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艺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摘要] 语文教学是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文教学应该充满了诗情画意,本文浅议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实效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从而让学生在艺术的世界中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和谐美最佳意境合作学习艺术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过程本身早已不再是古代私塾里老师带着学生们背诵诗歌的乏味和苦闷,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智慧和艺术的再创造。语文教学更是充满艺术性,语文教学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俨然已成为了一门艺术。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应积极创设“美”的情境,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愉快地高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艺术性呢?一、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美
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1]师生观是当前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学记》认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然而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应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既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又让孩子们从心底产生佩服、尊敬的情愫。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师。把学生当作朋友,给
他们平等的地位,适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我们要以一颗慈爱、宽容、真诚的心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让课堂教学始终处在融洽的氛围中,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让教与学互相交融,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名学生的成长的轨迹都不尽相同,接触的事物、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千差万别。因此,我们要允许学生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我们可以引导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同喜。如果出现消极的态度体验时,我们应该尽力去引导,而不是全盘否定。如在处理一篇小说时,我问:“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是和平,还是瘸羊倌?”同学们大声喊着“和平”,我刚要找同学谈谈理由,一个男生却站起来说“不一定只有人才能是主人公”,假设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融洽的氛围做基础,学生又怎敢轻易流露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引导学生走进最佳意境。
很多老师每天上课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但我认为一堂课语文课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要想传播美,就必须营造一种美的情景,美的氛围。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导语,以用美好的情感来抓住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其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热情从事语文学习和思考。导语的形式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精妙的话语、震撼人心的图片,轻松明快的音乐甚至是意蕴丰富的小故事都可以作为导语,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
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带着对美好、奇妙的向往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激起课堂的一个小高潮。如在教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时,我曾用一个反映爱国主义的小故事导入,这个导语一石二鸟,既丰富了课堂气氛,又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三、让合作学习真正实现双赢
[2]《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合作可以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间的合作。[3]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依赖老师,忠于自己的思想,使学习成为内心真正的需要、乐趣、享受。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要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合作的效果等等,从而有准备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加强,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满足。如在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时我把学生分成二
组讨论此诗的主旨:赞美诗?革命诗?学生们积极讨论,并由小组长执笔,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的见解有理有据,最后经我的点拨“结合背景理解诗意”使学生们领悟解诗的关键,在谈论中学生们思维活跃,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有些学生的想法还很有创造性。
四、想象是成就教学艺术化的至宝
意境是作者和读者发出共鸣的绿洲,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绘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品析最容易引导学生对文本主题思想的把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仅限于把自己对意境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对意境的体验,忽略了由此领会到的想象美。其实,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的方法很多,朗诵、想象、还原画面等等。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
如教《荷塘月色》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大量新鲜的比喻,进行再造想象,如抓住“舞女的裙”“零星地点缀的白花”“月光如流水”“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像笼着轻纱的梦”“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等句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这些景物连缀起来,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素淡朦胧的荷塘月夜图,然后再配上热闹的蝉鸣蛙叫,原本静态的画面一下子就生动起来了然后,再指导学生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细细品味,体会作
者所创设的情境中,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聆听作者传达的诗情画意,与作者共振共鸣。
在语文课堂,让学生受到美感的陶冶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让学生领略和谐的理念,是语文教学的方向,让学生学会鉴赏“美”的语言,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从而让学生在艺术的世界中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蔡政权.《教育的智慧》.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2]《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
[3]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