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区新农村建设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浔区新农村建设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一)培育发展块状经济,壮大农村经济支撑。在区委、区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该区已形成十大块状经济,且规模越来越大,2005年实木地板销售收入超75.8亿元;元器件及电磁线销售收入达55.2亿元;电梯销售收入13.8亿元。这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一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314元,增长14%。据调查农民收入的70%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当地的特色块状经济。如旧馆镇与和孚镇的重兆村这几年个私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块状经济。这给两地的农民带来了不菲的收益,据农户自己的反映,他们的人均纯收入超万元,这两地也成为该区私家车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二是转移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个私经济的发展,块状经济的壮大,使许多农民从田间地头走出来,据统计,2005年我区转移农村劳动力20600人。据调查,该区农村中纯农户的数量这几年大量下降,据了解,旧馆镇的纯农户不到10%。三是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南浔块状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一些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如南浔木业的发展推动了建材市场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地板城和家私广场等专业市场;双林镇的毛纺产业推动了当地毛纺市场的发展,现该镇成为浙北最大的毛纺集散交易市场。市场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客商云集南浔,以往握锄种地的南浔农民坐地当起了“小老板”。同时,块状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外来务工者,促进了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四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块状经济的发展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提供了条件,南浔镇的一些村通过出租村集体房屋,旧馆镇潘家庄村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集体经济的实力,加快了村公共设施建设的进程。

(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现代农业进程。该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一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建设。2005年全区新增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增7家“双五一千”企业。中林南星 湖州 合板有限公司被评为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中水饲料水产养殖中心被评为全国供销系统重点龙头企业。同时,该区十分重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如“青藤葡萄”获得省精品水果展金奖:“中水甲鱼”、“华鑫康大米”,“茂业鱼干”获得省农博会金奖;“青藤葡萄”、“方示黄花菜”已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二是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新兴产业。在练市裘皮加工业的推动下,以练市镇、善琏镇为中心的獭兔养殖发展势头迅猛,全区獭兔饲养量达70万只。以千金镇为主的温氏鸡养殖户发展到了800户,肉鸡饲养量达1250万羽,销售收入达1.11亿元,实现利润1387.5万元。以练市镇为中心的黄花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以菱湖镇为中心的水产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6万亩。全区温室龟鳖饲养量1785万余只。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如千金镇的三峡移民马发兴一家以前主要靠政府补贴生活,在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现马兴发一家从事温氏养鸡,全家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摆脱了贫困。三是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区委、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我区已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44家。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各类专业户,使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广阔的大市场联结在一起。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的成立降低了农户种植、养殖、经营的市场风险。温氏养鸡就是通过中介组织的牵头,农户和温氏集团有了产销的联系,农户不用为养殖鸡的销路而担心,避免了市场的风险。练市镇农户种植的黄花菜就直接销给方氏农庄。四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农村经济新亮点。我区充分发挥南浔古镇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湖水景、享田园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和“渔家乐”等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南浔镇“湖州青藤绿色生态科技精品农业观光

园”建设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计划总投资5800万元。该园区由业主创建,分设水果区、垂钓区、旅游度假区等多个功能区。湖州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徐缘渔庄”渔家乐项目,坐落于和孚镇荻港村,占地面积206亩,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南浔镇“龙吟休闲观光园”、“半亩地农家乐”等项目已基本建成。

(三)建设农村新社区,改善农村整体面貌。该区加快生态区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一是全面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区累计完成1915个自然村整治,受益人口26.28万,占全区农业总人口的64.46%。2005年南浔镇横街村等6个被评为省市小康示范村。以调查的省级小康示范村——和孚镇荻港村为例,该村主干道路100%硬化,路灯安装率达100%,标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90%,绿化覆盖率达到28%,并新建占地20多亩的农民公园。二是加快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以清水河道建设为抓手,推进河道整治。2005年全区已建设清水河道101公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完成投资1651万元,改善受益人口3.9万人。三是大力推进“康庄工程”建设。在2005年8月份全面完成了自2003年7月份开始建设的130条总计317.5公里“康庄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了村村公路黑色化,全面完成了237个港湾式停车场建设,有96%以上的行政村通上公交车。四是推进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已完成南浔镇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布点工作。同时,组织开展了长效管理工作“回头看”,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进一步完善。

(四)完善保障体系,维护农民利益。一是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完善理赔业务、卫生服务和监督管理机制。目前,全区已有37.52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占应参保人数的96.92%。二是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落实参保人员,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2005年落实参保人数1194人,其中参加基本生活补助制度1126人。至2005年底,全区累计落实参保人数13902人,其中参加基本生活补助制度13526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的宣传不够到位。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农民甚至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村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只是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的“新农村”或80年代的“小康社会”,他们只是认为统一拆房、统一建房就是新农村,只是想靠国家的财政支持来建设新农村。

(二)农民增收特别是纯农户的增收困难。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滞缓,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带动作用不强。该区个别镇二三产发展缓慢,农民就业渠道少,劳动力转移不快,影响了农民增收。

(三)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仍比较脆弱。新区成立以来,社会事业各项建设任务都很重,资金投入较大,区财政相对困难,尽管如此,区财政还是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资金,加上从市里分得的农业发展基金和农业创新基金,但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投入显得还很不够。各镇由于市本级行政区划调整后,镇财政收入来源并没有增加,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业的投入。

(四)村庄规划建设滞后。土地整理时,对村庄的规划没有从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加上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很严格,一部分村发展个私经济由于没有地可建设厂房,导致当地二三产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增收。

(五)农民建房问题。村庄中缺少统一的宅基地,影响了村庄的布局,使建筑显得散、乱,进而影响村庄的环境,并对整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南浔规划区内农民建房已严格控制,有些村村民已有四、五年没有建房,这影响到一些农民的正常生活,成为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