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方法的分类和选择
麻醉方法的分类
![麻醉方法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9958c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9.png)
麻醉方法的分类麻醉是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控制病人的痛觉、意识和活动,使其在手术或其他治疗过程中处于无痛或无意识状态。
根据对病人的作用方式和药物的给予途径,麻醉方法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对麻醉方法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通过给予药物使病人处于完全失去意识和痛觉的状态,包括全身麻醉药物的静脉注射、吸入和肌肉注射。
全身麻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静脉麻醉:利用静脉注射麻醉药物进入病人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过全身循环分布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使病人失去意识和痛觉,常用于短时间手术。
2. 吸入麻醉:通过病人呼吸进入的麻醉药物,使其通过肺部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长时间手术,可控制麻醉深度。
3. 外周神经阻滞:通过局部麻醉药物的注射,阻断神经传输的能力,使病人在手术部位处于麻木状态。
这种方法常用于局部手术,如骨科手术。
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通过给予药物在局部部位产生麻醉效果,使病人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只有受麻醉的部位无痛觉感受。
局部麻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表面麻醉:利用麻醉药物在皮肤表面产生麻醉效果,常用于小型手术或局部创伤处理。
2. 局部浸润麻醉:通过向手术部位注射麻醉药物,使其在局部组织达到足够浓度,产生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手术部位较小的手术。
3. 神经阻滞麻醉:通过向感觉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输的能力,使病人在整个神经支配区域处于麻醉状态。
这种方法常用于四肢手术或部分躯干手术。
三、局部腰麻局部腰麻是通过在腰椎区域注射麻醉药物,阻断下半身神经传输的能力,使病人在腰以下部位完全无痛觉感受。
局部腰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腰麻: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腰椎区域的腰穿点,使其进入鞘内腰脊液,阻断下半身神经传输的能力。
这种方法常用于腹部手术或产科手术。
2. 蛛网膜下腔阻滞: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断下半身的神经传输。
麻醉
![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17b934345a8102d276a22fe3.png)
麻醉方法1、全身麻醉: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效应,导致病人意识丧失和全身痛觉暂时消失的麻醉方法。
2、分类:按进入途径、吸入麻醉、静脉麻醉3、吸入麻醉:经呼吸道吸入气体或挥发性液体麻醉药从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
A常用吸入麻醉药:氟烷,恩氟烷,异氟烷,氧化亚氮,七氟烷,地氟烷,氙B吸入麻醉的实施麻醉前准备麻醉诱导:监测气管插管术麻醉维持:低流量吸入麻醉麻醉复苏:高流量纯氧洗出4、静脉麻醉:经静脉注入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麻醉作用。
优点舒适无污染缺点复合用药可控性差药物代谢受肝肾功能影响个体差异大无法连续监测血药浓度分类给药方式:单次、间断、连续–具体药物:硫喷妥钠、氯胺酮、丙泊酚方法:氯胺酮分离麻醉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麻醉5、复合麻醉:凡两种以上药物(如麻醉药、镇静药、镇痛药及肌肉松弛药)或麻醉方法复合使用的麻醉称为复合麻醉。
6、椎管内麻醉: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使部分脊神经传导功能暂时性阻滞,称椎管内麻醉。
根据局麻药注入的腔隙不同,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阻滞及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统称为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腰麻经腰L3~L4或L4~L5间隙给药半身麻醉效果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节段范围内麻醉应用范围较广7、局部麻醉:又称部位麻醉。
麻醉药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手术区内神经阻滞,病人痛觉暂时消失。
病人意识清醒,操作简便,但作用不完全,适用于表浅、局限的手术。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作用时间长短短效局麻药:普鲁卡因中效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长效局麻药:布比卡因丁卡因8、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干(丛)阻滞麻醉9、全麻并发症(↑)主要原因主要表现10、椎管内麻醉并发症11、局麻药中毒的表现、原因、急救、预防急救处理:立即停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给予安定,预防抽搐;有抽搐:注射硫苯妥钠;惊厥:氯化琥珀胆碱气管插管;处理循环:升压、阿托品、急救。
麻醉方法5种分类
![麻醉方法5种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c43a14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8.png)
麻醉方法5种分类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使人体丧失感觉、意识和记忆的方法,常用于手术和其他医疗操作中。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
下面将对麻醉方法进行分类介绍。
1.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使患者失去意识和感觉的麻醉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的方式给患者,使其迅速陷入昏迷状态。
全身麻醉适用于大部分手术,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一种通过麻醉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神经,使局部区域失去感觉的麻醉方法。
常见的局部麻醉包括表面麻醉和浸润麻醉。
表面麻醉适用于皮肤和黏膜的手术,通过喷洒或涂抹麻醉药物使局部区域麻木。
而浸润麻醉则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局部组织中,使其失去感觉。
局部麻醉适用于不需要全身麻醉的小型手术,能够减少全身麻醉带来的风险和不适。
3. 脊髓麻醉。
脊髓麻醉是一种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脊髓腔内,使下半身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的麻醉方法。
脊髓麻醉适用于下肢、盆腔和腹部手术,能够在手术过程中有效地控制疼痛感和减少术后恢复时间。
由于脊髓麻醉的作用范围较局部麻醉更广,因此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4. 静脉麻醉。
静脉麻醉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失去意识和感觉的麻醉方法。
与全身麻醉相比,静脉麻醉更加安全和精准,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节。
静脉麻醉适用于需要较长手术时间和对麻醉深度有要求的手术,如心脏手术和神经外科手术等。
5. 术中麻醉。
术中麻醉是一种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给予麻醉药物,以维持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的麻醉方法。
术中麻醉通常由专业麻醉医生负责监控和调节,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安全和稳定的状态。
术中麻醉适用于需要较长手术时间和对麻醉深度有要求的手术,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感。
综上所述,不同的手术和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适用于大部分手术,能够使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感觉;局部麻醉适用于小型手术,能够减少全身麻醉带来的风险和不适;脊髓麻醉适用于下肢、盆腔和腹部手术,能够有效地控制疼痛感和减少术后恢复时间;静脉麻醉适用于需要较长手术时间和对麻醉深度有要求的手术;术中麻醉适用于需要较长手术时间和对麻醉深度有要求的手术。
麻醉与疼痛治疗
![麻醉与疼痛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24d105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4.png)
麻醉与疼痛治疗麻醉与疼痛治疗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用于手术和其他介入性医疗程序中,旨在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感。
本文将探讨麻醉和疼痛治疗的定义、类型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麻醉的定义与分类麻醉是指通过给予药物或使用其他技术手段,使患者暂时失去疼痛感和意识的一种方法。
根据麻醉的目的和应用范围,可以将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以及腰麻等不同类型。
1.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通常用于大型手术或需要全身检修的情况下。
它通过调节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疼痛感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主要通过在手术部位注射麻药,将其局部麻痹,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此类麻醉主要适用于小型手术或创伤修复等情况。
3. 腰麻:腰麻是通过将麻醉剂注射到硬脊膜周围,以产生下半身麻痹的一种方法。
腰麻主要应用于下肢手术或产科手术等领域。
二、疼痛治疗的定义与方法疼痛治疗是指通过应用药物、手术或其他干预手段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感。
根据疼痛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将疼痛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
1.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和康复治疗等。
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等可以通过改变疼痛部位的温度、压力和血液循环来缓解疼痛。
心理疗法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可以通过改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情绪来减轻疼痛感。
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等可以通过增强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肌肉力量来改善疼痛情况。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疼痛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应用镇痛药、消炎药和抗抑郁药等来缓解疼痛感。
镇痛药可以分为非处方和处方药,根据疼痛的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三、麻醉与疼痛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 手术中的麻醉与疼痛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会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麻醉可以减轻或消除手术中的疼痛感,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
同时,在手术后也需要进行疼痛治疗,以确保患者术后舒适。
麻醉分类
![麻醉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1e98e7c1bb4cf7ec4afed0b4.png)
麻醉分类1.局部麻醉:——作用于脊髓的某一节段或某些外周神经a)表面麻醉:将渗透能力强的局麻药作用于局部粘膜所产生的无痛状态。
(眼、口腔、鼻腔、咽喉、气管及支气管、尿道、肛管等处的浅表手术和检查)b)局部浸润麻醉: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入局麻药,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
(c)神经阻滞麻醉:围绕手术区域在其四周及底部注射局麻药,以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
(小囊肿、小肿块切除术及组织活检和腹股沟疝修补术等门诊手术)d)神经丛阻滞麻醉: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暂时阻滞神经的传导功能,使之支配区域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颈神经丛阻滞麻醉;(适用于颈部浅表和较深不手术,如甲状腺手术、气管切开等)✓浅丛阻滞✓深丛阻滞➢臂神经丛阻滞麻醉(根据手术所需的阻滞范围,选用不同途径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路径✓肌间沟路径✓腋窝路径➢腰神经丛阻滞麻醉(常与坐骨神经阻滞合用,用于下肢手术)➢坐骨神经丛阻滞麻醉(常与腰神经丛阻滞或股神经、闭孔神经、隐神经阻滞联合应用,适用于下肢手术)✓后路坐骨神经阻滞✓前路坐骨神经阻滞e)椎管内麻醉——将局麻药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阻滞)或硬膜外腔(硬膜外阻滞),脊神经跟受到阻滞使该脊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将脊麻和硬膜外两种技术同时应用以增强麻醉效果,称脊麻-硬膜外联合(CSE)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脊麻)(适用于2~3小时以内下腹部、下肢及会阴部等手术麻醉,上腹部多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高平面阻滞(T4以上)✓中平面阻滞(T4~T10)✓低平面阻滞(T10以下)➢硬膜外腔麻醉(腹部手术、颈部、上肢及胸部手术,凡适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手术均可采用硬膜外麻醉)✓单次硬膜外阻滞✓连续硬膜外阻滞(连硬)➢骶管阻滞麻醉(适用于直肠、肛门及会阴部手术,也可用于小儿腹部手术)➢蛛网膜下腔与腰段硬膜外联合阻滞,CSE——简称: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或CSE麻醉2.全身麻醉:——作用于中枢神经的某些部分a)吸入麻醉b)静脉麻醉3.复合麻醉4.术后镇痛a)静脉镇痛b)皮下镇痛c)硬膜外镇痛。
麻醉方法的分类
![麻醉方法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2f9092a5022aaea988f0f3a.png)
麻醉方法
根据麻醉作用的范围与性质,目前我科室开展的麻醉方法简单分类如下.
(一)全身麻醉
1.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口鼻进入,通过呼吸道到达肺泡内,再进入血循环,最终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而产生麻醉状态。
2.非吸入性麻醉麻醉药由静脉、肌肉等方法进入体内,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
(二)局部麻醉
应用局部麻醉药作用于机体的某一部位使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从而达到麻醉镇痛的效果。
1.表面麻醉将渗透性能强的局麻药与局部粘膜接触所产生的无痛状态称为表面麻醉。
2。
局部浸润麻醉沿手术切口分层注射局麻药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称为局部浸润麻醉。
3.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于支配某-区域的神经干周围,使此部位产局限性麻醉。
4.区域阻滞在手术区的周围和基底部注射麻醉药物,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末梢称为区域阻滯麻醉。
5.椎管内麻醉将局麻药物注入椎管内,使部分脊神经被阻滞,从而产生躯于某些部位麻醉。
根据注射间隙不同,可分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三)复合麻醉
单一的麻醉方法各有优缺点,同时使用多种麻醉药物或多种麻醉方法使其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从而取得较单一麻醉方法更好的效果,称为复合麻醉,临床亦称平衡麻醉。
(四)术后镇痛
1、静脉镇痛;
2、皮下镇痛;
3、硬膜外镇痛;。
外科学第四章麻醉重点
![外科学第四章麻醉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57fb9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3.png)
第四章麻醉局部麻醉应用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作用于机体的某一部位使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从而达到麻醉镇痛的效果。
1.表面麻醉:将渗透性强的局麻药与局部黏膜接触所产生的无痛状态称为表面麻醉。
2.局部浸润麻醉:沿手术切口分层注射局麻药,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称为局部浸润麻醉。
3.神经阻滞麻醉:将局麻药注射于支配某一区域的神经干周围,使此部位产生局限性麻醉4.区域阻滞麻醉:在手术区的周围和基底部注射麻醉药物,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末梢称为区域阻滞麻醉。
椎管内麻醉:将局麻药物注入椎管内,使部分脊神经被阻滞,从而产生躯干某些部位的麻醉。
根据注射间隙不同,可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加肾上腺素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局麻药中应加入1:20万-1:40万浓度的肾上腺素,其作用为延缓局麻药吸收,延长阻滞时间,减少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消除局麻药引起的血管扩张作用,减少创面渗血。
但在末梢动脉部位,如手指足趾阴茎等处使用局麻药时不可使用,以防缺血坏死。
局部浸润麻醉适用于各类中小型手术,亦适用于各种封闭治疗和特殊穿刺(如胸腔、腹腔,关节,骨髓穿刺等)的局部止痛。
其操作要点是”一针技术,分层注射,水压作用、边抽吸边注射,广泛浸润和重复浸润”。
"一针技术”是指在皮内浸润时首先用5-6号细针在手术切口一端皮内注射,针尖紧贴皮肤刺入皮内,然后注射局麻药,使皮肤呈白色橘皮样,根据范围大小,延切口走向在皮内做连续线状皮丘。
“分层注射"指依解剖层次,由表及里逐层注射局麻药,如皮内、皮下组织,筋膜、肌膜、肌肉和腹膜等。
也可采用注射一层局麻药切开一层组织的方法。
“水压作用”为注射局麻药时应适当用力加压,使药液在组织内形成张力性浸润使之与神经末梢广泛接触,以增强麻醉效果。
“边抽吸边注射”的目的在于防止局麻药误注入由管而发生意外。
注意事项(1)局药逐层浸润。
膜腹、肌膜、骨膜下处药量大、肌肉药量小(2)穿刺进针应缓慢,避免弯针及折断。
麻醉药及麻醉方法
![麻醉药及麻醉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37cc45b80eb6294dd886cf3.png)
5、普鲁卡因
普鲁卡因假性胆碱酯酶 对氨苯甲酸 + 二乙氨基乙醇
抗胆碱酯酶 药使普鲁卡 因毒性增加
对抗磺胺药 的抗菌作用
增加洋地黄 类的毒性
穿扩
麻 醉用 途
局 麻 药
起 效 时 间
维 持 时 间
相 对 强 度
相 对 毒 性
透
散
表 面
浸 润
阻 滞
腰硬 膜
力
力
麻 醉
麻 醉
麻 醉
外 麻麻
醉
普鲁 1~3
短效
卡因 酯
分钟
0.5 ~1h
1
类
丁
1~3
长效
卡因 分钟 2 ~3 h 10
利多 1.5~2 中效
卡因 酰
分钟
1.5 ~2h
2
胺
类 布比 3~5
长效
卡因 分钟 5 ~10 h 10
1弱
低浓度时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发生及传导,
而较高浓度时对任何神经都有阻断作用。
细的无髓鞘神经纤维比粗的有髓鞘神经纤
维对局麻药的作用更敏感。
作用机理
抑制神经细胞膜Na+ 内流,阻止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神经冲动的传导 而产生局麻作用。
感觉消失
觉
温
感觉恢复
⑴中枢神经系统 ⑵心血管系统
大剂量时先兴奋后抑制现象。 中枢过度兴奋转入抑制直至 昏迷,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一、概念 二、分类 三、局麻药的药理作用 四、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五、局部麻醉方法 六、常用局麻药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一类局部应用于 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可逆地阻断神经 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药物,用药后可使局部 痛觉暂时消失,而不影响意识及神志,以保 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
麻醉(Anesthesia)
![麻醉(Anesthesia)](https://img.taocdn.com/s3/m/6acd0d781711cc7931b716d9.png)
Anaesthesia源于希腊文 源于希腊文Anaisthesaesia 源于希腊文 感觉消失” 合成的, 没有感觉” 由an+aisthaesia合成的,“没有感觉”或“感觉消失” 合成的 最早发现麻醉的是:扁鹊。 最早发现麻醉的是 扁鹊。 扁鹊 最早将麻醉应用于手术的是:华佗 华佗(141-203年),麻 最早将麻醉应用于手术的是 华佗 年, 沸汤口服 死骨剔除术和剖腹产手术。 口服, 沸汤口服,死骨剔除术和剖腹产手术。 1840Morton首先采用了乙醚(Ether)作为全身麻醉 首先采用了乙醚 首先采用了乙醚 作为全身麻醉 剂并协助Warren用乙醚麻醉施行了很多大手术。 用乙醚麻醉施行了很多大手术。 剂并协助 用乙醚麻醉施行了很多大手术 1892年德国 年德国Schleich首先倡用可卡因作局部浸润麻 首先倡用可卡因 年德国 首先倡用可卡因作局部浸润麻 但毒性很大,不久由普鲁卡因代替。 醉,但毒性很大,不久由普鲁卡因代替。
III期:外科麻醉期(手术期 :深而规则的呼吸至呼吸停止。 期 外科麻醉期 手术期 深而规则的呼吸至呼吸停止。 手术期): 总的特点:本能反射逐渐消失,呼吸规则,肌松, 总的特点:本能反射逐渐消失,呼吸规则,肌松,呕吐 和吞咽反射消失。又分为1、 、 、 级 和吞咽反射消失。又分为 、2、3、4级。 IV期:延髓麻痹期、中毒死亡期。 期 延髓麻痹期、中毒死亡期。 用药过量,反射全部消失,整个神经中枢明显抑制, 用药过量,反射全部消失,整个神经中枢明显抑制,呼 吸停止,心博散存或停止,血压降至休克血压以下(40-吸停止,心博散存或停止,血压降至休克血压以下(40-50mmHg柱)。 柱。 麻醉分期的评价: 麻醉分期的评价
3. 舒泰 舒泰(Zoletil):2-5mg/kg,iv;7-10mg/kg, : , ; , im 缺点:头颈部震颤、僵硬; 缺点:头颈部震颤、僵硬;无特效解药 4、丙泊酚:异丙酚(propofol):非巴比妥类诱 、丙泊酚:异丙酚( ):
外科护理学——麻醉病人护理重点、考点整理
![外科护理学——麻醉病人护理重点、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1445756f1aff00bed51eb1.png)
外科护理学——麻醉病人护理重点、考点整理1、麻醉的分类:①局部麻醉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神经丛阻滞麻醉(颈丛阻滞、臂丛阻滞)、椎管内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②全身麻醉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复合麻醉。
2、全身麻醉: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抑制其功能,使病人全身疼痛消失的麻醉方法。
*目的:是尽快缩短诱导期,使病人平稳进入麻醉状态。
*气管内插管的拔管条件:①意识和肌力恢复,病人可根据指令作睁眼、张口、伸舌、握手等动作,上肢抬高时间达到10秒以上;②自主呼吸良好,无呼吸困难,潮气量>5ml/kg,肺活量>15ml/kg,呼吸频率维持在15次/分钟左右;PaCO2<6kPa (45mmHg);吸空气状态下PaO2>8kPa(60mmHg);吸纯氧状态下PaO2>40kPa(300mmHg);③咽喉反射恢复;④鼻腔、口腔、气管内无分泌物。
*(必考)常见并发症:(1)反流与误吸:头低脚高,头偏向一侧;防窒息: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择期手术前禁食(奶)4~8小时、禁水2~3小时;(2)呼吸道梗阻:①上呼吸道梗阻: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表现为不完全梗阻时呼吸困难并有鼾声;完全梗阻时有鼻翼扇动和三凹征;②下呼吸道梗阻:轻度无明显症状,仅在肺部听到啰音。
(3)低氧血症:当病人吸入空气时,其SpO2<90%、PaO2<8kPa (60mmHg)或吸入纯氧时,PaO2<12kPa(90mmHg)即为低氧血症。
监测血气分析:SpO2和PaO2;(4)低血压: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或绝对值<80mmHg时,即为低血压。
(5)高血压:最常见,麻醉期间舒张压高于100mmHg或收缩压高于基础值的30%;(6)心跳骤停:最严重。
3、椎管内麻醉:将局麻药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隙或硬脊膜外腔,从而使部分脊神经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
麻醉分类
![麻醉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37345adec3a87c24028c4a3.png)
一.麻醉方法分类
1.全身麻醉
吸入麻醉
静脉麻醉肌ຫໍສະໝຸດ 麻醉直肠麻醉2.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隙阻滞(脊麻)
硬膜外间隙阻滞(硬膜外阻滞、硬膜外麻醉)
骶管阻滞
3.局部麻醉
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区域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传导阻滞、传导麻醉)
颈神经丛阻滞、臂神经丛阻滞
静脉局部麻醉
4.复合麻醉(平衡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腰硬脊膜外联合麻醉(CSEA)
联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全静脉麻醉、TIVA)
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
基础麻醉
支气管内麻醉
针刺麻醉
二.麻醉亚学科分类
1.心脏手术麻醉、血管手术麻醉、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眼2耳鼻喉科手术麻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腹部外科与泌尿外科手术麻醉、烧伤病人麻醉、脊柱四肢手术麻醉、内分泌病人手术麻醉、小儿麻醉、妇产科麻醉、老年病人麻醉、血液病人麻醉、严重创伤病人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原地区病人麻醉、内镜手术麻醉、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非住院病人麻醉、
2.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
急诊科麻醉与镇痛药物使用指南
![急诊科麻醉与镇痛药物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f6a8c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6.png)
急诊科麻醉与镇痛药物使用指南引言:在急诊科中,麻醉和镇痛是非常常见的操作和处理方式。
为了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和镇痛管理,本指南将对急诊科麻醉与镇痛药物的使用进行详细说明,并提供适用的药物选择和建议。
一、麻醉与镇痛药物的分类1. 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适用于手术切口的周围组织麻醉,常见的局麻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2. 静脉麻醉药物静脉麻醉药物通常由专业医师或麻醉师负责使用,常用于需要全身麻醉的急诊手术,比如强直性抽搐病人、紧急创伤手术等,常见的静脉麻醉药物有丙泊酚、异丙酚等。
3. 镇痛药物镇痛药物主要用于控制急性或慢性疼痛,可以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常用的镇痛药物有阿司匹林、吗啡、布洛芬等。
二、急诊科麻醉与镇痛药物的应用1. 急诊科麻醉应用在急诊科中,各种紧急手术和操作都需要麻醉来提供疼痛的缓解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评估病情和患者的麻醉适应症,确保麻醉安全有效;②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综合考虑;③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使用;④麻醉后的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的恢复正常。
2. 急诊科镇痛应用急诊科中,镇痛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镇痛应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疼痛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②严格控制镇痛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依赖和滥用;③综合运用多种镇痛方法,如药物镇痛、物理镇痛、心理支持等。
三、急诊科麻醉与镇痛药物选择的常见问题1. 麻醉和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麻醉和镇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过敏等。
麻醉和镇痛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 镇痛药物的依赖和滥用某些镇痛药物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和滥用风险,如阿片类药物。
在急诊科中,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避免依赖和滥用。
麻醉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原则
![麻醉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90ab74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c.png)
麻醉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原则麻醉药物在手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帮助患者忍受手术期间的疼痛,并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为了提供最佳的麻醉效果,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并遵循严格的使用原则。
本文将对麻醉药物进行分类,并介绍其使用原则。
一、麻醉药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使用方式,常见的麻醉药物可以分为全身性麻醉药物、局部性麻醉药物和混合性(联合)局部-全身性联合应用等。
下面将对各类药物进行详细介绍:1. 全身性麻醉药物:全身性麻醉药物是通过静脉或气管插管途径给予患者,以达到整体肌肉松弛和无意识状态。
这类药物通常可以进一步分为静脉诱导型与吸入型两大类。
(1)静脉诱导型:例如丙泊酚、咪达唑仑等,通过迅速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来快速诱导麻醉。
(2)吸入型:包括氟烷等药物,通常使用氧气和氧化亚氮混合,提供给患者通过面罩或管道进行吸入。
这种方式更适合长时间手术。
2. 局部性麻醉药物:局部性麻醉药物主要通过表面应用来阻断或减轻特定区域的疼痛感觉。
这类药物可以进一步分为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两大类。
(1)局部浸润麻醉:适用于手术操作区域较小的情况,比如皮肤修复术和表层切口。
(2)神经阻滞:通过注射药物将患者神经系统的特定区域完全或部分地阻断,从而实现局部无痛。
它通常在更广泛的手术中使用。
3. 混合性(联合)局部-全身性联合应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麻醉医生可能会采用局部-全身性联合应用。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患者对全身麻醉的暴露。
二、麻醉药物的使用原则在选择和使用麻醉药物时,医生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1. 患者评估:在决定使用什么类型和剂量的麻醉药物之前,医生必须进行详细的患者评估。
这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情况、体重、年龄等信息。
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最适合该患者的药物选择和剂量。
2. 药物相互作用:由于患者常常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不同疾病或症状,因此在进行手术前需要检查并记录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
麻醉办法的分类
![麻醉办法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04717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1.png)
麻醉办法的分类麻醉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通过使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受,从而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操作。
在医学领域中,常用多种不同的麻醉办法来满足手术操作的需求。
麻醉办法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的作用方式和麻醉目的而划分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麻醉办法分类。
一、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一种复杂的麻醉技术,它通过通过给患者输送一定剂量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丧失痛觉、触觉、意识和记忆。
全身麻醉常用于各类手术,包括大手术、心脏手术、脑部手术等。
全身麻醉通常包括诱导、维持和苏醒三个阶段。
诱导阶段是指给予足够剂量的麻醉药物,使患者从清醒状态迅速进入无意识状态。
维持阶段是维持麻醉的持续深度,通过监测各项生理指标来调整药物的使用量。
苏醒阶段是患者从麻醉状态逐渐恢复清醒和自主呼吸。
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一种通过将麻醉药物应用于特定的局部区域,阻断局部神经传导,使患者失去局部疼痛感的麻醉办法。
局部麻醉常用于手术或治疗的特定区域,例如皮肤切割手术、骨科手术和拔牙等。
局部麻醉有多种形式,包括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等。
局部浸润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目标区域周围的组织中,通过扩散和吸收来达到麻醉目的。
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神经分布区域或临近区域,阻断神经传导,使神经末梢丧失痛觉传导功能。
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腰椎下方的椎管内,通过药物的向上扩散达到麻醉效果。
三、表面麻醉表面麻醉是一种通过将麻醉药物涂抹或喷洒在皮肤或其他表面来产生麻醉效果的办法。
表面麻醉通常应用于局部切割和疼痛性操作,例如取血、皮肤表面操作等。
常见的表面麻醉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物和冷冻麻醉药物。
局部麻醉药物是通过直接影响局部神经末梢或阻断痛觉传导来产生麻醉作用。
冷冻麻醉药物则是通过皮肤低温刺激来抑制局部痛觉传导,达到表面麻醉的效果。
总结而言,麻醉办法主要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表面麻醉三种。
根据手术或治疗的需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麻醉办法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各种麻醉方法概述
![各种麻醉方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80ea38fe53a580216fcfe27.png)
绝对禁忌证:不合作的病人、进针部 位有感染、凝血功能障碍。 相对禁忌证:神经系统疾病、外周感 觉和运动异常、呼吸功能不全及心血 管系统并发症。
硬膜外阻滞的禁忌证
硬膜外阻滞并发症
全脊椎麻醉:循环呼吸支持 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中毒) 导管折断 硬膜外间隙出血、血肿和截瘫
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隙联合阻滞
全身麻醉
【概念】
全麻药使患者神志、痛觉消失,反射抑制 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特点:功能性消失、可逆性 诱导期—维持期—苏醒期
全身麻醉
【分类】 吸入全身麻醉 (inhalation anesthesia) 静脉全身麻醉 (intravenous anesthesia)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常用的吸入麻醉药
吸入全麻、静脉全麻、静吸复合全麻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
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 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 联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
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
腰麻(蛛网膜下缝阻滞麻醉)、硬膜外阻滞、 椎管内联合麻醉(硬-腰联合)
0.5%布比卡因8-15mg,用10%的GS配成重比 重液。麻醉效果几乎在注药后1min内产生, 20min左右麻醉平面固定,维持2-2.5h。
腰麻的适应证 2~3小时以内的下腹、盆腔、 下肢及肛门和会阴部手术。
腰麻的禁忌证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全身严重感染 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感染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心衰 休克病人 脊椎外伤或结核 凝血功能障碍 精神病及不合作的小儿
硬膜外阻滞常用药
全身麻醉与麻醉深度之介绍
![全身麻醉与麻醉深度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44b6bb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e.png)
全身麻醉与麻醉深度之介绍麻醉是一种在手术和其他医疗过程中广泛使用的药物技术,它通过抑制病人的神经系统活动来达到镇静、无痛和无意识的目的。
全身麻醉是一种用于手术的常见形式,它使病人完全失去意识并无感觉地接受手术。
全身麻醉的实施需要精细地纳入麻醉深度的考虑。
麻醉深度是指病人在全身麻醉下的意识程度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程度。
麻醉深度的控制在手术过程中非常重要,它可以直接影响病人的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情况。
一、麻醉深度的分类根据麻醉深度,全身麻醉可以分为浅度麻醉、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三种。
1. 浅度麻醉:此时病人处于部分意识状态,还能感受到局部疼痛和刺激,但没有疼痛感、焦虑感和意识。
在各种小型手术和需要局部麻醉的手术中,浅度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2. 中度麻醉:病人完全失去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但呼吸和心跳仍然保持正常。
大多数手术通常在中度麻醉下进行,这种麻醉深度可以提供最佳的手术条件。
3. 深度麻醉:此时病人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基本上没有任何反应。
深度麻醉主要用于复杂手术或需要维持昏迷状态的患者,比如心脏手术等。
二、麻醉深度的监测和控制为了确保麻醉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麻醉深度的监测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测量麻醉深度,包括生理学指标、进针射频、脑电图(EEG)等。
医生可以通过这些监测方法来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以达到所需的麻醉深度。
三、全身麻醉的风险和副作用虽然全身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但它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副作用,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有肺部和心脏疾病的患者。
常见的全身麻醉风险和副作用包括呼吸功能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使用全身麻醉之前,医生必须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这些风险。
结语在现代医疗实践中,全身麻醉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舒适度的重要工具。
通过正确监测和控制麻醉深度,医生可以提供最佳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
然而,对于全身麻醉的风险和副作用的认识也是必要的,以便医生和患者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麻醉方式选择及风险告知
![麻醉方式选择及风险告知](https://img.taocdn.com/s3/m/3a3397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d.png)
麻醉方式选择及风险告知麻醉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旨在使患者在手术或其他疼痛相关的医疗程序中无痛或减轻痛苦。
麻醉的选择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执行麻醉时的风险告知内容。
一、麻醉方式的选择在进行手术前,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的类型、持续时间、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来选择麻醉方式。
通常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麻醉方式:1. 全麻:全麻是一种使用药物使患者完全丧失意识和痛觉的麻醉方式。
在全麻下,患者会接受用于呼吸的通气管和麻醉药物的静脉注射,以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稳定。
全麻适用于较大手术或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情况。
2. 局麻:局麻是一种仅在局部区域麻醉的方式。
麻醉师会在手术部位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手术期间对疼痛无感知。
局麻适用于小型手术或表面手术。
3. 区域麻醉:区域麻醉是一种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麻醉特定区域的方式。
麻醉师会在具体区域注射麻醉药物,防止疼痛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区域麻醉适用于手术范围较小且局部麻醉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如剖腹产手术等。
4. 静脉麻醉:静脉麻醉是一种通过麻醉药物的静脉输注来产生麻醉效果的方式。
这种麻醉方式不需要使用通气管,适用于短时间手术或不适合接受全麻的患者。
二、风险告知在手术前,麻醉师有义务向患者告知使用特定麻醉方式时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与特定麻醉方式相关的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麻醉风险和并发症:1. 麻醉过敏反应:某些患者可能对麻醉药物过敏,导致过敏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包括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
2. 意识丧失时间延长:全麻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后醒来需要更长时间恢复意识。
3. 呼吸抑制:麻醉药物可能抑制呼吸系统的功能,导致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
4. 神经损伤:特定的麻醉方式可能与神经损伤相关,尤其是在区域麻醉下可能存在此风险。
5. 恶心和呕吐:手术后恢复期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和呕吐的不适症状。
在告知风险时,麻醉师应解释每个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处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课件
20
静脉麻醉
由静脉注入全麻药而产生全麻作用
近年来发展趋势是由静脉分别给予多种药物 (麻醉药和辅助药),以相复合的方式来完 成全身麻醉状态
国内称作“静脉复合麻醉”或“全凭静脉复
合麻醉”,国外沿称“平衡麻醉”,含取长
补短之意
精选课件
21
静脉麻醉优点
麻醉中患者不紧张、舒适、无痛 诱导迅速、平稳,循环系统稳定 对呼吸道无刺激、无燃烧爆炸的危险 充分发挥各种药物的优点,互补缺点,仅用较小剂
被动性
手术的多少,是否有急诊手术,手术患者的思想情况等,麻醉医师知 之甚少,无法预见,工作性质被动性强。
风险性
“麻醉无大小”,凡麻醉都具有危险性,因此麻醉科是医 院中高风险科室,医疗事故及意外较多。
精选课件
5
麻醉工作的范围
手术麻醉:实施麻醉、围术期管理 管理麻醉恢复室和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急救复苏 疼痛治疗 科研教学等
量到到麻醉目的 血液中麻醉药物浓度的高低,直接决定麻醉深度 苏醒快,可用相应的拮抗剂催醒 对环境无污染
精选课件
22
静脉麻醉缺点
麻醉分期不易辨认,影响判断麻醉深浅
一旦剂量过大,麻醉过深,不能较快达到减 浅麻醉的目的
用药较多,药物间相互作用比较复杂
精选课件
23
静脉麻醉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合理选择用药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强监测和责任心
麻醉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张勇
精选课件
1
一、麻醉概述
精选课件
2
概述
麻醉学是一门研究消除手术疼痛,保证患者安全, 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学科。
麻醉工作包括对手术麻醉期间患者的生命活动和生 理功能(如心跳、呼吸、血压和代谢)进行监测、 调控和支持
麻醉学是研究临床麻醉、镇痛、生命复苏及重症监 测治疗的临床二级学科
麻醉科是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
精选课件
3
麻醉的工作特点
重要性
近20年来麻醉专业的发展对医院业务建设起着重大作用, 手术禁区的突破,外科学的进步及危重病人死亡率的降低, 无一不是在麻醉学发展下取得的。
专业性
麻醉学是一门完全独立的专业性极强、理论性全面的学 科,其发展趋势是精细的专业分工和多学科的综合统一。
患者可自主呼吸,也可施行正压通气
喉罩介于气管插管与面罩通气之间
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新型通气道
精选课件
13
第一代喉罩
精选课件
14
第二代喉罩
精选课件
15
第三代喉罩
精选课件
16
喉罩通气优点
操作简便
置入容易
损伤小
通气管理确实
精选课件
17
喉罩通气缺点
不能防止反流和误吸
不宜用于饱胃及有反流危险患者
精选课件
30
椎管内麻醉的绝对禁忌症
病人不能合作或拒绝椎管内麻醉 穿刺部位感染、全身性感染或脓毒血症病人 出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或应用抗凝治疗病人
精选课件
31
椎管内麻醉的相对禁忌症
术前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有外周神经感觉和运动 异常的病人
呼吸功能不全及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 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心脏瓣膜疾病的病人 早期休克处于代偿期的病人 脊柱严重畸形、脊柱外伤和慢性腰背痛的病人
缺点
可引起循环等各系统的应激反应,特别是血压骤增、心 率加快,甚至心律不齐,应警惕和预防
精选课件
11
气管内插管并发症
牙齿脱落
口腔粘膜损伤
声门损伤
下颌脱臼
杓状软骨脱臼
咽喉炎
支气管痉挛
气管动脉瘘:最严重的并发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气管狭窄:后期的严重并发症
精选课件
12
喉罩通气(LMA)
喉罩(lanryngeal mask,LMA)插入咽喉部, 充气后形成一个密封圈
漏气
气道压力过高时发生
部分梗阻
置入喉罩时将会厌推向后覆盖喉口所致
精选课件
18
喉罩通气适应症
气管插管困难患者
急救复苏
伴有严重并发症患者
特别是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及颅内高压患者
精选课件
19
喉罩通气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未禁食 妊娠>15周 药物中毒 裂孔疝 气管受压软化
相对禁忌症
呼吸道分泌物较多 咽喉部肿瘤 特殊体位 肺纤维化等肺顺应性降
神经及神经丛阻滞
定义:向在体表容易达到的部位下的神经干或神经
丛注入局麻药而获得的麻醉方法
包括:颈丛阻滞
臂丛阻滞及上肢神经阻滞
腰骶神经丛阻滞及下肢神经阻滞
躯干神经阻滞(肋间、椎旁、会阴神经阻滞) 脑神经阻滞(三叉神经、舌咽神经阻滞) 交感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胸腰交感神经阻滞)
精选课件
28
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
从理论上讲椎管内麻醉阻滞了脊神经,因此可 以满足所有脊神经支配区域的手术。
但是对于某些手术(如颈部、上胸部、腹部) 椎管内麻醉并不是一个完善的麻醉方法。
因此是否选用椎管内麻醉,应根据病情、手术 性质和要求、各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权衡利弊。
精选课件
29
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
腹部手术 下肢手术 妇科手术 部分胸壁手术 术后镇痛
精选课件
32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是近十几 年来兴起的一种椎管内阻滞的新技术
CSEA综合了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弥 补了两种麻醉方法的各自弊端
将“可靠”的脊麻与“灵活”的硬膜外麻醉 技术联合应用,达到取长补短的功效
实践性
麻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麻醉的各项专业知识 和技术操作必须过得硬。
机动性
麻醉科是一个急救性科室,突发性任务多,担负着医院
内外的急救和复苏任务。精选课件
4
麻醉的工作特点
连续性
麻醉科承担着紧张而繁重的手术麻醉任务,麻醉医师长时间不知疲 倦地连续工作,常常无上下班之分,又要担当极大地麻醉风险。
精选课件
6
二、麻醉方法的分类
精选课件
7
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 部位麻醉 局部麻醉 针刺镇痛与麻醉 复合麻醉
精选课件
8
(一)全身麻醉
精选课件
9
全身麻醉
吸入麻醉 静脉麻醉 基础麻醉(直肠注入、肌肉注射)
精选课件
10
气管内插管
优点
增加安全性,保障肌松剂使用 方便呼吸管理,方便手术操作 减少呼吸道死腔,增加有效通气量 便于吸入麻醉药使用
精选课件
24
(二)部位麻醉
精选课件
25
部位麻醉
椎管内麻醉 神经及神经丛阻滞
精选课件
26
椎管内麻醉
定义:通过脊椎间隙向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注
入局部麻醉药,阻断脊神经的前根、后根 (植物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的兴奋传递而获
得麻醉的方法。
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膜外间隙阻滞 骶管阻滞
精选课件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