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合集下载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B l a w23002.课程名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3.课程英文名称:Labou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6.课程适用对象:法学本科7.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训8学时)8.学分:3二、课程概述本课程由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两部分组成,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律体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权、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律责任、劳动执法、劳动争议处理的理论与实务问题。

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法的概念与范围、功能与类型、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制度、法律责任等。

要求学生掌握该领域的基本原理与制度,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三、学时分配建议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篇劳动法第一章劳动法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地位、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内容是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本章难点为劳动关系与承揽关系、雇用关系的区别,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讲授学时:3实验(实训学时):0主要教学内容:一、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1.劳动法的概念2. 劳动关系3.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二、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1. 劳动法的地位2. 劳动法是否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的探讨3. 劳动法的作用三、劳动法的形式、体系和适用范围1. 劳动法的形式2. 劳动法的体系和适用范围3. 劳动法的基本内容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主要是中外劳动法、国际劳动法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动态。

重点和难点: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基础、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的影响讲授学时:2实验(实训学时):0主要教学内容:一、劳动法的起源1. 劳动法产生前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2. 劳动法的产生及其社会基础二、外国劳动立法简况1. 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2. 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1. 旧中国的劳动立法2. 新中国的劳动立法四、国际劳动立法1. 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与发展2. 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与发展3. 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原则与内容第三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讲述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是劳动法价值与具体制度间的桥梁。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主要内容(一)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主要内容(一)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主要内容(一)《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主要内容一、劳动法的概述•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劳动法的来源和作用•劳动法的发展历程二、劳动合同法1. 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变更2. 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3. 劳动争议的解决•劳动争议的类型和解决途径•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和诉讼三、劳动用工与劳动保护1. 用工形式与用工程序•用工形式的分类和特点•用工程序的规范和程序2. 劳动保护与职业危害防护•劳动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职业危害防护的标准和措施3. 特殊劳动关系的管理•学生实习与劳动关系•劳务派遣与劳动关系•个体劳动者与劳动关系四、劳动报酬与社会保障1. 劳动报酬的规范与支付•劳动报酬的计算和支付方式•工资保证和迟延支付的处理2. 社会保险制度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的种类和参保范围•社会福利的基本形式和政策措施3. 职工福利与企业承担•职工福利的内容和实施方式•企业的福利承担和责任五、员工离职与劳动保障1.员工离职的程序与要求•辞职和解聘的程序和方式•离职劳动者的享受和待遇2. 劳动争议的解决与调解•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流程•劳动争议的诉讼和执行六、劳动法与企业管理•劳动法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劳动法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以上是《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览,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你将了解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用工形式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将涉及到劳动报酬与社会保障制度、员工离职与劳动保障,以及劳动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

这门课程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劳动法,保障自己合法权益,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管理水平。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保障)大纲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保障)大纲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普通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包括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两部分。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部门。

劳动法对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障法是与全体社会成员有着密切关系的法律,是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它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人们基本生活的诸多方面,其宗旨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知识点(一)基本知识点1.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2.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3.劳动基准4.劳动争议处理5.劳动监察制度6. 社会保障(二)重要知识点1.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2.劳动合同制度3.劳动争议处理制度4.社会保障四、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是一门既具理论性又具实践性的学科,学习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理解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法律适用以及相关制度;了解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发展历史及国外劳动法的立法状况。

(二)能力要求要求会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案例和当前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保证作用,从而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和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为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进行理性思考。

(三)素质要求通过劳动法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法律至上、公平正义”的理念,学会用劳动语社会保障法的知识处理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关系,分析解决实际法律问题。

五、教学模式与作业要求(一)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为主,结合案例教学,多方面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与运用。

(二)作业要求作业分为平时课后作业与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每四学时一次作业,以案例分析为主,课堂作业主要以热点问题讨论、疑难案件分析等形式进行。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按照法学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开设。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是以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科学,是法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掌握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一些社会关系的基本概念及界定标准、对“劳动者”、“用人单位”的内涵有充分认识,并了解我国劳动就业方针政策的变迁过程及社会背景,促进就业方针政策的措施、就业歧视的界定及法律救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基本法律规定、集体合同的订立、内容及地位作用、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制度、工资支付制度、劳动安全与卫生法律制度、女工与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法律制度、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劳动监督检查法律制度等有关法律规定,为今后的劳动法实践打下理论基础,促进我国劳动法的发展与完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在掌握劳动法等相关法律关于处理劳动争议,协调劳资关系的基本途径、手段,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的基础上,促进劳资合作,维护我国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是本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由何小勇执笔,经征求杨慧副教授的意见,经徐秀华副教授审阅后,于2011年10月1日由江苏警官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

二、知识准备本课程学习应当预先掌握法理学、公司法、企业法、经济法、民法学、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基础知识,具备较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功底和等基本技能。

三、理论教学第一章劳动法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调整对象,适用范围。

熟悉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特点,熟悉劳动法的起源与发展,我国劳动法的特点,立法指导思想及结构体系。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一、《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210006(二)课程英文名称:labour and social security law(三)开课对象:非法学专业专科学生(四)课程性质:劳动法是非法学专业专科学生的一门综合选修教育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法学理论揭示劳动法律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及其付随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内容和特点。

(五)教学目的:通过劳动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明确劳动权利和有关社会保障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能够运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劳动法原理、劳动合同法、劳动安全卫生、工资工时制度、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讲授时应注意与劳动法的修订、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相结合。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32 学时分数: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1 1 第二章劳动法原理 2 3 第三章劳动法律关系 2 5 第四章劳动基本权与具体劳动权利与义务 2 7 第五章国际劳工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1 8 第六章劳动合同法 4 2 14 第七章集体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1 15 第八章劳资合作与劳动者民主参与 1 16 第九章就业法律制度 1 17 第十章工资法律制度 2 19 第十一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 1 20 第十二章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 1 21 第十三章社会保险法与职工福利法 2 23 第十四章社会保险法分论 4 27 第十五章劳动监督检查 1 28 第十六章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 2 2 32 合计28 4 32 (八)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为主,组织学生参加法庭实习等为辅。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40%和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48202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英文名称:Labor Law and Security Law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必修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三本科生、行政管理专业大三学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法学概论二、课程简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必修课,属于专业基础与专业主干课。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将市场经济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理论与王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相结合,分析和介绍中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问题,并反映我国最新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最新发展成果。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由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两部分组成。

劳动法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关系与附随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地位与作用;劳动法律体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权;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律责任;劳动执法;劳动争议处理等理论与实务问题。

社会保障法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概念、范围、功能、类型;社会保障法概念与特征、法律关系、地位;中外社会保障立法等基本理论与实务问题。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全面学习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加强学生对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立法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理论水平以及运用劳动与社会保障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劳动法概述(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劳动法概念与属性;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关系与附随关系的概念与特征;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法体系框架。

(二)教学内容要点1 课程简介1.1 课程的地位和属性1.2 课程主要内容2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2.1 劳动法的产生2.2 劳动法的发展3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1.1 劳动法的概念1.2 劳动法的体系框架1.3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4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4.1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及作用4.2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重点与难点:劳动法的属性及其基本原则。

(三)思考与实践劳动领域常见有哪些纠纷或矛盾?我国劳动领域相关的立法进程是怎样的?(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二劳动就业法(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劳动就业法的概念;我国劳动就业法的立法进程和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要点1 劳动就业法概述1.1 劳动就业与劳动就业法的概念1.2 劳动就业法的调整对象与体系2 我国劳动就业法的主要内容2.1 《就业促进法》的立法进程简介2.2 就业调控2.3 公平就业2.4 就业服务和管理2.5 职业教育和培训2.6 就业援助重点与难点:了解就业调控的主要措施,掌握公平就业的主要法规内容。

(三)思考与实践促进就业的主要措施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三劳动合同法(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进程,掌握劳动合同的种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有关内容。

(二)教学内容要点1 劳动合同法概述1.1 劳动合同的概念和性质1.2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1.3 劳动合同的分类2 劳动合同的订立2.1 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2.2 劳动合同的形式2.3 劳动合同的内容2.4劳动合同的效力3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3.1 劳动合同的履行3.2 劳动合同的变更4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4.1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概述4.2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4.3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4.4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附随义务5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5.1 劳务派遣5.2 非全日制用工重点与难点: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务派遣。

(三)思考与实践哪些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可要求经济补偿金?(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四集体合同法(一)目的与要求了解集体合同的概念、作用、形式和效力,把握集体合同制度在整个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作用与功能。

(二)教学内容要点1 集体合同法概述1.1集体合同的概念和作用1.2集体合同的立法沿革1.3 集体合同的形式和效力2 集体合同的订立2.1集体合同订立的主体与原则2.2集体合同的签订程序3 集体合同的履行和变更3.1 集体合同的履行3.2 集体合同的变更4 集体合同的解除和终止4.1 集体合同的解除4.2 集体合同的终止重点与难点:集体合同在整个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作用和功能。

(三)思考与实践集体合同与普通劳动合同的关系是怎样的?(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一)目的与要求掌握工作时间的种类;休息休假的种类;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

(三)教学内容要点1 工作时间1.1 工作时间的概念与性质1.2 工作时间立法发展概况1.3 工作时间的种类2 休息休假2.1休息休假的概念与立法发展概况2.2我国现行休息休假的种类3 延长工作时间及其限制3.1 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和内容3.2 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3.3. 延长工作时间的补偿重点与难点:工作时间的种类,延长工作时间的补偿。

(三)思考与实践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补休,劳动者有权拒绝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吗?(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六工资法(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工资的概念、构成和形式;掌握最低工资的组成及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依据和程序;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则与特殊情形下的工资支付规则;欠薪支付保障。

(二)教学内容要点1 工资法概述1.1 工资的概念、构成和形式1.2 工资立法的基本原则1.3 工资立法沿格1.4 工资法的主要内容2 最低工资制度2.1 最低工资制度概述2.2 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2.3 最低工资标准的保障与监督3 工资支付保障制度3.1 工资支付保障的概念3.2 工资支付保障措施3.3 欠薪支付保障重点与难点:工资的构成;工资立法的基本原则。

(三)思考与实践单位实行计件工资制度时,如何计算加班工资?(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七劳动保护法(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劳动保护法是对工业风险予以规制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劳动保护立法的主要进程;掌握安全生产法律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和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二)教学内容要点1 劳动保护法概述1.1 工业风险与劳动保护1.2劳动保护法的概念和特征1.3 中国劳动保护立法的发展1.4 劳动保护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2 安全生产法律制度2.1安全生产法律制度概述2.2 安全生产制度3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3.1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3.2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以及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制度3.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3.4 职业危害的警示告知制度3.5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3.6 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4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4.1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概述4.2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4.3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重点与难点: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

(三)思考与实践普通医院是否可以进行职业病鉴定?(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八劳动监察法(一)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现行劳动监察的主体、对象、内容、采取的形式和基本程序;劳动监察的管辖;劳动监察主体依法享有的职权和负担的义务。

(二)教学内容要点1 劳动监察概述1.1劳动监察的概念和特征1.2 劳动监察与相关概念的区别2 我国劳动监察制度的基本内容2.1 劳动监察的主体和对象2.2劳动监察的内容和形式2.3劳动监察的管辖2.4劳动监察主体的职责、职权和义务2.5 劳动监察的程序重点与难点:劳动监察的内容和形式。

(三)思考与实践劳动监察主体应遵循哪些义务?(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九劳动争议处理法(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劳动争议的概念、特点、种类、受案范围和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掌握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机制:协商和解、调解、劳动仲裁和诉讼。

(二)教学内容要点1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1.1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特点1.2 劳动争议的分类1.3 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1.4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1.5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2 劳动争议调解2.1 劳动争议调解概述2.2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3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2.4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效力3 劳动争议仲裁3.1 劳动争议仲裁概述3.2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3.3 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3.4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3.5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3.6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效力4 劳动争议诉讼4.1 劳动争议诉讼概述4.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与诉讼的衔接4.3 劳动争议诉讼的管辖4.4 劳动争议诉讼的当事人4.5 劳动争议诉讼中的举证责任4.6 劳动争议诉讼的程序重点与难点: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