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麦尔维尔的反超验主义看《白鲸》的主题思想
《白鲸》的黑色浪漫主义
《白鲸》的黑色浪漫主义白延平摘要:黑色浪漫主义特性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麦尔维尔所创作的《白鲸》的重要特征。
文章从亚哈的个人悲剧、死亡情节以及主题上的善恶冲突等分析了黑色浪漫主义的独特特性是如何在《白鲸》中体现的,表现了生与死,罪恶与黑暗等关于人性、命运、道德的重大主题。
关键词:黑色浪漫主义;悲剧;死亡;邪恶《白鲸》无疑是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而同时不能忽视的是,该书包含了很多黑色浪漫主义特征,具有“歌特式”作品独特的艺术震撼力。
小说中,作者把人物放到一个特殊的环境——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利用恐惧的特殊力量,揭示人隐秘的内心世界。
评论家查尔斯·瓦而卡特认为,《白鲸》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作品.他认为大海象征着人本身的邪恶,现实中的邪恶又通过人的邪恶反映出来。
1j5 小说渲染阴森、神秘气氛,悲剧色彩浓重,表现了善与恶、生与死、罪恶与黑暗等关于人性、命运、道德的重大主题。
一、“黑色浪漫主义”小说特征歌特小说产生于18世纪,具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它属于浪漫主义文学,其表现手法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
所谓的“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情节上,它渲染悲剧与恐怖氛围;主题上通过揭露社会、政治、宗教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来进行道德探索。
歇特小说的发展与圣经、古希腊悲剧以及英美的清教文化等都有密切关系。
哥特小说的一个重要源头是:古希腊悲剧以及英国文艺复兴时的戏剧,英国第一批有影响的世俗剧作家创作的很多“复仇剧”充斥着死亡、暴力等,这一特点在莎士比亚等人的悲剧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麦尔维尔深受这些悲剧思想的影响,叹服那种“黑暗”和激情的结合,他甚至暗示说悲剧家本人即是个悲剧式的英雄。
最典型的哥特人物是“恶棍英雄”。
集善恶于一身,具有超强意志和力量。
同压抑人性、束缚个性的社会体制势不两立,是悲剧性的。
19世纪3O年代以后.歌特小说在美国日趋心理化、内在化。
据此,弗瑞特曾说道:“善良与罪恶.黑暗与光明,理性与迷信.高尚与堕落,真实与荒谬,文明与野蛮.超自然与自然等之间的区别再也不那么明确⋯⋯”L3]死亡和悲剧性是黑色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特征。
《白鲸》的宗教意义透视
《白鲸》的宗教意义透视《白鲸》的宗教意义透视孙筱珍。
工]?zAJ内窖提要:麦尔维尔的巨著《白鲸》是世界性的文化遗产。
对它的宗教意义的研究还比较少。
《自鲸》表现了麦尔维尔复杂的、难以确定的宗教观念。
首先他心目中的神是《圣经·旧约》中的上帝,人们必须违反自己去遵从他的意愿。
他的神又是指宇宙问的神性,即硕大无比的白鲸所代表的大自然所具有的神性。
他怀疑《圣经》中上帝的仁慈,然而也不愿抛弃《圣经》教义的约束、像当时的超验主义者那样将人提高到神的地位。
关键词:麦尔维尔《自鲸》宗教意义超验主义麦尔维尔虽然生前命运坎坷,去世时几乎被人遗忘,然而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国文坛上取得了他应有的地位,成为公认的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
他付诸一生心血的巨著《白鲸》不仅是19世纪美国小说的顶峰,也是世界性的文化遗产。
他相信个人信仰,他将神在宇宙间的无穷力量像急流般地倾注入他的《白鲸》中。
麦尔维尔成长于纽约荷兰移民区基督教新教的影响与氛围之中。
他在《白鲸》中给予书中人物《旧约》的名字和属性,和《圣经》有关系的地方达上千处。
他对基督教的态度、对神的 观念在一生中也没有动摇。
然而他对宗教的沉思冥想却是永无休止的、复杂的和充满疑虑的。
对于他霍桑曾经写道:“他既不能相信,又不能不相信;他太诚实和有勇气,使得他不能不尝试这个或那个”(Steward432)。
他与信仰的斗争和他对神的态度主要由于他对置身于其中的文化所进行的选择,即关于神的本质的特殊定义的选择。
麦尔维尔的神的最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就是他的难以确定的属性。
这一点甚至多于他的令人恐怖的权力。
因此当麦尔维尔的神在《白鲸》中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时候,我们得以进行审视。
比如说在“讲遭”这一章中梅普尔神甫所援引的《旧约》中的神;在“武士和随从”这一章中所援引的“伟大的民主之神”(162);在“猴索”这一章所提到的异教的“约约”,魁魁格通过它,“把他的生命交给他的天神了”(450);在“太平洋”这一章里的“那个具有吸引力的神[……]牧羊神”(676),或者是那个无处不在的奠比一迪克也即白鲸它自己。
《白鲸》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白鲸》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白鲸》是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深刻的哲理深受读者喜爱。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震撼,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了人性、命运和道德的问题。
以下是我个人对《白鲸》的读书心得体会。
首先,《白鲸》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船长阿哈伊(Ahab)与白鲸莫比·迪克的故事,探讨了人性中的邪恶、贪念和复仇的力量。
阿哈伊出于对莫比·迪克的仇恨,不惜一切代价追捕白鲸,不惜舍弃自己的船员和自己的性命。
他沉迷于复仇的欲望中,成为了一个疯狂的狂人。
这让我深思人性中的黑暗面和对复仇的渴望。
阿哈伊是一个个体化的男人,他追逐莫比·迪克的行为突显了复仇的力量对一个人的影响。
他渴望复仇的心理渐渐变得疯狂,不再关心其他的美好事物,只有复仇的欲望在他心中徘徊。
他甚至把自己的船员当做替死鬼,完全忽视了他们的生命和利益。
这使我反思人性中的贪婪和自私,以及复仇的力量对我们的毁灭性影响。
此外,《白鲸》还通过莫比·迪克这个象征着命运力量的白鲸,探讨了人对命运的无力和抗争的问题。
莫比·迪克不仅代表着阿哈伊复仇的对象,更象征着一个无法逃脱的命运。
无论阿哈伊如何努力追捕白鲸,他始终无法战胜命运。
莫比·迪克以其巨大的力量和执着的生命力,让人们深感人类的渺小和无力。
这使我思考人类与命运的对抗,以及我们对命运力量的认识和接受。
另外,小说中还探讨了道德的问题。
阿哈伊的复仇行为违背了一切正义和伦理,他不惜杀戮无辜,只为了满足自己对莫比·迪克的欲望。
这引发了我对道德和正义的思考。
人类是否有权决定别人的生死?复仇是否正当化了杀人的行为?这些问题让我重新审视了道德和正义的定义。
最后,《白鲸》的写作风格独特而丰富。
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船上生活细节、科学知识和文学引用,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梅尔维尔的描写手法丰富多样,使读者更容易进入故事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白鲸》让我对人性、命运和道德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024年《白鲸》读书心得个人书评
2024年《白鲸》读书心得个人书评《白鲸》是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经典之作,它以捕鲸船长艾哈布与一只巨型白鲸的对抗为故事主线,隐喻了人与自然、理性与野性的斗争。
这是一本充满哲思和象征意义的小说,不仅层次丰富,也引人深思。
我在2024年读完这本书后,深受触动,以下是我的个人书评。
首先,我要说《白鲸》是一部极具艺术性的作品。
梅尔维尔以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岛的壮丽景色以及捕鲸船队的生活。
他的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船上,感受到了大海的浩渺和船员们的艰辛。
另外,梅尔维尔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手法,使小说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
例如,白鲸莫比·迪克象征着无可抵挡的力量与不可预测的命运,艾哈布则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的渴望与追求。
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小说 transcendent,远离了世俗的喧嚣,让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白鲸》还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中的角色形象形态各异,每个人物都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
船长艾哈布是一个充满疯狂和狂热的角色,他对白鲸的迷恋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他不但视白鲸为敌人,还视其为对抗上帝的象征,要彻底打败它。
艾哈布的疯狂引起了其他船员们的担忧,最终导致了整个船队的灭亡。
与艾哈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船员斯塔布克,他代表着冷静、理性和谨慎。
斯塔布克与艾哈布存在着对立,也象征着人性的分裂。
这些复杂的角色塑造使小说充满张力,也让读者对人性的多面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白鲸》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小说中的捕鲸活动是人类与自然的对抗,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欲望,以及无可避免的冲突。
艾哈布追杀白鲸,也可以理解为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无休止追求。
然而,白鲸的力量超乎人类的想象,最终击败了艾哈布,也向人们传递了一个深刻的信息:人类永远无法完全控制自然,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小说中的船员们也无一幸免,他们的灭亡表明了人类对自然的过度追求所带来的后果。
这种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让我不禁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小说《白鲸》-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小说《白鲸》-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美国着名小说家,散文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很多作品都与海洋有关,因而也被人们称为海洋文学家。
《白鲸》是他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宏伟的海洋史诗。
随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小说的层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
生态批评的主要理念是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面对当今全球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现状,就需要人类深入思考。
一、由《白鲸》着作解读当今环境自然观(一)海洋环境在着作中的自然观体现《白鲸》这本着作所描绘的就是以海洋为背景而创作的。
小说的作者之所以以海洋为背景主要是因为其对于自然的热爱。
因此才会将海洋描绘得既纯净又富有生命力,为了那种他认为有意的操劳和船上的纯净空气以实玛利来到心缘已久的海上体验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认为,海洋具有大自然独特的魅力和神奇的治愈功能。
在甲板上他享受船头的健康运动和洁净空气;在桅杆上了望,他又无时无刻不在观察自然和白鲸的美。
同时,麦尔维尔也描述了海洋的凶险。
它那些令人类最害怕的生物多数是在人眼看不见水底游来滑去,狡猾的躲在平静的海面之下。
种种描述都反映了作者那种对于自然的喜爱敬畏之情。
( 二) 海洋生物白鲸所体现的麦尔维尔的自然观白鲸作为海洋中独特的生物,它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在该部小说中,作者描写的白鲸是一种善良的代表,是自然之美的体现。
例如在小说的第87 章,以实玛利把白鲸人性化了,在以实玛利眼中他们是夫妻母子,而不是简单的动物,麦尔维尔给予他们人的美德。
通过对白鲸种种的描述,让主人公意识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在以实玛利心目中,人与白鲸应该平等和谐相处,但这种平静与和谐却被人类毁坏了。
二、从人与自然关系解读小说自然观(一)《白鲸》中人与自然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同时自信心膨胀过头,人类相信自己可以征服自然并付诸行动---到深海猎杀。
《白鲸》主题意蕴与象征主义写作手法浅析
《白鲸》主题意蕴与象征主义写作手法浅析摘要:《白鲸》是19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
作品记叙了“裴廓德号”捕鲸船船长亚哈在同一条巨大凶猛的白鲸莫比·迪克搏斗中船破身亡的经历。
本文将对小说中的主题和象征主义写作手法进行探索性的分析。
关键词:《白鲸》;麦尔维尔;主题分析;象征主义一、引言1851 年完成的《白鲸》(Moby- Dick)是19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 1891)的代表作。
这是一部寓意丰富、深刻、笔触雄浑的长篇小说。
它记述了在19 世纪上半叶美国捕鲸业蓬勃发展的年代,从事捕鲸业40 年的“裴廓德号”捕鲸船船长亚哈在同一条巨大凶猛的白鲸莫比·迪克搏斗中船破身亡的经历。
作者通过描写离奇曲折充满异国风光与浪漫情调的历险故事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同时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开掘。
《白鲸》的思想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人的自我发现与认识、人与自然界、人与上帝、人类对最高真理的认识与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观臆想与客观现实的冲突。
麦尔维尔通过提出这些问题来反映处于变革时代的人们头脑中变化的思想。
他以艺术家的良知和崭新的创作方法描述了海洋世界中的生活,以及过了大半辈子孤独生活的纯朴的人们的内心世界,探索了人生道德的哲理,进行了探索自我的尝试,探寻了潜藏在一切表面现象之下的内在真实,进而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忧患与对弱者的深刻同情。
在《白鲸》中,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思想,善与恶、生与死、爱与恨、文明与原始、相信与怀疑等人类生活中的永恒问题。
评论家理查德·蔡斯认为麦尔维尔的《白鲸》是“美国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
1919 年以后,《白鲸》不但成为公认的杰作还被誉为是时代的镜子,“变动的时代的一切变动的思想和感情在这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
美国当代文学批评家昂利·霍德华说:“有多少深深卷入人生矛盾,并且敏感的足以卷入一件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精神矛盾中的读者,这部书就有多少种含义。
麦尔维尔在《白鲸》中对超验个人主义的反思
2013.02学教育32麦尔维尔在《白鲸》中对超验个人主义的反思赵攀(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对超验主义哲学体系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个人主义,我们通常把加上超验主义色彩的个人主义叫做超验个人主义。
超验个人主义的倡导者爱默生,他充分强调了个体的重要性,主张人们自食其力,超验个人主义曾在一段时间内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超验个人主义的弊端开始不断显露,本文将以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为例,通过其小说剧情与内涵,对超验个人主义做一次深层次的反思。
[关键词]超验个人主义;白鲸;麦尔维尔超验个人主义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将个人的权利至于万物之首,主张个人的独立性,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充分强调了人的重要性,给人们一定的尊严,在人类与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时候,给人们带来了信心,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其起到一定的促进性作用。
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大力推崇超验主义,超验主义运动在美国处于鼎盛时期之时,麦尔维尔却开始对其提出质疑,对现实生活中的超验主义理念进行反复的推敲。
小说《白鲸》对超验主义进行了另一种解释,将美国的超验主义中消极的层面揭示出来。
人类知识匮乏,能力有限,无法触及世间最基本的真理,却妄图运用自己有限的认知与能力来改变世界驾驭自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会受到自然力量的反抗和惩处。
小说《白鲸》代表的是麦尔维尔的思想,他想用这部作品来证明博爱的重要性,想通过这种方式唤醒麻木无知的人们。
一、世间万物都具有邪恶的本质麦尔维尔认为,人类和自然都存在邪恶的本质。
超验主义者认为人类有能力扬善惩恶,也认为若上帝善良公平,那么人类也应天生如此,因而人的品质就能完美。
但是麦尔维尔却认为超验主义者过于乐观,没有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界中存在的邪恶。
《白鲸》充分阐释了这一点,所以人类应该抛弃个人主义,积极面对现实。
这部小说中邪恶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亚哈布船长。
亚哈布船长被刻画成超验现实主义的人,他具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这就昭示着他会给船上所有人带来灾难,威胁到船上所有人的生命,在这部小说中,麦尔维尔选择他这样悲剧人物,着重反映极端个人主义的危害,对超验个人主义进行批判。
《白鲸》的生态主义反思与解读
《白鲸》的生态主义反思与解读作者:祁双为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15期摘要: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贯穿其中的永恒主题。
人类在同自然的不断斗争中获取生存和发展,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对自然的利用与认识过程。
而在不断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人类取得了强烈的自我满足感,从而对自身产生崇拜,自封为万物之灵长,建立了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
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人们开始不断加大开发自然的力度,将曾经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到了二元对立面。
在麦尔维尔的作品《白鲸》中,主人公亚哈船长为捕杀巨鲸莫比迪克而最终与其同归于尽,而与其态度相反的伊斯梅尔却最终幸存,似乎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本文试图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根源进行探究,然后结合小说中两位主人公对自然不同的态度及其结局来做出反思,并探究如何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白鲸》;生态主义;反思与解读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204-0219世纪的美国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物质财富得以极大丰富,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加上美国本土丰富的自然资源,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初见雏形。
人们在不断索取资源的活动中尝到了甜头,而且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成就感。
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加变本加厉地开发和掠夺,同时心理上也开始从初始的对大自然的敬畏转变成了对自我的盲目崇拜,人类中心主义开始取代了人们曾经对自然的敬畏。
而如此行为也进一步加深了环境危机。
当人类面临生存危机时,也开始对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深刻探究和反思。
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就在其著名的小说《白鲸》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描写刻画。
疯狂的船长、令人敬畏的白鲸、神秘的大海,恢宏的故事情节使得它成为了一部关于生态主义的经典之作,需要去深入探究和分析。
一、占有与掠夺——人类对自然的侵略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人类通过在自然界中获取资源,与自然灾难抗争的过程中逐渐摆脱蛮荒,萌发文明之火。
《白鲸》中对自然征服欲望的反思读后感
《白鲸》中对自然征服欲望的反思读后感《白鲸》是一部由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所著的文学巨著,也是一部以追逐白鲸为主线的冒险小说。
通过对主角阿哈伊卜·阿哈卜船长和他心中的征服欲望展开的深入描绘,梅尔维尔在小说中进行了对自然征服欲望的深刻反思。
本文将从人性的贪婪与自然界的不可征服性等角度,对《白鲸》中的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与思考。
首先,本文将从人性的贪婪角度来思考《白鲸》中对自然征服欲望的反思。
小说中的主角阿哈伊卜·阿哈卜船长是一个极其野心勃勃的人物,他渴望征服白鲸莫比·迪克。
他的欲望源自于对权力和成功的渴望,以及对自身技艺与智慧的自豪感。
然而,正是这种贪婪的征服欲望导致了他的内心的深深煎熬与痛苦,最终也导致了他的毁灭。
这使我们反思,在面对自然时,我们是否应该放弃对其征服的欲望,而是应该以敬畏之心去与之相处。
其次,本文将从自然界的不可征服性角度来思考《白鲸》中对自然征服欲望的反思。
白鲸莫比·迪克象征着无比强大与神秘的自然界。
阿哈伊卜·阿哈卜船长所追求的征服目标即是这匹白鲸。
然而,无论船长怎样努力,白鲸始终逃脱了他的追捕。
这表明自然界拥有无穷的力量与能量,人类对其的征服永远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使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界的力量,与之和谐相处,而非试图征服它。
在阅读《白鲸》之后,我深刻地反思了人类对自然征服欲望的问题。
我们常常试图通过技术与科学的手段,去征服自然界,获得物质与权力的满足。
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秩序,我们的征服行为往往会打破这种平衡,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同时,自然界所展现出来的力量与美丽,是我们无法企及的,我们应该怀着敬畏之心与之相处。
在文中,阿哈伊卜·阿哈卜船长的征服欲望最终导致了他的毁灭。
这也给了我一个深刻的启示,即我们的征服欲望常常让我们失去了自己,让我们沉迷于无止境的欲望中。
对此,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与理性,懂得自我约束,避免陷入这种毁灭性的征服欲望之中。
人与自然的博弈——《白鲸》的生态主题思想解析
2019年3月第35卷第3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Mar.2019Vol.35No.3刘文敏/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河南信阳464000)。
人与自然的博弈——《白鲸》的生态主题思想解析刘文敏摘要:作为美国文学史上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白鲸》是小说家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也是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巅峰之作。
它深邃的象征意义和精彩的人物形象,令众多的读者折服。
它像一个深刻的生态寓言,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了人与自然的博弈。
在当今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下,人类应该努力做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果还是一味毫无节制地掠夺自然,势必会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甚至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对《白鲸》生态主题思想的解析,旨在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构建上,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白鲸》;博弈;人与自然;生态主题思想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31(2019)-0067-03《白鲸》出版于1851年,是美国19世纪伟大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也是最重要的海洋题材小说。
小说的创作背景是美国19世纪上半叶,工业文明的进步使人类充满了贪婪和欲望,开始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不断地挑战自然,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捕鲸业。
由于捕鲸满足了人们寻求刺激和猎奇心理,所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白鲸》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问世。
作家以大气磅礴的史诗风格,详细描述了当时人们的捕鲸生活,堪称一部巅峰之作[1]。
小说讲述了人类与一条凶狠巨大的白鲸所展开的生死较量,最终船沉人亡,葬身大海的故事。
在这部旷世作品中,表现了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和深刻思考。
小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通过探究人与自然之间是和谐共生还是相互对抗的关系,揭示了在人与自然的博弈中,只有从相互对立发展为和谐统一,才能共荣共生。
在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这部作品更是彰显了其生态主题思想的重要意义[2]。
试析《白鲸》主题的多重意蕴
试析《白鲸》主题的多重意蕴摘要《白鲸》是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
作品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详尽真实地描写了捕鲸人的生活,描写了“裴廓德”号捕鲸船上形形色色的人的性格特征及其复杂的内心故事。
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展示了亚哈为追杀白鲸带领“裴廓德”号及其船员为复仇而走向毁灭的过程。
《白鲸》在描写水手们捕鲸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及其复杂的宗教观。
本文试从复仇、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宗教四个方面来分析《白鲸》的主题所蕴含的意义关键词:主题分析复仇人与自然关系宗教象征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白鲸》于1851年出版,当时并未引起轰动,直到了XX年代,才被评论届和读者所读懂和接受。
今天,麦尔维尔和他的《白鲸》是美国乃至全世界被广泛研究的作家和著作之一。
《白鲸》由第一人称写成,全书主要讲述了南太平洋一条名叫莫比・迪克的白鲸,以及捕鲸船“裴廓德”号的船长亚哈如何毕生追踪白鲸莫比・迪克,终于与莫比・迪克遭遇的海上历险故事。
故事的叙述者以实玛利厌烦了陆上枯燥乏味的生活,又为生计所迫,决定到海上闯荡。
他在一家客栈同一个外貌凶悍,名叫魁魁格的印第安人在一张床上睡了一夜之后,两人结成至交。
后来,两人一起来到南塔开特,在一条名叫“裴廓德”号的捕鲸船上找到了工作。
船长亚哈的一条腿曾被一条名叫莫比・狄克的巨大的白鲸咬掉,他这次出航的目的就是要追杀莫比・狄克,报仇雪恨。
他用威胁利诱的手段,迫使船员们跟他一起去作环球航行,专事搜捕莫比・狄克。
经过长期的海上颠簸生活,历尽千难万险,“裴廓德”号终于遇到了莫比・狄克,在经过连续三天的恶战之后,大船、小艇、船长亚哈和全体船员都与莫比・狄克同归于尽,只剩下一个幸存者以实玛利给人们讲述这个悲惨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深刻的文笔揭示了关于人性、社会、宗教、自然、人类与自然如何相处等主题一复仇主题复仇是人类的基本意识,它源于天性,也附带着广泛的社会因素。
白鲸小说读后感
白鲸小说读后感《白鲸》是美国作家梅尔维尔的作品,是一部带有哲理的海洋小说,在一片广袤无垠的海洋中展开了一场关于正义、人性和命运的斗争。
读完这本小说,我对生命的意义以及个体在宇宙中的微小和伟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叶,主要讲述了船长艾哈布和一只白色的巨大鲸鱼——白鲸之间的血腥战争。
艾哈布是一个执着而疯狂的船长,他因为曾被一只白鲸袭击而生出对白鲸深深的仇恨。
他以白鲸为目标,带领船员们踏上了一场充满危险和死亡的追逐。
整个小说充满了紧张刺激的情节,让人不禁要问:艾哈布为何要如此执着地追杀白鲸?这只白鲸又代表着什么?通过阅读,《白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艾哈布将白鲸视为他旅程的终点,他对白鲸的仇恨几乎已经超越了生与死的界限。
这使我不禁思考仇恨这种情感的力量和危害。
人们在经历了重大打击或伤害后,往往会产生对伤害源的仇恨,就像艾哈布一样。
然而,这种仇恨常常带来的是更多的痛苦和破坏。
艾哈布的执着和疯狂最终导致了整个船员的死亡,也没有改变他的命运。
这让我意识到对于伤害我们的人或事物,我们需要放下仇恨,学会原谅和释放,尽管这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小说中的白鲸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白鲸被艾哈布视为敌人,是具有恶意和杀机的存在。
然而,从白鲸的描述和行为中,我看到了更多的是对自由和生存的追求。
白鲸拥有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它有权利保护自己免受人类的伤害。
然而,这种保护往往被误解为攻击和残忍。
我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正义和什么是恶行。
我们是否总是能够准确判断和评判?对于白鲸来说,它只是在追求自由和生存,而人类却将它视为敌人。
这种课题让我反思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提醒我们要对整个生态系统和宇宙保持敬意和平衡。
最后,小说中的海洋景象和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洋在小说中成为了一个浩瀚而神秘的存在。
它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和恐惧,也是人类力量的极限所在。
艾哈布和白鲸的对决发生在海洋之中,这种对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与自然、生与死的无尽征途。
试论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中的救赎主题
试论赫尔曼 麦尔维尔«白鲸»中的救赎主题冷采(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00)㊀㊀摘要:在欧美文学作品中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的救赎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主题ꎮ本文主要以赫尔曼 麦尔维尔的作品«白鲸»为例ꎬ对其中所包含的救赎主题进行分析ꎮ在分析中探讨作品中救赎主题的主要表现手法以及在救赎主题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ꎮ关键词:赫尔曼 麦尔维尔«白鲸»救赎主题中图分类号:I712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1-0055-03㊀㊀救赎是一个带有宗教属性的词汇ꎮ在西方的宗教里面认为人是有原罪的ꎬ只有在尘世间不断地努力与虔诚地信仰ꎬ才能够得到上帝的宽恕ꎬ在死后灵魂才能够升入天堂ꎬ而不是堕入充满魔鬼的地狱ꎮ在这种思想影响下ꎬ一些欧美作家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当中ꎬ也会不自觉地把对生命的救赎㊁人性的救赎㊁灵魂的救赎作为一个主要的创作主题ꎮ赫尔曼 麦尔维尔的«白鲸»就是这么一部作品ꎮ因此ꎬ本文聚焦作品所要表达的救赎主题对于该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度挖掘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ꎮ一㊁赫尔曼 麦尔维尔的«白鲸»介绍在探讨赫尔曼 麦尔维尔«白鲸»中的救赎主题的时候ꎬ有必要对作品的基本人物与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梳理ꎬ从而为后续的救赎主题的分析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ꎮ赫尔曼 麦尔维尔的«白鲸»主要讲述了一个船长与一条白鲸的故事ꎮ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作亚哈的船长ꎮ在一次出海航行的过程当中与一条凶猛的大白鲸遭遇ꎮ在遭遇的过程当中ꎬ船长亚哈失去了自己的一条腿ꎬ也失去了自己曾经所拥有的尊严与骄傲ꎮ为了复仇ꎬ也为了赢回自己的英雄梦想与男性尊严ꎬ船长亚哈决定组织一支队伍在茫茫的大海中对那一头大白鲸进行追杀ꎮ最终ꎬ大白鲸再次与船队遭遇ꎬ在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后ꎬ船长亚哈杀死了大白鲸ꎮ但是ꎬ当大白鲸的尸体渐渐地沉入海底之后ꎬ船长亚哈并没有成功的喜悦ꎬ相反的ꎬ他陷入了更加深沉的迷茫与失落ꎮ因为ꎬ随着大白鲸下沉的还有他和整艘船上的船员ꎮ二㊁赫尔曼 麦尔维尔«白鲸»中的救赎救赎是一个庞大的主题ꎬ它不仅包括肉体层面的救赎ꎬ还包括思想㊁人性以及灵魂层面的救赎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赫尔曼 麦尔维尔的«白鲸»作品中所呈现的救赎主题进行分析ꎮ首先ꎬ关于肉体的救赎ꎮ在西方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把人比喻成一种寄居动物ꎬ寄居在肉体的壳子中ꎮ当肉体因为某些事故而遭遇了创伤之后ꎬ围绕肉体层面的救赎也就展开了ꎮ在小说中船长亚哈的肉体遭受了重创ꎬ他失去了一条腿ꎬ让他之后的人生都蒙上了痛苦的阴影ꎮ正是由于在肉体层面的磨难ꎬ拯救自己的肉体是船长亚哈生命的一个主要内容ꎮ其次ꎬ关于思想的救赎ꎮ在一个人的生命成长过程当中ꎬ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过一些思想层面的消极与堕落ꎮ这种思想不仅让个体生命中蹉跎了很多的美好时光ꎬ也会在一定层面上对他人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ꎬ甚至是伤害ꎮ在赫尔曼 麦尔维尔的«白鲸»这部作品中ꎬ主人公亚哈追杀大白鲸ꎬ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是为了完成一种思想层面的救赎ꎮ因为ꎬ大白鲸的种种表现与他过往生活中的种种表现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ꎮ所以ꎬ他要通过杀死大白鲸的方式来完成对自己思想层面的救赎ꎮ再次ꎬ人性层面的救赎ꎮ在人性的最深处ꎬ自私与贪婪应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劣根性ꎮ因为自私ꎬ所以在生活中为所欲为ꎮ因为贪婪ꎬ所以在面对生命中的美好事物的时候就会贪得无厌ꎮ在赫尔曼 麦尔维尔的«白鲸»作品中ꎬ船长亚哈在其人性中也有着常人都有的一些人性的弱点ꎮ他对复仇的执念ꎬ他对自己所谓的生命尊严的誓死捍卫ꎬ让他在某些时候变得像魔鬼一样暴躁与可怕ꎮ在整个的与大白鲸的厮杀中ꎬ亚哈似乎也逐渐意识到了整个斗争启示就是与自己心魔的斗争ꎮ只有杀死了心中的恶魔ꎬ才会真正地完成人性层面的救赎ꎮ最后ꎬ对灵魂的救赎ꎮ一直以来关于灵魂的有无是公众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ꎮ在赫尔曼 麦尔维尔的«白鲸»这部作品中ꎬ关于灵魂层面的救赎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另一个层面的救赎主题ꎮ在这一主题中似乎只有在生命失去之后才能看到灵魂是否实现了最终的救赎ꎮ所以ꎬ在作品的背后ꎬ人类战胜了大白鲸ꎬ船长亚哈也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ꎮ当整个船由于破坏得比较严重而最终滑落到海洋的深处ꎬ船长亚哈在灵魂层面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与救赎ꎮ总之ꎬ在整部小说中ꎬ救赎这个主题作为一个主线可以说是贯穿整个故事发展的全过程ꎮ通过对肉体的救赎ꎬ对思想的救赎ꎬ对人性与灵魂的救赎ꎬ让整个的救赎主题得到更好的彰显ꎮ三㊁赫尔曼 麦尔维尔«白鲸»救赎主题的思想表达在小说主题中ꎬ作者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㊁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己的关系三个方面ꎬ来对救赎主题背后的思想进行了表达ꎮ55试论赫尔曼 麦尔维尔«白鲸»中的救赎主题首先ꎬ人与自然ꎮ在工业革命之后ꎬ凭借着先进的生产工具ꎬ人类似乎已经无所不能ꎬ在这一背景下ꎬ人类开始不断地向自然㊁向海洋索取ꎮ作者笔下的大白鲸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其实是自然的象征ꎮ当人类去冒犯它的时候ꎬ它本能地进行反抗ꎬ咬断了船长亚哈的一条腿ꎮ当人类向它报复的时候ꎬ它也向人类展开了无比疯狂的报复ꎮ最后同归于尽ꎮ这是一个悲剧的结尾ꎮ作者也希望通过这种最为朴素但真实的结尾来表达一种思想ꎬ那就是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ꎬ要把和谐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ꎮ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ꎬ人与自然才能共同繁荣与发展ꎮ反之ꎬ当人与自然所呈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对抗的时候ꎬ整个的悲剧也许会成为人与自然最后的结局ꎮ其次ꎬ人与人ꎮ在作品中ꎬ作者还围绕主人公亚哈周围的人物来进行了细致描写ꎮ这种描写除了突出整个的救赎主题之外ꎬ也希望从不同的人物关系中来梳理出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的关系ꎮ例如ꎬ主人公亚哈是一个老船长ꎬ在他的前半生中ꎬ经历了无数的暴风雨ꎬ也经历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ꎮ他得到过父母的爱ꎬ也最终失去了来自父母的爱ꎮ他有过爱人ꎬ但最终也失去了爱人ꎮ就是在这种不断循环往复的得到与失去的过程当中ꎬ亚哈慢慢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ꎮ所以ꎬ在生命的后半部分ꎬ他没有了以往对人的热情ꎬ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漠ꎮ他认为只要没有感情ꎬ那么当一段关系最后结束的时候ꎬ也就不会那么痛苦ꎮ但是ꎬ感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ꎮ如果没有了感情ꎬ没有了交心ꎬ只有了所谓的交易或者交换ꎬ那么整个的人生岂不变得更加的孤独ꎮ正是由于这种孤独的存在ꎬ在故事的最后ꎬ船长亚哈最终落入水中的时候ꎬ唯一能让他感到没有虚度此生的就是藏在自己记忆最深处的那些美好的回忆ꎮ所以ꎬ作者也试图通过这段描写来表达他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解ꎮ最后ꎬ人与自己ꎮ在小说中船长最后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ꎬ是他与自己的一场战争ꎮ因为对自己失去腿的耿耿于怀ꎬ让他疯狂地选择了一条所谓的英雄之路ꎮ但是ꎬ要想成为一个英雄不可避免地要去流血与牺牲ꎬ有的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ꎮ船长为了自己的复仇不仅赔上了自己的性命ꎬ还让整船的人与他一起陪葬ꎮ这种轰轰烈烈的复仇行为本身已经失去了其最初的意义ꎮ因为放不过自己ꎬ放不过自己曾经的荣耀与现实的失落ꎬ放不过自己曾经的得到与现在的失去ꎬ船长亚哈走上了一条可以称作自杀式的复仇之路ꎮ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者说思想是复杂的ꎮ一方面ꎬ他对船长亚哈的遭遇寄予了无限的同情ꎬ也在作品中流露出对复仇壮举的佩服与感动ꎮ但是ꎬ另一方面ꎬ作者也对船长亚哈最后的选择提出了质疑:为了一个人的恩怨而搭上那么多无辜的生命ꎬ到底是一种英雄的伟大ꎬ还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ꎮ在整个的小说情节中ꎬ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进行梳理ꎬ来进一步完善整个小说对于救赎主题的彰显ꎮ这种主题的背后是作者对人与自然㊁人与人以及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的深度解读ꎮ在残酷的生存法则面前ꎬ大白鲸与船长亚哈之间的厮杀ꎬ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上升为对自身命运的挣扎与抗争ꎮ四㊁赫尔曼 麦尔维尔«白鲸»救赎主题的时代启示在«白鲸»这部小说中ꎬ作者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探讨了一个严肃的生命话题ꎮ那就是自己对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ꎬ需要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自我的救赎ꎮ即使最后失去了自己的生命ꎬ能否最终换回自己灵魂的救赎ꎮ这一点在作品中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ꎮ作者用一个看似开放式样的结局来为读者提供了诸多的时代启示ꎮ首先ꎬ与自己握手言和ꎮ在小说«白鲸»的背后ꎬ作者通过主人公对自己曾经经历的诸多美好的回忆来实现了一个与自己握手言和的结局ꎮ无论是小说中的船长亚哈ꎬ还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ꎬ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自己理想中的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ꎮ 在垂暮之年回首往事ꎬ不知道他是如何将自己的言行在内心中统一起来的ꎮ也许ꎬ他早就看清楚了ꎬ一个人的信仰是一回事儿ꎬ而面对现实世界生活下去的方式方法又是另一回事儿! 在这种差距中ꎬ如果不能实现一个良好的平衡ꎬ实现一种自我的和解ꎬ那么给自己带来的焦虑与忧伤要远远大于自己所曾经经历或者即将经历的喜悦与快乐ꎮ因此ꎬ与自己握手言和是«白鲸»这部小说中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的时代启示ꎮ其次ꎬ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ꎮ在小说中ꎬ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以仇恨为主线来展开的ꎮ在恨的深层其实是一种爱的表达ꎮ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ꎮ恨或许会让人产生动力ꎬ但是ꎬ这种力量如同一把双刃剑ꎬ在伤害别人的时候ꎬ也会伤害自己ꎮ最终ꎬ船长亚哈率众杀死了那个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大白鲸ꎬ但是ꎬ杀敌一千ꎬ自损八百ꎬ船长本人和所有的船员也相应地付出了惨痛的生命代价ꎮ所以ꎬ当美好的关于爱的回忆就如同放电影一样在船长的头脑中一一闪过的时候ꎬ作者开始展示出更多的一种爱的力量ꎮ因为ꎬ有爱的存在ꎬ船长在最后的时刻留给世人的是一种宁静的㊁平和的㊁安详的微笑ꎮ 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ꎬ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由于他们能够迅速摆脱困苦或者把困苦化作力量ꎬ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快地恢复自己的原本强大的精神ꎮ 因此ꎬ作者在作品中也一再地强调只有爱才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ꎮ只有爱可以让人在仇恨的深渊中看到希望的曙光ꎮ只有爱才会让人更多地去感受到更多的生命的美好ꎮ所以ꎬ无论在任何的时候ꎬ都不要放弃爱ꎬ相反的是ꎬ要放手爱ꎮ只有这样ꎬ整个世界才会沐浴在爱的阳光里ꎬ整个世界也才会展现出天堂一般的光芒ꎮ最后ꎬ要学会放下ꎮ从某种意义上来看ꎬ爱以及与自己的和解其实都是一种放下的表现ꎮ在船长的一生中ꎬ他拥有过一些不好的经历ꎬ而且ꎬ他并没有学会放下ꎮ由于没有放下ꎬ所以ꎬ在他生命的后半程ꎬ他似乎都在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ꎮ65现代交际 2018年1期无论是在看似平静的陆地上ꎬ还是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中ꎬ他内心所背负的重担已经化作了额头上的皱纹ꎮ 有的人死在退潮里ꎬ有的人死在浅水滩里ꎬ有的人死在洪水里ꎬ而我ꎬ注定要死在巨浪之中ꎬ这就是我的命运ꎬ早已注定好了的ꎮ 因此ꎬ这部小说所具有的另一个重要的启示是要学会放下ꎮ只有放下才会轻装前行ꎮ只有放下才会在今后的生命历程中经历更多的美好ꎮ人生的路还很长ꎬ不要活在回忆里面ꎬ也不要活在虚幻之中ꎬ要从现实中汲取更多的成长的力量ꎮ五㊁结语在«白鲸»中作者用具体的意象以及主人公的奇特经历来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主题 救赎ꎮ在作品中主人公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ꎮ其中包括对自我肉体㊁人性以及灵魂的救赎ꎮ作者通过这种表达展示了他对于人与自然㊁人与人以及人与自己的关系的深度思考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白鲸»相关主题的解读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ꎮ参考文献:[1]徐艳艳.«白鲸»中蕴含的宗教意义[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ꎬ2011(5).[2]王婷婷ꎬ张奇才.罪恶的亚哈船长 从基督教道德观解读«白鲸»[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1(17).[3]范英.赫尔曼 麦尔维尔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ꎬ2011(2).[4]聂庆娟.由圣经情结看麦尔维尔的宗教审视与困惑[J].作家ꎬ2011(6).[5]贾婷ꎬ张岚.从基督教原罪思想分析«白鲸»中亚哈的悲剧性[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ꎬ2010(4). [6]辛春晓ꎬ陈忠红ꎬ张敏.信仰在心还是在物 霍桑«红字»与麦尔维尔«白鲸»宗教意识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ꎬ2009(7).[7]郭海平.«白鲸»中人与自然多维关系的伦理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ꎬ2009(3).[8]李旸.«白鲸»宗教主题意蕴探究[J].长城ꎬ2009(4).[9]唐静静.解读«白鲸»的宗教意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09(2).[10]翟菊霞ꎬ景涛涛.成长的足迹 麦尔维尔眼中的亚哈船长和以实玛利[J].电影评介ꎬ2009(6).责任编辑:刘㊀健(上接第58页)还有许多和苔丝一样命运的人ꎬ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ꎬ深受资产阶级的压迫㊁欺凌ꎮ资产阶级无耻地吸干他们身上的血ꎬ作为世上的蛀虫生活着ꎮ然而这一切她不能阻挡!苔丝不能改变这个罪恶的世界ꎬ改变这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世俗的眼光让怀孕回家的苔丝受尽侮辱嘲讽ꎬ人们不关心是不是苔丝受到了亚雷的伤害ꎬ他们所关注的只是苔丝未婚先孕是一个不纯洁的女人ꎬ只会对她进行谴责和舆论的压迫ꎬ人们在乎的只有女人的贞操ꎬ却不对亚雷这样的恶少作出评判ꎮ对男性几乎没有贞操要求ꎬ对女性却是严苛异常ꎮ未婚先孕在当时是极其放荡的行为ꎬ被人们所不齿ꎮ人们会对事件进行评判ꎬ不考虑事情的缘由ꎮ人民只被愚昧扭曲的道德观支配着ꎬ苔丝就死于社会大众对她的不接受ꎮ就连苔丝的母亲也深受当时扭曲的社会道德评价体系所影响ꎬ同样认为自己的女儿是一个不再纯洁的女人ꎬ世界上再没有男人能真心爱她的女儿ꎬ所以她就强迫自己的女儿回到那个曾经伤害过她的亚雷身边ꎬ回到恶魔般的亚雷身边ꎮ作为一个母亲明知道亚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ꎬ还把自己的女儿推向火坑ꎬ可见当时的道德体系害人害己ꎬ当时的人民深受毒害ꎮ深爱苔丝的安吉也无法摆脱当时道德观念的束缚ꎬ在新婚之际苔丝告诉安吉她的所有过往ꎬ怀孕和孩子的事震惊了安吉ꎮ安吉认为苔丝是一个欺骗他的人ꎬ是一个放荡的人ꎬ不洁的人ꎬ无情地抛弃了她ꎮ然而在两人交往之初ꎬ安吉向苔丝请求原谅ꎬ讲述了他和一个放荡女人的过往ꎬ苔丝选择原谅了他ꎬ安吉也原谅了自己ꎮ当时社会对男人几乎没有道德束缚ꎬ对女人的道德要求却有许多条条框框ꎮ可见当时社会的道德评价体系是非常纵容男人㊁苛责女人的ꎮ世人的眼光苔丝改变不了ꎬ社会的道德评判标准她也改变不了ꎬ她只有默默忍受世人把自己永久钉在耻辱柱上ꎮ四㊁结语宿命论下ꎬ主人公苔丝无法反抗的悲惨命运给了读者极大的震撼ꎬ这也让«德伯家的苔丝»成为世界著名小说ꎬ为作者带来世界性的荣誉ꎮ与其说苔丝死于绞刑ꎬ不如说苔丝不被当时社会所接受ꎬ死于当时的社会ꎬ是当时时代的产物ꎬ是时代的悲剧ꎮ参考文献:[1]姚振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新论[J].世界文学评论ꎬ2007(l).[2]郑海燕ꎬ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ꎬ2009(14).[3]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英国文学史:1870-1955.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ꎬ1983. [4]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ꎬ1980.[5]约翰 玛西.文学的故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ꎬ1998.责任编辑:刘㊀健75试论赫尔曼 麦尔维尔«白鲸»中的救赎主题。
分析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的意义
分析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的意义
《白鲸》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或三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和阐释。
第一个层次,从一般社会意义来分析和理解,这部小说通过“佩阔德号”捕鲸船出航捕鲸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血腥来源,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反映了捕鲸工人危险而又艰苦的生活,歌颂了工人们机智、勇敢、互相支援等高贵品德。
《白鲸》的第二个层面的意义是它的特殊的宗教意义。
麦尔维尔生长于加尔文教的环境里。
加尔文教强调宿命论,强调“原罪”,人类只有通过上帝的慈悲,而不是人本身的力量,才能得到拯救。
在麦尔维尔的小说中,白鲸就象征着“恶”与“原罪”,“佩阔德号”的远航象征着人生的漫漫旅途。
亚哈的决心再大,意志再坚强,也无法对抗白鲸所代表的超人力量,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另一种观点将白鲸与亚哈作了完全相反的理解。
这种观点将白鲸看作是上帝神力的象征,而亚哈则代表着人类的邪恶力量。
于是小说的主题成了谴责亚哈对神的反叛。
这样,梅普尔神甫的讲道便成了全书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我们遵从上帝,我们就得违反我们自己;正是在这种违反我们自己中,包含有遵从上帝的困难”。
《白鲸》的第三个层面的意义是它的复杂的象征意义。
这种复杂的象征已包含着以上两层意义。
小说的永久的魅力以及它那超越时空的意义与价值也就在这里。
所以,这是一部象征小说。
2024年白鲸读后感范文
2024年白鲸读后感范文《白鲸》是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风格,通过描写一个关于人性与命运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于道德、正义和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考。
阅读完《白鲸》,我深受感动,体会到了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读后感。
首先,作品中对人性的探讨令人深思。
小说中的主人公艾哈布船长被描绘成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
他心中充满了对白鲸莫比·迪克的恨意与追求,几乎疯狂地为了复仇而不顾一切。
越是困难和危险,他越是坚持不懈。
这种对复仇的痴迷让他逐渐变得疯狂和荒唐,最终他不仅失去了身体,更是丧失了灵魂。
艾哈布船长的形象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当人们的欲望和执着变得过于强烈时,常常会导致精神的崩溃和灵魂的堕落。
同时,小说也通过描绘其他船员对待白鲸的态度,暗示出人性中的善恶两面性。
有些船员表现出对白鲸的尊重和敬畏,有些船员则带着贪婪和残忍对待白鲸。
这种对待白鲸的态度,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不同,使读者产生对于人性的深入思考。
其次,作品中对于命运和命运的力量的探讨也令人印象深刻。
小说中白鲸莫比·迪克被描绘成一个强大且难以捉摸的存在,几乎被人们奉为命运的化身。
无论是艾哈布的复仇之旅还是整个船员的命运,都似乎受到莫比·迪克的操纵和支配。
他们与莫比·迪克的斗争不仅是物理层面的斗争,更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上的较量。
这种思想和力量的碰撞,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悲壮和戏剧性。
在小说的结尾,白鲸莫比·迪克几乎以自杀的方式向艾哈布宣告了胜利,这种胜利既是物理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通过这种方式,作品告诉我们,尽管人在力量面前显得渺小,但命运的力量往往是不可逆转和不可制约的。
我们只能接受和适应命运的安排,勇往直前,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最后,作品中对于自然世界和人类的关系的思考也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两善两恶的冲突《白鲸》的悲剧解读
摘要:<白鲸>的创作过程深受莎士比亚悲剧的影响,其文本结构也表现出典型的莎士比亚悲剧特色,其悲剧主角亚哈船长性格诡异。
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悲剧英雄,他的死敌是象征着神秘力量的白鲸莫比·迪克。
亚哈船长率领“裴廓德号”全体船员对白鲸的殊死追杀以及最后同归于尽更是突破了传统复仇悲剧的范畴,他们之间的生死对决似乎更适合用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说加以诠释,而冲突的最后解决方式则对于21世纪的现代人类具有深远的启示。
关键词:白鲸;亚哈船长;莎士比亚悲剧;悲剧冲突说;现代启示1851年《白鲸》的问世,给麦尔维尔招来的嘲讽和抨击多于恭维和赞誉。
麦尔维尔在处理该作品的形式时背离了自己前期娱乐性海洋历险小说的风格,转而尝试将叙事与戏剧相结合,将纪实与想象相融会。
这种大胆的实验给当时读者的阅读体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到了20世纪初,这部小说以美国文学经典的身份得到“重新发现”,甚至被尊为“美国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
《白鲸》以其主体部分典型的莎士比亚悲剧结构和强烈的象征意味,远远超出麦尔维尔前期单纯的航海和捕鲸历险小说的范畴。
在这里,作者首先以现实主义手法搭建出逼真的捕鲸生活场景,继而在这种现实的舞台上,展示出以亚哈船长为代表的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和他们与白鲸莫比·迪克之间的生死对决,从而构成一出具有莎士比亚风格但又有所突破的悲剧式小说。
至于作品的主题,作者则将其蕴涵在扑朔迷离的象征之中,为后人留下了充裕的解读空间。
下面,我们将从西方传统悲剧的视角关照这部奇特的作品,并对其隐晦的主题做一尝试性的揭示。
一、《白鲸》的悲剧形式大量的传记研究表明,麦尔维尔创作《白鲸》期间曾阅读莎士比亚全集,尤其曾反复研读莎士比亚悲剧。
在此,我们无意来探讨二者的关系,只想从文本证据出发,对莎士比亚悲剧元素在《白鲸》中的体现,以及麦尔维尔对这些元素的扬弃做出简要说明。
1、鬼神预言在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中,鬼神预言是一种重要的戏剧手法。
论《白鲸》中的辩证观
常虹
(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 院
广东 广州 5 2 ) 5 13 1
[ 摘要 】麦 尔维 尔以 辩 证 的 角度 描 述 了人 与人 、人 与 自然 的 关 系。 他把 矛 盾 的 相 互 对 立 而 又相 互 依
存 的特 点在其作 品 《 白鲸》 中表现得淋 漓尽致 ,使人性 的善与恶、生 与死 ,生命 的 已知 与未知 ,时间
的有限 与无限 ,事物 的具体 与抽 象,以及 自然的人 性 与非人性 等等这些特点 以客观 、真 实地手法展现 在 我 们 面前 ,也 充 分表现 了人 类社 会 和 自然 之 间 的 辩证 法 则 。 [ 关键词 】 《 白鲸 》 矛盾 人 类 自然 辩 证 法 【 中图分类号 】IO [ 16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 5 9 ( 0 ) 0 —0 7 —0 9 54 2 1 0 人类侵犯 自然 的一种警示,是人类 违 背 自然 的后 果 。但 如果 我们 以辩 证 的 观 点 来看 , 这 也 不 同 样 体现 了人类不屈不挠 、不 向困难低头 的精 神吗?正是捕鲸 这个职业把他放在 了人性与非人性 的平衡之 间。他 也有 自己 的家庭 ,有 自己的感情 ,他在海上漂泊 的时候也 曾想 到他 那 年轻貌美 的妻子 ,这说 明他也有人性 的一面 ;但是 当他在仇 杀鲸鱼时 ,就像一个恶魔 ,把魔爪伸 向了美丽无辜 的 自然 生 命 。善与恶 ,人性与非人性 ,生与死 ,这些都是相互对立又 相互依存 的,就在一霎那之间,矛盾达到 了顶点 。 也许麦尔维尔不想看到 《 白鲸》被绝对化 ,所 以在 《 白 鲸》里,所有的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面 。没有绝对的人性 , 也没有 绝对 的非人 性 ,每 对对 立物 间都相 互联系 、相 互依 赖 、 相 互 转 化 。 亚 哈 的 捕 鲸 船 就 是 一 个 4 4 的 社 会 ,他 的 冷 -, , 酷、残暴 与年轻的船员伊希梅尔的善 良、充满希望构成 了鲜 明的对 比。然 而,反过 来想 一想 ,伊 希梅 尔就真的那么完美 吗?捕鲸本 身就是 一种残 忍、凶险的职业 ,只不过在这种现 实中人 的表现 不同罢了。他 的存 活是人类 希望的延续还是残 忍凶险的继续?这 是一个让人矛盾的话题 。 在 人类 的认识 史 中,关 于宇 宙发展 法则 的见解 从来 都 是两种 ,一种是形而上学 的见解 ,一种是辩证法 的见解 ,形 成 了互 相 对 立 的两 种 宇 宙 观 。列 宁说 : “ 于 发 展 ( 化 ) 对 进 所持 的两种基本的 ( 或两种可能 的或两种在历史上 常见 的) 观 点 是 : ( )认 为 发 展 是 减 少 和 增 加 ,是 重 复 ; ( )认 一 二 为 发 展 是 对 立 的 统 一 ( 一 物 分 成 为 两 个 互 相 排 斥 的对 立 , 统 而两个对 立又互相关联着 )。” 《 白鲸》 的诞生 ,引发 了无 数的争议 和探 讨,人们 从各个角度对其剖析 ,如生态社会主 义观、对 立和 谐统一观 、资本主义危机观 以及语言技巧观等 等。这些 多角度 的研 究本身也说明了这是一部百科全书类的 小 说 。 小 说 以 一艘 名 为 “ 廓 德 号 ” 的 捕 鲸 船 为 背 景 描 述 了 裴 在船 长亚 哈的带领 下追 杀 白鲸 ,最后 葬身大海 的故事。一艘 小小的捕鲸船就囊括 了人类 发展 的辩证观 ,船 上形形色色的
从亚哈船长看《白鲸》对极端个人主义的警示
080文学·艺术《名家名作》·评论宋珊珊赫尔曼·麦尔维尔生活在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盛行的年代。
这一由爱默生引领的文化思潮,因为其对当时简单乐观的美国精神的积极回应和针对美国文化的充满自信的“独立宣言”直接开启了美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次文艺复兴。
在《美国学者》一文中,爱默生呼吁美国的本土作家放弃对欧洲文学盲目的崇拜和亦步亦趋的模仿,而要真挚热情地歌颂他们所生活的这一片沃土。
这片充满生机、活力和奇迹的美洲大陆已经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创作素材,无须再执着于欧洲那些充斥着历史和文化积淀的破败废墟。
这些欧洲后裔在陌生国度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展现出的勤劳朴素、锐意进取、不屈不挠、勇于冒险的气质和精神已经形成独属于他们自己的值得书写的美国文化。
在爱默生的呼吁下,产生了大量展现早期美国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爱默生思想的忠实拥护者和践行者——惠特曼对美国“自我之歌”热情洋溢的赞颂。
不可否认,麦尔维尔也是在爱默生主义的影响下,萌生了书写一部属于美利坚自己的民族史诗的雄心壮志,并最终创作了《白鲸》这部宏篇巨著。
但是《白鲸》更大的价值在于,它所呈现的诸多思想的复杂性、冲突性甚至矛盾性,是针对爱默生简单乐观的超验思想的反思和批判。
同他在创作道路上的精神导师霍桑一样,麦尔维尔对于爱默生的哲学思想一直抱有一种怀疑和警醒的态度。
因为他们都看到了真实人性中爱默生没有触及或者刻意忽略的黑暗甚至邪恶的一面。
但是,不同于霍桑对人性中存在的含混和隐秘性部分的发掘,麦尔维尔在作品中更加直接地呈现了人性冲突甚至对立的一面,并以此更加激烈地抨击了对于人性持过于乐观态度的超验主义。
爱默生思想的核心,即个人主义成为麦尔维尔批判和揭露的最为深刻的对象。
一方面,麦尔维尔认为爱默生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设想过于不切实际;另一方面,麦尔维尔意识到爱默生对于所谓的“自立精神”“个人无限性”和“人的神圣性”的推崇可能会让个人主义者丧失反思意识,走向极端个人主义,甚至导致其最后的自我毁灭。
麦尔维尔对超验个人主义的反思_以_白鲸_为例_张志刚
参考文献: [1] 麦尔维尔.白鲸[M].纽约:企鹅经典出版社,2002. [2] 爱默生.爱默生选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3] 张志刚.传承与善变[J].飞天.2010(4下):102-104. [4] 张志刚.超验主义:美国精神独立宣言[J].大连民族学院
学报.2004(2):44-47.
MASTERPIECES
/ 名 作 欣 赏
麦尔维尔对超验个人主义的反思
—— —以《白鲸》为例
⊙张志刚 [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大连 辽宁 116600] ⊙王 杰[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摘 要:麦尔维尔对美国超验个人主义运动认真思考并不断提出质疑 ,《 白鲸》 表明麦尔维尔意识到追求圣灵充满危 险,认为人类知识匮乏,能力有限,无法触及世间最基本的真理,唯有博爱才能拯救这个冷酷麻木的世界以及受极端 超验个人主义禁锢的人们。 关键词:超验个人主义 反思 博爱
白鲸确实象征着邪恶,但亚哈布沉迷于杀死白鲸的念头同样邪恶。白鲸所呈现的邪恶也反映了亚哈布船长的邪恶,他 将自己的情感与本能赋予白鲸,因为他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对我来说,那条白鲸就像是一堵紧逼向我的墙。有时我认为 外面什么也没有,但这也足够了。它使我做苦役,给我增加分量,我在它身上看到一股凶暴的力量,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恶念 支持着那种力量。”自然的邪恶通过白鲸表现出来。麦尔维尔认为这个世界是黑暗残酷的。“世间可见的困难在爱中形成, 而那些不可见的领域在战争中形成”“,宇宙巨大而空旷,模糊不清,从背后带着毁灭的念想袭来”。对亚哈布来说,世界像 是“继母”,太残忍。对船上的铁匠来说“,生命中产生了四幕喜剧,和一个长长而尚未收场的、表现他一生的第五幕悲剧。”
个人主义是超验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再加上超验主义色彩,它就是超验个人主义了。爱默生是超验个 人主义倡导者,强调个体的重要性,注重个性,促进个人独立并主张自力更生。超验个人主义将个人的权利至于万物之首, 并给人以尊严,它帮助人们建立了自信,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当美国超验主义运动和个人主义处于鼎盛时期,麦尔维尔认 真思考并不断提出质疑,通过其作品抨击个人主义与圣灵学说。《白鲸》反映了麦尔维尔对美国超验主义消极的一面,表明 他意识到追求圣灵充满危险,因为人类与自然都存在恶的本质。人类知识匮乏,能力有限,无法触及世间最基本的真理。通 过《白鲸》这部作品,麦尔维尔试图证明唯有博爱才能拯救这个冷酷麻木的世界以及受极端超验个人主义禁锢的人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张立玉($%&$),女,$%’!年大学毕业,硕士,副教授,现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从麦尔维尔的反超验主义看!白鲸"的主题思想!!张立玉!(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摘要$介绍了麦尔维尔反超验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反超验主义文学的社会基础!讨论了麦尔维尔作品"白鲸#的主要思想和从中受到的启迪$认为浪漫主义文学是不成熟的现实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它所包括的现实主义的成份必然会随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发展%逐步过渡到现实主义文学阶段$#关键词$美国文学!浪漫主义!超验派!反超验派!"白鲸##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赫尔曼!麦尔维尔是$%世纪美国的小说家"他以自己独立的思想观察社会#理解人生$参与独立的美国文学的创建"然而他的文学见解$他的创作思想和他的作品所反映的主题都不能为当时的文坛所接受"他的文学巨著%白鲸&被$%世纪美国文学的大潮所淹没"!"世纪$文学评论家在他那里得到了许多论题$得到了许多创作的灵感"麦尔维尔重新受到!"世纪美国文坛的关注"一、麦尔维尔反超验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世纪的美国人有理由乐观向上"他们看到$没有费特别大的力气$便摧毁了英国人在北美的统治’不过几十年的功夫$他们就将自己的领土从!""多万平方公里扩展到%""多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国土为他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大西洋的阻隔使他们远离欧洲各国的纷争$顺利地实施(门罗主义)$保护既得利益$推行区域霸权主义$发展经济$增加财富**"他们相信$上帝特别恩惠美国人$上帝是仁慈的$大自然是美好的"这便是$%世纪美国文学创建之初的浪漫主义和作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想基础的超验主义产生的背景"超验派浪漫主义文学思想所反映的是$%世纪美国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人性善良的一面$大自然美好的一面"而麦尔维尔让读者看到的是它的残缺#险恶和阴暗的一面$自然不被当时(蒸蒸日上)的潮流所重视"麦尔维尔正视人生与社会的创作思想实际上推动着浪漫主义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的转化’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怀着坚定的信念#勇于冒险#执着奋进#敢于与大自然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抗争到底的精神在!"世纪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得到再现$并为全社会所接受$演化成为一种(美国精神)’麦尔维尔小说中的故事惊险曲折又不乏浪漫情调$这已成为当代许多畅销小说共同的写作特点’更重要的是$他在超验主义十分盛行的年代$高举反超验主义的旗帜$对社会#人生#自然等这些当时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面对社会#人生和大自然的残缺#险恶和阴暗仍然浪漫乐观$奋斗向上"在他的一些作品中这种反超验主义精神得到充分体现$这些都表明麦尔维尔具有!"世纪美国作家的许多气质"二、反超验主义文学的社会基础!!赫尔曼!麦尔维尔生于$’$%年$由于家庭经营的生意破产$青少年时期他不得不辍学"为养家$他曾做过海员#律师等$最后从事写作"丰富的生活经历$扩大了他的创作领域"他曾说海上生活的经历是他的(哈佛)和(牛津)"麦尔维尔从事创作之初$声誉很高"他擅长描写海上生活$尤以反映富于浪漫色彩的南方海域奇特的冒险生活著名"他的海上传奇小说虽然充满幻想$但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因为他把故事背景置于他的生活时代之中"与同时代的心理小说分析家爱伦!坡相比$他的故事更加可信"麦尔维尔的作品在文学技巧方面虽然不如%红字&的作者内森尼尔!霍桑娴熟$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却比霍桑更加深刻"他的作品反映的反超验主义思想在当时受到了众多非难"特别是他的巨著%白鲸&$在当时倍受冷落$使他的文学地位每况愈下"$’%$年$他实际上是在贫困和被遗忘之中死去+$,"!+’!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年&月第-卷第!期!"#$%&’"(!)&%*+&%,-.$"’-#/0%1.).#.-(2"3)&’23)-%3-45*)./0*!""#!123*-!42*!!!麦尔维尔自身坎坷的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不同的看法!他看到的是生活残酷的一面"他认为!人们生活的社会并不是浪漫的田园美景"他看到人类文明的罪恶!相信清教思想中原罪和人性堕落之说"但是他拒绝接受清教思想!因为他反对把人看作万能的上帝的奴隶和羔羊"超验思想中的个人主义的自立和#自然赐福$的自然观也是他强烈反对的"在他看来!人要依靠自己去实现某一目标!必须会监用权力或争夺权力以控制别人!把个人意志强加于人!达到个人目的"而他眼中的自然!并不是完全美好的"因为大自然具有极大的摧毁力!而且人类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遭受的磨难远不是自然所能抚慰的"麦尔维尔在创作反映南部海岛上原始部落中的冒险生活的%太比&’$’+&(和%奥摩&’$’+)(成名之后!于$’+%年创作了另一部作品%马丁&"这部作品体现了他试图涉及严肃题材!做一个严肃作家的愿望"这可以说是作家写作生涯中的一个颇具意义的转折"三、《白鲸》主题思想的体现!!麦尔维尔%马丁&的创作虽然失败了!但不是徒劳的"它为麦尔维尔进行%白鲸&的创作打下了基础"麦尔维尔在进行%白鲸&的创作之前!对古希腊悲剧和莎翁剧作作了大量研究"他把莎士比亚比作#自由帝王$!并把他的%白鲸&’$’-$(奉献给内森尼尔)霍桑***麦尔维尔同时代的作家+邻居和知已"麦尔维尔对莎翁和霍桑的仰慕主要是因为他看到自己所关注的人的命运+社会邪恶和人性弱点等问题在莎翁和霍桑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麦尔维尔创作%白鲸&就是为了表达他对超验派观点的否定"%白鲸&采取了叙述者叙事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一条捕鲸船上的故事"埃哈布船长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他在一次捕鲸作业中被一条名叫摩比)迪克的白鲸夺去了一条腿!对此他怀恨在心!决心不顾一切风险捕到这条白鲸"这是一个追逐与复仇的故事!是力量+意志和智力的较量"故事对捕鲸者的海上生活作了生动的描述!并有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这部小说反映了麦尔维尔的三个思想观点,反#自我独立$思想+反#自然赐福$思想+提出#权的性质$问题-!."67反!自我独立"思想在故事中!埃哈布船长是一个典型的#自我独立$的美国人"他意志坚强!并具有一定权力"但他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残疾人!因为他失去了一条腿"这无疑对他的#自我独立$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在日常生活中!他的行动不得不借助于一条由鲸骨制成的假腿"这条假腿总使他想起自己的残疾与无能!并因此感到耻辱"他滥用手中权力!不顾船员性命!走极端去实现个人目的!最后导致全体船员’除故事叙述者外(及其自身的毁灭"麦尔维尔用戏剧手法刻画了在#自我独立$上走极端的埃哈布船长!并向我们揭示了这种走极端带来的对他人强加意志+滥用权力的行为是与超验派的#自由$+#独立$的价值背道而驰的-#."87反!自然赐福"思想超验主义者认为大自然只给人类带来好处!不会伤害人类"但麦尔维尔认为大自然也会毁灭人的生命"大海虽然给人类提供包括鲸油+鲸骨在内的各种自然财富"在他看来!即使是象征自然财富本身的白鲸摩比)迪克!也绝不是任人宰割的对象!它倒像是海洋的统治者!第一次就将敢于挑战的船长废了一条腿!最后甚至把整条捕鲸船撕成碎片"这个悲剧的结局至少可以让美国人知道!他们在海洋面前还不能那么乐观!称霸海洋还只是个梦想而已"97对!权的性质"探讨麦尔维尔对白鲸摩比)迪克着意进行了描写"它全身洁白!体形巨大!力量无穷!象征着大自然的纯洁+美好和力量!并使人联想到上帝的美德和万能的力量"而白鲸最后把捕鲸船和全体船员毁掉!也意味着上帝毁灭了他们"麦尔维尔以此证实了#权的性质$,权利邪恶的一面"同时!他以埃哈布船长及全体船员的死!表达了人对上帝权威的抗争和对上帝控制的反叛-#."麦尔维尔对#权的性质$的探索和论证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他得出了与超验相悖的结论!还在于这种探索和论证本身"它表明作者对#上帝的权威不容置疑$这一奴隶主义信条的根本否认"他在$%世纪中期提出的这个#权的性质$的问题成为整个!"世纪美国文学中的一个突出的主题"埃哈布船长凭借自身的权力!不畏艰险!敢于向摩比)迪克这个上帝的化身作顽强的挑战!是新时代人的反叛精神的体现!是人性中伟大的一面"然而他滥用权力!不顾及他人的性命!一味地要实现个人目的!实现自我独立"也表现了人一旦掌握权力!有了权力所赋予的力量!他的人性中的邪恶的一面也就显现出来"四、《白鲸》给人们的启迪!!麦尔维尔不仅在%白鲸&的故事中利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他的创作思路!而且向我们提示了人生的真谛"埃哈布船长的捕鲸船像是人类生活的世界舞台"它漂浮在危机四伏的汪洋大海上"浩瀚的大海既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磨难的源头"怀着不同的愿望!立下#生死契约$登上捕鲸船的人们是一群真正生活着的人们"他们的海上捕鲸历程是对生)-’)第-卷第!期张立玉等:从麦尔维尔的反超验主义看《白鲸》的主题思想!活真谛的一次艰难探索!他们为真理而探求的历程表明了人生只有在不断地经历磨难之后才能显得伟大"人类在上帝面前才会不显得那么渺小#+$!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人可以自大!人是有弱点的!人的最大弱点之一就是常常看不到或者不去看自己的弱点"甚至用各种方法去掩盖自己的弱点"使自己的思维带上片面性"使自己的行为走上极端!有利的环境下人们常常是这样的!而在逆境之中"在艰难的社会生活中"在对人生真谛的探求中"人们也许会得到某种启迪"从而能够正视自己的弱点!捕鲸者们发现"白鲸在海洋中处处主动"人奈它不何的原因就在于它的眼睛生在头部的两侧!白鲸总能搜寻到两个目标%%%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人的眼睛在看事物时"总集中在前方某个特定的目标上!这样"他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容易偏执一端#$$!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麦尔维尔的文学创作思想"以及他同超验主义的分歧!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这种分歧或矛盾是$%世纪美国文学的内部矛盾!这种矛盾使美国文学在前进的道路上产生一种滚滚向前的漩流"但并不改变其发展的大方向!也就是说"麦尔维尔虽然是反超验主义者"他却仍然属于$%世纪的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他反潮流"却仍在潮流之中!事实上"他同超验主义作家有着一个本质上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在讨论着人和上帝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超验派认为这是一种十分和蔼的关系"而反超验派更多地在这种关系中看到对抗!当然"反超验主义的麦尔维尔还试图论证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但毕竟是很肤浅的"甚至是不成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来是人类所面对的最现实的关系之一!以绝对的观念去理解大自然和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便产生神话’将人类自身融入大自然"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认识到人格的存在"同时又赋予大自然以人格"便产生浪漫主义文学’既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又认识到人的社会存在"将人格摆在与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来广泛地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类文学成熟的标志"是现代现实主义文学永久的主题!所以"浪漫主义文学是不成熟的现实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它所包括的现实主义的成份必然会随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发展"逐步过渡到现实主义文学阶段!!参考文献"#$$吴伟仁*美国文学及选读($)#5$*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吴伟仁*美国文学及选读(!)#5$*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5$*曹庸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刘荐波*英美文学选读#5$*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苏开科+&’+!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年&月从麦尔维尔的反超验主义看《白鲸》的主题思想作者:张立玉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刊名: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HAN PETROLEUM INSTITUTE(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3,5(2)被引用次数:2次1.吴伟仁美国文学及选读 19902.吴伟仁美国文学及选读 19903.赫尔曼·麦尔维尔.曹庸白鲸 19904.刘荐波英美文学选读 20001.学位论文王林西方宗教文化视角下的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2007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是西方文化由欧洲向美洲扩散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