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探索

合集下载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问题探索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问题探索
向 , 学 结 合 , 针 对 性 地 培 养 满足 社 会 需 求 的 专 业 性 人 才 。 正 是 基 于 这 一 社 会 背 景 , 多 角度 分 析 了 高 职 院 校 实 践 教 学 工 有 从 中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原 因 , 并提 出相 应 解 决 对 策 。
关键 词 : 学结合 ; 工 实践 教 学 ; 问题 ; 策 对 中图分类号 : 4 G 文献标识码 : A
再 展 发 挥 了 积极 作 用 。 高 职 院 校 在 发 展 过 程 中对 于 实 践 教 学 连 一 周 实 训 课 也 没 有 , 加 上 实 训 教 师 数 量 以 及 能 力 的 有 学 导 进 行 了 一 些 有 效 的 探 索 , 得 了一 定 的成 效 , 也 暴 露 了 一 限 , 生 在 操 作 过 程 中 的 问 题 不 能 及 时 解 决 , 致 实 训 课 并 取 但 些 亟待解决 的问题 。 2 1 缺 乏 实 践 经 验 丰 富 的专 业 教 师 . 不 能 达 到 预 定 效 果 。 而 有 些 高 职 院 校 虽 然 安 排 了实 践 活 动
造 专 间交 替 进 行 课 程 学 习 和 校 外 顶 岗 工 作 , 学 生 进 行 知 识 、 对 能 建 设 的 经 费 投 入 , 成 专 业 教 学 设 备 条 件 有 限 或 陈 旧 、 业 因 力 、 质 的 综 合 培 养 。 工 学 结 合 能 较 好 地 促 进 职 业 教 育 与 实 践 教 材 建 设 跟 不 上 等 等 , 而 影 响 了 实 践 教 学 工 作 的 顺 素
使得 课 堂 内容很单 调很 枯燥 ; 而教 专 业 技 能 , 会 与 职 业 、 境 进 行 沟 通 等 ; 时 还 能 帮 助 学 能主要依靠 教师 的讲解 , 学 环 同 既 校 较 好 地 解 决 校 园 环 境 中 实 践 条 件 有 限 、 业 生 市 场 竞 争 材 的不 配套 则会 导致 学 生 的学 习和 实践 脱 节 , 不能 完 全 毕 又不易 掌握 实践 技巧 。其 次 , 部分 院校 力不足 的困境 。通 过工学结合 还可 以充 分调 动社会 社 会资 理解课堂理论 知识 , 源参 与办学 , 既能改善 办学条 件 , 又能利 用校 园 的知识 资源 的校 内教学 实践 资源 是分 属 于各 系 部 ( f ) , 部 - 的 因而 当调 1

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探索与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探索与思考

中职生 . 还是对 于每 日忙 于教 学的专业
报酬 , 而增 强了他们 的 自信。同时 , 进 标
准 化 的生产 条件对 企业 员 工 的严格 要 求让 学生切身体会 到 了 自身的不 足 . 给
平 时 懒 懒 散 散 的 学 生 着 实 打 了 一 针 强 心剂 。
教师 , 他们 对如此难 得的学 习机会都非
不完全合格 的学生买单 , 出再次 培养 付
的代 价。如果将实 习期安排在 平时教学 当中, 即实行 “ 学结 合 ” 工 的模式 . 则会 出现 多方共赢 的结果 。河南省 医药学校 主要 为医药行 业 、 医疗单 位和 药监系统 培养 医药类生 产 、 营管理和护 理等方 经 面 的专业技能人 才 。根据专 业特色 , 学
生 产 。学 生 、 师 在 学 习 特 定 岗 位 的 生 教
结合 ” 式会遇 到哪些 问题 和困难 ?又 模 该 如何 进一步完善这种培养模 式呢?在 此 . 以笔者所在 的河南省 医药学校 的 仅
学探索取得 了良好效果 。具体而言 :
1 养 了学生 的职业 素养 . 高 了 . 培 提
学 习积 极 性
“ 工学结合” 教学实践为例 , 简而谈 之


关 于 “ 学 结 合 ” 学 模 式 的 实 工 教
对学 生来说 , 被送到 了制药企业 的 各个 岗位 上 .亲身经 历 制药 生产 全 过 程, 这样 的学 习效 果要远远好 于在校 内 实验室做 实验 。学生不 仅学会 了技能 . 还了解了社会需求和行业特点 在生产 学习 中 , 学生 需要 独立 完成 工作 . 并且
常珍 惜 。师生 共同走进企 业 , 真实 的 在
生产 实践 中都 得 到 了迅 速 的 进 步 这 样 的经 历 . 学 生 的学 习 和 教 师 的 教 学 必 对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探索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探索
职业教 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探 索
常晋 ( 湖南电 气职业 技术学院 )
摘 要 :工 学结 合 是 近 年 来 我 国 职 业 教 育 在 人 才 培 养 方 面 发 展 的 必 然 趋
22 工 学结 合 实 习教 学 管理 。实 习教 学是职 业 院校 最基 本 的 实践 _
势 。 职 业 教 育工 学 结 合 的教 学 管 理着 手 , 过 对 工学 结 合 的 认识 , 讨 职 业 性教 学形 式 , 从 通 探 是培 养 学生 职 业技 能 的主 要途 径 。工 学 结合 实 习教 学 是 教 育 工 学 结 合 教 学 管理 的依 据 、 学 管理 的 策 略 、 学 管 理 与 理 论 教 学 管 理 指 在 工学 结合 实 习工 厂 进行 的 实 习教学 。 学结 合 实 习教学 具有 实 现 教 教 工
教 学 管理 依据 策 略
的有 机 结合 具 有 现 实意 义 。 关键 词 : 业 教育 工 学 结合 职

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 式: 第二 , 建立 “ 五育” 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 工学结合实习教学管理 的关键 , 第 职业院校要制定工学结合实习教学大 三, 建成科学化、 规范化 、 民主化 的教学管理体系。 职业 教育 实行工学 纲 , 实习教学人员必须按 照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实习教学人员在教授
结合 的人 才培 养 模 式 ,体 现 了教育 与 生 产劳 动 和 社会 生产 实 践相 结 工 学结 合 实 习课 时 , 必须 遵 循 入 门指 导、 回指 导和 结 束 指 导三 个 基 巡 合 , 论 教 学 与 实践 教 学相 结 合 。 这 种 人 才培 养模 式 下 的 职 业教 育 本步 骤 。 同时 及 时进行 个 别指 导和 集体 指 导 , 学 生的 技 能和 技巧 得 理 在 使 教学 管理 势 必 会相 应 地 发 生 改 变 , 由传 统 的 以学校 为 中心 的 教学 管 以形 成 , 业 心理 和 思 想 品德得 以健 康 发 展 。实 习教 学 人 员应 根据 教 职 理逐 渐 转 变 为学 校和 企 业 共 同 进行 教 学 管理 ,这 样 更 有利 于 实 现职 学 管理 要 求 , 每 个 课 日实 习情 况做 出记 载 , 载 的 内容 应 包括 教 学 对 记 业 教育 教 学管 理 的 目标 。 内容 、 度 、 进 作业 质 量 , 生 出 勤及 其他 重 要 问题 。 在工 学结 合 实 习结 学 实践依 据一 国 外 的成 功 经验 德 国 的“ 元 制 ” 业 教 育是 ~ 种 双 职 束 时 , 业 院校 学 生 应根 据 工 学 结合 实 习 目标 、 务等 方面 的要 求 独 职 任 典 型 的工 学结 合 的教育 模 式 , 构成 “ 元制 ” 业教 育 的 两个 本 质要 素 立完 成 实 习报告 的编 写 , 求材 料准 确 、 点明确 、 达 清楚 。 双 职 要 观 表 就 是企 业和 学校 。 企业 着 重进 行 实际 操作 技 能 的训 练 , 学校 着 重理 论 工 学 结合 实践 教 学 管理 与 理 论 教学 管 理 的 有机 结 合 理 论教 学 和 知识 的传 授 , 两者相 互补 充 , 相互 促进 。在培 训基 地 和培 训 中心的 建设 实践 教 学 不 是 各 自独 立 存在 的 , 它们 之 间 相 互 联 系 , 互 依 赖 , 两 相 对 方面 , 国政 府和企 业舍 得投 资 , 德 并进行 统一 规划 , 对理 论教 师、 实践 教 者进 行 综 合 管理 ,可 以从 与理 论 教 学管 理 和 实践 教 学 管 理 密切 相 关 师和 企业 培训 师傅 在规 格要 求 、 训 方式 、 修措 施和 考核 制度 等 方面 的场 所 、 育 者 和 受教 育 者 这三 个 方面 入 手 。 培 进 教 都 有严格 要 求 , 同时 也从 社会 地位 、 济 待 遇等 方 面给 予优 惠 , 保 教 经 确 221 对校 办 工 厂 的管 理 。 校 办 工 厂体 现 了理 论 教 学 与 实 践 教 .. 师来 源 充足 、 师素质 良好与 教学 情 绪稳 定 。职 业 学校 的学 生 同时具 学 的 结合 ,在 校 办 工 厂 中 实现 工学 结 合 实 践 教学 管 理 与理 论 教 学 管 教 有 学徒和 学 生的双 重身 份 , 习分为两 个部 分 , 学 即在 工厂 接受 实践操 作 理 的有 机 结合 , 明确 校 办 工厂 具 有 生 产和 教 学 的双 重任 务 , 进 行 要 在 训 练和 在职 业学 校接 受理 论 课程 与 一般 课程 的学 习 , 理 论 与 实践 操 教 学 管 理 的 同时 也 要 兼 顾 生产 。校 办工 厂 应 由一名 副 校 长 负责 实 践 使 作相 互结 合 。一般 而言 , 学生 在职 业 院校学 习 的时 间为每 周一 到两 天 , 教 学 工 作 , 设 立 实践 指 导 办公 室 , 并 配备 一 名 实践 指 导 教 师担 任 专职 学徒 在企 业 内 的主要 实 习场 所是 工作 岗位 、 实训 工 场和 实 验 室 以及企 干部 , 体 负 责和 安排 学 生 下厂 实践 过 程 中 的各 项具 体 工 作 , 实践 具 在 业 内教 学。 在 实践技 能培 训 方面 , 常是 实训 教师 在工 作 岗位 上 通 过 教 学 结 束 时 , 责评 定 和 汇 总学 生 的 考核 成 绩 , 通 负 同时 应 配 备具 有相 当 示 范 、 解 的方式 传 授手 工操 作 的技 巧和 知 识 。按 照职 业 院校 的课程 文 化 程度 的理 论 课 教 师。 讲 计划, 教学 可 以分 为理 论 教 学和 实 践 教学 两 类 , 者 的 关 系是 很 密切 二 222 对 “ 师 型 ” 师 的 管理 。 对 “ 师型 ” 师 的 管理 包 含 很 _. 双 教 双 教 的 , 业 院校 学生职 业 技 能与职 业 能 力 的形成 有 赖于 理 论 教学 和 实践 多 方 面 , 职 系统 而 有 代 表 性 的 关于 “ 师 型 ” 师 管理 的理 论 是 天津 工 双 教 教学 的紧 密结合 , 结合 的教 学 管理 能使 二者 有效地 结合 起来 。 工学 程师范学院周明星教授提出的“ 三层次” 管理策略。 该理论认为 , 当 应 2 工 学结 合 教 学 管理 的 策 略 从 自我、 学校和 国家三个层面对 “ 双师型” 教师实施专业管理。 一是 自 教 学 管理 是职 业院 校 管理 工作 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 因此职 业 院校 的 我管理 。 从个人层 次上 ,双师型 ” 师应 当具 有专业发展 的自主意识 “ 教 教学 管理 工作 是 一项 十分 重 要 的工作 , 学结 合 人 才培 养模 式 下 的 实 和 自主能 力。 工 二是 学校 管理 。 这种 机 制 分 为两 类 : 在 的督 促 机 制 , 外 即 践教 学管 理 更显得 日益重 要 。 工学 结合 实践教 学 管理 实践 教学 的内容 通过 制定 硬 性 措 施 , 专业 教 师达 到 规 定 的要 求 : 化 的 能 动机 制 , 使 内 主要 有两 大类 , 类是 为 了学 习理 论知 识 而进 行 的理 论 联 系实 际 的教 即通 过 政 洽 待遇 激 励 、 智 情 感 激励 和 经 济 待遇 激 励 等 , 高专 业 教 一 理 提 学, 如实验 、 业等 ; 一类 是具 体 运用 专 业知 识 、 能于 实 践 , 作 另 技 并在 这 师 自觉 参 与 培训 进修 的 自觉 性。 是 国 家管理 。 当从 “ 师型 ” 师 三 应 双 教 过 程 中进 一 步 扩 大和 加 深专 业 知 识 ,使 职 业 技 能熟 练 化 的 劳动 教 的 专 业标 准 、 业 制度 、 业 培 训 和 专 业 待 遇 四 个 方面 加 强 对 “ 师 专 专 双 学。 基于 此 以及对 工学 结合 的认识 , 学 结合 实践 教 学 的管 理 主要 包 型 ” 师 的宏 观 管理 。 工 教 括 工学 结合 实训教 学 管理和 工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探索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探索

校 氽 合 作 的 原 则 导 向 f, 等 职 院 校 心 高
该本着“L ̄l 为径 , 1 lt : 丁 提 %育人效 溢


工学结合导 向型校企合 作的科 学
小会 和企业开展合作活动 。 此, 构建工 学 结合 导向型校 企合 作 的 酋要仟 务便 是 寻求学校 培养人 才根 本任 务 经营 H标之 间的耦合部分 , 实现 牛 产 产

该坚持“优 势互补 , 资源 共 亭, 作发 展, 合
和 谐共赢 , 创造模 式, 新机制 ” 创 的指 导
想, 开拓 思路 , 在企 业经营 与学 校运 营 的 功 能 补 , 学校教 学科研链 、 产 晶价 I 值链 的耦合 协作, 园文化 食, 文化 的 校 j I k 相百促 进 , 济效益 与社会效益 的兼顾 并 绎
本, 服务地 方经济为责 , 造榀 社会为 义 ” 的 指导 想 , 』 _ 企 歼展 多种模 j 、 L ℃ 多种 层 次、 多个 力’ 面的合作 。 这是 为, 1学 导向 ) 校企 合 f 的 根本 ¨杯 足通 过 工学 结 合 1 提 高高等职业 教育人 培 养质 量, f能 并/ 以经 济利益的得失 为t要考核 ¨标 。 工 学 结合导 向型校 食合作 的定 位原 NJ , : 高
教学 , 融“敦 、 做 ” ‘ , 学、 为 休 强化 学, 的 I 三、 学导 向型校 企合作 的战略导 向 工 推进 商 等t l院 校 、 1 学 向 { k , " o J r - I1 - 型校 合作 , 足提 t 既 我 等职 敦 育
、 } I{ 《 m’ 质 最 效 益 的 必 I 之 路 , 地提 , j - l 1 也 心 竞 力 的 婴 途 径 。 j 7结 /: -

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向 目标 ,其 “ 业 性 ”就 得 不 到 具 体体 现 ;如 果 没 有 职 明确 的 岗位 ( ) 要 求 ,课 程 组 织 的专 业 教 学 内 容 就 群
缺 乏 实践 依 据 。
“ 学 结 合 ” 职 业 本 位课 程 模 式 不 是 以学 科 为 中 工
心 , 而 是 以 社 会 职业 岗位 ( ) 所 需 的 知识 、技 能 、 群
教 学 过 程 的 实 践性 、开 放 性 和 职 业 性 。 近 几 年 ,长 江 工 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在 工 学 结 合 课 程 模 式 改 革 方 面 进 行 了有 益 的 探索 和实 践 。

而 不 是 学 生 本 身 的差 异 ,大 多数 学 生 若 有 适 合 自己 的
强 调 学 生 自我 学 习 和 自我 评 价 。 ( ) 办 学 形 式 的 灵 活 4

工 学 结 合 的课 程 模 式 是 高职 教 育 改 革 的 必 然
趋 势
所 谓 课 程 模 式 是 指 在 一 定 教 育 思 想 指 导 下 , 根 据 教 育 性 质 、教 育 类 型 和教 育 对 象 的 特 定 需 求 ,逐 渐 形
多样 性 和严 格 的科 学管 理 。 ME ( d l fE lybe S i) 意 为 模 块 式 技 S Moue O mpoal kl s 1 能培 训 ,是 国际 劳 工 组 织 于 2 0世 纪 7 0年 代 末 、8 0年

成 的 课 程 设 置 、课 程 编 制 和 课 程 实 施 方 式 的结 构 体 系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突破 口 ,对 高 职 教 育 改 革 具 有 重 大 的 战 略 意 义 。要 积 极 推 行 与 生 产 劳 动 和 社 会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学 习 模 式 ,把 工学 结 合 作 为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的重 要 切 入 点 ,带 动 专 业 调 整 与 建设 ,引 导 课 程 设 置 、教 学 内 容 和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课 程 改革 要 体 现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特征探讨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特征探讨

52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特征探讨★ 李萍 何进文引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通常可分为学校主导、校企主导、企业主导三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有着不同的课程特征,且适用于不同的职业和专业,因此教育者应结合学生们所学专业的特性来制定最优的工学结合课程,推动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这也是笔者将要同大家重点探究的核心内容。

一、工学结合概述顾名思义,工学结合是指工作和学习结合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能增加社会经验,让学生们能够在真实模拟的工作环境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课程特征分析1、学校主导以学校为主导的工学结合课程特征主要体现在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过程、等三个方面。

(1)学习目标——职业能力培养学生们的职业能力主要可以从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两个角度进行教育培训,其中专业能力是指学生需要在职业教育中拥有某种特定职业的专业技能,而关键能力则是指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而拥有若干相近职业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如自主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学习目标也从传统教育中的“深入了解”变为工学结合中的“熟练操作”,用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职业能力[1]。

(2)教学内容——职业特征教育内容的制定通常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也是工学结合课程的显著特征,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者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相结合,以工作任务的方式来完成相应的教育课程,突出职业特征.(3)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工学结合课程主要是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基础所开展的教育课程,因此整个学习过程都应严格遵循职业工作的完整性,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经历系统性的工作流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职业工作相关的课程内容。

2、学企主导学校企业共同主导的工学结合课程特征主要体现在工学互动、轮岗培训两方面。

(1)工学互动与传统教育模式所不同的是,工学结合课程中有充分的工学互动教育行为,即课堂教学与时间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相互渗透,这种教育模式比之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分散的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出工学结合课程的精髓。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探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探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探索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培养计划的一种培养模式。

能够使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做到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技能联系在一起,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工作中的人际交往,真正融入社会中得到锻炼。

但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由最初的兴奋到过后的困惑,情绪波动明显,且远离学校,班主任如何在远距离情况下,在管理在校班级的其他同学的同时,管理好离校参与工学结合的同学,本文就是笔者的一些工作经验总结。

标签: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习生班主任工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我国职业技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通过顶岗实习,能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的共赢,尤其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更需要通过开展顶岗实习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推进工学结合,应该找到校企合作三方参与者,即企业、学校和学生的结合点,结合点有益于三方,实现三方共赢,这是顺利进行工学结合的关键所在。

通过工学结合,学校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和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可以实现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学校教师的“双师”结构比例;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实践的不足,尽快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作为学校,要积极联系相关行业、企业,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实际,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一起设计专业工学结合实施方案,寻求政府支持,尽可能地减轻企业的负担,同时,要根据工学结合的特点,改革学校有关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主动去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由于工学结合期间学生不太适应,存在管理难题,如何做好工学结合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也是让班主任很头疼的问题。

笔者在校工作期间,曾多次担任工学结合班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所带高职化学制药班中有10名同学去南京海陵药业参加工学结合,剩余学生继续留校学习。

这样的复杂局面给我班的班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教学管理的改革探索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教学管理的改革探索
育 管理思 想 。


工 学 结 合 的 主 要 模 式
( 订 单定 向培 养模 式 一) 订单 定 向培养 模式 , 是指 职业 学 校 根 据企 业 对 人 才 规格 的要 求 , 企 双 方共 同制 定 人才 培 养 方 校 案 , 订用 人合 同 , 在师 资 、 签 并 技术 、 学条件 等方 面开 展合 作 , 办 由校企 双方共 同参 与教 育教学 各环 节 , 伴 随着 共 同的课程 开发 、 同 的培 养和 教学 管理 , 同完 成人 才培 养和 就业 等一 系列教 育教 学活动 的 共 共 办 学模 式 。它是 建立 在校企 双方 相互 信任 、 紧密 合作 基础 上 , 以就业 为 导 向 , 高 人 才培 养 的针对 性 提 和实用 性 以及企 业参 与程度 , 现学校 、 人单位 与学 生 三方共赢 的一 种工 学结合 教 育教学 形式 。 实 用 ( ) 岗 实习培 养模 式 二 顶
工 学 结
作 者 简 介 : 佩 芳 (9 6 , , 津 市人 , 本 , 津青 年 职 业 学 院助 理 研 究 员 , 要 研 究 方 向 : 育 、 学 庄 1 6 一) 女 天 大 天 主 教 教
管理。
3 4 ・

论 知 识和 生产 实 际相结 合 , 助 于学 生认识 职业 岗位 , 进学 生就 业 。 有 促 ( ) ; 学 结 合 ; 养 模 式 ; 学 管理 工 培 教
中图分类号 :72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3 8 X( 0 1 1 —0 3 —0 1 7 —5 2 2 1 ) 1 0 4 4
工学 结合 就是 要求学 生把 学校学 习与企业 实践 结合起 来 , 理论联 系实 际 , 调学 中做 、 中学 , 强 做 促 使学 生工 、 学相 长 , 成为 高素质 技能 型 的人 才 。教学 管理 作 为 实现 教 育 目标 、 障教 育 教 学 的质 量 主 保 要 手段 , 适应 这种 从封 闭 的学校教 育走 向开 放 的社会 教 育 , 要 建立 主 动适 应 、 有 弹性 的职业 院校教 富 学 管理模 式 , 实现“ ” 学 ” 工 与“ 的科 学安 排 、 效衔 接 , 现 了“ 有 体 以服 务为宗 旨 , 以就业 为导 向” 的职业 教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产力发展水平 的今天 , 作为对 职业 学校 培养技 能型人 才这

社会需求 的特定要求 , 决定 了教 育必须 走与 生产劳 动相
制约 ,工学交替 ” “ 要求教学计划的灵活性 。
( ) 三 教师 “ 双师” 素质不高 , 已经习惯 了传 统 的课 堂教 学方式 , 对下企业 、 车间指 导实训 有抵 触情绪 , 进 因此工 学 结合在具 体落实到各门课程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阻力 。同时 由于下企业指导教 师的业绩 考核、 工作量难 以计算 等原 因,
育, 要充分发挥行业 、 企业 、 社会 中介 组织 和人 民团体在 发 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教育 部关于职业 院校 试行 工学结
合、 半工半读 的意见》 教高 [ 06 4号 ) ( 20 ] 中指 出, 职业 院校
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 , 一步扩展 和 密切与行 业企业 进
( 在教学管理运行 中 , 一) 由于行 业 、 企业 的参与 , 工学 交替 、 半工 半读 、 岗实 习的实施 , 顶 必须做到工学过 程科学 ,
核心的 , 学习和工作有 机结合 的一种 人才 培养模 式 。作 将
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 的重要 切人 点 , 学结 合 已 工
经成为 当前我 国高职教育领域积极倡导 和推进 的一项 重大
理念变革 。在工学结合 中由于 “ 工与 学” 替的灵 活性 , 交 导 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 的需 求 。因 此, 彻底打破传统 的教学 管理模式 , 重新构建一个基 于工学
( 教育与社 会生 产发 展之 间存 在 着密切 的相 互关 二)
系。生产力水平是教育 发展 的物质基 础 , 还决 定 了教 育 的
内容 、 手段和实施。在我国正走向新型工业化 , 处于较高生

工学结合之路的实践与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中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之我见

工学结合之路的实践与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中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之我见

和 学生 自发 找单位 实 习相结合 的形式 ,发动 本专 业大二 学生 到多个建 筑企业 进行 假期实 习。在实 习期 间,本专 业教师 多次探 访参加 实 习的学生 和所在 的实 习单位 ,及 时地帮助 实 习的学生解 决相 应的工 作和 生活 问题 ,并 收 集 多 家 实 习 单 位 对 实 习 生 的 反 馈 意 见 和 对 本专业 宝贵 的教学建 议 ,为本专业 的办 学提
到 了双 赢 的效 果 。 六 、在 寒 暑 假 期 间 , 以专 业 教 师推 荐
模式 。笔 者现在 汕头职业 技术 学院 的建 筑工 程管理专业 从事 高等职业 技术教 育工作 , 自 从 事 专 业 教 师 的 工 作 以 来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注 重 工 学 结 合 教 学 模 式 的 实 践 ,获 得 了 良 好 的

文◎
摘 要 :本 文 主要 介 绍 了 高等 职 业 教 育 中,在建筑 工程管理 专业教 学工作 上走 工学 结合之路 的一些实践 经验和建议。 关 键 词 : 工 学 结合 ; 建 筑 工 程 管理 专 业;教学;实践;探 索;建议
“ 学 结 合 ”是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 以 企 业 工 为 载 体 、 以职 业 为 导 向 、 以市 场 需 求 为 运 作 平 台 的 , 将 工 作 与 学 习 相 结 合 在 一 起 的 教 育


广 泛 征 询 了 建 设 行 业 、 企 业 的 意 见 和 建 议 , 详 尽 分 析 高 职 建 筑 工 程 管 理 专 业 毕 业 生 应 具 有 的 职 业 能 力 和 知 识 结 构 , 以 “ 养 建 培

些宝 贵的工作 经验 ,为毕业 后的顺 利就业
二 、由学院实 训中心 和系办 公室组 织 ,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所需人才,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定义、意义、实施及优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定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指,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使学生在毕业后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

工学结合是指将工程技术和学科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重要职业技能。

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意义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简单的为了让学生取得毕业证书,而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转化为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社会提供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出现,使得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为学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保证。

1.培养人才,符合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从实践出发,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的职业人才。

在学习期间,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能够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联系,这为学生毕业后切实地解决具体问题做好了准备。

2.提高学生的创造性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自主探究出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自己的自主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创新的能力,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成熟、技能更加熟练。

3.培养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协调教学资源,加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融合,让学生更好地提高主观能动性,将理论知识变成实际能力,快速转换成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 high质人才。

职教集团背景下“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探索——以广东省餐饮职业教育集团为例

职教集团背景下“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探索——以广东省餐饮职业教育集团为例

职教集团背景下“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探索——以广东省餐饮职业教育集团为例陈杰何婉宜黄一乔“德念、德性、技艺”等身心要素,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

“德技并修”,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工学结合”,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是将学习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

职业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摇篮,迫切需要寻找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模式。

为此,在广东省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针对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开展一系列调查、问卷和教育实践,如下将据此对所获得的抽样数据和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以最终实现培养“德技并修”专业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1 研究背景长期以来,德技并修常常存在“德”与“技”教育无法有机融合的现象。

一是职业院校强调技能强化训练,而缺少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人文素养的重视,片面追求技能技术的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欠缺主观能动性,与职业规范、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在职场中发展后劲不足。

二是品德培育上,主要在课堂上进行,纯理论的授课内容和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未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因德育教师对相关专业职业的认识度不高,与职业关联度低,难以达到涵养职业精神的目的。

2 调查分析方法为探讨职业教学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方面的教育成效,本课题依托“广东省餐饮职业教育集团”的强大优势,针对学生、教师、企业等3个角度设计了3组相应的问卷,即学生版、教师版、企业版。

其中,学生版收回有效问卷1504份(人),设计问题20项;教师版收回有效问卷139份(人),设计问题18项;企业版收回有效问卷58份(家),设计问题16项。

针对以上各版本的咨询对象,问卷结果,结合职业教育在教学、教育政策方面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如下相关分析。

3 结果与分析3.1 学生对“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认识和适应性(1)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概念认识有不足,但对德育教育的形式是有充分认识的。

针对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与参与情况共设计问题8条,根据学生们的选择,可以判断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认同的,但对于德育的概念和执行的方式有些含糊。

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之探索——以《中小企业管理》课程为例

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之探索——以《中小企业管理》课程为例
— —
以 《 中小企业管理》课程为例
郭 海 芳
( 德 职业技 术学 院 顺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广 东
佛 山 5 8 3 ) 2 3 3

要 :工 学结合是 职 业教 育改 革与发 展 的 必然要 求。与 工科 类 专业 相 比 .高职 管理 类
专 业 自身特 点和 面临 的现 实 问题 决 定 了这 类 专 业进 行 工 学 结合 有 更 高 的难度 通 过 对 《 中小企 业 管理》 课 程 两年 的教 学 实践 ,探 讨 了高职 管理 类 专业课 程 教 学 开展 工 学结合
师和企 业指 导教 师各 有所 长 ,前 者理论 性较 强 , 者实 后 践 经验 丰 富 ,两者 相辅 相成 ,构成 完整 的教 师 团队 ,在
工 的职责 ,学生 的本 职工 作是学 习 ,而不 是简单 的归 于
从事 工作 ,学生 在学 习的过 程 当中从 事工 作是为 了更 好 地 学 习 ,学 生 的学 习是 为 了今 后更 好 地 从 事 工 作 。因
小 企业 管理》 课 程连 续 两年 开展 工 学结 合 教学 实践 的基
础 上 ,探讨 高职 管理 类 专业 课 程教 学开 展 工学 结合 的思
路 和 实践路 径 ,以期 推 进 和完 善高 职管 理类 专 业课 程 教
学 改革 工作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界参 与 到职业 教 育与 培训 当 中来 ,因此企 业 在为学 生 提 供工 作机 会 以及 劳动 报酬 的积极 性并 不 高 。第 二 ,国内 的企 业和 学校 之 间往 往有 一 定 的距离 ,而 且企 业有 其 自 身 的生产 、管 理 、运作 规 律 ,如果 学生 频 繁 的往来 于学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论文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论文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探索摘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关系到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性问题,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着手,通过对工学结合的认识,探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内容、教学管理的策略、教学管理与理论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策略自2005年以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和《关于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批确定了107所试点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也就成了近两年来职业教育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纷纷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进行了阐述和论证,从哲学角度思考,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认识规律的客观要求,是由当今社会存在所决定的。

一、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而进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另一类是具体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于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专业知识,使职业技能熟练化的劳动教学。

基于此以及对工学结合的认识,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管理主要包括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管理和工学结合实习教学管理两个方面。

(一)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管理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将对发展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主要用于“四大工程”和包括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内的“四大计划”中。

在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学校应选派年富力强、既懂业务又懂管理、德才兼备、作风深入、勇于真抓实干的教师充实到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工学结合实训教学工作。

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管理部门要为教师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要建立和健全工学结合实训教学考核、评估机制,鼓励和引导教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切实搞好教学。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应确定实验指导专兼职教师。

校内基地的专职实训指导教师要列入教师编制,校外兼职实训指导教师要发给正式聘书,并有计划地组织培训。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统 的一张试卷 、 百分制考 核难 以符合 高职院校人 才 培 养的需 要 ,考核 方式 和考 核形 式应 采用过 程考
核, 实行等级制 。考核形式 的改变促进 了教学方式 的转 变 , “ 为 工学 结合 ” 实训 教学工作 的开展奠定 了
基础 。
般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 3 、在实验 实训 和实 习条 件建设上 突 出真 实职 业环境 的“ 教学做” 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 的实施 要求 将学 生 的学 习过程 与工 作过 程归结 出专业人 才的知 识 、 力与 素质结 构要求 。 成 与 岗位 工作 对 接 的 能 形
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 中要制订校企合作 的 长效运行机制 。 实现 与企业共 同管理 人才培养 的过 程, 提高企业 参与人才 培养的主 动性 和积极性 。这 就对教 学管理 提 出建立 灵 活 的教 学 管理制 度 的新 要求 , 以适 应这种模 式运行的需要。 2 在 教学 团队 管 理上 要 求 突 出 “ 、 专兼 结合 ” 工学结 合人 才培 养模 式 ,实施 需要 一支 “ 专兼 结 合 ”的教学 团 队。 因此 ,对 教学 团队 的管理方 式 要发生 变化 ,一 是要研 究采 取什 么 方式 ,将企 业 中的能 工巧 匠和 技术 与管 理骨 干聘请 到 学校 来承 担主要 实践技 能课 的教 学 ,并解 决 企业人 员企 业 工作 与教学 任务 之 间的矛 盾 :二是 要研究 用 什么
练职业 动手能力 , 教师 的职责更 多的是训练学生 。 4 公共课教 学改革 。为便 于院 系开 展“ 、 工学 结
能养成 、 项核心 技能形 成 、 专 职业 环 境下 的综 合职 业技 能培养 ” 的职业技 能形 成 内在要 求 , 建立 校 内 生产性 实训 与校 外顶 岗实 习有 机衔 接与 融通 的教 学环境 , 实现“ 教学做 ” 一体化 , 教师在做 中教 , 学生 在做 中学 。 4 在教学管理模 式上要求突出灵活性 。工学结 、 合人才 培养模式 的实施 具有很 强的灵活性 , 要求我 们要创 新 以学分 制及 弹性 学制 为核 心 的一 系列教 学管理 制度 , 实行柔性 管理 。一 是 当前 高职教育 以 真实 ( 企业 ) 工作 任务 为载 体 的工学 结合 人才 培养 模式 的改 革 . 面推 动课程 体 系 、 学 内容及 其教 全 教

浅谈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浅谈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力 , 为 以后 的 工作 打 下 良好 的基 础 。
生 产 方 法 格 格 不 入 ,无 法 实 现 教 学 与 工 厂 生产 实 践 的 “ 无
缝 对 接 ” , 不 能 使 学 生 毕业 后 很 快 地 适 应 工 作 岗 位 要 求 。
工 学 结 合 一 体 化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决 定 了教 材 的 编 写 和 选 用
专业课 。 .
体 化 的 课 程 体 系 ,应 坚 持 以 岗位 工 作过 程 为 导 向进 行 课
程 体 系 开 发 , 以课 程 模 块 确 定 课 程 设 置 , 以岗 位 技 能 确 定 技 能 培 养 方 案 ,形 成 理 论 与 实践 相 互 融 合 的 课 程 体 系 ,还 应 邀 请 行 业 、企 业 一 线 专 家 参 与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的开 发 ,构
心 和 以项 目课程 为 主 体 的 模块 化 课 程 体 系 。
的 学 习积 极 性 受 到 影 响 , 学 习 效 果 不 佳 ,也 难 以 实 现 方 法
能 力 和 社 会 能 力 的 教 育 目标 。 工 学 结 合 一 体 化 课 程 采 用 以
二 、 工 学 结 合 一 体 化 教 材 的选 编
本 文 从 七 个 方 面 粗 略 地 浅 谈 了 “ 学 结 合 一 体 化 ” 的教 育 工
教 学模 式 。

工 学 结 合 I体 化 的课 程 体 系 建 设
关键 词 :职 业 院校
工 学一 体 化
教 学 Βιβλιοθήκη 传 统 的 职 业 院 校 的 课 程 体 系 ,一 般 是 由学 校 的 专 业 理 论老 师和 生 产 实 习 指 导 老 师 共 同商 议 确 定 课 程 体 系 , 这 样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可行性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可行性模式探索

的 教 育 模 式 和理 念 , 着 自身 鲜 明 的 目的 性 。 现行 的 教 学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活 动 , 现 阶 段 有 着 操 作 中 的 种 种 困 难 有 在 和 难 以实 现 工 学 结 合 的 目的 等 客 观 因 素 。现 时 代 工 学 结 合 所 蕴 含 的 目的性 的实 现 , 要 探 索 新 的 途 径 。 需 关 键 词 : 业 教 育 ; 学 结 合 ; 学 交 替 ; 径 ; 式 职 工 工 途 模
到校 学 习 , 午 回家生 产 , 忙 时节 还可 以调整 耕读 安 下 农
级专 政 , “ 下 中农 管理 学校 ” “ 课 闹 革命 ” 以语 要 贫 ,停 , 录 和劳动代 替 了教学 , 文化 课程 几乎 荒废 , 工半 读教 半 育制 度也 随之废 止 。改 革 开 放 之后 , 育 与 实 践相 结 教 合 的研 究 又恢复 了生 机 , 出现 了“ 学研 相 结合 ” “ 产 、 校 企合作 ” “ 专 多 能 , 生 多 证 ” “ 店 后 厂 ”、 订单 、一 一 、前 “ 式培养 ” 等许 多形 式 。我 国半工 半 读 的经 验 和 职教 界 对 工学 结合 的诸 多有 益 探 其 意义 , 寻求 工学 结合 途 径 上 突 破 , 重 要 的 价 值 , 有 也

目前 , 们对 工 学 结合 有 着 不 同的 认 识 。有 证 书 人 说、 教材 说 、 地 说 、 程说 、 基 学 目的说 、 合 说 等 。在 寻 综
求 工学结 合 的途径 中 , 的 院校从 专业 设置 入手 , 专 有 将 业 在设立 之 时就能 够 与某 个 岗位 证 书 相 结 合 , 证 书 把


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工 学结 合 的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探索
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着手,通过对工学结合的认识,探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依据、教学管理的策略、教学管理与理论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具有现实意义。

标签: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依据策略
1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依据
2006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教育部2006年職业教育工作要点》中的附件第13条也提到:大力推动各地和职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制定《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一年、高等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半年提出操作性指导意见。

国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可见国家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程度。

理论依据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包括三点:第一,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二,建立“五育”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第三,建成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势必会相应地发生改变,由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学管理逐渐转变为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教学管理,这样更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

实践依据——国外的成功经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构成“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本质要素就是企业和学校。

企业着重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学校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培训基地和培训中心的建设方面,德国政府和企业舍得投资,并进行统一规划,对理论教师、实践教师和企业培训师傅在规格要求、培训方式、进修措施和考核制度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同时也从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确保教师来源充足、教师素质良好与教学情绪稳定。

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时具有学徒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学习分为两个部分,即在工厂接受实践操作训练和在职业学校接受理论课程与一般课程的学习,使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

一般而言,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的时间为每周一到两天,学徒在企业内的主要实习场所是工作岗位、实训工场和实验室以及企业内教学。

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通常是实训教师在工作岗位上通过示范、讲解的方式传授手工操作的技巧和知识。

按照职业院校的课程计划,教学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类,二者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赖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能使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2 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策略
教学管理是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管理更显得日益重要。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而进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如实验、作业等;另一类是具体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于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专业知识,使职业技能熟练化的劳动教学。

基于此以及对工学结合的认识,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管理主要包括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管理和工学结合实习教学管理两个方面。

2.1 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管理。

在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学校应选派年富力强、既懂业务又懂管理、德才兼备、作风深入、勇于真抓实干的教师充实到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工学结合实训教学工作。

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管理部门要为教师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要建立和健全工学结合实训教学考核、评估机制,鼓励和引导教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切实搞好教学。

学生到校内、校外基地进行实训,实训指导教师要根据实训计划拟定实训进程计划,并按进程计划组织指导学生实训。

要强化工学结合实训教研活动,积极开展工学结合实训教学课题研究。

2.2 工学结合实习教学管理。

实习教学是职业院校最基本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

工学结合实习教学是指在工学结合实习工厂进行的实习教学。

工学结合实习教学具有实现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功能,实习教学的过程同时伴随着产品生产,产品生产主要是由学生通过实习操作完成的。

工学结合实习教学的管理结构应该是“一校两制”,即学校﹢工厂的管理结构。

其具体做法,一是在职业院校中设主管工学结合实习教学的副校长一名,在实习工厂设实习工厂厂长一名,以副校长为主,实习工厂厂长为辅,共同负责实习工厂的全面工作。

二是按专业设生产实习车间,车间主任由专业实习教研组长担任,全面负责生产实习的日常管理工作,较大的专业可设由实习教师兼任的班组长,协助车间主任工作。

三是根据实习工厂规模的大小,设置相应的职能科室,如生产经营科、技能开发科、技术质管科等。

各职业院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完善实习教学的管理结构。

工学结合实习教学产品的选择与开发以及产品的质量是工学结合实习教学管理的关键,职业院校要制定工学结合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教学人员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编写教材。

实习教学人员在教授工学结合实习课时,必须遵循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三个基本步骤。

同时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使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得以形成,职业心理和思想品德得以健康发展。

实习教学人员应根据教学管理要求,对每个课日实习情况做出记载,记载的内容应包括教学内容、进度、作业质量,学生出勤及其他重要问题。

在工学结合实习结束时,职业院校学生应根据工学结合实习目标、任务等方面的要求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要求材料准确、观点明确、表达清楚。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与理论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对两者进行综合管理,可以从与理论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管理密切相关的场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三个方面入手。

2.2.1 对校办工厂的管理。

校办工厂体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在校办工厂中实现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与理论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要明确校办工厂具有生产和教学的双重任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同时也要兼顾生产。

校办工厂应由一名副校长负责实践教学工作,并设立实践指导办公室,配备一名实践指导教师担任专职干部,具体负责和安排学生下厂实践过程中的各项具体工作,在实践教学结束时,负责评定和汇总学生的考核成绩,同时应配备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理论课教师。

2.2.2 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

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包含很多方面,系统而有代表性的关于“双师型”教师管理的理论是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周明星教授提出的“三层次”管理策略。

该理论认为,应当从自我、学校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双师型”教师实施专业管理。

一是自我管理。

从个人层次上,“双师型”教师应当具有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二是学校管理。

这种机制分为两类:外在的督促机制,即通过制定硬性措施,使专业教师达到规定的要求;内化的能动机制,即通过政治待遇激励、理智情感激励和经济待遇激励等,提高专业教师自觉参与培训进修的自觉性。

三是国家管理。

应当从“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标准、专业制度、专业培训和专业待遇四个方面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宏观管理。

2.2.3 对学生的管理。

在理论教学当中,课堂问题行为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

解决课堂问题行为重在预防,应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更重要的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

对大多数轻度问题行为,可以在不间断教学的同时,采用暗示、提醒等方式提醒学生。

教务部门对实习辅导要统筹安排,学生实习的场地不只限于学校,也可以在校办工厂或企业实习,定期安排这样的场所向学生开放,并派专业理论课教师辅导学生。

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教学管理,总结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改革教学管理,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肖化移,李谨平.工学结合的理性思考[J].职教通讯,2006,(5).
[2]邸鸿勋,等.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57.
[3]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2.
[4]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及培养模式研究报告[R].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