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机械专业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针对国内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现状,我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立体化系列教材群,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的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教材建设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Material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Li Xiaohui,Luo Weiping

Abstract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mechanics education,this paper have disc-ussed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stereoscopic teaching material,taking a road to combine work with study to cultivate talented persons with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mechanical techniques.

Key words applied;curriculum system;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11169,Nanjing,Jiangsu, China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机械专业将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富有创业创新精神”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针对国内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一致认为,机械设计类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和培养21世纪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陈旧,教材注意求全求严,忽视了现场应用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落后,计算机和多媒体的运用不够,未能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培养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出发,以加快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人才为指导,我们提出了对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理念,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的创造性改革,改革的成果以教材的形式固化。

1课程体系改革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及国内外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的现况,我们得出结论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以工程应用为主线,课程改革也必须从核心专业课开始。按照知识能力模块构造课程体系,打破了过

去按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老三门”构建教学体系的旧框框,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重组、整合,使课程理论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得到了优化,增加了新技术内容,注重了知识应用性。如设计类课程中,将传统课程中“机床概论、切削原理及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内容构建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将“夹具、刀具、常用机构、专机设计”等内容组建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二门课合并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1];同时,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每门课程都设置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反映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求的全新设计类课程体系。

2立体化系列教材群建设

根据新的课程体系,我们组成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系列教材编写组,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高质量的系列化、多层次的立体化教材群,大致涵盖了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1)出版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以及《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三本骨干课程的教科书。这套系列教材作为教育科学“十五”国家级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为许多兄弟院校选用。新教材在教材内容上注意处理好了以下两个方面:1)围绕着应用来进行教材内容的取舍。2)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能力是指在理论指导下,解决实际工作中新的问题的能力,而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应用能力,通俗地说,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后劲”和本钱。该套系列教材定位准确,能够满足新形势下我校及兄弟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教材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包括学习指南、习题题解、电子教案及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画面活泼生动,紧紧抓住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性大增,整个教学过程张弛有度、趣味盎然;充分解放了教师,减轻了板书的负担,可以使教师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讲解上,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目前《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教学系统》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配合教材出版,另两门课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也即将完成等待出版。

(3)与教材配套的课程设计指导丛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机械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教材的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起到了强化实践设计能力的培养、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的作用。

3教材的创新点

(1)对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整体结构进行了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1)01-0052-0252

(上接第41页)

②课程论文

结合教师的科研进行,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③研究性实验的开设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基本都遵循一个模式,即老师先给学生讲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要点、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然后由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去做。无论怎么说,这似乎都有循规蹈矩、照葫芦画瓢之嫌,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训练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限制作用,至少是没有完全达到这些方面的教学目的。研究性实验的开设使这样的现状得到了根本的改观:[创新技能研究性实验的程序]

立题: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设立一个既有研究价值又有新意、又具可行性的题目。

设计方案:根据题目查阅资料,写出详细的可操作性方案。

预实验:按确定方案进行预实验,实验后向指导老师汇报结果。

正式实验:根据预实验结果做补充实验,实验后统计数据、整理结果。

接续实验:将尚未完成部分完整地传递给下一个年级的学生,保证后续实验顺利实施。

研究性实验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全方位多层次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对学生的相关调查中,学生也反映要多开一些研究性实验的课程,学生们认为在研究性实验中尽管很辛苦,但收获颇丰,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目前这些研究性实验正由03、04两个年级的本科生顺利实施中。

2.2.3综合技能培养

主要运用实习基地,参加遗传育种科研攻关等,受到综合训练。例如利用组织培养实验室,学习组培技术;利用植物分子育种特色实验室,学习DNA提取、导入作物技术等。3几点体会及进一步研究实践的思路

目前全国各地多数院校的生命学科已经或将要进行这样的改革,改革的模式各有特点,有些和我们的模式相同:统一管理、统一教学,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有些只是提供仪器设备和场地,仅作为一个实验中心,教学甚至是实验准备仍是相互独立的;有些是实验准备室型的,只负责实验准备等等。究竟哪一种模式较为合理,更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有待实践的检验。我们改革的初衷是不搞形式主义,不搞“拼盘”,要求合并后的实验课程达到完整统一,在本质上实现融合。现在不仅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的“三合一”,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教学体系,而且在带教老师方面,我们也正在向一个教师能跨学科带教的目标努力。当然,我们的工作并未完善,在一些具体操作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以使它的运作能更为合理。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在有限的学时中,应该减少常规和经典实验,增加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因为常规和经典实验主要是一些验证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验证理论课知识并由此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时代变革和科技进步的今天,这些验证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实现,也可安排与相应的理论课程同步进行,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重点放在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提高。研究性实验这种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全方位多层次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尽管整个过程很辛苦,但收获颇丰,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它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和更深入的学习。

编辑赵颜

了一一对应关系。做到了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学生,实现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2)形成了高质量的系列化、多层次的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立体化教材群。出版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以及《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三本骨干课程的教科书。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该套立体教材包含:《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学习指南及典型题解》、《机械设计基础典型教案》、《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教学系统、《机械设计基础》网络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方便了学生的自学[2]。

(3)教材是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实践的凝练。以《机械设计基础》为代表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装备设计》等骨干课程教材,都是我校长期应用于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实践的结晶,经过多次再版凝练而成。原版教材,再加上原版教材高昂的价格、繁琐的讲述风格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不符[3]。因此立足于现有的中文教材,开发适合双语教学教材非常迫切。

(2)进一步加强教材知识的综合化,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将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4],采用“任务驱动型”教材编写模式,这是培养知识面宽和具有一定实践技能和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立德.论应用型本科教材的建设[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7,21

(1):85-87.

[2]罗卫平,姜小菁.有关机械设计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科教

文汇,2010(12):40-41.

[3]王兆国.工科专业双语教材的编写出版模式[J].科技与出版,2010

(8):31-32.

[4]王英杰.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的特色[J].职教论坛,

2002(20):33.

编辑赵颜

!!!!!!!!!!!!!!!!!!!!!!!!!!!!!!!!!!!!!!!!!!!!!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