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 滔滔黄河微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为:(1)青藏高原(2)华北平原(3)黄土高原(4)内蒙古高原按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1)(3)(4)(2)
B、(1)(3)(2)(4)
C、(2)(3)(1)(4)
D、(3)(1)(4)(2)
2、黄河注入的海洋:
A、黄海
B、东海
C、渤海
D、南海
3、黄河“地上河”的河段是指:
A、横穿华北平原的下游段
B、兰州-河套一段
C、水土流失严重的中游段
D、河水清澈的上游段
4、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
A、上有青藏高原
B、上游内蒙古高原
C、中游黄土高原
D、下游华北平原
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在上游峡谷建水电站
B、在中游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在下游植树种草、打坝淤地
D、加固“水上长城”-黄河大堤
第二章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
一、选择题
1.我国某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为:河流水量不大,下游河道经常断流,每年7月至9月为汛期。此河最可能是( )
A.海河
B.塔里木河
C.黑龙江
D.黄河
2.“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水中大量泥沙主要来源于(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下图是“黄河水系”示意图,据图回答3、4题。
3.河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河段其表现不同。在黄河流经宁夏和内蒙古时,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 )
A.电能
B.航运
C.灌溉水源
D.养殖
4.图中显示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十分狭窄,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 )
A.黄河穿行于峡谷中
B.黄河穿行于山岭上
C.该地降水少
D.黄河是“地上河”
二、综合题
5.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以河口和桃花峪作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请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2)黄河忧患在上游的主要表现是、。
(3)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历史上水患严重。你认为治理黄河水患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
6.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图甲黄河流域示意图、图乙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图甲中的两杯水,浑浊的是,反映水中泥沙含量,该水样取自黄河(上、中)游河段。
(2)【实验探究】观察图乙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C地表植被,水土流
失;D地表植被,水土流失。
观察比较:图甲中水样A与图乙中水样(C或D)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黄河中游流经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的景观。
(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等。
1.【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含沙量大,最主要的是黄河的下游河道经常断流。
2.【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黄河泥沙的来源。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从那里带来大量泥沙。
【解析】3选C,4选D。本题组考查黄河的作用和“地上河”的影响。从图中可看出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沿岸分布着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所以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灌溉水源;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十分狭窄,是因为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的地面,两岸河流无法注入黄河。
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点的位置及黄河的治理。黄河上游流经半干旱地区,因此忧患之一是荒漠化。同时,自刘家峡至包头段,河水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因此还有凌汛的发生。针对河流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上、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答案:(1)略
(2)荒漠化凌汛
(3)上、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6.【解析】本题通过实验考查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第(1)题,观察水杯,浑浊的是B,反映水中泥沙含量多。由于黄河泥沙来自中游地区,所以该水样取自黄河中游河段。第(2)题,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C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少;D地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多。图甲中水样A 与图乙中水样C实验现象相似。第(3)题,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观。第(4)题,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植树种草、打坝淤地等措施。
答案:(1)B 大中
(2)茂密少稀疏多 C
(3)黄土千沟万壑
(4)植树种草(保护植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