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流体传热性能研究进展与问题
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最近,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中传热特性实验研究得到迅速发展。
纳米流体,即纳米颗粒流体,是由纳米尺度颗粒结成的流体,经过特殊处理的纳米材料。
它们的特性与常规流体完全不同,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纳米流体具有优异的传热性能,可以有效地传递能量。
在真空环境中,纳米流体的导热性能会得到更大的改善,其传热效率会大大提高。
因此,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中的传热特性研究很有必要。
为了研究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中传热特性,我们设计并建造了一种真空实验装置。
该装置由一个有效空间和蒸发室两部分组成,有效空间容纳了纳米流体,蒸发室配置在有效空间的一端,可通过加入加热源来实现空间真空度的控制。
在该实验装置中,纳米流体被加热后,热量会从蒸发室传到有效空间。
另外,我们还通过无线传感器系统,实时监测空间热流强度。
我们用这些数据来计算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下的传热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中传热特性要比常规流体有较大改善。
纳米流体的传热率和传热系数分别比常规流体提高了30%和40%。
这表明,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下的传热效率更高。
在未来,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传热特性研究可以有更大发展空间。
总之,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中传热特性,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比常规流体有较大改善,在未来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中的传热特性研究有巨大发展前景。
本文的研究结果,
为其他类似研究以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纳米流体在微通道中的传热特性研究
纳米流体在微通道中的传热特性研究纳米流体是指含有纳米粒子的流体,具有较高的传热性能和流体动力学特性。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纳米流体在微通道中的传热特性研究成为热力学和微流体力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纳米流体在微通道中的传热特性以及其应用前景。
首先,纳米流体在微通道中具有较高的传热性能。
纳米粒子的加入能够增加流体的导热性能,提高热传导率。
通过调整纳米粒子的种类、浓度和尺寸等参数,可以实现对导热性能的调控。
此外,纳米流体还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使得流体与微通道壁面之间的热传递更为充分,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
其次,纳米流体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在微通道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纳米粒子的加入可以改变流体的黏性和流动性,在微通道中产生新的流体行为。
例如,纳米流体的雷诺数过渡区较大,呈现出非线性、剥离和再注入等复杂的流动现象。
这些特殊的流体动力学行为既对传热特性的研究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微流体混合器、分离器、微反应器等微流体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纳米流体在微通道中的传热特性研究不仅在基础学科上有重要意义,也对实际应用具有广泛的潜力。
首先,纳米流体的高传热性能使其成为微电子器件冷却技术的有力候选。
随着集成电路尺寸的不断缩小,电子器件的功耗急剧增加,需要更加高效的散热方式。
纳米流体的良好导热性能和可调控的流动性质可以实现对微电子器件的快速、均匀散热,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和寿命。
其次,纳米流体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纳米流体的高热传导率和可调控的流态特性使其在太阳能集热器、燃料电池、换热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纳米流体在微通道中的优良传热性能,可以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热转换效率,实现更高效的太阳能利用。
此外,纳米流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备受瞩目。
纳米流体的高比表面积和可控的流动性质使其成为药物传递和细胞操作的有力工具。
通过设计合适的纳米流体体系,可以实现药物的快速、均匀释放,提高疗效。
纳米流体研究进展
纳米流体研究进展摘要: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换热工质展现出异常良好的换热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目前,人们对于纳米流体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纳米流体各种特性的机理尚不清楚。
进一步开展纳米流体各种特性的机理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纳米流体的认知,能够促进纳米流体的工程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综述了纳米流体制备、纳米流体的稳定性、传热特性、导热系数研究进展。
并对其在应用上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流体;稳定新;传热特性;导热系数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负荷和传热强度日益增大,传统的纯液体换热工质已很难满足一些特殊条件下的传热与冷却要求,低传热性能的换热工质已成为研究新一代高效传热冷却技术的主要障碍。
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纳米尺度材料和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强化传热工作者的视野。
1995年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Choi等[1]率先提出了纳米流体的概念。
所谓纳米流体,是指以一定的方式在液体介质中添加纳米粒子或纳米管而形成的悬浮液。
纳米流体与传统换热介质相比,在增强传热方面有着优良的特性。
研究表明:纳米流体能显著提高传统换热介质的导热系数[2]。
此外纳米流体在氨水鼓泡吸收实验中也表现出了很好的强化氨气吸收效果。
制备导热系数高、换热性能好、传质效果强的纳米流体也必定会促进其在能源、化工、微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发展[3]。
纳米流体概念的提出给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开展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机理研究,搞清楚影响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的主要因素,对于促进纳米流体在传热领域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纳米流体制备、纳米流体的稳定性、传热特性、导热系数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叙述。
2纳米流体的制备关于纳米流体的制备,己有许多相关综述可以参考,文献中采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步法和一步法[4, 5]:两步法是最为便利、经济的制备方法。
纳米粉体工业已经较为成熟,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出金属或非金属的纳米颗粒、纳米管等纳米材料。
纳米流体热传递特性的研究进展
0 前 言 能源 问题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重要 问题 ,创 造更
加高效 的能源操作 系统逐渐成为工程领域 中的首要 任 务之一 。由于热质交 换系统消耗 的能量在人类 总能耗 量 中占有相 当大的 比例 ,因此寻找一种更高效 的热质 传导媒介 以提 高系统热传递性能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 纳米流体颗粒概念 出现之前 ,有关毫米级 以及微米级 的颗粒悬浮液研究 已经十分流行并且具有相 当的成熟 度 。纳米流体 ,最早是在 1995年 由 CHOI在美 国 A卜 gonne国家实 验室提 出 的 ]。 自此 之后 。纳 米流 体逐 渐成为一个 主流 研 究 领域 。在 过 去 的 10—2O年 中。 关 于纳米流体 的不 同方 面的研究 层 出不穷 ,例如纳米 流体 的制备 、纳米流体 的导热 系数 、纳米 流体在对流 传 热与沸腾传 热 中 的应 用 以及 纳米 流 体 的流 变特 性 等 。关于纳米流体流变特性 以及 纳米流体 的流变特性 与热物理性质之 间的关 系也 没有确立统一 的理论 。本
文作者在对 当前纳米流体领域相关的实验和理论 研究 结果做 了系统 的总结 。对当前在纳米流体 领域内存在 的争议提 出一些看法 。 1 纳 米流体 的合成
2018年 1月 第 46卷 第 1期
机床与液压
M ACHINE TO0L & HYDRAUU CS
Jan.2018 Vo1.46 No.1
DOI:10.3969/j.issn.1001—3881.2018.01.031
纳 米 流体 热 传 递 特 性 的研 学交通与车辆工程 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2.德州农工大学机械工程 系,美国德州 77840)
纳米流体传热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纳米流体传热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一、引言纳米流体传热技术是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通过控制介质中微纳米尺度下的热传导特性,可以显著提高介质的传热性能。
本文将就纳米流体传热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包括纳米流体传热机制、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以及纳米流体传热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二、纳米流体传热机制纳米流体传热机制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纳米颗粒的热传导与纳米颗粒的对流换热。
1.纳米颗粒的热传导热传导是固体传热的一种基本方式。
纳米颗粒的热传导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基底材料的热传导特性,另一个是纳米颗粒的尺寸效应。
基底材料的热传导特性可以用热传导系数来描述,而在纳米尺度下,传热系数的值会因为基底材料的组成和结构而改变。
在纳米颗粒的尺寸效应方面,数据表明,当纳米颗粒的尺寸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其导热系数会有所增加,这就是所谓的纳米尺度下的尺寸效应。
综合上述,纳米颗粒的热传导主要来源于材料的基础热传导特性和纳米尺度下的尺寸效应。
2.纳米颗粒的对流换热纳米颗粒的对流换热是浮力引起的流动产生的,而浮力产生的机制是受到物质热性质的影响。
因此,在纳米流体中,热量通过流动的方式进行传递,提高了介质传热效率。
三、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一般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方法。
1.物理法物理法是将纳米颗粒分散在基底流体中的一种方法,通过外力作用使纳米粒子悬浮在基底流体中。
这种方法需要引入纳米颗粒的表面处理,使纳米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足够强,可以克服重力和聚集力的引力,形成一个平衡的动态微乳液状态。
物理法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但是难以控制纳米颗粒的粒径和分布,同时由于表面处理可能会导致纳米颗粒的表面粘膜,因此对介质的传热性能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2.化学法化学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纳米颗粒,并将其分散在基底流体中,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等。
与物理法相比,化学法具有可控制粒径和分布、纳米颗粒表面稳定等优势,但是该方法需要适当地处理生成的纳米颗粒颗粒表面,避免对介质的传热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实验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和有前景的技术领域之一。
ZnO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光电、储能、药物控释、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
其中,传热性能的研究是ZnO纳米材料的关键科学问题。
因此,以ZnO纳米材料为核心进行关于热传导特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ZnO纳米流体传热性能实验研究,是利用恒定容量热量扩散测量仪(CVD)来实现的,主要是测量ZnO纳米液体的热传导系数。
实验中,对ZnO纳米液体进行了红外热分析、光度测定、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分析,以确定其结构和特性。
同时,利用CVD实验记录的数据,从实验结果中获取了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
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约为4.7×10-4W/mK。
此外,当温度介于30°C和120°C之间时,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然而,当温度超过120°C 时,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似乎已经收敛至一个常数值。
影响纳米流体热传导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纳米材料的形状和粒度、温度、pH值、浓度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性能,以及如何控制热传导性能,必须对ZnO纳米流体中影响较大的因素逐一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中,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由实验获取,表明,当温度低于120°C时,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温度超过120°C时,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开始收敛至一个常数值。
热传导系数的测量可以为未来的热管理设计和机械设计提供有益的热传导性能参考。
总之,通过本研究,从实验中获取了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的热传导性能,并且表明温度对热传导的影响,为将来的热传导设计和机械设计提供了参考。
另外,还有更多关于ZnO 纳米流体热传导性能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纳米流体在内置扭带管中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进展
第53卷第1期 辽 宁 化 工 Vol.53,No. 1 2024年1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January,2024收稿日期: 2023-01-06纳米流体在内置扭带管中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进展刘文盛,邢震,杨鹤 ,赵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 抚顺 113000)摘 要: 随着世界能源消耗与日俱增,能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当下不得不解决的难题。
而换热过程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浪费,所以提升换热效率势在必行。
扭带内插物作为常见的被动强化换热元件由于其操作简单、成本低的特点成为换热行业的宠儿。
另一方面,纳米流体作为新兴换热工质,其良好的热物性能也让研究人员找到了方向,从而将扭带内插物与纳米流体结合,实现双重强化换热,大大提升了换热效率。
关 键 词:纳米流体;扭带;强化换热中图分类号:TK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4)01-0142-05能源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随着世界能源消耗日益增大,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当下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换热是工业生产以及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
因此提升换热效率势在必行,而换热器作为最常用的热交换设备,吸引了大量研究人员对其进行研究。
在众多研究中,被动强化换热由于长期可持续性以及维护方便等优点,受到众多研究人员青睐。
扭带内插物作为常见的被动强化换热元件,其具有简单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成为研究重点。
扭带已被广泛应用于管内以提高管内的传热性能,并且对压降的影响较小。
在内置扭带的管道中,沿管道轴向流体速度较高,产生旋流,从而产生较高的传热。
此外,扭带提供了一种类似于扰流器的混合流,有助于强化传热。
LIM [1]等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了在层流状态下使用可变和恒定泵浦功率的扭带插入管。
其研究结果表明,扭带可以增强对流换热,但同时压降也随之增加,而压降的增加主要归因于二次旋流。
其还对装有内置扭带的层流逆流同心圆管换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扭带的使用使得摩擦因数提高了10倍,与此同时努塞尔数也得到了提高,数值为3倍。
《2024年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范文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微纳米技术的发展与纳米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引发科研人员极大的关注。
这其中,关于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与传热的研究尤为重要。
微管道的尺度缩小为纳米级别,为流体的流动与传热提供了全新的研究平台。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及其传热机制,为进一步优化微纳流体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二、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1. 纳米流体的定义与特性纳米流体是一种新型的流体材料,其基本特性在于其内部含有纳米级别的固体颗粒。
这些颗粒的尺寸远小于传统流体的颗粒,因此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微管道中,这些纳米颗粒的分布和运动对流体的整体流动特性产生重要影响。
2. 流动特性分析在微管道中,由于尺度效应和表面效应的作用,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与传统的流体有很大的差异。
流体的速度分布、粘度变化、剪切力分布等因素均需重新考量。
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的实验设备与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CFD)等手段,对这些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三、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1. 传热特性的影响因素微管道中的纳米流体由于其高比热容和优良的热导率,具有显著的传热特性。
其传热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纳米颗粒的种类、大小、形状以及浓度等。
此外,流体的流动状态和微管道的材质和结构也对传热效果有重要影响。
2. 传热机制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种方式对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进行研究。
实验研究通过观察和分析流体的温度分布、热流密度等参数,揭示其传热机制。
数值模拟则通过建立复杂的物理模型,模拟流体的传热过程,从而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四、研究进展与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者们通过多种方法,揭示了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和传热机制。
同时,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不断涌现,如高精度测量技术的开发、新的数值模拟算法等,这些都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纳米流体传热性能研究进展与问题
纳米流体传热性能研究进展与问题李新芳,朱冬生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1E-mail xtulxf@摘要:介绍了纳米流体的制备技术,重点阐述了纳米流体传热性能特异性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今后纳米流体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流体;制备;传热性能1.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1,2],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负荷和传热强度日益增大,传统的纯液体换热工质已很难满足一些特殊条件下的传热与冷却要求,低传热性能的换热工质已成为研究新一代高效传热冷却技术的主要障碍。
提高液体传热性能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在液体中添加金属、非金属或聚合物固体粒子。
由于固体粒子的导热系数比液体大几个数量级,因此,悬浮有固体粒子的液体的导热系数要比纯液体大得许多。
自从Maxwell 理论发表以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关于在液体中添加固体粒子以提高其导热系数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然而,这些研究都局限于用毫米或微米级的固体粒子悬浮于液体中,由于这些毫米或微米级粒子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引起热交换设备磨损及堵塞等不良结果,而大大限制了其在工业实际中的应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将纳米材料技术应用于强化传热领域,研究新一代高效传热冷却技术。
1995年,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Choi等[3]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纳米流体:即将1~100nm的金属或者非金属粒子悬浮在基液中形成的稳定悬浮液,这是纳米技术应用于热能工程这一传统领域的创新性研究。
研究表明[4-6],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可以显著增加液体的导热系数,提高热交换系统的传热性能,显示了纳米流体在强化传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其行为接近于液体分子,不会像毫米或微米级粒子易产生磨损或堵塞等不良结果。
因此,与在液体中添加毫米或微米级粒子相比,纳米流体更适于实际应用。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范文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热介质,因其高导热性、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性,在微管道流动与传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及传热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纳米流体在微观尺度下的流动规律和传热机制,还能为纳米流体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1. 流动模型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流体本身的物理性质、管道尺寸、形状以及流动条件等。
为了准确描述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特性,研究者们建立了多种流动模型。
这些模型主要基于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粘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微管道的几何尺寸和形状进行描述。
2. 流动特性分析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主要表现为层流和湍流两种形式。
在层流状态下,纳米颗粒在流体中呈现有序排列,有利于提高传热效率。
而在湍流状态下,纳米颗粒的随机运动增强了流体与管道壁面的热量交换。
此外,纳米流体的粘度、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也会对流动特性产生影响。
三、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特性1. 传热机制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主要包括对流换热和导热。
对流换热主要发生在流体与管道壁面之间,而导热则主要发生在纳米颗粒之间以及纳米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此外,纳米流体的高导热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也有助于提高传热效率。
2. 传热特性分析纳米流体的传热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纳米颗粒的种类、浓度、大小以及形状,流体的物理性质(如导热系数、粘度等),以及微管道的几何尺寸和形状等。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者们发现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当浓度过高时,纳米颗粒之间的团聚现象会降低传热效率。
四、研究方法及进展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搭建实验平台,研究者们可以观察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状态,测量传热性能等相关参数。
《2024年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范文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微纳科技的快速发展,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成为了当前科研的热点领域。
纳米流体的独特性质,如高导热性、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传热性能,使其在微尺度传热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及其传热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纳米流体的基本性质纳米流体是由纳米级颗粒在基础流体中分散形成的悬浮液。
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如高导热性、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传热性能,使得纳米流体在微尺度传热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受其颗粒大小、形状、浓度以及基础流体的性质等多种因素影响。
三、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纳米颗粒的加入会改变流体的粘度和表面张力,从而影响流体的流动特性。
其次,微管道的尺寸对纳米流体的流动也有显著影响。
随着管道尺寸的减小,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将发生显著变化,如层流与湍流的转变等。
此外,磁场、电场等外部因素也会对纳米流体的流动产生影响。
四、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主要包括对流传热和导热。
对流传热主要依赖于流体的流动特性,而导热则与纳米颗粒的导热性能以及其在流体中的分布密切相关。
纳米流体的高导热性主要归因于纳米颗粒的高导热性能以及其在流体中的良好分散性。
此外,微管道的尺寸、形状以及表面性质等也会对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产生影响。
五、实验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为了研究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及传热特性,可以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实验方面,可以制备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并通过可视化实验装置观察其在微管道中的流动情况。
同时,可以利用热传导实验装置测量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传热性能。
数值模拟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及传热过程,进一步分析其流动与传热的机理。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纳米流体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微管道中的传热性能;其次,纳米颗粒的浓度、种类以及微管道的尺寸等因素对传热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最后,通过优化纳米流体的制备工艺和调整微管道的结构,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传热过程。
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质研究
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质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质研究越来越深入。
纳米流体是指平均粒径在1至100纳米之间的含有纳米颗粒物体系。
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质如导热系数、比热容、热扩散系数等都与其微观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对于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质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一系列纳米技术领域中的问题,而且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质进行探究。
一、纳米流体的热导率研究热传导性质是衡量物质传热效率的重要指标。
实验测定表明,纳米流体的热导率与颗粒体积分数、颗粒尺寸、纳米颗粒分散状态和相互作用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发现,在纳米流体体系中,当颗粒间距约为1.3倍颗粒半径时,热导率达到峰值。
此外,在低浓度下热导率呈现出线性增长,而在较高浓度下则发生了明显的非线性变化。
纳米流体的热导率研究对于纳米材料的设计和纳米传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有着重要价值。
二、纳米流体的比热容研究比热容是指物体单位质量在一定温度下吸热所需的能量。
纳米流体中的纳米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比热容的影响较大。
研究表明,在高温下纳米颗粒的物理状态会发生变化,颗粒表面的氧化皮层会变厚,从而导致纳米流体的比热容降低。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当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很小时,纳米颗粒的加入可以提高纳米流体的比热容。
对于理解纳米流体的热力学性质,特别是在高温下的特性变化,比热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纳米流体的热扩散系数研究热扩散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温度梯度的导数。
纳米流体中的导热和扩散作用非常重要,对物质的传热效率和传质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研究发现,纳米流体的热扩散系数与纳米颗粒浓度、颗粒分散状态、颗粒尺寸以及流体基体的热扩散系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当颗粒尺寸与液体平均自由程相近时,纳米颗粒的热贡献对热扩散系数的影响就更加显著。
纳米流体热扩散系数的研究对于提高纳米材料的传热、传质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纳米流体力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及应用
纳米流体力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及应用近年来,纳米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已经成为了当代科技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纳米领域的不断发展为科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也促进了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
其中,纳米流体力学研究作为纳米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和应用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究。
纳米流体力学是对流体的微观性质进行研究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为深层次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面现象、粘度、渗透性、扩散等等。
近年来,随着仪器和技术的完善与进步,纳米流体力学的研究也日趋深入,研究领域也逐渐拓宽。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纳米流体力学的新进展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且有望成为未来的技术热点。
首先,纳米流体力学的新进展主要集中在纳米颗粒的应用上。
通过对纳米颗粒的研究,可以取得一系列能够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研究成果。
例如,对于聚合物纳米颗粒的研究,可以通过微观的改变其颗粒形貌和交联网络结构,进而改变其磁性、光学性和生物相容性等。
这种方法可以为制备出更为高效、多功能的纳米材料提供一种重要而可靠的途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此外,还有一些操控纳米结构的新方法被进行研究。
例如,基于电场操控的微流控技术和光驱动的纳米机器人等,可以实现对微观世界进行更为高效和精确的控制。
其次,随着更多的技术应用到纳米流体力学研究中,其应用拓展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利用纳米管的过滤作用和出色的分子稀释性等优势,纳米过滤技术在水处理、分子筛、药物分离、电解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纳米器件的纳米流控芯片在医学、生物材料等领域也开始成为研究热点,实现了更为高效、快捷和低成本的实验方法;利用电泳的原理,在纳米颗粒的制备和操控中也有了广泛应用。
最后,纳米流体力学研究还可以与其他学科与技术相互结合,打造出更为高效、智能、多功能的纳米材料和技术。
例如,将纳米流体力学与纳米自组装技术相结合,制备出更为复杂的纳米结构;将纳米流体力学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相结合,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表面现象,实现对微观世界的更为深入地认识。
纳米流体的流变学特性与传热性能研究
纳米流体的流变学特性与传热性能研究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和流动规律的学科。
而纳米流体则是一种由纳米级颗粒悬浮于基础流体中形成的复合流体。
纳米流体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独特的流变学特性和传热性能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纳米流体的流变学特性以及传热性能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纳米流体的流变学特性研究纳米流体的流变学特性是指其在受外力作用下变形和流动的行为。
相比于传统的流体,纳米颗粒的加入使得纳米流体表现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性质。
首先,纳米颗粒的加入对纳米流体的黏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随着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纳米流体的黏度也会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纳米颗粒的存在导致了流体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从而使得分子运动受到了更多的阻碍。
其次,纳米流体还表现出了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传统的牛顿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粘度是恒定不变的,而纳米流体则可以呈现出粘度随剪切应力变化的非线性特征。
这主要是纳米颗粒的存在使得流体分子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了重新排列,从而导致了流体黏度的变化。
第二部分: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研究纳米流体在传热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独特的传热性能使得其在热管理和热交换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首先,纳米流体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
由于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在纳米流体中的热传递面积较大,导致其导热性能显著提高。
研究发现,添加纳米颗粒可以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提高数十倍甚至更高。
其次,纳米流体还表现出了优异的流动传热性能。
纳米颗粒的引入使得纳米流体的流动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导致了传热效果的改善。
例如,在微通道中流动的纳米流体由于纳米颗粒的存在表现出了更强的对流效应,从而提高了传热速率。
第三部分:纳米流体的应用前景纳米流体由于其独特的流变学特性和传热性能,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能源领域,纳米流体可以应用于燃烧控制和热能转换等方面。
通过调控纳米流体的流动和传热性能,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纳米流体在传热增效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纳米流体在传热增效中的应用前景分析引言:传热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现象。
传热过程的效率对于能源的利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为了增加传热效率,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材料。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传热增效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热辐射性能和传质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纳米流体在传热增效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一、纳米流体的定义及特点纳米流体是由纳米颗粒悬浮在基础流体中形成的复合流体。
纳米颗粒的尺寸通常在1至100纳米之间,可以是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等。
与传统基础流体相比,纳米流体具有以下独特特点:1. 高导热性能:纳米颗粒的高表面积-体积比使得纳米流体具有更高的导热性能。
2. 优良的热辐射特性:纳米颗粒在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热辐射率,使得纳米流体能够有效地辐射热能。
3. 减小热阻:纳米流体中的纳米颗粒能够填充流体中的微观空隙,减小热阻。
二、纳米流体在传热增效中的应用1. 热传导增强:纳米流体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可以作为热导介质来增强传热效果。
在电子器件中,纳米流体可以被应用于散热系统,有效地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2. 光热转换:纳米流体中的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热辐射特性,可以在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等领域中作为吸收介质,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3. 相变传热:纳米流体中的纳米颗粒可以实现相变传热的增效效果。
在制冷系统中,纳米流体可以提高制冷剂的传热效果,降低能源消耗。
4. 传质增强:纳米流体中的纳米颗粒可以增加流体的有效表面积,提供更多的传质界面,从而增强传质过程,提高传质效率。
三、纳米流体应用前景分析1. 电子器件领域:纳米流体在电子器件的散热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电子器件功率的增加和体积的减小,散热问题越发突出,纳米流体作为一种高效的散热介质,可有效提高设备的散热效果,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寿命。
2. 新能源领域:纳米流体在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和传统能源转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巨大。
纳米流体力学特性与传热性能研究
纳米流体力学特性与传热性能研究引言纳米流体力学是研究纳米尺度下流体行为的学科,涵盖了纳米流体的力学特性和传热性能研究。
纳米流体力学的研究对于科学界和工程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纳米尺度下流体的行为,还可以指导纳米流体在能源、生物医学和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纳米流体力学特性与传热性能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流体的力学特性、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以及影响纳米流体力学特性与传热性能的因素等内容。
纳米流体的力学特性纳米尺度下,流体的力学特性与宏观尺度下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纳米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纳米流体的黏度比宏观流体大很多。
此外,纳米流体的流变性质也受到纳米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纳米流体的流体行为可以通过测量其黏度、流变曲线以及流体的稳定性等参数来刻画。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来描述纳米流体的力学特性,包括纳米流体的黏度模型、流体行为模型以及流动模型等。
纳米流体的黏度模型纳米流体的黏度模型是研究纳米流体力学特性的关键。
纳米颗粒的存在对流体的黏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纳米颗粒的浓度增加时,纳米流体的黏度也会增加。
此外,纳米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对纳米流体的黏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实验数据,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黏度模型来描述纳米流体的黏度与纳米颗粒浓度、形状以及大小之间的关系。
目前,最常用的黏度模型包括爱因斯坦模型、准晶体模型以及胶体动力学模型等。
纳米流体的流体行为模型纳米流体的流体行为模型描述了纳米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
由于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纳米流体的流变特性与宏观流体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纳米流体的流体行为,可以将纳米流体分为纳米固体流体和纳米液体流体。
纳米固体流体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固体的特性,而纳米液体流体在外力作用下则表现出液体的特性。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纳米流体的流体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流体行为模型,例如线性粘弹性模型、非线性粘弹性模型以及塑性流体模型等。
纳米流体在换热器中的传热机理研究
纳米流体在换热器中的传热机理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换热器已经成为许多行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然而,由于传统换热器存在传热效率低和体积庞大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新的材料和技术来改善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前沿材料,被广泛用于换热器中的传热机理研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纳米流体的基本特性。
纳米流体是由纳米颗粒悬浮在基础流体中形成的。
这些纳米颗粒具有很小的尺寸和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具有出色的热传导性能。
同时,由于纳米颗粒的存在,纳米流体还具有可控的流变性质,可以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浓度和大小来改变纳米流体的黏度和密度。
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流体成为提高换热器传热性能的理想选择。
纳米流体在传热器中的传热机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由于纳米颗粒的热传导性能优越,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可以大大提高。
这意味着通过使用纳米流体作为传热介质,换热器可以更有效地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中。
其次,纳米颗粒的存在可以增大流体的有效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传热性能。
当流体与固体界面接触时,热量的传递主要发生在界面处。
而纳米颗粒的存在可以增加界面积,从而增加热量的传递面积,使传热更加高效。
第三,纳米流体的流变性质可以改善传热的对流传热机制。
由于纳米颗粒的存在,纳米流体的黏度比基础流体要大,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也会增加。
这种增加的摩擦力有助于将纳米流体更好地与换热器内的壁面接触,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
除了以上几点,纳米流体在传热器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控制纳米颗粒的浓度和粒径来调节其性能。
例如,通过增加纳米颗粒的浓度,可以进一步提高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和黏度,从而增强换热性能。
同时,随着纳米颗粒大小的减小,纳米流体中颗粒的分布将更加均匀,提高了纳米流体在换热器中的稳定性和传热效果。
然而,纳米流体在换热器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纳米颗粒的悬浮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纳米颗粒的表面能较高,纳米颗粒易于发生聚集现象,影响纳米流体的性能。
纳米流体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纳米流体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流体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纳米流体是指在纳米尺度下流动的流体,它具有比一般流体更强的表面和界面效应,以及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化学反应活性。
纳米流体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微纳尺度下的流体力学和传热传质规律,还有很多的应用前景,比如生物医学、化学反应、石油开采等领域。
一、纳米流体的性质纳米流体的特殊性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
表面效应是指当物体的尺寸缩小到纳米尺度时,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表面吸附的现象增强,表面张力也会发生变化。
而量子效应则是指当粒子的尺寸越小,其波长与粒子间距的相对大小越大,从而产生量子力学效应。
这些特殊性质导致纳米流体的运动规律和热力学性质与宏观流体的不同。
二、纳米流体的研究进展纳米流体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各个领域,尤其是微纳尺度的流体力学和热传导研究方面,例如微通道流体力学、纳米流体传输和分离、纳米流体传热等。
其中微通道流体力学是目前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微通道具有高比表面积和流阻损失小的特点,可应用于微流控芯片、微反应器、纳米电池、微电子冷却等。
此外,纳米流体在生物医学、油田开采、水处理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医学上,纳米流体可以用于药物输送、肿瘤治疗和影像学诊断。
在油田开采中,纳米流体可以改进油井回注效果和增加油田采收率。
在水处理领域,纳米流体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和水垢控制等。
三、纳米流体的未来发展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流体的研究也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未来纳米流体的应用方向也将更加多元化,比如在太阳能电池、环境治理、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将更为广泛。
同时,在纳米流体的制备、性能调控和动力学研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和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总之,纳米流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对于解决当今重要科学和技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纳米技术是当前科学研究中引起最大反响的技术之一,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和工程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流体传热是一个关键的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材料和设备的热学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因此,研究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的学术价值是不可抹灭的。
本文针对一种新型ZnO纳米流体进行传热特性实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各种条件下的特性,为后期应用提供依据。
本次研究采用三角波衰减方法,混合了液氮、氢气和氮气,在室温下,采用微波辐照技术,测量ZnO纳米液体的热导系数。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混合比例的增加,ZnO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变化十分明显,其最大导热系数达到50%。
此外,研究还证实了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机制,发现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表现出明显的层次结构,热传递过程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衰减。
这表明,ZnO纳米流体具有非常优良的热性能,传热能力强。
因此,ZnO纳米流体表现出“热导热”的热学性能,可用于各种领域的应用,如催化剂、热物流技术等。
本研究的结果可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结果表明,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有较大的变化,根据混合各组分的比例,可获得不同的导热系数。
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后期研究ZnO纳米流体的相关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综上所述,研究新型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其
传热特性,更有效地利用它在各种领域的应用,给广大用户带来更大的效益。
研究的结果也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地关注ZnO纳米流体在高温下的性能等方面,进一步发掘ZnO纳米材料的优点和应用价值。
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质研究
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质研究纳米流体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下发展起来的流体,其独特的热物理性质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质的研究涉及到传热、流体性质和相变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质研究内容:首先,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质是研究的重点之一、纳米颗粒的添加可以增加流体的热导率,这主要是由于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大和表面处热阻的降低所引起的。
研究表明,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可以显著超过传统流体,这对于一些高效热传导的应用非常有潜力,如冷却材料和热界面材料。
其次,纳米流体的粘性和流变性质也是研究的热点。
纳米颗粒的添加可以改变流体的流变性质,使其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的行为。
研究发现,纳米颗粒的浓度和粒径对纳米流体的流变性质有很大影响。
此外,纳米颗粒的形状和表面修饰也可以对流体的流变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
此外,纳米流体的相变性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纳米颗粒可以作为催化剂和核化剂,影响流体的相变温度和相变行为。
研究表明,纳米颗粒的添加可以显著改变流体的沸点和凝固点,进而影响流体的相变速率和热传导性能。
这在一些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备新型相变材料和热储存材料。
另外,纳米流体的热辐射性质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纳米颗粒的添加可以调节流体对热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特性,从而改变其在红外光和可见光范围内的辐射特性。
这对于太阳能和光热转换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质研究涉及到传热、流体性质和相变等多个方面。
纳米颗粒的添加可以显著改变流体的热导率、流变性质和相变性质,这对于一些高效热传导、流变控制和相变调控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流体的研究对于制备新型热传导材料、流体传热增强和相变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流体传热性能研究进展与问题李新芳,朱冬生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1E-mail xtulxf@摘要:介绍了纳米流体的制备技术,重点阐述了纳米流体传热性能特异性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今后纳米流体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流体;制备;传热性能1.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1,2],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负荷和传热强度日益增大,传统的纯液体换热工质已很难满足一些特殊条件下的传热与冷却要求,低传热性能的换热工质已成为研究新一代高效传热冷却技术的主要障碍。
提高液体传热性能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在液体中添加金属、非金属或聚合物固体粒子。
由于固体粒子的导热系数比液体大几个数量级,因此,悬浮有固体粒子的液体的导热系数要比纯液体大得许多。
自从Maxwell 理论发表以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关于在液体中添加固体粒子以提高其导热系数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然而,这些研究都局限于用毫米或微米级的固体粒子悬浮于液体中,由于这些毫米或微米级粒子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引起热交换设备磨损及堵塞等不良结果,而大大限制了其在工业实际中的应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将纳米材料技术应用于强化传热领域,研究新一代高效传热冷却技术。
1995年,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Choi等[3]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纳米流体:即将1~100nm的金属或者非金属粒子悬浮在基液中形成的稳定悬浮液,这是纳米技术应用于热能工程这一传统领域的创新性研究。
研究表明[4-6],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可以显著增加液体的导热系数,提高热交换系统的传热性能,显示了纳米流体在强化传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其行为接近于液体分子,不会像毫米或微米级粒子易产生磨损或堵塞等不良结果。
因此,与在液体中添加毫米或微米级粒子相比,纳米流体更适于实际应用。
总之,由于纳米流体在各类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部门能够产生新的变革,加上它的运动方式新颖、能耗小、无污染和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受到人们极大关注。
目前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的开展这项研究,有关其基础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
本文简要介绍了纳米流体的制备,重点论述了纳米流体传热性能特异性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No.20050561017)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o. NCET-04-0826)项目资助.- 1 -2. 纳米流体的制备纳米流体的制备是应用纳米粒子以增强液体工质传热性能的关键一步。
纳米流体不是指简单的液-固混合物,在纳米粒子的悬浮液中,由于颗粒表面的活性使他们很容易团聚在一起,形成带有若干弱连接界面较大的团聚体。
因此,如何使纳米粒子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分散性好、稳定性高、持久及低团聚的纳米流体,是将纳米流体应用于传热过程所必需的技术[7]。
目前,比较常用的有两类潜在的制备技术:一类是两步法,一类是单步法。
两步法是首先用惰性气体凝聚或者化学蒸气分解等其他方法制备纳米粒子(如氧化物,氮化物,金属,非金属碳化物等),然后把制备的纳米粒子分散在液体中(如水,乙烯基乙二醇,煤油等)。
有时也添加活性剂或分散剂并配以超声振动,以获得悬浮稳定的悬浮液。
这种方法程序简单,花费少,几乎是用于所有的流体介质,适用于非金属粉体。
用此方法已成功制备了氧化物纳米粒子-去离子水纳米流体[5],通过惰性气体凝聚法制备的CuO纳米粒子见图1,图中显示了纳米粒子发生了聚集。
随着纳米颗粒的制备技术已扩展到工业化生产水平,在纳米颗粒制备的基础上采用两步法合成纳米流体存在潜在的经济优势。
单步法是通过“直接蒸发”技术制备纳米流体。
如用此方法制备了Cu纳米流体,其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TEM) [8]见图2。
单步法技术减小了纳米粒子的聚集,可以获得小尺度的纳米粒子,但是只有低蒸气压的液体才适合此制备技术。
Wilson等[9]通过浓缩金属盐制备金属纳米粒子,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在各种溶剂中产生胶状悬浮物,使用此方法可以获得尺度分布非常窄的纳米粒子。
如图3为通过此方法制备的AuPd合金胶状颗粒的TEM照片[9],可以看出纳米粒子分散均匀且具有非常窄的尺度分布。
图1 CuO纳米粒子的TEM照片图2 Cu纳米流体的TEM照片- 2 -图3 AuPd胶状颗粒的TEM照片2. 纳米流体传热性能特异性研究进展目前,许多文献已经报道了纳米流体传热性能的特异性,如:比传统的固/液悬浮物的传热性能好[8-10];传热性能和浓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也包括碳纳米管)[10];导热系数的提高存在很强的温度依赖关系[11,12];池内沸腾换热中临界热流量显著增加[13-15]。
可见,纳米流体的每一种特性对于传热领域都是急需的,利用纳米流体的这些特性,发展新一代的传热和冷却工具对于实际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2.1 稳态时导热系数的研究纳米流体比传统液体工质具有更优越的传热性能,一个主要原因是纳米粒子显著增大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反映介质传热能力的主要参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图4[16]总结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与纳米粒子体积比之间的关系。
较早关于纳米流体导热性能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浓度氧化物纳米粒子性能的变化。
Masuda等[17]研究了在水中添加4.3%体积比的Al2O3纳米粒子,实验结果表明导热系数比水提高了30%,随后Lee 等[5]测量了相同含量Al2O3-水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其结果仅仅提高了15%。
这些实验结果的差别可能是因为两种流体中纳米粒子平均尺寸不同,Masuda使用的Al2O3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为13nm,而Lee使用的Al2O3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为33nm。
中科院谢华清等[18,19]研究了SiC-水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中添加5%体积比的SiC纳米粒子,形成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比水提高20%。
Lee等[5]也观察到:相比Al2O3纳米流体,CuO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仅有一个适度提高,但是Wang等[20]报道了在水中添加0.4%体积比的CuO纳米粒子,形成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比水提高了17%,在乙烯基-乙醇溶液中添加0.3%体积比的Cu纳米粒子(10nm),形成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提高了40%。
最近,Patel等[12]研究了Au和Ag纳米粒子添加到水和甲苯中的导热性能,令人惊奇的是,当纳米粒子的体积比低至0.011%时,形成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提高到21%。
然而,关于这些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是否能提高那么多还没有完全被证实,事实上,最近在重复Cu纳米粒子实验中,Cu纳米- 3 -粒子的直径比较大(50nm),当添加的Cu 纳米粒子含量为0.5%体积比时,观察到其导热系数没有明显的提高。
图4 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与纳米粒子体积比之间的关系图最近研究发现:在高浓度的氧化物纳米流体[11]和浓度极其低的金属纳米流体中[12],其导热系数的提高存在很强的温度依赖关系。
这两类纳米流体在一个小的温度范围内(20~50ºC),其导热系数提高了2~4倍。
如果温度依赖关系发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那么这个特性使得纳米流体在较高温度下的应用成为热点。
2.2 流动、对流换热和沸腾换热的研究 作为一种新型的强化传热工质,将纳米流体应用于工业实际,除了测定其导热系数等输运参数外,研究纳米流体的流动、对流换热和沸腾换热是非常必要的。
最近, 已有文献研究和测量了纳米流体自然流动[21,22]和强制流动[6, 23-24]过程中的换热系数。
Das 等[15]研究了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的特点;You 等[13]测量了Al 2O 3-水纳米流体的临界热流量,实验结果表明热流量比水增加了3倍;Vassallo 等[14]也研究了SiO 2-水纳米流体的临界热流量,相比纯水提高了3倍多。
纳米流体在对流换热过程中,换热系数不仅与导热系数有关,还与纳米流体的比热、密度和动态粘滞度有关。
当体积份额比较低时,纳米流体的比热和密度类似于基液。
Wang 等[4]研究了Al 2O 3-水纳米流体的粘度,实验结果表明当纳米粒子分散更多时,纳米流体的粘度较低,同时也发现当Al 2O 3体积比为3%时,形成纳米流体的粘度比水提高了30%。
Pak 和Cho [25]研究了Al 2O 3-水纳米流体的粘度,发现其流体的粘度比水增加了3倍。
因此纳米流体的粘度与纳米粒子的制备、浓度、分散和稳定悬浮的方法等可能密切相关。
宣益民和李强[24]测量了不同体积比(1.0%~2.0%)的Cu -水纳米流体在湍流状态下的摩擦阻力系数,实 - 4 -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摩擦阻力系数并未增大。
Eastman等[26]测量了体积比为0.9%的CuO-水纳米流体在强制对流状态下的换热系数,实验表明比水提高了15%。
宣益民和李强[24]测量了Cu-水纳米流体在湍流状态下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显著增大了液体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
例如,在水中添加2.0%体积比的Cu纳米粒子,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比水增大了39%。
与这些研究相对比,Pak和Cho[25]分别测试了3.0%体积比的Al2O3-水和TiO2-水两种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流速情况下,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比水小12%。
其原因可能在于Pak和Cho实验中的两种纳米流体的粘度比水增大很多,过高的粘度抑制了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效果。
Putra[21]研究了Al2O3-水和CuO-水两种纳米流体在自然对流过程中的换热系数,与强制对流不同,自然对流过程中换热系数降低。
Das等[15]研究了Al2O3-水纳米流体的池内沸腾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粒子体积比的增加,纳米流体池内沸腾性能减弱。
这种减弱可能与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由于纳米粒子的添加导致流体性能的改变;另一方面是由于纳米粒子覆盖在容器的粗糙表面上导致容器性能的改变。
Vassallo等[14]研究了SiO2-水纳米流体的临界热流量,非常有趣的是,当添加纳米粒子的体积比只有10-3%时,纳米流体的临界热流量显著增加。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模型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You等[13]测量了Al2O3-水纳米流体池内沸腾时的临界热流量,实验表明其临界热流量比纯水增大了3倍,这些实验结果与Vassallo的实验结果一致。
3.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提高的理论解释和争议纳米流体的导热性能比其他传热性能更受关注,因此我们仅仅讨论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纳米流体是固/液混合物,其导热性的研究是建立在有效介质理论基础上的。
19世纪后期,Mossotti、Clausius、Maxwell和Lorenz首先提出了有效介质理论,Bruggeman系统地完善了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