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
东北水稻亩产多少斤 东北的水稻产区和耕作制度
东北水稻亩产多少斤东北的水稻产区和耕作制度东北地区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水稻是其重要的粮食作物。
那么,东北水稻亩产多少斤呢?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并谈谈东北地区的主要产稻区和耕作制度等问题。
一、东北水稻亩产多少斤在常规种植的情况下,东北水稻的产量一般为800-1000斤左右/亩。
东亲南部的一般产量行对较高,在1300-1500左右,北部地区相对较低。
当然这个数据不是绝对的产量也和品种、土壤环境有关系。
扰报道,松花江流域亩产超过2000斤的记录,不过要注意,东北只能种植一季庄稼。
种植绿色或有机的水稻产量相对比较低,一般的产量不会超过1000斤,有的甚至是200-300斤左右,但是相对价格高,种植这样的水稻还是行对划算的。
二、东北的主要水稻产区1、东北稻区位于辽东半岛(大兴安岭以东、长城以北),其中包括黑龙江和吉林省全部地区,以及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内蒙古东北部地区。
2、辽宁省共有4个稻区,即辽河平原、东南沿海、辽东冷谅山区、辽西低山丘陵,其中辽河平原稻区的水稻种植面积最大,大概有700万亩左右,单产水平也比较高。
3、东北水稻的核心产区为三江平原交汇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该地区适合水稻生长。
东北地区的土地为黑土,而黑土是营养含量最丰富的土壤,它在水稻生长期间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
4、东北地区秋季光照充分,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水稻积累营养。
进入冬季后,持续时间可长达半年,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
三、东北地区的水稻耕作制度1、东北水稻1年1季(即1年1熟),因为东北地区的气候较严寒,容易发生低温冷害,这会影响到水稻的成活率。
2、东北水稻的播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4月份中上旬,由于当地的春夏季较短,而水稻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接受日照、积累温度,因此使得当地水稻的生长周期多为200-240天左右。
3、华北地区也是种植单季稻,播种时间多为清明前,到了4月份底至5月份初便可移栽。
若条件适宜,可在谷雨时进行移栽。
北方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北方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作者:姜秀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9期虽然由于气候原因,水稻在北方地区一年只能成熟一次,但黑龙江作为中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米作为中国的三大主食之一,在中国人的心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如何提高北方水稻产量已提上议事日程。
本文在分析黑龙江地区水稻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提出了应注意的科学问题,希望能为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黑龙江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众所周知。
但是,由于特殊的气候,每年只能煮一次,总产量自然赶不上南方。
因此,如何使黑龙江大米优良,增加产量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一、水稻病虫害概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应该对一些常见的病虫害现象有详细的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因为水稻病虫害还很多。
因此,笔者主要选取几种常见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就我国各地水稻栽培而言,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是最常见的水稻病害,对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危害。
因此,研究这两种疾病的症状和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1、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又称花足干、烂足干.当水稻发生纹枯病时,水稻粒率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粒重的降低。
水稻纹枯病对水稻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叶片和茎上。
当水稻第一次遭受纹枯病时,许多椭圆形斑块出现在靠近水面的叶片和茎上,并且随着叶片和茎的生长,病斑变得越来越大。
并逐渐形成不规则型的主要病斑。
水稻有纹枯病,病斑也会逐渐有白色菌丝,菌丝逐渐变成褐色菌核。
水稻纹枯病菌对水稻的影响是不正常抽穗,即使是抽穗,水稻的穗主要是籽粒。
从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原因可以看出,氮肥用量过大,如果水稻密度较高,很容易引起水稻纹枯病的爆发。
因此,为了防止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必须对稻田进行科学的管理。
为了降低菌核病含量,降低诱发纹枯病的概率,合理地设置水稻种植密度,不仅要保证水稻的产量,而且要降低田间菌核病的含量。
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及耕整地技术浅述
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及耕整地技术浅述摘要:北方水稻种植模式主要以育苗移栽为主,辅以少量直播种植模式,水稻育苗移栽包括手插秧、机插秧和抛秧三种。
在直播和抛秧种植模式中整地方式可采取免耕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免耕栽培模式的内容及管理技术,还包括北方水稻的耕整地方式和方法。
通过对上述栽培技术的浅述,希望对北方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水稻;模式;移栽;直播;免耕;耕整地一、北方水稻主要種植模式东北地区由于冬季温度低,气候寒冷、夏季生长季节短,水稻种植以育苗移栽为主,辅以少量直播种植,实行常年连作的一年一熟制,冬季土地休闲,很少进行轮作倒茬。
近年来,受稻米价格和比较效益影响,部分地区开展“水改旱”和“旱改水”的轮作,如稻-稻-绿肥、稻-稻-豆类、稻-稻-春小麦等,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增加效益。
二、栽培方式及相关技术1.主要栽培模式水稻栽培方式主要有两种:移栽和直播。
其中,以移栽为主,包括手插秧、机插秧和抛秧三种。
(1)手插秧栽培。
手插秧是我国水稻生产中最传统、最普遍的栽秧方法,适宜各种育秧方式的秧苗栽插。
但人工拔秧时植伤大,应注意提高拔秧和栽插质量。
目前东北地区手插秧比例极小。
(2)机插秧栽培。
机插秧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手扶式半机械化插秧机插秧,二是自走式高速插秧机插秧。
目前机插秧是北方粳稻生产最主要的栽插方式,具有工效高、成本低、劳动强度小等优点。
(3)抛秧栽培。
抛秧是利用秧苗自带土的重力,通过抛甩使秧苗定植于大田的栽插方法。
采用塑料软盘秧苗,定距播种秧苗的栽插,具有工效高、产量高、成本低、劳动强度小等优点。
近年来还推广了乳苗抛栽等移栽方法,比手插秧效率提高3-5倍。
(4)直播栽培。
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种子播种于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
与移栽相比,直播省去了育秧和秧苗移栽两个生产环节,更加省工省力。
但面临易倒伏、全苗难、草害重等技术难题。
2.免耕栽培模式(1)免耕栽培模式内涵。
免耕栽培模式主要包括免耕抛秧栽培和免耕直播栽培,免耕抛秧和免耕直播是在水稻种植前稻田未经任何翻耕犁耙时,先使用除草剂催枯前季作物残茬或绿肥,灭除杂草和落粒谷幼苗后,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将秧苗抛栽或把稻种直播到大田的一项新的耕作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寒地水稻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产量逐年提高。
在寒地水稻种植中,田间管理是关键环节,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可以促进水稻长势,对病虫害起到预防作用,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主要围绕寒地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水分管理1、科学灌溉寒地水稻插秧结束后,必须保持浅水层,深度应达到苗高的一半或三分之二。
因此时稻苗较小,根系未完全发育,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强,并且插秧后要经过一段恢复期,再加上春季的高温和大风,水分很容易被蒸发,因此,插秧后必须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
虽然如此,也不可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应采取浅水漫灌的方法,逐渐将水层回到适宜深度。
适当的水层既可以防止水分被过快蒸发而引起缺水,还能为水稻苗提供充足的水分,起到为田间保温的作用,避免冻害发生。
当水稻苗进入返青阶段后,要将水层保持在3-5厘米,田间水深超过这个标准,应将水放掉一些。
浅水具有透光性高的特点,可以在阳光的照射下迅速提高水温和地温。
提高地温可有利于根系迅速发育,达到根多根壮的目的,还能促进秧苗早分蘖、多分蘖。
在秧苗返青以后,还可以采取间歇式的灌溉方法,每次灌水后让水自然落干,表面无水后再灌水,反复多次进行。
2、适时晒田适时进行晒田可以促进水稻分蘖早发、快发、多发,使水稻的幼穗加速分化。
晒田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的活性和肥力,促进植株由分蘖后期向穗的发育转化,为增加穗重创造条件。
经过晒田可以增强植株根系发育,使植株更加健壮,近地的节间缩短,明显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晒田还可以增加分蘖成穗的数量,使谷粒的重量和数量显著增加。
可选择植株对水分需要量减少的时期进行晒田,此时水稻分蘖即将全部停止。
在这个阶段如果出现水稻长势过旺,叶色变深下垂,过早郁闭,应及时晒田。
地势低、土壤过黏的稻田需晒田7天左右。
在水稻长势一般、还未郁闭、土壤黏度适中的水稻田,暂时不用晒田。
东北水稻种植技术视频及相关方法
东北水稻种植技术视频及相关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东北地区是水稻的重要种植区域之一,因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种植水稻的技术也有着一些独特的方法和要点。
本文将介绍东北水稻种植技术视频及相关方法,帮助种植户更好地掌握种植水稻的技巧。
一、种子选择与处理种子是水稻种植的基础,选择合适的种子至关重要。
在选择种子时,应优先考虑品种的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根据当地的水稻种植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
同时,种子选择后还需进行处理,如用草木灰熏蒸或用温水浸泡等方式进行种子消毒处理,以防病虫害的发生。
二、田地准备与播种在田地准备方面,首先要进行田面整平和排水系统的建设。
水稻生长对水分要求较高,因此要合理规划排水系统,以保证田地的湿润程度。
播种前,要进行耕作和土壤松软工作,使土壤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
播种时应注意栽培密度,一般情况下,每亩播种量在150-200公斤之间为宜。
三、水田管理水稻生长过程中,水田的管理非常重要。
在播种后的初期,要注意及时灌溉,保持田地的湿润,促进种子的发芽与根系的生长。
同时,要及时除草,以保证水田的通风和减少水分蒸发。
在水稻生长期,要定期施肥补充养分,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四、收获与储存水稻成熟后,是时候进行收获的工作了。
收获时应选择晴天进行,以避免水稻的含水量过高。
收割完毕后,要进行脱粒、晾晒和储存的工作。
脱粒时可使用简易的脱粒机械,将水稻籽粒与稻壳分开。
晾晒时要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将水稻散开晾晒,并定期翻动,以防止霉变。
储存时要选用干燥、通风的储粮库,以确保水稻的品质和保存期限。
总结: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视频及相关方法包括种子选择与处理、田地准备与播种、水田管理、收获与储存等步骤。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合理进行田地整备,注意水田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建设,及时除草施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在水稻成熟后,进行合适的收获、脱粒、晾晒和储存。
以上方法将帮助种植户掌握东北水稻种植的技术要点,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东北地区水稻育苗技术的应用
162 545)
25施肥 .
秧苗在抽高 ,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蘖期 , 这 段期 间往 往需要施肥 ,让 稻苗健壮 的成长 ,并促进 日后结 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 26 .灌排水 水稻 比较倚赖这个 程序 ,早稻 的话是旱 田,灌 排 水 的过程较 不一样 ,但 是一般都需在 插秧后 ,幼穗 形 成时 ,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 。 27收成 . 当稻穗 垂下 ,金黄饱 满时 ,就可 以开始收成 ,过 去是农 民一 束一束 ,用镰 刀割下 ,再 扎起 ,利用打谷
机使稻穗分 离 ,现代则 有收割机 , 稻穗卷入后 ,直 将 接将稻穗 与稻茎分离 出来 ,一粒一粒 的稻穗就成 为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谷。
28干燥 、筛选 . 收 成的稻谷需要 干燥 ,过去 多在 三合 院的前 院晒 谷 ,需 时时翻动 ,让稻谷 干燥 。筛选 则是将瘪谷 等杂 质筛掉 ,用 电动分谷机 、风车或手 工抖动分谷 ,利用 风力将饱满有重量 的稻谷 自动筛选 出来 。
・
5・
・
种植 业 ・
东北地 区水稻育苗技术 的应 用
朱新华
( 黑龙 江 省 同江 市街 津 口乡农 业综 合服 务 中心
摘 要 : 目前 , 东北 地 区的 水 稻 栽 培 水 平 虽 已 经 处 于全 国领 先地位 ,无论是机械 化标 准、技 术标 准、产 量水平 、粮食 品质 都在持 续稳步提 高。 关键 词 :东北地 区 水稻 育苗技 术
东北地区水稻机插深施肥技术措施
水 稻 机 插 深 施 肥 技 术 是 一 项 农 机 与 农 艺有 机 结 合 的 、机 械
中装 入 床 土 . 装土完 成后刮平表面 , 再给 盘浇水 , 渗 水 后 进 行 播
一
苗床 管 理 主 要是 对水 分 、 温度 、 通风 、 追 肥 以及 病 虫 防治 五 方 面 的控 制 管 理 水分管理 : 秧 苗 在 一 心 一 叶 之前 不 浇 水 , 一心两叶开始浇 的 优点
( 一) 提高利用率 、 节 省 成 本 三 叶 以前 不 可 过 多 浇 水 : 在床土: 卜 裂, 早 晚苗 尖 都 无 水 珠 、 中午 叶 水 稻 机 捕 深施 肥技 术 是 在 机 插 秧 的 同 时进 行 施 肥 的 新 型 施 片 起 卷 时 . 要 及 时 浇透 水 : 在三 叶期 以后 可 隔 天浇 一 次 水 . 浇水 最 肥方 法 . 它 的施 肥 深 度 是 距 离 苗 带 的 5厘 米 至 6厘 米 之 间 . 插 秧 好 在 上 午 8 、 9点 , 并要 浇透 水 。
二、 机 插 秧 苗 的 培 育 ( 一) 苗 床 及育 秧 棚 的选 择
肥 1 2 g 、 磷 肥 和钾 肥 各 6 g ; 插 秧 前 两 到 i 天进 行 第 二 次 追 肥 , 每 平 方 米 追 氮 磷 钾 混合 肥 1 5 g 。 病 虫 防治 : 在插秧前两天 , 喷 洒 氧化 果乐 , 以 防 止 叶蝇 潜 伏 苗 中. 每 平 方 米使 用 4 0 %的 氧化 果 乐 5 mg , 兑水 4 k g进行 喷洒 。
辽宁
盘锦 1 2 4 2 0 3
中图分 类 号 : S 1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1、东北水稻种植情况(1)面积:5000万亩左右,且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度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2)轮作制度:在东北稻区,由于冬季温度低,夏季生长季节短,稻田常实行水稻常年连作的一年一熟制,冬季休闲,部分稻田实行隔年水旱轮作,即稻/稻/绿肥、稻/稻/豆类、稻/稻/春小麦,此种水旱轮作制度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3)气候及播期:该区稻作生长季为110-180天,平均气温18-23℃,≥10℃积温2000-4000℃。
该区水稻是春种秋收,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6℃时开始播种,安全播种期自南向北为4月25日至5月25日。
安全齐穗期为7月20日至8月15日,收获日期在10月上旬。
(4)品种:早熟早粳稻,南部为中、迟熟类型,北部为特早熟类型,总产量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54.3%。
2、水稻需肥规律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须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
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公斤每生产500kg稻米需要吸收:纯氮:8-10kg,纯磷3-4kg,纯钾8-10kg,N:P2O5:K2O=2.2:1:2.05。
在确定稻田施肥量时,应首先根据计划要求的产量计算所需要吸收的肥料数量,再调查土壤的供肥量和肥料的利用率,就可以用下式求出理论上的施肥量:稻田施肥量=(计划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
在水稻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的田块,寒地水稻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
3、硅的作用硅是水稻、甘蔗等作物健康生长的必需元素。
水稻茎秆中硅含量是N含量的十倍多,超过N、P、K的总和。
水稻是作物中选择吸收和富集硅最多的,这种生理特性是由其特有的遗传性所决定的,硅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几点:(1)硅是植物体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其作用仅次于氮磷钾,居第四位。
东北佳木斯水稻种植
东北佳木斯水稻种植东北地区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种植区域之一,其中佳木斯市是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主要产区之一。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东北亚大陆中西部,属中国东北平原。
这里气候寒冷,冬季漫长,春季干燥,夏季暖热,秋季短爽。
由于地处内陆,气温日较差大,年降水量较大,盛夏时有丰沛的降雨。
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也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条件。
在佳木斯市,水稻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粮食作物,居民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
与其他地区相比,佳木斯市的水稻种植以湿地水稻种植为主。
湿地水稻种植是一种主要依靠灌溉的水稻种植方式,其特点是对气候与天然环境的适应性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稳定,同时能够有效利用当地水资源。
佳木斯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种植等技术手段,在种植时间、育苗技术、灌溉和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首先是土地准备和田间管理。
在佳木斯市,土地准备一般发生在春季,农民会使用农业机械对土地进行耕犁和整地,以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
田间管理方面,农民会在水稻苗期浇水、施肥和除草,以保证水稻的生长需求。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灌溉是关键环节。
佳木斯市的灌溉主要依赖于天然水源和人工灌溉,保证水稻的充足水分供给。
此外,佳木斯市农民还采用科技手段进行水稻种植,如使用优质种子、合理施肥、农药防治等手段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佳木斯市在水稻种植上也不断进行技术研究和推广,通过科技改良提高了水稻品种的抗逆性和产量。
同时,对水稻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控和田间管理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和稳定产量。
此外,佳木斯市还致力于推广有机水稻种植,并引导农民进行绿色种植,减少对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的使用,以提高水稻的品质和环境友好度。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佳木斯市也注重了生态保护。
作为水稻产区,佳木斯市的湿地和水源是水稻生长的重要保障。
因此,保护湿地生态和水资源,成为水稻种植的必备环节。
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
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丰富的农作物资源。
在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方面,主要有耕种轮作和水稻种植两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方面的耕作制度。
首先,东北平原的耕种轮作制度是一种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耕作方式。
按照轮作顺序,将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在相同土地上的不同地块,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壤养分、有效防止病虫害的目的。
常见的轮作顺序如小麦-大豆-玉米或大豆-玉米-稻谷。
这样的耕种轮作制度可以充分利用粮田的产能,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确保农民能够获得丰收。
此外,轮作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
其次,东北平原的另一种重要耕作制度是水稻种植。
水稻是东北平原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东北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东北平原的水稻种植通常采用秧田写作的方式,栽种的主要是早稻和中晚稻。
水稻的种植过程包括选种、育秧、移栽、施肥和浇水等环节。
同时,为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东北平原引入了灌溉系统,通过沟渠和水闸,将来自河流和雨水等水源引入稻田,供给稻田所需的水分。
水稻的种植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同时也需要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主要包括耕种轮作和水稻种植两个方面。
耕种轮作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而水稻种植则是东北平原的重要农业生产方式之一,水稻的种植过程包含多个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
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在不断演化和改进中,不仅为保障粮食供应、丰富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保护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出了积极努力。
东北地区水稻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实习一、实习背景及目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水稻种植面积广泛,其中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水稻产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为了深入了解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于XXXX年XX月参加了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水稻的生长周期、掌握种植技巧、探究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及学习水稻收割与储存的相关知识。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水稻种植技术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参观了水稻种植基地,了解了水稻的种植密度、品种选择、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等一系列环节。
通过实地观察和请教农民,我了解到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主要采用育秧移栽的方式。
在育秧环节,要选择优质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均匀播撒在秧田中。
插秧时,要保证行距和株距的合理性,以利于水稻生长。
2. 水稻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关键环节。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水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如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其中,农业防治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清除病残体等;物理防治主要包括灯光诱杀、薄膜覆盖等;化学防治则是在病虫害发生时,采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3. 水稻收割与储存实习期间,我们见证了水稻从收割到储存的全过程。
在收割环节,采用现代化机械设备进行收割,提高了收割效率。
收割后的水稻需要进行晾晒,以确保水分达标。
最后,将晾晒后的水稻进行储存,储存时要注意通风、防潮、防晒,以保证水稻的品质。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农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习期间,我还发现我国水稻种植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病虫害防治难度大、水稻种植资源利用率低等。
为此,我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这些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要点作者:王钦来源:《南方农业·下》2024年第03期摘要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水稻核心种植地区,不仅土地肥沃,而且水质良好,为水稻的茁壮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更好地提高东北地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提升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简单介绍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现状和种植模式,并从种子处理、育苗、播种、插秧、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总结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东北地区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06.027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不足,大部分农作物一年只能收获一次。
东北地区具有由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黑钙土构成的肥沃土壤,光照充足,积温较大,十分有利于进行水稻种植,产出的稻米品质好、营养丰富、口感佳。
据统计,东北三省是我国粳稻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达333.33万hm2,大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粳稻的50%以上。
东北地区一般每667 m2水稻产量在500~750 kg。
为确保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质量,种植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和掌握正确的种植方式和技术,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水平。
1 现状1.1 种植条件东北地区土地条件、气候环境等十分有利于多种粮食作物生长,如水稻、大豆、玉米等,因此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东北地区的水稻产量更是位居全国首位。
东北地区作为寒冷地区,一年四季气温变化明显,昼夜温差较大,限制了水稻生长时间。
因此,在进行水稻种植时,东北地区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及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
虽然东北地区的夏季较短,但基本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需求,而且可以有效减少热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种植质量,因此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稻米品质明显要高于南方稻米的品质[1]。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种植质量也会受到栽培方式的影响,进而影响东北地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东北水稻生长周期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东北水稻生长周期表,如何实现可持续
发展
回答东北地区水稻一年一般只种植一次,生长周期在110-180天左右,从南向北,东北水稻的种植时间为4月25日到5月25日,齐穗时期为7月20日到8月15日,收获时间一般为10月上旬左右。
一、东北水稻生长周期表
1、东北地区的水稻,主要为早熟早粳稻,一般一年只种植一次,生长周期较长,大约在110-180天左右,平均气温在18-23℃之间,由于在种植期间,积温时间较长,日照充足,所以东北产出的大米的品质很高。
2、从南向北,东北水稻的种植时间为4月25日到5月25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6℃左右播种),齐穗时期为7月20日到8月15日,收获时间一般为10月上旬左右。
其中靠南部地区多为中、迟熟类型,北部地区多为特早熟类型。
3、东北地区的水稻大多数都种植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平原地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种植面积大概在5000万亩左右。
二、东北水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1、东北三省地区种植面积发展空间较小,目前只有黑龙江省有进一步开发潜力,但在开发新的种植地时需要注意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不能擅自占用湿地用于种植。
2、东北地区的灌溉水源较少,在浇灌稻田时,需要减少定额浇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推广需水量较少的水稻品种。
3、东北地区温度较低,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做好防冻害工作,推
广抗寒性能较好的水稻品种,同时注意防治稻瘟病害。
4、加强广适型早熟超级稻,超级杂交稻的培育,降低种子的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的产量。
东北水稻新种植方法
东北水稻新种植方法引言东北地区是中国稻作的主要发展区之一,水稻种植在这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然而,随着环境变化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水稻种植方法已经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要求,研究人员们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东北地区正在兴起的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新种植方法1. 高效节水技术东北地区常年以来主要以洪涝灾害为主,水浸时间长,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在新的种植方法中高效节水技术被广泛采用。
采用相对低孔隙度的地膜覆盖,降低土壤蒸发,增加土壤温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同时,建立节水灌溉系统,通过喷灌、滴灌等方式精确浇水,减少水分的损失。
2. 排水系统改造东北地区常年有水,却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
为了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近年来,水稻种植区普遍进行排水系统的改造。
通过开挖排水沟,畅通水道,提高地下水位,改善土壤透水性和通气性,减少水稻的积水时间,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 生态农业耕作方式为了降低农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逐渐向生态农业耕作方式转变。
修复湿地,增加湿地面积,培育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和水位,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同时,种植优良水稻品种,增强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
4. 精细管理技术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东北地区的种植者采用了精细管理技术。
其中包括调节光照和温度,合理施肥,密植和适度修剪等。
通过设立遮阴棚和温室,控制光照强度和温度,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和生长速度。
同时,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合理施肥,提供适量的养分给水稻。
通过精细管理,提高水稻的株高和穗长,增加穗粒数,最终提高产量和质量。
结论水稻种植是东北地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适应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要求,东北地区的种植者采用了许多新的种植方法。
其中包括高效节水技术、排水系统改造、生态农业耕作方式和精细管理技术。
北方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北方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北方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北方寒地是指中国的东北地区、内蒙古、新疆等地,这些地区气候寒冷,土地也往往贫瘠,但是这里却有着丰富的水资源。
这些地区生产水稻虽然不容易,但是也早已有了一套成熟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北方寒地的水稻栽培技术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土地准备首先要准备好土地。
在北方寒地栽培水稻,最好使用排灌条件比较好的耕地。
为了避免大雨冲刷,田地不宜过大,一般应在亩地(即667平方米)左右。
同时,这些地区的土壤形成条件不够,土壤肥力差,土层浅,一般都有日照时间较短和夜间温度较低的问题,所以在栽培水稻前先要用化学、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的耕作质量。
同时,北方寒地水稻栽培要注意立地地势,应该选取比较平坦的地势。
二、水田管理水稻栽培需要水田,水田的适宜水位对水稻生长、产量影响非常大。
北方寒地的水田建议采用沟渠送水养田或渠灌开垦耕地。
在栽培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水位,以保证水下氧气供应充足,避免低氧会导致光合作用不足,影响水稻生长发育。
三、种植北方寒地种植水稻的时间一般在4月底-5月初之间,由于这时候的气温气候较为适宜。
在选择种子方面要选择适合北方寒地栽培的种植品种,如中矮、中晚熟的水稻品种等。
同时在种植之前要进行备土,使土壤松散而有利于根系的扎结。
要选用秧苗厚、品质优的苗子,及时插秧,插秧时要注意深浅,要将水淹过秧苗根部,约为4厘米左右即可。
四、除草除草要及时,水稻拔节期和早稻绽穗期是除草的关键时期。
由于北方寒地的气候较为寒冷,天气不一定清晴,草害难以完全除去。
除草时一定要注意正确使用草甘膦,可以在浇水后适量喷雾,以使草甘膦被能够快速吸收。
五、施肥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北方寒地的野生水稻与其他地区有所区别,具有很强的野生性和抗逆性。
不过由于北方寒地大部分土地属于酸性土,加之春季和冬季降雪融化后所带来的冰霜侵蚀,使得土壤的氮、磷、钾等养分素质较低,所以在施肥上要注意补充足够的养分。
水稻在东北的种植史
水稻在东北的种植史水稻传统上是南方的产物。
北方人历来以玉米、小麦为主要农作物。
东北的黑土地在相当长的时间是不种水稻的,正如东北沦陷后的那首悲愤的歌曲《松花江上》所唱到的那样:“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而今天,举国皆知东北盛产稻米,举国推崇东北大米。
那么水稻是什么时候引种到东北的呢?它在东北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这里不妨介绍一下。
水稻引入东北一般认为是十九世纪中叶。
此后东北水稻的种植历史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一是19世纪中叶至东北沦陷之前。
关于这一时期,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衣保中有翔实的考证。
他认为, 19世纪中叶以来,鸦片战争敲开国门,清政府逐渐放弃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朝鲜移民陆续进入图们江及鸭绿江对岸的中国东部边疆地区。
早期进入中国东北的朝鲜移民克服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缺乏水利设施等各种困难,试验着开发出了一片片水田,从而揭开了东北近代水田开发史的序幕。
朝鲜移民具有善于耕种水田的传统,移入东北后,他们凭借在半岛的水田农作经验,大胆地在一些稍具水利条件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汉族农民放弃的草甸地、苇塘地和涝洼地上开发出片片稻田。
他指出,朝鲜移民到东北种稻的路径有三条。
最早的是中线即沿今鸭绿江上游对岸的浑江流域。
1845年,朝鲜平安北道楚山郡的80多户越江进入浑江流域伐木的朝鲜农民,发现浑江下游两岸土地肥沃宜耕,于是进入该地私垦。
后来在宽甸县下漏河太平哨一带发现了当时开发水田用的铁锹,表明当时这一带曾经种植过水稻。
尽管该地的水田没有延续下来,但朝鲜移民沿浑江向北发展,进入桓仁、通化一带开发水田。
1875年,有金姓朝鲜移民在今辽宁省桓仁县下甸子地方试种水稻,获得成功。
1883年,金华友等数名朝鲜移民,从通化小湾沟移居柳河三源浦地方,试种水稻亦获成功,不久之后,三源浦一带成为著名的朝鲜移民聚居区和产稻区。
随着朝鲜移民不断向北向西发展,稻作试验区也逐渐向北向西发展。
1890年,柳河、海龙、安图等地的朝鲜移民又移入桦甸开发水田。
东北水稻有效分蘖数 -回复
东北水稻有效分蘖数-回复什么是东北水稻有效分蘖数?东北水稻有效分蘖数是指在东北地区种植的水稻植株中,能够有效分蘖的数量。
有效分蘖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分出的能够进行穗发育和成熟的分蘖。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域之一,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合理控制和提高东北水稻的有效分蘖数对于增加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提高东北水稻的有效分蘖数呢?第一步: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
不同的水稻品种对于东北地区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选择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是提高有效分蘖数的基础。
一般来说,具有较强分蘖能力和抗性的品种更适合在东北地区种植。
第二步:科学施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东北地区的土壤肥力较高,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低磷素、低有机质等。
合理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提高水稻生长的养分供给能力,从而促进有效分蘖的形成。
施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需求进行合理配比,确保水稻植株充分吸收养分。
第三步:适时灌溉,保持水分平衡。
东北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因此在水稻生长旺季需要适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的水分平衡。
水分充足可以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增加植株的补偿生长能力,从而提高有效分蘖数。
第四步:控制有害生物和病虫害。
有害生物和病虫害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它们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有效分蘖数。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定期检查、合理施药、生物防治等,可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减少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从而促进有效分蘖的形成和增加产量。
第五步:合理管理和调节生长环境。
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多变,一年四季温差大,这对于水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合理管理和调节生长环境对于提高水稻有效分蘖数也十分重要。
包括增加温室效应、合理排水和保持湿润、遮荫等方法,可以创造更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分蘖。
总结:东北地区水稻有效分蘖数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种植技术、肥料施用、水分管理、虫害防治、生长环境调控等一系列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
1、东北水稻种植情况
(1)面积:5000万亩左右,且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度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2)轮作制度:在东北稻区,由于冬季温度低,夏季生长季节短,稻田常实行水稻常年连作的一年一熟制,冬季休闲,部分稻田实行隔年水旱轮作,即稻/稻/绿肥、稻/稻/豆类、稻/稻/春小麦,此种水旱轮作制度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3)气候及播期:该区稻作生长季为110-180天,平均气温18-23℃,≥10℃积温2000-4000℃。
该区水稻是春种秋收,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6℃时开始播种,安全播种期自南向北为4月25日至5月25日。
安全齐穗期为7月20日至8月15日,收获日期在10月上旬。
(4)品种:早熟早粳稻,南部为中、迟熟类型,北部为特早熟类型,总产量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54.3%。
2、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须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
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公斤每生产500kg稻米需要吸收:纯氮:8-10kg,纯磷3-4kg,纯钾8-10kg,N:P2O5:K2O=2.2:1:2.05。
在确定稻田施肥量时,应首先根据计划要求的产量计算所需要吸收的肥料数量,再调查土壤的供肥量和肥料的利用率,就可以用下式求出理论上的施肥量:稻田施肥量=(计划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
在水稻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的田块,寒地水稻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
3、硅的作用
硅是水稻、甘蔗等作物健康生长的必需元素。
水稻茎秆中硅含量是N含量的十倍多,超过N、P、K的总和。
水稻是作物中选择吸收和富集硅最多的,这种生理特性是由其特有的遗传性所决定的,硅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几点:
(1)硅是植物体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其作用仅次于氮磷钾,居第四位。
(2)硅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提高了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量;(3)硅肥能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施用硅肥后,可使作物表皮细胞硅质化,茎叶挺直,减少遮阴,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
叶片生长期延长,不易衰老。
(4)硅肥能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作物吸收硅后,可在植物体内形成硅化细胞,茎叶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作物对病虫害抵抗力增强。
(5)还使表皮细胞的通透性显著降低,从而降低蒸腾量30%以上,相对提高了抗旱能力。
(6)硅肥能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80%以上。
倒伏与折断率减轻40-70%。
施用硅肥后,还能显著增强作物的抗旱、抗低温能力。
(7)硅肥能很好的调节作物对氮磷钾各元素的平衡吸收。
促进磷在作物体内的运转和吸收,从而提高结实率,并能抑制对铁、锰的过量吸收和毒害。
(8)可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提早抽穗,使穗轴增粗、穗长增加等。
(9)施用硅肥不仅可以增加作物产量,还可改善农产品品质,水稻施硅增产5-12%,小麦、玉米增产5-10%。
硅的积累和分布的特点水稻吸收硅的能力,是来自于体内的新陈代谢,而这种代谢活性仅限于水稻的根部。
水稻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硅的吸收量存在着差异,前期吸收量少,幼穗分化后吸收量急剧增加,抽穗后上升更明显,以后逐渐减少。
由于植物对硅的吸收是以硅酸分子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土壤中的硅很少能被利用。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作物不断吸收土壤中的硅,致使土壤中的有效硅逐步减少。
4、东北水稻施肥技术
(1)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地区氮肥施用量过高,施用时期不合理,蘖肥比例大,穗肥施用不足。
(2)施肥原则
①合理调整氮肥的基、追比例,使基肥中的氮占总施氮量的45%左右,减少分蘖肥,提高穗肥的施用比例。
②钾肥可优先选择氯化钾,在秸秆还田的地块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③根据测土结果,注意补施中微量元素和含硅肥料。
④采用节水灌溉,追肥“以水带氮”。
(3)施肥量及比例
①双联水稻专用肥(18-14-16、16-13-16、18-11-16)50斤/亩,在缺锌或缺硼的地区,每亩基施硫酸锌1-2公斤或硼砂0.5-0.75公斤。
②氮肥40%-45%作为基肥,20%-25%作为蘖肥,30%-35%作为穗肥;磷肥、钾肥作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