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地基危害及处理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液化地基处理方案及比较

液化地基处理方案及比较

液化地基处理方案及比较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地基液化是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

例如,饱和沙土在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往往会导致建筑物基础的破坏和上部结构的损坏,由于地面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场地液化处理一直是土力工程研究的重点。

根据对国内外地基失效案例的分析和统计,80% 的地基失效案例是由土壤液化引起的。

因此,地基液化的分析和处理是地基抗震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液化场地;地基处理;抗液化措施一、液化土层地基形成原理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各项建设事业也全面展开,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沙土是可液化土地基地主要土类。

这种不良地基的具体表现是土体黏性较弱,沙土黏性不够接近。

当可液化土地基上的荷载增大时,地基土中的水压力会迅速上升。

这时,地基土会立即失去原有的抗剪强度,然后发生液化。

此外,地基土层失去抗剪强度后,其承载能力将消失,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将大大降低,容易发生地基位移或地面塌陷。

在地下水作用下,松散砂土和粉砂将达到饱和。

在这种情况下,振动使土体变得更加致密,从而使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

但在短时间振动过程中,突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没有时间消散,从而降低了土颗粒间接触点原来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

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孔隙水压力增大,土层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得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地基地液化现象。

可以看出,影响液化的主要因素是颗粒大小分布、渗透性、相对密度、土层深度、地下水位、震度和持续时间等。

二、地基液化的机理浅层松散粉土和砂土在受到地震波的往复振动时,导致饱和粉土和砂土的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加,使土体的有效应力减小甚至完全消失。

液化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来自地震沉降,尤其是地震不均匀沉降。

产生地基液化的条件可概括为:足够强的地震力、浅层地震、松散地震、饱和地震、沙土地震和低黏性粉土地震。

其中:足够的地震力可以使土颗粒振动,浅层是指土层地上覆压力和侧压力较低,松散是指土的强度和密实度较小,饱和度是由于地震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增加和有效应力的减小,低粘度的沙土和粉土是指粘土含量低、粘聚力弱。

地震对土壤液化的影响与防治技术研究

地震对土壤液化的影响与防治技术研究

地震对土壤液化的影响与防治技术研究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对土壤液化产生重大影响。

地震的振动波能够引起土壤颗粒之间的相对位移,导致土壤整体变形和液化。

本文将探讨地震对土壤液化的影响以及目前的防治技术研究。

一、地震对土壤液化的影响1. 地震波导致土壤的振动:地震波的传播会引起土壤颗粒的震动和变形。

当地震波通过土壤时,土壤颗粒会发生相对位移,导致土壤内部发生塑性变形。

这种土壤的振动使土壤内的孔隙水压力上升,从而降低土壤的强度,造成液化现象。

2. 土壤液化引起地基沉降:当土壤受到地震波的作用,孔隙水压力升高,土壤失去强度,会导致地基的沉降。

这种沉降现象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造成威胁,甚至引发建筑物倒塌等灾害。

3. 地震引发液化喷流现象: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土壤中的水分被压实,形成高压水层。

当地震波通过时,高压水层突然释放,形成喷流现象。

这种喷流现象不仅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破坏,还可能导致地下管道的破裂和气体、液体的溢出,进一步加剧灾害。

二、防治技术研究1. 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土壤的抗震性能和抗液化能力。

其中包括添加固结剂或增加骨架支撑等方法,以增强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液化风险。

2. 基础工程技术:采用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如扩大基础面积、增加基础深度和加固地基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弹簧隔震、减振器等技术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

3. 沉积物加固技术:对于存在高液化风险的地区,可以采用加固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使用排水井、抽水措施等手段,有效降低土壤的孔隙水压力。

4. 地震灾害预警系统:建立地震灾害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和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强度,预测地震对土壤液化的影响。

提前采取措施,包括疏散人员和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等,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

总结起来,地震对土壤液化造成的影响巨大,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通过不断研究和应用防治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对土壤液化的影响。

液化地基处理措施

液化地基处理措施

液化地基处理措施概述液化地基指的是土壤在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失去强度,变成类似液体的状态。

液化地基的出现会给土木工程带来严重的灾害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减轻液化地基对工程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液化地基处理措施。

1. 地基改良液化地基的处理一般从地基改良开始。

地基改良是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减少液化的风险。

1.1. 振动加固振动加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通过振动的力量改善土壤的密实度和强度。

这可以通过振动压实法、振动碾压法或振动激化法来实现。

振动加固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抗震性能,降低液化地基的风险。

1.2. 地下加固地下加固是指在液化地基下方进行加固,以减少地震时土壤的液化。

常见的地下加固方法包括注浆加固、桩基加固和挤密加固。

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

1.3. 地基处理剂地基处理剂是指一些添加到土壤中的化学物质,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抗液化性能。

常见的地基处理剂包括水泥、石灰、聚丙烯酰胺等。

这些地基处理剂可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2. 结构设计除了地基改良外,结构设计也是液化地基处理的重要环节。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液化地基对工程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抵御液化产生的载荷。

2.1. 基础设计基础设计是指建筑物或结构的底部的承载系统。

在液化地基处理中,基础设计需要考虑液化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常见的基础设计方法包括扩大基础、增加基础长度和加固基础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2.2. 结构抗震设计结构抗震设计是指在设计建筑物或结构时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

在液化地基处理中,结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时的液化地基影响。

常见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增加构造墙、加固柱子和使用减震设备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液化地基带来的破坏。

3. 监测与评估液化地基处理措施的实施后,需要进行监测与评估来验证处理效果,并及时采取补充措施。

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及比较

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及比较

地基处理结课论文题目: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指导教师:赵少飞班级:土木B07-2姓名:李晗学号:200705024205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摘要:本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液化地基的形成原因,对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对比及其适用情况。

关键词:地基液化、地基处理、换填法、强夯法、碎石桩、砂桩正文:一、地基液化及其危害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地基的液化现象。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

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时间等。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

二、处理方法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理。

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等。

1、换填法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

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

根据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换填法不仅可以解决工程地基处理问题,而且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并且可缩短工期等。

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及比较

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及比较

地基处理结课论文题目: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指导教师:赵少飞班级:土木B07-2姓名:李晗学号:200705024205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摘要:本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液化地基的形成原因,对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对比及其适用情况。

关键词:地基液化、地基处理、换填法、强夯法、碎石桩、砂桩正文:一、地基液化及其危害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地基的液化现象。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

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时间等。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

二、处理方法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理。

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等。

1、换填法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

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

根据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换填法不仅可以解决工程地基处理问题,而且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并且可缩短工期等。

探讨砂土液化危害及地基处理措施

探讨砂土液化危害及地基处理措施

1 引言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在过去的多次强震中,砂土液化引起的各种灾害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震害现象。

近年来,随着地震活动的发生,特别是发生在1964年日本新泻的7.6级地震,因为河岸附近液化砂土面积大,大量的建筑物被损坏,倒塌毁坏房屋2130栋, 6200栋建筑受损,31200栋受到轻度损伤。

在我国邢台1966年发生的6~7级地震,也在涤阳河附近很大面积地发生了砂土液化,并引起喷砂导致大量的堤坝崩溃,河道建筑物被破坏。

1975年海城发生7.3级地震和唐山的7.8级地震均造成大量的液化砂。

其中唐山地区发生两次特大地震,震后几分钟地面开始发生大面积的砂土液化、喷水冒沙数小时,导致地表开裂下沉,最终使建筑物陷入裂缝当中。

其他国家,如:美国阿拉斯加地震时大量饱和砂土液化引起各类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也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砂土液化特性的探索和研究。

2 砂上的液化机理分析由于地震的荷载作用会使饱和砂土发生液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基础的压实度不足,孔隙水压力在动态荷载作用下上升,大大降低了土体的有效应力,使颗粒一直处于悬浮状态,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变形增大;二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会变得更长,从而造成喷砂或由使砂土从固体状态变为液体流动状态,液化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液化过程示意在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内颗粒收到的惯性力作用不同,因此在新的应力对土粒间的接触点产生新的应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一定值时,就会破坏土壤颗粒之间的原始连接,土壤结构可能会突然崩溃,土粒之间脱离接触。

同时,由于荷载的突然作用,孔隙水排出不及时(相当于不排水状态),引起孔隙压力上升,造成一定的损失,土体强度降低甚至出现疏松砂(泥)状态。

饱和砂土土体振动液化后,孔隙水压力逐渐降低,土量沉降形成堆积。

3 影响砂土液化的原因及判别3.1 砂土液化的判别(1)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9级时,若在场地发现有饱和砂土以及粉土时,就应该及时地对土层液化进行判断。

混凝土地基的抗液化处理方法

混凝土地基的抗液化处理方法

混凝土地基的抗液化处理方法一、液化的危害及混凝土地基抗液化的必要性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重要。

然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却时有发生,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其中,液化现象是地震引起的破坏性最强的一种现象之一。

液化现象指的是在地震时,土壤因振动而变得液态,从而导致地基失稳、地面沉降,严重时甚至导致建筑物的倒塌。

因此,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抗液化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混凝土地基抗液化的处理方法1.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抗液化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壤的抗液化能力,从而减小液化的危害。

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固地基:加固地基的方法有灌浆、钢筋加固、加固土壤等。

灌浆是将水泥浆注入土壤中,使其形成坚固的土体,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钢筋加固是将钢筋嵌入土壤中,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土壤的强度和抗震能力。

加固土壤是将加固材料(如钢筋、石子、碎石等)掺入土壤中,形成加固土壤体,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2)改良地基:改良地基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土壤的抗液化能力。

常用的改良地基方法有加入填充材料、提高土壤密度、掺入化学药剂等。

2. 混凝土处理混凝土处理是抗液化处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混凝土是一种强度高、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在地震时能够有效地吸收振动能量,从而减少液化的危害。

混凝土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固混凝土结构:加固混凝土结构是通过加装加固材料(如钢筋、碳纤维等)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从而减小液化的危害。

(2)加强混凝土的抗震性能:加强混凝土的抗震性能是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添加适量的外加剂等手段来提高混凝土的抗震能力。

(3)加固混凝土地基:加固混凝土地基是通过在地基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地基和混凝土结合体,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从而减小液化的危害。

三、混凝土地基抗液化处理的实施步骤1. 地基处理(1)前期调查:了解地震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土层结构,确定地基处理的方案。

液化地基危害及处理方法研究

液化地基危害及处理方法研究

液化地基危害及处理方法研究土层液化会导致地基产生形变,从而造成对地基上建筑物的损害。

在地震区进行建筑工程,需要考虑砂土地基的液化问题。

本文研究了地基液化形成的条件,液化地基危害,提出防止地基液化的思路,研究了防止地基液化的处理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于在震区进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标签:地基液化危害0 引言松散的砂土,含水达到饱和后,受到外界动力作用时,颗粒间隙间水压力急剧上升,水压力尚未全部消解时,砂土、粘砂土接触点传递的压力减小,砂土颗粒呈现悬浮状态,成为液体状态而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出现液化现象,使地基承载力消失,此即土层的液化现象。

土层液化会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液化土向低处流动,从而造成对地基上建筑物的损害。

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在地震区进行建筑工程,需要考虑砂土地基的液化问题。

1 地基液化形成的条件砂土液化形成的条件与砂土粒径、砂土密度、砂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强度、地震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

砂土粒径是决定砂土液化的重要因素。

砂土粒径在0.075~0.100毫米之间时,砂土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

通常粒径在0.075~0.100毫米之间砂土含量达到总重40%以上时,砂土液化可能性增加。

砂土相对密度影响砂土的动力稳定性,是决定砂土液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砂土相对密度小于70%时,容易发生液化现象,砂土相对密度大于70%时,不会发生砂土液化现象。

粘性土影响砂土液化,砂土中粘粒含量越高,越不容易发生砂土液化。

砂土层越深,覆盖压力大,不易发生砂土液化现象,在有效覆盖压力小于50千帕的区域,易发生砂土液化现象。

地震烈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越易发生砂土液化现象。

2 地基液化的危害2.1 砂土液化的危害的表现地震是引起砂土液化的主要原因,另外机器振动、打桩和爆破,也可以引起砂土的液化。

砂土液化的变形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沉陷,或者造成地基液化流滑形成滑裂,造成房屋开裂,铁路轨道悬空或拉裂,路面塌陷、开裂、坍滑,桥梁折断,河道淤塞,农田掩埋,坝体失稳等。

五种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

五种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

五种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液化地基是指在地震时地下土层失去承载力,导致地面产生塌陷现象。

液化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或者损坏,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处理措施。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液化地基处理措施:1.地基加固措施:地基加固是最常见的液化地基处理措施之一、通过在地基中注入灌浆材料,如混凝土或水泥浆,可以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

此外,也可以通过预压地基或增厚地基的方式来加固地基。

2.地基隔振措施:地基隔振是通过在地基与建筑物之间添加弹性元件,如橡胶垫或钢板等,将地震能量吸收和分散到地基之外。

这种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3.消能措施:消能措施是通过在地基中添加吸能装置,如阻尼器、摩擦装置等,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对地基的影响。

这种措施能够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保护地基和建筑物的安全。

4.减振措施:减振措施是通过在建筑物中添加减振装置,如阻尼器、贮能器等,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振动。

这种措施能够有效减缓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和人员安全。

5.地基改良措施:地基改良是指通过改变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和组成,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加固、加密、排液和预压等。

通过地基改良可以有效减少液化地基的发生概率和程度。

综上所述,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包括地基加固、地基隔振、消能、减振和地基改良等。

不同的处理措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组合使用,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在实施液化地基处理措施时,需要根据地震活跃度、地基土的性质、建筑物的重要性等因素来制定合适的方案。

浅析液化土危害及桩基在液化土层中的抗震验算

浅析液化土危害及桩基在液化土层中的抗震验算

浅析液化土危害及桩基在液化土层中的抗震验算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液化土对桩基的危害及桩基在液化土层中的抗震验算。

关键词:液化土;液化震害;桩基液化抗震验算引言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中遇到地基土中出现液化土的情况,液化土发震液化时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桩基设计中如对液化土的处理不周,则会遗留桩基受震损害的隐患,以下将对液化土的危害性及桩基在液化土层中的抗震验算进行详述。

一、液化土的危害1、上浮液化后的土象液体一样,处于土中的轻的物体会上浮,并造成底板、地板上鼓、裂缝,井壁、地下室外墙开裂、破坏。

2、下沉与地基失效液化时孔隙水压上升,土中的有效应力减少,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很多,地基承载力下降,基础产生很大的下沉与地基失稳、不均匀沉降,这是建筑物最常遇到的液化震害形式。

3、侧向扩展与流滑当液化土层存在较大倾斜坡度时,其连同上覆的非液化土层的一起滑动的现象,称为“液化侧向扩展”,据统计,液化侧扩的发生范围多在距河边100~200米间,对河岸建筑与设施带来很大危害;当含液化土的土坡坡度较大时(如土坝等),液化时会产生大规模的滑坡,这种现象叫“流滑”,会给下流带来灾难。

二、桩基的液化震害1、液化但无侧扩土中桩的典型震害1)液化震陷液化土下沉导致承台与土脱空,若建筑物荷载在平面上分布不均匀,或液化土层性质或厚度不均匀则震后可能产生相当大的不均匀沉降。

2)桩身在液化层界面附近处产生裂缝主要是因为地震时土层的相对剪切位移很大,使桩身在液化层范围内或其界面上下受到过大的剪、弯作用所致。

3)桩基失效因桩长不足未伸入下卧非液化层足够深度或甚至悬在液化层中,桩基因竖向承载力不足而失效,桩基及其以上建筑产生下沉与倾斜。

2、有液化侧扩时的桩基震害除上述无侧扩时的震害外,还有液化侧向流动时土推力造成的桩基破坏,因而桩的损坏远比无侧扩时严重。

桩及上部结构震害的主要表现为:1)桩身在液化层底和液化层中部剪坏或弯折,因为承受不住流动土体的压力造成的巨大弯距与剪力;2)桩头部分连结破坏或形成铰;3)上部结构因桩身折断而产生不均匀沉降;4)对高层建筑因重心移位而产生较大的附加偏心弯距,使内陆一侧的桩产生拉力,从而只出现一个塑性铰;5)建筑物一般都有平面上的移位。

水利工程液化地基处理方案

水利工程液化地基处理方案

水利工程液化地基处理方案一、引言水利工程是指以调节、控制、利用水资源为主要目的,进行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工程。

在水利工程中,地基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液化地基处理更是其中的重点难点之一。

液化地基是指在地震作用或其他振动作用下,土体发生液化现象,失去了固体的支撑能力,导致基础沉降、倾斜甚至破坏。

因此,在水利工程中,液化地基处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液化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包括液化地基的成因、影响因素、处理技术以及应用实例等内容,以期为水利工程中的液化地基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液化地基的成因及影响因素1. 液化地基的成因液化地基是指地下土层在受到振动作用时,由于土体间孔隙水的排挤和土体结构的破坏,导致土体失去固体的支撑能力,出现液化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地震或其他振动作用所致,通常发生在砂土和淤泥中。

2. 影响因素液化地基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震烈度、土壤类型、土层深度、地下水位、地表荷载等。

其中,地震烈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将会增加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导致土体液化。

三、液化地基处理技术1.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液化地基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增强其抗震性能,减缓土体的液化速度和程度。

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加固灌浆、钢板桩处理、振动加固等。

2. 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通过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增强其抗震性能和抗液化能力。

常用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土体填充、排土加固、预应力锚杆加固等。

3. 地基隔离地基隔离是通过设置隔离层,将液化地基与建筑物分离开,降低液化地基对建筑物的影响。

常用的地基隔离方法包括设置地基板、浮筑板等。

四、应用案例1. 某水利工程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案某水利工程所在地区地震频繁,地基土层多为淤泥和砂土,存在一定的液化风险。

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对地基进行了液化地基处理方案的制定。

方案主要包括地基加固和地基改良两大部分。

其中,地基加固采用了钢板桩和振动加固的方法,而地基改良则采用了土体填充和预应力锚杆加固的方法。

液化地基处理方法

液化地基处理方法

液化地基处理方法液化地基指的是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下含有大量水分而导致地面失去稳定性的现象。

液化地基的存在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来解决液化地基问题。

液化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两个方面。

预防措施旨在在建筑物兴建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液化地基的风险,而治理措施则是针对已经发生液化地基的区域进行加固和处理,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坚固地基:在建筑物兴建之前,应对地基进行全面的勘测和分析,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地基时应避免选择含有大量水分的地区,以减少液化地基的风险。

2. 排水系统:在地基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到排水系统的建设。

合理的排水系统能够及时将地下水排出,减少地基中的水分含量,从而减少液化地基的风险。

3. 振动控制:在建筑物兴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机械振动对地基的影响。

如果振动过大,会导致地基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加剧液化地基的风险。

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加固:对已经发生液化地基的建筑物,可以采取地基加固的方法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灌浆加固、钢筋混凝土加固等。

2. 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一种常用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改变地基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土体固化、土体增强等。

3. 地下水控制:在液化地基治理过程中,地下水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或者提高地下水排泄能力,可以减少地基中的水分含量,降低液化地基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液化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地基状况都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法。

液化地基处理是保证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液化地基的风险,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地基地震液化问题的无网格相关方法研究

地基地震液化问题的无网格相关方法研究

地基地震液化问题的无网格相关方法研究地基地震液化是指在地震中土壤中的固结水饱和,造成土壤失去了抗剪强度,从而引发了地基液化的现象。

地基液化问题对土木工程建设和地震防灾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工程方法在液化区域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经验来评估液化程度和确定设计参数,这些方法受到了建筑物和地震参数变化的限制。

在近年来,无网格相关方法由于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计算效率,在地基液化问题的研究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无网格相关方法是用非结构化网格或无网格网格化土体颗粒,以实现计算流体力学中的弹塑性体模拟。

这些方法将土体视为由大量离散颗粒组成的连续介质,并通过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模拟出土体的力学行为。

无网格相关方法在地基地震液化问题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颗粒法和格点法。

颗粒法是将土体看作是由大量互相作用的离散颗粒组成的连续介质,在计算中对每一个颗粒进行建模。

颗粒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颗粒间的联络力和摩擦力来模拟土体的力学行为。

颗粒法的模拟精度高,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土体的变形和破坏过程。

但是,颗粒法在处理大变形和大应变率问题时计算量较大,且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

格点法是将土体看作是由大量的格点组成的连续介质,在计算中对土体的宏观力学行为进行离散化。

格点法通过将土体模型离散化为格点,然后根据网格节点上的位移信息计算格点内的应力和应变。

格点法的计算速度快,可以较好地模拟土体的宏观本构关系。

但是,格点法在处理土体破裂和变形过程时的精度相对较低。

无网格相关方法在地基地震液化问题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震液化区的建筑物响应分析。

无网格相关方法可以模拟地震波在液化区域中的传播和建筑物的地震响应。

通过精确模拟地基液化过程,可以评估建筑物的加速度反应谱、位移响应和破坏过程。

同时,可以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评估不同设计参数对建筑物地震响应的影响。

第二,地基液化区的土体变形和失稳破坏分析。

无网格相关方法可以模拟地基液化区土体的变形过程和破坏模式。

强夯法处理液化地基的技术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强夯法处理液化地基的技术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强夯法处理液化地基的技术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液化地基是指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下土壤中水分饱和,造成土壤失去承载能力而流动,从而导致地基沉降、建筑物倾斜、结构破坏等问题。

为了处理液化地基问题,可以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

下面将介绍强夯法处理液化地基的技术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技术方案:1.地基调查与分析:首先需要进行地基调查,分析液化地基的性质、土层分布、土壤特性等。

通过地质勘察和试坑试验,确定液化地基的深度和范围。

2.桩基础加固:对于深部液化地基,可以采用桩基础加固的方法。

根据地基调查结果,设计合理的桩基础布置方案,施工时采用钻孔灌注桩、摩擦桩等方式进行加固。

3.强夯处理:针对浅部液化地基,可以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

强夯法是利用重锤的冲击作用使得土壤颗粒产生相互挤压和变形,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根据地基调查结果,确定强夯的位置、强夯次数和间距,进行强夯处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1.施工方案编制: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目标、施工步骤、施工工艺等。

根据土壤情况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和工具。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开始前,要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和清洁,检查设备和工具的运行状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3.施工操作规范: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强夯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严格控制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以防止过度振密导致地基坍塌。

4.施工记录和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记录,记录每次强夯的冲击次数和能量,并进行地基沉降和倾斜的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参数,确保处理效果。

5.质量验收与管理:完成施工后,要进行质量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对于不合格的施工,要及时进行整改和修正。

总结:强夯法是一种有效处理液化地基问题的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基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操作规范,做好施工记录和监测,进行质量验收和管理。

液化地基处理的基本对策.doc

液化地基处理的基本对策.doc

液化地基处理的基本对策现阶段,建筑企业如何处理液化地基基本情况?以下是中国下面梳理液化地基处理的基本对策专业建筑术语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小编通过建筑行业百科网站下面建筑知识专栏进行查询,梳理液化地基处理的基本对策情况,主要内容如下:液化的危害主要来自震陷,特别是不均匀震陷。

抗液化措施是对液化地基的综合治理,主要依据地基液化指数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对策。

液化地基处理注意事项:(1)倾斜场地的土层液化往往带来大面积土体滑动,造成严重后果,而水平场地土层液化的后果一般只造成建筑的不均匀下沉和倾斜,2001规范4.3.6条的规定不适用于坡度大于10O的倾斜场地和液化土层严重不均的情况;(2)液化等级属于轻微者,除甲、乙类建筑由于其重要性需确保安全外,一般不作特殊处理,因为这类场地可能不发生喷水冒砂,即使发生也不致造成建筑的严重震害;(3)对于液化等级属于中等的场地,尽量多考虑采用较易实施的基础与上部结构处理的构造措施,不一定要加固处理液化土层;(4)在液化层深厚的情况下,消除部分液化沉陷的措施,即处理深度不一定达到液化下界而残留部分未经处理的液化层,从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上看是较合适的,但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处理深度不应小于基础底面下液化土特征深度值和基础宽度的较大值;(5)液化的震陷量主要决定于土层的液化程度和上部结构的荷载。

由于液化指数不能反映上部结构的荷载影响,因此有趋势直接采用震陷量来评价液化的危害程度。

例如,对4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当精细计算的平均震陷值SE<5cm时,可不采取抗液化措施,当SE=5~15cm时,可优先考虑采取结构和基础的构造措施,当SE>15cm 时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基本消除液化震陷。

液化地基处理的基本对策:⑴强夯法:根据不同的土质条件和夯击能,可处理4~10m深度范围,处理的宽度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的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且不宜小于3m;⑵桩基或深基础:采用桩基础时,桩端伸入液化浓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不应少于0.5m,对其它非岩石土不宜少于1.5m;⑶加密法:包括振冲法、砂石桩法等,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采用振冲法和砂石桩法加固后,桩间土的标贯击数应大于液化判别标贯临界击数;处理的宽度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的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砂石桩法还不应小于5m;⑷换填法: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

地基土液化的处理措施

地基土液化的处理措施

地基土液化的处理措施摘要]液化使地基土丧失承载力、建筑物产生大量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开裂、倾斜或破坏,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遭受损失。

通过分析液化的形成条件及本质特性,提出在设计中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

[关键词]液化;强夯;碎石桩一、地基土的液化由饱和松散的砂土或粉土颗粒组成的土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液体”的现象,称为地基土的液化。

液化机理为:地震时,饱和的砂土或粉土颗粒在强烈振动下发生相对位移,使颗粒结构密实,颗粒间孔隙水来不及排泄而受到挤压,造成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

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的有效压应力趋于零,从而土颗粒上浮形成“液化”现象。

液化可引起地面喷水冒砂、地基不均匀沉降、地裂或土体滑移,造成建筑物开裂、倾斜或倒塌。

如1964 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和日本新泻地震,大范围砂土地基液化造成大量建筑物严重倾斜或倒塌破坏。

目前地基土液化的判别方法可分为初步判别法和采取一定检测手段的复判。

初步判别判可根据土层的天然结构、颗粒组成、密实程度、地震前和地震后的受力状态、排水条件以及抗震设防烈度并结合现场地质勘查等进行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有临界孔隙比法、液化空隙比法、临界加速度法、剪切波速法等。

复判主要是根据标准贯入锤击数、无粘性土的相对紧密度和少粘性土的相对含水量及液性指数判别。

二、地基土液化的影响因素影响地基土液化的主要因素有:1.土质条件,包括应力历史、结构、均匀程度、密度、土的类别;2.排水条件,包括地下水条件、渗透性、渗径等;3.静力条件,包括剪应力比、地貌特征等;4.动力条件,包括地震加速度、震级、波形、方向和频率。

综上所述土体液化与土体的物理性质、地震前的初始应力状况和地震动的特性关系密切。

三、地基土液化处理原理地基液化的外因是地震,内因一是土体密实度低(多数是由颗粒细且级配不好造成),二是颗粒间粘性小,三是地基土处于饱和状态且不具备排水条件。

土质液化的危害及对策分析

土质液化的危害及对策分析

土质液化的危害及对策分析摘要: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的建筑的过程中,土质液化是影响基础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预防、消除土质液化对于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于土质液化的机理及土质液化危害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影响土质液化的主要因素,同时分析了土质的有效应变力,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理对策,希望为我国的基建工程行业有所裨益。

关键词:土质液化;危害;预防引言土质液化指的是处于饱和状态的粉土或者是沙土在经过地震的作用下,结构发生压缩,土质内部的孔隙水压迅速增加,导致了土质的有效应力降低。

[1] [2]在此状态下,当有效应力彻底消失后,土质的状态会转化为近似于液体的状态,使土质完全丧失了原有的结构强度。

[3]土质液化表现在建筑物上主要有滑坡、震陷、冒水等现象,从而导致建筑物产生崩塌,毁坏。

例如日本在1995年的阪神地震所造成的房屋、堤坝、桥梁等垮塌的主要成因就是由于土质液化造成结构体侧向位移。

中国也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例如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等等,都是由于地震引发土质液化,造成建筑物、山体等大规模崩塌,引起大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4]因此本文对于土质液化的机理分析和相关的预防措施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

1.土质液化机理探究粉土以及沙土等粘性较低的土质的结构强度主要是来自于土体内部的小颗粒之间的摩擦阻力。

[5]从力学性质上来看,小颗粒之间存在的摩擦阻力较大时,土质会呈现出固体的状态;而当摩擦阻力降低甚至消失时,土质则会呈现出液体的状态,完全丧失结构强度,而地震是导致土质中摩擦阻力丧失的主要原因。

[6] [7]在地震的过程中,土质由于受到了惯性以及持续性的作用力的共同影响,土质中的小颗粒会产生多种排列方式,在力的作用方式、力的作用大小等存在差异,粘结强度,结构状态会被破坏最终造成土质的持续崩坏。

[8]沙土和粉土等无粘性土质由于受到了重力的影响,颗粒之间作用力的变化会导致颗粒产生密度变化,颗粒之间会沿着颗粒的空隙中施加作用力,孔隙中的水压增加,将土地颗粒转变为一种结构松散的,悬浮的状态。

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及比较

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及比较

地基处理结课论文题目: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指导教师:赵少飞班级:土木B07-2姓名:李晗学号:200705024205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摘要:本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液化地基的形成原因,对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对比及其适用情况。

关键词:地基液化、地基处理、换填法、强夯法、碎石桩、砂桩正文:一、地基液化及其危害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地基的液化现象。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

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时间等。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

二、处理方法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理。

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等。

1、换填法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

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

根据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换填法不仅可以解决工程地基处理问题,而且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并且可缩短工期等。

地基土液化及其防治

地基土液化及其防治

最新版整理ppt
11
2.3.4 液化地基的评价
液化等级是按液化指数的高低对地基液化危害程 度进行的划分,分为轻微、中等和严重三个等级, 见表2—7。
最新版整理ppt
12
2.3.4 液化地基的评价
当无喷液水化冒指砂数,较或小仅,在即洼0<地Il、E≤5河时边,有为零轻星微的液喷化水,冒地砂点面,
此时,液化危害性小,场地上的建筑一般没有明显的 沉降或不均匀沉降;
第二步,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最新版整理ppt
9
2.3.4 液化地基的评价
以上只是进行了是否可能出现液化的判别,对 可液化土可能造成的危害,需进一步进行定量 的分析。实际上,在同一地震烈度下,液化层 的厚度越大,埋藏越浅,土的密度越小,地下 水位越高,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N63.5,与临 界标准贯入锤击数儿相差越多,液化就越严重, 所造成的危害就越大。液化指数是比较全面地 反映了上述各因素的影响。
§2-3 地基土液化及其防治
2.3.1 地基土液化及其危害 2.3.2 影响地基土液化的因素
2.3.3 液化的判别 2.3.4 液化地基的评价 2.3.5 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
最新版整理ppt
1
2.3.1 地基土液化及其危害
地震时,饱和砂土和粉土的颗粒在强烈振动下发 生相对位移,颗粒结构有压密趋势,如其本身渗 透系数较小,短时间内孔隙水来不及排泄而受到 挤压,孔隙水压力将急剧增加,使原先由土颗粒 通过其接触点传递的压力(亦称有效压力)减小。 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则砂土和粉土颗粒处于 悬浮状态。此时,土体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有 如“液体”的现象,即称为“液化”。
当液化指数IlE>15时,为严重液化,危害普遍较重, 场地喷水冒砂严重,涌砂量大,地面变形明显,覆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化地基危害及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土层液化会导致地基产生形变,从而造成对地
基上建筑物的损害。

在地震区进行建筑工程,需要考虑砂土地基的液化问题。

本文研究了地基液化形成的条件,液化地基危害,提出防止地基液化的思路,研究了防止地基液化的处理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于在震区进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地基液化危害
0 引言松散的砂土,含水达到饱和后,受到外界动力作用时,
颗粒间隙间水压力急剧上升,水压力尚未全部消解时,砂土、粘砂土接触点传递的压力减小,砂土颗粒呈现悬浮状态,成为液体状态而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出现液化现象,使地基承载力消失,此即土层的液化现象。

土层液化会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液化土向低处流动,从而造成对地基上建筑物的损害。

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在地震区进行建筑工程,需要考虑砂土地基的液化问题。

1地基液化形成的条件砂土液化形成的条件与砂土粒径、砂土密度、砂土层埋
深、地下水位、地震强度、地震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

砂土
粒径是决定砂土液化的重要因素。

砂土粒径在0.075~0.100 毫米之间时,砂土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

通常粒径在
0.075~0.100 毫米之间砂土含量达到总重40%以上时,砂土液
化可能性增加。

砂土相对密度影响砂土的动力稳定性,是决
定砂土液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砂土相对密度小于70%时,
容易发生液化现象,砂土相对密度大于70%时,不会发生砂
土液化现象。

粘性土影响砂土液化,砂土中粘粒含量越高,越不容易发生砂土液化。

砂土层越深,覆盖压力大,不易发
生砂土液化现象,在有效覆盖压力小于50 千帕的区域,易发生砂土液化现象。

地震烈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越易发生砂土液化现象。

2地基液化的危害
2.1 砂土液化的危害的表现地震是引起砂土液化的主
要原因,另外机器振动、打桩和爆破,也可以引起砂土的液化。

砂土液化的变形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沉陷,或者造成地基液化流滑形成滑裂,造成房屋开裂,铁路轨道悬空或拉裂,路面塌陷、开裂、坍滑,桥梁折断,河道淤塞,农田掩埋,坝体失稳等。

2.2砂土液化危害的特点①砂土液化危害多出现在地
震之后,喷砂喷水、地基失稳、房屋倒塌常发生在地震之后,说明地震产生了降低砂土强度的作用,地基液化失稳是在静力作用下产生的;
②砂土地基液化对建筑造成的震害,主要以倾斜、沉降为主,倒塌建筑占的比例比较小;③液化砂土层有一定的减震作用,可以削弱地震波,所以在地震持续时间短时,砂土液化区受到的地震破坏比非液化区轻;
④液化产生后,液化砂土层会发生大面积流动,即使液化层水平分力很小,也会产生砂土层的大面积滑动。

3防止地基液化的思路①控制砂土层水分含量,控制砂土层的渗
透性,增加砂
土颗粒的直接接触,相互嵌入性提高,防止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产生。

通常采取的措施是防渗、排水等。

②改变砂土层的颗粒结构,增强砂土密实度,从而提高砂土层的结构强度。

通常采取的措施是振动加密、碎石桩、振动压实等。

③改变砂土层的组成,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对砂土层进行化学注浆,对砂土层进行砂土改良等。

④改变砂土层的围压,增加砂土层侧向约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反压护道方法。

4防止地基液化的主要方法
4.1 强夯法。

强夯法利用吊车和巨锤,利用高落距用巨
锤夯击地面,通过冲击使地基土层密实,提高土层颗粒的嵌入性,减小土层颗粒之间的孔隙,提高地基承载力。

强夯法可以对易于液化的土层进行地基加固,对于碎石土、砂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地基进行处理。

全液化地基处理面积大,且施工区域无重要建筑物时,适于使用强夯法。

强夯法设备简单、成本低、效果好、速度快。

4.2换填法。

换填法是通过改变砂土层的构成,来解决
砂土地基的液化问题。

通常砂土法的加固深度3〜4米,将
砂土以下一定范围内存在液化风险的土层挖去,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素土、碎石、灰土等材料,分层夯实,增强土层的稳定性。

换填法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工艺成熟。

换填法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适于中小型建筑地基处理。

如果地基所在位置软土层厚、软土埋深大、换填材料不足,不适于采用换填法。

4.3砂桩法。

砂桩法是用振动、冲击等方式,在易于液
化的砂土地基中成孔,将砂挤入孔中,通过密实砂柱体加固
砂土地基的方法,加固深度约为20 米。

砂桩法通过挤密作用,使砂桩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提高了土层颗粒的结构强度,有效防止砂土地基液化。

4.4碎石桩法。

砂桩法是用振动、冲击等方式,在易于
液化的砂土地基中成孔,将碎石挤入孔中,由碎石所形成密实桩体。

碎石桩法加固效果好、施工速度快、工艺成熟。

碎石桩法加固深度通常在20〜25米。

5结束语实际工程施工中,对于液化地基,需要做好勘察工作,
查清施工现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情况,判断地基液化的风险,根据工程性质,进行前期试验,进行科学的计算,做出合理、安全、经济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蒋楚生.高裂度地震区铁路液化地基处理措施的试验
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2 (12).
[2]刘松玉.共振法
加固公路可液化地基试验[J] .中国公路学报,2012( 06) .
[3]王睿.液化地基侧向流动引起的桩基础破坏分析
土力学,2011(S1) .
[4]叶斌.液化砂土地基刚度恢复过程的振动台试验
利学报,2012( 07) .
[5]赵剑明.穿黄隧洞地基地震反应分析与液化可能性评价[J].人民长江,2011 (08).
作者简介:张国民( 1982-),男,河北衡水人,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工程地质勘察。

[J].岩[J].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