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区新农村建设概况
下姜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基本经验
下姜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基本经验
下姜村是我国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的一个农村村庄,近年来以其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而闻名。
下姜村的成功经验可借鉴于其他农村地区,下面将从规划与建设、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和环境保护几个方面,阐述下姜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基本经验。
下姜村在规划与建设方面注重整体规划和村庄环境的塑造。
村庄整体规划考虑了村庄的历史文化特色以及土地利用,统一规划对村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改善,注重保护传统建筑风格。
在农业发展方面,下姜村采用了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推动农业生产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村庄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下姜村将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并利用村庄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农家乐、采摘、观光等项目。
村庄还注重发掘村民家庭特色文化,打造独特的乡村文化品牌,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下姜村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乡村环境的美化和可持续发展。
村庄加大了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鼓励村民使用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农业生态化种植方式,提倡环保的村庄生活方式。
下姜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经验可以总结为:注重整体规划与建设、推动农业发展专业化和规模化、开发乡村旅游产业和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经验不仅适用于下姜村,也可以借鉴于其他农村地区,帮助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下姜村的成功经验将为其他乡村提供一个可行的示范和借鉴。
通过以下姜村为榜样,我相信乡村振兴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湖州市南浔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的现状及对策
湖州市南浔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的现状及对策朱凤华【摘要】阐述湖州市南浔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4页(P1761-1764)【关键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现状;对策;南浔【作者】朱凤华【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湖州市南浔区属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新兴城市,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位于长三角沪苏杭中心,南连浙江省会杭州,北濒太湖,东接天堂苏州,隔湖与无锡相望,西北直达南京。
区域面积716 km2,人口53.6万,其中农业人口26.63万,是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之一,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帮”之称。
2010年以来南浔区为破解整理、开发、建设之间的矛盾,4年间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指以土地开发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采取综合措施,对农村“田、水、路、林、村、房”实施全面整治。
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良方。
土地节约集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有希望”的目标[1]。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主要包含2方面内容:土地开发整理,即通过开展建设用地复垦、农田整理、土地开发等,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村镇建设,通过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加快培育中心镇、中心村的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农村住房改造,促进农村适当集聚和生产生活方式改变。
1.1 项目批准情况自2010年以来,南浔区共有15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中2010年度1个,2012年度9个,2013年度3个,2014年度2个),涉及南浔、练市、菱湖、和孚、善琏、旧馆、千金等7个镇41个行政村,农户6 760户,人口24 594人,项目总规模达13 613.6 hm2,其中拆旧区面积315.0 hm2,建新安置区面积131.0 hm2,已取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310.1 hm2。
湖州农村
湖州各地的新农村建设(部分资料)
吴兴区:吴兴区的八里店是新农村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典型
南浔区: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新建立的湖州市辖区,下辖南浔、练市、双
林、菱湖、和孚、善琏、旧馆、千金、石淙9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
发区,总人口51.4万人,区域面积716平方公里。
菱湖:菱湖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郊,距中心市区27公里,是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省级中心城镇。
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10万常住人口,三个社区和28个行政村
28个行政村:永福、菱东、建丰、永丰、达民、思溪、陈邑、东河、南浜、王介墩、杨介巷、费介埭、水产、勤劳、沈介埭、南双林、卢介庄、勤俭、六堡里、竹墩、新庙里、射中、下昂、千丰、三溪、山塘、许联、杨港、
德清:新市镇、钟管镇、武康镇、洛舍镇、雷甸镇、三合乡、筏头乡、德清的新农村建设做的比较好,各个镇都比较优秀
长兴:长兴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浙江省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县、浙
江省产(食用)油大县和全国百个淡水鱼养殖基地县之一。
所以长兴县的新农村建设也是做得很好。
安吉:递铺镇、孝丰镇、梅溪镇
安吉的递铺和山川乡比较典型。
219465351_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_打造共同富裕新模式——以湖州市南浔区旧馆街道港廊片区未来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24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一、基本情况港廊未来乡村建设范围包括港胡村、新兴港村、光明村和大洋村四村全域。
建设核心区为港胡村和新兴港村,面积6平方公里;拓展区包括光明村和大洋村,面积3.08平方公里。
目前,港胡村和新兴港村已联手建成涵盖生态观光、田园体验、古村风情等多个板块的港廊湿地小镇。
2016年港廊古村落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创建为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2022年1月获批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
港廊片区围绕未来乡村建设九大场景,以“水乡寻梦、最艺港廊”为主题,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促进主导产业兴旺发达、主体风貌美丽宜居、主题文化繁荣兴盛,致力于打造展示产业兴旺村强民富的重要窗口和乡村振兴的引领标杆。
二、未来乡村建设的目标定位围绕港廊片区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思想,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目标,坚持“一统三化九场景”的建设体系,通过激活“三地一产”(农户承包地、闲置农房和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体经营性资产),通过招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项目,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村致富、农民增收。
三、特色做法(一)规划引领塑造整体空间突出规划设计龙头引领作用,委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编制了港廊未来乡村建设总体概念规划,突出“水乡寻梦、最艺港廊”主题,立足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重点以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为建设途径,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九大场景,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未来乡村新社区。
(二)项目为王激活发展动能紧紧围绕项目为王理念,以加速度的方式,推进项目更好更快落地生根、早出成效。
项目招引体现“加速度”,围绕港廊未来乡村建设,集中招引好酒不见民宿庄园、IMAX 摄影基地、集成美屋等农旅业态,并以最快速度签约落地,形成示范效应。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射中村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
第一章前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2006年“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按照我省201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于2006年4月25日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
菱湖镇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与之同时城市建设与当地社会发展产生了一些矛盾,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加以解决,适应新城的建设,创建和谐社会。
本次规划按照上述三方面的文件精神,“以新型社区为载体,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基础,进行编制。
第二章村庄概述2.1 村庄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条件概况(1)地理位置射中村位于菱湖镇西南8公里处,与吴兴区东林镇相连,村域面积5.5平方公里。
(2)人口和户数截至2011年年底,射中村现有人口3276人,876户。
(3)自然村分布主要分布在18个自然村。
编号自然村户数人口人均用地总用地01 莲花塘52 205 129.68 2.6602 三关田36 134 122.34 1.6403 顾介墩13 49 145.76 0.7104 谈介墩83 289 125.63 3.6305 任司埭41 158 129.98 2.0506 西村47 188 127.54 2.3907 二保17 67 143.45 0.9608 石村47 171 128.87 2.2009 打龙埭35 134 130.51 1.7510 东至14 50 140.29 0.7011 南至50 177 124.69 2.2112 北至20 73 139.53 1.0213 施家湾36 138 131.08 1.8114 洋下浜142 571 120.21 6.8615 马介田77 268 123.56 3.3116 错天浜14 50 141.29 0.7117 丁介浜33 128 131.69 1.6918 香田湾119 426 121.03 5.16总计876 3276 119.26 39.07(4)村庄历史沿革射中村是一个江南水乡古村,亦名石村,又名宝溪。
南浔区新农村建设概况
南浔区新农村建设概况南浔区新农村建设概况一、基本情况(一)培育发展块状经济,壮大农村经济支撑。
在区委、区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该区已形成十大块状经济,且规模越来越大,2005年实木地板销售收入超75.8亿元;元器件及电磁线销售收入达55.2亿元;电梯销售收入13.8亿元。
这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一是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314元,增长14%。
据调查农民收入的70%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当地的特色块状经济。
如旧馆镇与和孚镇的重兆村这几年个私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块状经济。
这给两地的农民带来了不菲的收益,据农户自己的反映,他们的人均纯收入超万元,这两地也成为该区私家车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二是转移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
个私经济的发展,块状经济的壮大,使许多农民从田间地头走出来,据统计,2005年我区转移农村劳动力20600人。
据调查,该区农村中纯农户的数量这几年大量下降,据了解,旧馆镇的纯农户不到10%。
三是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南浔块状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一些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如南浔木业的发展推动了建材市场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地板城和家私广场等专业市场;双林镇的毛纺产业推动了当地毛纺市场的发展,现该镇成为浙北最大的毛纺集散交易市场。
市场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客商云集南浔,以往握锄种地的南浔农民坐地当起了“小老板”。
同时,块状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外来务工者,促进了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四是壮大村集体经济。
块状经济的发展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提供了条件,南浔镇的一些村通过出租村集体房屋,旧馆镇潘家庄村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集体经济的实力,加快了村公共设施建设的进程。
(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该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一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建设。
2005年全区新增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增7家“双五一千”企业。
浙江南浔:构建联农带农新机制 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浙江南浔:构建联农带农新机制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南浔区构建联农带农新机制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研究”课题组
【期刊名称】《中国农民合作社》
【年(卷),期】2024()5
【摘要】湖州市南浔区位于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东北部,是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交会点,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全国首个“农业文化遗产院士专家工作站”。
近年来,南浔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优结构、保供给、增效益、强动力,先后获得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等荣誉,在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南浔区构建联农带农新机制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研究”课题组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庄严承诺:农网审计让农民受益:浙江省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审计纪实
2.联农带农龙头先行——江苏发布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发展典
型3.重农兴农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4.“知农、爱农、兴农”的新时代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5.夯实“三农”基本盘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浔强村公司实施方案
南浔强村公司实施方案南浔强村是一个美丽宜居的村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为了进一步促进南浔强村的经济发展,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南浔强村公司实施方案,以期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首先,我们计划成立南浔强村公司,以整合村庄资源,推动产业发展。
公司将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积极开发当地的特色产业,包括农业、旅游、手工艺等。
通过公司的运营,将有效整合村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村民收入。
其次,我们将加强对南浔强村旅游业的开发和推广。
南浔强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我们计划打造特色景点和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此外,我们还将重点扶持南浔强村的农业产业。
通过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同时,我们还将开发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最后,我们将加强南浔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修建道路、改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庄的整体环境和居住条件。
同时,我们还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好村庄的自然环境,提升村庄的宜居性。
总之,南浔强村公司实施方案旨在整合村庄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旅游业水平,加强农业扶持,改善基础设施,推动南浔强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们将以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全力推动南浔强村公司实施方案的落实,为南浔强村的发展贡献力量,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湖州市荻港村新农村建设脚踏实地
43 湖州市荻港村:新农村建设脚踏实地■文/祝时伟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是杭嘉湖平原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村落。
全村面积6.3平方公里,中心村面积1.3平方公里,总人口4126人,有41个村民小组,1146户农户。
自2001年11月五村合并以来,荻港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以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好家园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经过四年多的实践,目前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荻港村于1982年由原荻港大队分解为塘东、史家桥、钞田桥、三管桥、积善等五个行政村,又于2001年11月重新合并为荻港村。
新荻港村建立之际,生产发展不平衡,村容村貌脏乱差,村情民风较复杂,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大。
对此,村“两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紧紧依靠广大党员群众,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分三个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1.夯实基础阶段。
从2001年11月五村合并至2003年,主要是突出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努力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夯实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2.重点推进阶段。
从2004年至2005年,主要是突出公共设施等硬件设施改善以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
3.全面提高阶段。
从2006年起,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从生产发展、环境改善、村风民风、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作进一步深化与提升,努力争创和孚镇乃至南浔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军”。
二、主要做法四年多来,荻港村上争政策、下靠群众、自练内功,立足实际、兴办实事、力求实效,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以机制改革为动力,探索村级经济发展新途径。
荻港村工业经济和水产养殖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由于机制性、体制性的原因,不论是村集体还是群众个人都面临着发展难、增收难的问题。
对此,村“两委会”从制约生产发展的机制上入手,在工业经济上实行了村办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26家村办企业的转制,同时大力扶持、引导个私企业发展,较好地解决了村办企业发展慢的难题;在农业生产上,针对本村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的青鱼养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依法成立了由600户养殖户自愿参加的村青鱼养殖协会,从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一条龙服务,同时注册了“乌金子”的农产品商标,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南浔区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州市南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22日在湖州市南浔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湖州市南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惠及全区人民小康社会的五年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区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全区上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立区、接轨上海、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积极打造―经济强区、文化大区、商贸旺区、旅游名区‖四张名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国内外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230.37亿元,是2005年的1. 98倍;人均(户籍)生产总值46960元,是2005年的2.0倍;财政总收入20.35亿元,是2005年的2.09倍;地方财政收入10.01亿元,是2005年的2.4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01亿元,是2005年的2.17倍。
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始启动;块状特色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六大优势特色工业产业占比7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36.8%,高出全市12个百分点;服务业稳步发展,市场建设有新的进展。
2010年全区旅游总收入39.06亿元,是2005年的2.41倍。
物流中心呈现轮廓。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全力加快南浔中心城区建设,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4.8平方公里。
练市、菱湖、双林等中心镇功能日趋完善。
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中国魅力水乡‖建设。
区域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镇级交通网轮廓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各项改革步伐加快,扩权强区事项落实到位,金融创新取得新突破。
深化农村改革和社会改革,以接轨上海为核心的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幅28.8%,高于市平均水平。
江南古镇南浔概况
一、南浔区概况。
南浔区是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新建立的湖州市辖区,位于湖州市东北部,地处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
东南邻桐乡市,东北毗江苏吴江市,南连德清县,西北接吴兴区。
总面积716平方公里。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属典型的水网平原。
下辖9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区总人口为53.6万人,区域面积702平方公里。
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98亿元,增长10%,完成财政收入24.02亿元,增长18%。
南浔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4所,其中市辖普高4所,区辖初中22所,小学24所(含4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幼儿园25所,成(职)校9所;区辖在校学生总人数有56979人,在职教职工有3812人。
全区9个镇均为省教育强镇,6个镇为市示范性教育强镇,创建率居全市前茅,主要教育指标居全市前列。
2011年全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40706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335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14%。
二、南浔中心城概况南浔中心城位于太湖南岸,是湖州市南浔区委所在地。
全镇区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2平方公里,总人口13.74万。
现拥有全国文明镇、中国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千强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浙江省百强镇等诸多荣誉称号。
南浔中心城区基础教育供求现状目前中心城区共有二所初中(其中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包括二所民营的民工子弟学校),三所幼儿园(含4个教学点)。
共有在校初中生2486人,小学生8755人,在园幼儿2980人。
其中:浔溪中学:36个班,在校学生1455人,占地面积3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教学设施达省Ⅰ标准化学校要求,教育水准达省示范性小学。
学校规模适度。
锦绣实验学校中学部(国有民办学校性质):24个班,在校学生1031人,占地面积3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
教学设施达省Ⅰ标准化学校要求,教育水准达省示范性小学。
浙江新农村示范村2024年某村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方案
浙江新农村示范村2024年某村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思绪如泉涌,让我不禁陷入回忆,那些年在浙江农村的日子,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些勤劳的农民。
现在,我要为某村的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一个方案,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一、项目背景某村位于浙江省某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村庄的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我们决定将某村打造成新农村示范村。
二、规划目标1.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2.发挥村庄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优化村庄环境,提升村庄整体形象。
4.弘扬乡村文化,传承民间技艺。
三、规划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硬化:将村庄内的道路全部硬化,方便村民出行。
(2)供水供电:保障村庄供水供电稳定,满足村民生活需求。
(3)污水处理: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改善村庄环境。
(4)卫生设施:完善卫生设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2.产业发展(1)特色农业:发挥村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茶叶、水果、蔬菜等。
(2)乡村旅游:利用村庄景观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度假。
(3)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环境优化(1)绿化工程:开展村庄绿化,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
(2)垃圾分类:实行垃圾分类,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3)村庄风貌:保护传统建筑,弘扬乡村文化,打造独特村庄风貌。
4.文化传承(1)民间艺术:挖掘村庄民间艺术,传承民间技艺。
(2)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3)教育普及:提高村民素质,培养新时代农民。
四、实施步骤1.成立项目指挥部,明确责任分工。
2.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村庄现状。
3.制定详细规划方案,广泛征求村民意见。
4.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
5.优化村庄环境,弘扬乡村文化。
6.监督项目实施,确保质量。
五、预期效果1.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南浔区新一轮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
(99个)
规划区内(14个):长洪新村、莲墩新村、中心村、花圣堂村、万叶堡村、东墩新村、东大围新村、竹梗头村、小元里村、庙东村、坟头里村、小圩里村、施基郎村、召林新村
规划区外(85个):新华新村、北白水河村、渔船兜村、凤头村、杜介塘村、永昌庙村、三家村、南汇中心村、乌介桥村、建新新村、外窑塘村、义家埭村、观音堂村、金家埭村、荻塔村、河南埭村、悦鸿村、俞家兜村、施家兜村、大木桥村、章家堰北村、姚安兜村、竹叶兜村、蔡家汇新村、蔡家兜村、蔡家桥村、严家村、庄家村、桑叶兜村、沈家兜村、钟家墩村、袁家兜村、河南角村、徐家角村、慈姑桥村、流子河村、陶公桥村、荃步集镇、凌家堰中心村、鲍家兜村、杨树河村、竹子兜村、野猫浜村、梅家桥村、良家庄村、南瑶村、嵇家庄新村、屠家桥村、车塔村、河东埭村、柳堡新村、杨堡里村、姚家湾村、北庄头、东施浩村、东吴家浜村、直港村、沈介浜村、横塘村、南浜村、安东浜村、锦星桥村、大庙头村、洪花村、童家村、鱼池村、放河庄、茅家桥村、水口东村、元兜村、东车兜村、马家兜村、西堡村、中孝思村、新开浜村、钮家埭村、芦荡里村、南王村、花林新村、葫芦兜村、孙家堰村、道江河村、俞家兜村、韦家埭村、北朱家兜村
规划区外(52个):屯圩村、横巨头村、毕目兜村、跃五兜村、戴家桥新村、莲池兜村、银子兜村、邱家兜村、嵇家兜村、严介兜村、徐介湾村、马腰中心村、后路村、宁家坝村、计家兜村、东浜兜村、付家港村、濮介港村、后潘村、朱古兜村、匠人村、北五兜村、双石河村、徐家兜村、烧基兜村、渔船兜村、泥水兜村、孙家埭村、文桥头村、朱一浜村、中心村、张家板桥村、北兜村、罗四圩村、特表兜村、辑里村、藏各桥村、柏树下村、乌义兜新村、吴家埭村、乌盆里村、孟问埭村、施家浜村、染店兜村、楝树村、迎春桥新村、升罗桥村、交头桥村、祝家兜村、塘口湾村、北社兜村、张花兜村、渔船兜村
南浔的发展趋势
南浔的发展趋势
南浔地处中国浙江省湖州市,以其古老的水乡风情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南浔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提升,南浔的发展趋势正逐渐显现。
1. 旅游业发展:南浔以其独特的古老水乡风情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未来该地区的旅游业将进一步发展。
南浔将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2. 文化产业发展:南浔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将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
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将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 乡村振兴:随着人们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南浔地区可能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往乡村居住或度假。
乡村民宿、农业观光等将成为南浔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
4. 城市更新: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南浔可能进行城市更新,改善老旧建筑和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和旅游体验。
5. 产业多元化:南浔可能逐渐实现产业多元化,将重心从传统的农业转向其他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发展。
总之,南浔地区的发展趋势将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重点,同时兼顾乡村振兴和产业多元化,以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抢抓重要机遇 争创“重要窗口” 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湖州市南浔区为例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11JUZHANGLUNTAN局长论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时代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战略升级。
湖州市南浔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为总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总基调,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抢抓重要机遇、争创“重要窗口”,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大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构建农田连片、村庄集聚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形成生态宜居、集约高效的土地保护利用新风貌,推动城乡土地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从而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为何实施全域整治南浔区位于湖州市东北部,地处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
位于长三角沪苏杭中心,南连省会杭州,北濒太湖,东接苏州、上海,西上直达南京。
南浔区境内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属典型的水网平原。
(一)工作有基础南浔区自2010年开始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至2019年累计到期16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部通过省级复核验收,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4491亩。
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农房集聚、“四无五违”企业及“一户多宅”集中清理专项行动等工作,包装农整增减挂钩指标5701亩,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村庄布局,加快了项目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项目区乡村居住环境与农耕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为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一定工作基础与实践经验。
(二)供需有矛盾近年来,计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逐年减少。
2013—2019年,南浔区年度计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由1755亩逐年减少到800亩。
然而,随着沪苏湖高铁开工在即,投资290亿元的合丰泰工业项目、投资55亿元的5G 基站天线项目等一大批“大好高”项目落户南浔,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需求旺盛。
(三)耕保有压力据最新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南浔区耕地面积44.51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8.30万亩,占耕地保有量任务数42.17万亩的91%,较全市平均值高10个百分点。
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射中村建设规划
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射中村建设规划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部署,探索生态文明美丽乡村模式,湖州全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南浔区菱湖镇射中村作为改造试点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规划以“宜居、生态”为着力点,实现“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生态优良、特色鲜明”的规划建设目标。
标签:湖州;射中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宜居生态1 项目概况1.1 区位分析射中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西南8km处,村域面积约5.5km2;截至2011年底,射中村现有人口3276人,876户。
1.2 自然资源射中村所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全年以东北和东风为主。
1.3 历史发展沿革射中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村,清《归安县志》记载“旧有集市,名射中集市”,相传上古时代后羿于射日,故名射村。
村前有一潭,名箭潭,传为箭落之处,昔日村有“十桥十庙”,著名的有三国吴狮子吼寺、西晋开化院、梁朝苑寺、宋东岳宫等。
1.4 政策背景2005年10月,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制定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部署,探索生态文明美丽乡村模式,湖州全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当前射中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加以解决。
本规划按上述文件精神,以“新型社区”为载体,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基础,进行中心村规划编制。
2 现状分析2.1 用地范圍本次规划范围四至为西临射锦公路,北到双湾村南侧,东侧、南侧依靠自然水体,用地范围26hm2。
2.2 用地分析现状用地布局紧凑,功能单一:以一类居住用地为主,公共用地不足;水塘分布散,不利于土地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工业用地布局零星,污染收集困难,造成水土污染。
湖州南浔区:创新理念 建设特色新农村
湖州南浔区:创新理念建设特色新农村
姚连营
【期刊名称】《《农村·农业·农民B》》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湖州市南浔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太湖南岸,总面积7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6万。
近年来,结合江南水乡特色,南浔区以"中国魅力水乡"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围绕"富裕农民,清丽水乡,和谐家园"的基本要求,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总页数】1页(P41-41)
【作者】姚连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6.4
【相关文献】
1.城市水系与江南地区城市特色的传承--以湖州市南浔区新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J], 徐欣宏
2.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创新型城区建设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为例 [J], 姜亦炜
3.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基于对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的实证调研[J], 滕尚梓
4.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调研及对策探讨一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为例 [J],
周颖
5.湖州市南浔区扎实推进美丽国土所建设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浔区新农村建设概况一、基本情况(一)培育发展块状经济,壮大农村经济支撑。
在区委、区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该区已形成十大块状经济,且规模越来越大,2005年实木地板销售收入超75.8亿元;元器件及电磁线销售收入达55.2亿元;电梯销售收入13.8亿元。
这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一是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314元,增长14%。
据调查农民收入的70%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当地的特色块状经济。
如旧馆镇与和孚镇的重兆村这几年个私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块状经济。
这给两地的农民带来了不菲的收益,据农户自己的反映,他们的人均纯收入超万元,这两地也成为该区私家车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二是转移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
个私经济的发展,块状经济的壮大,使许多农民从田间地头走出来,据统计,2005年我区转移农村劳动力20600人。
据调查,该区农村中纯农户的数量这几年大量下降,据了解,旧馆镇的纯农户不到10%。
三是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南浔块状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一些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如南浔木业的发展推动了建材市场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地板城和家私广场等专业市场;双林镇的毛纺产业推动了当地毛纺市场的发展,现该镇成为浙北最大的毛纺集散交易市场。
市场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客商云集南浔,以往握锄种地的南浔农民坐地当起了“小老板”。
同时,块状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外来务工者,促进了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四是壮大村集体经济。
块状经济的发展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提供了条件,南浔镇的一些村通过出租村集体房屋,旧馆镇潘家庄村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集体经济的实力,加快了村公共设施建设的进程。
(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该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一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建设。
2005年全区新增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增7家“双五一千”企业。
中林南星 湖州 合板有限公司被评为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中水饲料水产养殖中心被评为全国供销系统重点龙头企业。
同时,该区十分重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如“青藤葡萄”获得省精品水果展金奖:“中水甲鱼”、“华鑫康大米”,“茂业鱼干”获得省农博会金奖;“青藤葡萄”、“方示黄花菜”已获得绿色食品标志。
二是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新兴产业。
在练市裘皮加工业的推动下,以练市镇、善琏镇为中心的獭兔养殖发展势头迅猛,全区獭兔饲养量达70万只。
以千金镇为主的温氏鸡养殖户发展到了800户,肉鸡饲养量达1250万羽,销售收入达1.11亿元,实现利润1387.5万元。
以练市镇为中心的黄花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
以菱湖镇为中心的水产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6万亩。
全区温室龟鳖饲养量1785万余只。
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如千金镇的三峡移民马发兴一家以前主要靠政府补贴生活,在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现马兴发一家从事温氏养鸡,全家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摆脱了贫困。
三是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在区委、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我区已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44家。
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各类专业户,使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广阔的大市场联结在一起。
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的成立降低了农户种植、养殖、经营的市场风险。
温氏养鸡就是通过中介组织的牵头,农户和温氏集团有了产销的联系,农户不用为养殖鸡的销路而担心,避免了市场的风险。
练市镇农户种植的黄花菜就直接销给方氏农庄。
四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农村经济新亮点。
我区充分发挥南浔古镇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湖水景、享田园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和“渔家乐”等农业生态旅游项目。
南浔镇“湖州青藤绿色生态科技精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计划总投资5800万元。
该园区由业主创建,分设水果区、垂钓区、旅游度假区等多个功能区。
湖州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徐缘渔庄”渔家乐项目,坐落于和孚镇荻港村,占地面积206亩,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
南浔镇“龙吟休闲观光园”、“半亩地农家乐”等项目已基本建成。
(三)建设农村新社区,改善农村整体面貌。
该区加快生态区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一是全面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
全区累计完成1915个自然村整治,受益人口26.28万,占全区农业总人口的64.46%。
2005年南浔镇横街村等6个被评为省市小康示范村。
以调查的省级小康示范村——和孚镇荻港村为例,该村主干道路100%硬化,路灯安装率达100%,标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90%,绿化覆盖率达到28%,并新建占地20多亩的农民公园。
二是加快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
以清水河道建设为抓手,推进河道整治。
2005年全区已建设清水河道101公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完成投资1651万元,改善受益人口3.9万人。
三是大力推进“康庄工程”建设。
在2005年8月份全面完成了自2003年7月份开始建设的130条总计317.5公里“康庄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了村村公路黑色化,全面完成了237个港湾式停车场建设,有96%以上的行政村通上公交车。
四是推进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已完成南浔镇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布点工作。
同时,组织开展了长效管理工作“回头看”,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进一步完善。
(四)完善保障体系,维护农民利益。
一是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完善理赔业务、卫生服务和监督管理机制。
目前,全区已有37.52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占应参保人数的96.92%。
二是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落实参保人员,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2005年落实参保人数1194人,其中参加基本生活补助制度1126人。
至2005年底,全区累计落实参保人数13902人,其中参加基本生活补助制度13526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新农村建设的宣传不够到位。
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农民甚至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村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只是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的“新农村”或80年代的“小康社会”,他们只是认为统一拆房、统一建房就是新农村,只是想靠国家的财政支持来建设新农村。
(二)农民增收特别是纯农户的增收困难。
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滞缓,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带动作用不强。
该区个别镇二三产发展缓慢,农民就业渠道少,劳动力转移不快,影响了农民增收。
(三)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仍比较脆弱。
新区成立以来,社会事业各项建设任务都很重,资金投入较大,区财政相对困难,尽管如此,区财政还是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资金,加上从市里分得的农业发展基金和农业创新基金,但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投入显得还很不够。
各镇由于市本级行政区划调整后,镇财政收入来源并没有增加,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业的投入。
(四)村庄规划建设滞后。
土地整理时,对村庄的规划没有从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加上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很严格,一部分村发展个私经济由于没有地可建设厂房,导致当地二三产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增收。
(五)农民建房问题。
村庄中缺少统一的宅基地,影响了村庄的布局,使建筑显得散、乱,进而影响村庄的环境,并对整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同时,南浔规划区内农民建房已严格控制,有些村村民已有四、五年没有建房,这影响到一些农民的正常生活,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建议对策(一)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深入的宣传,使农民真正认识什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自力更生,通过发展生产,建设自己的家园。
各地各级政府都应该自觉主动地去参与新农村建设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都应该去努力推动这个过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以发展生产力和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鼓励和引导个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以二三产业带动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培育具有我区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加大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的奖励扶持力度,全力培育一批联结基地广、行业带动强、效益好的骨干企业。
(四)加快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农村的落后,在社会事业方面尤甚,教育、文化、卫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对于农村村貌的整治,脏乱差的改变,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引导农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去改变脏乱差现象。
(五)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
加强农村道路、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
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服务组织,规范引导发展农民自己的金融组织,完善金融机构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抵押制度,同时,扩大农村保险市场,提高农产品规避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完善征地程序,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规范土地补偿款分配办法,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
完善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办法,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和异地置换的办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只是单纯的村庄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必须牢牢把握全会《建议》中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在农民辛勤劳动和政府政策扶持的结合下去进行新农村建设,要多干雪中送炭的事,少花锦上添花的钱,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使农村面貌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改善,让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南浔古镇的保护性开发1、南浔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南浔旅游资源文化沉淀之丰厚,景点内涵之丰富,建筑装饰之精巧,镇市规模之恢宏,与其它江南古镇相比,均居于首位。
经过前几年的保护修复,古镇旅游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大多数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或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还需进一步保护开发。
(1)南浔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基本情况南浔镇从20世纪末开始进行旅游开发,为切实推进南浔古镇旅游的发展,成立了湖州南浔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旅游公司),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600万元。
注册时湖州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出资900万元(隶属于市建设局),湖州市南浔房地产开发物业经营公司出资500万元(隶属于市建设局),湖州市南浔城建发展总公司出资200万元(隶属于南浔镇政府)。
2003年7月,湖州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将其900万元股份划转至湖州市南浔房地产开发物业经营公司,至此,湖州市南浔房地产开发物业经营公司(现隶属于区城交局)股份为1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