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沉降观测方案共9页word资料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为了监测基坑周围建筑的沉降情况,需要制定一个观测方案,下面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观测方案,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监测区域划分:根据基坑周围建筑的布局和相关要求,确定监测区域的边界和重点监测区域。
2.建立测点网格:确定监测区域内合适的测点位置,按照规定的间距建立测点网格。
网格的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
3.建立参考基准:确立监测的参考基准,可以选择周围没有重大建筑活动且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作为参考。
4.安装测点设备:在确定的测点位置上,安装测点设备。
测点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仪器、测量杆、标尺等。
5.测点设备校准:在安装设备前,对测点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6.监测频率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频率和时间,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每月进行观测,以及白天或夜间进行观测。
7.数据采集和记录:在每次观测时,对测点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并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数据采集仪器和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记录。
8.数据分析和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使用专业的软件或算法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到沉降情况的具体数值和变化趋势。
9.报告和沟通:根据观测数据,及时撰写监测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和设计、施工方进行沟通和汇报,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10.监测措施:根据观测数据的结果,确定基坑周围建筑的沉降情况是否达到安全限值,如有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如加固、支护等。
11.回顾和总结:在工程结束后,进行观测方案的回顾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以上是一个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的大致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方案的细节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人员的资质和相关设备的质量,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实施,观测等级为二级。
仪器采用索佳自动安平水准仪,型号为SDL30。
该仪器有优越的水平稳定性、耐寒、耐热性,是一种高精度水准测量仪器,每公里往返中误差为:±0.4mm。
与水准仪配合使用的是高精度铟瓦水准尺。
它是施测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专用标尺,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完全适用于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1、基准点及测点设置:远离工程区域以外稳定地段设置三个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时利用其中一点作为基准点,另两点作为校核。
在近测点处均匀布设若干工作基点,以方便观测和保证精度。
测点应布设在对沉降反应敏感部位;2、测标埋设:沉降监测的标志,根据不同监测对象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地基)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型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
对于建(构)筑物,沉降点设置在房脚、角点等;对于道路(地下管线),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其正上方;对于基坑坡顶、地表,采用普通地面沉降标。
3、观测实施:1)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每次均由工作基点出发,尽可能一站直接观测,以减少转站误差。
在第一次观测时,应对仪器架站处、水准尺立尺处做以标记,在以后观测时严格做到一致,以减少水准仪i角等引起的固定误差;2)工作基点的校测:每次沉降观测前,应对工作基点进行校测,校测工作基点由基准点出发作往返测,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不得大于0.4,n为测站数。
同样要在每次观测中做到架站处立尺处一致。
如果发现某个工作基点高程异常,则需对该工作基点进行高程改正;4、观测精度:沉降观测基准点的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执行,采用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限差为0.30(n为测站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在工程监测中,沉降观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工程
地基的沉降情况,从而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设置、数据处理等内容。
1.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仪法和全站仪法两种方法进行。
水准仪法适用于平面小
面积的场地,全站仪法适用于大面积地域,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2. 仪器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杆等仪器设备。
对于高要求的沉
降观测,应选择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应根据工程地基的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
点的设置应覆盖整个工程地基区域,保证对工程地基沉降情况的全面监测。
4. 数据处理
在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
通过数
据处理,可以得到工程地基的沉降速率、趋势等关键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法和
数据处理,能够有效监测工程地基的沉降情况。
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保障。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项目不断涌现,而基坑边坡沉降是这些工程项目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本文针对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于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能够合理、准确地进行观测工作。
1.观测方法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定点法、集中法和连续法。
其中,定点法是指选取特定位置的标志物进行测量,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基坑工程;集中法是指在基坑周边设置多个观测点,进行统一的监测管理,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基坑工程;连续法是指通过连续监测系统对基坑周边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适用于大型基坑工程。
在实际项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2.观测设备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设备主要包括测距仪、水准仪、GPS等。
其中,测距仪用于测量标志物的位移变化;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变化;GPS用于实现定位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
在采购观测设备时,需要选择品质优良、准确可靠的产品,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频率4.观测内容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地面高程变化、标志物位移变化等。
具体来说,观测应包括基坑周边的固定点和控制点,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测量,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观测数据应进行分析比对,及时掌握基坑边坡的沉降情况。
5.数据处理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在确保数据准确的前提下,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校核、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基坑边坡沉降的具体情况,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6.报告编制三、总结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是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观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事故,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本文对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可以为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提供参考。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观测方法和设备,严格执行观测方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终达到确保工程项目安全的目的。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背景在基坑开挖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土壤会受到挖掘和施工荷载的作用,此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和变形,对基坑和建筑物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对基坑边坡沉降进行观测和评估,是保证基坑和建筑物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
观测方案应该根据工程情况,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建筑形式、荷载类型和工程周期等因素,设计适合的观测方案,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参数基坑边坡沉降观测参数包括:•沉降量•沉降速率•沉降变形模态•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旋转位移观测参数应该根据工程情况进行选择和确定,同时结合地质勘探数据和工程设计,分析和预测地下水位变化、固结沉降等因素对基坑边坡沉降的影响。
观测设备基坑边坡沉降观测设备包括自动水准仪、测斜仪、水准面仪、位移监测系统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变形趋势,为基坑边坡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
观测方案数据采集基坑边坡沉降观测应该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数据采集操作。
观测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观测点的位置,根据地质特征、工程设计和观测参数需求,选择合适的观测点位。
2.安装观测设备,确保设备安全、牢固、稳定,同时保证与地面和周边环境的隔离。
3.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建立数据记录表格,进行观测记录。
数据处理与分析基于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判断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2.预测边坡沉降的变形趋势和规律,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基坑和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3.确定基坑边坡沉降区域和范围,以便采取监测和加固措施。
总结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是确保基坑和建筑物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从观测参数、观测设备、观测方案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提出一些基本的观测方案建议。
但是,具体方案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详细设计和方案优化。
(完整word版)沉降观测方案.
江西进贤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园污水处理厂(BOT)项目沉降观测监测专项方案批准人:____________职务/职称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职务/职称______________编制人:____________职务/职称______________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3)第二章工程概况 (4)一、参见单位 (4)二、工程简介 (4)三、工程地质条件 (7)四、水文地质条件 (8)五、施工条件及影响因素 (9)第三章施工部署 (10)一、组织机构 (10)二、人员安排 (10)三、器具准备 (11)第四章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2)一、监测项目 (12)二、沉降观测的原理 (12)三、沉降观测基准点 (12)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3)五、沉降观测 (15)六、沉降观测点的观测及计算 (17)第五章沉降观测的质量控制 (20)第六章成果资料的提交 (22)第七章测量管理制度 (23)一、测量管理制度 (23)二、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23)第一章编制依据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二、土建施工主要规程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三、其它依据1、依据本工程设计图纸2、依据本工程地勘报告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本工程现场勘查记录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参见单位1、项目名称:进贤县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新建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项目工程(BOT)项目一期工程2、工程地点:江西省南昌市进贤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园污水处理厂3、建设单位:进贤县博华水务有限公司4、施工单位: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设计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6、监理单位:江西省恒信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6、勘察单位:江西省物化探地质工程勘察院7、质量要求:满足合同签订要求8、计划工期:计划开始时间2017年6月10日,计划完成时间2018年6月10日;总工期366天。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精编WORD版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生活后勤综合用房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该场地整平标高为5.80m,设计±0.00=6.40m。
拟建两层地下停车场,基坑总面积约为3748㎡,周长约253m。
地下一层底板板面标高为-3.85m,二层底板板面标高-7.85m,开挖面标高为-9.05m,基坑实际挖深为8.45m左右。
本工程采用排桩加一道支撑的挡土形式,止水结构采用双排深搅桩,坑内布置8口管井进行降水。
二、监测目的及监测项目一)、监测目的:1.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2.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根据设计要求监测项目如下:1.基坑周边水平垂直位移监测2.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沉降监测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4.水位监测5.支撑轴力量测二)、点位布设:1.沿圈梁顶每15m左右设位移监测点,共布设15个;2.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共布设约30个沉降监测点;3.基坑周边共布设8个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管,孔深15.0m;4.支撑轴力监测,布设4个断面,每个断面4个应变计;5.设4个水位监测管,孔深8.0m。
具体监测点点位见后附平面位置示意图。
三、监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监测方法(一)、监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基坑设计规范》(JGJ120-99)《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二)、监测方法:表面变形观测:包括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使用精密经纬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
水平位移采用测小角法,角度观测一测回,距离按1/2000的精度测量,测小角法是利用精密经纬仪精确地测出基准线与置镜点到观测点视线之间所夹地微小角度αi(如图所示),并按下式计算偏移值:l i=αi.S i/ρ式中S i为端点A到观测点P i的距离,ρ’’=206265’’;2)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按二级变形等级或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执行;支撑轴力监测:支撑轴力监测采用阵弦式频率测定仪,这种仪器的传感器是利用钢弦的振动频率将物理量转变为电量,实施远距离电子测量。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基坑工程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常见项目,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进行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沉降观测旨在监测基坑四周地面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异常,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二、观测目标1.监测基坑施工前后地面的沉降情况。
2.发现并记录基坑施工期间可能导致沉降的因素。
3.提供数据参考,评估和优化基坑工程设计。
三、观测内容1.建立观测控制点:在基坑周边区域设置稳定的观测控制点,定期进行高程、平面测量,并记录与基准点的变化。
2.监测沉降井:沉降井是一种常用的观测沉降的设备,沉降井设置在基坑地面周围固定位置,通过观察沉降井插入的测量管与地面之间的高差变化,得出沉降情况。
3.监测测量管:在基坑边缘设置多个钢筋混凝土立管,通过测量管内的测点位置变化,监测周围土体的沉降情况。
4.观测地下水位: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点,定期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有一定的关联,能够辅助评估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变化情况。
四、观测方法1.建立起点:在基坑周边选择适宜的点位,进行高程测量,建立起点控制标志物,将其作为测量的基准点。
2.定期测量:根据工期安排,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不同阶段,定期进行测量观测。
观测频率视基坑施工情况而定,通常为每两周至一个月测量一次。
3.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与平面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下水位测量。
4.数据记录: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观测记录表中,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位、测量数值等信息。
5.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测得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各个观测点的沉降量,并绘制沉降曲线图。
五、观测异常处理1.对于出现异常的观测点,及时停止施工并进行检查,找出产生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检查施工工艺和材料,排除施工因素导致的异常。
3.如发现地下水位异常变化,应及时对水源进行调查,是否与近期的污水排放、地下管道施工等有关。
地基沉降观测方案
地基沉降观测方案概述地基沉降是指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所在地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作用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不均匀沉降现象。
地基沉降观测是评估结构物安全性和建筑物运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档将介绍地基沉降观测的目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
目的地基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结构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观测地基沉降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预测地基沉降的趋势及其对结构物的影响,从而为结构物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依据,保证结构物的正常运行。
方法1.安装测点:在被观测的建筑物周围选择合适的地点,安装测点。
应选择地基最薄弱的区域进行观测,如边角、柱子下方等。
测点的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复杂程度而定,一般情况下,每500平方米至少设置一个测点。
2.选择测量方法:地基沉降观测可以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如经典水准法、全站仪法、GPS测量法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观测。
3.观测测点:定期对测点进行观测,记录每次观测的结果。
观测频率可以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地基变形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初始观测应每月进行一次,之后可以逐渐减少观测次数,但至少应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4.数据分析:将每次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地基的沉降速度和累积沉降量。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方差等,以便了解地基变形的趋势和程度。
5.预测趋势:基于已有的沉降数据,可以预测地基未来的沉降趋势。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地基变形的过程,从而预测未来的沉降情况,提前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注意事项1.测点的选择应准确、合理。
应注意选择地基薄弱区域进行观测,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测点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安装时应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观测数据的记录应及时、准确。
每次观测后应立即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备份。
数据记录应包括观测时间、地点、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等信息。
4.观测结果的分析应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基沉降变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施工前准备1. 测点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合理设置观测测点,测点的选取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地基状况以及可能出现沉降的区域。
测点设置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 仪器校准在开始观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观测方法1. 采用全站仪观测沉降观测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垂直测量,同时具有数据记录和实时监测功能。
2. 定期观测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通常可以选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以监测沉降变形的趋势和速率。
四、数据处理1. 数据录入观测得到的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基沉降变形的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果展示1. 数据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详细的数据报告,将沉降观测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工程人员。
2. 常规汇总定期对观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常规的沉降观测报告,以便于工程管理和决策。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并不断优化观测方法,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类型,其施工过程中,基坑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基坑沉降情况,还可以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本文将就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 观测点设置。
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基坑周边范围内,分布均匀的地点进行观测,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基坑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基坑的大小、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 观测方法选择。
基坑沉降的观测方法有多种,包括测量法、遥感法、地面变形法等。
在选择观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和监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观测,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
3. 观测频次确定。
观测频次的确定是基坑沉降观测中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观测频次应根据基坑的施工进度、地质条件、监测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在基坑施工初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以及时发现问题;而在基坑施工后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减少,以节约成本。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
观测数据的分析与报告编制是基坑沉降观测的最后一步。
在获取观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并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数据的详细情况、分析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以便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基坑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结语。
基坑沉降观测是基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观测方案能够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需要充分考虑观测点设置、观测方法选择、观测频次确定以及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1.1背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大,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地质
病害(沉降)的损害也随之出现,而沉降是城市的地质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地下水井开发、排水网落槽等均会造成沉降损害。
因此,对沉降现象
的定量观测及分析,对做好安全防范、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2目的
为了保证城市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城市地下水环境的演变特
点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制定观测方案,以便定量观测和评估沉降现象,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二、观测内容
2.1现场勘察
现场调查工作是进行沉降观测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1)地貌工作:通过现场调查建立基础资料,了解目标区域的地貌
地质特征,主要将进行地形分析、地质构造分析等。
(2)地下水工作:了解地下水斜面深度、倾角、渗透率、瞬间渗透
率等物理参数,推测沉降潜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3)土地利用及建筑物工作:对土地利用和建筑物类型等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沉降影响范围、潜在程度等。
2.2数据采集
为了更好地实现沉降的定量观测与分析。
基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一、监测意义基坑与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集中体现在土体的变位,边坡水平位移和沉降。
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增加,大面积降水的影响,以及静压桩施工引起土体位移,边坡周围土体会产生一些变化,如应力重新分布、渗排水后土固结等引起土体变位,动态跟踪变位监测,已成为基坑施工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
二、监测目的根据观测数据,及时调整开挖深度及位置,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一方面保护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不因土体地面过大位移和沉降而遭破坏,一方面对基坑边坡土体变形位移实施动态跟踪,使其一直处于受控范围之内,以保证基坑边坡安全,顺利进行工程施工。
三、监测项目周围建筑物沉降、基坑变形位移,地下水位升降等。
四、监测点的布置4.1、控制点的布置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程基点及联系点、检核和定向点等工作点,在选设和使用上应符合下列要求。
A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基准点应不少于3个。
B工作基点应选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连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
2.2.2、观测点的布设A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选设在建筑物四角,转角处及沿墙每10-15m处。
B水位观测点,为观测井内水位。
C具体观测点的位置见附图2.3观测方法及观测要求2.3.1、沉降观测:采用DS3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观测。
精度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1.0mm。
2.3.2、每次观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采用相同的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
B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C固定观测人员。
D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2.4观测周期2.4.1井点降水前,首先对观测点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在降水与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一次,变化较大或突变时,应加大观测次数。
2.4.2当地下室砼浇筑完成或沉降变形较小后,观测周期可以作调整或加大间隔时间进行观测,一般可以5-7天进行观测一次。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1. 引言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地面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土地基础的稳定性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以确保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目标沉降观测的主要目标是测量和记录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沉降数据,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安全性。
具体目标包括:•测量并记录沉降点的初始高程;•定期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沉降点的高程变化;•分析和评估沉降数据,确定地基的稳定性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提供一份完整的沉降观测报告。
3. 仪器和设备在沉降观测中,需要使用以下仪器和设备:•接收器:用于接收并记录沉降点的高程数据;•支撑架:用于将接收器放置在稳定的位置上;•测量棒:用于测量沉降点的高程;•电池:用于为仪器供电。
4. 施工步骤下面是进行沉降观测的具体施工步骤:4.1 准备工作•确定观测点: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需求,选择适当的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设置接收器:将接收器安装在支撑架上,并将其放置在观测点上;•校准仪器: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校准工作,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准备记录表格:根据观测点的数量,准备相应的记录表格,用于记录高程数据。
4.2 初始测量•使用测量棒测量并记录每个观测点的初始高程;•将初始高程数据填写到相应的记录表格中;•确保测量精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测量棒的垂直性和水平性,以确保测量的精度。
4.3 观测阶段•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进展,确定观测的时间间隔;•每次观测时,使用测量棒测量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并记录数据;•每次记录后,将数据填写到相应的记录表格中。
4.4 数据分析与报告•收集及整理所有观测数据,并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根据观测数据,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撰写沉降观测报告,并在报告中详细描述观测结果和分析结论。
5.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沉降观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在观测点附近设置警示标识,以确保周围的人员能够注意到观测活动;•确保观测点的周围没有危险物体,以避免发生意外伤害;•注意仪器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以避免误操作或损坏设备;•在施工现场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手套等。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基坑截水监测方案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2月14日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基坑截水监测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2月14日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 (5)1.1工程环境及施工条件 (5)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6)2.3本基坑工程概况 (7)第2章施工监测方案 (8)2.1信息化施工和组织措施 (8)2.2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及管线的影响 (8)2.3变形监控值及预警值 (8)2.4施工监测项目 (9)2.5监测点布置 (9)9.6 测点保护 (11)9.7监控量测管理体系的保证措施 (11)第1章工程概况1.1工程环境及施工条件1.1.1地理位置及周边建筑本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6号,东临鼎成西路,西临育慧北路,北侧为小营北路。
基坑南侧紧邻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一期建筑(最近处仅19m),西侧北侧较远处为现况住宅及商业楼区,东侧无明显建筑。
1.2.2地下管线状况从现有资料看,基坑周边的现状管线较多,具体位置及需拆改的管线如下表所示。
一二期连通通道部位现有管线较复杂,通道范围内共分布着电信、电力、雨水、污水、中水、给水等6条管线,条件允许的管线改移后,对剩余管线采取悬吊保护,保证管线安全,确保基坑安全施工。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2.1工程地质情况拟建场地目前为景观草坪,东南侧现为微地貌小山丘。
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勘探深度范围内(最深28.00m)的地层,按成因类型、沉积年代可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两大类,并按岩性及工程特性划分为7个大层及亚层,现分述如下:表层为人工堆积之一般厚度为 1.30~2.40m(局部31#钻孔附近厚约6.00m,应为一期施工肥槽)的粉质粘土素填土、粘质粉土素填土①及房渣土、碎石填土①1层。
沉降观测方案范本
沉降观测方案范本1. 引言1.1 背景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用于监测工程地基或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通过对沉降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地基和结构的沉降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1.2 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标准的沉降观测方案范本,以供参考和使用。
该方案范本包含了沉降观测的准备工作、测点选取、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2. 沉降观测方案2.1 准备工作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观测区域、调查地质情况、选取测点等。
具体的准备工作如下:•确定观测区域:根据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确定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区域范围。
•调查地质情况:对观测区域内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了解地层性质和地下水位等信息。
•选取测点: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观测的目的,选取一定数量的测点,并确定其位置和布设方式。
2.2 测点布设测点的合理布设对于沉降观测的精度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在布设测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平衡性:测点应尽可能地均匀分布在观测区域内,以保证观测结果的代表性。
•稳定性:测点应选取在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内,避免地下水位变化、土壤活动等因素对测点产生干扰。
•多样性:测点应选取不同地形、土质和工程类型的代表性区域,以提高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2.3 测量方法沉降观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和GPS测量等。
具体的测量方法如下:•水准测量:通过测定水平线高差的方法,测量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小范围的沉降观测。
•全站仪测量:利用全站仪的高程测量功能,测量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中等范围的沉降观测。
•GPS测量:利用GPS接收机的高程测量功能,测量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沉降观测。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沉降观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结果并进行评估。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数据清理:清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剔除异常值和误差。
沉降观测方案
第1篇
沉降观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地基沉降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对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二、观测目的
1.掌握建筑物及基础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确保工程安全;
-电子全站仪:精度不低于±2mm;
- GPS接收机:用于遥感技术观测。
六、观测点布设
1.建筑物观测点布设:按照建筑物结构特点,均匀布设观测点,点间距不超过20米;
2.道路、桥梁观测点布设:沿道路、桥梁纵向布设,点间距不超过50米;
3.地下管线观测点布设:在关键节点和转弯处设置观测点。
七、观测周期与频率
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十一、安全与环保措施
1.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确保观测人员安全;
2.采取措施保护观测设备,防止设备损坏;
3.减少观测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观测。
本沉降观测方案旨在为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科学的观测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观测方提供科学依据;
4.指导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
三、观测原则
1.科学性:采用成熟的观测技术和方法,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系统性:建立完整的观测体系,全面覆盖观测范围;
3.动态性:根据工程进度和沉降情况,适时调整观测计划;
4.预防性:及时发现潜在沉降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四、观测范围与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关键部位;
2.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指标。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目的和原理1.沉降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基坑主体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
2.沉降观测原理沉降观测通过在基坑主体上设置水平基准点,测量基准点沉降的高差,根据沉降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观测设备和工具1.观测设备(1)水平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沉降高差。
(2)经纬仪:用于确定基准点的坐标位置。
(3)GPS定位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纵向和横向位移。
2.观测工具(1)量程尺:用于测量沉降点的高差。
(2)水平尺:用于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三、观测点的选择和设置1.观测点选择观测点应选择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全面反映基坑沉降情况。
2.观测点设置(1)确定基准点:在基坑主体中心位置选取一个稳定的基准点,进行固定设置,作为测量的基准。
(2)设置观测点: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基准点为参照点,测量其高差,并记录下来。
四、观测方法和流程1.观测前准备(1)确定观测周期:根据工程条件和要求,确定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
(2)清理观测点:在进行观测前,清理观测点及周围环境,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和可读性。
2.观测方法(1)调平水平仪:在基准点处设置水平仪,通过调平水平仪,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高差:使用量程尺在观测点处测量高差,记录下来。
(3)测量坐标位置:使用经纬仪和GPS定位仪,对基准点和观测点进行坐标测量,并记录下来。
3.观测流程(1)每次观测前,先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2)开始观测后,先测量基准点的高差,再测量观测点的高差。
(3)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数据处理(1)收集观测数据,并整理记录。
(2)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速率。
2.数据分析(1)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变化趋势。
(2)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措施。
六、观测报告和总结1.观测报告每次观测完成后,编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分析结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基坑回填沉降观测方案
广深港客运专线ZH-3标段深圳北站站房范围内基坑回填沉降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局广深港客运专线ZH-3标项目部二○一○年一月站房范围内基坑回填沉降监测方案1.观测目的站房范围内地铁五号线、新区大道、平南铁路既有线、平南铁路新线、平南铁路便线基坑回填除保证施工质量外,回填完成后应进行沉降动态监测,根据沉降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回填土的沉降对上部结构物的影响。
为保证后续施工的结构物的质量和安全,对站房范围内的基坑回填制定本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2.工程概况深圳北站位于深圳市龙华镇,是深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地铁五号线,平南铁路新线、平南铁路既有线、平南铁路便线东西向横穿站房,新区大道南北向穿过站房(如下图)。
道大仙留地铁五号线N站房范围平面布置图3.观测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1)组织机构沉降观测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跨越时间较长,需要各方面组织协调、严格的测试制度和责任到人的人员配置才能完成。
为了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拟定整个项目由金罡总工任总体技术负责人,由廖泽元、刘洪权作为分项技术负责人,其中刘洪权担任专职测量对队长,共同完成本项目的各项任务。
为本项目设置3个组,即一、二、三工区观测组,各负其责,在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管理下分别开展现场测试、数据分析及报告编写工作。
(2)观测组分组情况及设备配置组号人员监测范围线路长(m)仪器设备天宝DiNi0.3数1 杨武、叶国昌、熊飞DK97+172~DK98+335 1163字水准仪天宝DiNi0.3数2 杨勇、姜力川、李松DK98+335~DK100+620 2285字水准仪天宝DiNi0.3数3 钟科峰、唐小宏、李冰DK100+620~DK104+500 3880字水准仪(3)人员职责①第一组杨武任组长,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
其他人员现场测试。
②第二组杨勇任组长,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
③第三组钟科峰任组长,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兴康庄两限房(一期)
1#、5#、8#号住宅楼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康庄工程项目经理部
2009年2月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1.1. 施工图纸 (2)
1.2.主要规程规范 (2)
1.3.其他 (3)
2. 工程概况 (3)
3. 施工部署 (3)
3.1.人员部署 (3)
3.2.监测管理程序 (4)
4. 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目的和内容 (4)
4.1.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 (4)
4.2.监测目的和内容 (4)
5. 监测要求及准备 (5)
5.1.监测要求 (5)
5.2.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6)
5.3.对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6)
5.4.主要测试设备 (6)
6. 监测方法 (6)
6.1.肉眼观察 (6)
6.2.基坑外半永久性基准点的布置 (7)
6.3.水平位移监测 (7)
6.4.监测频率 (7)
6.5.变形控制标准 (7)
6.6.资料整理和分析反馈 (8)
6.7.其它注意事项 (8)
6.8.监控报警值 (8)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3.施工部署
3.1.人员部署
3.1.1.项目部组织机构
项目部施工监测管理人员为岳秀记,负责本工程的基坑变形监测工作;分包单位的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部制定的一系列监测管理制度,做到持证上岗。
4.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目的和内容
4.1.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4.2.监测目的和内容
监测目的: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
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检测布置点详见附图)
监测内容: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要求,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周边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设施的安全,在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阶段需进行以下监测: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2)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等变形监测。
5.监测要求及准备
5.1.监测要求
基坑监测工作须按照计划进行。
计划性是监测数据完整性的保证。
监测数据须是真实可靠的。
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可靠性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
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原始记录任何人不得更改、删除。
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
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尽量做到当天报表当天出。
因为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对重要的监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预警值应包括变形或内力量值及其变化速率。
基坑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
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
5.2.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每次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观测期间使用同一仪器,同一人操作,不能更换。
5.3.对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对当天测得的数据,当天整理上报。
上报的监测数据要以所附的各表格形式上报给项目技术负责人;每次将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
正常情况下,土方开挖期间每隔7天(土方开挖结束后每隔30天)进行观测成果汇总,每周五上午11点前向监理工程师上报观测成果汇总表和变形情况;项目技术负责人要组织相关人员对观测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分析变形是否过大或是否趋于稳定,及时发现问题并确定是否需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6.监测方法
6.1.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是凭经验观察获得对判断基坑稳定和环境安全性有用的信息,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在进行其他使用仪器的监测项目前由有一定工程经验的监测人员进行。
主要观察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的施工质量、围护体系是否有渗漏水及其渗漏水的位置和多少、施工条件的改变情况、坑边堆载的变化、管道渗漏和施工用水的不适当排放以及降雨等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对基坑稳定和环境安全性关系密
切的信息。
同时需密切注意基坑周围的地面裂缝、围护结构的工作失常情况、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裂缝、流土或局部管涌现象等工程隐患的早期发现,以便发现隐患苗头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这项工作每天早晚进行,并将观测到的内容详细地记录在监测日记中,同时记录施工进度与施工工况,重要的信息则需要写在监测报表的备注栏内,发现重要的工程隐患则要专门出监测备忘录。
6.2.基坑外半永久性基准点的布置
因为基坑坡顶观测基准点离坑上口一般较近,当基坑发生变形时,观测基准点也会随之变形,因此在距离基坑上口外侧2倍坑深的位置布置三个半永久性基准点,以便在每次观测时对观测基准点进行校核。
6.3.水平位移监测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基坑开挖后土钉墙施工阶段在翻边上布置位移观测点,位移观测点设置在土钉墙支护部位,边坡阳角及易发生位移的危险段位移观测应加强,位移观测点间距为20m左右。
6.4.监测频率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一步土方开挖都应观测,每天二次,基坑开挖完7天后,可由每天二次到两天一次,开挖完成15天后且当连续三次观测位移值累计增加量不大于2mm时,每三天观测一次;每次雨后连续观测两天,每天1次。
6.5.变形控制标准
观测时间:在土方开挖前,记录各观测点的初始数据。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一步土方开挖都应观测,每天二次,基坑开挖完7天后,可由每天二次到两天一次,开挖完成15天后且当连续三次观测位移值
累计增加量不大于2mm时,每三天观测一次。
在基坑回填工作完成后停止观测即可认为边坡已经稳定。
该边坡的位移量报警值取基坑深度的2‰(1#楼:15.16mm;1#楼:15.96mm;1#楼:15.16mm;)。
如果观测数据超过此监控值,监测人员应立即向项目总工汇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则应立即通知基坑支护设计单位,组织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原因分析,商讨和提出解决措施,从而确保基坑边坡的安全。
6.6.资料整理和分析反馈
监控资料按照图表格式进行整理,凡在当天监测得到的数据,必须当天处理完毕。
如支护结构的变形量-时间曲线,并将数据和分析结果当天公布。
监测人员必须在当天向施工单位技术工程主管人员进行口头提醒,如有必要应向其主管部门进行通报。
监测变形分为安全、注意和危险3个等级。
每周将本周的报表进行处理,做成分析成果表进行周报,上报监理。
6.7.其它注意事项
基坑边5m内,均布荷载不得大于设计荷载值。
基坑四周作好防、排水工作,严防地下管道渗水。
坑上轴线控制点或水准基点每1个月复核一次,以保证其精度。
6.8.监控报警值
北京地区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给出的监控报警标准值如下:
该边坡的位移量报警值取基坑深度的2‰。
附录
检测点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