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古诗鉴赏汇总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1、此树“奇”,还是“何足奇”?答: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
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2、题外之意,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二、《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1、游山西村一、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二、赏析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
豚,是小猪。
足鸡豚,意谓鸡豚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社”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
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无时,随时。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一、作者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总结赏析
初中语⽂⼋年级上册全部古诗总结赏析1.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歌⼤意: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
⼣阳余晖晕染下,每⼀棵树,每⼀座⼭,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放牧的⼈赶着⽜返回,猎⼈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我看到这些⼈⼜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1、试分析⾸联在全诗中的作⽤。
(1)第⼀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写景。
(2)第⼆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3)写出了诗⼈内⼼的苦闷和⽭盾,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孤独、落寞的情怀。
3、颔联和颈联运⽤了何种⼿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四望,到处是⼀⽚秋⾊,在⼣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驱犊回家,猎⼈满载⽽归,似乎兴致盎然。
)(可换成上⾯颔联和颈联的诗歌⼤意)牧⼈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园⽓氛,使整个画⾯活跃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幅⼭家晚秋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尾联通过运⽤伯夷和叔齐的典故有何表达作⽤?诗⼈在现实中孤独⽆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和伯夷、叔齐那样的⼈做朋友。
诗⼈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知⾳难觅、孤独⽆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5、诗⼈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这⾸诗通过描写萧瑟静谧的秋景和⽆⼈相识的情景,表现了诗⼈孤独苦闷、彷徨清冷⼼情和在现实中孤独⽆依、只好追怀古⼈的落寞⼼绪。
2.黄鹤楼崔颢(hào)昔⼈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8首古诗赏析汇总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8首古诗赏析汇总01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02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2.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
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3.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
八年级上册必读古诗
八年级上册必读古诗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衍生注释:“结庐”指建造住宅,这里是居住的意思。
“人境”就是人世间。
“车马喧”表示车马的喧闹声,象征着世俗的纷扰。
“心远”指内心远离尘世。
“悠然”形容悠闲自在的样子。
“南山”一般认为是庐山。
“山气”是山间的云气。
“日夕”指傍晚。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境界。
诗人虽然住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感受不到车马的喧嚣,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状态啊!就像在喧嚣的城市中,有一个宁静的小角落只属于自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简直是神来之笔,诗人在东篱下采菊的时候,不经意间抬头就看到了南山,这种悠然自得的心境仿佛能透过诗句传递给我们。
那傍晚时分山间的云气,结伴而归的飞鸟,都融入到这一幅和谐的画面里。
最后诗人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可是又难以用言语表达,就像我们有时候内心有很深刻的感受,却不知道怎么说出口一样。
三、作者介绍: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诗人。
他一生不慕名利,向往田园生活。
他的仕途不顺,对官场的黑暗和虚伪感到厌倦,于是毅然辞官归隐。
他的诗大多描写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表达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四、运用片段: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衍生注释:“国破”指国家沦陷。
“城春”是说长安城到了春天。
“感时”即感伤时局。
“恨别”是怨恨离别。
“烽火”指代战争。
“家书”就是家信。
“白头”指白发。
“不胜簪”意思是插不住簪子。
二、赏析:三、作者介绍: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他的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他的诗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人民的疾苦。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感情真挚深沉,语言精炼,格律严谨。
四、运用片段:原文: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汇编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汇编( 一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分)【答案】描绘了一幅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许多猎物回归家园的晚秋牧归图,渲染了牧歌式的田园氛围,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答题时首先具体描绘出诗中所展现的画面,再分析这样描绘所起到的作用即可。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尾联巧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典故,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志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
答题时重点理解尾联所用的典故及典故的用意身分析其所使用的典故、直抒胸臆等艺术手法身最后答出尾联表达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志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感即可。
(二)黄鹤楼崔颤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中的“历历”“萎萎”两词分别描绘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答案】“历历”写出了汉阳一带树木清晰鲜明的特点:“萎萎”写出了芳草十分茂盛的样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解题时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身结合语境身分析重点词语的含义。
“晴川”指的是晴日照耀沙洲身“汉阳树”是指树木身“历历”是指看得很清楚身突出树木在晴朗的天气显得清晰鲜明。
“萎萎”是形容芳草的身指芳草茂盛。
2.尾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3分)【答案】尾联描绘了眼前盛景,展现黄昏时江面烟波浩渺的景象,此时鸟已归巢、船已归航,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情景交融。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此处的“景”是指黄昏时分身面烟波浩渺身此时的船只和鸟儿都要回家身诗人被眼前的景物所感动身联想到自己漂泊在外身不由得生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赏析1.《长歌行》鉴赏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解: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著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8年级上册所有古诗词
8年级上册所有古诗词八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有不少呢,下面为你一一列出并进行解析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解析/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秋景图。
诗人在傍晚站在东皋这个地方远望,心里感觉很茫然,不知道该依靠什么,这就把那种孤独寂寞的情绪一下就带出来了。
你看那树啊,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山山都笼罩在落日的余晖里,多有画面感啊,就像一幅油画一样。
再看那些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家,人家都有自己的事儿,都有伙伴,可诗人呢,看看四周,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只能放声高歌,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了。
这里的“采薇”用了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诗人对那种宁静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进一步体现出他在现实中的孤独。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赏析:这诗一开篇就很神奇,说以前有仙人骑着黄鹤飞走了,现在就只剩下黄鹤楼在这儿了。
黄鹤一飞走就再也不回来了,只剩下白云在天上飘了千百年,这几句就有一种很空灵、很悠远的感觉,充满了神秘色彩。
然后镜头一转,晴天的时候,能清楚地看到汉阳的树,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得很茂盛。
到最后呢,太阳落山了,诗人就发愁了,我的故乡在哪里呢?江上的烟波浩渺,就像他的愁绪一样,弥漫开来。
这诗把神话传说和眼前的景色结合起来,从虚到实,最后归结到思乡的愁情上,写得那叫一个妙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解析/赏析:王维这诗啊,是他出使边疆途中写的。
他一个人单车前往边塞,就像那蓬草一样飘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地的天空,这“征蓬”和“归雁”的比喻,就把他那种漂泊的感觉写出来了。
不过这诗最出名的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
你想啊,在那广阔无垠的沙漠里,一道孤烟直直地升上天空,黄河边上,落日又大又圆,这画面多壮观啊。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全集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全集《野望》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衍生注释:“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采薇”,用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避世隐居之意。
二、赏析:这首诗的画面感很强呢。
你看啊,傍晚时分,诗人站在东皋向远处眺望,那种徘徊、孤独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满眼都是秋天的景色,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意,每一座山都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中,多凄凉啊!就像一个人被孤独地扔在这一片秋色里。
接着“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人家牧人和猎人都回家了,有自己的归宿,可是诗人呢?“相顾无相识”,周围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多落寞啊。
最后只能“长歌怀采薇”,用古代隐士的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就像是一个在热闹集市中却独自孤寂的人,只能怀念那些远去的美好。
三、作者介绍: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
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曾三仕三隐。
他的诗风朴素自然,摆脱了六朝以来的绮靡诗风,对后世的唐诗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就像一个在时代潮流边缘的孤独行者,虽然不被当时的主流所完全接纳,但他的诗歌却像一颗独特的星星,在诗歌的天空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山,到了山顶的时候,已经接近傍晚了。
我看着那满山的树木在夕阳下的样子,突然就想起了“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
那景色和诗里描写的简直一模一样,那种有点凄凉又很壮观的感觉,让我一下子理解了王绩当时的心境。
我就和朋友说:“你看这景色,像不像一个孤独的人在向世界展示他最后的倔强?就像王绩在他的诗里表达的那种孤独感一样。
”朋友听了后,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黄鹤楼》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衍生注释:“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子安曾乘黄鹤经过此地。
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8首赏析汇总
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8首)汇总(注音、注释、译文、赏析)1[唐]王绩《野望》2[唐]崔颢《黄鹤楼》3[唐]王维《使至塞上》4[唐]李白《渡荆门送别》5[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汉]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7[魏晋]曹操《龟虽寿》8[魏晋]刘桢《赠从弟》9[魏晋]曹植《泰山梁甫行》10[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11[唐]杜甫《春望》12[唐]李贺《雁门太守行》13[唐]杜牧《赤壁》14[宋]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15[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6[宋]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17[宋]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18[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野望[唐] 王绩东d ōn ɡ皋ɡāo 薄b ó暮m ù望w àn ɡ,徙x ǐ倚y ǐ欲y ù何h é依y ī?树sh ù树sh ù皆ji ē秋qi ū色s è,山sh ān 山sh ān 唯w éi 落lu ò晖hu ī。
牧m ù人r én 驱q ū犊d ú返f ǎn ,猎li è马m ǎ带d ài 禽q ín 归ɡu ī。
相xi ān ɡ顾ɡù无w ú相xi ān ɡ识sh í,长zh ǎn ɡ歌ɡē怀hu ái 采c ǎi 薇w ēi。
这首诗在艺术上以质朴自然见长。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闲适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诗词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3)落晖:落日的余光。
(4)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8首赏析汇总
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8首)汇总(注音、注释、译文、赏析)1[唐]王绩《野望》2[唐]崔颢《黄鹤楼》3[唐]王维《使至塞上》4[唐]李白《渡荆门送别》5[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汉]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7[魏晋]曹操《龟虽寿》8[魏晋]刘桢《赠从弟》9[魏晋]曹植《泰山梁甫行》10[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11[唐]杜甫《春望》12[唐]李贺《雁门太守行》13[唐]杜牧《赤壁》14[宋]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15[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6[宋]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17[宋]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18[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野望[唐] 王绩东d ōn ɡ皋ɡāo 薄b ó暮m ù望w àn ɡ,徙x ǐ倚y ǐ欲y ù何h é依y ī?树sh ù树sh ù皆ji ē秋qi ū色s è,山sh ān 山sh ān 唯w éi 落lu ò晖hu ī。
牧m ù人r én 驱q ū犊d ú返f ǎn ,猎li è马m ǎ带d ài 禽q ín 归ɡu ī。
相xi ān ɡ顾ɡù无w ú相xi ān ɡ识sh í,长zh ǎn ɡ歌ɡē怀hu ái 采c ǎi 薇w ēi。
这首诗在艺术上以质朴自然见长。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闲适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诗词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3)落晖:落日的余光。
(4)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精选5篇]第一篇: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1《望岳》(主题: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含有拟人的意味,作者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既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割”字炼得极好,这里作者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朋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高峻挺拔,遮天蔽日的形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作者到底“望”到了些什么?请展开想像,设想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将你想像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望到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2《春望》(主题: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
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A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景交融的表达了诗人心中感时伤世的沉痛之情。
花开鸟啼本是娱人之物,但山河破碎、骨肉离散使诗人心中充满痛苦,以至于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心中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
花、鸟本无情,诗人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说春天的花朵也因感时而落泪,鸟儿也因恨别尔惊心,实际上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情景交融。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01 野望(王绩)【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写法】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了隐士,抒发了孤独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解析《野望》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衍生注释:“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采薇”: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避世隐居的想法。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秋景图。
你看,诗人站在东皋远望,看到的树都是一片秋色,山也被夕阳余晖笼罩着,这景色多美又多落寞啊。
牧人和猎马都归家了,可是诗人呢?他在人群里找不到一个相识的人,就像一只离群的孤雁。
他只能长歌当哭,怀念古代的隐士。
这种孤独感就像冬天里独自开放的梅花,虽然美丽却无人欣赏。
三、作者介绍: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
他一生仕途不顺,三仕三隐,对现实不满,于是寄情山水,其诗多写田园风光和隐士生活,诗风质朴自然。
四、运用片段:记得那次我去一个陌生的小镇旅行,傍晚的时候,我独自走在小镇的边缘。
看着夕阳下的田野和归来的农夫,我突然就想起了“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句诗。
我当时的那种孤独感就和王绩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很像,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我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黄鹤楼》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衍生注释:“昔人”: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晴川”:晴日里的平川。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二、赏析:诗的前四句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仙人骑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回,只有白云还在悠悠飘荡,就像在诉说着岁月的漫长和世事的无常。
后四句则把视线拉回现实,看到晴川和鹦鹉洲的美景,可诗人却在日暮时分发愁,因为不知道故乡在哪里。
这乡愁就像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三、作者介绍:崔颢,唐代诗人。
他的诗作早期多写闺情,后期则变得雄浑奔放。
《黄鹤楼》是他最有名的诗作之一,据说李白看到这首诗都为之搁笔。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1.《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以“登高”为主题,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中通过描写风声、猿啸、鸟飞等自然景象,表现出秋天的凄凉和孤寂;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表现了诗人对流离失所、孤独无依的生活状态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2.《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通过描写草原上的草木生长和枯萎的自然规律,暗示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必然性;而“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则表现了诗人对亲友离别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3.《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以“登鹳雀楼”为题,描绘了登高远望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诗中通过描写夕阳余晖、黄河奔流等壮丽景象,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壮观;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高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之一。
八年级上文言文古诗词必背加注解
八年级上文言文古诗词必背加注解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词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必背的文言文古诗词及其注解:1.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注解:这是《诗经》中的名篇,描绘了和鸣的雎鸠和美丽的少女,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2.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王昌龄的这首诗表达了边塞将士的壮志和对和平的渴望。
3.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王之涣的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开阔的视野。
4.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注解:杜甫的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及时和滋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5.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注解:杜甫的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6.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解:李清照的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7.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注解:苏轼的这首词通过描写打猎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豪放的个性和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8.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注解:苏轼的这首词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些古诗词不仅要求学生背诵,还应该理解其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8首古诗赏析汇总
一、野望唐王绩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1)描绘了诗人于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2)全诗于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抒发了惆怅忧郁,孤寂苦闷的情怀。
2.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1)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3)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适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4.请从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满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予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
5.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用典(2)“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作者借用商朝末年臣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二、黄鹤楼唐崔颢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3.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抒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使至塞上唐王维1.颔联用“蓬草”“大雁”的喻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诗人以“蓬草”“大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天。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的理解与赏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的理解与赏析课外古诗词十首的理解与赏析【1】长歌行1.从写法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把园中葵变黄了到叶衰比喻人生短暂。
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老,警示人们:光阴易逝,人生短暂,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要等到老了再伤心后悔。
2.体会“老大徒伤悲”中“徒”的妙处。
“徒”字是“空”“白白”的意思。
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
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3.本诗劝勉珍惜青春,积极进取,不要老来空自悲叹。
苏轼却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联想人生也可以老当益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举例说明。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选择一种讲明理由,并举例证明。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观点,可结合“少壮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应抓紧时间努力奋进”来谈,正如孟郊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可举历史上少年成才的事例如“年少万兜鍪”的孙权等。
而“老当益壮”的观点就从“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学到老”的角度谈,可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等为例。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
运用比喻,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光阴一去不复返。
5.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名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野望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绩。
2.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
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3.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4.本诗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画面以诗人登高远望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辉中树叶凋零、山山错落、牧人驱犊猎马带禽返家的一派萧瑟景象,这一景象和诗句“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落寞欲隐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3、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历来评论家都很推崇“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压”字,试赏析“压”的妙处。
2、、诗的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和两个角度写出了
的战地氛围
1、李贺作诗,工于设色。
请找出诗歌中一个表现色彩的字,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
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
抒发了之情。
2、诗歌中的“东风”既指,同时又比喻
3、下面对诗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B、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
所写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
D、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一、二句中“”字写出了月色澄澈、空明之感,“”字衬托出孤寂的心境。
2.第四句中的“秋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描写了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2、诗歌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闻雁韩洽
朔风吹雁渡江干,月白霜清响尚寒。
孤客几回愁里听,故乡何处报平安?
1、本诗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渲染怎样的氛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野池(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物象,第一、二句描绘了野池池水,植物的景象。
2、“蜻蜓上下鱼东西”写出了野池怎样的动态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诗歌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怎样的特点?(3分)
2、鸟歌花舞太守醉”中的“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
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
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
“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3分)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4分)
(十九)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指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1、“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2、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做赏析
和乐天春词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的宫怨诗。
②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③“蜻蜓”
句:暗指头上之香。
1、“春光”一词在诗中有何意思?
2、诗歌通过哪些细节
....写出了被深锁宫廷的宫女的“愁”?
(十二)江上董颖①
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1、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诗歌的最后一句构思巧妙,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