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笔墨纸砚”

【摘要】集萃万物生长的精华,获取博采众长的灵感,中国文房四宝的演进,伴随着中国人生存活动的延伸和精神世界的升华,它通过手工工艺,传递劳动、智慧、创造和情感,激发了中国人的艺术生活。《论语·魏灵公》里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笔墨纸砚的一些发展历史、运作原理对于其画好中国画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原料发展过程智慧

【正文】

有别于西方油画的油性颜料和刷笔性质的油画笔,笔墨纸砚是画中国画的传统工具。《论语·魏灵公》里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笔墨纸砚的一些发展历史、运作原理对于其画好中国画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广博丰饶的大地,孕育书写工具的温床。笔墨纸砚技术的诞生与流变,蕴含了物尽其用的朴素情感,绽放出器物与先人心灵对话的智慧灵光。安徽宣城,古称城宣州,是历史悠久的制笔中心。当地人相信蒙恬造笔的故事就发生在宣州。蒙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因统帅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而青史留名。同时他发明毛笔的传说流传久远。公元前三世纪晚期,组织严密的秦军发动了统一天下的战争。作为这支队伍里的将领,蒙恬的征战岁月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战报、文书。然而老式的毛笔却不能满足便捷书写的需要。原始的制笔工艺,笔头的笔毛通过丝线包裹在笔杆外围,然后涂漆加固。这种方法制作的毛笔,因为笔头的中空结构,容易分叉,影响到使用效果。在打仗的间隙,蒙恬带领部下对毛笔进行了改良,将笔头嵌入腔内,由外裹式到内嵌式的形制改变,使笔头和笔管融为一体,新的毛笔就这样诞生了。竹子是笔杆制作最常见的材料,笔头是动物的毫毛,把它嵌入竹制的笔杆内,这是中国毛笔的基本样式,这种样式从两千二百多年前一直延续至今。

毛笔诞生后,许多动物的羽和毛都被作为笔头的原料,不同弹性、强度的锋颖激发着历代笔工的想象,甚至连人的胡须、胎毛都可以用来做笔。经过历代先人的发展尝试,取自野兔、黄鼠狼、山羊的笔头原料,最终形成了兔毫、狼毫、

羊毫三大品种。每当进入秋季,气温降低,野兔会新长出细毛用于保暖。这些细毛是制作兔毫笔笔头的最佳原料之一。同一只兔子,部位不同,毛的质地也不一样,背部黑颜色的黑尖是最好的紫毫。兔毫笔属于健毫笔,笔豪挺拔尖锐,适于表现硬的笔触。羊毫笔的品质,首先取决于羊毫本身的质量。湖州一带山羊素有盛誉,尤其是身体健壮的育龄公羊,腋毛的尖端锋颖长而匀细、性柔软,是笔头原料的精品。长锋羊毫锋长、柔软、蓄墨量大,使用时用锋中正,能提能按,纵笔顺利、运转圆润、回旋适意,一旦运用得当,就会产生枯润成趣、墨色多变的绘画效果。黄鼠狼仅尾尖之毫可供制笔,性质坚韧,仅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也属健毫笔。历史上,丰富的笔头原料,带来了多样化的毛笔选择,为书画家个性风格的展现提供了空间。从古到今,毛笔与中国绘画一路同行,一管之笔,源于自然,来自手工,是古代中国独创的书写工具,软笔、柔毫,中国人手中的毛笔,凝聚着生气淋漓的精神与气象,触发了无穷展现的可能与想象。

古代制墨,多用松木烧出烟灰作原料,故名松烟墨。烟是动植物未尽燃烧而生成的气化物,烟遇冷而凝固生成烟炱,烟炱有松烟炱和油烟炱之分。烟是制墨的重要原料。中国制墨所采用的烟料,可分为松烟和油烟两大类,其中尤以使用松烟历史最为悠久。古代徽州,大山怀抱,丰富的松树资源、纯净的水质和精湛的工艺,是徽墨一举成名的秘籍。笔出狡兔毫,墨出青松烟。从汉代开始,最早的人工墨大多以松烟为主要原料。古法烧烟的流程,要点在于封闭的烟道。搜集松枝燃烧产生的烟,由此制作的佳墨一枚,可与黄金等价。“松蟠山谷、冷光翠色、富含脂肪、细洁清烟。”正是王宾虹在《论造墨》中对松烟的描述。把松根剖开来之后,出现像鸡肉丝一样的材质的油性是最好的,油性越好的墨的清远度、质感越好。松烟墨特点是浓黑无光,入水易化。宜画人物须眉、翎毛和蝶翅等。公元二世纪之前,矿物质作为绘画原料曾经大量运用。伴随着人工墨的使用,中国画的颜料如朱砂、雌黄、青雘等,一直取材于大自然。天然的原料,随类赋彩的丹青妙笔,浓郁、鲜明、典雅,创造出中国画的色彩风格。秋天,油桐籽收获的季节,木油桐的种子藏在果实里,种子榨出的油俗称桐油,它是油烟制墨原料的一种。利用油烟代替松烟制墨,以摆脱松树供不应求的困境,属于徽州古代制墨师的首创。黄山屯溪老街,新安江畔,上好的桐油,利用灯草引燃油料,再用容器罩在火焰上方,这时将容器熏黑的烟,就是制墨所用的油烟。油烟墨的特点

是“坚而有光,黝而能润,舐笔不胶,入纸不晕”。屠隆《考盘余事》卷二:“余尝谓松烟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烟墨姿媚而不深重。”,这是很好的概括。

砚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砚台是石砚。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徐公砚、木胎漆砂砚等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广州肇庆,古称端州,名列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就出自于此。横渡西江羚羊峡,目标对岸的斧柯山,这是一千三百年前古人开采砚石的必经之路。江水下方,河床底部的岩层深处,埋藏着最优质的砚石层。阴冷的坑道,地处西江水面一百米以下。古代中国,用作制砚的原料广泛,而以石质砚最为常见,端砚之所以独领群砚风骚,在于它有助研磨、发墨的石质,也在于它天生丽质的石品。

在纸张发明之前,缣帛是绘画很好的载体。养蚕、缫丝、丝织,是中国古代的一系列重大发明。传说黄帝的后妃螺祖开始养蚕,并发明织丝法。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丝织业已相当成熟。缣帛柔软轻便,幅面宽广,宜于画图, 但其价昂贵,普通人用不起。幅员辽阔的中国,植物种类数以千计,但适用于造纸的树种则寥若星辰。纸出现之前,现存最早的中国文字刻在甲骨上,直到竹简翻动的响声迎来“百家争鸣”的时代。纸浆造纸术的灵感来自处理纺织原料的启示。漂洗蚕丝,总会在水面留下一层白色的絮状物,此情此景,让工匠们灵光闪现。树皮、碎布、麻头、渔网等等,经过原料分解与组合的无数次试验之后,造纸术开始诞生。纸的发明,让人类文明告别繁复重负,一路轻装前行。中国书画的专业用纸,为什么会是宣纸?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当然,宣纸是历代工匠改良的结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霜降之后,安徽泾县迎来了独有的青檀砍条季。青檀、榆科、落叶乔木,它表皮中的韧皮纤维层叫檀皮,是宣纸制作的主要原料。中国书法与绘画的风格流变,纸不仅是参与者,还是最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