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合集下载

《原子的构成》人教版化学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人教版化学说课稿

各位考官好,我是化学组某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的构成》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3单元第二课时,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运动的一些特点,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又是后面学习离子以及化学计算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课外知识有限,而本课题内容较为抽象,远离生活经验。

因此在课堂上,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综合教材特点和学情,从核心素养出发,确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掌握原子的构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通过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学会从微观的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提升分析归纳能力。

3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激发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四、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重点: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由于本科内容的抽象化程度较高,所以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情景下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对比分析与归纳,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则是最关键的一环,我将从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导入:播放短片: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的资料;在学生心中产生感叹和好奇时,以大见小,引导学生首先学习原子结构的,并让进行大胆讨论猜想。

这样设计既发挥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又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强交流能力。

2.探究原子结构随后,简单介绍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发展,意识到理解猜想的误差,求知的欲望被激发,展开第二个新课授予环节。

播放原子的动画模型;学生观看后,就对结构有了基本认识,但同时又产生新的问题:这些粒子分别是什么呢?这时进行点拨,原子核和电子的发现史及电性,介绍汤姆生和卢瑟福。

原子构成说课稿

原子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

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和相对原子量概念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化学学科学习,学生对化学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初步具备有了学习化学能力和化学学习方法,但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提高,且学生自信心不足,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激发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自信,进行有效学习。

三、说教法: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初中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能展开想象,通过形象的比喻来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内容我将采用我校教学模式自学质疑-合作探究-效果检测,进行,本节课设计如下∶(一)情境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以学生用模型模拟水分解的示意图开头,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用这样的设计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同时展示原子弹爆炸图片,让学生想象原子内部是否是实心的不可分的球体?紧接着介绍原子结构发现科学史,展现多彩的原子构成图片,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提出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的构成及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原子核的组成,电子的排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原子的构成。

2. 利用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结构。

3.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 准备实验器材,如电子显微镜、原子模型等。

3. 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教材、参考书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酸碱反应、金属腐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

2. 讲解原子的构成:介绍原子的基本概念,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重点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和电子的排布。

3. 演示实验: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原子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原子结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原子构成的相关问题,如原子核的组成、电子的排布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原子构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原子的构成和原子核的研究。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亲身体验原子的微观世界。

3. 开展相关的科普活动,如制作原子模型比赛,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看是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初中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是在学习分子、原子概念基础上,继续探究学习原子的内部结构的过程,引领学生由宏观物质变化的学习转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上来,从而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而且本课题还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以及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V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是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V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原子的构成知识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了解原子的结构知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原子结构比较抽象,不同于物质的宏观组成,学生又没有认知经验,所以确定了解原子的结构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实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采取探究及讨论方法,同时用多媒体和课本插图辅助教学。

三、学情分析由于本课题比较抽象、难度亦较大,且学生还未能形成微观世界的概念,加上初三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力求直观,借助形象直观语言及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

四、学法指导为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思考、大胆猜测、交流体会、归纳小结的学习模式,在整个师生的双边活动中,通过教师积极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程序设计六、板书设计:课题1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K 原子核(带正电)《I 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二、相对质子质量1、概念2、A原子相对原子质量:——1个A原子质量―_1一个C -12原子质量一12。

原子的构成说课

原子的构成说课

《原子的构成》1课时说课材料各位评委,各位专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兄弟姐妹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学校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原子的构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分析、说学法指导、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

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原子的构成(2)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原子构成”的模型(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史料、教材图表的观察分析,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模拟α粒子的实验,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的。

(2)初步知道构成原子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直观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对原子结构及粒子间关系的学习,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二、说教法分析1、自主探究:简要过程:提出问题→大胆猜想→探究实践→得出结论2、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导航,以培养他们建构知识的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多种形式的资料增强感性认识三、说学法指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情境下,主动参与建立原子微观模型和原子中各粒子间关系的过程,领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简要过程:1、复习回顾;2、足迹追踪;3、探究实践;4、汇报分析;5、归纳反思(五)、布置作业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习作,并在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第一课时)新庆初级中学卢周龙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原子的构成是在前面初步学习了分子、原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课时包含“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知识,是后面学习“离子”以及“化学计算”的必备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种子和电子构成的。

(2).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史料、图片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的结构。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二、说学情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但是,我县位于偏远地区,学生课外知识有限,而本课题内容较为抽象,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因此在课堂上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说教法由于本科内容的抽象化程度很高,所以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创设情景,通过探究活动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并形使用科学探究方法的习惯。

四、说学法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情景下,分组进行学习活动,并进行猜想,然后观看多媒体动画、图片及史实介绍,通过讨论、交流、领悟、相互补充等一系列小组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对比分析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一)、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激发问题教师播放两个短片: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的图片资料;长崎、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废墟图景。

学生为原子弹的爆炸威力之大而惊奇,心中产生疑问: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教师导入主题:要知道其中原理。

原子构成教案模板(共6篇)

原子构成教案模板(共6篇)

原子构成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原子的构成教案A原子的构成教案A【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思考讨论的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原子的构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点评从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和国际形势入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感到兴奋,探究之欲油然而生。

以讨论探究问题入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新课启导⒈原子的构成[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

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

……[点拨转入]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

积极性,增大学生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的参与面,暴露了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子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引导探究]教师播放flash动画:(动画部分内容: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微粒”围绕“球体”在运动)[问题促思]大家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你对“原子的结构”是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呢?学生的原始思维。

教师的点拨及时,使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误差,学生惊讶,求知的欲望高涨,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氛[交流讨论]学生同组之间相互交流对“原子结构”的新看法。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原子的构成》,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原子的构成》是八年级全一册第3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

前面已经学过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具有可分性。

由此“打开”原子,步步深入了解原子的构成,辩证认识其中各种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

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料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藉此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和质疑、反思、严谨等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氢气燃烧等变化事实,并且以此为载体形成了对于分子、原子的一些基本认识。

本节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上述认识,但鉴于目前的实验条件还难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微观真相,而学生本身又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因此适宜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及微观模拟动画或者示意图,变抽象为具象,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促进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以汤姆森阴极射线实验和卢瑟福α散射实验事实为基础,推论物质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结合质子、中子及电子的电性、电量和质量数据,推证“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通过对分子、原子、离子关系的梳理,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原子更“基本”。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原子的结构说课稿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史料、图片、表格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对学生进行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该节课是继分子和原子之后继续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认识。

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学生的抽象思维也才属于起步阶段,因此学生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原子构成”的模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引用典籍,导入新课百家讲坛栏目中于丹的“庄子心得”把我们带进了庄子的世界。

这位道学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富哲理的言论,“一尺之棰(木棍),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是其中之一。

“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如果将木棍一直分下去,你认为可以分到什么程度?”(学生会想到原子。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那么,原子究竟可不可以再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典籍的引用不仅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创设了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动2【讲授】2、大胆猜想,讨论交流2、大胆猜想,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对原子构成大胆猜想,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活跃思维的空间,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之一,所以我播放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视频,以“假如我是卢瑟福,会怎样解释这些现象”为主题,组织学生围绕原子的构成分组展开讨论,再进行交流。

(讨论提纲:①大多数带正电的α粒子能够穿透金箔而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是否为实心球体?②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发生方向上的偏转,极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的构成是否像乒乓球一样,内部完全是空的?)学生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其内部有一个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粒子。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讲稿一、教材分析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

它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这一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原子、分子的概念后安排的进一步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的一课,特点是抽象、不直观,教师无法通过实验完成学生的认知。

本节教学我是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去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的。

二、学生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尚处于启蒙阶段,虽然,他们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有限,但是他们对未知的化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迫切希望对之进行探究,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展开探究活动的情感基础。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相对原子质量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求知欲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且它是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个分化点。

所以“原子的构成”成为了“教”和“学”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方法形象教学法、提问法、分层次教学法、讨论探究法七、教学过程1、情景导课,激发兴趣在导课的环节中,我先通过回顾原子、分子的概念及区别,通过多媒体展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创设情景] 播放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引入新课。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理解原子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原子概念的起源:从古代原子论到现代原子模型。

2. 原子在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1. 讲述:讲解原子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原子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相关资料:原子概念发展历史的图片、文献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原子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概念。

2. 讲解原子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讲解原子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3. 强调原子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原子在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原子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原子在化学中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原子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性质,如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电子云等。

2. 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电子云等。

2. 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情况:质子、中子、电子的分布和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1. 讲述:讲解原子的基本性质和原子核、电子的分布情况。

2. 演示:使用模型或动画演示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情况。

教学准备:1. 相关资料:原子结构模型、动画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等。

教学步骤:1. 回顾原子概念:提问学生对原子的基本性质的了解。

2. 讲解原子的基本性质:讲解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电子云等概念。

3. 演示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情况:使用模型或动画演示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情况。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原子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演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原子核和电子分布情况的认识。

第三章: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电磁力、强相互作用等。

2. 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对原子性质的影响。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2. 使学生掌握原子核的组成,即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与原子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原子的构成。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的组成及其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模型原子核、电子、演示板、显微镜等。

2. 教学课件:原子的构成相关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

2. 新课导入:介绍原子的基本概念,阐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3. 原子核的组成:讲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并解释质子、中子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4. 实验演示:展示模型原子核和电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的构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质子、中子与原子性质的关系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原子构成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介绍原子的同位素现象,使学生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对元素周期表的影响,为后续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反应原理打下基础。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教师及时解答,确保学生对原子的构成有清晰的认识。

2.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就原子构成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鲁教版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鲁教版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鲁教版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原子的构成是鲁教版课本上要教学的内容,说课稿能帮助原子的构成的教学工作进行。

下面是WTT为你整理的鲁教版原子的构成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鲁教版原子的构成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

本节课包括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排布两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原子的电性、电量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不同种类原子的差别和建构原子的微观形象)。

第二部分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元素、离子、化学式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对学生的准确把握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已经初步知道原子的构成,对原子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观察分析水分子、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从感性上认识原子是一种实心球体。

因此,本节课将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学生这两个认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原子的微观形象。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初步了解相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学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及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史料、图片、表格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对学生进行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三、教法、学法针对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本课题内容抽象,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在课堂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显得尤为重要。

以探究讨论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以分析比较法,从原子模型的发展史、模拟动画、图表等这些形象可感的材料中分析、归纳,用于解决相关的问题;以上这些方法再与多媒体的恰当应用,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促使了学生用眼看、动嘴说、用脑想,主动以多向交流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评价。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原子的构成》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和原子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的定义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的结构。

教学方法:1. 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重要性。

2.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的结构。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原子的了解和原子在化学中的作用。

2. 讲解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的结构。

4.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的结构。

第二章:原子的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的组成。

2. 引导学生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2. 解释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和原子的稳定性。

教学方法:1.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结构。

2. 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和关系。

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结构。

2.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结构。

3.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和电子的组成。

4. 解释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和原子的稳定性。

第三章:原子核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和原子核的结构。

2. 引导学生理解原子核的性质和原子核的功能。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核的组成,包括质子和中子。

2. 解释原子核的结构和原子核的性质。

教学方法:1.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核结构。

2.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

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的组成。

2.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原子核结构。

3.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包括质子和中子。

4. 解释原子核的结构和原子核的性质。

第四章:电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的组成和电子的结构。

2. 引导学生理解电子的性质和电子的功能。

教学内容:1. 介绍电子的组成,电子的电子亚层和电子轨道。

2. 解释电子的性质和电子的功能。

教学方法:1. 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电子结构。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及课后反思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及课后反思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以本单元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能够熟练的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2)能力目标:通过对原子结构图片的分析与讨论,增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德育目标:全力以赴,能够利用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2)教学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三、说教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

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

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课题1原子的构成。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单元包括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感性认识不充分,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本单元的知识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课题1是原子的构成,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本课题的内容就是回答这些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课标》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二次加工,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实用的教学课件。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分析、讨论,了解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假说与模型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

二、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辅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首先利用化学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经过,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理论知识,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结合课本中的表格,列举几种原子的构成,采用对比方式,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归纳出原子的结构,为下一步学习相对原子质量做好准备。

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内容及注意的问题。

同时对本课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通过课件展示科学家的原子微观理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通过讨论,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想一想,议一议,讲一讲,做一做的多样化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1、通过引言展示课件,引出课题。

2、进行课前复习: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评析。

3、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4、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发现史,学生阅读资源与评价p56,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然后看课本p70课文第一部分,学习原子的构成,出示图片,了解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情况,总结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5、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归纳原子的结构,并利用课件配合小结原子的结构,得出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6、通过课件展示表格内容:几种原子的构成,观察后回答下列3个问题:
(1)、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吗?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3)、不同种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通过回答进行巩固。

7、利用课件予以总结。

8、进行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利用课件,出示标题: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通过课件表(1),观察几种原子的质量情况,说明由于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利用课件强调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注意的问题。

9、学生看图,找规律:通过图片,归纳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0、阅读p71课本中资料,了解我国科学家张青莲在科学发展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体会相对原子质量测定的学科价值。

11、利用课件展示本课小结内容,并通过附录查找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巩固。

12、通过课件展示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科学家的原子微观理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通过思考列出的问题,来了解科学发展的无限性,感受科学发展的过程,增进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4、布置家庭作业。

(p7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