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
高一语文必修三古诗词基础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三古诗词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6a14b6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8.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古诗词基础知识点【导语】一路走来,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欢欣或鼓励,一个脚印一步成长,深深浅浅,感谢时光,教会了我如何成长,如何去演绎自己的人生,让我对这个未知世界有了一点感性的认识,它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善,它和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
作者高一频道为你整理了以下内容,期望会对你有帮助,更多杰出,连续更新!【一】《诗经》两首文学常识《诗经》,又称《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年至年龄中叶的诗歌,共305首。
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可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奠大乐歌。
《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情势及赋(铺陈)、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三种表现手法。
字音字节氓(méng)之蚩蚩(chī)——匪我愆(qiān)期将(qiāng)子无怒——乘彼垝(guǐ)垣(yuán)尔卜尔筮(shì)——以我贿(huì)迁言笑晏晏(yàn)——不可说(tuō)也自我徂(cú)尔——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为裳(cháng)——其黄而陨(yǔn)士贰(èr)其行——咥(xì)其笑矣淇则有岸(qí)——隰(xí)则有泮(pàn)于(xū)嗟(jiē)鸠(jiū)兮——反是不思实词1、说明下列加线实词1.氓之蚩蚩(蚩蚩:虔诚的样子)2.匪我愆期(愆:拖延)3.将子无怒(将:愿,请)4.乘彼垝垣(垝:破坏,倒塌;垣:矮墙)5.体无咎言(咎:灾祸)6.无与士耽(耽:沉溺)7.女也不爽(爽:过错)8.靡室劳矣(靡:无,没有)2、词类活用1.雨雪霏霏(雨,名作动,下)3、通假字1.匪来贸丝(匪,通“非”)2.犹可说也(说,通“脱”)3.于嗟鸠兮(于,通“吁”)4.岁亦莫止(莫,通“暮”)《离骚》文学常识《离骚》作者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52963dc856a561252d36f41.png)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b4f44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9.png)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古诗文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高一学生们备考中的一大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诗文,我将在本文中总结一些高一古诗文常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诗文基础知识1. 古诗文体裁:古文和诗歌是古代文学的两大重要体裁。
古文包括骈文、骚体、辞章、散文等。
诗歌则包括古代各种韵文形式,如绝句、律诗、七言诗等。
2. 古代文人:古代文人是指以才华出众、文学成就高的人。
他们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杜甫、白居易等。
了解古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对于理解古诗文有很大的帮助。
3. 诗歌的格律:古代诗歌的格律非常重要,包括韵脚、平仄、字数等。
掌握这些格律规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
二、古诗文的阅读技巧1. 了解背景知识:古诗文常常与历史事件、文化风俗等有关。
在阅读古诗文时,了解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意境。
2. 词句理解:古代诗文中常用的词句有时与现代用法不同,需要我们仔细理解。
同时,古代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夸张、对比、比喻等。
3. 作品精读:对于一些重点作品,我们需要进行精读。
认真品味其内涵、把握其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古诗文的写作技巧1. 锻炼写作功底:古诗文要求有较强的写作功底。
通过多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模仿古代文人的写作风格,能够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古代修辞手法。
2. 理解作者意图:古代文人常常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在写作时,我们要尽力理解作者的意图,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古代文人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夸张、拟人、对仗等。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
四、古诗文的鉴赏方法1. 鉴赏诗歌的音律:古代诗歌的音律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朗诵、吟诵等方式感受古代诗歌独特的音韵美。
2. 评析作品的意境:古代诗文常常通过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古诗词知识点全梳理
![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古诗词知识点全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1fdb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5.png)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上古诗词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对于上古诗词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
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古诗词知识点全梳理,对于学生的诗词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统编版教材中涉及到的上古诗词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以便于学生对上古诗词的理解和学习。
二、《诗经》知识点梳理1. 《诗经》的概况:《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成为后世诗文创作的重要源泉。
2. 《诗经》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诗经》的作者多为先秦诸子和诸侯,如《周南》作者为孔子,《国风》为周朝各诸侯国的君王和贵族。
3. 《诗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诗经》内容丰富多样,情感真挚,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三、《楚辞》知识点梳理1. 《楚辞》的概况:《楚辞》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以其瑰丽的艺术形式和奔放的思想风格而著称,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楚辞》的代表作及作者:《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屈原;《九歌》是《楚辞》的另一代表作,作者是宋玉。
3. 《楚辞》的思想与艺术特点:《楚辞》的作品在形式上追求音乐和韵律的美感,内容上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人生命运四、《古文观止》知识点梳理1. 《古文观止》的概况:《古文观止》是我国古代散文集大成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
2. 《古文观止》的选材与风格:《古文观止》的选材广泛,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形式多变,是我国古代文学成就的集中体现。
3. 《古文观止》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古文观止》选取了从先秦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大量杰出作家的作品,包括司马迁、刘向、韩愈、欧阳修等。
五、总结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古诗词是我们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诗经》、《楚辞》和《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的梳理,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上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记背手册05: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古诗文知识全梳理-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记背手册05: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古诗文知识全梳理-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https://img.taocdn.com/s3/m/cb1132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c.png)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记诵手册05 统编版(选必下册)教材古诗文知识全梳理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文常目录选择性必修下册 (1)1*《离骚》(节选)【第三段】战国.楚.屈原 (1)2*《蜀道难》唐.李白 (3)3*《蜀相》唐.杜甫 (4)4*《陈情表》西晋.李密 (6)5*《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 (11)6《孔雀东南飞并序》 (14)7《项脊轩志》明.归有光 (18)8《归去来兮辞并序》东晋.陶渊明 (25)9《种树郭橐驼传》唐.柳宗元 (31)10《石钟山记》宋.苏轼 (34)注:序号上标有*表示必背记诵篇章。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离骚》(节选)第三段战国·楚·屈原一、通假字1.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忳郁邑余侘傺兮通“郁悒”,忧愁苦闷3.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5.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6.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二、古今异义1.怨灵修之浩荡古义:荒唐。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投机取巧。
今义:技艺巧妙。
3.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处境困窘。
今义:经济困难5.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6.自前世而固然古义:本来这样。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
转折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古义:高耸的样子。
今义: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岌岌可危)。
古义:修长的样子。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的样子(光怪陆离)。
三、重点词语1.谇:谏争。
替:废弃,贬斥。
謇朝谇而夕替2.偭:背向,引申为违背。
偭规矩而改错3.溘:突然,忽然。
宁溘死以流亡兮4.尤:责骂。
攘,忍受。
忍尤而攘诟5.伏:守,保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约束鸷鸟之不群兮合群2.名词作状语謇朝谇而夕替在早上,在晚上既替余以蕙纕兮用香蕙3.动词作名词谣诼谓余以善淫淫荡的事4.形容词作名词何方圜之能周兮方枘和圆凿5.为动用法哀民生之多艰为……哀痛伏清白以死直兮为……而死6.使动用法:屈心而抑志兮使……受委屈,使……受压抑步余马于兰皋兮使……缓行7.形容词作动词固前圣之所厚推崇,看重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加高,加长五、重点虚词之: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固时俗之工巧兮/鸷鸟之不群兮/何方圜之能周兮/悔相道之不察兮/及行迷之未远/岂余心之可惩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又申之以揽茞代词,我亦余心之所善兮/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固前圣之所厚助词,的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六、句式1.宾语前置不吾知其亦已兮(否定句代词作宾语)2.定语后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之”作标志)3.状语后置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谣诼谓余以善淫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乎”相当于“于”)4.被动句謇朝谇而夕替(意念被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意念被动)2*《蜀道难》唐·李白(一)通假字匪通“非”(二)古今异义1、危古义:高。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熟记知识点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熟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2b5ed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2.png)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熟记知识点【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熟记知识点】高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关键环节。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的重要知识点,本文将重点介绍相关知识,并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讲解。
【一、古代文学史】1. 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盛产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和诗作,代表性人物有杜牧、王之涣等,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登鹳雀楼》等。
2. 宋代文学:在唐宋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貌,代表性人物有苏东坡、辛弃疾等,代表作品有《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3. 元代文学:以戏剧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性作品有《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现代文学】1. 现代散文:特点是自由散漫、抒发个人情感,代表性的作家有鲁迅、茅盾等。
其中,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现代诗歌:注重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代表性的作家有徐志摩、胡适等,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三、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基本构造:文白、多音字、义项的选择等。
例如:“感君王化龙,使我得为凤。
”(《木兰辞》)2.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典、比、夸、讽。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四、现代修辞方法】1. 比喻: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相似性的描绘,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你是我的太阳。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了生命和思想,以达到表现目的。
例如:“大海在呼唤着我。
”3. 排比:通过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结构进行并列,以增强修辞效果。
例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通过对以上四个部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的重要知识点。
在实际学习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做题、多读书、多思考,努力提升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b631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a.png)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二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背的古诗词知识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作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古诗词知识点,供高二学生参考。
一、古诗词的基本概念1. 古诗词的定义:古诗指古代的诗歌作品,古词指古代的抒发情感、抒发思想的文学形式。
2. 五言诗和七言诗:古诗可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形式。
五言诗每句五个字,七言诗每句七个字。
3. 韵律:古诗词注重音韵美,常采用押韵和平仄对仗等手法。
二、古诗词的创作背景1. 文人墨客:古代文人墨客是创作和传承古诗词的主力军。
他们多才多艺,通常受到士人的教育,并追求高雅的情趣和艺术境界。
2. 社会背景:古代社会风云变幻,文人常以诗词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三、古诗词的类型1. 唐诗: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以豪放、深刻、凝练的风格著称,代表作有《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宋词:宋代的词坛非常繁荣,宋词注重音韵和抒发情感,流传最广的有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
3. 元曲:元曲是元代的戏曲形式,曲调优美,含义深刻,代表作品有《西华山》、《长生殿》等。
四、古诗词的名句和典故1. 名句:名句是古诗词中的精华部分,常用于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2. 典故:古诗词常引用历史典故,增加作品的文化底蕴。
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典故源自《诗经·秋风辞》中的“白发日已陋,冯唐谧其容”。
五、古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1.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借助自然的壮丽和细腻来表现人的情绪和思绪。
2. 描写人物:通过对人物的形象、心理和行为的描写来展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运用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用到比喻、拟人、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增加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一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12199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1.png)
高一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高一语文课程中,古诗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是高一语文古诗文必背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文。
一、作者与作品1. 《离骚》——屈原2. 《孟子》——孟子3. 《史记》——司马迁4. 《诗经》——佚名5. 《荀子》——荀子6. 《庄子》——庄子7. 《论语》——孔子8. 《红楼梦》——曹雪芹二、诗歌形式与特点1. 骈文:两对对仗的四言或六言句子相互对仗的句子形式。
2. 连句:一句接一句,没有分段的诗歌形式。
3. 古文辞:使用古代词汇的文学表达方式。
4. 老胡枕头风雪压,这般优伶自古稀。
——这是骈文的例子,表现出古代言辞的特点。
三、常用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事物来形容另一事物,增强作品的表达力。
2. 借代:用另一个词语代替原来的词语,间接表达意思。
3. 对偶:两个相对的句子或短语,以相同的语法结构对立着,修辞效果突出。
4.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张描述,增加艺术性和感染力。
5.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性,增加形象的生动性。
四、古诗文常见题材1. 唐诗宋词: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或表达对人生哲理和情感的思考。
2. 古乐府:描写生活场景和人民的命运,展现社会风貌。
3. 《魏书》:记载魏晋南北朝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4. 《山海经》:记载古代的山川地理、神话传说和神兽种类。
五、古诗文常用词语1.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界上都很混乱,只有我自己很清澈。
表达作者独特的思考和境界。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人生短暂和无常。
3.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4. 江雪无声溢九天,山雨欲来风满楼:描绘江雪和山雨的壮丽景象。
六、古诗文的内在意义古诗文不仅仅是表达美感的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镜子和人类文明的遗产。
通过学习和背诵古诗文,我们能够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考方式,感悟道德哲理和人生价值。
古诗的知识点总结必修
![古诗的知识点总结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46f28e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f.png)
古诗的知识点总结必修古诗的基本概念•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具有鲜明的史诗特色和文学价值。
• 古诗的体裁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包括诗经、楚辞、汉赋等各种形式。
• 古诗的创作以音乐为伴奏,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古诗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的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是中国诗歌的重要开端。
• 汉代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有着独特的音乐韵律和浪漫的思想情感。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以乐府诗和民歌为主,有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和真挚的情感。
•唐宋之际的诗歌达到了繁荣的高峰,有着丰富多彩的体裁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代表作品有《长恨歌》、《静夜思》等。
古诗的艺术特点• 古诗的韵律优美,语言简练,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 古诗的意境深远,常常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 古诗的题材广泛,涉及到生活、自然、情感、历史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
古诗的文学价值•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古诗的艺术成就优秀,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影响力。
• 古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考,传递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古诗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色,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古诗在语言、表达方式和意境等方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 古诗所表达的生活、情感和理想,有着广泛的人文关怀和思想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总之,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古诗及其相关知识点,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了解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也能够培养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文化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古诗,感悟其中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高一必修一古诗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古诗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f40d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1.png)
高一必修一古诗知识点在高一必修一古诗知识点方面,我们将了解古诗的起源与发展、古诗的鉴赏与赏析以及古诗对于我们的启示与影响。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探讨。
一、古诗的起源与发展古诗作为我国文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开始,古诗就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朝代的文人墨客们在古诗创作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发展。
从汉赋、楚辞到唐诗宋词,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古诗的鉴赏与赏析鉴赏古诗是学习和欣赏古诗的重要一环。
在鉴赏古诗时,我们需要了解古人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历史事件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境。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欣赏古诗的艺术构造,包括韵律、格律、修辞等方面。
通过鉴赏与赏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美学价值。
三、古诗对我们的启示与影响古诗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可以引导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挫折和困难。
其次,古诗的艺术表达方式对我们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古诗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桥梁,通过学习古诗,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综上所述,高一必修一古诗知识点的学习对于我们全面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了解中华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能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感受美的力量,塑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古诗的学习和研究,真正体会到古诗的魅力和深刻内涵。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古诗素养,我们才能更好地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殿堂,领略古诗的魅力吧!。
必修三古诗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古诗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ec5b05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a.png)
必修三古诗知识点总结一、古诗基本概念1. 古诗定义古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先秦时期至宋代的重要文学形式之一,古诗以其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格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瑰宝。
2. 古诗特点古诗的特点包括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内涵丰富的意蕴、形式严谨的格律要求和与诗人时代、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内涵。
3. 古诗的流派中国古代的古诗流派有乐府、近体、律诗、绝句和词五大流派,其中律诗是古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阶段,绝句和词则是唐宋诗歌的代表性形式。
二、诗人及其作品赏析1. 孟浩然孟浩然是唐代诗人,他的《春晓》、《夜泊牛渚怀古》等作品流传甚广,作品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以简练的文字展现出深沉的情感,被誉为“风骚诗派”的代表。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王之涣王之涣是唐代诗人,著名作品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他的诗作以婉约悲凉的意境和对人生沉思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被称为“豪放诗派”的代表。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杜甫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代表作有《登高》、《望洞庭》等,他的诗作风格雄浑豪放,以抒发忧国忧民的激昂情感为主。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 李白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将进酒》、《庐山谣》等作品充满豪放的诗意与奔放的意象,展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理想。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 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其《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作品闻名,他的诗作以朴实、真挚的感情、深刻的社会批判而著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 王维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山居秋暝》、《鹿柴》等,以其中和、深沉的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而著称,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独特存在。
语文高一古诗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高一古诗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ba034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1d.png)
语文高一古诗知识点归纳总结【语文高一古诗知识点归纳总结】古诗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对高一语文学习中的古诗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参考。
一、古诗的分类1. 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古诗可以分为五言诗、七言诗、绝句、律诗等不同形式。
2. 根据诗歌的题材和表现对象,古诗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爱情诗、边塞诗、咏史诗等不同类型。
3. 根据诗歌的创作流派和风格,古诗可以分为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文学流派。
二、古诗的鉴赏要素1. 诗的意境:通过描绘事物的特征、质感、色彩等,表达诗人对自然景物或情感的感受并勾起读者的心灵共鸣。
2. 诗的表现手法:包括对比、夸张、借景抒情、拟人、象征、寓意等修辞手法,以及对音韵、节奏、押韵等音韵手法的运用。
3. 诗的艺术形式:了解诗歌的格式和结构,如句、段、词牌、词调、律诗的格律等,以及对诗的开头、结尾和转折点的把握。
4. 诗的背景与作者:了解古诗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历史典故等,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寓意。
三、高一古诗经典名篇1. 古诗经典名篇:《登鹳雀楼》、《春晓》、《滁州西涧》等。
2. 唐代古诗代表作:《长恨歌》、《静夜思》、《送元二使安西》等。
3. 宋代古诗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四、高一古诗考点题型1. 造句题:考察对古诗意境和表现手法的理解,要准确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2. 辨析题:考察对不同类型古诗的鉴赏能力,要理解不同类型古诗的特点,准确分辨古诗的题材、言情或描写等。
3. 修辞手法题:考察对古诗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要准确辨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作者作品题:考察对古诗作者和其代表作的理解,需要熟记一些古诗作者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五、古诗学习方法指导1. 学会背诵:通过背诵名篇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高一语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5331c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0.png)
高一语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古诗词的学习是高中阶段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
下是一些必背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
1. 诗词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并赏析古诗词中的意境、情感、语言和技巧。
2. 诗词背诵:掌握一些经典古诗词的背诵,如《静夜思》、《将进酒》、《春望》等。
3. 诗词作者:了解不同朝代的著名诗人及其生平、创作特点,如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
4. 诗词体裁:熟悉各种诗词体裁,如律诗、绝句、词、曲等。
5. 诗词格律:了解古诗词的平仄、韵脚、对仗等格律知识。
6. 诗词意象:掌握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如月亮、花、水、山等。
7. 诗词修辞: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
8. 诗词文化背景: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
9. 诗词创作方法:学习如何创作简单的古诗词,包括选材、构思、用词、布局等。
10. 诗词鉴赏技巧: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词,如主题思想、艺术特
色、语言风格等。
11. 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探讨古诗词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以及如何将古典诗词融入现代生活。
12. 诗词名句:掌握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如“床前明月光”、“对
酒当歌,人生几何”等。
13. 诗词中的哲理:理解诗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如对人生、自然、
社会等方面的思考。
14. 诗词的翻译与传播:了解古诗词在不同文化中的翻译和传播情况。
15.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了解诗词与音乐结合的传统,如宋词、元曲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
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e896ae82be23482fb5da4c23.png)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一词多义1.说⎩⎨⎧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②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③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一种文体④鲰生说.我曰 游说,劝说2.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推辞②停数日,辞.去 告别③不辞.劳苦 推托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借口,托词⑤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审讯3.鄙⎩⎪⎨⎪⎧①越国以鄙.远 边邑,把……当作边邑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境④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②微.行入古寺 帝王或高官便服 私访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隐隐约约地④烟涛微.茫信难求 迷漫而模糊⑤微.风鼓浪 轻微⑥但微.颔之 稍微⑦周室卑微.,诸侯相兼 地位低5.若⎩⎨⎧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连词,如果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好像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 及,赶得上精品----6.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用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顺承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连词,表目的,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⑥阙秦以.利晋 连词,表目的⑦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用7.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③夫晋,何厌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④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⑤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8.其⎩⎪⎨⎪⎧①君知其.难也 代词,那②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表商量 或希望语气,还是③必先苦其.心志 代词,他的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语气词,表反诘语气,难道四、重要实词1.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2.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 3.何厌.之有 满足4.唯君图.之仔细考虑5.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舍弃7.又欲肆其西封.疆界8.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高中统编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
![高中统编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1bdf2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4.png)
高中统编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古诗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重要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古诗是必修内容之一,而其中的经典之作更是应该熟读于心。
以下是高中统编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的列表。
一、古诗的定义与分类古诗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形式之一,是一种以韵律美和语言美为主的文学表现形式。
按照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古诗可以分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多种类型。
二、古诗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使得描述更加形象生动。
2. 拟人:将非人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
3. 对仗:诗句的平仄声数和音调的搭配,使得整体的节奏和谐。
4. 夸张:将某一细节或情节做出夸张的描述,以突出其特点。
5. 排比:在表达同一主题的词语或句子中,用相同的结构和语法安排,达到强调和修辞效果。
三、古诗的代表作1. 《诗经》:最早的古代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2. 《离骚》:楚辞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主题为离别和怨恨。
3. 《庐山谣》: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以写景描写著称。
4. 《长恨歌》:唐代李白创作,以描写史实与想象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对武则天的敬爱和思念之情。
5. 《静夜思》:唐代李白创作,形象地描绘出月色的美妙和深宵中的风景。
四、古诗的阅读方法1. 正确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的意图和主题,注意关键词汇的理解。
2. 分析句式和词语:重视句式和词汇的联想与想象,理解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奥妙。
3. 欣赏诗歌韵律:通过朗诵或吟诵,体验诗歌的韵律之美。
4. 探究诗歌背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思想和人生哲理。
总之,古诗是和我们文化紧紧相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诗的探究,可以增加我们对文化的了解和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修养,为我们的人生增加更多的色彩和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二、古今异义1.彭泽去.家.百里古义:距离家乡。
今义:到家里去。
2.尝从人.事.古义:做官。
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3.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4.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不吝惜。
5.将有.事.于西畴古义:农事。
今义:指有事情。
6.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7.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三、一词多义技术资料分享①田园将.芜胡不归将要②出郭相扶将.扶持1.将③将.子无怒请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率领⑤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将领①感吾生之行.休将要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③余嘉其能行.古道遵行,实行2.行④为君翻作《琵琶行.》古诗的一种体裁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行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①策.扶老以流憩拄3.策②策.之不以其道鞭打③策.勋十二转登记,记录④执策而临之马鞭.①质.性自然本性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4.质③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资质,禀性④黑质.而白章质地,底子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询问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不正确5.非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没有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副词,不是④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责备,批评技术资料分享①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②感吾生之.行休用在主谓之间,取6.之消句子的独立性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代词,这些④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⑤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7.以③眄庭柯以.怡颜连词,表目的,来④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⑤王语暴以好乐介词,把.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8.而②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③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④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四、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凭借2.会.有四方之事恰逢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4.三径就.荒接近5.知来者之可追.补救6.聊.乘化以归尽姑且7.审.容膝之易安明白,知道8.悟已往之不谏.挽回9.饥冻虽切.急迫10.恨.晨光之熹微遗憾11.幼稚盈.室满12.犹望一稔.庄稼成熟13.时矫.首而遐.观.举;远望14.景翳.翳.以将入阴暗的样子15.曷不委.心任去留随从、顺从技术资料分享16.或植.杖而耘耔立,扶着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策.扶老以流憩名词作动词,拄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用桨划船3.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4.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不时5.生生.所资动词作名词,生活6.携幼.入室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儿童7.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心情8.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作动词,羡慕9.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10.悦.亲戚之情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喜悦11.乐.琴书以消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皆口腹自役。
(判断句) 译文:都是为了谋生而役使自己。
2.农人告余以春及。
(状语后置句)译文:农夫们告诉我春天来到了。
3.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译文: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译文: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5.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译文:于是我就被委派到小县做官。
6.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译文:既然让心志被形体役使。
7.稚子候门。
(省略句)译文:小儿早就等候(在)家门口。
8.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译文: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9.问征夫以前路。
(状语后置句)译文: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
七、名句填空技术资料分享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6.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8.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八、课内文化常识1.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
晋代田园诗人。
2.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在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实际上二者仍是不同的两种文体。
3.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民间称为中秋。
4.三径:西汉末,衮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为隐士住处的代称。
滕王阁序一、通假字云销雨霁,采彻区明“销”通“消”,消散二、古今异义1.千里逢.迎.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3.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古义:谦称,后生,晚辈。
今义:儿童。
4.序属三.秋.古义:秋季的第三个月。
今义:三年。
5.俨骖于上.路.技术资料分享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①走上路程,动身;②上轨道。
6.阮籍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
三、一词多义①豫章故.郡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③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1.故④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⑤广故.数言欲亡故意⑥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⑦暮去朝来颜色故.容颜衰老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涸.2.尽③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完,吃完④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尽头⑤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穷尽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处境艰难②岂效穷.途之哭走投无路3.穷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尽,走到⋯⋯尽头④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处境艰难,走投.无路⑤庞涓自知智穷兵败竭,尽.①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光临,来临4.临②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到某地③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从高处往下探望④临表涕零面对.技术资料分享①即.冈峦之体势依附5.即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就③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就①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才华出众②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盛大的,美好的6.胜③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景色优美的④刑人如恐不胜.尽⑤不胜.其烦承受,承担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却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7.且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暂且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四、重要实词1.识盈虚之有数.定数2.气凌.彭泽之樽超过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时序(春夏秋冬)4.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有蹉跎,有坎坷5.纤歌凝而白去遏.阻止6.北海虽赊.远7.云销雨霁.雨过天晴8.逸兴遄.飞迅速9.他日趋.庭快走10.家君作宰.县令11.潦.水.尽而寒潭清蓄积的雨水12.披.绣闼,俯雕甍打开,分开13.彩彻区.明天空14.遥襟甫.畅刚,顿时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名词作动词,变成废墟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看技术资料分享3.上.出重霄⋯⋯下.临无地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5.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用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6.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7.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才8.窜.梁鸿于海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窜9.徐孺下.陈蕃之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下来10.屈.贾谊于长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11.腾.蛟起.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判断句)译文:汉代的豫章故郡,是现在的洪都新府。
2.宾主尽东南之美。
(判断句)。
译文:(赴宴的)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判断句)译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般灿烂夺目啊,那是孟学士文章的辞采。
4.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判断句)译文:我王勃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书生。
5.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判断句)译文:在座者如水上浮萍相遇,都是身在异乡之客。
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被动句)?译文:怀念朝廷而又不能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出去侍奉君王呢7.爽籁发而清风声,纤歌凝而白云遏。
(被动句),白云被遏止而不能译文:宴会上排箫声响起好像清风徐徐拂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飞动。
8.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宾语前置句)息。
译文:没有遇到杨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摸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9.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宾语前置句)译文:年幼的我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参加了这场盛大的宴会。
10.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状语后置句)译文:远望夕阳映照下的长安,遥看在云间的吴会。
11.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状语后置句)译文:在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风景。
访求12.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定语后置句)技术资料分享译文:享有崇高名望的都督阎公,远道来到洪州。
1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省略句)译文:渔船上的人(在)夜晚起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
七、名句填空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5.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8.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9.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10.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八、课内文化常识1.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2.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3.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4.棨戟: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