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与断层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断层)
背斜一般形成山岭,向斜一般形成谷地,想一想, 背斜谷和向斜山形成的原因?
外 力
背斜特殊地形: 谷地 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疏松,容易被侵蚀。
作 向斜特殊地形: 山岭
用 原因: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后期:外力作用向斜成山
(1)该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图中所示
地质构造为 向斜 ,理由是 :
地质构造主要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
褶皱
断层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发生的 弯曲变形,叫褶皱。
褶皱的形成
强大挤压
平整的岩层 背斜
背斜
持续作用
向斜
3、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 1、“岩层形态”判定法
背斜(甲)岩层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乙)岩层形态: 岩层向下弯曲
甲
乙
2、“岩层新老关系”判定法
褶皱 断裂 断层
5、断层形成的地质构造
地垒 :相对上升的岩块,多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 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地堑 :相对下降的岩块,多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 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断层构造地带,由于 岩石破碎,易受风化 侵蚀,常常发育成沟 谷、河流、泉。
华山西峰
峨眉山万佛顶
地垒地形
地质构造
4、读某地地质构造和等高线示意图,该地
是( A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山
探究7:
读储油、储气构造示意图,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 请解决如下问题:
(1)你选择在A还是B处开采石油或天然气?为什么? (2)你选择在A还是B处开采地下水?为什么?
A
B
答:(1)A 原因: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褶皱与断层
褶皱与断层一、嵩山基本构造特征中朝淮地台的南缘,嵩起台陆,相继的运动为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燕山运动——因爱运动。
以皱为主,总体呈近东西向,一系列背斜、向斜、穹窿构造,契山大向斜,嵩山大背斜,断裂以北西、南动向为主,有两条大断裂:唐岳庙断裂、无指令断裂,将嵩山分为:少室山、太室山、五指岭。
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铝土、耐火粘土等)。
二、构造类型1、褶皱岩层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或者是在地应力作用下,改变了岩石原有状态,不仅使岩层发生倾斜,而且大多数形成各种各样的弯曲。
褶皱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
褶皱的规模可以长达几十到几百千米,也可以小到在手标本上。
褶皱构造指一系列弯曲的岩层,而把其中一个弯曲称褶曲。
褶曲可分为背斜和向斜。
中岳庙后斜歪背斜褶曲的要素:1、核:褶曲的中心部位。
2、翼:指褶曲核部两侧的岩层。
3、轴面:平分褶曲两翼的假象平面。
4、枢纽:褶曲岩层的同一层面与轴面的交线。
5、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6、褶曲两翼会合的部分,即从褶曲的一翼转到另一翼的过渡部分。
区分背斜和向斜的方法:根据组成褶曲核部和两翼的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区分,即褶曲的核部是老岩层,而两翼是新岩层,就是背斜;相反,核部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就是向斜。
在中岳庙后的少顶山后沟由一个高约62米的斜歪背斜,属张性解理,向北倾斜。
1、断裂地壳中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断裂构造。
A、节理几乎在所有岩石中都可看到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的裂隙,称节理。
节理即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的长度、密度相差很悬疏。
沿着节理劈开的面称节理面。
节理面的产状和岩层的产状一样,用走向、倾角和倾向表示。
分类:按成因分为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
根据节理与所在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断层) PPT
思考:岩层的可塑性差,如果地壳运 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 的强度(或承受能力),岩层会怎样?
断 裂!
4、断层与地貌
断层:岩层受力断 裂并沿断裂面有明 显相对位移的现象, 叫做断层。
A.断裂构造 B.有明显相对位移
褶皱 断裂 断层
5、断层形成的地质构造
地垒 :相对上升的岩块,多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 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5、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巩固练习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②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缝多,物质 相对松软,容易被侵蚀。
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新。 块状 (1)图中① ② ③ ④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 斜的是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 成谷现象,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山地。
• 褶皱形成初期(内力作用)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山岭,向斜一般形成谷地,想一想, 背斜谷和向斜山形成的原因?
外 力
背斜特殊地形: 谷地 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疏松,容易被侵蚀。
作 向斜特殊地形: 山岭
用 原因: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后期:外力作用向斜成山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 、找水
背斜:储油、气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水 库坝址选择点,煤、 铁矿等分布地。
3、读图回答:
C A
北
B
c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C处有断层,在此处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 动,产生地震等地质灾害;另外断层破碎带 还会造成水库漏水。
褶皱与断层
2. 按轴面及两翼岩层产状的分类
a. 直立褶皱:轴面近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 b. 斜歪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c. 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同,一翼地层转。
d. 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一翼地层倒转。 e. 翻卷褶皱:轴面弯曲的平卧褶皱。
3. 按枢纽产状的分类
a. 水平褶皱:枢纽的倾伏角近于水平(0 °) b. 倾伏褶皱:枢纽倾斜 c. 倾竖褶皱:枢纽直立(90 °)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四、皱褶构造
褶皱:岩石中各种面状构造(层理、层面、面理) 发生弯曲形成的变形构造
(一)褶皱要素
1. 核:褶皱的中心部分 2. 翼:褶皱核部两侧的岩层 3. 转折端:褶皱从一翼到另一翼的弯曲部分。 4. 枢纽: 单一褶皱面上曲率最大点的连线。 5. 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连成的面。
扭性断层:由剪应力作用形成,断层面走向与主压 应力方向的交角小于45°; 压扭性断层:兼具压性断层与扭性断层性质; 张扭性断层:兼具张性断层与扭性断层性质。
3. 断层的识别
(1) 断层崖
1)地貌标志
(2)断层三角面
(3)错断山脉 (4)串珠、带状分布的湖泊和泉水 (5)水系的变化
2)构造标志
(1)构造不连续性
(4)常常组成共轭“X”型共轭裂隙,锐角中分线指示主压应力方向。 往往成等距排列。
(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
发育最广泛的节理 为共轭剪节理
张节理
(1) 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弯曲。 (2)裂隙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3)在胶结不太坚实的砾岩或砂岩中常常绕砾石或粗砂粒而 过,如切穿砾石,破裂面也凹凸不平。
按节理面与褶皱轴面的产状关系,节理可分为: a.纵节理;b.斜节理;c.横节理
断层的基本类型
断层的基本类型
断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于岩石的强烈拉张或挤压而产生的地质结构。
断层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正断层、褶皱断层和剪切断层。
正断层是由于岩石发生膨胀而产生的断层类型,这种断层类型通常发生在近海地区,由于地壳向外膨胀,地壳会发生拉张而使岩石对角线破裂,形成著名的“双V”断层。
这种断层可以产生地震,引发山体滑坡,也可能导致地面沉降等一系列后果。
褶皱断层是岩石失去弹性的结果,这种断层在地壳构造运动过程中是较为常见的,这种断层发生时,岩石由于被挤压而变形,破裂,形成一种摺叠状的断层,形成斜坡或高耸的山体,褶皱断层也可能产生地震,但不太可能引发山体滑坡。
剪切断层是岩石由于破坏而发生的断层,是地壳运动过程中最常见的断层,当地壳发生剪切作用时,岩石会破裂,通常是由于岩石在活动断层处发生变形,剪切断层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地面塌陷,也可能引发地震。
断层的基本类型,正断层、褶皱断层和剪切断层,都在地质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质结构,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地震。
同时它也是研究地质演化的重要线索,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地质演化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利用地资源。
因此,断层的研究对于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益处,从而使我们更好地利用和利用地质资源,保护环境,
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因此,对断层的基本类型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应当加以深入研究。
断层与褶皱的工程地质作用
断层与褶皱的工程地质作用断层与褶皱是地质学中重要的结构形态,它们在工程地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断层与褶皱的定义、形成机制、工程地质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断层的工程地质作用断层是地壳中的一种结构,是地质构造运动的产物。
断层的形成是由于地壳在构造运动中的应力积累和释放过程中发生的断裂现象。
断层对工程地质具有以下作用:1. 断层对地形起到了塑造作用。
断层位于地壳的薄弱带,经过长时间的构造运动,断层所在地区的地形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例如,走向平行的断层形成了一系列的山脉和河谷,对水利、交通等工程有重要影响。
2. 断层对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产生了影响。
断层破坏了地层的连续性,形成了不透水带和透水带的划分。
在断层附近,透水性较高的地层容易形成含水层,从而对工程中的地下水开发和排水产生影响。
3. 断层对地震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断层是地震的发生带,地震活动常常伴随着断层的活动。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断层的活动性和对工程的震害风险进行评估,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4. 断层对工程地质构造稳定性产生影响。
断层破坏了地层的连续性,使得地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对断层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以避免工程受到断层活动的影响。
二、褶皱的工程地质作用褶皱是地壳中的一种结构,是由地壳的挤压作用而形成的。
褶皱的形成机制是地壳中的构造应力超过了岩石的抗折强度,导致岩石发生弯曲和褶皱形成。
褶皱对工程地质具有以下作用:1. 褶皱对地质勘探和采矿具有重要意义。
褶皱使得地层产生了弯曲和折叠,对地质构造和地层的分布形态产生了影响。
在矿产勘探中,褶皱常常与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密切相关,有助于指导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褶皱对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具有影响。
褶皱使得地层发生了变形和折叠,对地下隧道、地下室等工程的稳定性产生了影响。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对褶皱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3. 褶皱对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产生了影响。
褶皱使地层发生了折叠和变形,形成了含水层和不透水层的划分。
内力作用-褶皱与断层
学习目标
一、褶皱——背斜 向斜 二、断层地貌
1 1 of 22
背斜与地貌
岩层特点
一、褶皱——背斜
岩层新老关系
形成地貌
实际应用
岩层①~④由新到老
岩层向上拱起
中间老, 两翼新
常形成山岭,但形成后 期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 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利用背斜找油
隧道工程应选址于 背斜,而不应选址 于向斜,避免渗漏
相对下降 的岩块
谷地或 低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断层处易于找泉, 但大坝等工程建设 应避开断层带
4 4 of 22
2 2 of 22
向斜与地貌
岩层特点
一、褶皱——向斜
岩层新老关系
形成地貌
实际应用
岩层①~③由新到老
岩层向下弯曲
中间新, 两翼老
常形成谷地,但形成 后期向斜槽部因受挤 压,物质坚实,不易 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利用向斜找水
3 3 of 22
断层与地貌二、断层地貌相对上升 的岩块块状山地 或高地
华山、庐 山、泰山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
【转】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一、节理(一)基本概念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
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
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 型剪节理。
它具有以下特征: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成带出现。
名词解释褶皱
名词解释褶皱
褶皱是地质构造中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地表形态上的一系列弯曲
或折叠。
在岩石和地壳中,褶皱通常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板块运动等。
褶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平行褶皱、对位褶皱和断层褶皱。
平行
褶皱是指两断层平行地交错在一起,通常发生在地震带上。
对位褶皱
是指两个物体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如两个山脉相对移动。
断层褶皱则
是指一条断层在地表形成褶皱,这种褶皱通常发生在断层带地区。
褶皱对于地球的自然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地质历史上,由于
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山脉和峡谷,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大峡谷等。
这些山脉和峡谷的形成,就是由于褶皱的
作用。
此外,褶皱还可以引起岩石的变形和变质,如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等。
在人类活动中,褶皱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建筑和工程领域,褶皱可以通过设计和构造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景观效果。
在农业和生物学领域,褶皱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动也有着影响。
褶皱是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球的自
然演化和人类活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褶皱的形成和特征,对于
探究地球历史和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褶皱和断层教学设计
褶皱和断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名称:褶皱和断层教学设计授课对象:高中地理学生授课时间:3课时授课目标:1. 理解褶皱和断层的形成原理和特征;2. 掌握褶皱和断层在地壳运动中的地理意义;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质地貌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褶皱的形成原理和类型;2. 断层的形成原理和常见类型;3. 褶皱和断层对地壳运动和地貌的影响;4. 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壳运动机制。
教学方法:1. 授课和讲解:通过投影仪展示褶皱和断层的图片和示意图,讲解其形成原理和特征;2. 实验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褶皱和断层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其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相关练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4. 场地考察:安排学生进行地质地貌考察,观察和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实际地貌特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具有褶皱和断层的地貌图片,激发学生对褶皱和断层的兴趣,并引出褶皱和断层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褶皱的形成原理和类型,比如褶皱的形成原因、褶皱的主要类型等。
通过图片和示意图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褶皱的形成过程。
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褶皱实验,使用模型和压力板,观察压力作用下的褶皱形成过程和不同类型的褶皱特征,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通过提问巩固记忆。
2. 讲解断层的形成原理和常见类型,比如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等。
通过图片和示意图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断层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进行断层研究和分析,通过给出不同地区的地质地貌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断层特征,并讨论其地质意义。
第三课时:1. 考察:带领学生进行地质地貌考察,选择一个附近的地域,观察和分析该地的褶皱和断层特征,并记录所见。
2. 分析讨论:回到教室,学生将考察结果整理并报告给全班,通过讨论和分析,总结褶皱和断层对该地区地貌和地质的影响。
地质构造——褶皱与断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地质构造——褶皱与断层
地球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大陆板块的漂移与分裂、碰撞对接、强烈的地震,甚至长年累月的雨水和风暴冲刷、剥蚀,这些都会在大地表面和深处留下明显的痕迹断层与褶皱。
自然界里岩层的断层是地壳构造断裂变动产生的结果,会造成岩层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发生明显的位移,即同一岩层沿破裂面拉开发生上下或左右移动,造成同一岩层面被拉开而移动一段距离。
在地质图上,断层线表示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它表明断层延伸方向。
断层面两侧的两个岩层块体叫做断层的两个盘,相对于倾斜着的断层面而言,断层面上边的叫上盘,下边的叫下盘。
人们依据断层两盘的位移情况,习惯上把相对上升的一盘叫上升盘,反之相对下降的一盘叫下降盘。
断距是指示断层大小的重要数据,它一般表示两盘相对位移的距离,可分为垂直断距和水平断距等。
依据断层两盘沿断面相对移动的方向将断层分成三类。
正断层,指沿倾斜断层上盘向下滑动,形成对下盘的错开。
正断层一般是构造在拉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是最常见的断层类型。
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的断层绝大多数都属于此类断层。
逆断层,与上述特征相反,是上盘沿倾斜断面向上滑动,形成对另一盘的掩覆。
当推覆作用大时形成逆掩断层,它们常常是因地壳构造运动的挤压应力而形成的。
平移断层,又叫走滑断层,它是由断层两盘沿断层线的走向方向发生的相对位移,表现为平面上同一岩层的相对错动,而垂直方向上一般没有大的错动。
平移断层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断层。
对石油和天然气藏来讲,断层具有两重性,既有助于油、气向油、气藏内的运移聚集,又可把已形成的油、气藏破坏掉。
断层是石油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断层褶皱的概念及分类
断层褶皱的概念及分类
断层褶皱是地球地壳中常见的地质构造形态,是地壳皮层中岩石、土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发生断裂和弯曲而形成的。
断层是指岩石或土壤层在地壳运动中受力超过其抗力时发生断裂。
断层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1. 正断层(逆断层):正断层是指岩层在垂直于断层面方向上的相对上升(下降)。
正断层常伴随着水平挤压力,是构造抬升和山脉形成的重要原因。
2. 逆断层(倒转断层):逆断层是指岩层在垂直于断层面方向上的相对下降(上升),与岩层原来的水平方向相对。
3. 侧错断层(走滑断层):侧错断层是指岩层沿着断层面的平行方向发生滑动,而不发生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或下降。
4. 层错断层:层错断层是指岩层沿断层面滑动时,断层面的切向和垂向分量都有可观的位移。
褶皱是指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而发生的弯曲。
褶皱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1. 波状褶皱:波状褶皱是指岩层的弯曲形成波动状的曲线,其波峰和波谷分别对应岩层的凸起和凹陷部分。
2. 折片状褶皱:折片状褶皱是指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出现的狭长褶皱,形状类似于扑克牌中的扇形折叠。
3. 褶曲状褶皱:褶曲状褶皱是指岩层的弯曲形成弯曲且闭合的弧形褶皱,常伴随着产生盆地和山脊的构造运动。
褶皱和断层常常同时出现,它们是地壳发生变形和岩层形成的重要地质现象。
地质传奇褶皱和断层
我们平时出去旅游,最喜欢欣赏山水了!那你想过山
是从哪里来的吗?其实大部分山脉都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
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球厅内,褶皱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背斜
中国地质博物馆褶皱标本
野外观察到的大型平卧褶皱背斜
的灾难呀!
那么,是什么巨大的力量导致岩层弯曲甚至断裂错位呢?答案是——构造运动。
我们知道,根据全球规模的构造带分布所构成的自然边界,地壳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主要分为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澳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板块、太平洋板块。
除了这
在野外观察到的小断层
中国地质博物馆内
展出的台阶状断层标本
六大板块之外,还有几个小板块。
所有板块都漂浮在炙热而具有流动性的软流圈之上。
这么说可能有点儿难理解。
你一定划过船吧,打个比方,这些板块就好比小船,而地幔软流圈就好比湖水,是湖水推动小船移动的。
划船时,我们还有这样的感觉——船的中心比边缘处要稳定许多。
每个板块内部都是相对稳定的,板块边界地带则是地壳运动剧烈的地带,经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岩层的挤压褶皱及断裂。
06。
野外断层与褶皱的识别
一、褶曲的野识别:1. 顺或逆着倾向方向,地层重复出现,倾角变化有规律。
背斜:新—老—新向斜:老—新—老2. 地形侄置(并非绝对)我们可以想象,地质构造形成初期,通常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但野外恰恰相反,常见的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称为地形倒置。
原因:褶皱开成后在长期的风化剥蚀等外动力作用下,背斜轴部由于张裂隙发育、易剥蚀,并逐渐低凹成谷;而向斜轴部岩石受挤压力,相对不易风化剥蚀,而成山。
因此野外绝不能只根据地形确定地质构造,要仔细观察。
二、断层的野外识别:多数断层因其断面附近岩石破碎,易风化,剥蚀,所以露头不好,往往被沉积物盖,观察要仔细,常从以下证据来识别。
1.构造岩:角砾岩——断裂破碎的岩石,大小不等,棱角分明,碎块再胶结成岩,角砾与两侧岩性一致。
糜棱岩——逆掩断层常见,挤压断裂带中,碎块很碎小再胶结成岩。
断层泥——断层两面三盘挤压磨擦(碾磨)的极细的泥状物。
2. 密集的节理:断层面是较大的破裂面,形成同时伴生有许多小破裂面即节理。
节理方向常与断层方向大致平行。
3. 擦痕和镜面:擦痕——断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
镜面——断面上局部平滑光亮的面。
阶步——擦痕及镜面未端常出现“坎”。
以上均为两侧岩层(块)相对滑动在断面上留下的痕迹,可据此推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4.牵引褶皱(拖曳)褶皱)断层两侧岩层相对位移时,受磨擦阻力影响出现弯曲。
牵引褶皱可指示对盘位移方向。
5.沿岩层或矿层走向突然中断6.地层重复或缺失断层能够破坏地层序,造成地面上某些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什么情况重复,什么情况缺失,与断层性质有关。
与断面及岩层产状有关。
7.地形证据负地形(低凹地带):由于断层附近易风化、剥蚀(岩石破碎),长期的外力作用造成,俗话说“逢沟必断”。
断层崖:大而陡的断面出露呈陡崖状。
有流水可成瀑布。
断层三角面:一平列平行的山脊,被走向与其垂直的正断层切割,上升盘露出,山脊呈三角形横切面。
8.泉出露点:断层切割含水层,地下水沿裂隙,涌出。
褶皱和断层 2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一、课程标准(1)标准解读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要求的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
关于地表形态要注意有不同的概念解释。
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地形和地貌合为地貌(也称地形)。
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
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
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
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
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
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即传统意义上的地貌),以说明地表形态的再变化。
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
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形成高山、盆地等大地形),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同时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
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学时没有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而应举例(即“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在高中地理体系中,地球表面形态及其成因是自然地理的基础理论,是解决区域地理问题必须借助的重要知识,而且初中阶段学生对地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了,掌握这一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区域地理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的理解,对今后顺利开展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褶皱、断层的区分及相关知识
1、褶皱:成因:岩层受力的挤压而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研究褶皱的基本要点,不外乎褶皱的形态、产状、类型、形成的方式以及分布的特点。
1、褶皱的基本形态,只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是老岩层,两侧为新岩层。
向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为新地层,两侧翼部为老地层。
如果岩层被侵蚀风化,在地表暴露出来(以平面图形式表示的话)时,从中心到两侧,岩层的排列,由老到新,对称出现,是为背斜。
相反,从中心向两侧的岩层,自新到老,对称出现,则为向斜。
2、节理: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只要你一上山,接触石头,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节理的名称,根据分类的不同原则而异,通用的名称是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前三种最为常见。
其次,节理的分类还可以节理的走向与区域褶皱主要方向、断层的主要走向或其他线形构造的延伸方向等关系而进行,可划分为:纵节理:两者的关系大致平行。
横节理:二者大致垂直。
斜节理:二者大致斜交。
如果褶皱轴延伸稳定,不发生倾伏的话,则走向节理相当于纵节理,倾向节理相当于横节理。
一般野外调查应选择节理比较密集(数十条在一起)的地方作为观察点。
而对节理的记录要求,大致有下列各项内容:①节理群所在地的地理位置。
②节理与褶皱或断层的关系:如在褶皱的轴部、翼部、断层的上盘或下盘等等。
③节理所在的岩层时代或层位、岩石的性质、岩层的产状要素。
④节理的产状要素。
⑤节理面及充填物的特征。
⑥节理的力学性质及旋向。
⑦节理组、系归属及相互关系。
详述褶皱和断层对水库渗漏的影响
详述褶皱和断层对水库渗漏的影响
(一)对地形地貌影响
主要是了解库区周围的地形地貌对库区地下水运动所产生的影响。
(二)对地层岩性及地层的结构影响
渗透性强的岩土体是水库渗漏的主要通道之一。
对于平原地区松散岩类坝基水库而言,库水可能会沿着古河道堆积物的渗漏通道流失。
而在岩溶地区,当库区存在强岩溶化的碳酸盐底部并无隔水层分布时,或虽有隔水层存在,但其埋藏很深或封闭条件很差时,库水就有可能通过分水岭向邻谷、河谷的下游或远处低洼排泄区发生渗漏。
(三)对地质构造影响
一般而言,褶皱比较发育的地段,各类断层和裂隙也都比较发育。
断层破碎带,尤其是横切河谷与邻谷相通的宽大而未胶结的断层破碎带,是形成大量渗透的通道;具有宽大密集裂隙的岩层易造成渗漏。
(四)对水文地质条件影响
地形地貌、岩性及地质结构是决定水库渗漏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还必须研究水文地质条件。
即要进行水文地质分区,确定
含水层及隔水层,查明含水构造,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水位、流向、流速、水力坡度,地下水的化学特征等情况。
(五)对岩溶区的岩溶发育特征影响
在岩溶地区,需要查明库区内岩溶发育强度和岩溶发育规律。
具体包括:(1)各个地层的岩溶发育强度(溶隙率)、发育方向以及受地质构造作用控制情况;(2)岩溶形态及分布规律;(3)岩溶水的动力特征(包括补排条件、垂直分带性、流动特点);(4)建坝前后泉水流量的变化和动态变化等。
(六)对渗漏的地质分析影响
影响分析水库渗漏的2个条件,即渗漏通道及其连通性。
水库的渗漏通道一般有透水岩层(如砂卵砾石层)、透水带(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岩溶管道等。
断层与褶皱PPT课件
.
8
6.5.1 褶皱类型
• 岩层受力后发生的连续弯曲变形称 褶皱构造,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 类型。
•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部出现老 地层,两翼对称重复出现新地层。
•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部出现新 地层,两翼对称重复出现老地层。
.
9
•
褶皱类型的确定
核部为新地层 向斜
背斜 核部为老地层
.
10
•
.
13
褶皱形态
• 褶皱的平面形态 • 褶皱的剖面形态
.
14
•
(1)褶皱的平面形态
•
水平褶皱:枢纽水平
•
(左)。
•
•
枢纽
倾伏褶皱:枢纽倾 伏(右)。
.
15
倾伏褶皱(. 航片)
16
• 构造穹隆
• 构造盆地
.
17
构造穹隆.
18
•
背斜和向斜. 褶皱
19
(2)褶皱的剖面形态
直立褶皱
斜歪褶皱 倒转褶皱
断层使岩层.发生显著位移
1
(1) 断层要素
下盘
断层面 上盘
.
2
(2)断层 类型
• 正断层: 上盘下降。 (左)
• 逆断层: 上盘上升。 (右)
• 平移断层 (下)
.
3
圣安得列斯断层(河谷突. 然转向)
4
(3) 断层组合
地垒 地堑
.
5
断 块 山
.
6
隐伏.断裂
7
第五节 褶皱构造
6.5.1 褶皱类型 6.5.2 褶皱要素 6.5.3 褶皱形态
褶皱的平、. 剖面形态
11
褶皱轴面 褶皱枢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构造稳定,地基稳定,且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读下图,回答:
(1)图中A、B、
C
C、D四处,属于
A
D
背斜的是__C___,
B
属于向斜的是_D___
(2)此时,背斜
在地貌_谷__地_____,
原因是背__斜__顶__部__受__张__力__,__岩__石__破__碎__,__易__被__侵__蚀__成__谷__地__,
①甲处为背斜,符合隧道结构,施工安全 ②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 ③隧道没有渗水的困扰
【练习】
1、图为某地地层示意。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
②.③“层” 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D )
A.天然气 水 石油 B.水 石油 天然气 C.石油 天然气 水 D.天然气 石油 水
P
① ②
③
隔水层
透水层
2、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下图中所示四种
侵蚀后
“向斜成山”示意
侵蚀前
山岭
向斜成山
(原因)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 层紧实,不易受侵蚀 而成山岭。
侵蚀后
【探究】如何判断背斜与向斜
1、根据岩层形态
向上拱起——背斜
向斜
向下弯曲——向斜 背斜
背斜
背背斜斜
向斜
【探究】如何判断背斜与向斜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新
老
新老 背斜
新 向斜
老新
新
背斜
老
老
中老翼新——背斜 中新翼老——向斜
向斜在地貌上是_山__岭__
原因是__向__斜__槽_部__受__挤__压__,__岩__层__坚__实__,__不__易__被__侵__蚀____
(3)找油区应在图中的__D___处,
找地下水应在__C___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D__处,原因是____
D处为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隧道没有渗水的困扰。
背斜
向上拱起
3)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早期地貌:山岭
北京十渡风景区内的背斜山
背斜形成的山岭(早期)
1)向斜的成因?
受挤压力
2)岩层形态?
向下弯曲
向斜
3)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早期地貌:谷地
“背斜成谷”(后期)
四川小金县境内的四姑娘山
“向斜成山”(后期)
“背斜成谷”示意
侵蚀前
背斜成谷
(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裂 隙发育,易受侵蚀而 成为谷地。
断层面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东非大裂谷
(实例)
谷地或低地
(形成的地貌)
下沉的岩块
地垒(山地) 地堑(谷地)
北
渭
河
平
原
黄土高原
泰山
形 成
渭河平原 华山
秦
岭
示
汉中谷地
意
南
秦岭(华山)
黄土高原
渭河平原
汉中谷地
北
南
险峻的华山
“华山天下险”
“自古华山一条路”
渭河平原
泰 山 雄 姿
登天云梯
秀美庐山
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
庐山瀑布
“匡庐奇秀甲天下”
庐山形成示意
长
江
九江
庐山
鄱阳湖
北
南
东非大裂谷——地球美丽的伤痕
东非大裂谷美景
研究意义——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油、气埋藏
背 隧洞(道)选址 斜
顶部宜建采石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 地下水储藏,有“自流
2、岩层变化? 明显的错动、位移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断层面——陡崖、瀑布 断层线——沟谷、泉、湖泊 上升的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 下沉的岩块——谷地或低地
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沟谷、 湖泉泊、(的形地成貌) 断层线
泰山、庐山、 华山、秦岭
(实例)
块状山地
(形成的地貌)
上升的岩块
陡崖、瀑布
(形成的地貌)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泰安四中 张平
【上节知识回顾】 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2、板块交界处:地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跃
大洋板块与大 陆板块相撞 板块碰撞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 陆板块相撞
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岛弧—日本岛弧 海岸山脉—科迪勒拉山系
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底部凹,易汇水
斜 井”,水库坝址选择点。
泉、湖分布,河 谷发育
断
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 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 表水汇集
层 铁路、公路、桥梁、水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
库等要回避的地方
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探究】某高速公路穿越山地时必须开凿隧道,假如你们 是地质工程师,请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 等方面考虑,确定隧道(东西走向)位置选择在甲处还是 乙处?为什么?
板块张裂 裂谷—东非大裂谷 (生长边界) 海洋—红海、大西洋
2、褶皱与断层
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了解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
3)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有哪些?
褶皱、断层
褶皱——背斜和向斜 褶皱地貌
1)背斜的成因?
受挤压力
2)岩层形态?
背斜
【小结】褶皱
地表形态
判断依据
岩层形态
初期 晚期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背 向上 斜 拱起
山岭
谷地
向上 拱起
中老翼新
向 向下 斜 弯曲
谷地
山岭
向下 弯曲
中新翼老
地形倒置原因: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 易受侵蚀而成为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 实,不易受侵蚀而成山岭。
断层
1、成因? 强大的压力或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