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英文
翻译理论概论(英文)
![翻译理论概论(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abcb477c1cfad6195fa7f0.png)
spontaneous sociolinguistic observations (”Russians like diminutive suffixes better than Hungarians.”)
spontaneous text-linguistic observations (”The sentences of Indo-European languages start with a longer introductory part than the corresponding Hungarian sentences and have to be shortened in the Hungarian translation” or ”English, German, and Russian texts are more impersonal than Hungarian texts.”)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Krisztina Károly, Spring, 2006 Sources: Klaudy, 2003; Baker, 1998
The nature of the translator’s
The medium of the translator’s activity = two languages
communicating in two Ls at the same time can never be as instinctive and unconscious as communicating only in one in translation, even the most instinctive translator develops idea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L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realit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way the two Ls segment reality linguistically, etc.
翻译的基础理论(英文)
![翻译的基础理论(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ad65341a37f111f0855b4b.png)
Dr. Mashadi Said (Secretary of Master’s Program in Translation of
Gunadarma University, Jakarta)
Dr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Education, 1984 Post Graduate Diploma in Applied Linguistics, 1990 Magister in English Education, 1994 Ph D. in English Education, 1998
What is translation?
C. Translating consists of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 and Taber, 1982)
What is translation?
H. Translation is a transfer process which aims 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written SL text into an optimally equivalent TL text, and which requires the syntactic, the systematic and the pragmatic understanding and analytical processing of the SL (Wilss and Noss, 1982).
功能派翻译理论介绍(中英文版)
![功能派翻译理论介绍(中英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87742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6.png)
功能派翻译理论介绍(其中中文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
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即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
第二阶段: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
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此外,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
前者指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在译文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后者指译文与原文之间也应该有连贯性。
这三条原则提出后,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译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
弗米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即应该由译者来决定是否,何时,怎样完成翻译任务。
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
弗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
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
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第三阶段: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
该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理论和目的论有颇多共同之处,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融合。
第四阶段:克里斯汀娜·诺德全面总结和完善功能派理论。
克里斯汀娜·诺德首次用英语系统阐述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虑的内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础上制定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
(完整版)翻译理论概括
![(完整版)翻译理论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c404c1190975f46526d3e182.png)
翻译理论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1914—2011),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
奈达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一百多所大学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尤金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其次要数《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系与查尔斯·泰伯合著(1969)。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
英文介绍翻译家尤金奈达
![英文介绍翻译家尤金奈达](https://img.taocdn.com/s3/m/19c69cc13186bceb19e8bb1f.png)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奈达翻译理论综述
尤金· A· 奈达( Eugene A.Nida), 语言学家,翻译家, 翻译理论家。
奈达较之其他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在全世 界更有影响原因之一是,在自1946年起的 近60年里,他周游了世界,帮助译者解决了 《圣经》翻译中的实际问题,而其他语言学 家和翻译理论家缺乏这种机会。
1.There is certainly some historical possibility. 历史上的确有这种可能性。 从历史上看,这种可能的确存在。 2. The actor has a smaller circle of admirers. 那个演员没有那么叫座。 3. environmentally damaging waste 危害环境的废物。
Titles of papers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谈《民法通则》英译本 中法律术语的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浅析NBA赛事用语的汉 译 从功能对等角度浅析英汉习语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水浒传》中粗话、脏话 的翻译
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看儿童文学的翻译
本文作者拟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分析,尝试提 出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儿童文学翻译的儿童本位原则。 与传统的翻译理论不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另一角度提供了一个 翻译批评的标准。要达到理想的翻译,就要找到与原文最自然且最贴 近的对等语,而不是拘泥于单纯的形式对等。换句话说,译文的读者 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等值。以往的翻译理论重 视译文与原文的对照,单纯从语言转换的角度来研究翻译。与以往不 同的是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读者的主体作用,它指出翻译的目的是使译 文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相 同。 本文尝试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根据儿童文学及其翻译的特点和要求, 通过对儿童文学《爱丽斯漫游奇境记》几个译本中的大量翻译实例, 从意义对等,形式对等,文化对等三个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儿童 文学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最后得出结论:功能对等理论可作为儿童文 学英汉翻译的原则,它对翻译中词句的选择、修辞的传达以及文化差 异的处理都具有指导意义,揭示本文的主题儿童文学翻译应在功能对 等理论的指导下以儿童为中心,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中西方翻译理论汇总
![中西方翻译理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2c9e27e312b3169a451a444.png)
他引用孔子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来 阐释“雅”的重要性。他认为不能用“近 世利俗文字”,“理之精者,不能载以粗 犷之词,而情之正者,不可达以鄙倍之气”
许渊冲:“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 TUNE:“CROWS CRYING AT NIGHT” Spring’s rosy color fades from forest flowers Too soon,too soon. How can they bear cold morning showers And winds at noon? Your rouged tears like crimson rain Will keep me drink in woe. When shall we meet again? The stream of life with endless grief will
所谓“五不翻”,即五种不意译而是用音译的情形: 1、秘密故不翻。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应该不翻。如六字 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意为“哦!莲花里的珠宝”。不照 字面意义翻译出来,保持了佛语的神秘和庄重。 2、含多义故不翻。如梵语“薄伽梵”一词具有六种意义: “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这些词无法 找到等同的中文词. 3、无此故不翻。指源语所指代的事物在目的语文化中不 存在或是找不到对应物,如“阎浮树”。阎浮树只产于印 度等地, 在中国并无对应物,因此翻译时只能保留原音。 4、顺古故不翻。对于某些词语约定俗成的翻译方法,应 该不做更改。 5,生善故不翻。具有特殊意义或功能的词语也应该采用音 译, 因为有些词汇用音译能令人产生尊重之念,否则容 易让人忽视。例如梵文里“般若”的意思和智慧差不多, 如果我们把“般若”翻译成“智慧”就显得过于轻浅。
翻译理论技巧(the skills of the translating theory)
![翻译理论技巧(the skills of the translating theory)](https://img.taocdn.com/s3/m/6ff9be0d6c85ec3a87c2c5cd.png)
翻译理论技巧(the Skills of Translation Theory)1. 词义选择(Selection of Meanings)例1.This phase involves laying out material in order to inventory all problems.[在该句中,inventory作动词]在此阶段,须展示所有的资料以便开列所有问题的清单。
例2.Passing by the entirely south elevation,one may view the house from below the waterfall.[elevation此处为建筑设计的“立视图”或“立面”]完全绕过南立面后,人们可以从瀑布下方观看这幢房子(流水别墅)。
Directions: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orrect selection of meanings of the underlined words or phrases.1.When one first approaches Falling Water,the impression is that of a series of pale yellow-colored horizontal planes hovering above ground at varying heights within a forest.第一次去流水别墅的人留下的印象深刻的是树木中一系列灰黄色的不同高度的水平挑台。
2.Four square garden courts front the mausoleum at one end of Taj Mahal(泰姬陵).四个方庭朝向位于泰姬陵端部的陵墓。
3.In his discussion of form,Le Corbusier is at pains to point out that the geometric laws of any particular form should be the basis for subsequent action.在关于形式的讨论中,柯布西耶设法指出所有特殊形式的几何规律是后来进一步行动的基础。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c61d3ed81c758f5f61f67b9.png)
理论1、林纾---译大量欧美小说:Gulliver’s Travels《海外轩渠录》Tales from Shakespeare 《吟边燕语》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化(化境)2、哲罗姆Saint Jerome ---Charles R .TaberTranslating sense ,not words 3、严复---信(忠实)达(流畅)雅(尔雅)《天演论》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哲学的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4、周煦良---“翻译三论”中:雅:得体;直译不包括,不妄改原文的字句5、王佐良---直译+意译;处理词:两大片文化,深入观察,译者永学生,译诗须像诗,《翻译中的文化比较》--真正文化人6、王力---西文多用形合,联结成分不可少。
中文多用意合,联接成分非必须。
7、王平---崇尚严谨周密,要求行文简练,语法正确,重点突出。
8、鲁迅---兼顾两面(易解、丰姿),宁信而不顺主张直译9、赵景深---宁顺而不信10、瞿秋白---信顺不对立11、曹明论---最接近、最自然(二元简单标准)12、余光中---对原文语言体贴入微、对译文语言运用自如13、杨宪益---文学翻译14、巴尔胡达罗夫---语言单位的多义性“环境”---交际环境、通报主题、交际参与者。
15、矛盾---主张直译,保留“神韵”,风格,文学翻译用另一语言把意境传出去16、郭沫若---译:创作,责任感,雅:文学或艺术价值较高17、傅雷---重神似不重形似,实践,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罗曼罗兰《约翰。
克里斯朵夫》18、奈达Eugene A Nida---语言特点19、Eugene A Nida and Charles R Taber ---content20、汉译英---断句多,并句少结构---汉语多并列,英语多主从成语---译意思英语多被动,汉语少英语少成语,汉语多汉语多实称,少代称、重复汉语多重复,英语少(多单句、多抽象)英语多代词,汉语少英语少固定初学者标准---忠实(内容)、通顺(语言)我国翻译最早在---东汉时代英语先评论再说事,汉语把评论、表态放在句末21、钱钟书---"化"镜说22、鸠摩罗什---意译,倾向于直译23、萨沃里Theodore Horace Savory---what、what、how24、玄奘---既须求真,又须喻俗25、西塞罗Cicero---translating as an oratorTo translate word for wordTwo most eloquent Attic26、施觉怀---法律---严谨条理清、文字明、意思全27、费道罗夫---《翻译理论概要》确切性翻译的原则28、爱德乐Sol Adler---Chinglish difficult problem 防止中文式的英文29、GH Vallins---words cannot be treated in isolation30、句子:熟悉离世后有助于研究事实----词性转换Replied --增词违反---词类转换主要特点---词类转换31、斯坦纳George Steiner---the true road for the translator lies through paraphrase32、西奥多。
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林语堂的翻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ca1117bd1f34693dbef3e25.png)
代表作: 汉译英主要作品
《西厢记序》《水浒传序》《华阳散稿自序》《兰亭集序》《秋醒词 序》《齐物论》《英雄气短说》《黛玉葬花诗》《莺莺札》《声声慢》 《桃花源记》《石钟山记》《愚溪诗序》《庐山草堂记》《货殖列传》 《扬州瘦马》《杂事秘辛》《息机说》《浮生六记》
力外,译者必须进行翻译方面的专业训练,不可 随随便便把翻译视作是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 言的简单活动。
Thre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三个翻译标准
• Faithfulness • Coherence • Beauty
忠实 通顺 美
Faithfulness 忠实
关于翻译的“忠实标准”,林语堂先生详细 解释为四个方面:
• 对译者的要求 • 一是对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 • 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
; • 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的问
题有正确的见解。"
• 这三条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内在逻辑性。 • ①首先,译者必须能熟练使用源语和译语,并能
用之写作,同时要对原文的内容把握到位。 • ②其次,译者要进行翻译训练。 • ③最后,就是译者对翻译要有主见。 • 但如果要把翻译看作一种艺术,那么除了语言能
弥补中国文化:
1916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教学之余开始了漫长的中国文化弥补。 1920年,在莱比锡大学主攻语言学,留学之余在藏书丰富的中国研 究室深入阅读中文书籍,同时训练了考,释等问学方法。 1927年,博士毕业后回国,由文化补课走向文化创造与传播。
严复及翻译理论英文
![严复及翻译理论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cfefb5fd0a79563c1e721f.png)
Translated works
keynote Speaker 杨江堰
Book List
ution and Ethics The Spirit of the Laws Primer of Log 论法的精神 论 (On Evolution) A History of Politics 名学浅說 Theof Study of Sociology (The meaning of the laws) 1904-190 The Wealth Nations 1896-1898 On Liberty 社会通诠 (An outline of logic 群学肄言 原富 (On Wealth) 1901 A System of Logic 群己权界论 (A full account of society) 1903 (A Study of sociology) 1903 穆勒名学 (On the boundary between (Mill’s Logic) the self and the group) 19031903
Seeing Yan Fu's Translation Criteria from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terary Works
Example 3:敌军随时可能出没,十天太晚。 Luo Mushi's version: "Cao Jian's army is due at
any moment ." said Kongming ."If we must wait ten days, it will spoil everything."
Yang Xianyi and Dai Naidie's version: The
翻译理论(英文)课件
![翻译理论(英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9a0a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8.png)
感谢观看
Translation Theory (English) Courseware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Theory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Corpus Translation TheoryMachine Translation TheorySummary and Outlook
详细描述
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包括形式对应、动态对应、功能对应等。
总结词
形式对应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在形式上的对应,要求译文尽可能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动态对应理论则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注重语篇层面的意义传递。功能对应理论则认为翻译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原文的功能,如信息传递、情感表达等,强调译文的交际功能。这些流派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翻译理论的丰富多样性。
详细描述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02
总结词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强调翻译功能和目的的理论,它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交流和信息传递的过程。
详细描述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功能性和目的性,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源语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特定功能。它强调翻译过程中对目标读者需求的关注,以及对目标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考虑。
Machine Translation Theory
05
机器翻译理论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自然语言之间的自动翻译的理论。
定义
特点
适用范围
高效、快速、自动化、多语言支持。
广泛应用于国际交流、跨语言信息检索、全球化企业等领域。
翻译理论导读之二:功能学派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导读之二:功能学派翻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338157027284b73f242501b.png)
在此基础上,执教芬兰的德国学者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论(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她的学术观点集中体现在1984年发表的《翻译行为——理论与方法》一书中。这一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翻译过程中的行为及参与者的角色予以细致的分析,主要包括:发起人/客户(the initiator/client)、委托人(the commissioner)、原文作者(the ST producer)、译者(the TT producer)、译本使用者(the TT user)及译本接受者(the TT receiver),他们并非参与每一个翻译过程,有时一个人可以同时担任几个不同的角色。翻译行为论和目的论有颇多相通之处,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相融合。不过曼塔里的方法和概念模式显然比目的论更为激进,她把翻译看作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肢体语言等复合信息传递物(message-transmitter compounds)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迁移,用“翻译行为”(translatorial action)来代替翻译(translation),将改编、编译、编辑和资料查询都包括在内,同时在理论中大量借鉴商业和管理学术语。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728b0d76c66137ee061986.png)
5、在阐述翻译性质的时候,为译者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指导原则,指明了这些矛盾中 应优先考虑的因素:1、上下文等同优先于词汇等同 2、动态对等优先于形式对应 3、 语言的口头形式优先于书面形式 4、听众及读者通用、接受的形式 优先于传统的享有威望的形式
乔姆斯基:理论三个层次:1、由“短语结构规则(phrase structure rules)”构成的基础成分(base component)生成; 2、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这一结构通过转换规(transformational rules)变换成 3、表层结构(surface stucture)
奈达EugeneA. nida:1、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奈达将翻译定义为: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 值现原语的信息
2、动态对等是奈达翻译论的核心
3、三个发展阶段:描写语言学阶段|交际理论阶段|社会符号学阶段
西塞罗:《论善与恶的定义》《论最优秀的演说家》“我不是作为解释员,而是作为演说家进行翻译的”
贺拉斯:《论诗艺》坚持活译,意义对意义(sense for sense)\忠实原作的译者不适合逐字死译,必要时可创 造新词或引进外来词
哲罗姆:西方四大权威神学家之一、
提出四大翻译原则:
5、认为有必要区别文本等值关系和形式对应关系
威尔斯wilss:1、认为翻译科学应该是认知性cognitive、解释性hermeneutic、联想性associative科学
2、翻译过程的重要特征是翻译的语际性、单向性和不可逆性,这特征决定了回译法back translation来对翻译进行客观检验时只能起有限作用
翻译理论概括
![翻译理论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9b16dd695acfa1c7aa00cc6a.png)
翻译理论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1914-2011),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
奈达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一百多所大学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
尤金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其次要数《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系与查尔斯·泰伯合著(1969)。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翻译理论与非文学文本英文-资料
![翻译理论与非文学文本英文-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1c212d9102de2bd97058829.png)
• Try Biblegateway: biblegateway/cgi-bin/bible
The Qur’an
• Se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dept/MSA/quran/
• Warning: "Note that any translation of the Qur'an immediately ceases to be the literal word of Allah, and hence cannot be equated with the Qur'an in its original Arabic form. In fact, each of the translations on this site is actually an interpretation which has been translated."
translation • Translation as language learning •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ranslation Studies” – self-perception
• Many people today think that Translation Studies is mainly:
Science in Translation
a historical view
• Scott L. Montgomery. 2000. Science in Translation. Movements of Knowledge through Cultures and Tim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纽马克翻译理论发展
![纽马克翻译理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d726a750c22590103029d2c.png)
引言彼得·纽马克是英国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1981) 、《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译论》(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on Translation, 1993)。
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function)、应酬功能(phatic f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
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解读,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
一.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
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at is nslation?
C. Translating consists of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 and Taber, 1982)
What is translation?
H. Translation is a transfer process which aims 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written SL text into an optimally equivalent TL text, and which requires the syntactic, the systematic and the pragmatic understanding and analytical processing of the SL (Wilss and Noss, 1982).
1. What is translation?
a. Translation consists of transferring the meaning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ext into the receptor language text.
What is translation?
What is translation?
D. Translation is the general term referring to the transfer of thoughts and ideas from one language (source) to another (target), whether the languages are in written or oral form; whether the languages have established orthographies or do not have such standardization or whether one or both languages is based on signs, as with sign languages of the deaf (Brislin, 1976)
What is the process of transferring the meaning into the receptor lg. text?
Translation consist of studying the lexicon, grammatical structure,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ext, analyzing it in order to determine its meaning, and then reconstructing this same meaning using the lexicon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 which are appropriate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and its cultural context.
What is translation?
G. (McGuire, 1980:2) Translation involves the rendering of a source language (SL) text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TL) so as to ensure that (1) the surface meaning of the two will be approximately similar and (2) the structure of the SL will be preserved as closely as possible, but not so closely that the TL structure will be seriously distorted.
What is translation?
E. 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of finding a TL equivalent for an SL utterance. (Pinhuhuck, 1977:38)
F.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Newmark, 1981:7)
TRANSLATION THEORY
Dr. Mashadi Said (Secretary of Master’s Program in Translation of
Gunadarma University, Jakarta)
Dr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Education, 1984 Post Graduate Diploma in Applied Linguistics, 1990 Magister in English Education, 1994 Ph D. in English Education, 1998
B. . Catford (1965: 20) 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Penerjemahan adalah penggantian materi tekstual dalam suatu bahasa dengan materi tekstual yang padan dalam bahasa l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