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情感与意志

合集下载

心理学考试

心理学考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我们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1 认识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认识过程。

2 情感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情感过程。

3 意志过程这是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过程。

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含有认识的成分,它们都是由认识过程派生出来的;情感与意志又对认识过程发生影响,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中的不同方面。

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被统称为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

它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甚广。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凡属人类的各种社会实践均涉及到人的问题,都是心理学应用的领域。

属于心理学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各分支学科,主要的有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

还可以列出一些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学科,例如,创造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交通安全心理学等等。

小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小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02 小学生常见情感问题
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的表现
小学生常常表现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易怒或暴躁、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 中、自我负面评价、身体不适(如头痛、胃痛)等症状。
焦虑情绪的原因
可能与学业压力、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
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的表现
小学生可能表现出长期情绪低落、失去兴趣或活力、睡眠障 碍、食欲改变、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负面评价、自责和无助 感等症状。
个人因素
生理因素
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状况对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小学生往往更容易形成积极 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心理因素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也会影响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例如,认知水平较高的小学生更 容易理解他人的情感并表达自己的情感;性格开朗、乐观的小学生更容易形成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心理承 受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更能够面对挫折和困难并坚持自己的目标。
05 培养小学生健康情感和坚 强意志策略
家庭教育策略
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的 温暖和支持。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和 困惑,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指导。
鼓励自主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困 难时能够积极应对。
学校教育策略
自卑心理的原因
可能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个人经 历等因素有关。例如,家庭教育中缺 乏鼓励和支持,或者在学校中受到欺 凌或排挤等。
03 小学生常见意志问题
缺乏毅力
表现
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无法坚持 完成任务。
原因
可能由于任务难度过高或缺乏兴趣 导致。
影响

认知行为意志情绪情感

认知行为意志情绪情感

1.婴儿
2.学步儿 3.学前儿童 4.小学生 5.青少年 6.青年 7.中年 8.老年
0岁~ 1岁~ 3岁~ 6岁~ 12岁~ 18岁~ 25岁~ 65岁~
信任感 自主感 主动感 勤奋感 同一性 亲密感 成就感 完美感
母亲 父母 家庭 邻居学校 同伴榜样 朋友伴侣 家庭同事 人群自我
3
人生发展——我你他
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 心理疾病。
• 精神分裂症 • 情感性精神分裂症 • 偏执性精神病 • 反应性精神病
……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讲
朱丽丽 校医院五官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Email : zhulili@ 2013-11-27 22
应对
• 应对(coping) ——是指人们为了处理或管理压力和情绪所做 的任何事情。当我们从让我们生气的人身边走 开的时候,或者向一位朋友抱怨老板的时候, 我们就是在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一性
11
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整体性
思维
(认知)
行为
(意志)
情绪情感
12
个体心理三要素——知、情、意
❖ 认知: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
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 情绪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
神需要而产生的主观经验,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
知以及个体对认知结果所进行的评价。
❖ 包括:

生理反应(胸闷气结)
认知活动(痛不欲生)
行为表现(泪水直流)

生理

2288
情绪与情感——焦虑
❖ 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但因无 法明确不良后果的性质与内容,从而无法采用有效 的手段加以控制时产生的忧虑与不安的情绪体验。

情感与意志的关系

情感与意志的关系

第七章情感与意志本章要点:1、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的关系2、情感的功能,情感的种类3、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特征4、意志、情感、认识的关系5、意志行动的分析6、情感、意志与教学小栏目7—1第一节情感的概述一、什么是情感(一)情感的定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并不是无动于衷的,人对接触到的复杂的客观事物总是抱有不同的态度,并以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体验和外部形式表现出来,人学习顺利时感到喜悦,遇到不幸时感到悲痛,面临危险时感到恐惧等都是不同的情感表现。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对情感的涵义作一阐述。

首先,任何情感都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客观事物是人们情感得以产生的源泉。

世界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情感,和煦的阳光、清凉的海风,会使人心旷神怡;而拥挤的公交车、欠债的通知单,会使人焦虑紧张。

其次,情感反映的是客观苏州广告公司灰指甲治疗徐州网站建设蹭网卡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客观事物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车声、铃声不能引起我们的情感体验,但当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时,这些声音就会使我们觉得讨厌;当你急切地盼望下课时,电铃的响声就会使你感到特别愉快;当我们站台久侯来车时,公共汽车驶来的声音就会使我们非常高兴。

这都说明客观事物是否能引起人的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当客观事物一方面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妨碍了人的另一种需要的满足时,则会引起复杂的情感体验,如悲喜交加、啼笑皆非、百感交集等。

总之,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是情感产生的中介银杏树防锈油日本白光徐州搬家公司。

情感和意志

情感和意志

情感心理学的定义: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评价和体验。

《心理学大辞典》:“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

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性欲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春药以后,伴随着性欲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

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

情感的本质: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情感在社会交往中的常见作用。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

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感情,分析他人的感情。

情感成熟。

指人在个人需要无论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调节情感使之适度的一种心理状态。

如需要得到满足不狂喜,需要未满足不怒不卑等。

情感成熟标志着人的心理是健康的。

每个人要社会化就应该使自己“情有节”,陶冶情操,尽快成熟自己的情感。

情感的分类:由于情感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人的情感主要应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1.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

人的安全素质

人的安全素质

人的安全素质人的安全素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人的基本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二是人的深层安全素质,包括:情感、认知、伦理、道德、良心、意志、安全观念、安全态度等。

人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通过日常的安全教育手段可以得以保证和提高,在社会和企业的日常安全活动中(宣传、教育、管理等),能够得到较好地解决和保证。

而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态度,以及情感、认知、意志等,则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这是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下面主要探讨人的安全意识及人的安全心理的特点和规律。

一、人的安全意识怎么才是一个合格的、具有现代安全意识的人呢?最重要的是要看你是否具备现代人应有的安全意识。

这些意识包括: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每时每刻、每处每地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

人的安全意识是人所处时空安全感的定位和认知,人的安全意识受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而人的心理是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综合反映。

人在劳动时的心理,有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

在这三种心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认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

感觉和知觉是初级的认识过程。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

思维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和语言密切联系,是人所特有的认识活动。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要表现出一定的态度或体验,这就是情感。

情感是心理活动的另一个方面。

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不仅认识事物,产生情感,还要采取行动,人们这种有意识地反作用于现实的活动称为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中下定决心、制定计划和克服困难等内部心理活动称为意志。

认识、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过程,它们虽然彼此区别。

但又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三个不同方面。

情感、意志随认识而产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同时,也必然影响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因此,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为目的,需要研究劳动过程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情绪。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认知的关系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认知的关系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认识、情感与意志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过程.这些过程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首先,意识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意识活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目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人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他的活动目的就越自觉,越有可能制定出周密的计划,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又反作用于认识活动.意志坚强的人,有更强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懈探索,这为不断深化认识,排除障碍,实现目的提供了保证.其次,意志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和情绪是人的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有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之分.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和鼓舞人的意志行动,消极的情感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优异,受到表扬和奖励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在学习上积极克服困难,反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意志不仅受情绪的影响,而且它对情绪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谓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意志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尚书》有云:“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人之初,就有了最原始的情绪,快乐和痛苦.情从何来?所谓“触景生情”,“情”来自主体对客观外界的反应,可是对同一个客体, 各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由于人有不同的认知,这时意志又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举一个生活的例子,你/我同时喜欢上一个人(认知), 对她/他朝思暮想, 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情感), 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我不敢表白,只是日夜默默思念. 你却频频主动出击,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这些行为就体现出你坚强的意志!人生是发展的一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时间顺序上,最先出现的是情绪的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比如婴儿,一旦有奶喝了,情绪就是良好的.一旦没人抱了,他的情绪就可能是差的.这时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婴儿与猫狗在情绪的表达上没有区别.长大成人之后,“人与动物在情感的表达上发生了明显的不同,人类不再重视情绪的自然性,而强调情绪的道德性.”(达尔文《人与动物的情感》).此时就产生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例如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求知欲等,这些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高级情感.所以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大都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我们也通常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情感.人生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憎惧.人由情而生,也为情所困,情感又以发泄为快乐,在现实或虚拟世界中,人们用各种手段在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用到极致,就有了“死了都要爱”的呐喊.在当下的社会,什么样的情感才是恰当的呢?《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后一百年的亚里士多德也有一句箴言:“谁都会发火, 这很容易.但在恰当的时机出于恰在此时当的原因, 以恰当的方式发火, 就很不容易---这是艺术.”春秋战国与变革竞争的当代,两个朝代的人们都面临着一些相似的困境.道德缺失,礼崩乐坏,社会关系紧张.而千年前的孔圣人提出“和”的观念,这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主张,跨越了千年的时空,圣雄所见略同.所以当人向内能够接纳自己的情感体验,向外宣泄情感时又不超过他人的接受程度,就可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情感能力.要“致中和”,就要驾驭情感这匹脱疆本能的野马,首先需要认知的帮助.什么是认知呢?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过程,认知过程就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其本质的心理活动.传统文化也把认知放在最根本的位置,《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最根本的就要做到“格物致知”.认知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从而洞悉人生社会与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认知过程是个人完善和治理国家的基础.认知对情感有何影响?举个实例:一日我在上海火车站拥护的售票窗口排队,不慎被人从背后踩了一脚,感觉脚痛,血液加快流动,肾上腺素开始分泌,肌肉收缩,当下心里很生气,就要责怪那人.一回头,却见一美女,轻启朱唇,柔声说了句“SORRY”,还是英文呐!刹那之间,我身心愉快,肌肉放松,怒气全消,笑眯眯地说声“没关系”.观察这个心理生理的变化过程:从不知何人到看到是被美女踩了,认知发生改变后,情绪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人通过自己对刺激信息的认知加工,对生理唤醒进行解释而导致相应情绪的产生.所以认知过程是情感过程产生的基础.您也别笑我,要是你老板踩了你,你也可能会说“没关系,只管踩.”所以认知过程可以影响情绪,当然情绪过程也会影响到人的认知过程,如正性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的认知过程;而负性消极的情绪会妨碍我们正确的认知.最后我们来探讨意志过程和认知与情感过程又是什么样的联系呢?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因为要自觉地确定目标,所以一定要有认知为前提,同时如果没有意志努力,就不能使认知活动深入和持久.同样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能成为阻力.但作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意志应该在绝大部分时间能够控制情绪.如那些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先烈们,首先是认知到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的道理,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之下,钢铁般的意志让他/她们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过程,始终不屈不挠,热爱共产党,痛恨反动派,直至为了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认知,情感,意志三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是人性的光辉写照!人要有完善的情感,快乐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人不能只追求情绪而没有情感;人要有正见,正确的认知是人存身立命之根本;人要有坚强的意志,一切正确的知见,一些美好的情感都要靠意志和行为来实现;认知,情感,意志行动三者合一,就组成我们的态度,态度影响每一个人发展的一生.最后请让我用孔子的三句话,同时也是我人生的坐标,总结这三个过程,也献给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那些勇士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成才的关系

论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成才的关系

论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成才的关系搞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认知、情感、童志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健康的认知是提高大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健康的情感是激励大学生成才的动力;健康的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保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成才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社会和科技发展向教育提出的要求。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关系着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与成才的关系认知、情感、意志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优良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智能就会被窒息,创造力就会被泯灭,成才之路就会被阻碍。

大学生的认知是否正确,情感是否健康,意志是否坚韧,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健康的认知是提高大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基础认知活动指的是人们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感知与观察,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心理活动。

在认知活动中借助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力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必须提高观察力,观察是智力活动的源泉,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心理特征,是获知纠误、有所发明创造的首要步骤。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等,都与正确的观察事物相联系;大学生必须提高记忆力,记忆是智力活动的信息仓库,记忆是学习的必要武器,是整个智力活动的基础;大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创造要以想像为基础,想像是科学的翅膀,是科学发展的不竭源泉,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创造力,想像力推动着知识的进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法拉第的电磁场等都是借助丰富的想像而产生的;大学生要提高思维力,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上所有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思维。

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区别和联系

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区别和联系

(三)记忆的分类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运动记忆,也称动作记忆,是以自己做过的运动或学过的操作为 内容的记忆。
➢骑自行车 ➢游泳 ➢小马过河
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和意志的 区别和联系
2. 根据输入信息编码加工方式的不同和储存时间 长短分类
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是记忆的开始阶段。视觉后像。
特点:
(五)遗忘 ☺遗忘是指对识记的事物不能或错误地再认和回忆。
分类:
永久性遗忘 暂时性遗忘
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和意志的 区别和联系
(五)遗忘
1. 遗忘的原因
➢干扰说:学习前后的事件影响记忆;越相似越干扰 ➢衰减说: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 ➢压抑说:阻止不愉快的记忆进入意识领域 ➢线索依赖性遗忘说:记忆需要线索提示,老年记忆障碍、提 笔忘字、话到嘴边说不出来
•积极的过程 •存储信息的内容和数量都因人而异 •随时间变化
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和意志的 区别和联系
3. 再现
包括回忆和再认。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 经验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 信息的过程。
回忆: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他重新回忆起来 的过程
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他认出来的过 程。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也称表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 西瓜是圆的,很甜;音乐很好听
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和意志的 区别和联系
(三)记忆的分类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逻辑记忆,也称词语记忆,是用词的形式以概念、判断、推理等 为内容的记忆。事物的意义、性质、关系等。人特有的记忆。
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和意志的 区别和联系

本科护理心理学复习题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本科护理心理学复习题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本科护理心理学复习题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B)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D)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得B罗杰斯C威特海默D斯金纳(B)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C社会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A)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D)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冯特B华生C费希特D弗洛伊德(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 )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A)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B)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A)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C)能够将外界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A感觉B感觉器官C感受器D感受性(C)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A感觉B感受性C感觉阈限D心理量(C)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D)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受阈限D差别感觉能力(D)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B)吃了糖以后会觉得桔子酸,这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B)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B)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A)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C)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D)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D)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B)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是()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C)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C)“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C)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A)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A随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B)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A)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C)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B)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A注意的广度B广义注意稳定性C狭义注意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C)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B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C识记、保持和遗忘D再认、重现和记忆(A)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A会议我B重现C表象D想象(C)开卷考试的记忆活动是()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D)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A9±2B7±2C5±2D6±3(B)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A动机性抑制干扰B前摄抑制干扰C倒摄抑制干扰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C)由火想到热,由久旱逢甘露想到丰收由骄兵想到必败,这些联想属()A类似联想B对比联想C接近联想D因果联想(D)长时记忆系统对来自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的加工是()A物理特性编码B表象(形象)编码C言语听觉编码D语意编码(D)具有明确识记目的,运用一些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是()A有意识记B意义识记C机械识记D不随意识记(A)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影响。

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

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

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
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都是影响一个人行为和思维的重要因素。

它们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选择、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

动机是指人们在实现某种需求或达到某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在驱动力。

比如,人们可能因为对某种奖励的渴望或对个人成长的追求而表现出努力工作、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指人们对某种特定活动、领域或主题的倾向和喜爱。

例如,有些人对音乐、运动、艺术或科学等特定领域有着强烈的兴趣和追求。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涉及情绪、情绪和态度的主观体验。

情感可以包括喜怒哀乐、爱恨情愿等各种情绪状态,在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人们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意志是指人们通过决策、选择和自我控制等实现目标的能力。

意志力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坚持自己的决定,并付诸行动。

性格是指人们相对较为稳定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特的,它会影响一个人的思考方式、行为表现和与他人的相处方式等。

这些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了解和认识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应对和适应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挑战。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五章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201702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五章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201702
•养成教育的策略: •①从生活小事上进行训练 •②耐心指导,反复训练 •③教师注意以身作则
如何培养学生的应对挫折的能力?
•①帮助儿童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找出避免 挫折的方法。
•②面对挫折,鼓励儿童充满信心地战胜挫折。 •③提高小学儿童的挫折耐受力。
如何在困难情境中锻炼小学生的意志?
•1.教师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2.要给予鼓励和必要的指导,但不要代替 他们去解决问题
• 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简答]
• 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意志努力。
• 1.动机冲突有原则性冲突和非原则性冲突。也可分为: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 2.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最佳地实 现目标过程称之为决策。在一般情况下,当做出决策 的时候,人的内心矛盾冲突已基本解决。
•1.道德感: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 产生的情感体验。(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富 有同情心和对事有责任感,助人为乐,告状行为)
•2.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 (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3.美感: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 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 感体验。(如对英雄人物行为的歌颂等)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情感
• 一、小学儿童情感的发展[简答,选择]
• (一)小学儿童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 小学儿童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
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
• 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情感稳定性比较差, 中高年级儿童稳定性逐渐增强,情感的境遇性减 少,选择性提高,逐渐产生了较长时间影响整个 行为的情感体验。
• 2.意志和行动是不可分的,意志总是通过行动 表现出来的。这种在意志调节和支配下的有目 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称之为意志行动。

认知、情感、意志的关系

认知、情感、意志的关系

意志、情感、认识的关系一意志和认识的关系1、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

意志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自觉的目的性。

人的任何目的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在确定目的时要分析客观条件回顾过去的经验设想将来的结果要拟定方案、编制计划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过程才能实现。

因此离开了认识过程就不可能有意志活动。

2、意志也对认识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是因为“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

要认识要探究就要不畏劳苦不怕困难这就需要人的意志努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了意志行动才能使人的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和持久如观察活动的组织、有意注意的维持、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的开展等都离不开认得意志努力。

二意志和情感的关系1、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阻力。

积极的情感对人的意志活动起推动作用会增强人的意志消极的情感对人的意志活动起阻碍作用会削弱和瓦解人的意志。

如人们在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时积极的情感就成为以资鼓励行动的强大推动力。

如果从事自己不乐意去干的活动时“不乐意”的情感对于这项活动而言是一种消极的体验它妨碍着意志行动的进行。

2、意志可以控制情感使情感服从于理智。

人们常说“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指人们根据理智的认识凭借意志的力量对妨碍行动的消极情感的抑制或控制。

生活经验和科学实验都告诉我们意志坚强的人能够控制消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的干扰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意志薄弱的人往往容易被困难吓倒使行动半途而废。

三情感和认识的关系1、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和前提。

人只有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才能了解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从而产生情感。

没有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判断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就不能产生情感。

“有所知才有所感”。

例如聋者没有听觉对噪音就不会产生厌恶盲者没有视觉对美丽的颜色就不会产生喜悦。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入产生的情感也就越丰富、越深厚这就是“知之深爱之切”的道理。

2、情感即可以成为认识的动力也可以成为认识的阻力。

情感与意志力

情感与意志力

情感与意志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情感和意志力是一个人成功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确实,情感与意志力这两个方面是一个人内心的两个关键特质,它们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个性、思维和生命质量。

情感是我们永远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

情感不仅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更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桥梁。

合理而充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使我们产生更多的友谊、信任与认可,也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帮助。

但另一方面,在情感方面表现得不佳容易导致许多负面后果。

比如情绪失控、焦虑、抑郁、沮丧、孤独等等。

这些情绪和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效能,并阻碍我们达成人生目标。

所以,情感管理也变得非常必要。

当然,情感管理并不是简单地把不良情绪压抑在内心,而是通过自我认识、情感表达和寻求帮助等方式,来获取一种更加健康有效的情感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团体活动、做日记、聆听音乐、与他人交流、运动等活动来消除不良情绪,摆脱精神压力,让自己心情舒畅,进而提高情感智力。

情感智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从挫败中恢复过来,并为我们的高效、精力充沛、认知能力强、与人交流顺畅等提供基础,使我们在工作、生活和个人成长中做得更好。

另一方面,意志力是我们面对任何事情时所必需的品质。

它是指我们坚持自己的目标、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日常生活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要通过意志力来克服这些问题和挑战,才能赢得成功。

意志力可以使我们同步开展多项活动,应对崭新的挑战,保持专注、直到任务结束。

意志力也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更好的做事方式,从而增强我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我们在事业、家庭、社区和个人成长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意志力的发展需要适当的自我控制。

难题在于如何控制身体本能和意识本能的冲突。

一个身体强健、饮食有节制和睡眠充足的人,很可能牢牢控制自己身体中的矛盾,从而更容易掌握和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意志力。

当然,强度的意志力也需要平衡,如果一味地推动自己,会让自己处于紧张状态,带来负面后果。

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四、影响记忆的因素 1 时间因素 2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有意义材料优于无意义材料;学习程度 相同,识记材料越多,遗忘越快。 3 学习的程度
过度学习优于低度学习 4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因效应 5 识记者的态度
学习者对于识记材料的兴趣、态度
五、提高记忆水平 1 组织有效复习
3.影响痛觉的因素
1)生理因素—性别、年龄、损伤程
度、疾病种类。
2)心理因素—
▲个人过去的经验:儿童早期疼痛
的经验以及对即将发生疼痛的不
安心情,对手术的恐惧可能使疼
痛加重。
▲对当前致痛损伤的态度与评价: 前线伤员的疼痛32%用吗啡,后方医 院伤员的疼痛83%用吗啡。 ▲分心(分散注意力):痛觉可以由 同时给予的其他刺激而减轻或改变。 ▲暗示:人们常常受到暗示而使痛觉减 轻或加强。
3、再认与再现(回忆) (recog nition ad reproduction)
是记忆的两种表现形式,以识记为前 提,又是检验保持的指标。提取信息的过 程。
(二)按信息论观点解释
记忆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根据信
息保留的久暂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三个阶段。一般认为,每一阶
段都包括编码、贮存、提取等环节。
人常常是无意识地填满缺少的那部份鸿沟
,而知觉为完整的形象。这其中,各个组
成部份的强度有重要意义。强的成分(关
健部份)决定知觉的完整性,由于各部份 不同的相互关系就会知觉为不同整体。
例:同样7个音阶,高度变,整体不变; 如果顺序、音程、长度变,整体 (曲调)就会发生变化。
2. 知觉的选择性
① 思维是对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
特征的反映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心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情绪,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意识:一种自觉的,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清醒状态。

3、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有多种心理现象组成,包含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

4、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下的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6、观察法:实际的教育环境中,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和行为的或生理变化以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7、实验法: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8、调查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研究方法。

9、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其中个体心理结构又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10、高等教育心理学任务是什么,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意义何在? 任务: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条件;意义: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1、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第一,人的行为是受其内心心理活动支配的,第二,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的,并且会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第三,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行为的复杂性正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1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搜集资料的方法按其研究情境与真实教育情境的相似性,可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按是否对有关变量进行控制和操纵,可分为实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按照其获得资料的量化程度可分为量化研究和质的研究;按照研究对象的来源可分为总体研究、抽样研究和个案研究;按照问题来源与假设的种类,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和因果性研究。

心理学 第八章 意志

心理学 第八章 意志
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受暗示性是指一个人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或影响,
经常轻易地改变或取消自己的决定。 具有独断性的人,他们不考虑自己采取的决定是
否合理,常常毫无理由地拒绝别人的任何批评和 劝告,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精选课件
24
二、果断性
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辩明是非,及时坚 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精选课件
6
(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是意志活动的核心。因为在目的确立 与实现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意志行动中的困难包括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内部困难是来自于主体自身的障碍,如知识经验的不足,能 力的有限,消极的情绪,优柔寡断、胆怯、懒惰的性格,身 体欠佳等。
外部困难是人们在意志行动中遇到的客观条件的障碍,如自 然环境条件恶劣,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如人员、设备的缺 乏和简陋),不良的人际关系等。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是相 互影响的,外部困难常常通过内部困难而起作用,相比之下, 人最难战胜的是内部困难。
果断不同于轻率。它是以充分的根据、经过周密 思考为前提。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犹柔寡断。犹柔寡断 者的显著特点是无休止的动机冲突。
精选课件
25
三、坚韧性
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百折不挠地贯彻决 定并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
具有坚韧性的人,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不怕挫 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了达到目的,百折不回。 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 意志坚韧的表现。
精选课件
12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的分析
意志通过意志行动表现出来,意志行动有其发 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两 个阶段:

知、情、意的客观本质与相互关系

知、情、意的客观本质与相互关系

知、情、意的客观本质与相互关系知(即认知)、情(即情感)、意(即意志)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心理学把认知定义为:“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把情感定义为:“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把意志定义为“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

由于“态度”和“主观愿望”均属于主观的范畴,“人的需要”有着什么样的客观内容也不清楚,因此心理学的这些定义也是模糊的,仍然没有找到这三种主观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因而不可能揭示出这三种基本心理活动真正的客观本质,更不能真正发现它们之间的逻辑结构和辩证关系。

一、人类一般意识的“三步曲”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观意识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一是认知阶段。

目的在于解决“是什么”或“什么事实”的问题。

人只有首先了解事物的外在特性(或外部联系)和内在规律(内在本质),即首先了解事物“是什么东西”,才能对它进行其它方面的深入了解。

2、二是评价阶段。

目的在于解决“有何用”或“有什么价值”的问题。

人只有了解在了解事物“是什么东西”以及“对我有何价值”,才能知道如何对它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3、三是意志(或决策)阶段。

目的在于解决“怎么办”或“实施什么行为”的问题。

就是针对事物的品质特性以及每一品质特性对于人的价值,人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行为,以便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事物的价值特性。

没有“认知”的评价就是一种盲目的评价,没有“认知”的意志就是一种盲目的意志;没有“评价”的认知就是一种麻木的认知,没有“评价”的意志就是一种麻木的意志;没有“意志”的认知就是一种空洞的认知,没有“意志”的评价就是一种空洞的评价。

二、事实关系与认知事实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如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等,这些作用都有其客观规律性,人只能承认它、认识它和利用它,而不能否定它、违背它。

心理简介

心理简介

心理简介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以历发生、发展和消失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

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心理学史一、心理学的孕育人类对自身心理现象的探究,从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开始了。

两千多年前,我国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元前289年)的著作、《黄帝内经》等古籍中,已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思想;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的《灵魂论》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有关心理现象研究的专著。

在这本著作中,他把人的灵魂看作是生活的动力和生命的原理,是身体存在的形式。

认为灵魂支配身体活动,有自己的活动规律。

他还对感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类似、对比、接近等原理。

法国二元论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是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

他认为人的身体是由物质实体构成的,而灵魂是由精神实体构成的,身体和灵魂这两个实体互相作用,互为因果,这就是所谓的“心身交感论”。

他还首先用“反射”的概念来解释人的心理的部分活动,为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笛卡尔还专门写了《情绪论》一书,对情绪的本质、种类和机制作了研究。

贝克莱(1685-1753)和休谟(1711-1776)可以视为18世纪欧洲联想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

贝克莱的《视觉新论》和休谟的《人性论》,虽然属于哲学著作,但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从亚里斯多德起在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时期内,心理现象大多是由哲学家作为哲学问题加以研究,心理学一直处于哲学的怀抱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情感与意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是人们心理特征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时又相互分割。

认识是意志的基础,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什么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受到一定目的的支配,而人们的正是认识活动所产生的结果,认识越深刻、越丰富,人们的活动目的就越具体、越真实,人们的意志也就越坚强,意志越坚定学习月刻苦,就越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当然,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整天忙忙碌碌,甚至废寝忘食,可以说这种人意志力相当坚强,然而当你了解他后,你会发现,他的目标那么渺小,一点社会价值也没有。

意志与情感也密切相关。

意志对人的情感能够起到调节作用,意志坚强的
人能够控制和驾驭自己的情感,克服消极情感的困扰,并用积极的情绪取而代之,通常所说的理智战胜感情,指的就是意志对情感的控制与调节作用。

人的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意志是人的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要想不断的完善自己,就要有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的决心和勇气,并且见诸于行动,这就需要以意志为前提。

人,正是因为有了意志,才能在创造可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意志坚强的人,始终如一的敬业奋斗,就会建功立业,古往今来,诸如革命先烈、名医圣手、文化巨匠等等,无一不是意志的强者。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花盆里长不起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院子里跑不开骏马,温室里练不出英雄。

茶本壶中物,
水深火热熬。

经的苦中苦,
芳香留人间。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