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跨国并购(同名4218)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一跨国公司的定义及其特征(一)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经营是指以国际需求为导向,以扩大为目标,将企业置身于国际环境并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参与、国际协作和竞争等一系列经营活动。
其基本意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跨国经营指的是使企业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以及企业的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投资建厂,去开展竞争与合作。
(二)跨国公司的特征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技术、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力量,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子公司与分支机构,形成研究、生产与销售一体化的国际网络,并在母公司控制下从事跨国经营活动。
跨国公司总部根据自己的全球战略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分工,组织生产和销售,而遍及全球的各个子公司与分支机构都围绕着全球战略目标从事生产和经营,其重大经营决策都以实现全球战略目标为出发点,着眼于全球利益的最大化。
为实现全球战略目标,跨国公司实行全球一体化经营,对全球范围内各子公司与分支机构的生产安排、投资活动、资金调遣以及人事管理等重大活动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按照全球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统一安排,当代通讯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则为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经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跨国公司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和全球战略,在国际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在实行全球一体化经营的同时,跨国公司也会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东道国的具体情况及其对跨国公司的政策法规、自身的实力以及在竞争中的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安排,以更好地满足东道国当地的实际情况,获得良好的经营效益,也有利于与东道国政府建立融洽的关系。
在组织机构上,跨国公司往往会相应地改变原来的集权管理,将原先集中在总部的权力适当下放给下属各子公司与分支机构,实行分权管理。
此外,跨国供公司还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强、经营风险大等特点。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分析作为企业跨国经营的直接手段,我们以对外直接投资为对象来研究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现状。
第六章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
第一节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 第二节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制订与调整 第三节 跨国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第四节 跨国战略联盟 第五节 跨国并购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
一、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含义 二、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特征 三、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
关键术语
跨 国 公 司 全 球 战 略 ( Global Strategy of Transnationnl CorporaLion) 业 务 流 程 重 组 (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跨 国 公 司 战 略 联 盟 ( Strategic Alliance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国 际 战 略 联 盟 (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
三、企业并购的新特点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
兼并
狭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 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 使这些企业法人资格丧失,并获得它们控 制权的经济行为。(吃掉对方) 广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 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产权并企 图获得其控制权的行为。(控制对方)
收购
(一)全球性 (二)长远性 (三)纲领性 (四)风险性
三、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
第一,从事进出业务活动,进口所需的 原材料、燃料和零部件,出口工业制成品。 这种进口原料加工出口成品的贸易结构, 是公司或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初级阶段。; 第二,公司设置商品出口部,摆脱对出 门代理商的依赖,开始对外直接推销商品; 第三,公司在国外投资建立零部件基地 或装配线,开始在海外进行生产性活动;
跨国并购PPT课件
➢ 3、从目标公司是否是上市公司看 ➢ 私人公司并购指并购公司在非证券交易所对非
上市公司的收购。 ◆ 私人并购一般通过公司股东之间直接的、非公
开的协商方式进行,只要目标公司的大部分股 东同意出售其持有的股份,私人公司的控制权 便由并购公司所掌握,并购行为即告完成。 ➢ 上市公司并购是指并购公司在证券交易所通过 对上市公司股票的收购来实现的并购。
6
2、收购(Acquisition)
企业收购强调买方企业向卖方企业的“购 买”行为
按照内容的不同,分为资产收购和股份收购 资产收购指买方企业收购卖方企业的全部
或部分资产,使之成为买方的一部分 股份收购则指买方企业直接或间接购买卖
方的部分或全部股票的行为
7
3、兼并和收购的区别与联系
兼并和收购的区别
横向并购的目的通常是扩大世界市场份额或增加企业 国际竞争力和垄断或寡占实力,进而形成规模经济、 内部化交易而导致利润增长。
➢ 纵向跨国并购(Vertical M&A,也称垂直式并购):两个 以上国家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但又处于不同生产 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并购双方一般是原材料供应者或产成品购买者,并购 后较易融合在一起
第四章 跨国并购 第一节 跨国并购概述
1
❖ Modes of FDI entry ❖ Greenfield investment refers to investment
in new facilit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entities through entry as well as expansion, while M&As refer to acquisitions of, or mergers with, existing local firms.
第四章跨国公司经营方式
能节约国际化经营成本,增强柔性。
缺点
有些技术要求高的行业,很难在国外找到合格的海外生产者; 利润分配。
3、投资型市场进入模式
(1)独资
(2)合资
国际独资企业: 由某一外国投资者依据东道国法律,并经东道国 政府机构批准,在东道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 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国际合资企业: 国外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联合出资组建的企业, 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国际合资企业分为股权式和契约式。
(2)国际合资企业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 弥补自身在销售渠道、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 政治风险较小; 更容易进入东道国,容易被当地社会所接纳。 享受某些优惠和待遇 利用合伙者的公共关系 没有或较少投入资金 具有稳定的销售市场 缺点 在管理和文化方面容易产生冲突; 知识泄漏; 控制难题,单凭所有权是无法决定合资企业的行为和管理活动的。 长期利润或成本问题 适用范围 政策要求; 在能力和经验方面存在某些不足; 东道国经营的政治风险较大。
在目标 国装配
当地 生产
高 高 高 高 低 低
跨国公司经营方式的发展轨迹
20世纪50年代——独资经营 20世纪60年代——合资经营 20世纪70年代——非股权经营 20世纪80年代——跨国战略联盟
思考:外商在华投资企业的“独资化”
独资化趋势是指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时更多的 采用独资企业的形式以及原有在华合资企业纷纷增加外方控 股比重、甚至是转向独资这一新现象。
(2)外部环境因素 母国与东道国的社会文化差异: 东道国的管制; 跨国公司和东道国投资主体谈判地位的演变。
企业向国际化经营演变的阶段
时间
分支机构/子公司出口⊙
⊙独资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企业海外并购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企业海外并购案例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跨国并购成功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跨国并购成功案例篇1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宣布,以总价12。
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IBMPC部门。
协议内容包括联想获得IBMPC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全球业务,以及原IBMPC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新联想在5年内无偿使用IBM及IBM-Think品牌,并永久保留使用全球著名商标Think的权利。
介此收购,新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
联想在付出6.5亿美元现金和价值6亿美元联想股票的同时,还承担了IBM5亿美元的净负债,来自于IBM对供应商的欠款,对PC厂商来说,只要保持交易就会滚动下去不必立即支付,对联想形成财务压力。
但对于手头上只有4亿美元现金的联想,融资就是必须的了。
在2005年3月24日,联想宣布获得一项6亿美元5年期的银团贷款,主要用作收购IBMPC业务。
收购后,联想集团的股权结构为:联想控股46%,IBM18。
9%,公众流通股35。
1%,其中IBM的股份为无投票权且3年内不得出售。
为改善公司负债率高,化解财务风险,联想又在2005年3月31日,引进了三大战略投资者,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PacificGroup)、泛大西洋集团(GeneralAtlantic)、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CapitalLLC)分别出资2亿美元、1亿美元、5000万美元,共3。
5亿美元用于收购IBMPC业务之用。
引入三大战略投资者之后,联想收购IBMPC业务的现金和股票也发生了变化,改为8亿美元现金和4。
5亿美元的股票。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firm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
1974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作出决议,此后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跨国公司是在两国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和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它可以由单个国家的企业独立创办,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企业合资或合作经营,跨国公司是通过输出企业资本,在许多国家设立分公司,或控制当地的企业成为他的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及其他经营的国际性资本主义垄断组织。
它是垄断财团通过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一个由国内到国外,从生产至销售的一个超国家的垄断体系。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三要素:第一,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第二,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具有共同的政策,此种政策能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第三,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以及和社会效益引起世人注目。
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跨国公司实行全球战略目标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这一点我们从跨国公司的定义中就不难看出,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配置,并把研究与发展、采掘、提炼、加工、装配、销售以及服务等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伸向世界各地,而把最高决策权保留在跨国公司总公司,总公司对整个公司的投资计划、生产安排、价格体系、市场安排、利润分配、研究方向以及其他重大决策分担责任。
如果我们把1865年德国拜尔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开设的苯胺工厂视作为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那么,跨国公司至今为止已有130多年历史。
跨国并购
一国企业向他国投资常常需要融资。与“绿地投资”相比,并购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融资。具体说来,跨国 并购完成后,并购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资金:(1)用目标企业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通过发行债券 获得融资;(2)用目标企业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直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3)并购方通过与被并 购方互相交换股票的方式控制目标企业,从而避免现金支付的压力。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发布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对10亿美元以上的大宗跨国并购案的统计,世界跨国并购 活动以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瑞士、荷兰和加拿大这七个国家为主。特别是排在前四位国家的大宗并购额超 过2000亿美元,其流出量共计12612亿美元,约占总额的73.8%。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英国,其大宗并购额约占总 流出量的36.2%。如果加上西欧各国的并购额,那么在2000年,并购额共计8267亿美元,占大宗并购总额的 95.4%。从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流出的金额为8381亿美元,占世界流出总额的96.8%。其中,流入美国的并购交易 额高达2554亿美元;德国为2339亿美元,英国为1400亿美元。
3、从吸收外资的行业构成看,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发展中国家则集中在制造业部门
2001年,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有1/3投向了金融保险领域;欧盟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业主要在公共服 务、媒体、金融等领域;日本跨国公司在英国的投资50%以上集中在金融保险部门。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劳动力 优势促使跨国公司加速向这些地区的制造业转移生产投资。
通过股本互换实现跨国并购是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产物。80年代曾流行一时的以大量发行垃圾债券特征, 以追求短期内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杠杆收购给企业长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这些不良后果在90年代 完全暴露出来,不少企业由于难以承受沉重的债务负担而走向衰退,甚至破产倒闭。因而,在90年代,人们更乐 于接受以股票互换作为并购的交易方式。换股方式对于并购方企业来说,既可以解决企业筹资难的问题,又可以 避免由于债务过多、利息负担过重而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于被并购企业来说,换股交易可以避免 现金交易造成的纳税问题,又可以分享新企业继续成长的好处,还可以享受股市走强带来的股价上涨的收益。因 而,换股并购成为90年代企业并购的潮流。
第八章 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PPT课件
第一节 跨国并购概述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 二、跨国并购的分类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
跨国并购是涉及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间的合并 (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是国际直 接投资的方式之一。
按照《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第99页的解释,改变被兼 并企业或被收购企业的控制权,并有外国投资者介入的 东道国企业的私有化被算作跨国并购。
②并购与效率相关。收购活动并不必然意味着目标企业 的股票在市场上被低估或目标企业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 来改善经营效率。
③并购与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行为相关。因为存在非 对称信息,资本结构最佳选择只能出现于:第一,企 业投资政策是通过资本结构选择行为向市场传输的; 第二,经理报酬与资本结构信号的真实性相关联。
2.信息理论
学者们持三种观点:①并购与市场信息传递相关;② 并购与效率相关;③并购与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行为 相关。
①并购与市场信息传递相关。在收购股权活动中,无论 并购成功与否,目标公司的股价总会呈现上涨的趋势。 其原因在于,收购股权的行为向市场传递了目标公司股 价被低估的信息,或者收购发盘使目标公司采取更有效 率的经营策略。
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一个国家; 西亚将热衷于大型石化项目合作(如表8-8)。
第三节 跨国并购的理论
一、并购赞成论 二、并购价值怀疑论
一、并购赞成论
1.效率理论 2.信息理论 3.代理成本理论
1.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认为,公司并购和资产再配置的其他形式,对 整个社会来说是有潜在收益的,这主要体现在大公司管 理层改进效率或形成协同效应上。
其它发达国家地位在上升。日本是主要购买者(如图8- 8);澳大利亚是主要出售者。
2.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正在成为 跨国并购的重要参与者
第二节 跨国公司概述
第二节跨国公司概述一、跨国公司的涵义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在欧美一些国家,长期以来人们通常把跨越国界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叫做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是在多个国家或地区有业务,通常指规模很大的公司。
这些公司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设有办事处、工厂或分公司,通常还有一个总部用来协调全球的管理工作。
亦有超国家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TNC)、国际化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世界公司”等称呼。
跨国公司通常利用承包商来制造特殊的商品,外包的经营手法也经常被使用。
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1974年做出决议,决定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这一名称也就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专有名称了。
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随着对跨国公司研究的深入进行和跨国公司实践的发展,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在1983年发表的《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第三次调查报告》中,对跨国公司做了进一步的界定。
对跨国公司的定义作了比较全面的规范和界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如下三要素:(1)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
(2)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此等政策可能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
(3)这种企业各个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面的联系,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的经营活动施加有效的影响,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以及分担责任。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跨国公司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摘要: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国家公司(Supranational Enterprise)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
一般是指大型企业或集团以来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者控制东道国当地企业,使之成为其子公司,并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国际性企业。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三个要素:第一,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第二,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此类政策可能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第三,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以及分担责任。
跨国公司的历史可以至少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当时西欧和美国的一些大企业开始在海外设立生产性分支机构,从事制造业跨国经营活动,已初具跨国公司的雏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垄断资本的大规模对外扩张和生产的进一步国际化,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增加,跨国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形成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逐渐向垄断阶段过渡,“过剩资本”的大量形成直接成为资本国际流动的动力和源泉,西方国家的一些大企业开始向海外投资,资本输出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
垄断组织通过资本输出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大到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使得传统的垂直分工体系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资本输出实现了世界范围的生产国际化和社会化,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及各国对国际分工的依赖。
这时的资本输出主要是英、法、德、美等资本主义强国向海外进行以证券投资为主的间接对外投资,至于对外直接投资,其数额和比重都很小,并且主要是投资到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资源开发项目(如采煤、采油、开矿)以及农业种植园等,只有极少数企业在海外从事制造业生产性投资。
第一讲 跨国公司概论
第一讲跨国公司概论第一节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征(一)、跨国公司的名称二战后,有人把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Business Entity) ,称之为多国企业(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国际企业(International Business)、全球企业(Global Enterprises)、超国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s)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s) ,亦有人称之为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NCs)。
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1974年作出决议,决定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跨国公司与国际公司的概念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跨国公司强调其国际性和多国性。
♦国际性(Internationality)是指在国与国之间开展业务活动;多国性(Multinationality)是指在许多不同的国家开展业务活动。
♦而国际公司仅仅具有国际性这一个特征。
国际经贸业务主要包括商品转移、知识产权转让和资本投资等。
通常国际贸易公司从事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国际技术咨询公司从事知识产权转让。
♦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东道国进行产品制造和销售活动,能最有效地使资金、商品、劳务、技术、信息和人力,达到全球一体化的效果(Global Integration Effect 多国企业,这一名称通常由西方学者使用,指的是该企业在许多国家从事经营活动。
国际公司常使用于企业界,它与多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可以通用的,有的人将国际公司特指是母公司的国际部或地区部(International or Regional Division)。
国际企业一词流行于港、澳、台地区。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跨国公司》期末考试复习大纲(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一、关于期末考试的说明本复习大纲适用于《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考试范围。
本次考试题型分为3种:解释概念、简答题、案例分析题。
分值:解释概念30%(6分/词)、简答题30%(15分/题)、案例分析题40%(1-2个案例,设问3-4个)。
复习题目的答案请查阅课件相关内容。
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参考主讲教师的授课光盘。
二、复习题目(一)解释概念:1、跨国公司2、全球战略3、内部一体化4、出口进入模式5、契约进入模式6、投资进入模式7、国际合资企业8、股权安排9、非股权安排10、全球中心战略11、母国中心战略12、多国中心战略13、战略性外包14、战略联盟15、横向战略联盟16、纵向战略联盟17、契约式战略联盟18、股权式战略联盟20、并购21、横向并购22、纵向并购23、混合并购24、现金并购25、股权并购26、杠杆收购27、出口部结构28、国内独立子公司结构29、国际分部结构30、全球职能结构31、全球产品结构32、全球地区结构33、全球混合结构34、转移价格35. 契约式战略联盟36. 杠杆并购37. 全球产品结构1、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1974年联合国《多国公司对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中提出。
它的涵义和界定有各种说法,现实中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国家的私人垄断企业,它们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
2、全球战略是指现代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和国际经营时,将其全球范围的经营活动视为一个整体,以追求全球市场为目标,力求实现其全球范围内的利润最大化,而不仅仅考虑某一局部利益的得失。
3、内部一体化跨国公司把世界各地得子公司组成一个整体,形成内部一体化得独特经营体系。
公司得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子公司得投资,资金筹措,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都由总公司统一指挥,协调步骤,以符合公司得整体利益,形成整体效应。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影响因素-投资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影响因素-投资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按照贸易与发展会议对跨国并购的定义,跨国并购包括跨国并购和跨国收购,其中跨国并购是指在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成为一家现有的企业;跨国收购是指收购一家现有的当地企业或外国子公司的控股股份,即10%以上的股权。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跨国并购与一般并购的根本区别在于并购方和目标企业位于不同的国家/地区。
由于跨国并购还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无法简单的将跨国并购看作国内并购在地理上的扩展,从而直接把基于国内并购发展出来的并购理论直接用来解释跨国并购。
特别是考虑到跨国并购需要面对更高的风险,完全有必要分析并购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而不是国内并购的原因。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行业和企业层面的因素来解释跨国并购的动因,但既然跨国并购同时被视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模式,那么显然不能简单地将宏观因素作为外部变量。
Rossi Volpin(2004)在研究跨国并购的决定因素时就侧重于国家之间在法律和执法上的差异。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投资者保障越好的国家发起跨国并购的交易数量越多。
这一结果表明,跨国并购通常是从投资者保护较好的国家到收购投资者保护较差的国家的并购,起到了对世界各地企业管制制度衔接的作用。
在分析了拉美地区1998-2004 年868 例并购活动的基础上,Pablo(2009)发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对投资者的保障条件会影响企业发起跨国并购交易的可能性。
这项研究认为,目标企业所在的国家有更好的经济和营商环境或资金成本比较高,会加大跨国并购的可能性;收购企业国家产权保护水平较低则会对跨国并购的可能性产生负面影响。
Hyun Kim(2010)则针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发达国家对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交易进行研究,发现资本市场规模、贸易额、共同的语言和距离是跨国并购的显着动因。
跨国公司并购详解
跨国公司并购详解概述跨国公司并购指的是一家跨越国界的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的行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跨国公司并购成为了企业扩张和增长的重要战略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跨国公司并购的背景、动机、影响因素和实施过程。
背景跨国公司并购的兴起离不开以下背景因素:1.全球化进程: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加速了世界各地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为跨国公司并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经济规模效应: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份额,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3.跨国公司资源整合:通过并购可以整合双方的资源和优势,实现业务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动机跨国公司并购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市场拓展和增长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并购进入新市场,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规模扩张。
并购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加快市场拓展进程。
获取先进技术和知识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目标公司拥有的先进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这对于高科技产业和创新驱动型企业尤为重要。
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并购可以整合双方的资源和业务,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企业可以加快实现战略目标的进程。
风险分散跨国公司并购也可以用来分散经营风险。
企业通过收购多个具有不同市场地位和风险特征的公司,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影响因素跨国公司并购的成功与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1.政治因素:跨国公司并购往往涉及政府监管和政策支持。
政治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并购交易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达成。
2.经济因素:经济环境、市场状况、行业竞争等都会对并购产生影响。
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是并购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文化差异:跨国公司并购往往伴随着不同文化的融合和碰撞。
文化差异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并购的整合和运营,需要加以适当的管理和处理。
实施过程跨国公司并购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选择目标公司:企业需要认真筛选可能的目标公司,评估其战略价值和潜在利益。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英文名称: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课程总学时/学分:讲课:实验:上机: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是教育部《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课程体系中建议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新时期做好对外投资工作的根本遵循。
通过课程教学,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跨国公司的内涵、跨国公司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2. 了解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尤其是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发展脉络。
3. 了解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投资环境、投资策略和投资形式,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效应。
4. 了解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跨国公司战略联盟。
5. 掌握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与转移价格。
6. 了解跨国并购的含义与特征、跨国并购的类型、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及动因、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以及跨国并购的反垄断规制。
7. 掌握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含义、技术转让理论、技术转让的定价和支付以及技术转让策略。
8. 掌握跨国公司营销策略,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
10. 了解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发展。
11. 了解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跨国公司这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趋势和重要作用,了解跨国经营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初步掌握跨国经营和管理的实际运作能力。
《2024年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范文
《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运作模式以及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1. 理论概述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通过购买东道国企业股权或资产,以实现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或经营权的行为。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效率理论、市场势力理论、内部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均强调了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实现规模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 跨国并购的动因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追求规模经济、获取战略资源、实现市场多元化等。
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快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获取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品牌、渠道等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跨国并购的运作模式1. 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同行业或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
其运作模式包括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
2. 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
其运作模式包括上游资源型企业对下游加工制造企业的并购等。
3. 跨行业并购跨行业并购是指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实现多元化经营和分散风险。
其运作模式包括利用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品牌等资源,开发新的业务领域。
四、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1. 面临的问题(1)政策法规不熟悉: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往往对东道国的政策法规不够熟悉,导致在并购过程中遇到政策障碍和法律风险。
(2)文化差异: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后往往面临文化融合的难题,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
(3)资金压力:跨国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国企业在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上存在一定压力。
2. 解决策略(1)加强政策法规研究:我国企业应加强对东道国政策法规的研究,了解并购政策、税收政策等,降低政策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案例分析报告—跨国并购案例:达能在中国市场的并购达能公司的迅速成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大量成功的收购战略,其成为跨国饮料食品巨子只有短短30年时间。
它的扩张谋略有三:一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上广泛收购当地数一数二、与自己核心竞争力一致的品牌。
如在中国市场上,乐百氏乳酸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娃哈哈为第二;而瓶装水市场上,这两者的位置则颠倒了一下。
深圳益力是深圳市场的领头羊。
梅林正广和是全国最大的桶装水生产企业。
光明乳业则在国内乳业是龙头企业。
二是股权收购策略。
在跨国并购中,刚开始外资占的股份不多,至多与当地公司股份相当。
但后来的趋势就是,外方不断增资扩股,以降低中方所持股份额,使外资由参股或少部分股权合资向控股合资转变,实现其“扩股”、“逼股”、“挤股”(如下图所示)。
比如目前500强在深圳的合资企业中,大多数已经是外方控股企业;有的跨国企业已经从合资转变为独资企业。
第 3 页(共4页)三是实行包容性的本土化和多品牌战略。
当初收购娃哈哈时,娃哈哈提出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合资不合牌;二是坚持娃哈哈全权经营;三是坚持所有退休和在职员工全部纳入合资企业。
以至于被收购多年,很多人仍把娃哈哈当作纯粹的民族品牌。
乐百氏也是如此,享有商标权、管理权和市场开拓权,并不介入其管理层。
达能让这些企业的“中国味道”完整保留下来,在背后加以扶持,这样一方面避免了触动民族情绪,另一方面避免整合可能出现的文化等问题,使被收购企业运作照常。
达能还给予被收购企业许多优惠条件,如无偿使用自己的商标和品牌等。
达能认为,收购这个词可能会被误解,“我们希望和好的厂家合作,我们并不准备整合这些公司,相反支持和发展国内已有的品牌,我们希望通过与国内大的公司合作,创造一个相对健康的水市场。
”初看达能的做法,似乎没有占什么便宜,被收购公司得利更多。
但实际上达能是十分深谋远虑的。
以娃哈哈为例,从与达能之间的资本关系上看,事实上娃哈哈三个层次的资本相加,即整个集团42家企业、35亿元注册资本中,达能的投资仅占约32%。
达能一方面借娃哈哈实现了它的“利润增长”目标,也暗中巩固了饮用水市场,而投资则是有限的。
分析:(1)为什么达能公司选择了收购,而不用新建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2)收购之后,达能公司日益独资化倾向(逼股、挤股)的原因何在?跨国企业“独资化”对我国的民族企业和管理人员有何影响?方式不同,它是在股权投资和人事参与之外的另一种形式,这一种进入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股权控制为目标,以及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较小。
3.投资式进入方式投资式进入方式,包含有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国外间接投资又称为国外有价证券投资,或叫国际融资,是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通过发行和买卖债券、股票及其他证券而进行的投资。
它包括购销国外可上市的证券(包括企业股票或债券、政府债券、各种有价证券的买卖)、非证券形式的金融投资(如国外银行的存款和借款)和未到控制数量的企业股票的购买而引起的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直接投资进入是一种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进入方式,企业通过在目标国家占有部分或全部的所有权,将技术、人力、管理经验及其他产权转移到目标国家。
4.联盟式进入方式战略联盟是与外国合作伙伴或公司建立的联盟,这个公司可以充当本企业的供应商、批发商、贸易伙伴、当地代理商等等。
战略联盟让公司之间可以分担风险、共享资源,以进入国际市场。
而且,战略联盟能促进发展对于公司未来战略竞争力有重要意义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大多数战略联盟的本地公司熟知和了解本国竞争条件、法律和社会标准及文化特性,有利于制造和销售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战略联盟的合作方,都为合作关系带来新的知识、资源和新的能力。
因此,近年来,战略联盟成了国际扩张的主要方式。
二、跨国公司选择并购而不选择绿地投资的原因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或新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创建投资会直接导致东道国生产能力、产出和就业的增长。
绿地投资也有其缺点:①绿地投资方式需要大量的筹建工作,因而建设周期长,速度慢缺乏灵活性,对跨国公司的资金实力、经营经验等有较高要求,不利于跨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②创建企业过程当中,跨国企业完全承担其风险,不确定性较大。
③新企业创建后,跨国公司需要在东道国自己开拓目标市场,且常常面临管理方式与东道国惯例不相适应,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
1.并购能够帮助企业迅速获得市场和增强市场力量一方面,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迅速获得新的市场机会,再不增加行业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达到临界规模。
通过接管一家公司可以立即利用现成的当地供应商与顾客网络,并获得相应的技能。
这种信息、本地化优势对于跨国公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开拓一个国家市场的首要条件是了解当地市场状况和政策导向。
另一方面,并购能够给企业带来市场权力效应,在具有寡占特征的市场,追求市场力量和市场支配地位也是进行并购的推动力量。
通过横向并购活动,跨国公司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凭籍竞争对手的减少来增加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跨国公司的纵向并购可以通过对大量关键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和企业的差异化优势。
2.通过并购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效率追求协同效应可以使静态的(如某一时点上降低成本或增加收入),或是动态的(如加强创新)。
前者包括:管理资源的整合,如合并后办公设施与人员的减少;利用彼此的营销和分销网络来增加收入;采购协同,即加强讨价还价的实力;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导致成本下降;避免重复进行生产、研发或其它活动。
动态协同可能涉及到互补性资源和技能的配合,以提高跨国公司的创新能力,从而对销售额、市场份额和利润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
对于诸如汽车等竞争压力强、价格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和由创新驱动的行业,如信息技术制药业,动态协同的作用可以制至关重要的。
3.在短时期内发挥规模效应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生产的规模效应。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购也使跨国公司有条件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前提下,集中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工厂中进行单一品种生产,达到专业化水平;并购还能解决专业化生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个生产过程之间有机地配合,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二是企业市场的规模效应。
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可以针对全球不同的市场进行专门的生产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可能集中足够的经费用于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迅速推出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此外,跨国公司规模的扩大使得其融资能力大大提高。
4.通过并购重组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跨国公司培育核心竞争力有两种途径:一是在跨国公司内部通过长期的自身知识积累学习,逐步培育起来;二是从通过外部并购具有核心竞争力或具有相应资源的企业,经有效重组、整合而得。
与自我发展构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跨国并购具有时效快、可得性和低成本等特点。
尽管要完成从搜寻对象到实现并购、进行资源重组、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快得多;对于那种跨国公司需要的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另一企业时,并购就成为跨国公司获得这种知识和资源的唯一途径。
所以,达能公司选择了收购,而不是采用新建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三、达能公司日益独资化倾向的原因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有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即“三资企业”的组织形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新特点与发展趋势。
从外商投资的股权结构变换来看,这三种方式所占的比重出现了重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上半期,建立合资企业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出现明显的“独资化”趋势,外商独资企业逐步替代合资企业,日益成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外商独资的原因1.技术或者资产的专用性对于独资化的解释,交易费用经济学提出了资产专用性这一概念。
根据威廉姆森的定义,所谓的资产专用性是对已经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资产进行再配置的难易程度,资产专用性实际上是测量某一资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
资产专用性越强,进行市场交易的费用越高,即交易费用是一条随着资产专用性增强而较快上升的一条曲线。
一方面,合作的一方可能利用另一方的信任而出现逃避、搭便车或者技术滥用的问题。
另一方面,有的技术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独有技术或者销售诀窍等,这些技术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外方不想别人一起分享他们的诀窍或技术。
为了保护资产的专用性,企业倾向于选择高度控制的治理结构,而独资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不仅降低了为保护自己独有技术的交易成本,而且降低被盗用或者滥用的风险。
所以,当通过合资方式取得的收益不足以弥补企业的监督控制其专利滥用的风险成本的时候,企业宁愿选择具有较高控制程度的形式。
2.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外合资企业是在双方互惠与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以合作为目的的契约安排,由于有限理性和交易双方的不确定性,双方达成的契约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在双方专用性资产投资关系的情况下,契约的一方当事人就存在着利用契约的漏洞或者不完善,通过事前隐瞒信息的逆选择和事后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谋取他方应占取的准租金。
事前的逆选择和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往往成为双方关系冲突和合资企业内部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很多跨国合资企业在管理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合资双方在企业管理和文化上的冲突。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决定了东西方完全不同的管理观。
来自不同的国家的企业管理者在工作方式、文化、思维方式上均有着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追求卓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在管理方式上表现为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严格按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率,从而实现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
而东方文化讲究“情与理”,人与人之间形成宗法伦理,等级关系。
在管理模式上,经营理念突然融合在一块,使得中方和外商在交易过程中很难达成一致协议,甚至产生冲突,这种日益增加的文化冲突就会表现在公司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中。
在内部管理中,人们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目标和行为规范必然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增加组织协调的难度,甚至造成组织机构低效率运转。
在外部经营中,由于文化冲突的存在,使合资企业不能以积极和高效的组织形象去迎接市场竞争,往往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丧失许多了大好的市场机会。
这无形增加了外商的交易成本。
因此,当企业的外部协调成本小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的时候,企业往往会选择独资。
3.东道国制度外商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要与东道国的制度相适应。
制度可以分为正式制度,如法律、法规、政府控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行为、知识产权的保护等;还有非正式的制度,如社会风俗、文化、行为标准、对正式制度运行的态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