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试卷分析课
高三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
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通观试卷,绝大部分题目设计较好,符合高考题的风格,看似很难,细细考虑很容易。
通过这次训练是学生从做题思路和做题规范上都有了一次很好的提高。
一、就统计情况看,学生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选择题看:一方面学生缺乏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另一方面不能对材料有透彻的理解。
出错率高的题目是25、28、33、35。
2、从材料分析题看:出错率高的题目主要是第41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抽象分析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选做题上,学生完成情况比较良好。
二、从阅卷环节看,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机读卡有破、脏、折的现象;2、学生在粘贴条形码的时候,位置不符合要求;3、学生的条形码信息有误,系制作的失误,需及时修正;4、部分教师对于阅卷系统不能熟练操作;5、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效果。
根据以上答卷中失分现象与原因,概括总结出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试题考查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面,记忆理解不够牢固准确,不能迅速有效地提取平常积累的知识来解答试题中的问题。
如选择题基本都是需要依据相关基础知识才能确定正确答案,间接考查了有关基础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1)迁移知识的能力差。
试题设问的角度和情景大多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但解决这些新角度、新情景问题所依托的知识却是在教材之中的,作答时只需按题目要求,从时间、空间范围上与教材内容加以对应,稍加归纳整理即可。
(2)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差。
一是找不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二是对有效信息缺乏概括归纳。
依托新材料、新情境设计新问题是高考卷的主要特点,必须加强训练、减少失误。
(3)概括归纳、分析评价问题的思维能力差。
首先是概括归纳不够精练、准确,答案内容多而得分少;其次是分析评价能力差,不能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思维角度单一、片面。
(4)审题能力差。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印象及二轮备考思路一、试卷总体印象及成绩分析1、对于试卷的总体印象毫无疑问,对于这次皖西高中联考之阶段性检测,命题者是予以高度重视的。
从命题的思路、试卷的呈现等方面,无不体现了命制者把握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的脉搏,并使试卷命制力图贴近课标全国卷的用心。
该次历史命卷呈现出如下特点:1)、在考查的范围及内容方面力图贴近新课标全国卷本次历史学科检测采用全国卷文科综合样式命题,以历史必修课程三个模块册为考查范围,突出学科骨干知识,考点分布符合全国卷考试大纲要求。
尤其突出表现在选择题的命制方面。
在中国古代史方面命制了4道,近代史部分3道,现代史部分1道。
世界史方面4道。
可见命卷者以考查中国史为主。
在内容的选择方面,突出文化史和经济史,在题例和分值分布方面基本符合新课标全国卷近三年来的命制规律。
不过中国现代史部分分值比重过大。
考查范围、内容及分值比重具体分布如下表:2)、原创性强虽然个别题目其文本部分令人熟悉,但该卷命制的题目基本是以全新的内容呈现,富于新意。
尤其是在非选择题方面,基本都是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结合历史史实、历史现象进行考查,不但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而且创新性强,令人耳目一新。
3)、体现一定思辨性新课标全国卷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不再以认知技能为测试中心,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能力,思辨性特别强。
具体说来,首先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基于文本的历史分析能力,相应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归纳、比较、解释等能力。
这次历史命卷力图体现学科思辨性特点,在考查基本历史知识基础上,巧妙设置知识和思维陷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试卷难度,达到考查的目的。
如选择题第25题唐朝筒车题。
该题要求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辨识诗句所描述的是何种灌溉(生产)工具。
但这只是考查的一层。
选项中没有“筒车”这一文本信息呈现,命制者巧妙地给出了与“筒车”同一时期的“曲辕犁”这一信息,通过思维转换增加了思维难度。
此题还辐射出对历史时序性的考查。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试卷分析)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试卷分析)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在新老高考并行、新旧课标交替时期,注重严格贯彻依标施考,试卷结构、题量、难度适中,试题情境友好平实,为平稳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一、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五史”考查体系1.推进党史考查进一步深化高考试题从党史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在具体史实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难题的理论自觉,并从中汲取思想养分,坚定历史自信。
如文综乙卷第41题选取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不同文献,要求学生比较三方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态度和实质差异,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主张全面反攻、力争受降权是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成果的巩固,对于保证战后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文综甲卷第30题以党的一大关于当时工作重点的讨论为主题设置情境,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作出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党在救国大业中表现出的先进性、创新性。
2.注重考查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典型史实,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如文综甲卷第42题以武汉长江大桥为例,要求学生自主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考查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掌握程度和对祖国建设成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认识。
文综乙卷第30题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艺术家将现代艺术形式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文化创作成就,启发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精神内涵。
3.坚持考查中华民族发展史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我国五千年文明演进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史实,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如文综甲卷第47题以春秋时期孔子的“乐教”设置问题情境,展现“乐教”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独特功能,启发学生认识“乐教”对儒家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一、试卷基本情况。
1. 试卷结构。
- 本试卷为人教版高三历史综合测试卷,满分100分。
题型包括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 考查内容。
- 涵盖了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内容。
从古代史到近现代史均有涉及,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等。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 选择题部分。
- 得分情况。
- 整体得分率约为60%。
其中第5题、第12题和第20题错误率较高。
- 典型错题分析。
- 第5题:题目内容为“唐代三省六部制下,负责审核政令的是()A. 中书省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吏部”。
正确答案是B门下省。
学生错选A中书省的较多。
原因在于学生对三省的职能记忆混淆,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这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三省六部制具体职能的记忆。
- 第12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 意大利商业城市的繁荣 B. 刺激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C. 促使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D. 使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正确答案是B。
很多学生错选D。
学生没有理解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的直接影响和先后顺序。
新航路开辟首先刺激了大西洋沿岸国家如英国工商业的发展,而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是在17世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新航路开辟后商路转移的直接影响。
这表明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方面存在不足。
- 第20题:“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后,苏联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B. 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 提出杜鲁门主义 D. 实施马歇尔计划”。
正确答案是A。
部分学生错选B。
学生没有准确区分苏联在冷战不同阶段针对北约的不同应对措施。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及对策
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②获取解读历史信息和强调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欠缺;③审题和解题缺少方法和技巧。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把考纲要求的四中能力测试目标落到实处。
历史能力测试四种目标是什么呢?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即强调解读题目中的历史信息。
第一层次是审清题目的考查意图和要求,基本要求为“精”、“准”二字。
第二层次是提取题目中材料的有效信息。
怎样提取有效信息呢?一是要求题目要求来提取信息;二是依据以学知识去理解材料有效信息的内涵。
第三层次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强调链接课本知识。
第一层次是根据试题考查要求去链接知识。
第二层次是将题目中材料信息与课本知识有效链接。
第三层次是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强调阐释历史的能力。
第一层次是表述事物的现象和特征,关键是从特征入手。
第二层次要求从现象深入到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层次是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强调解决情境问题,即解决新的情境问题的能力。
第一层次是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
第二层次强调表述思路的清晰性,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
第三层次强调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三轮复习要处理好两件事:一是模拟测试,二是回归教材。
在高模拟测试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精选近三年的各地高考试题和今年的模拟试题进行强化训练,及时暴露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②进行有征对性的强化记忆和理解以弥补一轮复习中的不足,形成相对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③进行规范化做题,训练学生的应试技能。
①②③①②③在回归教材时要求学生注意以下三点:①系统复习主干知识,线索清晰,要点完备;②对与社会热点相联系的内容,要抓住与教材知识的联系,思考其现实意义有哪些;③注意查缺补漏,细致入微,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看,因为只有最后的印象才是最深刻的。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复习课程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情况分析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
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
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
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
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
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
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
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
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
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三、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一轮复习有意识加强学生对材料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的训练,由于大量全国卷水平的高考真题的加入,难度也随之提升。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0, 0%
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
必学修艺三术, 中国传 近统代文以化来主世流界思的科学发展 历近想程代的中演国变的, 1思3, 想解放潮流
23%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
必修三, 古代中 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
必修三理现, 西论代方成 中人果国的科技、教育与 文精神文的学起艺源术 及其发19展世,纪8,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必修一, 中国当 代史, 4,
4%
必修一, 世界近 代史, 18, 19%
图表标题
必修一, 世中界国当古
代史, 中国古21代01,, 2史112%%
世界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必修一, 中国近 代史, 30, 32%
世界近代史
中国当代史 必修一,
世界当世代界史古 代史, 11, 12%
必修二, 苏联 的社会主义建
在试题的形式上,非选择 题中的图片和图表越来越 多,材料内容和文字阅读 量越来越大,对学生的分 析和概括能力要求越来越 高,同时加强了对史观的 考查,在历史的脉络中去 理解历史的变化。
必修一: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特点、英法美代议 制民主制、近代西方文 明对中国造成冲击等;
必修二:中古代经济结 构特点、商品经济中的 货币经济、近代经济结 构的变化及其对中国思 想和政治近代化的影 响、工业革命、近代经 济政策变化、新中国经 济建设。今年的试题考 查多注重中国和世界的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设, 4, 5% 必修二, 世界 资本主义经济 政策的调整 ,
9, 11%
必修二, 中国 社会生活的变
迁, 6, 7%
必修二, 中国 特色社会必主修义二, 近代 建设的中道国路经, 济结构
10, 12变%动, 16, 19%
针对高中历史试卷的分析
针对高中历史试卷的分析针对高中历史试卷的分析范文高中历史试卷分析篇一:高中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一、命题指导思想和特点(一)、指导思想纵观整个试题,总体体现了以能力和素质立意的理念和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以发挥历史教育测量的诊断功能和导向功能。
(二)、试题特点1、总体平和,难度适中试题的结构、题型与容量适度,有一定的效度、区分度。
难度适中,全卷没有让所有学生都动不起笔的题目,也没有一个大题让相当一部分考生得满分的题目。
全卷基本按照高考要求命制,让分科以后的文科学生见识一下高考模式的题目是很有必要的。
2、立足基础,贴近教学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
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从阅卷及抽样的结果看,主要有五大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科能力没形成、审题偏差大、书写不规范、新课程意识缺失。
1、基础知识不牢固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特别是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没有真正把握。
2、审题偏差大本次考试因审题失误而失分显得特别严重。
审题中抓不住关键性字词,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理解偏差,不按照要求回答,答非所问。
3、书写不规范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学生语文知识匮乏,不能有效组织答案,主要表现为知识要点不明确,没有层次性,出现口语化,文字表达不够严谨;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或术语答题,出现许多无效文字;关键字词写成错别字。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加强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教学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在历史概念上存在很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基本历史概念阐释清楚,让学生对一些历史概念烂熟于心。
并适时进行跟踪检查,通过课前默写、课后作业、抽查等方式,增强对历史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2.教学重、难点分析应加重学生参与的力度包括新课教学和试题练习和讲评,在培养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多给学生参与的平台和机会,因为学生参与,能有效及时地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偏向及思考方式的偏差。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第一篇:高三历史试卷分析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分析刘雪萍一、试卷总的特点:本次期中考试是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从总体上说,题型基本稳定,难易度把握与高考接近,知识考查的覆盖面较广,包括选修及必修一四册书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主观题注重考查从材料情境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察学生对材料知识的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述能力,体现了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
二、单选题:注重基础,考查能力1、单选题4、5、10、13、19、20题较为平易,考查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例如,第10题考查的历史事件是抗日战争,考生可根据题干中所给的“二十九军”等词语来推算。
第19题考查的是新时期对外关系成就的有关知识,考生只要能认真阅读整个题干,注意关键性的词语“20世纪70年代” 就可得出正确答案,此题最大的干扰项是A选项。
2、单选题1、3、6、11、14、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突出考查了考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第3题考查中国西周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
考生如果不认真阅读题干材料,不抓住“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这个细节性词句,就难以避开“在封建制度下”这个最大的干扰信息。
可见,认真审题是做好单选题的前提和关键。
3、单选题第2、7、8、9、12、15、16题,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分析比较的能力。
其中第9题好多考生没弄清作者所说的“四肢”与“头脑”的涵义,选错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12题对抗战胜利后建国路线的比较考查,该题设计十分巧妙,考生得分率较低。
15题的关键点在于学生能否抓住“最适宜”这个关键词,然后再从选项中比较排查找出答案。
4、单选题侧重于设置陷阱,迷惑性很大,学生一不留神陷入圈套。
如、17、18在文字方面做文章,注重细节考查。
三、主观题注重学科内知识整合,考查考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能力 21题(10分):问(2)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前期温州向近代化城市演变的重要表现,本问要求学生答题要“依据材料”,本小题失分主要在阅读史料、理解史料能力欠缺,致使要点概括不全、表述不明确、不具体所指。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2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2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分析报告一、命题指导思想本次命题是在市教育局、市教研室的领导下和组织下,在第一次质检的基础上,对我市高三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的一次全面诊断,目的是查找我市高三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和探讨出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我市历史二轮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为此,我们在命题中依然遵循了如下原则:1、命题注重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其诊断功能。
2、充分体现高考导向的功能。
根据2011年历史高考的特点和命题趋向,试卷在重视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十分注重考查学科意识和学科的思维能力,在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下,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概括和归纳能力、理解和判断能力、比较和综合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社会教育功能。
命题突出时代特征,联系现实社会热点,关注历史学科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力图贴近高考、贴近学生。
4、回归教材,适当创新。
通过全市第一次质检考试,发现不少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课本不熟悉。
因此,本次考试增加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5、难度系数力求控制在0(6—0(75之间。
二、基本情况分析1、总体情况分析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各县人平统计北湖区资兴市苏仙区桂阳县永兴县宜章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全市人均分 60.8 63.5 69.6 59.1 60(5 61.3 62.7 61.0 67.9 61.1 59.7 63.1排名 8 3 1 11 9 5 4 7 2 6 10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省示范性中学人平统计市一中资兴市二桂阳桂阳永兴宜章嘉禾临武汝城桂东一安仁全市市立中三中一中一中一中一中一中一中中一中人平人均分 64.5 69.2 72.8 62.7 50.2 67.1 67.1 62.3 62.3 67.4 58(9 67.1 65.2 排名 7 2 1 8 12 5 6 9 10 3 11 4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市示范性中学人平统计市三中资兴永兴永兴宜章宜章临武汝城安仁安仁市示范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六中二中二中二中三中人均分 57.4 50.0 60.4 62.1 51.0 52.7 45.2 47.2 52.7 47.1 52.9 排名 3 7 2 1 6 4 10 8 5 9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普通中学及预科人平统计明星学校菁华园湘南中学永兴五中苏仙预科桂阳预科嘉禾预科汝城培训桂东教工人均分 66(6 64.4 69.4 45.7 70.8 81.1 64.9 72.0 73(8排名 6 8 5 9 4 1 7 3 22、选择题情况分析:选择题得分率统计表(%)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率 83% 31% 22% 44% 78% 65% 76% 76% 91% 80% 64% 78% 76%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率 69% 60% 25% 95% 89% 96% 89% 78% 93% 78% 51% 91%说明:本次分析主要选取宜章一中为对象,进行了抽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2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2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分析报告一、命题指导思想本次命题是在市教育局、市教研室的领导下和组织下,在第一次质检的基础上,对我市高三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的一次全面诊断,目的是查找我市高三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和探讨出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我市历史二轮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为此,我们在命题中依然遵循了如下原则:1、命题注重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其诊断功能。
2、充分体现高考导向的功能。
根据2011年历史高考的特点和命题趋向,试卷在重视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十分注重考查学科意识和学科的思维能力,在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下,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概括和归纳能力、理解和判断能力、比较和综合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社会教育功能。
命题突出时代特征,联系现实社会热点,关注历史学科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力图贴近高考、贴近学生。
4、回归教材,适当创新。
通过全市第一次质检考试,发现不少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课本不熟悉。
因此,本次考试增加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5、难度系数力求控制在0(6—0(75之间。
二、基本情况分析1、总体情况分析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各县人平统计北湖区资兴市苏仙区桂阳县永兴县宜章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全市人均分 60.8 63.5 69.6 59.1 60(5 61.3 62.7 61.0 67.9 61.1 59.7 63.1排名 8 3 1 11 9 5 4 7 2 6 10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省示范性中学人平统计市一中资兴市二桂阳桂阳永兴宜章嘉禾临武汝城桂东一安仁全市市立中三中一中一中一中一中一中一中中一中人平人均分 64.5 69.2 72.8 62.7 50.2 67.1 67.1 62.3 62.3 67.4 58(9 67.1 65.2 排名 7 2 1 8 12 5 6 9 10 3 11 4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市示范性中学人平统计市三中资兴永兴永兴宜章宜章临武汝城安仁安仁市示范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六中二中二中二中三中人均分 57.4 50.0 60.4 62.1 51.0 52.7 45.2 47.2 52.7 47.1 52.9 排名 3 7 2 1 6 4 10 8 5 9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普通中学及预科人平统计明星学校菁华园湘南中学永兴五中苏仙预科桂阳预科嘉禾预科汝城培训桂东教工人均分 66(6 64.4 69.4 45.7 70.8 81.1 64.9 72.0 73(8排名 6 8 5 9 4 1 7 3 22、选择题情况分析:选择题得分率统计表(%)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率 83% 31% 22% 44% 78% 65% 76% 76% 91% 80% 64% 78% 76%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率 69% 60% 25% 95% 89% 96% 89% 78% 93% 78% 51% 91%说明:本次分析主要选取宜章一中为对象,进行了抽样分析。
高三历史复习试卷分析课29页PPT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高三历史复习试卷分析课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历史试卷分析(实用7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试卷,试卷是是资格考试中用以检验考生有关知识能力而进行人才筛选的工具。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试卷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试卷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试卷分析1一、文综试卷中历史试题总体评价1、题型基本稳定,知识布局合理,难易度把握较好:选取题以史料形式出现,非选取题的考查资料以小专题知识为主线进行综合整合、采用层层递进的小问题设置,注重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潜力的考查。
知识布局合理:考查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试卷难易度把握较好,问题设置有梯度。
2、体现高考的方向:从知识立意向潜力立意转化。
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材料分析题注重材料的鲜活性,有图片资源的运用;问题设计有务必的开放性(如40题第4小问)。
3、较好地把握宏观与微观、理性与感性知识的有机结合:如意识形态与客观存在的关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
4、注意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注意教材新增加的资料与提法(如30题)二、教学推荐1、加强历史概念的辨析与运用训练。
2、加强知识的梳理、探究、变通与整合,加强高三最后阶段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3、认真研究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与高中新课程标准,把握考改方向。
(1)认真研究20xx年考试说明,务必要吃透考纲,对照20xx年说明,做到心中有底。
(2)研究20xx年新教材高考模拟试题,领悟高考动向与潜力要求。
(3)尝试以新课标模块为指导方向的'专题复习,尤其是一些新的思想与新提法。
4、加强对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更大程度提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如每一次测试后,对学生答题状况作一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知识网络是否构成、分析问题是否较窄、新情境下运用知识潜力是否较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否停留在微观表面、主干知识是否宏观把握等,尔后教师对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上发展思维。
历史试卷分析2篇
历史试卷分析2篇【历史试卷分析(一)】一、分析命题思路本次历史试卷共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占据了试卷的大部分,非选择题主要包括解释题和论述题。
选择题中主要涉及到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内容,既涵盖基础知识,又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能力,对于历史知识的拓展性和延伸性经验有所考查。
而解释题和论述题则着重考查学生对于某一个事件或者现象的分析能力,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于人物、事件的历史背景、原因、发展过程等详细阐述。
二、题型分析1. 选择题分析选择题主要分为单选和多选两种形式,难度较为适中。
其试题涉及到的领域主要包括古代文明、政治、社会等方面,时代跨度较大,同时也有涉及到外国历史知识的试题。
单选题单选题的难度并不大,大多是基础性知识的考查,也有一些相对较为深入和独特的选项要求学生从全面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分析。
例如:试题中的方士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A] 时祷雨 [B] 降魔除疫 [C] 兴起禁锢 [D] 煽风点火这题目要求考生对古代文化方面有一定了解,同时也需要根据选项进行细节上的分析和判断。
该选项中三个都有不同的涵义和作用,因此需要掌握全面的古代文化知识。
多选题多选题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对历史事件全面的认识。
多选题的答案往往并不显而易见,需要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路,进行全面的分析。
例如:以下哪些任务属于以北伐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国共合作阶段?[A] 削弱蒋介石军队 [B] 镇压土地革命 [C] 联合抵御日本侵略 [D] 恢复共产党合法地位 [E] 开辟游击战[F] 扩大革命根据地 [G] 加强劳苦群众组织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整体认知能力,需要对于选项进行细节上的分析,同时相互之间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比较和概括。
2. 非选择题分析论述题和解释题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与选择题相比,此类题型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于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和论述。
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分析及新学期复习思路
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分析及新学期复习思路常州外国语学校许中华第一部分试卷分析据抽样统计,常州市区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终统一考试历史科均分106.1。
试卷在知识点分布、能力考查方向、难度和区分度、复习导向性等方面把握的都比较好。
本次试卷命制符合高考要求,注意到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并重,较好地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高考复习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总体来说也比较满意,取得了良好的选择题在历史试卷具有“半壁江山”的地位,在中学历史教学界中素有“得选择题者得天下之说”,是平时复习、练习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
本次考试选择题学生得分较高,只有7题难度系数在0。
90以下。
本次选择题第1、2、3、4、5、6、8、10、12、13、16、17、19、20、21、22等属基础题,考查的大多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或再认,学生错误较少;第7、9、11、14、15、23等题目失分较多,其原因或是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跳一跳”去“够得到”,或是记忆要求较高,学生掌握不够细致,或是对历史概念缺乏准确到位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角度不清晰。
总的来说,对选择题的训练还要不断加强,不仅在数量上有一定的保证,还要注意频率、适当的难度,近几年江苏高考选择题难度不大,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对选择题的训练,要确保学生做过的题不错,教育学生考试就是考谁的失误率低。
二、主观题第24题,15分,抽样均分9分左右。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民主性和人民性的问题,从题目命制情况看,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我国不同时期民主思想和民主建设的成就,跨度大,但思维难度并不大,审题并不难,在以前的试卷中也曾多次出现。
学生较易得分的知识点是古代儒家思想的主张、孙中山对民主性的贡献和建国初期的民主建设的制度,易失分的是古代道家思想家的观点、人权写进宪法的现实意义两个方面。
第25题,11分,抽样均分5分左右。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原因的分析。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讲评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讲评一、考情分析(10分钟)(一)试题分析1. 试卷结构:本卷命题是按照新课标全国卷的基本结构,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题有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命题形式基本符合高考要求,也有机结合了期末统考的实际。
2. 试卷知识分布:必修一政治文明31分,必修二经济文明28分,必修三思想文化31分,选修占10分。
近几年高考,经济史所占比重较大,本卷作为期末统考,经济文明分值较小,很多主干知识没有涉及。
3. 命题特点:本卷命题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考要求,注重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但新情境下的创新题不多,太注重对知识本身的考查。
(二)学生成绩分析成绩优异(重本线以上)同学17班:(16人)黄小龙赵晓月张超郭田雨祝国容夏雨菡王贵熙韩晶董海涛于鑫丁肖敏刘晓龙宋玟萱韩婕杨召玲王龙飞16班(14人):王明鑫刘桂龙刘雪玲孙晓蒙李翠萍李含孙高飞丁子真项学浩王秋范汤继花尹相杰王大勇葛林二、试卷讲评(一)学生自查自纠(10分钟)1、对照评分标准查找失分题目。
2、查找失分题目对应知识点3、分析失分原因(二)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排查出错较多的知识点。
根据排查出的出错较多基本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一对一互相检查相关基础知识的落实,人人过关!2、小组内相互讲解错题,组长记录仍有疑惑的知识点,并进行汇总、上交老师。
3、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进一步深入分析总结错因,加强薄弱知识点的巩固!(三)教师点讲(25分钟)1、存在问题分析Ⅰ卷1)审题不清,理解不到位:一是没有按照要求依据材料作答,而是凭借自己的想象17、22 。
二是误读要求,如20题“改变这种状况的是”2)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混淆,不能自如地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主要表现在第8、10、11、16、21。
3)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不强:一是断章取义,如第5题;二是隐含信息抓不出来,如12、24题新民主主义、南方谈话隐含的时间信息三是地图、漫画抓不着关键信息,如15、23题4)做过的题目仍失分:一是做过的原题做不到不二错,如2题二是类似的题目不能举一反三,如14题(考前模拟18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Ⅱ卷1)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析不足、寻求方法、决战高考
——周末试卷讲评
得分情况统计
题号 得分率 题号 得分率 题号 得分率
1 0.71 5 0.86 9 0.64 2 0.57 6 0.98 10 0.71 3 0.57 7 0.83 11 0.38 4 0.64 8 0.57 12 0.64
题号 13.(1) 13.(2) 13.(3)
13.(3)结合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具体 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10分)
答案来源 回答方式 设问内容
根据材料
根据所学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
说明 理由
概括 原因
分析 目的
比较 内容
指出 影响……
列举……
限定项 时间 空间
如何审题
材料三 1957年,(德)路德维希·艾哈德写了一本 《大众福利》的书,中文版名称是《来自竞争的繁 荣》,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政府是裁判,它 负责制定规划,在场上监督;企业是球员,他们上 场踢球,犯规罚下”。 ——韩秀云《推开宏观之 窗》13.(3)结合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具体
答案来源 回答方式 限定项 设问内容
14.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庞德为什么感到“一个寂
静的感觉来到我们机械的轰鸣声中”?(8分)
答题思路
①回到材料研读引用内容 人文主义
工业革命
“一个寂静的感觉来到我们机械的轰鸣声中”
②明确作者态度 肯定《吉檀迦利》
③组织答案
14.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庞德为什么感到“一个寂 静的感觉来到我们机械的轰鸣声中”?(8分)
并通过宪法
的标志
师生共研 ——非选择题
题号 13.(1) 13.(2) 13.(3)
得分率 0.72 0.38 0.22
题号 14.(1) 14.(2) 14.(3)
得分率 0.73 0.49 0.24
材料三 1957年,(德)路德维希·艾哈德写了一本 《大众福利》的书,中文版名称是《来自竞争的繁荣》, 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政府是裁判,它负责制定规 划,在场上监督;企业是球员,他们上场踢球,犯规罚 下”。 ——韩秀云《推开宏观之窗》
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
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
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
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
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
①庞德认为此诗朴实无华,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发展希腊人文精 神,具有深邃的宁静的精神。(2分) ②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日益积聚的社会矛盾变得更加尖 锐和复杂;(2分)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1分) 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分) ③“一个寂静的感觉来到我们机械的轰鸣声中”反映出庞德等为 代表的文学领域对工业革命的反思。 (2分)
2.著名学者黄仁宇认为:“唐朝具有自信及安全感的时候,对信 教自由极端地保障。”以下不能支持该观点的史实是
A.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记载,“大秦国有上德曰 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 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
B.唐时歌词曲调有不少来自西域,“穆护歌” (祆教祭司的 名称)便是其中的一种。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 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C
巩固训练
(2009浙江卷)14.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 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 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B
必修一P16段1 :宋代的地方行 政机构设置则为路、州、县
(2013浙江卷) 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
13.(3)结合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具体史实论 证材料三的观点。(10分)
学生答案:我国改革开放
?分
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五大确定我国
要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行厂长制,活跃市场。
材料三 1957年,(德)路德维希·艾哈德写了一本 《大众福利》的书,中文版名称是《来自竞争的繁 荣》,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政府是裁判,它负 责制定规划,在场上监督;企业是球员,他们上场踢 球,犯规罚下”。 ——韩秀云《推开宏观之窗》 13.(3)结合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具体史实论 证材料三的观点。(10分)
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
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 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 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 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 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 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 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 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 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 不去城里找工作。
C.鸿胪当司官吏以下,各施问籍出入,其译语掌客出入客馆 者,于长官下状牒馆门,然后与监门相兼出入。
D.唐太宗将为其母亲修建的弘福寺选为玄奘翻译他从印度带 回佛经的场所,并指令守卫者严加把守。慈恩寺、西明寺、玉华宫 等地也都先后成为翻译场所。
3题 A B C D 缺
0 24 18 0
3.有学者在谈到宋元以后清官和清官戏的社会基础及其历史作用 时说:“……这是人民无权的表现,是小生产者找不到自己的政治 理想王国的一种寄托。同时,封建地主阶级为谋求巩固自己的统治, 调整统治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也需要有清官、循吏这一类人物起缓 和的作用。”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是 A.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C.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D.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需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试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 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 “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 “供应不会枯竭”吗?)
必修三P153
分层分点 要点突出
由浅入深 字迹清晰
回归课本
如何组织答案
小结:
审题
①注意限定词
②明确答案来 源 ③明确回答方 式 ④明确设问内 容
答题
问题
解决方法
①审题不清
仔细审题
②口语化
术语化
③脱离材料
结合材料
④字迹潦草
字迹端正
⑤条理混乱
分层设点,要点化
⑥原理不透彻 ⑦古文能力差
熟悉一般原理 提高语文能力
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10分)
论证题思路
①明确观点 政府宏观,企业微观
②寻找史实 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政府宏观,企业微观”
改革城使市企经业济扩体大制了改经革营自主权,使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③这史样论逐结步合理清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明晰了“政府是裁判,企业
④是总球结员结”论。
材料三 1957年,(德)路德维希·艾哈德写了一本 《大众福利》的书,中文版名称是《来自竞争的繁 荣》,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政府是裁判,它负 责制定规划,在场上监督;企业是球员,他们上场踢 球,犯规罚下”。 ——韩秀云《推开宏观之窗》 13.(3)结合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具体史实 论证材料三的观点。(10分)
⑧解题无思路
多练多问
⑨基础知识不扎实 夯实基础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决胜高考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无限的考试中去!
巩固训练
39.(2009高考浙江文综)(26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
的三项因素;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
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
(2013浙江卷) 22.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 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 议最少的可能是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 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 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 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学生答案:我国二十世八年代中1980年肯定包产到户,
?分 1983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二 美国的意象派诗人庞德(1885-1972)在读到 《吉檀迦利》时感叹说:“集子中的一百首诗全都可以 演唱。曲调和歌词浑然一体。…… 值得一提的最易懂的 东西是即兴的光辉的短句。有时在‘晨曦用右手挎着金 灿灿的篮子’里,我们像是看到了古希腊人……这种深 邃的宁静的精神压倒了一切。我们突然发现了自己的新 希腊。像是平稳感回到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一样,它使 我感到,一个寂静的感觉来到我们机械的轰鸣声中…… ”
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10分)
学生答案: ①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②进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
材料三 1957年,(德)路德维希·艾哈德写了一本 《大众福利》的书,中文版名称是《来自竞争的繁 荣》,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政府是裁判,它负 责制定规划,在场上监督;企业是球员,他们上场踢 球,犯规罚下”。 ——韩秀云《推开宏观之窗》
8题 A B C D 缺
1 14 24 3
8.下列史实中对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产生影响的是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达成 C.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向缓和 D.万隆会议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