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机械专业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思考
面向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建设的思考
c u l t i v a t e d b y s t r e n g t } l e n i n g t h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f o I n d u s t r y - Un i v e r s i —
t y-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i o n . Ke y wo r ds e n g i n e e r i n g e d u ca t i o n; a pp l i e d; c ul t i v a t i o n mo de
面向应 用型本科 机械专业 建设 的思考
杨传森
中图 分 类 号 : G6 4 2 .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李晓晖
2 1 1 1 6 9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1 0 - 0 0 7 9 — 0 2
( 金 陵科技 学院机 电工程 学院 江 苏・ 南京
2人 才培 养模式 探 索
在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建 设上 ,坚持 以培养卓越工
程 师为导 向 , 以服务 为宗 旨的观念 , 回归工程本 质 , 加强产 学研合作 。
h i g h q u a 1 i t y a p p l i e d - o i r e n t e d u n d e r ra g d u a t e i n me c h a n i c we r e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基础》教改新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基础》教改新思路一、教学目标《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的机械设计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使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知识和方法,包括材料、零件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2.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仿真分析;3. 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机械设计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基础》教改的新思路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
理论课程应该注重基本的机械设计原理和知识,同时加强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实际的机械设计技能。
2. 增加专业软件的应用。
现代的机械设计离不开专业的设计软件,因此应该在课程中增加相关的软件应用内容,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和方法。
3. 增加实验课程。
实验是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机械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因此应该增加相关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能够亲自操作,获得实践经验。
4. 注重创新教育。
机械设计是一个创新型的学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中应该加强相关的创新教育内容。
三、教学方法1.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教学应该以实际工程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和方法,能够解决实际的机械设计问题。
2. 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教学应该以项目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能够深入理解相关的机械设计知识和方法,同时锻炼相关的实际能力。
3. 以案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
教学应该以实际案例为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相关的机械设计理论知识和方法。
4. 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领域,因此应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
四、教学手段1. 视频教学。
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基础主干课,是涉及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公差与配合、机械制图及机械设计等知识的一门课程,在机械学科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来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及工程意识等。
所以该课程的教学不能再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应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一步充实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在教学体系建设中体现“应用”二字,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
现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及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一、改革教学内容1.理论教学。
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来看,原来的机械设计教学注重理论,且内容陈旧、枯燥,概念多抽象,缺乏实践性,学生较难理解,学习起来非常困难。
为此应减少烦琐公式的推导过程,多利用结论于实际工程计算中,少分析原理,代之以具体应用的演练。
比如讲解平面机构一章,简介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对于类似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可在课下深入研究,教师采用晚辅导的方式答疑),重点讲解平面机构的设计及应用,并多引入工程实际典型的例子,比如:汽车、机械手、打印机等,使学生对现代机械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
当今机械类应用人才,应具有机器的使用、维护、管理及设计能力,这都应从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另外,任何一个机器都不是孤立的,大部分机械产品都是机、电、液一体的组合,应增加以电、液为动力源的机构组合的讲解。
2.实验教学。
应明确实验目的。
机械设计实验不仅仅是对某一结论的验证及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强有力的手段。
因此,应该改革传统的实验方法,增加自主设计实验、机械装置组合设计实验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验,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实验方法由实验老师一人代办,学生只是观察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关于机械加工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教学反思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校本教材的发展状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所使用的课程教材主要分为文化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
文化课教材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教材,国家都有专门的机构去制定、修编,就目前情况看,不太符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而专业课教材在早期也有部分科目由国家统一制定,但是由于这些教材内容过时陈旧,过于重视理论内容,更新速度慢,实训内容少,致使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一、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选用专业课校本教程的途径目前,图书市场上中职中专专业课程相关书籍种类多,挑选余地大,但是这些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机械加工专业类的书籍比较多,此类书籍所涉猎的知识点的难度有高有低,不能很好地适应本学校中职学生的知识层次总体来说,我校的部分教材选用的难度过大,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反而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学不会、难学的错误心理,有的学生甚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的学生遇到难题,会产生包括厌学的负面心理,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不能选择太难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选择太容易的,容易的教材会错给学生一种“都会了”的情绪,总之,在教材的选择上还是很难的,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总之,我们可以到图书市场上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指定教材。
2.有些机械加工类图书的质量难以保证有很多图书的作者出书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这会直接影响到图书的质量。
更有些图书,抄袭现象非常严重,作者也没有对知识结构、表述语言进行过认真的推敲,更没有对书中的事例进行过验证,从而导致学生按照书上描述的方法进行操作,却无法得出书上的结果。
3.有些专业图书注重理论,实训方面的内容较少重理论的专业图书可以作为技能提高的参考书籍,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课教材来使用,不太合适。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我校教材的问题所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找到更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教材。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评价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评价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行业在我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专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其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种种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已经滞后,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由于办学理念、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单一、僵化、内容陈旧等问题。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评价研究,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和改进建议,对于提高专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和改进建议。
通过研究,旨在为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的质量和实用性提供参考和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了解各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共性和差异,为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2. 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探讨其与传统本科院校的区别和优势,为后续问题分析提供依据。
3. 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为提出有效的优化和改进建议奠定基础。
4. 提出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和改进建议,旨在完善现有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价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的状况,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3 研究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评价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为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教学模式探讨机械设计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专业,其涵盖的知识面较广,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为了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需要探讨适合该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机械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践。
针对这一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采用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和毕业设计等多种教学模式。
1.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可以是一个小型项目,通过项目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这样的实践操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思路。
2.实验教学3.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机械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参与设计、制造、测试、分析等全流程的工作。
这样的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并得到实践经验的积累。
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强化实践教育的教学模式机械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强化实践教育。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操作,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1.实习机械设计专业的实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机械设计工作流程、制造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2.企业参观机械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走出教室,走进企业,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
可以安排学生参观机械工厂、机械加工企业,让学生全面了解实际生产场景,并对机械设计理论进行巩固和思考。
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应用背景,对机械设计有更深刻的认识。
3.竞赛和实践项目机械设计专业的竞赛和实践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并发掘出学生的潜力。
在参加竞赛和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锻炼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对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机械设计专业的需求越来越高。
机械设计专业的本科教育模式也需要不断探讨和完善。
本文将就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教学模式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机械设计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机械设计专业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
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教学模式应注重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设计专业的相关技术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更新。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与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对机械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要。
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行业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教学模式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设计专业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实验、创新课程、创新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教学模式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机械设计人才。
机械设计教材建设的思考
机械设计教材建设的思考
随着现代产业的不断发展,机械设计教育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机械设计人才,教材的质量也必须得到保障。
在机械设计教材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机械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
此教材建设中,理论知识必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2. 突出创新思维。
机械设计科技在不断进步,因此教材中应该
注意引导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强调综合素质。
机械设计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包
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在教材建设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突出实用性。
机械设计教材中应该注重实用性,强调学生学
到的知识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教材建设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突出实用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机械设计人才。
- 1 -。
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理论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理论力学教学改革探讨【摘要】当前,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理论力学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
本文探讨了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特点。
针对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探讨,并探讨了理论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
给出了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建议,展望未来。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建议,希望能够提高理论力学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理论力学教学、教学改革、问题导向、实验教学、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理论力学作为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一直被视为学生最难以掌握的学科之一。
传统的理论力学教学方式主要依靠理论知识的灌输与死记硬背,缺乏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课程产生了疏远感和枯燥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理论力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应用型本科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在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理论力学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好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本文将探讨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理论力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特点、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探讨以及理论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提出相关教学改革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理论力学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
1.2 目的和意义理论力学是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传统的理论力学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陈旧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课程群建设探索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o.02,20190引言机械类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它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核心,以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大学物理为理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通信与传感等多个学科知识。
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具有明确的知识体系,包含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专业基础及工程实践四条知识主线[1]。
每条知识主线对应一个课程群。
课程群容纳的课程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它们在知识结构与内容上具有相承、相关与互补关系。
在组建课程群的过程中,需要对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内容进行重组与优化,适当删减重叠知识和过时授课内容,引进新知识与新技术,形成知识点分布合理、知识衔接顺畅、内容精炼实用的连环式关系的群体[2-3]。
以机械原理为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程群对机械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工程能力的培养起决定作用,因此面对区域经济新发展与新需求,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快速构建精致实用与新颖性共存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课程群,以驱动其实现机械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新工科与新经济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在工程教育改革中应找准定位,办出特色[4]。
湖北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是面向孝感区域新经济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具有汽车零部件、智能农机及航空航天装备的鲜明特色。
学校经过大量企业需求调研及横向对比多所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决定直面孝感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需求,以学生工程能力为导向,适应和引领岗位新要求,探索我校机械类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高度重视工程技术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获批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项目为依托,探索校地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实现多层次、个性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确定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核心知识,构建课程教学新体系。
在构建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群过程中,合理重组知识内容,融合贯通知识结构,形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综合设计及工程项目创新四大模块,课程间互为依托、独立设课、综合协调,而且教学体系完整,教学内容精炼,以体现学校创新培养工程技术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J G2 0 1 2 0 1 0 5 6 1 ) 的研 究 成 果 。
生就业能力和适应社会 能力的培养 , 形成应用型本科机械 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 色。 从 应用型本科机 械工程专业的建设规划、 人 才培
养方案、 教 学改革 、 团队建设、 条件建设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 专业建设 ; 机械 ; 应用型本科 ; 市场需求
作者简介 : 于风云 ( 1 9 6 8 一 ) , 女, 黑龙 江庆安人 , 黑龙 江科技 大学机械 工程 学院 , 教授 ; 刘元 林 ( 1 9 7 0 一 ) , 男, 山东 平阴 人。 黑龙江
念, 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 , 实施卓越人 才培养计 划。
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 规划是专业建设的必要前提 。 嘲 目 前, 经济发展对人 才的需求 日 益 多样化 , 作为应 用型本科 高等学校 对人 才 的培养 目 标不是学 术 的卓越性 , 而是要 满足服务地方 区
域经济建 设 和行业领域对多样 化人 才的需求 。因此 , 制定专业
学 服务型 大学要求 , 本专业 以社 会需 求为导 向, 以知识 传授 为
建设 规 划 要充分 考虑 学 校办 学层 次与学 校定位 、 专业 建设 基
培养的内涵 , 即本科人才' 体现 的是 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专
和高职人 才的区别 ; 后两者强调的是本科机 械专业人才 培养 的 特色 , 即应 用人 才, 体现 的是工 程应 用型机 械本科人 才与研 究 型本 科机械专业人 才的区别 。 强应 用是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 械专 业 对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特色所在 。 目 前 我国高等工科 教育的迫切任务 是尽快 培养与国际接轨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基础》教改新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基础》教改新思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机械设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紧跟时代,将机械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得更加贴近实际,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机会。
本文主要介绍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改新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更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参照目前实际工作中的技术和工艺。
传统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展开的,很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工作中的技术和工艺。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议更新《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增加案例分析和工程实践课程,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实际应用场景。
二、实训环节的加强实训环节是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的重要一环。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对实训环节进行加强,与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将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和难点,这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机械设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三、学科间的融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相对独立,与其它学科关联不大。
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加强学科间的融合。
如与自动化、电气等学科进行关联,设计机械装置时考虑控制系统的影响,合理选择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元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着很多问题,大多数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成效。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采取创新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创新式教学,让学生在更具挑战性的实战环节中锻炼;通过模拟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模拟实际操作,获得真实的实践感受;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空间等。
这些方式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在教学内容、实训环节、学科融合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材料力学》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材料力学》教学模式改革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机械工程专业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机械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材料力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它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材料力学》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材料力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一、教学模式现状二、教学模式改革思考1. 结合案例教学法传统的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材料力学相关的知识。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应用案例,生动地阐述与学生日常生活和专业实践相关的材料力学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对工程中常见的材料失效案例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适合材料力学这样的实践性强的课程。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材料试验,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材料力学的相关知识。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加强《材料力学》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3.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除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内容外,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材料力学相关的比赛、实验设计等活动,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材料力学教学时,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增加相关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从而更好地掌握材料力学的相关知识。
5. 建立评价体系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基础》教改新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基础》教改新思路一、教学内容设置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到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机械零件的结构、尺寸、功能要求以及相关的设计原则展开,学生更多的是被 passively 观摩和理解,并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紧跟时代的变化,将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并围绕工程实践需求,兼顾基础理论和工程技能。
加强实践环节是教学内容设置的关键。
针对机械设计基础的理论知识,可以增加设计案例分析、实际工程项目实践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并且可以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计和制造,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原理,并且减少实际材料和资源的浪费。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需求来设置教学内容,比如在汽车、飞机等方面增加相关设计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易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以致用的动力。
通过设置全新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采用的一味讲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尝试采用更多的案例教学、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等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全面、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
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团队合作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教学方式。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综合运用知识、协作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试论机械教学的立体化教材建设
试论机械教学的立体化教材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制造行业在技术上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了适应这种发展,机械教学的立体化教材建设也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立体化教材建设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机械教学中的应用将是非常必要的。
一、机械教学的现状在目前的机械教学中,教材仍然以纸质教材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以课堂为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在诸多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往往对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错,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加强机械教学的立体化教材建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体化教材建设能够使得教学更加活泼生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积极主动,不再是枯燥的课堂理论,而是能够通过互动性的教学材料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机械行业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但是传统的纸质教材往往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而立体化教材建设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手段,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纸质教材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较为有限,而立体化教材建设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机械教学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应包括的内容1.实物模型对于机械教学而言,实物模型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实物模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立体化教材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在视听的同时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虚拟实验虚拟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虚拟实验,学生可以在不受时间、空间等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基于应用型本科视角的《机械设计》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基于应用型本科视角的《机械设计》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摘要:基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于此考虑,本文总结了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法,为如何向应用型本科转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教学方法1 《机械设计》课程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地位机械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主干课程,性质为专业基础课,开设在三年级的第二学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线,是学生构建专业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多年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经验,总结出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思路,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2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机械设计课程以“机械产品实现过程”(PRP)为主导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将内容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机械设计总论知识,包含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摩擦、磨损及润滑,这部分知识属于共性的知识,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零件在设计过程中都会涉及到这些知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现代设计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如:可靠性设计、绿色设计、虚拟设计等,使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产品的可靠性、可拆卸性等因素,适应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引入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以求学生能够了解现代设计方法的概要,并能对产品全过程实现原则有所了解,因而能比较全面地、完整地了解或掌握产品设计应考虑的准则。
第二部分是典型的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过程,属于个性知识层面,它既有通用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过程,而每一类机械零件在设计过程中都存在着个性的差别。
该部分内容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连接类:螺纹连接、键与花键连接、铆接、焊接及过盈联接;第二类是传动类: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及减速器;第三类是轴系部件:轴、轴承、联轴器、及离合器。
虽然机械设计的零部件种类繁多,但主要介绍的是一般工作条件下和常用参数范围内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针对国内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现状,我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立体化系列教材群,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的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教材建设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Material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Li Xiaohui,Luo WeipingAbstract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mechanics education,this paper have disc-ussed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stereoscopic teaching material,taking a road to combine work with study to cultivate talented persons with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mechanical techniques.Key words applied;curriculum system;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11169,Nanjing,Jiangsu, China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机械专业将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富有创业创新精神”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针对国内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一致认为,机械设计类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和培养21世纪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陈旧,教材注意求全求严,忽视了现场应用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落后,计算机和多媒体的运用不够,未能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培养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出发,以加快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人才为指导,我们提出了对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理念,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的创造性改革,改革的成果以教材的形式固化。
1课程体系改革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及国内外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的现况,我们得出结论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以工程应用为主线,课程改革也必须从核心专业课开始。
按照知识能力模块构造课程体系,打破了过去按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老三门”构建教学体系的旧框框,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重组、整合,使课程理论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得到了优化,增加了新技术内容,注重了知识应用性。
如设计类课程中,将传统课程中“机床概论、切削原理及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内容构建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将“夹具、刀具、常用机构、专机设计”等内容组建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二门课合并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1];同时,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每门课程都设置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反映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求的全新设计类课程体系。
2立体化系列教材群建设根据新的课程体系,我们组成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系列教材编写组,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高质量的系列化、多层次的立体化教材群,大致涵盖了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1)出版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以及《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三本骨干课程的教科书。
这套系列教材作为教育科学“十五”国家级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为许多兄弟院校选用。
新教材在教材内容上注意处理好了以下两个方面:1)围绕着应用来进行教材内容的取舍。
2)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能力是指在理论指导下,解决实际工作中新的问题的能力,而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应用能力,通俗地说,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后劲”和本钱。
该套系列教材定位准确,能够满足新形势下我校及兄弟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教材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包括学习指南、习题题解、电子教案及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画面活泼生动,紧紧抓住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性大增,整个教学过程张弛有度、趣味盎然;充分解放了教师,减轻了板书的负担,可以使教师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讲解上,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目前《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教学系统》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配合教材出版,另两门课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也即将完成等待出版。
(3)与教材配套的课程设计指导丛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机械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教材的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起到了强化实践设计能力的培养、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的作用。
3教材的创新点(1)对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整体结构进行了优化,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1)01-0052-0252(上接第41页)②课程论文结合教师的科研进行,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③研究性实验的开设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基本都遵循一个模式,即老师先给学生讲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要点、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然后由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去做。
无论怎么说,这似乎都有循规蹈矩、照葫芦画瓢之嫌,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训练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限制作用,至少是没有完全达到这些方面的教学目的。
研究性实验的开设使这样的现状得到了根本的改观:[创新技能研究性实验的程序]立题: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设立一个既有研究价值又有新意、又具可行性的题目。
设计方案:根据题目查阅资料,写出详细的可操作性方案。
预实验:按确定方案进行预实验,实验后向指导老师汇报结果。
正式实验:根据预实验结果做补充实验,实验后统计数据、整理结果。
接续实验:将尚未完成部分完整地传递给下一个年级的学生,保证后续实验顺利实施。
研究性实验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全方位多层次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对学生的相关调查中,学生也反映要多开一些研究性实验的课程,学生们认为在研究性实验中尽管很辛苦,但收获颇丰,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目前这些研究性实验正由03、04两个年级的本科生顺利实施中。
2.2.3综合技能培养主要运用实习基地,参加遗传育种科研攻关等,受到综合训练。
例如利用组织培养实验室,学习组培技术;利用植物分子育种特色实验室,学习DNA提取、导入作物技术等。
3几点体会及进一步研究实践的思路目前全国各地多数院校的生命学科已经或将要进行这样的改革,改革的模式各有特点,有些和我们的模式相同:统一管理、统一教学,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有些只是提供仪器设备和场地,仅作为一个实验中心,教学甚至是实验准备仍是相互独立的;有些是实验准备室型的,只负责实验准备等等。
究竟哪一种模式较为合理,更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有待实践的检验。
我们改革的初衷是不搞形式主义,不搞“拼盘”,要求合并后的实验课程达到完整统一,在本质上实现融合。
现在不仅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的“三合一”,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教学体系,而且在带教老师方面,我们也正在向一个教师能跨学科带教的目标努力。
当然,我们的工作并未完善,在一些具体操作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以使它的运作能更为合理。
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在有限的学时中,应该减少常规和经典实验,增加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
因为常规和经典实验主要是一些验证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验证理论课知识并由此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时代变革和科技进步的今天,这些验证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实现,也可安排与相应的理论课程同步进行,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重点放在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研究性实验这种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全方位多层次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尽管整个过程很辛苦,但收获颇丰,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它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和更深入的学习。
编辑赵颜了一一对应关系。
做到了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学生,实现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2)形成了高质量的系列化、多层次的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立体化教材群。
出版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以及《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三本骨干课程的教科书。
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该套立体教材包含:《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学习指南及典型题解》、《机械设计基础典型教案》、《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教学系统、《机械设计基础》网络课程。
立体化教材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方便了学生的自学[2]。
(3)教材是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实践的凝练。
以《机械设计基础》为代表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装备设计》等骨干课程教材,都是我校长期应用于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实践的结晶,经过多次再版凝练而成。
原版教材,再加上原版教材高昂的价格、繁琐的讲述风格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不符[3]。
因此立足于现有的中文教材,开发适合双语教学教材非常迫切。
(2)进一步加强教材知识的综合化,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注重将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4],采用“任务驱动型”教材编写模式,这是培养知识面宽和具有一定实践技能和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1]陈立德.论应用型本科教材的建设[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7,21(1):85-87.[2]罗卫平,姜小菁.有关机械设计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0(12):40-41.[3]王兆国.工科专业双语教材的编写出版模式[J].科技与出版,2010(8):31-32.[4]王英杰.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的特色[J].职教论坛,2002(20):33.编辑赵颜!!!!!!!!!!!!!!!!!!!!!!!!!!!!!!!!!!!!!!!!!!!!!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