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公式及滑轮组相关计算分类

合集下载

滑轮组全部计算公式

滑轮组全部计算公式

滑轮组全部计算公式滑轮组是一种简单机械装置,由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

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常用于提升重物或传递动力。

在工程和物理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滑轮组的力和运动特性,因此需要了解滑轮组的全部计算公式。

1. 力的计算。

当滑轮组用于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计算所需的力。

根据滑轮组的原理,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力的大小:F = (m g) / n。

其中,F表示所需的力,m表示重物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n表示滑轮组的滑轮数。

这个公式表明,所需的力与重物的质量成正比,与滑轮数成反比。

2. 力的方向。

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因此在计算力的方向时,需要考虑滑轮的布置方式。

一般来说,如果滑轮组的滑轮数为n,那么力的方向将改变n次。

具体计算力的方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3. 力的传递。

在滑轮组中,力的传递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般来说,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大小,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力的传递:F1 d1 = F2 d2。

其中,F1和F2分别表示两个滑轮组的力,d1和d2分别表示两个滑轮组的位移。

这个公式表明,力和位移的乘积在滑轮组中保持不变。

4. 力矩的计算。

在滑轮组中,力矩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力矩可以用来描述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

根据力矩的定义,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力矩:M = F r sin(θ)。

其中,M表示力矩,F表示力的大小,r表示力的作用点到转轴的距离,θ表示力和力臂之间的夹角。

这个公式表明,力矩与力的大小、力臂的长度和力的方向都有关。

5. 动力的计算。

在滑轮组中,动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动力可以用来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动力的定义,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动力:P = F v。

其中,P表示动力,F表示力的大小,v表示力的作用点的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动力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的速度成正比。

总结。

滑轮组是一个重要的简单机械装置,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常用于提升重物或传递动力。

滑轮组公式应用的总结说明

滑轮组公式应用的总结说明

滑轮组公式应⽤的总结说明滑轮组是由多个动滑轮、定滑轮组装⽽成的⼀种简单机械,既可以省⼒也可以改变⽤⼒⽅向。

滑轮组的省⼒多少由绳⼦股数决定,其机械效率则由被拉物体重⼒、动滑轮重⼒及摩擦等决定。

今天⼩编就来介绍⼀下滑轮组公式有哪些,以及如何解答滑轮组相关题⽬。

1、滑轮组公式s=nhv绳=n*v物 F拉=(1/n)*G总解释: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为滑轮组,它既可以省⼒⼜可以改变⼒的⽅向。

s:绳⼦⾃由端移动的距离。

v绳:绳⼦⾃由端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h:重物被提升的⾼度。

v物:物体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n:承重的绳⼦段数(与动滑轮相连的绳⼦)。

G 总:物重+滑轮重(G物+G滑)。

其次,按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原则是:⼀般的:两股绳⼦配⼀个动滑轮。

⽤表格表⽰如下:2、滑轮组计算题解题步骤:1、熟读题⽬,划出题⽬中的重点已知信息(数字及表⽰的物理量)。

2、理解题⽬所问的问题是什么。

3、根据问题选择恰当的公式。

4、将数据(带单位)代⼊公式中进⾏运算,得出结果。

3、滑轮组解题注意事项:1、计算过程必须先写公式。

2、代数过程中,数字必须带单位运算,计算结果也要带单位。

3、运算过程中单位不统⼀,先进⾏单位换算,再计算。

4、滑轮组例题1.图1中A是____滑轮。

利⽤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的⽅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

如果A重2⽜,要提起50⽜的物体,⾄少要⽤____⽜的拉⼒。

若要使物体上升2⽶,应将绳的⾃由端拉动____⽶。

2.如图2所⽰,重物G重40⽜,若不计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所⽤拉⼒为22⽜,则动滑轮的重⼒是____⽜,钩⼦1受到绳⼦的拉⼒为____⽜,钩⼦2受到重物G的拉⼒为____⽜。

3.如图3所⽰,⽊块在桌⾯上匀速滑动,拉⼒F为2⽜,⽊块所受摩擦⼒为____4.如图7所⽰,使⽤动滑轮提起重物G时,拉⼒F=____G(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若⽤斜向上的⼒拉绳⼦,所需拉⼒F'____F(选填“>”、“=”或“<”)。

滑轮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

滑轮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

滑轮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滑轮组是一种简单机械,由多个滑轮组成,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在工程和物理学中,滑轮组的计算公式和变形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滑轮组的运动规律和力的变化情况。

一、滑轮组的计算公式。

1. 力的平衡条件。

在滑轮组中,力的平衡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到以下公式:F1 = F2 = ... = Fn。

其中,F1、F2、...、Fn分别代表滑轮组中不同部分的力。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在力的平衡条件下,滑轮组中各部分的力是相等的。

2. 力的传递关系。

在滑轮组中,力可以通过滑轮传递给其他部分。

根据力的传递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公式:F1 = F2 e。

其中,F1代表滑轮组中某一部分的力,F2代表另一部分的力,e代表滑轮的效率。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滑轮组中力的传递是通过效率来实现的。

3. 力的方向。

在滑轮组中,力的方向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根据力的方向,可以得到以下公式:F1 = -F2。

其中,F1代表滑轮组中某一部分的力,-F2代表另一部分的力的反向。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滑轮组中力的方向是相反的。

二、滑轮组的变形公式。

1. 力的变形关系。

在滑轮组中,力的变形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力的变形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公式:F = k x。

其中,F代表力,k代表弹簧系数,x代表变形距离。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力和变形距离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2. 力的功率关系。

在滑轮组中,力的功率关系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根据力的功率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公式:P = F v。

其中,P代表功率,F代表力,v代表速度。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功率和力、速度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3. 力的能量关系。

在滑轮组中,力的能量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力的能量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公式:E = 1/2 k x^2。

其中,E代表能量,k代表弹簧系数,x代表变形距离。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能量和弹簧系数、变形距离之间存在着二次关系。

综上所述,滑轮组的计算公式和变形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滑轮组的运动规律和力的变化情况。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滑轮组知识点(滑轮组的受力规律、滑轮组绕法、滑轮组例题)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滑轮组知识点(滑轮组的受力规律、滑轮组绕法、滑轮组例题)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滑轮组知识点 (滑轮组的受力规律、滑轮组绕法、
滑轮组例题)
对于滑轮组,理解并熟记下面的关系式: 滑轮组中拉力的大小和承担物体重力的绳子段数(即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有关
⑴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 S= h n
⑵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被提升的物体的重力G之间的系(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奇动偶定 从里向外
2、如下图所示,用四个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重力相同的物体,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其中用力 最小的是( )
A.F1
B.F2 C.F3
D.F4
B
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段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 擦力的几分之一。即
1
F=
f
n
F
. f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___。
1
F=
f
3
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_N。(滑轮自重 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120N
因为
1
F=
f
2
F
A
f
所以
f=2F=120N
谢谢观赏!
2020/11/5
11
F= 1∕n G 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被提升的物体的重力G、动滑轮重G动之间的关系(不计绳重和摩擦但考虑滑轮 重)
F=1∕n(G+G动)
1. 如图所示,物重100N,不计摩擦、绳重及动滑轮重,求拉力F的大小。
判断绳子段数依据: 看是否直接与动滑轮相连
连绳子方法: 当段数n为奇数时,绳子的一端从动滑轮开始连; 当段数n为偶数时,绳子的一端从定滑轮开始连。

初三物理滑轮组公式

初三物理滑轮组公式

初三物理滑轮组公式
【滑轮组】
公式:s=hn。

V绳=n*V物F拉=1/nG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V绳:绳子自由端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V物:物体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n:承重的绳子段数。

G:物重。

原则是:n为奇数时,绳子从动滑轮为起始。

用一个动滑轮时有三段绳子承担,其后每增加一个动滑轮增加二段绳子。

如:n=5,则需两个动滑轮(3+2)。

n为偶数时,绳子从定滑轮为起始,这时所有动滑轮都只用两段绳子承担。

如:n=4,则需两个动滑轮(2+2)。

其次,按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原则是:一般的:两股绳子配一个动滑轮,一个动滑轮一般配一个定滑轮。

力作用方向不要求改变时,偶数段绳子可减少一个定滑轮;要改变力作用方向,需增加一个定滑轮。

综上所说,滑轮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

{ 机械效率}=(W有/W总)×100%=(Gh/Fs)×100%。

滑轮和滑轮组基本计算

滑轮和滑轮组基本计算

[名校课堂]专题:滑轮知识总结及计算类型一:用滑轮提升重物滑轮类型定滑轮动滑轮动滑轮装置图力关系F=GF:拉力G:物体重力F=2GF:拉力G:物体重力F=2GF:拉力G:物体重力距离关系S=hS: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高度S=2hS: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高度S=2hS:挂钩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高度速度关系V绳=V物V绳:绳子末端移动的速度V物:物体升高的速度V绳=2V物V绳:绳子移动的速度V物:物体升高的速度V钩= V物/2V钩:挂钩移动的速度V物:物体升高的速度类型二:用滑轮拉动重物滑轮类型定滑轮动滑轮动滑轮装置图力关系F=fF:拉力f:重物与桌面间的摩擦力F=f/2F:拉力f:重物与桌面间的摩擦力F=2fF:拉力f:重物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距离关系S=Ls:绳子移动的距离L:物体移动的距离S=2Ls:绳子移动的距离L:物体移动的距离S=2Ls:挂钩移动的距离L:物体移动的距离物动动物动物==G Fn G G Fn G nG G F --+=速度关系V 绳=V 物V 绳:绳子移动的速度 V 物:物体升高的速度V 绳=2V 物V 绳:绳子移动的速度 V 物:物体升高的速度V 钩=V 物/2 V 钩:挂钩移动的速度 V 物:物体升高的速度类型三:滑轮组滑轮类型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 用滑轮组匀速水平拉动重物装置图力关系距离关系 速度关系第十一章 滑轮计算专题一、填空题1.使用定滑轮不省 ,但可以改变力的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 , 但 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的实质是个 ,动滑轮的实质是3.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可以达到既能 又能4.用定滑轮将280牛的重物匀速提升,所用的拉力应是 牛。

5.用动滑轮将400牛的重物匀速提升,(不计滑轮重)所用的拉力应是 牛。

6.用动滑轮匀速提升200牛的重物,动滑轮重6牛,加在绳末端的拉力是 牛。

7.如图13-8所示,手拉绳的末端使物体匀速运动,加在绳未端的拉力F=100牛,则物体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 牛。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汇总(分章节)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汇总(分章节)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分章节)第一章 机械运动速度公式:t s v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密度公式:V m =ρ第七章 力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第九章 压强压强公式:P=F/S (固体)物理量 单位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单位换算: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1 m/s =3.6 km/h物理量 单位G ——重力 N m ——质量 kg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物理量 单位p ——压强 Pa 或 N/m 2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1L=1dm 3=10-3m 3 1mL=1cm 3=10-6m 3物理量 单位ρ——密度 kg/m 3 g/cm 3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p =ρgh第十章 浮力浮力公式:F 浮=G 物 – F 示F 浮=G 排=m 排gF浮=ρ液gV 排F 浮=G 物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功的公式:W =F sP =t W公式变形:W =Pt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G 物——物体的重力 NF 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即竖直方向):W =G h单位换算:1W=1J/s 1马力=735W 1kW=103W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F 1L 1=F 2L 2或写成:1221L L F F =F =n1G 总(G 总=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物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21(G 物+G 动)s =2 h机械效率:总有用W W =η×100%第十四章 内能的应用热量计算公式: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提示: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 高于初温t 0,△t = t - t 0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 0低于初温t ,△t = t 0- t C 水 =4.2×103 J/(kg·℃)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滑轮和斜面]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等电动机]第十五章 电流与电路电流定义式:t Q I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R U I =第十八章 电功率电功公式:W = U I tW = U I t 结合U =I R →→(串联)W = I 2RtW = U I t 结合I =U /R →→(并联)W = R U 2t电功率公式:P = W /tP = I U电热公式(电阻产生的热量):(串联)Q = I 2Rt (并联)Q = R U 2t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 I 2Rt =W = U I t 如电热器。

各种滑轮及机械效率公式总表

各种滑轮及机械效率公式总表
G物:物重f:物体受到的摩擦力L:斜面长度h:斜面高度
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竖用)
1、n:绳子股数(从图中获取)n=2
2、(绳端)通过的距离h:物体被提升的高度S=nh
3、(绳端)拉力的速度VF:物体的速度V VF=nV——匀速直线拉动
4、(绳端)拉力的时间t拉:物体的时间tt拉= t
5、(绳端)拉力F:物体的重力G(不及摩擦)F=(G+G机)/n
6、W有=Gh
7、W额= G机h
8、W总=FS W总=W有+W额
9、η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机械自重、机械间的摩擦有关)与绳子移动的距离无关与绳子的股数无关
10、
11、P=W\t P=FV
提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取决于物重和动滑轮的重力之比;
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提升同一重物,动滑轮的个数越多越省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1、n:绳子股数(从图中获取)n=3(横用)
2、(绳端)通过的距离S:物体移动的距离S=ns
3、(绳端)拉力的速度VF:物体的速度V VF=nV
4、(绳端)拉力的时间t拉:物体的时间tt拉= t
5、(绳端)拉力F:物体的摩擦f
6、W有=fs’
7、W总=FS
8、η===
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械效率:如图所示,斜面,克服重力做功,摩擦力做的功是额外功

初中物理公式及滑轮组相关计算分类

初中物理公式及滑轮组相关计算分类

物理公式复习速度公式: v =s t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求时间——t =sv密度公式:ρ=m V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浮力公式:F 浮=G – FF 浮=G 排=m 排gF 浮=ρ水gV 排F 浮=G压强公式:p =F S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或物理量 单位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面积单位换算:1 cm2 =10--4m 2 1 mm 2 =10--6m 2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 、L 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物理量 单位G ——重力 N m ——质量 kg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G ——物体的重力 N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物理量 单位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ρ ——密度 kg/m 3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G ——物体的重力 N物理量 单位F 1——动力 N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单位换算:1 m==10dm=102cm=103mm1h=60min=3600 s ; 1min=60s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物理量 单位ρ——密度 kg/m 3 g/cm 3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单位换算:1kg=103g 1g/cm 3=1×103kg/m 3写成: F 1F 2 =L 2L 1滑轮组:F = 1nG 总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12G s =2 h机械功公式:W =F s功率公式:P = W t机械效率:η= W 有用W 总×100%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Q 放= mq物理量 单位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J c ——比热容 J/(kg·℃)m ——质量 kg 物理量 单位Q 放 ——放出的热量 J m ——燃料的质量 kg q ——燃料的热值 J/kg提示:物理量 单位F —— 动力 NG 总——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 总=G )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物理量 单位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物理量 单位W ——动力做的功 JF ——动力 N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物理量 单位P ——功率 W W ——功 J t ——时间 s单位换算:1W=1J/s 1马力=735W物理量 单位η——机械效率W 有——有用功 J W 总——总功 J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 提示: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 2高于初温t 1,△t = t 2 - t 1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 2低于初温t 1。

初中物理公式及滑轮组相关计算分类之欧阳科创编

初中物理公式及滑轮组相关计算分类之欧阳科创编

物理公式复习速度公式: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求时间——t=svG = mg 浮力公式: F 浮=G – FF 浮=G 排F 浮=ρ水F 浮=G压强公式: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G ——物体的重力 N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F1L1=F2L2写成:F1F2 = L1滑轮组: F = 1nGs =nh1W=F s P = W tη= 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Q = c m△t (保证△t >0)Q放= mqW = UItW = UItW = UIt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如电热器。

P =WtP = U I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I1=I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U1+U2分压原理: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P1P2=R1R2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I1+I2分流原理:I1I2=R2R1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U1=U2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P1P2=R2R1利用电能表求解电功:n表示电能表表盘实际转的圈数或闪烁的次数W=nn0kw·h,n0表示电能表表盘上标注的每千瓦时对应的圈数或闪烁次数滑轮种类及结构装置图动力F移动距离SF与物体移动距离h(或S物)的关系力F与物体重力G物(或物体所受摩擦力f关系)及动滑轮的重力G动关系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定滑轮sF=s物1、F=G物(不计机械摩擦)2、F>G(考虑机械摩擦)W有用=G物hW总=Fs=W有+W额=G物h +G动h=fs物+W额η=W有W总×100%η=G物nF×100%η=G物G物+G×100%η=f摩nF×100% sF=s物1、F=f(不计机械摩擦)2、F> f(考虑机械摩擦)W有用= fs物动滑轮及滑轮组sF=n s物(n=2)1、F=1n G物(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重)2、F=1n(G物+G动)(不考虑机械摩擦)n=2W有用=Gh sF=n s物(n=2)1、F=1n f (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重)2、F>1n f(不考虑机械自重)n=2W有用= fs物sF=n s物(n=3)1、F=1n G物(不计机械摩擦及自重)2、F=1n(G物+G动)(不考虑机械摩擦)n=3W有用=Gh sF=ns (n=3)1、F=1n f (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重)2、F>1n f (不考虑机械自重)n=3W有用= fs物特殊装置sF=1n h (n=2)1、F=nG物(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重) 2、F=nG物+G动(不考虑机械摩擦)n=2W有用=GhsF=1n s (n=2)1、F=n f(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重) 2、F> n f (考虑机械摩擦)n=2W有用=fs物时间:2021.02.05 创作:欧阳科。

初三物理滑轮组公式

初三物理滑轮组公式
【滑轮组】
公式:s=hn。V绳=n*V物F拉=1/nG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V绳:绳子自由端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V物:物体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n:承重的绳子段数。G:物重。原则是:n为奇数时,绳子从动滑轮为起始。用一个动滑轮时有三段绳子承担,其后每增加一个动滑轮增加二段绳子。如:n=5,则需两个动滑轮(3+2)。n为偶数时,绳子从定滑轮为起始,这时所有动滑轮都只用两段绳子承担。如:n=4,则需两个动滑轮(2+2)。其次,按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原则是:一般的:两股绳子配一个动滑轮,一个动滑轮一般配一个定滑轮。力作用方向不要求改变时,偶数段绳子可减少一个定滑轮;要改变力作用方向,需增加一个定滑轮。综上所说,滑轮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
{机械效率}=(W有/W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0%=(Gh/Fs)×100%

关于滑轮组的公式

关于滑轮组的公式

关于滑轮组的公式
滑轮组的公式可以根据力的平衡和运动规律来推导。

滑轮组由多个滑轮组件组成,每个滑轮组件包含一个滑轮和与之相连的绳子或链条。

根据Newton第二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1. 力的平衡公式:
∑F = 0
根据滑轮组的性质,可以将滑轮组的力平衡公式表示为:
T1 - T2 = 0
其中,T1是上方绳子的张力,T2是下方绳子的张力。

2. 运动规律公式:
由运动规律可知,滑轮组上所有滑轮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v1 = v2/n
其中,v1是上方绳子的线速度,v2是下方绳子的线速度,n是滑轮组的滑轮数量。

根据这两个公式,可以推导滑轮组相关的问题,比如计算滑轮组中每个滑轮的张力、绳子的张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根据系统的具体参数和条件利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初中滑轮组的计算公式

初中滑轮组的计算公式

初中滑轮组的计算公式滑轮组是一种重要的机械传动系统,它通过一系列相互作用的滑轮减少传动速度,可以将机械系统的机械能量进行有效传递。

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们学习了使用滑轮组来计算机械传动中机械能量传递问题。

在计算机械能量传递中,滑轮组的计算公式有助于我们对机械传动系统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

滑轮组的计算公式表示机械能量(P)的传递公式:P=F/R其中,P代表机械能量,F表示滑轮系统的传动力,R是滑轮系统的传动比。

首先,要计算滑轮组的传动力F,需要知道滑轮组的大小和保持轮的结构。

其次,要计算滑轮系统的传动比R,需要知道滑轮组中各个滑轮的大小和保持轮的结构。

通常情况下,滑轮组由若干个滑轮组成,每个滑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n,其中n为滑轮的数量。

滑轮组的传动比为所有滑轮的乘积之和,即R = n1 * n2 * n3 * ... * nn(其中nn为滑轮的数量)。

利用上述的计算公式,滑轮组的机械能量传递就可以精确的计算出来了。

此外,还可以利用滑轮组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滑轮组中各个滑轮的压力。

滑轮组中各个滑轮的压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n=F/1-1/R其中,Pn表示滑轮组中第n个滑轮的压力,F表示滑轮系统的传动力,R是滑轮系统的传动比。

最后,可以利用滑轮组中各个滑轮的压力计算出滑轮组的输出动能。

滑轮组的输出动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out=n * Pn其中,Pout表示滑轮组的输出动能,ωn表示滑轮组中第n个滑轮的角速度,Pn表示滑轮组中第n个滑轮的压力。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课程中有关滑轮组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方法。

滑轮组的计算公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机械传动中机械能量传递问题,还能够让我们更加准确的分析机械传动系统。

滑轮组计算公式总结

滑轮组计算公式总结

滑轮组计算公式总结
滑轮组是一种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机械装置,它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并省力。

以下是关于滑轮组的一些重要公式:
1.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s=nh,其中n是承重的绳子段数(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2. 绳子自由端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v绳):v绳=nv物,其中v物是物体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

3.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h):h=s。

4. 拉力(F拉):F拉=(1/n)G总,其中G总为物重+滑轮重(G物+G 滑)。

5. 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其中W有是有用功(W有用=Gh),W总是总功(W总=FS)。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力,则η=G/(G+G动)。

这些公式是滑轮组计算的基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请注意,这些公式适用于理想情况,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滑轮组的5个公式

滑轮组的5个公式

滑轮组的5个公式滑轮组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由多个滑轮组成。

它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力的传递和改变。

在物理学中,滑轮组有着多个重要的公式,下面将介绍滑轮组的5个公式。

一、滑轮组的力的平衡公式滑轮组中的力的平衡公式是滑轮组的基本公式之一。

当滑轮组达到力的平衡时,滑轮组中的所有力之和为零。

即所有向上的力之和等于所有向下的力之和。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解决滑轮组中的力的平衡问题。

二、滑轮组的力的传递公式滑轮组的力的传递公式描述了力在滑轮组中的传递过程。

根据这个公式,当滑轮组中的力作用于滑轮上时,滑轮会传递力给其他滑轮。

力的传递公式可以用于计算滑轮组中不同滑轮上的力的大小。

三、滑轮组的力的增益公式滑轮组的力的增益公式描述了力在滑轮组中的增益效果。

根据这个公式,当力通过滑轮组传递时,力的大小会增加。

滑轮组的力的增益公式可以用于计算滑轮组中的力的增益倍数。

四、滑轮组的力的方向改变公式滑轮组的力的方向改变公式描述了力在滑轮组中的方向改变过程。

根据这个公式,当力经过滑轮组时,力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滑轮组的力的方向改变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在滑轮组中的传递过程。

五、滑轮组的力的功率公式滑轮组的力的功率公式描述了力在滑轮组中的功率转换过程。

根据这个公式,力在滑轮组中所做的功可以通过力的大小和速度来计算。

滑轮组的力的功率公式可以用于计算滑轮组中的功率转换效率。

滑轮组的5个公式包括力的平衡公式、力的传递公式、力的增益公式、力的方向改变公式和力的功率公式。

这些公式在解决滑轮组相关问题时非常有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滑轮组的力学性质。

通过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滑轮组这一简单机械装置。

滑轮组公式——精选推荐

滑轮组公式——精选推荐

滑轮组公式
滑轮组公式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F1动力;l1动力臂,单位m;F2阻力;l2阻力臂,单位m
2. 滑轮组中:①不计动滑轮重、摩擦力、绳重:F=(1/n)G,s=nh ,
F表示自由端的拉力,s表示自由端绳上升的距离;G表示物体受的重力,h表滑轮组公式
示物体上升的高度;n表示绕经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3. 滑轮组中功、机械效率计算:不计绳重、摩擦力拉力F做功(即拉力F做的总功):W总=Fs 物体重力做功(即拉力F做的有用功):W有用=G物h 额外功(即动滑轮重力做功):W额=G轮h课外知识
S和h关系:s=nh(n表示绕经动滑轮上绳子段数)
机械效率:&eta;=(W有/W总)100%
4.(1)、&eta;=G/ nF(竖直方向)
(2)、&eta;=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eta;=f / nF (水平方向)
5、理想滑轮:F=G/n
6、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公式复习
速度公式: v =s
t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求时间——t =
v
密度公式:ρ=m
V
G = mg
浮力公式:
F 浮=
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
ρ水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p =F
S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或 写成: F 1F 2 =L 2
L 1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R U I
滑轮组:
F = 1
n
G 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1
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 =F s
功率公式:
P = W t
机械效率: η= W 有用
W 总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欧姆定律: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
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P
= W
t
P = U I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
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U 1U 2 =R 1R 2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P 1P 2 =R 1R 2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I 1I 2 =
R 2
R 1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P 1P 2 =
R 2
R 1
利用电能表求解电功: n 表示电能表表盘实际转的圈数或闪烁的次数
W = n
n0
kw·h, n0表示电能表表盘上标注的每千瓦时对应的圈数或闪烁次数
滑轮种类及结构装置图动力F移动距离
S F与物体移动距
离h
(或S物)的关系
力F与物体重力G物(或物体所受摩擦力f
关系)及动滑轮的重力G动关系
有用

W有用
总功
W总
机械效率η

滑轮s F=s物
1、F=G物(不计机械摩擦)
2、F>G(考虑机械摩擦)
W有用=
G物h
W总= Fs
=W有+W

=G物h
+G动h
=fs物
+W额
η=
W有
W总
×
100%
η=
G物
nF
×
100%
η=
G物
G物+G
×100%
η=
f摩
nF
×
100%
s F=s物
1、F=f(不计机械摩擦)
2、F> f(考虑机械摩擦)
W有用=
f s物
动滑轮及滑轮组s F=n s物(n=2)
1、F=
1
n
G物(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
重)2、F=
1
n
(G物+G动)(不考虑机械
摩擦)n=2
W有用=
Gh
s F=n s物(n=2)
1、F=
1
n
f (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
重)2、F>
1
n
f(不考虑机械自重)n=2
W有用=
f s物s F=n s物(n=3)
1、F=
1
n
G物(不计机械摩擦及自重)
2、F=
1
n
(G物+G动)(不考虑机械摩
擦)n=3
W有用=
Gh
s F=ns (n=3)
1、F=
1
n
f (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
重)2、F>
1
n
f (不考虑机械自重)
n=3
W有用=
f s物
特殊装置s F=
1
n
h (n=2)
1、F=nG物(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
重)
2、F=nG物+G动(不考虑机械摩擦)
n=2
W有用=
Gh
s F=
1
n
s (n=2)
1、F=n f(不计机械摩擦及机械自重)
2、F> n f (考虑机械摩擦)n=2
W有用=
f s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