2--N 浓度为 30mg/L 出现吸磷抑制,当 NO2--N 和 NO3--N 共存时,NO2--N 在初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2.Schoo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ihai 264209, China). China

CAST工艺外加碳源优化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CAST工艺外加碳源优化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CAST工艺外加碳源优化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石油、冶金、化工等行业的许多生产工序都需要使用铸造工艺,而铸造工艺中的铸型与铸件所用的砂型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给工人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为了减少铸造工艺中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和工人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各个领域开始探讨如何减少砂型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

除了改变砂型材料的成分外,目前工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铸造工艺中增加白沙、宝石炭等不同种类的碳源。

这些碳源可以形成一种煅烧残渣,进而降低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缓解环境和工人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控制铸造工艺中碳源的投加量以及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始探讨如何建立一种优化控制系统,通过对工艺参数的调整,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和排放。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CAST工艺的碳源优化控制系统,通过对工艺参数的调整,减少砂型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工人身体健康。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对当前工业界常用的CAST工艺进行研究,了解该工艺对砂型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作用。

2. 通过实验室模拟和工业实践验证,建立针对不同种类碳源的优化控制方案,实现对砂型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降低和控制。

3. 设计碳源投加系统,并基于先进的控制算法和软件开发平台,建立碳源优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投加量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整。

4. 进行系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不断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终达到降低砂型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工人身体健康的目的。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1. 研究工作将填补关于铸造工艺中碳源控制的空白,对CAST工艺中碳源优化控制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成果将为铸造工艺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和环境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改善工作场所环境和工人身体健康状况。

3. 本研究将为工业界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可以不断优化铸造工艺中的碳源投加量,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前置反硝化的碳源投加前馈—反馈控制器

前置反硝化的碳源投加前馈—反馈控制器

前置反硝化的碳源投加前馈—反馈控制器
马勇;彭永臻;王晓莲;祝贵兵
【期刊名称】《中国给水排水》
【年(卷),期】2003(19)10
【摘要】为了实现对外投碳源量的在线控制,通过ASM1模型的推导建立了外碳源投加的前馈—反馈(feedforward-feedback)控制器,模拟表明该控制器可在大大降低出水硝酸盐氮和总氮浓度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外碳源投量。

【总页数】3页(P41-43)
【关键词】前置反硝化工艺;ASM1模型;外投碳源;前馈—反馈控制器
【作者】马勇;彭永臻;王晓莲;祝贵兵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1
【相关文献】
1.不同类型碳源及其投加量对污泥反硝化的影响研究 [J], 吴代顺;桂丽娟;陈晓志;侯红勋
2.前置反硝化A2/O工艺外加碳源的分析 [J], 吴祥林;
3.前置反硝化工艺外碳源投加串级控制策略研究 [J], 马勇;彭永臻;王淑莹;王晓莲
4.不同碳源对低温投加氧化还原介体污水生物反硝化脱氮过程的影响 [J], 苑宏英;
孙烨怡;李原玲;孙锦绣;王小佩
5.SBR法反硝化过程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和碳源投加方式的选择 [J], 高景峰;彭永臻;王淑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科学 2004,24(2):214~218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前置反硝化工艺外碳源投加串级控制策略研究马勇1,彭永臻2*,王淑莹2,王晓莲2(1.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2.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2)摘要:反硝化反应需要以有机碳源为电子受体.由于污水厂的进水负荷时刻在变化,当进水碳氮比较低时,需要外投加碳源.为了有效地控制外碳源投加量,提出了由两个PI控制器组成的外碳源投加串级控制策略,可以控制出水硝酸氮浓度以及缺氧区末端硝酸氮浓度.由Matlab/Simulink模拟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抗冲击负荷强,可快速响应进水负荷的变化,能在降低出水硝酸氮和总氮浓度的同时,大大降低外碳源投量.关键词:前置反硝化工艺;外碳源投加;串级控制策略;Matlab/Simulink模型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4)02-0214-05Studies on external carbon addition cascade control strategy of predenitrification technology.MA Yong1, PENG Yong-zhen2, WANG Shu-ying1, WANG Xiao-lian2(1.College of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90, China;2.Key Laboratory of Beijing for Water Quality Science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Recovery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2,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4,24(2):214~218Abstract:Denitrification needs organic carbon source as electroaceptor. Because the influent loading of slwage plant changes always, when the carbon/nitrogen is relatively low, the external carbon addition is necessary. For effective control of external carbon addition; its cascade control strategy composed of two PI controllers was proposed, which could control the nitr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effluent as well as in the end of anoxic area. The 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 showed that the controller had good dynamic qualities and strong resistance to bleat loading, could respond quickly to influent loading could reduce the effluent nitrate nitrogen and tot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meanwhile lowered greatly external carbon addition amount.Key words:predenitrification technology;external carbon addition;cascade control strategy;Matlab/Simulink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物脱氮需经硝化反应与反硝化反应两个步骤.其中,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须有充足的碳源.由于污水厂的进水负荷时刻都在变化,当进水碳氮比过低时,需要补充外投碳源.碳源的投加要根据进水有机物的含量及系统的要求,加以在线控制,以保证出水硝酸氮和总氮浓度足够低,并使外碳源投量尽可能最低.为此,许多研究者对合理的外碳源投量进行了研究.如Lindberg等[1]认为,如果控制外碳源投量以保持缺氧区末端的硝酸氮浓度在给定的设定值,可以实现最少的外碳源投量并可以充分利用缺氧区的反硝化力.由于进水量及水质的变动,尤其当进水氨氮变化较大时,虽然可以保持缺氧区末端给定的硝酸氮浓度,但不能保证出水硝酸氮和总氮浓度足够低.Singman[2]通过建立两个控制器,其一是控制缺氧区的外碳源投量,其二是控制内循环回流量,以维持出水硝酸氮浓度恒定.研究表明其控制性能很好,但对如何确定2个控制器的设定值并没有好的建议.本实验通过对串级控制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外碳源投加串级控制策略,可以确定系统所需外碳源投量,快速克服外界扰动,维持出水硝酸氮浓度处于选定的设定值.收稿日期:2003-07-15基金项目:国家“863”资助项目(2003AA601010); 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KZ2003310005003)* 责任作者,教授, pyz@2期马勇等:前置反硝化工艺外碳源投加串级控制策略研究 2151 外碳源投加串级控制策略1.1串级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串级控制系统在结构上有2个闭环.一个闭环在里面,称为副环或副回路,在控制中起“粗调”作用;一个闭环在外面,称为主环或主回路,用来完成“细调”任务,最终保证被控量满足工艺要求.主回路或副回路都有各自的被控对象、测量元件和控制器.作用于主回路和副回路内的扰动分别称为一次扰动和二次扰动.尽管系统中有2个控制器,但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主控制器有自己独立的设定值,它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而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则是送到调节阀去控制生产过程.串级系统和传统的反馈控制系统相比,仅增加了一个测量变送元件和一个控制器,但控制效果却有显著提高.串级系统的副环具有快速作用,能够有效地克服进入副环的二次干扰,加大主控制器的增益,提高系统的频率及自适应能力[3].1.2外碳源串级控制策略外碳源投加控制的主要目的为严格控制进水硝酸氮浓度,进而控制出水硝酸氮浓度.以前的控制策略是控制缺氧区末端的硝酸氮浓度而不是出水硝酸氮浓度,这样,当进水负荷有巨大变化时,就不能有效控制出水硝酸氮浓度;快速克服系统的外界扰动,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测定缺氧区末端硝酸氮浓度,监测系统在没有对出水硝酸氮浓度产生影响前,采取投加外碳源克服外界扰动.由图2可见,串级控制系统具有这样的优势,即主控制器控制出水硝酸氮浓度,副控制器快速克服外界扰动.研究中假定,在二沉池没有发生任何反应,只是进行简单的泥水分离,可以用好氧区最后隔室出水硝酸氮浓度代替出水硝酸氮浓度.216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24卷图2中,以第5隔室的出水硝酸氮浓度测定值和系统出水硝酸氮浓度设定值的差作为主控制器的输入,以确定的第2隔室硝酸氮浓度设定值作为主控制器的输出,组成主回路.同时以主回路的输出和第2隔室的硝酸氮浓度测定值之间的差作为副控制器的输入,以外碳源的投量作为输出,组成副回路.由于PI 控制器以其原理简单、易于实现、鲁棒性强的优势,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常规工业控制系统中,所以选用PI 控制器来实现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回路和副回路的控制. 基于活性污泥工艺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和滞后性,控制策略必须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意义.在克服外界扰动方面,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有效.但是前馈控制需要准确的数学模型和较多的在线传感器,由于活性污泥工艺的复杂性,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是不可能的,往往需要对模型进行简化,这影响了它的效果.而本实验提出的串级控制策略,由于应用硝酸氮在线传感器,可快速获得缺氧区硝酸氮浓度信息,迅速指示进水负荷的变化及外界扰动的大小.另外,该串级控制策略仅需要2个硝酸氮在线传感器,降低了安装和维护费用. 2 控制策略2.1 实验方法实验模型采用欧洲COST 682工作组提供的基准(Benchmark).该标准以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为基础,即由5个隔室组成的前置反硝化工艺,前2个隔室缺氧运行(体积为2000m 3),后3个隔室好氧运行(体积为4000m 3).二沉池体积为6000m 3,采用IWA ASM1活性污泥数学模型[4]及Takas [5]提出的二沉池模型(详细内容见参考文献[6])进行实际污水处理厂的模拟.在本实验过程中,控制好氧区的DO 恒为2mg/L,内循环回流比为3,污泥排放量为300m 3/d,污泥回流比为1,外投碳源COD 浓度为1200g/L,其他工艺参数采用Benchmark 基准值.2.2 控制策略的可靠性为了考察外碳源串级控制策略的性能,应用基准的Constinfluent 进水负荷,研究了出水硝酸氮浓度设定值、进水氨氮浓度和进水量分别改变时,控制器的响应情况(图3).由图3可见,第5隔室硝酸氮浓度的设定值,无论从7.5mg/L 变为8.5mg/L,还是从7.5mg/L 变为6.5mg/L,外碳源串级控制策略均能快速地根据硝酸氮浓度设定值的变化动态来确定外碳源的投加量,使第5隔室的硝酸氮浓度快速维持在系统的设定值.另外,动态改变进水氨氮浓度(图4)和进水量(图5),通过该串级系统策略控制外碳源的投量,可维持出水硝酸氮浓度处于系统规定的设定值7mg/L.由此可见,外碳源串级控制策略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动态响应品质强.2.3 控制策略的应用效果应用基准的Dryinfluent 进水负荷,研究了未采用和采用外碳源串级控制策略,系统对硝酸氮和总氮的去除情况.图6为系统的进水总氮负荷(平均值为54.4mg/L),图7为没有采用和采用控制策略时系统出水硝酸氮浓度,由图6,图7可知采用控制策略后,进水TN 负荷从33mg/L 变为84mg/L,使出水硝酸氮浓度维持在系统设定值7mg/L(平均值为7.08mg/L);而未采用控制策略,2期马勇等:前置反硝化工艺外碳源投加串级控制策略研究 217 系统出水硝酸氮浓度随进水TN的变化而变化(最大值达到14.2mg/L,平均值为11.84mg/L).图8为没有采用和采用控制策略系统出水总氮浓度,由图8可见,采用控制策略后,出水TN 浓度大大降低(平均值为12.78mg/L),无论进水TN负荷如何变化,出水TN浓度都低于基准制定的18mg/L;而未采用控制策略时,出水TN浓度平均值为17.10mg/L,出水TN浓度都高于基准制定的18mg/L.计算表明采用控制策略后,可使出水硝酸氮浓度平均降低40.2%,出水TN浓度平均降低25.3%,因而采用控制策略后可显著提高污水厂的脱氮效率.218 中国环境科学 24卷3结语生物脱氮过程中,当缺氧区反硝化反应碳源不足时,需要补充外碳源,然而实际进水负荷具有很大的动态性,所以需要对外碳源的投加进行实时在线控制.为了有效控制外碳源投加量,本实验由一般串级控制系统得出外碳源投加串级控制策略,通过Matlab/Simulink模拟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迅速根据进水负荷以及出水硝酸氮浓度的设定值确定外碳源的投量,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抗冲击负荷能力.在工业应用中,仅需2个硝酸氮在线传感器即可在污水处理厂中建立外碳源串级控制策略,降低系统出水硝酸氮和总氮浓度,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参考文献:[1] Lindberg C F, Carlsson B. Adaptive control of the external carbonflow rate in an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J]. Wat. Sci. Tec.,1996,34(3-4): 173-180.[2] Singman J. Efficient control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abenchmark study, MSc thesis [Z]. Sweden: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 Uppsala University, 1999.20-25.[3] 刘宝坤.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0-27.[4] Henze M, Grady, Jr C P L, et al. Activated sludge model No.1,IAWQ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 No.1 [Z], IAWQ, London: 1996.[5] Takacs I, Patry G G, Nolasco D. A dynamic model of theclarification thickening process [J]. Wat.Res., 1991,25(10):1263-1271.[6] Alex J, Beteau J F, Copp J B, et al. Benchmark for evaluatingcontrol strategi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M]. Karlsruhe: Europen control conference, 1999.作者简介:马勇(1976-),男,河北南宫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污水处理系统工艺及其自动控制的研究.发表论文7篇.2003年夏季欧洲地面臭氧浓度创10年来最高2003年夏季大部分欧洲国家地面臭氧浓度是10年来最高的,特别在热浪袭击的8月.欧洲环境署(EEA)的初步评价表明,情况最严重的是德国西南部、法国北部和东北部、比利时、意大利北部和中部以及西班牙中部.EEA在其初步分析中说,除非采取措施减少臭氧前体物质氧化氮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否则在今后夏季高温时类似情况还会出现.在31个向EEA报告监测结果的国家中,有23个国家地面臭氧浓度超过180µg/m3阈值,是指在4月和8月间一天或一天以上的一小时平均值.超过这一阈值,短期暴露会对小孩和敏感人群产生短期影响.欧盟(EU)法律规定超过180µg/m3时政府要向公众通报.2003年9月生效的欧盟法规将有健康危险的一小时平均值从360µg/m3修订为240µg/m3.而2003年夏季在曾4次超过360µg/m3的法国北部Sausset les Pins,在2003年8月曾达到417µg/m3. EU关于臭氧污染的法规建立于1992年(92/72/EEC),2003年9月被新法令2002/3/EC取代.江年摘自《Acid News》, December, 8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