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区划
中国农业分区
中国农业发展条件差异考考你读我国两个三角洲图(右图),回答第1题:1.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两地都发展了()A.淡水养殖业 B.甘蔗种植业C.甜菜种植业 D.造纸和化工右图所示地区曾被称为“北大荒”,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如今已是良田无际,稻麦飘香,城镇相望的北大仓。
读下图,回答2—5题。
2.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C.交通发达D.水热条件好3.“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小麦种植业4.“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业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C.小农经营D.粗放经营5.一般情况下,图中河流R()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6.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7.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大部分平原地区是黑钙土,其有机质含量全国最高B.可耕荒地多,自然肥力高C.山环水绕;平原相间分布,不利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D.人多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高8.东北地区耕地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主经是由于()A.气候湿润和半湿润 B.有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C.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0% D.耕地集中连片读右侧海南岛地理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关于该岛气候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充足,四季分明B.因山地屏蔽,基本不受台风影响C.地处低纬,几乎没有霜冻D.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10.该岛扩大沿海红树林防护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A.风暴潮的危害B.水土流失C.大气污染的危害D.泥石流的发生11.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新兴产业。
中国农业分区
中国农业发展条件差异考考你读我国两个三角洲图(右图),回答第1题:1.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两地都发展了()A.淡水养殖业 B.甘蔗种植业C.甜菜种植业 D.造纸和化工右图所示地区曾被称为“北大荒”,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如今已是良田无际,稻麦飘香,城镇相望的北大仓。
读下图,回答2—5题。
2.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C.交通发达D.水热条件好3.“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小麦种植业4.“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业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C.小农经营D.粗放经营5.一般情况下,图中河流R()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6.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7.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大部分平原地区是黑钙土,其有机质含量全国最高B.可耕荒地多,自然肥力高C.山环水绕;平原相间分布,不利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D.人多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高8.东北地区耕地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主经是由于()A.气候湿润和半湿润 B.有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C.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0% D.耕地集中连片读右侧海南岛地理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关于该岛气候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充足,四季分明B.因山地屏蔽,基本不受台风影响C.地处低纬,几乎没有霜冻D.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10.该岛扩大沿海红树林防护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A.风暴潮的危害B.水土流失C.大气污染的危害D.泥石流的发生11.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新兴产业。
中国的农业地理
中国的农业地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地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地理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的农业区划、农业资源分布、农业发展模式等方面,介绍中国的农业地理。
一、中国的农业区划中国的农业区划可以分为东、中、西三大农业区域。
东部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等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以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农产品;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地势较为平坦,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西南山地等地,地势高原和山地较多,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作物种植。
二、农业资源分布中国的农业资源分布相对较为分散。
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流域,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土壤资源则呈现出东厚西薄、南肥北瘠的特点。
金黄色土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是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的重要土壤类型。
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方的湿润地带。
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华北的山地地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木材和林产品。
三、农业发展模式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演变过程。
传统农业主要依赖人力和简单农具,农民主要从事自给自足的粮食种植。
现代农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大幅增加,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
然而,现代农业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中国开始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式推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总结:中国的农业地理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中、西三大农业区划各具特色。
农业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东部地区相对较为丰富,而西部地区则较为贫乏。
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也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生态农业的转变,不断追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的地理特点决定了中国农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农业区划是管理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我国农业区划种类较多,其划分方法也不尽一致,目前主要有:①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编制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它是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重大问题和关键措施及行政单位的完整性等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农业区,即东北农林区、内蒙及长城沿线牧农林区、黄淮海农业区、黄土高原农林牧区、长江中下游农林养殖区、华南农林热作区、西南农林区、甘新农牧林区、青藏高原牧农林区。
②根据我国客观存在的三条地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线、青藏高原边缘线和秦岭淮河线),将我国分为四大农业类型区:即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南方水田农业区;秦岭淮河以北,400毫米等降水线以东,北方旱地农业区;长城、青藏高原北,400毫米等降水线以西的西北牧业、灌溉农业区,这里还可分为东部的半农半牧区和西部甘新的绿洲农业和荒漠放牧为主的农业地区;青藏高寒牧业、农业区域,这里地高天寒,有广阔的草原,居民3/4是藏族,盛行季节放牧;农业集中在雅鲁藏布江谷地,以种植特有的青稞著名,并有小麦、马铃薯、玉米和豌豆等。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将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农业区和38个二级农业区,其中第十区为海洋水产区,一般将海洋水产区外的其他九个综合农业区称为九大综合农业区。
详细内容为:一、东北区: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地区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共181个县(市),面积95.3万平方公里。
土地、水和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热量资源不够充足。
由于纬度高,冬季严寒,无霜期由北至南80-180天,除辽南外,大部分地区只能一年一熟。
北部地区6-8月的作物生长期内常出现低温冷害造成减产。
本区是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最多的地区,每个农业人口平均产粮801公斤,常年向国家提供大量商品粮和大豆。
榨蚕茧产量占全国的60%左右。
本区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
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两侧和松嫩平原北部,有大量的宜农荒地,是我国开荒扩耕的重点区。
第九章农业资源与农区区划
2、农业资源分类 按照不同原则可把农业资源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 按属性分: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社会经济资源 按用途分:种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和渔业资源 按需求分:广泛资源和稀缺资源 3、农业资源基本特征 • 系统性与整体性 • 地域性 • 持续动态性 • 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线性 • 稀缺性与有价值性
•总量多,人均、单位耕地面积水量较少。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泥沙淤积严重,增加了江河防洪的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 ③土地资源 •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类型结构不合理。 •后背土地资源中,宜农耕荒地数量少,质量差;宜林地数量多, 质量较好。 •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土地退化严重。 •土地与人口矛盾尖锐,土地资源承载力长期处于临界状态。
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意义: • 为研究农业结构和布局奠定基础 • 为科学地划分农业区提供可靠的依据 • 为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农业区域划提供科学根据 3、农业资源调查和评价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① 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实行长远与当前结合,为农业生产 服务。 ② 运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 合效益的分析、评价。 ③ 要深入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全面的原则,评价资源的质量等级及其合理利用的方向途径。
二、农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现代农业生产的生产规模和开发利用资源的广度、深度不断扩 大,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要对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 1、农业资源调查: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各种农业资源条 件种类、特征、数量、质量、分布和潜力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的考察。 2、农业资源评价: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资源数量的有 限性和质量、分布及其结构功能的差异性,并结合发展生产的 要求,对各种资源在利用中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作用和效益予 以科学的计量和评价,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方式。
《中国农业区划体系》课件
农业区划体系在农业科研和推广中的应用
农业科研:为农业科研提供基础 数据,指导科研方向
区域规划:为区域农业规划提供 科学依据,促进区域农业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广应用:为农业推广提供科学 依据,提高推广效果
政策制定:为农业政策制定提供 科学依据,提高政策针对性和实 效性
农业区划体系在农业教育和培训中的应用
社会经济资 源:包括人 口、劳动力、
资金等
技术资源: 包括农业科 技、农业机
械等
农业经济区划
农业经济区划的目的:合理配置农业 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区划的方法:综合分析农业 资源、生产条件、市场等因素,采用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划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用:农业区划体系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 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区划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农业区划体系的形成:195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农业区划研究,1960年代正 式建立农业区划体系
农业区划体系的发展:1980年代,中国农业区划体系逐渐完善,形成了以农 业资源为基础,以农业经济为依据,以农业技术为手段的农业区划体系
农业区划体系在农业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农业区划体系为 农业政策制定提 供了科学依据
农业区划体系可 以帮助政府制定 出更加符合当地 实际情况的农业 政策
农业区划体系可 以帮助政府更好 地了解农业资源 分布情况,从而 制定出更加合理 的农业政策
农业区划体系可 以帮助政府更好 地了解农业市场 情况,从而制定 出更加符合市场 需求的农业政策
中国农业区划 体系
中国的农业区划与农产品市场
第四章
农业区划与农产 品市场的关系
农业区划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农业区划有助于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农业区划能够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农业区划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农产品市场提供更 丰富的资源。
农业区划能够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产品运输和仓储条件,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市 场流通效率。
农业区划促进,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区划与农产品市场协同发展的建议
优化农业区划,提 高农产品市场竞争 力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提高农产品品质和 产量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 系,促进产销对接
加强政策支持,推 动农业区划与农产 品市场协同发展
竞争格局:中国农产品市场存在多个竞争主体,包括大型农业企业、中小型农户和地方 特色农产品。
优势企业:介绍中国农产品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如中粮集团、新希望等。
竞争策略:分析中国农产品市场上主要企业的竞争策略,如价格战、品牌建设、渠道拓 展等。
未来趋势:预测中国农产品市场的未来竞争格局,如企业兼并重组、技术创新等。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区划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进行 分析,选择适合的农作物和种植方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农业专业化:农业区划有助于实现农业专业化,根据各地区的优势条件,发 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农业区划通过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避免浪费,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农业区划与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农业区划与农产品市场发展的经验 国际组织在农业区划与农产品市场发展中的作用 国际农业科技与农业区划和农产品市场的融合发展 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农业区划第七章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Ⅷ1.蒙宁甘农牧区 Ⅷ.甘新区 Ⅷ2.北疆农牧林区
Ⅷ3.南疆农牧区
V.长江中 下游区
V 1.长江下游平原丘陵农林水产区 V 2.豫鄂皖平原山地农林区 V 3.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产区 V 4.江南丘陵山地林农区 V 5.浙闽丘陵山地林农区 V 6.南岭丘陵山地林农区
Ⅸ.青藏区 X.海洋水 产区
Ⅸ1.藏南农牧区 Ⅸ2.川藏林农牧区 Ⅸ3.青甘农区 Ⅸ4.青藏高寒牧区
一级区
二级区
一级区
二级区
I.东北区 Ⅱ.内蒙古及 长城沿线区 Ⅲ.黄淮海区
I 1 . 兴安岭林农区 I 2 . 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 I 3 . 长白山地林农区 I 4. 辽宁平原丘陵农林区 Ⅱ1.内蒙古北部牧区 Ⅱ2.内蒙古中南部牧农区 Ⅱ3.长城沿线农林牧区 Ⅲ1.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农业区 Ⅲ2.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 Ⅲ3.黄淮平原农业区 Ⅲ4.山东丘陵农林区
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农业区
黄淮平原农业区
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
山东丘陵农林区
农业资源特点
农业生产特征和发展方向
Ⅳ.黄土高原区
❖ 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 山以东、 伏牛山和秦岭 以北、长城以南
❖ 土地总面积为41.6km2, 总人口为7976.18万,人 口密度为191.7人/km2。
❖ 该区是中国农业的发源 地,但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亟待治 理开发。
农业资源特点
农业生产特征与发展方向
Ⅹ.海洋水产区
❖ 本区南至南沙群岛,北至辽东湾,跨纬度约 44°,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
❖ 自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 湾以东太平洋西部五大海域;
❖ 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沿海有大小岛屿 5000多个,岛屿岸线有14000多公里;
第四章中国农业区划
第四章中国农业区划农业区划是为了综合研究每一地区农业内部各部门和各种农作物的有机联 系,充分反映各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潜力和发展方向,同时揭示农业生 产区间差异性和区内一致性,以便合理地、有效地实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 促 进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
区划依据与方法: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于1979—1980年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在系统研究中国农 业地域分异规律,科学揭示和反映农业的区间明显差异和区内基本一致性的基础 上,提出了《中国农业综合区划》,将全国陆地部分划分为9个一级区和一个海 洋水产区,并进一步将9个陆地一级区划分为32个二级区。
在开展全国性区划 的同时,也进行了省级和县级区划,形成了完整的、全面的全国农业区划系统。
在9个陆地一级区中,将秦岭一一淮河以北地区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 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以南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 将西部划分为甘新区和青藏区(见图)。
全国农业区划的主要依据是: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的 相对一致性,农业生产基本特征与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农业生产关键 问题与建设途径的相对一致性;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
、东北农业区 东北农业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地区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严丿 t< 电 f j I _jr f 1 \/* 东、? (一J t 北■以強韩宦)afttowbuia > it F* V新I RlteAtaE * i JI 两VKtr E 购E 1由議甘■畝鉉ID ff iMlEfiltdj M2附櫛塀In 血1返七庄戟 社 戟抹崔区 T J 怏H 尊賂卡Mik 水产呂区< V K K * «t H'A图2』中国农业区划图■ ■宁廿4 TtA的大兴安岭地区,土地面积95.3 万平方公里。
本区农垦历史晚,人均耕地较多,直耕荒地广,是向全国提供大量商品粮、大豆、木材等农林产品的重要基地,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
中国的农业与农业区划
中国的农业与农业区划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中国采取了农业区划的措施。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中国的农业发展以及农业区划的实施情况。
一、中国的农业发展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拥有悠久的农耕历史。
中国的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其中以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猪、牛、羊等畜牧业为主要产业。
多年来,中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充分满足了国内人民的食品需求,并为出口提供了可观的农产品。
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农村劳动力稀缺。
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科技和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此外,农业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也对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发展政策。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和检验,确保农产品安全。
通过农业保险制度,减轻农民的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的农业区划农业区划是指根据农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将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农业发展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划分出适宜不同农作物和养殖业发展的区域。
在中国,农业区划是国家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农业区划分为若干个主要区域,每个区域具备不同的农业发展条件和特点。
例如,东北地区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和玉米。
而长江流域地区的气候和土地条件适合种植水稻和蔬菜。
西南地区山地较多,其特点适合养殖业发展。
中国的不同地区通过农业区划的划分,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农业区划对于中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农业区划,可以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的建设。
合理的农业区划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农业区划体系
一、农业区划的概念
❖ 农业区划,是从宏观和综合的角度,以资源调查评 价为基础,以划分农业区域为对象,以综合分析为 手段,以求取资源利用最大效益为目的,为国家发 展国民经济宏观决策提供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五方 面:
❖ 1.农业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价; ❖ 2.农业区域划分; ❖ 3.农业区域合理布局与综合规划; ❖ 4.农业区域综合开发的前期论证与综合评估; ❖ 5.农业区域开发实验区的组织与指导。横向体系——④综合农业区划
❖ 是整个农业区划的主体和核心。综合分析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农业生产各部门的特点,以 及生产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的地域差异,划分综合 农业区域类型,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合理利 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安排生产 布局和结构、建设商品生产基地、进行综合治理和 逐步实现现代化等方面的建议。
二、农业区划的意义和作用
三、农业区划的内容和体系
横向体系 纵向体系
①农业自然条件区划 ②农业部门区划 ③农业技术改造区划
④综合农业区划
前三种专项(或 部门)区划是综 合农业区划的基 础;综合农业区 划则是专项(部 门)区划的集中 反映,它又对后
九大农业区划划定依据
九大农业区划划定依据九大农业区划是指国家根据农业类型、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因素划分的九个不同的农业区域。
这种区划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而进行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九大农业区划的依据和特点。
一、华北农业区: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华北农业区气候干旱,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还有丰富的水果种植条件。
二、东北农业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东北农业区气候寒冷,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大豆、玉米、小麦等作物,还有良好的牧草资源。
三、黄淮农业区:黄淮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重点区域之一,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黄淮农业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还有优质的畜禽养殖条件。
四、长江中下游农业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长江中下游农业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稻谷、蔬菜、水果等作物,还有发展渔业的良好条件。
五、西南农业区: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西南农业区气候多样,土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还有良好的茶叶、烟草等经济作物种植条件。
六、西北农业区: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西北农业区气候干旱,土地资源贫瘠,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还有发展畜牧养殖的潜力。
七、长白山区:长白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长白山区气候寒冷,土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还有发展林果种植、养殖业的潜力。
八、台湾农业区:台湾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台湾农业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水稻、蔬菜、水果等作物,还有良好的渔业养殖条件。
九大农业区划划定依据
九大农业区划划定依据一、华北农业区划华北地区位于中国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省市。
该地区气候多样,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根据气候和土地利用情况,华北地区被划分为北方平原、太行山地、太行山麓丘陵、华北山区等四个农业区划。
北方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太行山地气温较低,适宜种植果树和经济作物。
太行山麓丘陵地形复杂,适合发展畜牧业和果树种植。
华北山区地势陡峭,多山地和山谷,适合发展林木种植和养殖业。
二、东北农业区划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气候寒冷,冬季长,夏季短。
根据气候和土地利用情况,东北地区被划分为东北平原、长白山地、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四个农业区划。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
长白山地气温较低,适宜种植耐寒作物和养殖业。
松嫩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发展粮食种植和畜牧业。
辽河平原地势较低,土地湿润,适合发展水稻种植和养殖业。
三、黄淮海农业区划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四个省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根据气候和土地利用情况,黄淮海地区被划分为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江南水乡等三个农业区划。
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发展粮食种植和养殖业。
江淮平原地势较低,土地湿润,适宜种植水稻和经济作物。
江南水乡地区河网密布,土壤肥沃,适合发展水稻种植、渔业和养殖业。
四、西南农业区划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气候多样,地形复杂。
根据气候和土地利用情况,西南地区被划分为川西高原、川东丘陵、云贵高原、滇西北高原等四个农业区划。
川西高原地势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适宜发展牧业和高原农作物种植。
川东丘陵地势较低,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云贵高原地势复杂,适合发展茶叶种植和经济作物。
滇西北高原地势较高,气候凉爽,适宜发展牧业和高原农作物种植。
五、西北农业区划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第七章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 草原辽阔,是中国的重要牧区
3个二级区:
Ⅱ1.内蒙古北部牧区; Ⅱ2.内蒙古中南部牧农区; Ⅱ3.长城沿线农牧林区。
内蒙古北部牧区 内蒙古中南部牧区
农业资源特点
农业生产特征和发展方向
Ⅲ.黄淮海区
Ⅵ.西南区
Ⅵ1.秦岭大巴山林农区 Ⅵ2.四川盆地农林区 Ⅵ3.川鄂湘黔边境山地林农 区 Ⅵ4.黔桂高原山地农林牧区 Ⅵ5.川滇高原山地农林牧区
Ⅶ.华南 区
Ⅶ1.闽南粤中农林水产区 Ⅶ2.粤西湘南农林区 Ⅶ3.滇南农林区 Ⅶ4.琼雷及南海诸岛农林区 Ⅶ5.台湾农林区
Ⅳ.黄土高原 区
Ⅳ1. 晋东豫西丘陵山地农林牧区 Ⅳ2.汾渭谷地农业区 Ⅳ3.晋陕甘黄土丘陵沟谷牧林农区 Ⅳ4.陇中青东丘陵农牧区
中国主要山脉和山峰
中国主要河流分布
长江水系
黄河水系
珠江水系
松花江水系
淮河水系
海河水系
辽河水系
西南水系
气候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
我国经纬度划分
综合农业分区
10 个一级农业区和38个二级农业区:
❖ 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 ❖ 农业生产基本特征和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 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与建设途径的相对一致性; ❖ 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
5个二级区
Ⅵ1.秦岭大巴山林农区; Ⅵ2.四川盆地农林区; Ⅵ3.川、鄂、湘、黔边境山地林农牧区; Ⅵ4.黔、 桂高原山地林农牧区; Ⅵ5.川、滇高原山地农林牧区。
农业资源特点
农业生产特征和发展方向
Ⅶ.华南区
❖ 福州-大埔-英德-百色-新平-盈江一线以南 ❖ 总面积为49.5×104km2,总人口为1l 177.46万,人口密度为225.8
区域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
区域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农业区域划分的基本原则1. 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种植。
2. 根据人文条件划分,包括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的人文条件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
二、我国农业区域划分我国农业区域划分主要分为北方农业区和南方农业区,北方农业区包括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新疆伊犁河谷等地,主要种植小麦、水稻、棉花等作物,南方农业区包括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西南山地等地,主要种植稻米、茶叶、水果等作物。
三、不同农业区域的特点1. 北方农业区: 冬季冷、夏季热,种植小麦、水稻、棉花等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
2. 南方农业区: 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水稻、茶叶、水果等作物,以经济作物为主。
四、农业生产的系统工程农业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养殖生产、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等环节,只有各个环节协调合作,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良好质量。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 水利设施建设: 包括水库、灌溉渠道等,保障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需要。
2. 农田整理: 包括平整土地、排水设施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六、种植养殖生产1. 农作物种植: 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等,以及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环节。
2. 畜禽养殖: 包括畜牧业和家禽养殖,控制疾病传播、科学饲养管理等。
七、农产品加工与流通1. 农产品加工: 包括农作物加工、畜产品加工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 农产品流通: 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等,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合理。
八、集约化种植养殖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可采取集约化种植养殖方式,包括大田种植、规模养殖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产量。
九、农业绿色生产农业绿色生产是指采用生态友好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包括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等。
十、区域农业发展规划为了实现农业区域化发展和资源整合利用,可制定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包括优势产业培育、装备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措施。
中国的农业区划与发展特点
农业区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扶持:政府对农业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 入
土地政策: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等政策
农业补贴:对农业区的补贴政策,如粮食补贴、 农机补贴等
科技支持:对农业区的科技支持和技术推广, 如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
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农业区的市场机制,如 农产品市场、农产品流通等
03
农业区划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章节副标题
农业区划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不同地区的 自然条件和资源 禀赋,合理规划 农业产业布局, 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通过区划, 可以更好地发挥 各地区的比较优 势,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农产品 质量。
促进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区划可 以引导各地区根 据市场需求和资 源条件,调整农 业产业结构,实 现农业产业的多 元化发展。
技术推广:政府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人才培养:政府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业科技创 新能力
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推动农业科技创 新:区划可以引 导各地区加强农 业科技创新,提 高农业生产技术 水平,推动农业 现代化进程。
农业发展对农业区划的反馈
农业发展对农业区划的影响:农业发展对农业区划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不 断调整和优化农业区划。
农业区划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农业区划可以引导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
环境保护:对农业区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如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农业区划是管理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我国农业区划种类较多,其划分方法也不尽一致,目前主要有:①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编制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它是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重大问题和关键措施及行政单位的完整性等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农业区,即东北农林区、内蒙及长城沿线牧农林区、黄淮海农业区、黄土高原农林牧区、长江中下游农林养殖区、华南农林热作区、西南农林区、甘新农牧林区、青藏高原牧农林区。
②根据我国客观存在的三条地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线、青藏高原边缘线和秦岭淮河线),将我国分为四大农业类型区:即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南方水田农业区;秦岭淮河以北,400毫米等降水线以东,北方旱地农业区;长城、青藏高原北,400毫米等降水线以西的西北牧业、灌溉农业区,这里还可分为东部的半农半牧区和西部甘新的绿洲农业和荒漠放牧为主的农业地区;青藏高寒牧业、农业区域,这里地高天寒,有广阔的草原,居民3/4是藏族,盛行季节放牧;农业集中在雅鲁藏布江谷地,以种植特有的青稞著名,并有小麦、马铃薯、玉米和豌豆等。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将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农业区和38个二级农业区,其中第十区为海洋水产区,一般将海洋水产区外的其他九个综合农业区称为九大综合农业区。
详细内容为:一、东北区: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地区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共181个县(市),面积95.3万平方公里。
土地、水和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热量资源不够充足。
由于纬度高,冬季严寒,无霜期由北至南80-180天,除辽南外,大部分地区只能一年一熟。
北部地区6-8月的作物生长期内常出现低温冷害造成减产。
本区是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最多的地区,每个农业人口平均产粮801公斤,常年向国家提供大量商品粮和大豆。
榨蚕茧产量占全国的60%左右。
本区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
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两侧和松嫩平原北部,有大量的宜农荒地,是我国开荒扩耕的重点区。
第九章农业资源与农区区划
第一节 中国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中国农业区划 第三节 中国综合农业区概述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中国农业资源的节本特征
一、农业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 农业资源在不同地区的数量、质量差异是农业生产地域分 异规律和农业区域形成的基础,所以开展农业资源的 调查 和评价是农业区划工作的基础。 1、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 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广义农业资源指所有农业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 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技术资源的总和。 狭义农业资源仅指农业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
•两阶段法和平行法 “两阶段法”指把评价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平行法”在基本调查的基础上,把资源的自然因素评价同 资源利用种类的社会经济分析同时进行。 •系统工程评价序列和最优化方法 •地图法和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三、中国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和评价 1、农业自然资源 ①农业气候资源 •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偏少,水成为大部分地区的限制因素。 •雨季基本同季,夏季“光热水”共济。 •热量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气候灾害频繁。 •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强烈,地区差异显著。 •“光热水”匹配不协调,地区差异显著。 ②水资源
第二节 中国农业区划
一、农业区划基本理论 农业区划的基础理论包括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劳动地域分 工理论、农业生态经济理论等。 1、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根据行程原因和表现形式,可将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分为地 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 2、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3、农业生态经济理论 二、农业区划的划分方法
1、农业区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 要有明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 为核心来安排农业生产的作物品种或是调整作物布局和农业 结构。 • 树立鲜明的生产观点,坚持为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和实现 农业现代化服务。 • 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 相应的措施。 • 要有长期的观点,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的要求,作出分阶段的安排,并保持连续性,着眼长远。 2、农业区划步骤 ① 准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读图回答
在该地区要发展乳牛、蔬菜、茶 树、水稻四种农业,试在图中A、 B、C、D四个区位安排这四种农 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1)A地应发展 为
,因 。பைடு நூலகம்
(2)B地应发展 为
,因 。
(3)C地应发展 为
,因 。
(4)D地应发展 为
,因 。
二、东北、华北旱地农业区
秦
岭 | 淮 河 以
半 湿 润 区
经度地带性明显 东部草甸草原 中部干草原 西部荒漠、戈壁 本地区面临严重的 荒漠化现象,你知 道原因吗?你有什 么措施吗?
三、西北内陆农业区
种植业以绿洲农业和灌 溉农业为主 光照资源丰富→南疆长 绒棉基地的形成 内陆→大陆性强→日较 差大→优质瓜果基地的 形成 主要农业基地:河西走 廊、河套平原等
复习课
执教者-----胡春妹
中国四大农业区
知识梳理
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土壤 二、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和劳动力、经济地理位置、 科学技术水平、商品经济发展程度
一、东南水田农业区
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影响农业生产和 布局的主要因素分析 东南水田农业区形成 的原因 (提示:从气候、地 形、人口劳动力等方 面讨论)
水 资 源 缺 乏
光 照 资 源 丰 富
有 利 棉 花 种 植
商 品 棉 基 地
全国商品棉基地
2、东北地区
知识梳理: 东北地区河流 河水的补给特 征:
双峰值,4、5月有 春汛,7、8月为主 汛
3、黄土高原区
存在问题:水土流 失严重 治理:水土保持林 梯田 农业生产集中在渭 河谷地河汾河谷地
4、内蒙古地区
旱 作 农 业
北
1、黄淮海地区
当地有“春雨 贵如油”这一 谚语,你能运 用你所学的地 理知识解释这 一现象吗?
1997~2001年, 华北地区发生了较 为严重的旱 情,致 使华北地区农作物 大幅减产,水资源 严重短缺,生态环 境恶化,沙尘暴加 剧。
知识梳理:
中国东部雨带的移动: 每年的4-5月雨带停留在南方地区, 华北地区形成春旱。 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势力弱:北旱南涝
四、青藏高原农业区
高寒
畜牧业:天然草场辽阔, 全国面积最大的牧区 种植业:河谷地区 林业:全国第二大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