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物理性能
一、折射1. 概念当光线依次通过不同的介质时,光的行进方向会发生改变,称为“折射”。
折射现象的实质:介质的密度不同,光通过时,传播速度也不同。
2. 折射率介质对光的折射性质用材料的“折射率”n 表示
(1)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进入介质材料时,速度降低。
光在真空和材料中的速度之比即为
材料的绝对折射率。
介质的折射率永远为大于1的正数。
空气:n=1.003
固体氧化物: n= 1.3~2.7
硅酸盐玻璃: n= 1.5~1.9
(2)相对折射率 光从材料1通过界面传入材料2时,与界面法向所形成的入射角φ1 、折射角φ2与两种材料的折射率n1和n2之间的关系为:
折射定律: n1sin φ1= n2sin φ2 材料2相对于材料1的相对折射率为: 分别表示光在材料1和材料2种的传播速度。
2. 影响因素 (1)构成材料元素的离子半径 根据Maxwell 电磁理论,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c :真空中的光速;
ε:介质的介电常数;
μ:介质的导磁率。
对于无机材料:
介质的折射率随其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增大。
介电常数ε 折射率与介质的极化现象有关。
外加电场作用下,介质中的正电荷沿着电场方向移动,负电荷沿着反电场方向移动,这样正负电荷的中心发生相对位移,这种现象就是介质的极化。
外加电场越强,正负电荷中心的距离越大。
介质的离子半径增大时,其ε增大,因而n 也随之增大。
大离子得到高折射率材料:PbS n=3.912
小离子得到低折射率材料: SiCl4 n=1.412
(2)材料的结构、晶型和非晶态(离子的排列)
晶体中沿密堆积方向上具有最高的折射率。
光学均质介质:非晶态(无定型体)、等轴系晶体(各向同性)
光学非均质介质:等轴系晶体外的其它晶体材料
光通过时,一般都要分为振动方向相互垂直、传播速度不等的两个波,构成两条折射线,这种现象称为双折射。
是非均质晶体的特性,是材料各向异性的表现。
例:玻璃的折射率n=1.5光的反射损失:透过部分为??透射光从另一界面射入空气,透过两个界面,透过部分为:?连续透过x 块平板玻璃,透过部分为:(1-m)2x
透过部分为:1-m=1-0.04=0. 9透射光从另一界面射入空气,透过两个界面,透过部分为: (1-m)2=0.962=0.921连续透过x 块平板玻璃,透过部分为:(1-m)2x 材料
νc n =2
1211221sin sin v v n n n ===ϕϕεμc v =εμ=n
,1≠=εμ
四、介质对光的吸收
1. 光吸收的一般规律
光作为一种能量流,在穿过介质时,其能量的衰减现象,称为光的吸收。
使介质的价电子跃迁 使介质的原子振动价电子激发发出光子→热能能量衰减
激子吸收本征吸收→直接跃迁
→间接跃迁
厚度为x 的平板材料,入射光的强度为I0,通过该材料后光强度为I’,则通过材料薄层的吸收损失-dI 正比于该处的光强I 和薄层的厚度dx 。
光强度随穿过介质厚度的变化符合指数衰减规律。
α:物质对光的吸收系数,单位为cm-1。
K 为吸收率。
α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和光的波长。
α越大,材料越厚,光就被吸收的越多,透过后的光强度就越小。
不同材料, α差别很大。
空气: α ≈ 10-5cm-1
玻璃: α ≈ 10-2cm-1
金属: α为几万~几十万,所以金属实际上时不透明的。
由于吸收引起的光剩余强度为:
由于反射和吸收引起的光剩余强度为:
2. 光吸收与波长的关系
(1)选择性吸收 材料对某一波段的光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而对其它波段的光吸收较弱或不吸收,这种现象称为选择性吸收。
严格说一切介质都是选择性吸收介质。
透明材料在可见光谱内的选择性吸收使其呈现不同的颜色。
λ
πα/4K =x
e I I α-=0x
e m I I α--=20)1(
(2)均匀吸收 在可见光范围内,介质对各种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相同,这种现象称为均匀吸收。
均匀吸收情况下,随着吸收程度的增加,颜色从灰变到黑。
五、介质对光的散射
1. 光散射的一般规律
光波在材料中遇到光学性能不均匀的结构,如含有小粒子的透明介质、光性能不同的晶界相、气孔或其它夹杂物,都会引起一部分光束被散射,使光束强度降低。
本质:光波遇到不均匀结构产生次级波,与主波方向不一致,与主波合成出现干涉现象,使光偏离原来的方向,引起散射。
相均匀分布的材料,由于散射引起的光强减弱规律与吸收规律形式相同: S :散射系数单为为cm-1。
I0:光的原始强度;
I :透过厚度为x 的材料后,由于散射引起的剩余强度。
由于吸收和散射引起的光剩余强度为: 由于反射、吸收和散射引起的光剩余强度为:
2. 影响因素
散射系数与散射质点的大小、数量以及其与基体的相对折射率等因素有关。
(1)质点大小当光的波长约等于散射质点的直径时,出现散射的峰值。
散射质点的体积分数不变:d ≈ λ时, S 最大。
d < λ时, d ↑ ,S ↑ ;
d >
λ时, d ↑ ,S
↓; d > λ时,反射、折射引起的总体散射起主导作用。
散射系数正比于散射质点的投影面积。
N :单位体积内的散射质点数; R :散射质点的平均半径; K :散射因素,取决于基体与质点的相对折射率;
V :散射质点的体积含量。
d > λ时,R 越小,V 越大,S 越大。
d <λ/3时,可近似采用瑞利(Rayleigh )散射来处理: d <λ/3时,R 越大,V 越大,S 越大。
d=λ时,主要为米氏(Mie )散射,散射效果主要与粒子横截面积成比例。
(2)散射质点与基体的相对折射率 散射质点与基体的相对折射率越大,散射越严重。
一、透光率
透光率是个综合指标,指光通过材料后,剩余光能占入射光能的百分比
二、材料透光性的影响因素
吸收系数 吸收系数与材料的性质密切相关。
金属材料:吸收系数太大,不透光。
陶瓷、玻璃、高分子介电材料:在可见光范围内吸收系数较低,在影响透光性的因
素中不占主要地位。
反射系数反射损失与相对折射率有关,也与表面粗糙度有关。
散射系数 除纯晶体和玻璃体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外,多晶多相材料,内含杂质、气孔、晶界、微裂纹等缺陷,看上去是不透明的,主要是由于散射引起的。
散射系数是影响透光性的Sx e I I -=0x
S e I I )(0+-=αx
S e m I I )(20)1(+--=α2R KN S π=312224342132⎪⎪⎭
⎫ ⎝⎛+-=n n V R S λπ
主要因素。
(1)材料的宏观及显微缺陷 材料中的缺陷与主晶相不同,于是与主晶相具有相对折射率,此值越大,反射系越大,散射因子也越大,散射系数变大。
(2)晶粒排列方向的影响 各向异性体,存在双折射。
n 0与n e 相差较小,反射和散射损失较小。
n 0与n e 相差较大,反射和散射损失较大。
影响多晶无机材料透光率的主要因素就是晶体的双折射率。
应用举例:α-Al2O3晶体的n0=1.76,ne=1.768,若相邻晶粒的取向互相垂直,晶界面的反射损失为: 材料厚2mm ,晶粒平均直径为10μm ,理论晶界为200个,由于晶界的反射损失,剩余光强: 反射损失很小 d>>λ时, n 21
≈1,K ≈0,S ≈0, 散射损失也很小 透明Al2O3
金红石型TiO2陶瓷n0=2.854,ne=2.567,反射系数为m=2.8⨯10-3,材料厚3mm ,晶粒平均直径为3μm ,理论晶界为1000个,由于晶界的反射损失,剩余光强: d>>λ时 21较大,K 较大,S 大,散射损失也较大 金红石型 MgO 、Y2O3)没有双折射,本身透明度较高,如果使晶界玻璃相的折射率与主晶相相差不大,有可能得到透明陶瓷材料,实现非常困难。
多晶陶瓷的透光率不如同成分的玻璃(非晶态)大,因为玻璃不存在双折射,也就不存在晶界反射和散射两种损失。
(3)气孔引起的散射损失
气孔可看作第二相,其折射率n1可看作1,与基体材料的折射率n2相差很大,相对折射率n21= n2也较大,所以气孔引起的反射、散射损失比杂质、不等向晶粒排列等因素引起的损失大。
气孔引起的散射损失与气孔的直径有关
应用举例:(一)材料中气孔的体积分数为0.2%,气孔的平均直径为2μm (大于可见光波长0.39~0.79μm ),散射因子为2~4,则散射系数为:
材料厚3mm (二)改善烧结工艺(热等静压烧结、热压烧结),使气孔直径减小到0.01μm (小于可见光波长的1/3),即使气孔的含量高达0.63%, Al2O3陶瓷也是透光的。
材料厚3mm : 三、提高材料透光性的措施
提高原材料纯度 》》 降低杂质含量
杂质的折射率与基体的不同,等于在基体中形成分散的散射中心,使S 提高。
杂质颗粒大小:d>>λ或d<<λ杂质含量:少 杂质与基体之间的相对折射率:小
从吸收损失考虑,在使用光的波段范围内,要求基体和杂质的吸收系数不能出现峰值。
掺加外加剂 》》 降低气孔率 杂质质点,使散射损失提高<<降低气孔率,显著提高了材料的透光率 工艺措施 降低气孔率,使晶粒定向排列
热压烧结 有利于排除气孔 热等静压烧结 热锻法 >>>>使晶粒定向排列 激621014.51760.1/768.11760.1/768.1-⨯=⎪⎭⎫ ⎝⎛+-=m 02000%897.99)1(I m I =-010000%6)1(I m I =-)(3001.04002.023431-=⨯⨯⨯==mm R KV S 0
04330%012.010234.1I I e I I =⨯==-⨯-()
)(0032.0276.1176.1106.00063.0)10005.0(322132122243334222434---=⎪⎪⎭
⎫ ⎝⎛+-⨯⨯⨯⨯=⎪⎪⎭⎫ ⎝⎛+-=mm n n V R S πλπ0
030032.00%99.099.0I I e I I ===⨯-
光特点:方向性好,亮度高,能量集中 单色性好 相干性好 激光传递信息的容量大 材料的磁性能
磁学基本量 环形电流在其运动中心处产生一个磁矩m(或称磁偶极矩)
一个环形电流的磁矩定义为:
式中:I 为环形电流的强度,S 为环流所包围的面积,m 的方向可用右手定则来确定。
将磁矩m 放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中,它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产生转矩,其
所受转矩为:
磁矩与外磁场的作用能称为静磁能。
处于磁场中某方向的磁矩所具有的静磁能为,
磁场在真空中的磁感应强度为B0,其磁场强度H 与B0的关系是, 式中 ,称为真空磁导率。
任何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都会或大或小地显示出磁性,这种现象称为材料被磁化。
一个物体在外磁场中被磁化的程度,用单位体积内磁矩多少来衡量,称之为磁化强度M ,
将材料放入磁场强度为H 的自由空间,材料中的磁感应强度为 式中 称为束缚电流的磁感应强度
式中 称为相对磁导率。
绝对磁导率为: 式中 称为磁化率 χ=M/H
物质磁性分类 根据物质的磁化率,可以把物质的磁性大致分为五类:
抗磁体 磁化率为很小的负数,大约在10-4 -10-6数量级。
它们在磁场中受微弱斥
力。
金属中约有一半简单金属是抗磁体。
根据 与温度的关系,抗磁体又可分为:
①“经典”抗磁体,它的 不随温度变化,如铜、银、金、汞、锌等。
反常抗磁体,
它的 随温度变化,且其大小是前者的10一100倍,如铋、镓、锑、锡、铟、铜
一锆合金中的 相等。
顺磁体磁化率 为正值,大约在10-3 ~10-6数量级。
根据 与温度的关系可分为:1正常顺磁体,其
随温度变化符合 l /T 关系,如,金属铂、钯、奥氏体不锈钢、稀土金属等。
2 与温度无关的顺磁体,例如锂、钠、钾、铷等金属。
铁磁体 在较弱的磁场作用下,就能产生很大的磁化强度。
是很大的正数,且与外磁场呈非线性关系变化。
具体金属有铁、钴、镍等。
铁磁体在温度高于某临界温度后变成顺磁体。
此临界温度称为居里温度或居里点,常用Tc 表示
亚铁磁体 这类磁体有些像铁磁体,但 值没有铁磁体那样大通常所说的磁铁
矿、铁氧体等属于亚铁磁体
反铁磁体 这类磁体的 是小的正数,在温度低于某温度时,它的磁化率同磁场
的取向有关;高于这个温度,其行为像顺磁体。
具体材料有α一Mn 、铬,还有如
氧化镍、氧化锰等。
m IS = T m B =⨯ U m B =- 00B H μ=70410/H m μπ-=⨯/M m V =∑ 0B B B '=+B '0B M
μ'=()0000r B H M H M H
μμμμμ=+=+=r μ0r μμμ=()1r m M H H
μχ=-=m χχχχχχχ
电子轨道磁矩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犹如一环形电流,此环流也应在其运动中心处产生磁矩,称为
电子轨道磁矩。
设电子运动轨道的半径为 ,电子轨道运动的速度为 ,电子的电量为 ,质
量为 。
运动轨道的周期为: 运动轨道的周期为: 沿着圆形轨道的电流为:
因此,电子轨道磁矩为: 因此,电子轨道磁矩是量子化的。
电子轨道磁矩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满足量子化条件:
为玻尔磁子 电子自旋磁矩
电子除了做轨道运动还有自旋,因此具有自旋磁矩。
实验测定电子自旋磁矩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恰为一个玻尔磁子
原子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和电子的自旋磁矩构成了原子固有磁矩,也称本征磁矩。
如果原子中所有电子壳层都是填满的,由于形成一个球形对称的集体,则电子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各自相抵消,此时原子本征磁矩为 ❑ 抗磁性来源
故可以说任何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均应有抗磁性效应。
但只有原子的电子壳层完全填满了电子的物质,抗磁性才能表现出来,否则抗磁性就被别的磁性掩盖了。
凡是电子壳层被填满了的物质都属于抗磁性物质。
例如惰性气体;离子型固体,如氯化钠等;共价键的碳、硅、锗、硫、磷等通过共有电子而填满了电子层,故也属于抗磁性2/2e ev
I r v r
ππ==2
/r v πe
L m vr =222ev evr
m IS r r ππ===2e
e
m L m ∴=0,1,2,...
L n n ==
()
0,1,2,...,ez l B l m m m l μ==±±±249.27310/2B e
e J T
m μ-==⨯ 0
m =
物质;大部分有机物质也属于抗磁性物质。
金属的行为比较复杂,要具体分析,其中属于抗磁性物质的有铋、铅、铜、银等。
1) 顺磁性来源 材料的顺磁性来源于原子的固有磁矩 产生顺磁性的条件就是原子
的固有磁矩不为零:1具有奇数个电子的原子或点阵缺陷;2内壳层未被填满的原子或离子——金属中主要有过渡族金属(d 壳层没有填满电子)和稀土族金属(f 壳层没有填满电子)。
2) 铁磁性材料铁、钴、镍及其合金,稀土族元素镝以及亚铁磁性材料铁氧体等都很容
易磁化,在不很强的磁场作用下,就可得到很大的磁化强度。
磁学特性与顺磁性、抗磁性物质不同,主要特点表现在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上。
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M —H 或B —H)是非线性的。
随磁化场的增加,磁化强度M 或磁感强度B 开始时增加较缓慢,然后迅速地增加,再转而缓慢地增加,最后磁化至饱和。
磁化至饱和后,磁化强度不再随外磁场的增加而增加。
称为饱和磁化强度; 称为饱和磁感应强度 起始磁导率
它相当于磁化曲线起始部分的斜率。
技术上规定在0.1~0.001Oe 磁场的磁导率为起始磁导率,它是软磁材料的重要技术参量。
最大磁导率 它是磁化曲线拐点处的斜率,它也是软磁材料的重要技术参量 磁滞回线 将一个试样磁化至饱和,然后慢慢地减少H ,则M 也将减小,这个过程叫退磁。
M 不按照磁化曲线反方向进行,而是按另一条曲线改变
当H 减小到零, 剩余磁化强度
剩余磁感应强度
当H 为一反向磁场Hc ,—矫顽力 内禀矫顽力 试样的磁化曲线形成一个封闭曲线,称为滋滞回线。
磁滞回线所包围的面积表征磁化一周时所消耗的功,称为磁滞损耗Q 。
00lim i H H B H μ→∆→∆=∆m
μr M M =r
B B =r M r B M c H Q H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