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五)_图形的折叠问题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八大题型集训:专题复习(5)图形的折叠问题含解析

中考数学八大题型集训:专题复习(5)图形的折叠问题含解析

专题复习(五) 图形的折叠问题折叠(翻折)问题常常出现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几何问题中,其实质是轴对称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到折叠前后不变量与变量,运用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及方程等知识建立有关线段、角之间的联系.类型1 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宜宾)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将△AOB 沿直线AB 翻折,得△ACB.若C(32,32),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思路点拨】 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CO ,AO 的长,进而得出A 、B 两点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解答】 连接OC ,过点C 作CD⊥x 轴于点D ,∵将△AOB 沿直线AB 翻折,得△ACB,C(32,32),∴AO =AC ,OD =32,DC =32,BO =BC ,则tan ∠COD =CD OD =33,故∠COD=30°,∠BOC =60°,∴△BOC 是等边三角形,且∠CAD=60°. 则sin60°=CD AC ,则AC =DCsin60°=1,故A(1,0),sin30°=CD CO =32CO =12.则CO =3,故BO =3,B 点坐标为(0,3),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3,把A(1,0)代入解析式可得k =- 3.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3x + 3.折叠(翻折)意味着轴对称,会生成相等的线段和角,这样便于将条件集中.如果题目中有直角,则通常将条件集中于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1.(·绵阳)如图,D 是等边△ABC 边AB 上的一点,且AD∶DB=1∶2,现将△ABC 折叠,使点C 与D 重合,折痕为EF ,点E ,F 分别在AC 和BC 上,则CE∶CF=( )A.34B.45C.56D.672.(·德阳)如图,△ABC 中,∠A =60°,将△ABC 沿DE 翻折后,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A′处.如果∠A′EC =70°,那么∠A′DE 的度数为________.3.(·宜宾)如图,在Rt△ABC 中,∠B =90°,AB =3,BC =4,将△AB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边AC 上,与点B′重合,AE 为折痕,则EB′=________.4.(·滨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AOCD 沿直线AE 折叠(点E 在边DC 上),折叠后顶点D 恰好落在边OC 上的点F 处,若点D 的坐标为(10,8),则点E 的坐标为________.类型2 四边形及其他图形中的折叠问题(·南充)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将△AMP 和△BPQ 分别沿PM 和PQ 折叠(AP >AM),点A 和点B 都与点E 重合;再将△CQD 沿DQ 折叠,点C 落在线段EQ 上点F 处.(1)判断△AMP,△BPQ ,△CQD 和△FDM 中有哪几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说明理由)(2)如果AM =1,sin ∠DMF =35,求AB 的长.【思路点拨】 (1)由矩形的性质得∠A =∠B =∠C =90°,由折叠的性质和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PQ =∠AMP =∠DQC ,所以△AMP∽△BPQ∽△CQD ;(2)设AP =x ,由折叠关系可得:BP =AP =EP =x ,AB =DC =2x ,AM =1,根据△AMP∽△BPQ 得:AMBP=AP BQ ,即BQ =x 2,根据△AMP∽△CQD 得:AP CD =AM CQ ,即CQ =2,从而得出AD =BC =BQ +CQ =x 2+2,MD =AD -AM =x 2+2-1=x 2+1,根据Rt △FDM 中∠DMF 的正弦值得出x 的值,从而求出AB 的值.【解答】 (1)有三对相似三角形,即△AMP∽△BPQ∽△CQD.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 =∠B=∠C=90°.根据折叠可知:∠APM=∠EPM,∠EPQ =∠BPQ,∴∠APM +∠BPQ=∠EPM+∠EPQ=90°. ∵∠APM +∠AMP=90°,∴∠BPQ =∠AMP,∴△AMP ∽△BPQ , 同理:△BPQ∽△CQD. ∴△AMP ∽△BPQ ∽△CQD. (2)设AP =x ,∴由折叠关系,BP =AP =EP =x ,AB =DC =2x.由△AMP∽△BPQ 得,AM BP =AP BQ ,即1x =xBQ ,得BQ =x 2.由△AMP∽△CQD 得,AP CD =AM CQ ,即x 2x =1CQ ,得CQ =2.∴AD =BC =BQ +CQ =x 2+2.∴MD =AD -1=x 2+1.∵在Rt△FDM 中,sin ∠DMF =35,∴2x x 2+1=35.解得x 1=3,x 2=13(不合题意,舍去). 即AB =6.矩形中的一次折叠通常利用折叠性质和平行线性质求角的度数,或者利用折叠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矩形中的两次或多次折叠通常出现“一线三直角”的模型(如图),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边或者角的度数.1.(·南充)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翻折,点B 恰好落在AD 边的B′处,若AE =2,DE =6,∠EFB =60°,则矩形ABCD 的面积是( )A .12B .24C .12 3D .16 32.(·泸州)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24,tanC =2,如果将△ABC 沿直线l 翻折后,点B 落在边AC 的中点E 处,直线l 与边BC 交于点D ,那么BD 的长为( )A.13 B.152C.272D.123.(·德阳)将抛物线y=-x2+2x+3在x轴上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至x轴下方,图象的剩余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函数图象,那么直线y=x+b与此新图象的交点个数的情况有()A.6种 B.5种 C.4种 D.3种4.(·成都)如图,在□ABCD中,AB=13,AD=4,将ABCD沿AE翻折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则折痕AE的长为________.5.(·内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E为CD上一点,分别以EA,EB为折痕将两个角(∠D,∠C)向内折叠,点C,D恰好落在AB边的点F处.若AD=2,BC=3,则EF的长为________.6.(·南充)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8,AD=17,将此矩形纸片折叠,使顶点A落在BC边的A′处,折痕所在直线同时经过边AB、AD(包括端点),设BA′=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7.(·绵阳)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4,AD=3,将矩形沿直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DEC≌△EDA;(2)求DF的值;(3)如图2,若P为线段EC上一动点,过点P作△AEC的内接矩形,使其顶点Q落在线段AE上,顶点M、N落在线段AC上,当线段PE的长为何值时,矩形PQM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其最大值.参考答案类型1 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1.B 提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A =∠B=∠C=60°.又∵折叠△ABC,使得点C 恰好与边AB 上的点D 重合,折痕为EF ,∴∠EDF =∠C=60°,CE =DE ,CF =DF.∴∠ADE+∠FDB=120°.∴∠AED =∠FDB.∴△AED∽△BDF.∴AE BD =AD BF =DEFD .设等边△ABC 边长为6个单位,CE =x ,CF =y ,AE =6-x ,BC =6-y ,∴6-x 4=26-y =x y ,解得x =145,y =72.∴x ∶y =4∶5,故选择B.2.65°3.1.54.(10,3)类型2 四边形及其他图形中的折叠问题1.D 2.A3.B 提示:由题意,易知y =-x 2+2x +3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3,0)和(-1,0),顶点坐标为(1,4),顶点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1,-4).当直线y =x +b 过(-1,0)时,b =1,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当b>1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无交点;当直线y =x +b 过(3,0)时,b =-3,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三个交点;观察图象,易知:当-3<b<1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三个交点;当直线y =x +b 过(1,-4)时,b =-5,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三个交点;观察图象,易知:当-5≤b<-3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四个交点;观察图象,易知:当b<-5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二个交点;综上,直线y =x +b 与此新图象的交点的个数的情况有5种,故选B.4.35. 6 提示:作AH⊥BC 于H.∵分别以AE ,BE 为折痕将两个角(∠D,∠C)向内折叠,点C ,D 恰好落在AB 边的点F 处,∴DE =EF ,CE =EF ,AF =AD =2,BF =CB =3.∴DC=2EF ,AB =5.∵AD∥BC,∠C =90°, ∴四边形ADCH 为矩形,∴AH =DC =2EF ,HB =BC -CH =BC -AD =1.在Rt△ABH 中,AH =AB 2-BH 2=26,∴EF = 6. 6.2≤x≤87.(1)证明:由矩形的性质可知△ADC≌△CEA,∴AD =CE ,DC =EA ,∠ACD =∠CAE. 在△CED 与△ADE 中,⎩⎪⎨⎪⎧CE =AD ,DE =ED ,DC =EA ,∴△DEC ≌△EDA.(2)∵∠ACD=∠CAE,∴AF =CF.设DF =x ,则AF =CF =4-x ,在Rt△ADF 中,AD 2+DF 2=AF 2,即32+x 2=(4-x)2,解得x =78,即DF =78.(3)由矩形PQMN 的性质得PQ∥CA, ∴PE CE =PQCA. 又∵CE=3,AC =AB 2+BC 2=5.设PE =x(0<x <3),则x 3=PQ 5,即PQ =53x.过E 作EG⊥AC 于G ,则PN∥EG,∴CP CE =PN EG. 又∵在Rt△AEC 中,EG ·AC =AE·CE,解得EG =125.∴3-x 3=PN 125,即PN =45(3-x).设矩形PQMN 的面积为S ,则S =PQ·PN=-43x 2+4x =-43(x -32)2+3(0<x <3).∴当x =32,即PE =32时,矩形PQMN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3.。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图形的折叠型题PPT课件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图形的折叠型题PPT课件

(2)请你通过操作和猜想,将第3、第4和第n次裁剪后
所得扇形的总个数(S)填入下表.
等分圆及扇形面的次数(n) 1 2 3 4 **** n
所得扇形的总个数(S)
47
***
(3)请你推断,能不能按上述操作过程,将本来的圆形 纸板剪成33个扇形?为什么?
例26、如图,若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四个
例25、如图,⊙O表示一圆形纸板,根
O
据要求,需通过多次剪裁,把它剪成若 干个扇形面,操作过程如下:第1次剪,
第25题图
将圆形纸板等分为4个扇形;第2次剪裁,将上次得的
扇形面中的一个再等分成4个扇形;以后按第2次剪裁
的作法进行下去.(1)请你在⊙O中,用尺规作出第2次
剪裁后得到的7个扇形(保留痕迹不写作法).
角(阴影部分)剪掉,得一四边形A1B1C1D1.试问怎 样剪,才能使剩下的图形仍为正方形,且剩下图
形的面积为原正方形面积的 5 ,请说明理由(写
出证明及计算过程).
9
E
A M DA M
例22、电脑CPU蕊片由一种叫“单晶硅”的材料制
成,未切割前的单晶硅材料是一种薄型圆片,叫 “晶圆片”。现为了生产某种CPU蕊片,需要长、 宽都是1cm 的正方形小硅片若干。如果晶圆片的直 径为10.05cm。问一张这种晶圆片能否切割出所需尺 寸的小硅片66张?请说明你的方法和理由。(不计 切割损耗)
典例精析
一.折叠后求度数 例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 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 ) A.600 B.750 C.900 D.950
例2、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
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 ∠AED′等于( ) A.50° B.55° C.60° D.65°

七年级折叠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折叠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折叠问题解题技巧一、折叠问题中的基本性质与关系1. 折叠性质在折叠过程中,折叠前后的图形全等。

这意味着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如,将一个三角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折叠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度不变,对应角的大小也不变。

折痕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比如将矩形ABCD沿着EF折叠,使得点A与点C重合,那么EF就是AC的垂直平分线。

2. 常见的几何图形中的折叠三角形折叠例1:在△ABC中,∠C = 90°,将△ABC沿着直线DE折叠,使点A与点B 重合,若AC = 6,BC = 8,求折痕DE的长。

解析:因为点A与点B重合,所以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公式。

设AB中点为F,则AF=公式。

由于△ADE和△BDE全等,所以AD = BD。

设BD = x,则AD = x,CD = 8 x。

在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公式,即公式,解得公式。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ADE∽△ABC,公式,即公式,解得DE=公式。

矩形折叠例2:矩形ABCD中,AB = 3,BC = 4,将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求重叠部分(△AEC)的面积。

解析:因为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所以△ADC≌△AEC。

设AE = x,则BE = 4 x。

在Rt△ABE中,根据勾股定理公式,即公式,解得公式。

所以公式。

二、解题步骤与技巧1. 步骤第一步:根据折叠性质确定相等的边和角。

这是解决折叠问题的基础,只有明确了这些关系,才能进一步进行计算。

第二步:设未知数。

通常根据所求的量或者与所求量相关的线段设未知数,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知识建立方程。

第三步:求解方程。

通过解方程得到未知数的值,从而求出最终答案。

2. 技巧利用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折叠后常常会形成新的直角三角形,此时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如上述矩形折叠的例子中,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度。

利用相似三角形当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存在相似关系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来求解。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图形折叠的问题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图形折叠的问题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图形折叠的问题专题图形的折叠问题⼀.选择题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BC =6,点E 为BC 的中点,连接AE ,将△ABE 沿AE 折叠,使得点B 落在点B ′处,则点B ′到线段BC 的距离为( ).A.2572 B.1336 C. 4 D.4357 2. 如图,将矩形ABCD 沿直线AC 折叠,点B 落在点E 处,连接DE ,BE ,若△ABE 为等边三⾓形,且S △CDE =3,则CD 的长为().A.√3B. 2√3C. 3D. 23. 如图,将矩形纸⽚ABCD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对⾓线AC 上的点F 处,再沿EG 折叠,使点C 落在矩形内的点H 处,且E 、F 、H 在同⼀直线上,若AB =6,BC =8,则CG 的长是( ).A. 3B.2C. 2.5D.4.54. 如图,在菱形ABCD 中,BD =211,AC =10,点P 在对⾓线AC 上,过点P 作EF ⊥AC 交AD 于点E ,交AB 于点F ,将△AEF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处,A ′C =A ′D ,则AP 的长为( ).A.25 B.21 C. 3 D.43 ⼆.填空题5. 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点E 是BC 上⼀点,连接AE ,将△DEC 沿DE 所在的直线对折,使得点C 落在AE 上的点F 处,连接BF ,若EF =13AE ,AB =1,则AF =________.6. 如图,边长为4的菱形纸⽚ABCD 中,∠A =60°,折叠菱形纸⽚ABCD ,使点C 落在DP (P 为AB 的中点)所在直线上的C ′处,得到经过点D 的折痕DE ,则CE =________.7. 如图,将?ABCD 沿EF 对折,使点A 落在点C 处,若∠A =60°,AD =4,AB =8,则AE 的长为________.8. 将矩形ABCD 按如图所⽰的⽅式折叠,BE ,EG ,FG 为折痕,且顶点A ,C ,D 都落在点O 处,且点B ,O ,G 在同⼀条直线上,同时点E ,F ,O 在另⼀条直线上,若AB =2,则AD 的长为 .9.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为AB边上的点,将△ADE沿直线DE翻折,使得点A与BC边上的点G重合,连接AG交DE于点F,若AD=6,EF=1,则AB的长为.10.如图,正⽅形ABCD,E为BC边的中点,连接AE,点P是边CD上⼀点,沿AP折叠使D点落在AE上的H处,延长PH交BC于F点,若EF=1,则AB的长为.三.解答题11.如图,矩形ABCD中,△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到点E处,BE与AD相交于点F,点O是BD的中点,连接FO并延长交BC于点G,若AB=6,AD=8,(1)求证:四边形BFDG是平⾏四边形(2)求FG的长。

七年级数学折叠问题

七年级数学折叠问题

七年级数学折叠问题一、折叠问题知识点1. 折叠性质折叠前后图形全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如,将一个三角形纸片折叠,折叠线两侧的部分是全等的,那么折叠前后的边长和角度关系不变。

折叠问题常常与轴对称图形相关联,折叠线就是对称轴。

2. 在坐标平面中的折叠如果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折叠,我们可以利用坐标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例如,已知一个点公式关于某条直线(如公式)折叠后的坐标变化规律。

点公式关于公式对称的点的坐标为公式。

3. 在多边形中的折叠在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的折叠中,常常会涉及到角度的计算、边长的计算以及面积的计算等。

比如在四边形公式中,将公式沿着公式折叠,如果公式,那么折叠后公式,因为折叠前后对应角相等。

对于边长计算,如果公式,折叠后公式点与公式点重合,且公式是折痕,那么公式(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

二、典型题目及解析1. 题目如图,将长方形公式沿公式折叠,使点公式落在公式边上的公式点处,如果公式,求公式的度数。

解析因为四边形公式是长方形,所以公式。

已知公式,那么公式。

由于公式与公式关于公式折叠,所以公式,则公式。

所以公式。

2. 题目有一张矩形纸片公式,公式,公式,将纸片沿公式折叠,使点公式与点公式重合,求公式的长。

解析连接公式,因为四边形公式是矩形,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公式。

因为点公式与点公式重合,公式是折痕,所以公式垂直平分公式,设公式与公式相交于点公式。

则公式。

因为公式(公式,公式)。

所以公式,即公式,解得公式。

所以公式。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折叠问题 (共46张PPT)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折叠问题 (共46张PPT)
7
解析:
• 【例】如图,矩形ABCD中,AB=3,BC=5,点P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点B,C都不 重合),现将△PCD沿直线PD折叠,使点C落到点F处;过点P作∠BPF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 E.设BP=x,BE=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C )
• 【点拨】利用折叠的性质,说明△BEP与△CPD相似,得出y与x的关系式.
(2)外角
(3)三角函数
26
考向五:求面积
• 【例】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BE=EC,将正方形边CD沿DE折叠到DF,延 长EF交AB于点G,连结DG,求△BEF的面积.
27
解析:
28
考向六:折叠综合问题
29
解析:
30
考向六:折叠综合问题
• 【例】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 ,折痕为EC,连结AP并延长AP交CD于点F,
• 【分析】(2)由折叠的性质及邻补角定义得到一对角相等,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 相

等,再由AP=EB,利用AAS即可得证;
34
考向六:折叠综合问题
• 【例】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 ,折痕为EC,连结AP并延长AP交CD于点F,
• (3)若矩形ABCD的边AB=6,BC=4,求△CPF的面积.
44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折折叠叠问问题题 ((共共4466张张PPPTT))
解析: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折折叠叠问问题题 ((共共4466张张PPPTT))
45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折折叠叠问问题题 ((共共4466张张PPPTT))

专题考试__图形折叠问题[]

专题考试__图形折叠问题[]

2010年专题复习图形折叠问题图形折叠问题是近年来中考地一个热点,其实质是轴对称问题,折叠重合部分必全等,折痕所在直线就是这两个全等形地对称轴,互相重合地两点(对称点)连线必被折痕垂直平分.要充分运用以上结论,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结合相似形、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等知识来解决折叠问题.解这类题目,通常可以借助现成材料,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观察思考,得出答案.但由于考场环境和条件地限制,应根据上述知识,动手画出折后地图形.【例题经典】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地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地度数为( )A .600B .750C .900D .9502.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C′地位置,若∠EFB =65°,则∠AED′等于( )A .50° B .55° C .60° D .65°3. 用一条宽相等地足够长地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地正五边形ABCDE,其中∠BAC=度.4.在下列图形中,沿着虚线将长方形剪成两部分,那么由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和梯形地是( )A. B. C. D. 图(1)第3题图A 图 (2)5.如图a ,ABCD 是一矩形纸片,AB =6cm ,AD =8cm ,E 是AD 上一点,且AE =6cm.操作:(1)将AB 向AE 折过去,使AB 与AE 重合,得折痕AF ,如图b ;(2)将△AFB 以BF 为折痕向右折过去,得图c.则△GFC 地面积是( )A.1cm 2B.2 cm 2C.3 cm 2D.4 cm 26.如图,正方形硬纸片ABCD 地边长是4,点E 、F 分别是AB 、BC 地中点,若沿左图中地虚线剪开,拼成如下右图地一座“小别墅”,则图中阴影部分地面积是A .2 B .4 C .8 D .107.如图1所示,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地图形是( )8.如图(5),把矩形纸条ABCD 沿EF GH ,同时折叠,B C ,两点恰好落在AD 边地P 点处,若90FPH =∠,8PF =,6PH =,则矩形ABCD 地边BC 长为( ) A.20 B.22C.24D.30【 探究思考】E A A A B B B C C C GD D D F F F 图a 图b 图c9.如图5,四边形ABCD 为矩形纸片.把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边地中点E 处,折痕为AF .若6CD ,则AF 等于( )A.B.C.D.810.如图,折叠长方形地一边AD ,点D 落在BC 边地点F 处,已知AB=8cm, BC=10cm , 求EC 地长.11.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 ,先折出折痕(对角线)BD ,再折叠,使AD 落在对角线BD 上,得折痕DG ,若AB = 2,BC = 1,求AG .12.在矩形纸片ABCD 中,BC=6,沿EF 折叠后,点C 落在AB 边上地点P 处,•点D 落在点Q 处,AD 与PQ 相交于点H ,∠BPE=30°.(1)求BE 、QF 地长;(2)求四边形PEFH 地面积.13. 如图,矩形纸片ABCD 地边长分别为a ,b (a<b ).将纸片任意翻折(如图8),折痕为PQ .(P 在BC 上),使顶点C 落在四边形APCD 内一点C′,B F C ED A 图5B FC GB 如图一PC′地延长线交直线AD于M,再将纸片地另一部分翻折,使A落在直线PM上一点A′,且A′M 所在直线与PM•所在直线重合(如图9),折痕为MN.(1)猜想两折痕PQ,MN之间地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QPC地角度在每次翻折地过程中保持不变,则每次翻折后,两折痕PQ,•MN间地距离有何变化?请说明理由.(3)若∠QPC地角度在每次翻折地过程中都为45°(如图10),每次翻折后,非重叠部分地四边形MC′QD,及四边形BPA′N地周长与a,b有何关系,为什么?(2006•年湖南郴州市)(7)(8)(9)(10)14.如图13,在锐角ABC△中,9BC=,AH BC⊥于点H,且6AH=,点D为AB边上地任意一点,过点D作DE BC∥,交AC于点E.设A D E△地高AF为(06)x x<<,以DE 为折线将ADE△翻折,所得地A DE'△与梯形DBCE重叠部分地面积记为y(点A关于DE地对称点A'落在AH所在地直线上).(1)分别求出当03x<≤与36x<<时,y与x地函数关系式;(2)当x取何值时,y地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当堂测试】图13AB1、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90C ∠=,4cm AC =,3cm BC =,将斜边AB 翻折,使点B 落在直角边AC 地延长线上地点E 处,折痕为AD ,则CE 地长为( )A .1cm B .1.5cm C .2cm D .3cm2、如图,已知边长为5地等边三角形ABC 纸片,点E 在AC 边上,点F 在AB 边上,沿着EF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地点D 地位置,且ED BC ⊥,则CE 地长是( )(A)15 (B)10-(C)5 (D)20-3、如图,把矩形ABCD 对折,折痕为MN (图甲),再把B 点叠在折痕MN 上地B '处.得到Rt AB E ∆'(图乙),再延长EB '交AD 于F ,所得到地∆EAF 是(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 4、如图,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则∠A 与∠+∠12 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地规律是( )A. ∠=∠+∠A 12B. 212∠=∠+∠AC. 3212∠=∠+∠AD. )21(23∠+∠=∠A5、如图,一张矩形报纸ABCD 地长AB =a cm ,宽BC =b cm ,E 、F 分别是AB 、CD 地中点,将这张报纸沿着直线EF 对折后,矩形AEFD 地长与宽之比等于矩形ABCD 地长与宽之比,则a ∶b 等于( ).A .1:2 B .2:1 C .1:3 D .3:1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BE 交AD 于点F ,连结AE..证明:(1)BF DF∥.(2)AE BD7、生活中,有人喜欢把传送地便条折成形状,折叠过程是这样地(阴影部分表示纸条地反面):如果由信纸折成地长方形纸条(图①)长为2 6 cm,宽为xcm,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保证能折成图④地形状(即纸条两端均超出点P),试求x地取值范围.(2)如果不但要折成图④地形状,而且为了美观,希望纸条两端超出点P地长度相等,即最终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试求在开始折叠时起点M与点A地距离(用x表示).8、已知矩形纸片ABCD,AB=2,AD=1,将纸片折叠,使顶点A与边CD上地点E重合.(1)如果折痕FG分别与AD、AB交与点F、G(如图1),23AF ,求DE地长;(2)如果折痕FG分别与CD、AB交与点F、G(如图2),△AED地外接圆与直线BC相切,求折痕FG地长.【部分答案】12.解:(1)由折叠知,∠Q=∠D=90°,EP=EC ,,在Rt △PBE 中,∠BPE=30°,∴PE=2BE ,又EC=6-BE ,∴2BE=6-BE ,∴BE=2;EC=BC-BE=4,∴易证得△HQF ∽△HAP ,∠QHF=∠AHP =∠BPE=•30°∴HF=3QF ,∴QF APHF HP =.∴2QF AB PB QF PQ HQ -==- ∴QF=1,∴BE=2,QF=1.(2)由折叠知FD=FQ=1,四边形PEFQ ≌四边形CEFD , ∵S PEFH =S PEFQ -S △HQF =S梯形CEFD -S △HQF =12(FD+EC )·CD-12HQ·QF=12(1+4)·-12.13 解: (1)PQ ∥MN .因为四边形ABCD 是矩形,所以AD ∥BC ,且M 在AD 直线上. 则有AM ∥BC ,所以∠AMP=∠MPC .由翻折可得: ∠MPQ=∠CPQ=∠MPC ,∠NMP=∠AMN=∠AMP . 所以∠MPQ=∠NMP ,故PQ ∥MN . (2)两折痕PQ ,MN 间地距离不变.过P 作PH ⊥MN ,使PH=PM .sin ∠PMH .因为∠QPC 地角度不变,所以∠C′PC 地角度也不变,则所有地PM 都是平行地.又因为AD ∥BC ,所以所有地PM 都是相等地.(3)当∠QPC=45°时,四边形PCQC′是正方形,四边形C′QDM 是矩形.因为C′Q=CQ ,C′Q+QD=a ,所以矩形C′QDM 地周长为2a .同理可得,矩形BPA′N 地周长为2a .所以两个四边形地周长都为2a ,与b 无关.14.解:(1)①当03x <≤时,由折叠得到地A ED '△落在ABC △内部如图13(1),重叠部分为A ED '△ DE BC ∥ADE B AED C ∴∠=∠∠=∠,ADE ABC ∴△∽△ ······················································································ 1分 DE AF BC AH ∴=,96DE x ∴=,即32DE x = ·························································· 2分 又FA FA x '==113222y DE A F x x '∴==⨯ 23(03)4y x x ∴=<≤ ···················································································· 3分②当36x <<时,由折叠得到地A ED '△有一部分落在ABC △外,如图13(2),重叠部分为梯形EDPQ66FH AF x =-=- ·················································································· 4分 (6)26A H A F FH x x x ''=-=--=- ····························································· 5分 又DE PQ ∥A PQ A DE ''∴△∽△PQ A HDE A F'∴=' 263(3)32PQ x PQ x x x -∴==-, ······································································· 6分 1()2y DE PQ FH ∴=+⨯133(3)(6)22x x x ⎡⎤=+-⨯-⎢⎥⎣⎦291827(36)4y x x x ∴=-+-<< ···································································· 7分7、图13(1)B图13(2)8、解:MN ∥DE ,MO=DE .∵∠D=90°,AD ∥BC , ∴四边形MNCD 是矩形,MN=CD=AB=2.设DE=x ,则ON=2-x .∵△AED 地外接圆与BC 相切,∴ON 是△AED 地外接圆地半径.∴OE=ON=2-x ,AE=2ON=4-x .在Rt△AED 中,AD 2+DE 2=AE 2,∴12+x 2=(4-x )2,解得x=158.∴DE=158,OE=2-12x=1716.由轴对称地性质得AE ⊥FG .∴∠FOE=∠D=90°.又∵∠OEF=∠DEA ,∴△FEO ∽△AED ,∴FO OEAD DE .∴把OE=1716,DE=158,AD=2代入解得FO=1730.易证△FEO ≌△GAO ,∴FO=GO ,∴FG=2FO=1715,即折痕FG 地长是1715.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NrpoJ 。

专题05 勾股定理与几何图形折叠问题(解析版)

专题05 勾股定理与几何图形折叠问题(解析版)

专题05 勾股定理与几何图形折叠问题一、单选题1.如图,在△ABC 中,AB =10,AC =6,BC =8,将△ABC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AD 是折痕,则△BDE 的周长为( )A .6B .8C .12D .14【答案】C【分析】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10,利用翻折不变性可得AE=AC=6,推出BE=4即可解决问题.【解析】在Rt△ABC 中,△AC =6,BC =8,△C =90°,△AB ==10,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E =AC =6,CD =DE ,△BE =4,△△BDE 的周长=DE +BD +BE =CD +BD +E =BC +BE =8+4=12.故选:C .【小结】本题考查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90ACB ∠=︒,5cm AB =,3cm AC =,现将ABC ∆折叠,使边AC 与AB 重合,折痕为AE ,则CE 的长为( )A .1cmB .2cmC .3cm 2D .5cm 2【答案】C【分析】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长度,再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DE ,设CE x =,然后在Rt BDE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解析】△90ACB ∠=︒,5cm AB =,3cm AC =△4BC ===由折叠可知CE=DE,AC=AD ,90ADE ACE ∠=∠=︒设CE x =,则4,2,BE x BD AB AD =-=-=在Rt BDE 中△222DE BD BE +=△2222(4)x x +=- 解得32x =故选C【小结】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方程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90ABC ∠=︒)沿EF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的中点1A 处,6BC =,那么线段AE 的长度为A.5B.4C.4. 25D.154【答案】D【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AE=A1E,可设AE=A1E=x,则BE=6-x,且A1B=3,在Rt△A1B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列方程,则可求得答案.【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1E,△△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6,△AB=6,△A1为BC的中点,△A1B=3,设AE=A1E=x,则BE=6-x,在Rt△A1B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32+(6-x)2=x2,解得x=154,故选:D.【小结】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到AE=A1E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勾股定理的应用.4.如图,矩形ABCD,AB=3,BC=4,点E是AD上一点,连接BE,将△ABE沿BE折叠,点A恰好落在BD上的点G处,则AE的长为()A.2B.52C.32D.3【答案】C【分析】先用勾股定理求出BD,再由折叠得出BG=AB=3,从而求出DG=2,最后再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析】在Rt△ABD中,AB=3,AD=BC=4,△BD=5由折叠得,△BGE=△A=90°,BG=AB=3,EG=AE,△DG=BD-BG=2,DE=AD-AE=4-AE,在Rt△DEG中,EG2+DG2=DE2,△AE2+4=(4-AE)2,△AE=32.故选:C.【小结】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性质并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所示,在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折叠纸片使边AD与对角线BD重合,点A落在点A′处,折痕为DG,则AG的长为( )A.2B.1C.43D.32【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得BD=√AB2+AD2=5,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ADG△△A′DG,继而得A′G=AG,A′D=AD,A′B=BD-A′G,再Rt△A′BG根据勾股定理构建等式求解即可.【解析】由题得BD=√AB2+AD2=5,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ADG△△A′DG ,△A′G=AG ,A′D=AD=3,A′B=BD -A′G=5-3=2,BG=4-A′G在Rt△A′BG 中,BG 2=A′G 2+A′B 2可得:(4−A′G)2=A′G 2+22,解得A′G=32,则AG=32,故选:D .【小结】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由已知能够注意到△ADG△△A′DG 是解决的关键.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B =90°,△C =60°,BC =CD =8,将四边形ABCD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EF ,则BE 的长为( )A .1B .2CD 【答案】A【分析】作DG△BC ,连接AE ,先根据Rt△CDG ,△DCG=60°,得出CG=4,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BE=x ,则CE=8-x ,根据折叠得AE= CE=8-x ,再根据勾股定理在Rt△ABE 列出方程进行求解.【解析】作DG△BC ,连接AE ,在Rt△CDG ,△DCG=60°,得出CG=4,设BE=x ,则CE=8-x ,根据折叠得AE= CE=8-x ,在Rt△ABE 中,AE 2=AB 2+BE 2,即(8-x)22+x 2故选A.【小结】此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勾股定理的应用.7.已知:如图,折叠矩形ABCD,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若BC=8,AB=6,则线段CE的长度是()A.3B.4C.5D.6【答案】C【分析】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10,设BE=a,则CE=8﹣a,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出BE=FE=a,AF=AB=6,△AFE=△B=90°,进而可得出FC=4,在Rt△CEF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a值,将其代入8﹣a中即可得出线段CE的长度.【解析】在Rt△ABC中,AB=6,BC=8,△AC=10.设BE=a,则CE=8﹣a,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BE=FE=a,AF=AB=6,△AFE=△B=90°,△FC=4.在Rt△CEF中,EF=a,CE=8﹣a,CF=4,△CE2=EF2+CF2,即(8﹣a)2=a2+42,解得:a=3,故选C.【小结】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在Rt△CEF中,利用勾股定理找出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的B'处,点AB C'=,则AM的长是()的对应点为A',且3A.1B.1.5C.2D.2.5【答案】C【分析】连接BM,MB′,由于CB′=3,则DB′=6,在Rt△ABM和Rt△MDB′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M的值.【解析】连接BM,MB′,设AM=x,在Rt△ABM中,AB2+AM2=BM2,在Rt△MDB′中,B′M2=MD2+DB′2,△MB=MB′,△AB2+AM2=BM2=B′M2=MD2+DB′2,即92+x2=(9-x)2+(9-3)2,解得x=2,即AM=2,【小结】本题考查了翻折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利用了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9.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4AB =,3AD =,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则折痕为DG 的长为( )A B C .2 D 【答案】D【分析】 首先设AG =x ,由矩形纸片ABCD 中,AB =4,AD =3,可求得BD 的长,又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A′B 的长,然后由勾股定理可得方程:x 2+22=(4-x )2,解此方程即可求得AG 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解析】设AG =x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90°,△AB =4,AD =3,△BD 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 =AD =3,A′G =AG =x ,△DA′G =△A =90°,△△BA′G =90°,BG =AB -AG =4-x ,A′B =BD -A′D =5-3=2,△在Rt△A′BG 中,A′G 2+A′B 2=BG 2,△x 2+22=(4-x )2,解得:x =32, △AG =32,△在Rt△ADG 中,DG =【小结】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GH .若BE =EC ,则线段CH 的长是( )A .3B .4C .5D .6【答案】A【分析】 根据折叠可得DH =EH ,在直角△CEH 中,设CH =x ,则DH =EH =8﹣x ,根据BE =EC ,可得CE =4,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从而解出CH 的长.【解析】设CH =x ,则DH =EH =8﹣x ,△BC =8,△BE =EC =4,在Rt△ECH 中,EH 2=EC 2+CH 2,△(8﹣x )2=42+x 2,解得:x =3,即CH =3.故选:A .【小结】本题考查以正方形为背景的折叠问题,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轴对称性质,会利用中点求线段的长,会找问题所在的直角三角形,会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是关键.11.如图,把直角△ABC 沿AD 折叠后,使点B 落在AC 边上点E 处,若AB=6,AC=10,则CDE S =( )A .15B .12C .9D .6【答案】D【分析】 由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长,再由折叠性质求出EC 的长、证明△DEC 是直角三角形、CD+DE=BC=8,由勾股定理列出关于DE 的方程,求出DE 后,由面积公式求出CDE S ∆【解析】△△ABC 是直角三角形,AB=6,AC=10由勾股定理得:BC= 8,由折叠可知:AE=AB=6,DE=BD ,△AED=△B=90°,△EC=AC -AE=10-6=4,设BD=x ,则DE=x ,,CD=8-x ,在Rt△CDE 中,222EC DE CD +=,即2224(8)x x +=-,解得x=3,即DE=3,所以△CDE 的面积为:3422DE EC ⋅⨯==6. 故选:D△【小结】本题考查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边长.本题中Rt△CDE△△△△△△△△△△△△EC=4,和其它两边△△△△△△△△△DE+CD=8,此时列方程就很关键了.12.如图,将直角△ABC 沿AD 对折,使点C 落在AB 上的E 处,若AC=6,AB=10,则DB 的长度是( )A .3B .4C .8D .5【答案】D【分析】根据折叠对应边相等,找出对应边,再根据小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出.【解析】△直角△ABC 沿AD 对折,AC=6,AB=10△AE=AC=6,BE=4,DE=DC ,,△BED=△C=900在直角△DEB 中DE 2+BE 2=BD 2△42+(8-BD )2=BD 2 解得BD=5故选D .【小结】本题主要考察了勾股定理等知识点,准确找出对应边和找出新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为边BC 上一点,连接AE ,将ABE △沿AE 翻折,点B 的对应点是点B ',当点B '落在边AD 上时,8AE =,6BB '=,则边AB 的长是( )A .5B .6C .7D .9【答案】A【分析】 由翻折可知,AE BB BF B F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性质,解得AB B B BE ''∠=∠,进而证明()BFE B FA ASA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可解得AF EF =,结合已知条件及勾股定理,可解题.【解析】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AE BB BF B F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BE 'AB B B BE ''∴∠=∠AFB BFE '∠=∠()BFE B FA ASA '∴≅AF EF ∴=8AE =,6BB '=,43AF BF ∴==,,由勾股定理得5AB ==,故选:A .【小结】本题考查翻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4.如图,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将平行四边形纸片沿对角线BD 拆叠,使点C 落在平面上的点C '处,若45AOB ∠=︒,1AC =,则点A ,C '之间的距离是( )A .1B C .D 【答案】D【分析】 连接A C ',由折叠的性质,解得O C '的长,45AOB CO D D C O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解得90AOC ∠'=︒,最后根据勾股定理解题即可.【解析】连接A C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1122OC OC AO AC '==== 45AOB CO D D C O ∠=∠='=∠︒ 18090AOC AOB C OD ∴∠'=︒-∠-∠'=︒在t AO R C '中AC '= 故选:D .【小结】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5.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中,6AB cm =,8BC cm =,现将其沿EF 对折,使得点C 与点A 重合,则AF 的长为( )A .254B .6C .74D .234【答案】A【分析】设AF=xcm ,则DF=(8-x )cm ,利用矩形纸片ABCD 中,现将其沿EF 对折,使得点C 与点A 重合,由勾股定理求AF 即可.【解析】设AF=xcm ,则DF=(8-x )cm ,△矩形纸片ABCD 中,AB=6cm ,BC=8cm ,现将其沿EF 对折,使得点C 与点A 重合,△DF=D′F ,在Rt△AD′F 中,△AF 2=AD′2+D′F 2,△x 2=62+(8-x )2,解得:x=254, 故选:A .【小结】本题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是解题关键.16.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6AC cm =,8BC 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等于( )A .2cmB .3cmC .4cmD .5cm【答案】B【分析】 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AC =AE =6,CD =DE ,设CD =DE =x ,在RT△DEB 中利用勾股定理解决.【解析】在RT△ABC 中,△AC =6,BC =8,△AB =10,△ADE 是由△ACD 翻折,△AC =AE =6,EB =AB−AE =10−6=4,设CD =DE =x ,在RT△DEB 中,△DE 2+EB 2=DB 2,△x 2+42=(8−x )2△x =3,△CD=3.故选:B.【小结】本题考查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翻折不变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转化的思想去思考问题.17.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4cm2B.5cm2C.6cm2D.7cm2【答案】C【分析】根据折叠的条件可得:BE=DE,在直角△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解.【解析】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BE=ED.△AD=9cm=AE+DE=AE+BE.△BE=9-AE,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2+AE2=BE2.解得AE=4.△△ABE的面积为3×4÷2=6.故选C.【小结】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18.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如图折叠,使点A和点B重合,则折痕DE 的长是()A .3B .3.5C .3.75D .4【答案】C【分析】 由勾股定理求解AB ,由对折可得,5,AE BE BD AD ===设,BE x = 则,8,AE x CE x ==-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x ,再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解析】90,6,8,C BC AC ∠=︒==10,AB ∴===由折叠可得:,5,AE BE BD AD ===设,BE x = 则,8,AE x CE x ==-()22286,x x ∴-+= 25,4x ∴=15 3.75,4DE ∴==== 故选C .【小结】本题考查的是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9.如图,在矩形ABCD 中,8BC =,6CD =,将ABE △沿BE 折叠,使点A 恰好落在对角线BD 上的F 处,则折痕BE 的长是( )A .3B .5C .D .【答案】D【分析】 由折叠性质,可知BEF BAE ≅,根据勾股定理,计算BD 的长,进而计算FD 的长,设EF AE x ==,再用勾股定理解得AE 的长,最终求BE 的长.【解析】在矩形ABCD 中,90BAD ∠=︒,由折叠可得BEF BAE ≅,EF BD AE EF AB BF ∴⊥==,,,在t R ABD 中,AB=CD=6,BC=AD=8,根据勾股定理得:BD=10,即FD=10-6=4,设EF AE x ==,则8ED x =-,根据勾股定理得:2224(8)x x +=-,解得:3x ,=BE ∴=故选:D .【小结】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0.如图,点F 是长方形ABCD 中BC 边上一点将△ABF 沿AF 折叠为△AEF ,点E 落在边CD 上,若AB =5,BC =4,则BF 的长为( )A .73B .52C .136D .56【答案】B【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CD=AB=5,AD=BC=4,△C=△D=9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B=5,BF=EF,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DE,从而求出CE,设BF=EF=x,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结论.【解析】△四边形ABCD为矩形,AB=5,BC=4,△CD=AB=5,AD=BC=4,△C=△D=9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B=5,BF=EF在Rt ADE中,3=△CE=CD-DE=2设BF=EF=x,则CF=4-x在Rt CEF中,CF2+CE2=EF2即(4-x)2+22=x2解得x=5 2即BF=5 2故选B.【小结】此题考查的是矩形与折叠问题,掌握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1.如图,ABC 中,△C=90°,AC=3,AB = 5,点D 是边BC 上一点,若沿将ACD翻折,点C刚好落在边上点E处,则BD等于()A.2B.52C.3D.103【答案】B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长度,设 BD=x ,则DC= 4-x ,由折叠可知:DE= 4-x ,BE=2,在 Rt BDE 中,222BD =BE DE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即BD 的长度.【解析】△△C= 90°,AC=3,AB=5∴BC= ,设BD=x ,则DC= 4-x ,由折叠可知:DE=DC=4-x ,AE=AC=3,△AED= △C=90°,△ BE= AB -AE = 2.在 Rt BDE 中,222BD =BE DE +,即:222x =2(4-x)+,解得:x=52, 即BD=52, 故选:B .【小结】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写出直角三角形BDE 三边的关系式,即可求出答案.22.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若△1=40°,则△AEF 的度数为( )A .130°B .120°C .110°D .100°【答案】C【分析】 如图,设B 的对应点为K .由AD△BC ,推出△AEF+△BFE=180°,求出△BFE 即可解决问题.【解析】如图设B 的对应点为K .△△BFE =△EFK ,△1=40°,△△BFK =180°﹣40°=140°,△△BFE =70°,△AD △BC ,△△AEF +△BFE =180°,△△AEF =110°,故选:C .【小结】本题考查了矩形折叠的问题,掌握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3.在矩形纸片ABCD 中,6,10AB AD ==.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线段AB 、A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A .3B .4C .5D .6【答案】B【分析】 根据翻折的性质,△当P 与B 重合时,可得BA′与AP 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C ,△当Q 与D 重合时,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 ,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析】△当P 与B 重合时,BA′=BA =6,CA′=BC−BA′=10−6=4,△当Q 与D 重合时,由勾股定理,得CA′8,CA′最大是8,CA′最小是4,点A′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8−4=4,故选:B .【小结】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利用了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24.如图,Rt ABC 中,90ACB ∠=︒,3AC =,4BC =,将边AC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线段B F '的长为( )A .45B .35C .23D .34【答案】A【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AC=CD ,△A=△CDE ,CE△AB ,Rt△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5,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可求得B′F 的长.【解析】△Rt△ABC 中,△ACB =90°,AC =3,BC =4,△AB =5,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AC =CD ,△A =△CDE ,CE △AB ,△B ′D =BC ﹣CD =4﹣3=1,△DCE +△B ′CF =△ACE +△BCF ,△△ACB =90°,△△ECF =45°,△△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 =CE ,△EFC =45°,△△BFC =△B ′FC =135°,△△B ′FD =90°,△S △ABC =12AC •BC =12AB •CE , △AC •BC =AB •CE ,△CE =125,△EF =125,ED =AE 95=, △DF =EF ﹣ED =35△B ′F 45=. 选:A .【小结】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的应用等,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得相等的角是本题的关键.25.如图,在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AD 上.将AEF 沿EF 折叠,点A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G 处.若45A ∠=︒,AB =5BE AE =,则AF 长度为( )A.152 B .7 C .6 D .【答案】A【分析】过B 作BM△AD 于M ,作FH△BC 于H ,作EN△BC 于N ,交CB 延长线于N ,分别求出BN 、EN 、AM 、BM ,继而在Rt△GEN 中求出GN 的值,设FM=BH =x ,在Rt△GFH 中,由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出x ,即可得出结果.【解析】过B 作BM△AD 于M ,作FH△BC 于H ,作EN△BC 于N ,交CB 延长线于N ,如图1所示:则BM△BC ,BM=FH ,FM=BH ,由折叠的性质得:AE=GE= GF=AF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BC ,△△EBN=△A=45°,△△ABM 和△BE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N=EN=,AM=BM= , △FH=6,在Rt△GEN 中,由勾股定理得:12+GN 2= 2,解得:GN=±7(负值舍去),△GN=7,设FM=BH =x ,则GH=7-1-x=6-x ,GF=AF=x+6,在Rt△GFH 中,由勾股定理得:62+(6-x )2=(x+6)2, 解得:x=32, △AF=32+6=152; 故选:A .【小结】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已知 Rt ABC 中,90,6,8C AC BC ∠︒===,将它的锐角A 翻折,使得点A 落在边 BC 的中点D 处,折痕交 AC 边于点E ,交AB 边于点F ,则 DE 的值为( )A .5B .4C .133D .143【答案】C【分析】 由折叠可得△AEF△△DEF ,可知AE=DE ,由点 D 为边 BC 的中点,可求CD=118422CB =⨯=,设DE=x ,CE=6-x ,在Rt△CDE 中由勾股定理()22246x x +-=解方程即可.【解析】 △将它的锐角A 翻折,使得点A 落在边 BC 的中点 D 处,折痕交 AC 边于点E ,交AB 边于点F , △△AEF△△DEF ,△AE=DE ,△点 D 为边 BC 的中点, △CD=118422CB =⨯=, 设DE=x ,CE=6-x ,在Rt△CDE 中由勾股定理,222CD CE DE +=即()22246x x +-=, 解得133x =. 故选择:C .【小结】本题考查折叠性质,中点定义,勾股定理,掌握折叠性质,中点定义,勾股定理,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27.如图,矩形纸片ABCD ,3AB =,5AD =,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E 处,折痕为PQ ,当点E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点E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A.1B.2C.4D.5【答案】B【分析】根据翻折变换,当点Q与点D重合时,点E到达最左边,当点P与点B重合时,点E到达最右边,所以点E就在这两个点之间移动,分别求出这两个位置时EB的长度,然后两数相减就是最大距离.【解析】如图1,当点D与点Q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ED=AD=5,在Rt△ECD中,ED2=EC2+CD2,即52=(5-EB)2+32,解得EB=1,如图2,当点P与点B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EB=AB=3,△3-1=2,△点E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故选:B.【小结】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及勾股定理,熟知图形翻折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8.如图,已知ABCD 是长方形纸片,3CD =,在CD 上存在一点E ,沿直线AE 将AED 折叠,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且6AFB S =△,则AED 的面积是( ).A .253B .256 C .43 D .23 【答案】B 【分析】根据面积求出BF 、AF 、CF ,设DE 为x ,列方程求出即可.【解析】ABCD 是长方形纸片,△AB=CD=3,12AFB S AB BF =⋅△, △1632BF =⨯⋅, △BF=4,△AF=5=,△AF=AD=BC=5,CF=1,设DE 为x ,EF=DE=x ,EC=3-x ,x 2=(3-x)2+1,解得,x=53, △1152552236AED S AD ED ∆=⋅=⨯⨯=, 故选:B .【小结】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翻折,解题关键是恰当的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29.如图,点A是y正半轴上一点,点B是x负半轴上一点,3BC=,AB=,点C(在B的右边)在x轴上,且5点D是x轴上一动点,将三角形ABD沿直线AD翻折,点B落在点E处,已知CE的最小值为1,则点A的坐标是()A.(0,2)B.(0,2.4)C.(0,2.5)D.(0,1.8)【答案】B【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求A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OA的长.【解析】△将三角形ABD沿直线AD翻折,点B落在点E处,△AB=AE=3,△EC≥AC-AE,△当点A,点E,点C共线时,EC有最小值,如图,△CE的最小值为1,△AC=4,△AO2+OC2=16,AO2+(5﹣OC)2=9,△OC=3.2,OA=2.4,△点A坐标为(0,2.4),故选:B.【小结】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0.如图,在Rt△ABC中,△BAC=90°,以Rt△ABC各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Rt△ADB、等腰Rt△AFC、等腰Rt△BEC,然后将等腰Rt△ADB和等腰Rt△AFC按如图方式叠放到等腰Rt△BEC中,其中BH=BA,CI =CA,已知,S四边形GKJE=1,S四边形KHCJ=8,则AC的长为()A.2B.52C.4D.6【答案】D【分析】设AD=DB=a,AF=CF=b,BE=CE=c,由勾股定理可求a2+b2=c2,由S四边形GHCE=S四边形GKJE+S四边形KHCJ=9,可求b=【解析】设AD=DB=a,AF=CF=b,BE=CE=c,△AB=,AC=,BC=,△△BAC=90°,△AB2+AC2=BC2,△2a2+2b2=2c2,△a2+b2=c2,△将等腰Rt△ADB 和等腰Rt△AFC 按如图方式叠放到等腰Rt△BEC ,△BG =GH =a ,△S 四边形GHCE =S 四边形GKJE +S 四边形KHCJ =9, △12(a +c )(c ﹣a )=9, △c 2﹣a 2=18,△b 2=18,△b =△AC ==6,故选:D .【小结】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利用整体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31.如图,矩形ABCD 中,6,8AB BC ==.点E 、F 分别为边BC 、AD 上一点,连接EF ,将矩形ABCD 沿着EF 折叠,使得点A 落到边CD 上的点A '处,且2DA A C '=',则折痕EF 的长度为( )A .B .C D【答案】A【分析】 由2DA A C '=',6DC =,可求出DA ',A C '的长,再根据折叠和勾股定理可求出DF 和FA ',依据三角形相似可求出NC 、NA ',进而求出MF ,最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EF .【解析】如图,过点E 作EM AD ⊥,垂足为M ,2DA A C ''=,6DC =, 243DA DC '==,123A C DC '==,由折叠得,AF FA =',6AB A B =''=, 设DF x =,则8FA FA x ='=-, 在Rt DFA ∆'中,由勾股定理得, 2224(8)x x +=-,解得3x =,即3DF =,835FA FA ∴='=-=,1809090NA C DA F ∠'+∠'=︒-︒=︒,90NA C A NC ∠'+∠'=︒, DA F A NC ∴∠'=∠',90C D ∴∠=∠=︒,∴△A NC '∽△FA D ', ∴A C NC A N FD A D FA ''=='',即2345NC A N '==, 解得83NC =,103A N '=, 108633B N A B A N NC ∴'=''-'=-==, ∴△()A CN ENB AAS '≅∆',103EN A N ∴='=, 108633EC EN NC MD ∴=+=+==, 633MF ∴=-=,在Rt EFM ∆中,EF == 故选:A .【小结】 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折叠轴对称、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掌握折叠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得出答案的前提,建立图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2.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中点,连结AD ,把△ACD 沿AD 翻折,得到△AD C ',D C '与AB 交于点E ,连结B C ',若BD =B C '=2,AD =3,则点D 到A C '的距离( )AB C D 【答案】B【分析】连接CC ',交AD 于点M ,过点D 作DH AC '⊥于点H ,由翻折知,ADC ADC '∆≅∆,AD 垂直平分CC ',证BDC '∆为等边三角形,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1DM =,C M '=2AM =,在Rt 'AC M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在ADC '∆中利用面积法求出DH 的长.【解析】如图,连接CC ',交AD 于点M ,过点D 作DH AC '⊥于点H ,2BD BC ='=,D 是AC 边上的中点,2BD DC ==,由翻折知,ADC ADC '∆≅∆,AD 垂直平分CC ',2DC DC '∴==,AC AC '=,CM C M '=,2BD BC DC '∴='==,BDC '∴∆为等边三角形,60BDC BC D C BC '''∴∠=∠=∠=︒,DC DC '=,160302DCC DC C ''∴∠=∠=⨯︒=︒,在Rt △C DM '中,30DC C '∠=︒,2DC '=,1DM ∴=,C M '=312AM AD DM ∴=-=-=,在Rt 'AC M ∆中,AC ==' 1122ADC S AC DH AD CM ∆''==, ∴3=DH =, 故选:B .【小结】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解题关键是会通过面积法求线段的长度.二、填空题33.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45ADC ∠=︒,10BC =,把ABC 沿直线AD 折叠,点C 落在点C '处,那么BC '的长为________.【答案】【分析】由题意可得BD=CD=5,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CD=C'D=5,△ADC=△ADC'=45°,根据勾股定理可求BC'的长.【解析】△AD 是ABC 的中线,10BC =,△BD=CD=5,△把ABC 沿直线AD 折叠,△CD=C'D ,△ADC=△ADC'=45°,△BD=C'D=5,△BDC'=90°,=故答案为:【小结】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4.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90,30,6C A AC ︒︒∠=∠==,折叠纸片,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D 处,折痕BE 与AC 交于点E ,则折痕BE 的长为_____________;【答案】4【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 =AB =△CBE=△ABE=12△ABC=30°,继而证得BE=AE ,在Rt△BCE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解析】在Rt△ABC 中,90,30,6C A AC ︒︒∠=∠==,设BC x =,则2AB x =,△222BC AC AB +=,即()22262x x +=,解得:x =△BC =AB =△折叠△ABC 纸片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D 点处,△△CBE=△ABE ,在Rt△ABC 中,△A=30°,△△ABC=60°, △△CBE=△ABE=12△ABC=30°,△△ABE=△A=30°,△BE=AE ,在Rt△BCE 中,△C=90°,BC =6CE AC AE BE =-=-,△222BC CE BE +=,即(()2226BE BE +-=, 解得:4BE =.【小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求线段的长是解题的关键.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35.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3cm ,AD =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折痕为EF ,则ΔABE 的面积为________cm 2.【答案】6【解析】【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E 与BE 间的关系,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 长可得面积.【解析】由题意可知BE =ED .因为AD =AE +DE =AE +BE =9cm ,所以BE =(9−AE )cm.在RtΔABE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 2+AE 2=BE 2,所以32+AE 2=(9−AE )2,所以AE =4cm ,所以RtΔABE 的面积为12×AB ×AE =12×3×4=6(cm 2). 故答案为:6【小结】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由折叠性质得出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6.如图,在Rt ABC ∆中,B 90∠=︒,AB 30=,BC 40=,将AB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边AC 上,与点B'重合,AE 为折痕,则EB'=_________.【答案】15【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设BE=EB′=x,EC=40﹣x,然后再利用勾股定理在Rt△ABC中求得AC,进而在Rt△B′EC 中求解x即可.【解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E=EB′,AB′=AB=30,设BE=EB′=x,则EC=40﹣x,△△B=90°,AB=30,BC=40,△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50,△B′C=50﹣30=20,在Rt△B′EC中,由勾股定理得,x2+202=(40﹣x)2,解得x=15.故答案是15.【小结】勾股定理和翻折变换是本题的考点,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7.如图,长方形ABCD中,AB=8,BC=4,将其沿AC折叠,点D落在E处,CE与AB交于点F,且EF=FB,则重叠部分△ACF的面积是____________【答案】10【分析】因为BF=EF,所以可设EF=x,则在Rt△AFE中,根据勾股定理求x,进而求出即可.【解析】△EF=BF,△设EF =x ,则AF =8-x ,在Rt △AFE 中,(8-x )2=x 2+42,解之得:x =3,△AF =AB -FB =8-3=5,1102AFC S AF BC ∴==△. 故答案为:10.【小结】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已知设EF =x ,根据直角三角形AFE 中运用勾股定理求x 是解题的关键.38.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C =90°,AC =18,将△A 沿DE 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和AC 交于点E ,BC =12,则EC 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5【分析】由翻折的性质可知BE =EA =18-EC ,最后在Rt △BCE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EC 的长即可.【解析】△AC =18,△BE =AE =18-EC ,△可得()2221218EC EC +=-,解得:EC =5,故答案为:5.【小结】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翻折的性质求得BE =EA =18-EC 是解题的关键. 39.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 中,4AB =,60A ∠=︒,将菱形纸片翻折,使点A 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折痕为FG ,点F 、G 分别在边AB 、AD 上,则GE =_______.【答案】2.8【分析】过点E 作EH AD ⊥于H , 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B CD ,4AD BC CD AB ====,继而可证60A HDE ∠=∠=︒,再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解得12DH DE =,结合勾股定理解得HE 的长,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G GE AF EF ==,最后在Rt HGE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222GE GH HE =+,据此整理解题即可.【解析】过点E 作EH AD ⊥于H ,ABCD 是菱形//AB CD ∴,4AD BC CD AB ====60A HDE ∴∠=∠=︒ E 是CD 中点2DE ∴=在Rt DHE △中,2DE =HE DH ⊥60HDE ∠=︒30HED ∴∠=︒1,DH HE ∴===折叠,AG GE AF EF ∴==在Rt HGE 中222GE GH HE =+22(41)3GE GE ∴=-++2.8GE ∴=故答案为:2.8.【小结】本题考查翻折变换、菱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40.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6AC =,8BC =,点E 、F 分别在AC 、BC 上,将CEF △沿EF 翻折,使C 与AB 的中点M 重合,则CF 的长为______.【答案】258【分析】 过点M 作MN BC ⊥于N ,则//MN AC ,可得MN 是Rt ABC △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MN=12AC=3,BN=CN=12BC=4,设CF=x ,则NF=4-x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MF=CF ,在Rt MNF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析】过点M 作MN BC ⊥于N ,△90ACB ∠=︒,MN BC ⊥,△//MN AC ,△M 是AB 的中点,△MN 是Rt ABC △的中位线, △MN=12AC=3,BN=CN=12BC=4, 设CF=x ,则NF=4-x ,△将CEF △沿EF 翻折,使C 与AB 的中点M 重合,△MF=CF=x ,在Rt MNF △中,222MN NF MF +=,△()22234x x +-=,解得258x =, △CF=258. 故答案为:258. 【小结】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是解题的关键.4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90C ∠=︒,6BC =,8AC =,点D 是AC 边上一点,将BCD △沿BD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的E 点,那么DE 的长度是________.【答案】3【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1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DC=DE ,BC=BE=6,则AE=4,设DE=x ,在Rt△ADE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8-x )2=x 2+42,解得方程即可.【解析】△△C=90°,BC=6,AC=8,△10AB ==△将△BCD 沿BD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的E 点,△△BCD△△BED ,△△C=△BED=△AED=90°,DC=DE ,BC=BE=6,△AE=AB -BE=4,设DC=x ,则AD=8-x ,在Rt△ADE 中,AD 2=AE 2+ED 2,即(8-x )2=x 2+42,解得x=3,△DE=3【小结】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利用折叠性质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点的连线段被折痕垂直平分是解题关键.42.如图,在Rt ABC △中,90C ∠=︒,8AC =,6BC =,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 △沿BD 折叠,使点C 落在边AB 上的点C '处,则点D 到AB 的距离=________.【答案】3【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然后利用折叠的性质求出AC ′的长,在△AC ′D 中,设DC ′=x ,则AD =8-x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即可.【解析】△△C =90°,AC =8,BC =6,△AB =10.根据折叠的性质,BC =BC ′,CD =DC ′,△C =△AC ′D =90°.△AC ′=10-6=4.在△AC ′D 中,设DC ′=x ,则AD =8-x ,根据勾股定理得(8-x )2=x 2+42.解得x =3.△DC ′=CD =3,故答案为3.【小结】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对应边、角相等.4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BC =8,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P 为边AD 上一动点,连接OP ,以OP 为折痕,将AOP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点E ,线段PE 与OD 相交于点F .若PDF 为直角三角形,则DP 的长__________.【答案】52或1 【分析】 先根据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可得90DAB ∠=︒,8AD =,10BD =,5OA OD OE ===,,EP AP E ADB =∠∠=∠,设DP x =,从而可得8EP x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分90DFP ︒∠=和90DPF ︒∠=两种情况,然后分别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解析】四边形ABCD 是矩形,6AB =,8BC =,90DAB ︒∴∠=,8AD BC ==,10BD =,152OA OD BD ===,。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图形的折叠问题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图形的折叠问题

∴矩形的周长为36k,即36cm。
练习5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E
沿一对角线BD折叠一次(折痕 A
与折叠后得到的图形用虚线表
F
示),将得到的所有的全等三角
形(包括实线、虚线在内)用符 号写出来。
B
答案:△ABD≌△CDB, △CDB≌△EDB, △EDB≌△ABD, △ABF≌△EDF.
练习6 如图,矩形纸片ABCD, D F
折痕为EF。若CD=3,EF=4,
则AD¹+BC¹=
。2
A
D'
C F
C' B
练习3 如图,将矩形ABCD纸片
对折,设折痕为MN,再把B点叠 B E
C
在折痕线MN上,若AB=3,则
折痕AE的长为(C )。
MG
B'
N
(A) 33/2
(B) 33/4
(C ) 2
(D) 23
A
D
2、求角的度数
例3 将长方形ABCD的纸片, A
使点D落在BC边的一点F处,已知折
痕AE=55 cm,且tanEFC=3/4.
(1)求证:AFB∽FEC;
(2)求矩形ABCD的周长。
B
证明:(1)∵∠B=C=D=90º,
又根据题意RtADE≌RtAFE,
∴AFE=90º, ∴AFB=FEC ,
D E
FC
∴AFB∽FEC.
解(2)由tanEFC=3/4,设EC=3k,则FC=4k, 在RtEFC中,得EF=DE=5k。
若把ABE沿折痕BE上翻,使 A点恰好落在CD上,此时,
E
AE:ED=5:3,BE=55,求矩形
的长和宽。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图形的折叠问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图形的折叠问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图形的折叠问题(附参考答案)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边AD=5,OA∶OD=1∶4,将矩形ABCD沿直线OE折叠到如图所示的位置,线段OD1恰好经过点B,点C落在y轴的点C1处,则点E的坐标是( )A.(1,2) B.(-1,2)C.(√5-1,2) D.(1-√5,2)2.如图,将矩形纸条ABCD折叠,折痕为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D′E与BF交于点G.已知∠BGD′=30°,则∠α的度数是( )A.30°B.45°C.74°D.75°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2√5,E是BC的中点,将△ABE沿直线AE翻折,点B落在点F处,连接CF,则cos ∠ECF的值为( )A.23B.√104C.√53D.2√554.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两次折叠,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BEF.若BC=1,则AB的长度为( )A.√2B.√2+12C.√5+12D.435.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3,点D,E分别在AB,AC 上,连接DE,将△ADE沿DE翻折,使点A的对应点F落在BC的延长线上.若FD平分∠EFB,则AD的长为( )A.259B.258C.157D.2076.如图,在Rt△ABC中,∠C=90°,CA=CB=3,点D在边BC上.将△ACD沿AD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连接BC′,则BC′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7.如图,在Rt△ABC纸片中,∠ACB=90°,CD是边AB上的中线,将△ACD沿CD折叠,当点A落在点A′处时,恰好CA′⊥AB.若BC=2,则CA′=_______.8.如图,点E在矩形ABCD的边CD上,将△ADE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边BC 上的点F处.若BC=10,sin ∠AFB=45,则DE=_____.9.如图,在扇形AOB中,点C,D在AB⏜上,将CD⏜沿弦CD折叠后恰好与OA,OB 相切于点E,F.已知∠AOB=120°,OA=6,则EF⏜的度数为________;折痕CD 的长为_______.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AD=4,M是边AB上一动点(不含端点),将△ADM沿直线DM对折,得到△NDM.当射线CN交线段AB于点P时,连接DP,则△CDP的面积为______;DP的最大值为_______.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7,动点P在矩形的边上沿B→C→D →A运动.当点P不与点A,B重合时,将△ABP沿AP对折,得到△AB′P,连接CB′,则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线段CB′的最小值为_________.12.如图,DE平分等边三角形ABC的面积,折叠△BDE得到△FDE,AC分别与DF,EF相交于G,H两点.若DG=m,EH=n,用含m,n的式子表示GH的长是______.13.如图,在Rt△ABC中,∠ABC=90°,CD平分∠ACB交AB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将△DEC沿DE折叠得到△DEF,DF交AC于点G.若AGGE =73,则tan A=______.14.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过点C作射线CD⊥BC,点M,N分别在边AB,BC上,将△ABC沿MN折叠,使点B落在射线CD上的点B′处,连接AB′,已知AB=2.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CN+NB′为定值;②当BN=2NC时,四边形BMB′N为菱形;③当点N与C重合时,∠AB′M=18°;④当AB′最短时,MN=7√21.20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填序号)15.将一个矩形纸片OABC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0,0),点A(3,0),点C(0,6),点P在边OC上(点P不与点O,C重合),折叠该纸片,使折痕所在的直线经过点P,并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Q,且∠OPQ=30°,点O的对应点O′落在第一象限.设OQ=t.(1)如图1,当t=1时,求∠O′QA的大小和点O′的坐标;(2)如图2,若折叠后重合部分为四边形,O′Q,O′P分别与边AB相交于点E,F,试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O′E的长,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若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3√3,则t的值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直接写出两个不同....的值即可)16.如图,已知△ABC,AB=AC,BC=16,AD⊥BC,∠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且DE=4.将∠C沿GM折叠使点C与点E恰好重合.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BD=8;②点E到AC的距离为3;③EM=103;④EM∥AC.17.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正方形的折叠”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有一位同学操作过程如下:操作一:对折正方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操作二:在AD上选一点P,沿BP折叠,使点A落在正方形内部点M处,把纸片展平,连接PM,BM,延长PM交CD于点Q,连接BQ.(1)如图1,当点M在EF上时,∠EMB=________;(填度数)(2)改变点P在AD上的位置(点P不与点A,D重合)如图2,判断∠MBQ与∠CBQ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D 2.D 3.C 4.A 5.D6. 3√2-3 7.2√3 8.5 9.60°4√6 10.10 2√511.-2 12.√m2+n2 13.3√7714.①②④15.(1)∠O′QA=60°点O′的坐标为(32,√32)(2)O′E=3t-6,其中t的取值范围是2<t<3 (3)3或103(答案不唯一,满足3≤t<2√3即可) 16.①④17.(1)30°(2)∠MBQ=∠CBQ,理由略。

中考复习专题折叠压轴题(无答案)

中考复习专题折叠压轴题(无答案)

中考专题:折叠问题折叠型问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通常是把某个图形按照给定的条件折叠,通过折叠前后图形变换的相互关系来命题。

折叠型问题立意新颖,变幻巧妙,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

图形折叠问题中题型的变化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图形的翻折部分在折叠前和折叠后的形状、大小不变,是全等形;2.图形的翻折部分在折叠前和折叠后的位置关于折痕成轴对称;3.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4.解决折叠问题时,要抓住图形之间最本质的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5.充分挖掘图形的几何性质,将其中的基本的数量关系,用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迅速求解,这是解题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折叠问题数学思想:(1)思考问题的逆向(反方向),(2)从一般问题的特例人手,寻找问题解决的思路;(3)把一个复杂问题转化为解决过的基本问题的转化与化归思想;(4)归纳与分类的思想(把折纸中发现的诸多关系归纳出来,并进行分类);(5)从变化中寻找不变性的思想.用“操作”、“观察”、“猜想”、“分析”的手段去感悟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学习几何的方法。

折叠问题主要有以下题型:题型1:动手问题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它包括裁剪、折叠、拼图,它既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往往与面积、对称性质联系在一起.题型2:证明问题动手操作的证明问题,既体现此类题型的动手能力,又能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全等、相似等证明.题型3:探索性问题此类题目常涉及到画图、测量、猜想证明、归纳等问题,它与初中代数、几何均有联系.此类题目对于考查学生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也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论。

典型例题一.折叠后求度数例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A.600B.750C.900D.950练习1.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 =65°,则∠AED′等于()A.50°B.55°C.60°D.65°2.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M、N的位置上,若∠EFG=55°,则∠1=_______°,∠2=_______°A3. 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ABCDE ,其中∠BAC =度。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数学必备考点透析-第7章 图形及其变化微专题六 图形的折叠问题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数学必备考点透析-第7章 图形及其变化微专题六 图形的折叠问题
故 CE 的长为3.
答案:3
返回目录
5
方法点拨:解决三角形折叠问题的技巧主要包括利用轴对称及全等
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方程思想的运用以及数形结合的方法.这些技
巧不仅适用于解决折叠问题中的线段长度求解,还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折
叠问题中的几何关系和变化规律.
返回目录
6
【热身演练1】
(2023·凉山中考)如下图,在Rt△ ABC 纸片中,∠ ACB =90°, CD 是
涉及如何利用折叠前后图形的全等性、对称轴的性质以及如何通过构造
直角三角形和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而且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好
题材,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返回目录
3
专题讲练
(2024·甘孜中考)如下图,在Rt△ ABC 中,∠ C =90°, AC
=8, BC =4,折叠△ ABC ,使点 A 与点 B 重合,折痕 DE 与 AB 交于点
处,则 cos ∠ CEF 的值为()
例3
A.
7
4
B.
7
3
3
C.
4
5
D.
4
返回目录
15
分析:∵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AD = BC =8,∠ B =∠ C =∠ D =90°,
∴∠ CEF +∠ EFC =90°.
∵把△ ADE 沿 AE 折叠,点 D 恰好落在 BC 边上的点 F 处,
∴ AF = AD =8,∠ AFE =∠ D =90°,





∴ EF = BD = ×8=4.∵ EF ⊥ AO ,∴∠ OME =90°,∴ S△ OEF =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专题复习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折叠图形的性质,会利用其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2、能力训练目标: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证明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利用折叠图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三、教学方法讲、练、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讲、练、测的有机结合,达到知识、技能、方法的全线突破。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1、巧设情景,设疑引入观察与发现:小明将纸片ABC(AB>AC)沿过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开纸片后得到AEF(如图1)。

小明认为AEF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引出课题。

2、运用性质,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归类探究。

归类一:折叠后求角的度数典例解析: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得D点与B重合,点C落在点C'处,折痕为EF,如果∠ABE=20°,则∠EFC'=(??? )? A. 125°??? B. 80°? C. 75°? D. 无法确定评析:本题只要抓住折叠的本质特征,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找出翻折前后的一些不变量,其次要注意利用矩形的性质,如矩形的每个角都是90°、对边互相平行等。

体验感悟:随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感悟和体会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AF折叠,已知∠ADB=20°,那么,∠BAF为多少度时,才能使AB'∥BD?(∠BAF=55°)利用折叠的性质求角的度数,当条件中有某些角的度数时,综合题中的其他条件,找已知角和未知角的关系,从而求的未知角的度数。

(完整版)几何图形折叠问题

(完整版)几何图形折叠问题

几何图形折叠问题【疑难点拨】1.折叠(翻折)问题常常出现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几何问题中,其实质是轴对称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到折叠前后不变量与变量,运用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及方程等知识建立有关线段、角之间的联系.2.折叠(翻折)意味着轴对称,会生成相等的线段和角,这样便于将条件集中.如果题目中有直角,则通常将条件集中于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3.矩形中的一次折叠通常利用折叠性质和平行线性质求角的度数,或者利用折叠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矩形中的两次或多次折叠通常出现“一线三直角”的模型(如图),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边或者角的度数.4.凡是在几何图形中出现“折叠”这个字眼时,第一反应即存在一组全等图形,其次找出与要求几何量相关的条件量.1.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2.折叠的性质:折叠的实质是轴对称,折叠前后的两图形全等,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基础篇】一、选择题:1..(2018•四川凉州•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C落在C′处,BC′交AD于点E,则下到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D=BC′B.∠EBD=∠EDB C.△ABE∽△CBD D.sin∠ABE=A.2. (2017山东烟台)如图1,将一圆形纸片向右、向上两次对折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扇形AOB.已知OA=6,取OA的中点C,过点C作CD⊥OA交于点D,点F是上一点.若将扇形BOD沿OD翻折,点B恰好与点F重合,用剪刀沿着线段BD,DF,FA依次剪下,则剪下的纸片(形状同阴影图形)面积之和为().A.36π-108 B.108-32π C.2πD.π3. (2017浙江衢州)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6,将△ABC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CE交AD 于点F,则DF的长等于()A.B.C.D.4.(2018·山东青岛·3分)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AC,∠BAC=90°,点E为AB中点.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现交于点F.已知EF=,则BC的长是()A.B.32C.3 D.335.(2017乌鲁木齐)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F在AD上,点E在BC上,把这个矩形沿EF折叠后,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G点处,若矩形面积为4且∠AFG=60°,GE=2BG,则折痕EF的长为()A.1 B.C.2 D.二、填空题:6.(2018·辽宁省盘锦市)如图,已知Rt△ABC中,∠B=90°,∠A=60°,AC=2+4,点M、N分别在线段AC.AB 上,将△ANM沿直线MN折叠,使点A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线段BC上,当△DCM为直角三角形时,折痕MN的长为.7.(2018·山东威海·8分)如图,将矩形ABCD(纸片)折叠,使点B与AD边上的点K重合,EG为折痕;点C 与AD边上的点K重合,FH为折痕.已知∠1=67.5°,∠2=75°,EF=+1,则BC的长.8.(2018·湖南省常德·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G处,点C落在点H处,已知∠DGH=30°,连接BG,则∠AGB= .三、解答与计算题:9.(2018·广东·7分)如图,矩形ABCD中,AB>AD,把矩形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ADE≌△CED;(2)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10.(2018•山东枣庄•10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点E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连接DG.(1)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2)探究线段EG、GF、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G=6,EG=2,求BE的长.【能力篇】一、选择题:11.(2018·辽宁省阜新市)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90°)沿EF折叠,使点A落在BC边的中点A1处,BC=8,那么线段AE的长度为( ).A.4 B.5 C.6 D.712.(2018·四川省攀枝花·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折痕为EC,连结AP并延长AP交CD于F点,连结CP并延长CP交AD于Q点.给出以下结论:①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②∠PBA=∠APQ;③△FPC为等腰三角形;④△APB≌△EP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1 B.2 C.3 D.413.(2018·湖北省武汉·3分)如图,在⊙O中,点C在优弧上,将弧沿BC折叠后刚好经过AB的中点D.若⊙O的半径为,AB=4,则BC的长是()A. B.C.D.二、填空题:14. (2018·辽宁省葫芦岛市) 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将△BCE沿BE折叠后得到△BEF、且点F在矩形ABCD的内部,将BF延长交AD于点G.若=,则= .15.(2018·四川宜宾·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CB=2,点E为线段AB上的动点,将△CBE沿CE 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当E为线段AB中点时,AF∥CE;②当E为线段AB中点时,AF=95;③当A、F、C三点共线时,AE=;④当A、F、C三点共线时,△CEF≌△AEF.三、解答与计算题:16.(2018·湖北省宜昌·11分)在矩形ABCD中,AB=12,P是边AB上一点,把△PBC沿直线PC折叠,顶点B 的对应点是点G,过点B作BE⊥CG,垂足为E且在AD上,BE交PC于点F.(1)如图1,若点E是AD的中点,求证:△AEB≌△DEC;(2)如图2,①求证:BP=BF;②当AD=25,且AE<DE时,求cos∠PCB的值;③当BP=9时,求BE•EF的值.17.(2018·广东·7分)如图,矩形ABCD中,AB>AD,把矩形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ADE≌△CED;(2)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18.(2018•江苏盐城•10分)如图,在以线段为直径的上取一点,连接、.将沿翻折后得到.(1)试说明点在上;(2)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求证:为的切线;(3)在(2)的条件下,分别延长线段、相交于点,若,,求线段的长.【探究篇】19.(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12分)对给定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进行如下操作:先沿CE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如图①),再沿CH折叠,这时发现点E恰好与点D重合(如图②)(1)根据以上操作和发现,求的值;(2)将该矩形纸片展开.①如图③,折叠该矩形纸片,使点C与点H重合,折痕与AB相交于点P,再将该矩形纸片展开.求证:∠HPC=90°;②不借助工具,利用图④探索一种新的折叠方法,找出与图③中位置相同的P点,要求只有一条折痕,且点P在折痕上,请简要说明折叠方法.(不需说明理由)20.(2018年江苏省宿迁)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分别在边AB、CD上,将正方形ABCD 沿直线EF折叠,使点B的对应点M始终落在边AD上(点M不与点A、D重合),点C落在点N处,MN与CD交于点P,设BE=x,(1)当AM= 时,求x的值;(2)随着点M在边AD上位置的变化,△PDM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如变化,请说明理由;如不变,请求出该定值;(3)设四边形BEFC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S的最小值.几何图形折叠问题【疑难点拨】1.折叠(翻折)问题常常出现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几何问题中,其实质是轴对称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到折叠前后不变量与变量,运用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及方程等知识建立有关线段、角之间的联系.2.折叠(翻折)意味着轴对称,会生成相等的线段和角,这样便于将条件集中.如果题目中有直角,则通常将条件集中于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3.矩形中的一次折叠通常利用折叠性质和平行线性质求角的度数,或者利用折叠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矩形中的两次或多次折叠通常出现“一线三直角”的模型(如图),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边或者角的度数.4.凡是在几何图形中出现“折叠”这个字眼时,第一反应即存在一组全等图形,其次找出与要求几何量相关的条件量.1.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2.折叠的性质:折叠的实质是轴对称,折叠前后的两图形全等,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基础篇】一、选择题:1..(2018•四川凉州•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C落在C′处,BC′交AD于点E,则下到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D=BC′B.∠EBD=∠EDB C.△ABE∽△CBD D.sin∠ABE=【分析】主要根据折叠前后角和边相等找到相等的边之间的关系,即可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A、BC=BC′,AD=BC,∴AD=BC′,所以正确.B、∠CBD=∠EDB,∠CBD=∠EBD,∴∠EBD=∠EDB正确.D、∵sin∠ABE=,∴∠EBD=∠EDB∴BE=DE∴sin∠ABE=.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用排除法,证明A,B,D都正确,所以不正确的就是C,排除法也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2. (2017山东烟台)如图1,将一圆形纸片向右、向上两次对折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扇形AOB.已知OA=6,取OA的中点C,过点C作CD⊥OA交于点D,点F是上一点.若将扇形BOD沿OD翻折,点B恰好与点F重合,用剪刀沿着线段BD,DF,FA依次剪下,则剪下的纸片(形状同阴影图形)面积之和为().A.36π-108 B.108-32π C.2πD.π【考点】MO:扇形面积的计算;P9:剪纸问题.【分析】先求出∠ODC=∠BOD=30°,作DE⊥OB可得DE=OD=3,先根据S弓形BD=S扇形BOD﹣S△BOD求得弓形的面积,再利用折叠的性质求得所有阴影部分面积.【解答】解:如图,∵CD⊥OA,∴∠DCO=∠AOB=90°,∵OA=OD=OB=6,OC=OA=OD,∴∠ODC=∠BOD=30°,作DE⊥OB于点E,则DE=OD=3,∴S弓形BD=S扇形BOD﹣S△BOD=﹣×6×3=3π﹣9,则剪下的纸片面积之和为12×(3π﹣9)=36π﹣108,故答案为:36π﹣108.故选A3. (2017浙江衢州)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6,将△ABC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CE交AD 于点F,则DF的长等于()A.B.C.D.【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LB:矩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E=AB,∠E=∠B=90°,易证Rt△AEF≌Rt△CDF,即可得到结论EF=DF;易得FC=FA,设FA=x,则FC=x,FD=6﹣x,在Rt△CDF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关于x的方程x2=42+(6﹣x)2,解方程求出x.【解答】解:∵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对折,使△ABC落在△ACE的位置,∴AE=AB,∠E=∠B=90°,又∵四边形ABCD为矩形,∴AB=CD,∴AE=DC,而∠AFE=∠DFC,∵在△AEF与△CDF中,,∴△AEF≌△CDF(AAS),∴EF=DF;∵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6,CD=AB=4,∵Rt△AEF≌Rt△CDF,∴FC=FA,设FA=x,则FC=x,FD=6﹣x,在Rt△CDF中,CF2=CD2+DF2,即x2=42+(6﹣x)2,解得x=,则FD=6﹣x=.故选:B.4.(2018·山东青岛·3分)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AC,∠BAC=90°,点E为AB中点.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现交于点F.已知EF=,则BC的长是()A.B.32C.3 D.33【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EAF=45°,所以可求出∠AFB=90°,再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EF=AB,所以AB=AC的长可求,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的长.【解答】解:∵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B=∠EAF=45°,∴∠AFB=90°,∵点E为AB中点,∴EF=12AB,EF=32,∴AB=AC=3,∵∠BAC=90°,∴BC=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求出∠AFB=90°是解题的关键.5.(2017乌鲁木齐)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F在AD上,点E在BC上,把这个矩形沿EF折叠后,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G点处,若矩形面积为4且∠AFG=60°,GE=2BG,则折痕EF的长为()A.1 B.C.2 D.【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LB:矩形的性质.【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F=GF、HE=CE、GH=DC、∠DFE=∠GFE,结合∠AFG=60°即可得出∠GFE=60°,进而可得出△GEF为等边三角形,在Rt△GHE中,通过解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及勾股定理即可得出GE=2EC、DC= EC,再由GE=2BG结合矩形面积为4,即可求出EC的长度,根据EF=GE=2EC即可求出结论.【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F=GF,HE=CE,GH=DC,∠DFE=∠GFE.∵∠GFE+∠DFE=180°﹣∠AFG=120°,∴∠GFE=60°.∵AF∥GE,∠AFG=60°,∴∠FGE=∠AFG=60°,∴△GEF为等边三角形,∴EF=GE.∵∠FGE=60°,∠FGE+∠HGE=90°,∴∠HGE=30°.在Rt△GHE中,∠HGE=30°,∴GE=2HE=CE,∴GH==HE=CE.∵GE=2BG,∴BC=BG+GE+EC=4EC.∵矩形ABCD的面积为4,∴4EC•EC=4,∴EC=1,EF=GE=2.故选C.二、填空题:6.(2018·辽宁省盘锦市)如图,已知Rt△ABC中,∠B=90°,∠A=60°,AC=2+4,点M、N分别在线段AC.AB 上,将△ANM沿直线MN折叠,使点A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线段BC上,当△DCM为直角三角形时,折痕MN的长为.【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当∠CDM=90°时,△CDM是直角三角形,∵在Rt△ABC中,∠B=90°,∠A=60°,AC=2+4,∴∠C=30°,AB=AC=,由折叠可得:∠MDN=∠A=60°,∴∠BDN=30°,∴BN=DN=AN,∴BN=AB=,∴AN=2BN=.∵∠DNB=60°,∴∠ANM=∠DNM=60°,∴∠AMN=60°,∴AN=MN=;②如图,当∠CMD=90°时,△CDM是直角三角形,由题可得:∠CDM=60°,∠A=∠MDN=60°,∴∠BDN=60°,∠BND=30°,∴BD=DN=AN,BN=BD\1AB=,∴AN=2,BN=,过N作NH⊥AM于H,则∠ANH=30°,∴AH=AN=1,HN=,由折叠可得:∠AMN=∠DMN=45°,∴△MN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M=HN=,∴MN=.故答案为:或.7.(2018·山东威海·8分)如图,将矩形ABCD(纸片)折叠,使点B与AD边上的点K重合,EG为折痕;点C 与AD边上的点K重合,FH为折痕.已知∠1=67.5°,∠2=75°,EF=+1,求BC的长.【分析】由题意知∠3=180°﹣2∠1=45°、∠4=180°﹣2∠2=30°、BE=KE、KF=FC,作KM⊥BC,设KM=x,知EM=x、MF=x,根据EF的长求得x=1,再进一步求解可得.【解答】解:由题意,得:∠3=180°﹣2∠1=45°,∠4=180°﹣2∠2=30°,BE=KE、KF=FC,如图,过点K作KM⊥BC于点M,设KM=x,则EM=x、MF=x,∴x+x=+1,解得:x=1,∴EK=、KF=2,∴BC=BE+EF+FC=EK+EF+KF=3++,∴BC的长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8.(2018·湖南省常德·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G处,点C落在点H处,已知∠DGH=30°,连接BG,则∠AGB= 75°.【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GE=BE,∠EGH=∠ABC=90°,从而可证明∠EBG=∠EGB.,然后再根据∠EGH﹣∠EGB=∠EBC﹣∠EBG,即:∠GBC=∠BGH,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GB=∠GBC,从而易证∠AGB=∠BGH,据此可得答案.【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GE=BE,∠EGH=∠ABC=90°,∴∠EBG=∠EGB.∴∠EGH﹣∠EGB=∠EBC﹣∠EBG,即:∠GBC=∠BGH.又∵AD∥BC,∴∠AGB=∠GBC.∴∠AGB=∠BGH.∵∠DGH=30°,∴∠AGH=150°,∴∠AGB=∠AGH=75°,故答案为:7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三、解答与计算题:9.(2018·广东·7分)如图,矩形ABCD中,AB>AD,把矩形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ADE≌△CED;(2)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出AD=BC、AB=CD,结合折叠的性质可得出AD=CE、AE=CD,进而即可证出△ADE ≌△CED(SSS);(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DEF=∠EDF,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得出EF=DF,由此即可证出△DEF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CD.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C=CE,AB=AE,∴AD=CE,AE=CD.在△ADE和△CED中,,∴△ADE≌△CED(SSS).(2)由(1)得△ADE≌△CED,∴∠DEA=∠EDC,即∠DEF=∠EDF,∴EF=DF,∴△DEF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以及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折叠的性质找出AD=CE、AE=CD;(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DEF=∠EDF.10.(2018•山东枣庄•10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点E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连接DG.(1)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2)探究线段EG、GF、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G=6,EG=2,求BE的长.【分析】(1)先依据翻折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证明∠DGF=∠DFG,从而得到GD=DF,接下来依据翻折的性质可证明DG=GE=DF=EF;(2)连接DE,交AF于点O.由菱形的性质可知GF⊥DE,OG=OF=GF,接下来,证明△DOF∽△ADF,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DF2=FO•AF,于是可得到GE、AF、FG的数量关系;(3)过点G作GH⊥DC,垂足为H.利用(2)的结论可求得FG=4,然后再△ADF中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D的长,然后再证明△FGH∽△FA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GH的长,最后依据BE=AD﹣GH求解即可.【解答】解:(1)证明:∵GE∥DF,∴∠EGF=∠DFG.∵由翻折的性质可知:GD=GE,DF=EF,∠DGF=∠EGF,∴∠DGF=∠DFG.∴GD=DF.∴DG=GE=DF=EF.∴四边形EFDG为菱形.(2)EG2=GF•AF.理由:如图1所示:连接DE,交AF于点O.∵四边形EFDG为菱形,∴GF⊥DE,OG=OF=GF.∵∠DOF=∠ADF=90°,∠OFD=∠DFA,∴△DOF∽△ADF.∴,即DF2=FO•AF.∵FO=GF,DF=EG,∴EG2=GF•AF.(3)如图2所示:过点G作GH⊥DC,垂足为H.∵EG2=GF•AF,AG=6,EG=2,∴20=FG(FG+6),整理得:FG2+6FG﹣40=0.解得:FG=4,FG=﹣10(舍去).∵DF=GE=2,AF=10,∴AD==4.∵GH⊥DC,AD⊥DC,∴GH∥AD.∴△FGH∽△FAD.∴,即=.∴GH=.∴BE=AD﹣GH=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2=FO•AF是解题答问题(2)的关键,依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GH的长是解答问题(3)的关键.【能力篇】一、选择题:11.(2018·辽宁省阜新市)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90°)沿EF折叠,使点A落在BC边的中点A1处,BC=8,那么线段AE的长度为( ).A.4 B.5 C.6 D.7【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1E.∵△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8,∴AB=8.∵A1为BC的中点,∴A1B=4,设AE=A1E=x,则BE=8﹣x.在Rt△A1B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42+(8﹣x)2=x2,解得x=5.故答案为:5.故选B12.(2018·四川省攀枝花·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折痕为EC,连结AP并延长AP交CD于F点,连结CP并延长CP交AD于Q点.给出以下结论:①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②∠PBA=∠APQ;③△FPC为等腰三角形;④△APB≌△EP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1 B.2 C.3 D.4解:①如图,EC,BP交于点G;∵点P是点B关于直线EC的对称点,∴EC垂直平分BP,∴EP=EB,∴∠EBP=∠EPB.∵点E为AB中点,∴AE=EB,∴AE=EP,∴∠PAB=∠PBA.∵∠PAB+∠PBA+∠APB=180°,即∠PAB+∠PBA+∠APE+∠BPE=2(∠PAB+∠PBA)=180°,∴∠PAB+∠PBA=90°,∴AP⊥BP,∴AF∥EC;∵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故①正确;②∵∠APB=90°,∴∠APQ+∠BPC=90°,由折叠得:BC=PC,∴∠BPC=∠PBC.∵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ABP+∠PBC=90°,∴∠ABP=∠APQ,故②正确;③∵AF∥EC,∴∠FPC=∠PCE=∠BCE.∵∠PFC是钝角,当△BPC是等边三角形,即∠BCE=30°时,才有∠FPC=∠FCP,如右图,△PCF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③不正确;④∵AF=EC,AD=BC=PC,∠ADF=∠EPC=90°,∴Rt△EPC≌△FDA(HL).∵∠ADF=∠APB=90°,∠FAD=∠ABP,当BP=AD或△BPC是等边三角形时,△APB≌△FDA,∴△APB≌△EPC,故④不正确;其中正确结论有①②,2个.故选B.13. (2018·湖北省武汉·3分)如图,在⊙O 中,点C 在优弧上,将弧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若⊙O 的半径为,AB=4,则BC 的长是( )A .B .C .D .【分析】连接OD 、AC 、DC 、OB 、OC ,作CE ⊥AB 于E ,OF ⊥CE 于F ,如图,利用垂径定理得到OD ⊥AB ,则AD=BD=AB=2,于是根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出OD=1,再利用折叠的性质可判断弧AC 和弧CD 所在的圆为等圆,则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所以AC=DC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E=DE=1,接着证明四边形ODEF 为正方形得到OF=EF=1,然后计算出CF 后得到CE=BE=3,于是得到BC=3 2.【解答】解:连接OD 、AC 、DC 、OB 、OC ,作CE ⊥AB 于E ,OF ⊥CE 于F ,如图, ∵D 为AB 的中点, ∴OD ⊥AB , ∴AD=BD=AB=2,在Rt △OBD 中,OD=22(5)2 =1, ∵将弧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弧AC 和弧CD 所在的圆为等圆, ∴=,∴AC=DC , ∴AE=DE=1,易得四边形ODEF 为正方形, ∴OF=EF=1,在Rt △OCF 中,CF=22(5)1 , ∴CE=CF+EF=2+1=3, 而BE=BD+DE=2+1=3, ∴BC=3.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 二、填空题:14. (2018·辽宁省葫芦岛市) 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是CD 的中点,将△BCE 沿BE 折叠后得到△BEF 、且点F 在矩形ABCD 的内部,将BF 延长交AD 于点G .若=,则= .【解答】解:连接GE .∵点E 是CD 的中点,∴EC=DE .∵将△BCE 沿BE 折叠后得到△BEF 、且点F 在矩形ABCD 的内部,∴EF=DE ,∠BFE=90°.在Rt △EDG 和Rt △EFG 中,∴Rt △EDG ≌Rt △EFG (HL ),∴FG=DG .∵=,∴设DG=FG=a,则AG=7a,故AD=BC=8a,则BG=BF+FG=9a,∴AB==4a,故==.故答案为:.15.(2018·四川宜宾·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CB=2,点E为线段AB上的动点,将△CBE沿CE 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③(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当E为线段AB中点时,AF∥CE;②当E为线段AB中点时,AF=95;③当A、F、C三点共线时,AE=;④当A、F、C三点共线时,△CEF≌△AEF.【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LB:矩形的性质.【分析】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1中,当AE=EB时,∵AE=EB=EF,∴∠EAF=∠EFA,∵∠CEF=∠CEB,∠BEF=∠EAF+∠EFA,∴∠BEC=∠EAF,∴AF∥EC,故①正确,作EM⊥AF,则AM=FM,在Rt△ECB中,EC==,,∵∠AME=∠B=90°,∠EAM=∠CEB,∴△CEB∽△EAM,∴=,∴=,∴AM=,∴AF=2AM=95,故②正确,如图2中,当A、F、C共线时,设AE=x.则EB=EF=3﹣x,AF=13﹣2,在Rt△AEF中,∵AE2=AF2+EF2,∴x2=(﹣2)2+(3﹣x)2,∴x=,,∴AE=,故③正确,如果,△CEF≌△AEF,则∠EAF=∠ECF=∠ECB=30°,显然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三、解答与计算题:16.(2018·湖北省宜昌·11分)在矩形ABCD中,AB=12,P是边AB上一点,把△PBC沿直线PC折叠,顶点B 的对应点是点G,过点B作BE⊥CG,垂足为E且在AD上,BE交PC于点F.(1)如图1,若点E是AD的中点,求证:△AEB≌△DEC;(2)如图2,①求证:BP=BF;②当AD=25,且AE<DE时,求cos∠PCB的值;③当BP=9时,求BE•EF的值.【分析】(1)先判断出∠A=∠D=90°,AB=DC再判断出AE=DE,即可得出结论;(2)①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出∠PGC=∠PBC=90°,∠BPC=∠GPC,进而判断出∠GPF=∠PFB即可得出结论;②判断出△ABE∽△DEC,得出比例式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AE=9,DE=16,再判断出△ECF∽△GCP,进而求出PC,即可得出结论;③判断出△GEF∽△EAB,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在矩形ABCD中,∠A=∠D=90°,AB=DC,∵E是AD中点,∴AE=DE,在△ABE和△DCE中,,∴△ABE≌△DCE(SAS);(2)①在矩形ABCD,∠ABC=90°,∵△BPC沿PC折叠得到△GPC,∴∠PGC=∠PBC=90°,∠BPC=∠GPC,∵BE⊥CG,∴BE∥PG,∴∠GPF=∠PFB,∴∠BPF=∠BFP,∴BP=BF;②当AD=25时,∵∠BEC=90°,∴∠AEB+∠CED=90°,∵∠AEB+∠ABE=90°,∴∠CED=∠ABE,∵∠A=∠D=90°,∴△ABE∽△DEC,∴,设AE=x,∴DE=25﹣x,∴,∴x=9或x=16,∵AE<DE,∴AE=9,DE=16,∴CE=20,BE=15,由折叠得,BP=PG,∴BP=BF=PG,∵BE∥PG,∴△ECF∽△GCP,∴,设BP=BF=PG=y,∴,∴y=,∴BP=,在Rt△PBC中,PC=,cos∠PCB==;③如图,连接FG,∵∠GEF=∠BAE=90°,∵BF∥PG,BF=PG,∴▱BPGF是菱形,∴BP∥GF,∴∠GFE=∠ABE,∴△GEF∽△EAB,∴,∴BE•EF=AB•GF=12×9=108.【点评】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折叠的性质,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17.(2018·广东·7分)如图,矩形ABCD中,AB>AD,把矩形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ADE≌△CED;(2)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出AD=BC、AB=CD,结合折叠的性质可得出AD=CE、AE=CD,进而即可证出△ADE ≌△CED(SSS);(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DEF=∠EDF,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得出EF=DF,由此即可证出△DEF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CD.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C=CE,AB=AE,∴AD=CE,AE=CD.在△ADE和△CED中,,∴△ADE≌△CED(SSS).(2)由(1)得△ADE≌△CED,∴∠DEA=∠EDC,即∠DEF=∠EDF,∴EF=DF,∴△DEF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以及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折叠的性质找出AD=CE、AE=CD;(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DEF=∠EDF.18.(2018•江苏盐城•10分)如图,在以线段为直径的上取一点,连接、.将沿翻折后得到.(1)试说明点在上;(2)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求证:为的切线;(3)在(2)的条件下,分别延长线段、相交于点,若,,求线段的长. 【答案】(1)解:连接OC,OD,由翻折可得OD=OC,∵OC是⊙O的半径,∴点D在⊙O上。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专题5 折叠问题-课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专题5 折叠问题-课件
(1)求证:△DEC≌△EDA; (2)求DF的值; (3)如图2,若P为线段EC上一动点,过点P作△AEC的内接矩形,使其顶 点Q落在线段AE上,顶点M,N落在线段AC上,当线段PE的长为何值时, 矩形PQM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其最大值.
解:(1)由矩形的性质可知△ADC≌△CEA,∴AD=CE,DC=EA, ∠ACD=∠CAE.在△DEC 与△EDA 中,
10.(2016·绍兴)如图,矩形ABCD中,AB=4,BC=2,E是AB的中点, 直线l平行于直线EC,且直线l与直线EC之间的距离为2,点F在矩形ABCD 边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直线l上,求DF的长.
解:如图,当直线 l 在直线 CE 上方时,连结 DE 交直线 l 于 M,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A=∠B=90°,AD=BC,∵AB=4, AD=BC=2,∴AD=AE=EB=BC=2,∴△ADE, △EC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D=∠BEC=45°,
12.如图,菱形 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 O,AC=2,BD=2 3, 将菱形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 B 与点 O 重合,折痕为 EF, 求五边形 AEFCD 的周长.
【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得,EF与BO有什么关系?
解:∵四边形 ABCD 是菱形,AC=2,BD=2 3,∴∠ABO=∠CBO,
14.如图,已知在矩形 ABCD 中,点 E 在边 BC 上,BE=2CE,将矩形 沿着过点 E 的直线翻折后,点 C,D 分别落在边 BC 下方的点 C′,D′处,且 点 C′,D′,B 在同一条直线上,折痕与边 AD 交于点 F,D′F 与 BE 交于点 G.设 AB=t,那么△EFG 的周长为 2 3t .(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CDEE==AEDD,, ∴△DEC≌△EDA(SSS) DC=EA,

中考总复习专题--折叠问题

中考总复习专题--折叠问题

轴 ∴△BQC≌△BQP
M
A
D
∴PB=BC=1
N是AD、BC 上的中点,BN=
∴PN= 3
2
∴MP=1-
3 2
∵M、1 2ຫໍສະໝຸດ PQ∴∠BP(2N)由=3(0°1)∴得∠PBBNN==12 6B0P°,
B
N
C
又∵BQ平分∠PBC,BQ=2QC=
23 3
∴PQ=
1 2
BQ=
3 3
. ∴PQ²=
1 3
即以PQ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
△ABD≌△C’DB BC’=∠C’DE,∠C’DB=∠CD
③相等的线段:
B=∠ABD
AE=C’E,BC’=BC=AD, AB=CD=C’D,BE=ED
返回目录
第二类 相对顶点重合
这类折叠问题的基本图形:
A
ED
O
BF
C
引例: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
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
返回
4.已知:将矩形ABCD沿着
E C'
直线BD折叠,使C落在C’处, BC’交AD于E ,AD=8,AB=4.
A
D
求△BED面积。(2000,山
西)
B
解二:作EF⊥BD于F
F
C
在矩形ABCD中 AD ∥ BC ∴EF:AB=DF:AD
∴∠DBC=∠EDB 当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
BD=4 5 ,DF=2 5
(2)常常利用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和矩形折叠形成的直角三角形来综合解 题
(3)前三道题的结论可以推广到平行四边 形上
(4)这类折叠问题的常用图形: C'

空间几何中的折叠问题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空间几何中的折叠问题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空间几何中的折叠问题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空间几何的学习中,折叠问题是一个重要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考点。

通过折叠,可以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空间图形,从而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抽象性。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探讨空间几何中的折叠问题,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折叠问题的基本概念折叠问题通常是指将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或折线进行折叠,使其成为一个空间几何体。

在这个过程中,图形的某些元素(如线段的长度、角度的大小等)保持不变,而有些元素则会发生变化。

例如,将一个矩形沿着其中一条边折叠,可以得到一个三棱柱;将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斜边折叠,可以得到一个三棱锥。

二、折叠问题的关键知识点1、不变量在折叠过程中,有些量是不变的。

例如,折叠前后对应线段的长度不变,对应角度的大小不变。

2、垂直关系折叠前后,原来垂直的线段和平面在折叠后仍然垂直。

3、距离和角度的变化折叠后,某些线段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折叠的方式和几何关系进行重新计算。

三、例题分析例 1:已知矩形 ABCD 中,AB = 3,BC = 4。

现将矩形沿着对角线 AC 折叠,求折叠后点 B 到平面 ACD 的距离。

解:首先,通过勾股定理求出 AC 的长度:AC =√(AB²+ BC²) = 5设点 B 折叠后对应的点为 B',由于折叠前后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不变。

三角形 ABC 的面积= 1/2 × AB × BC = 1/2 × AC × h (h 为点 B 到平面 ACD 的距离)所以 h =(AB × BC) / AC =(3 × 4) / 5 = 12 / 5例 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ACB = 90°,AC = 2,BC = 1,将三角形 ABC 沿斜边 AB 折叠,得到三棱锥 C ABD。

求证:平面 CAD ⊥平面 BAD。

初二数学培优专题(5)——折叠问题(答案详解)

初二数学培优专题(5)——折叠问题(答案详解)

折叠问题(一)正方形内的十字架结构结论1:在正方形ABCD中,E、F、G、H分别为AB、CD、BC、AD边上的点,若EF⊥GH,则GH=EF【例1】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得点A落在CD的中点E处,折痕为FG,点F 在AD边,求折痕FG的长;【变式2】如图,将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F处,折痕为MN.(1)求线段CN的长;(2)求以线段MN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3)求线段AM的长度.(二)折痕垂直于对称点的连线结论:折痕上的点到对应点距离相等【例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3,将矩形折叠使得点D 与BC 上的点E 重合,折痕分别交AB 、CD 于点G 、F ,若BE=1,求AG 的长.【变式1】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的B'处,点A 对应点为A',且,则AM 的长是______________.【变式2】(2016年山东威海中考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4AB = ,6BC = ,点E 为BC 的中点,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矩形内点F 处,连接CF ,则CF 的长为( )A.95 B.125 C.165 D.185(三) 折叠中动点轨迹与最值【例3】(2015四川自贡)如图,在矩形ABCD 中,4AB = ,6AD = ,E 是AB 边的中点,F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将EBF ∆沿EF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 F ∆,连接'B D ,则'B D 的最小值是( )。

A. 2B. 6C. 2-D.4【变式】(2014成都)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60A ∠=︒ ,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将AMN ∆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MN ∆,连接'A C ,则'A C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 。

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图形的折叠和动点问题

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图形的折叠和动点问题

中考冲刺:动手操作与运动变换型问题【中考展望】1.对于实践操作型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情趣与价值,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与综合水平,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根本要求之一,因此,近年来实践操作性试题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屡次出现.2.估计在今年的中考题中,实践操作类题目依旧是出题热点,仍符合常规题型,与三角形的全等和四边形的性质综合考查.需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水平和归纳推理水平.图形的设计与操作问题,主要分为如下一些类型:1.设计好的图案,求设计方案〔如:在什么根本图案的根底上,进行何种图形变换等〕.2.利用根本图案设计符合要求的图案〔如:设计轴对称图形,中央对称图形,而积或形状符合特定要求的图形等〕.3.图形分割与重组〔如:通过对原图形进行分割、重组,使形状满足特定要求〕.4.动手操作〔通过折叠、裁剪等手段制作特定图案〕.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需要运用各种根本的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位似〕外,还需要综合运用代数、几何知识对图形进行分析、计算、证实,以获得重要的数据,辅助图案设计.另外,由于折叠操作相当于构造轴对称变换,因此折叠问题中,要充分利用轴对称变换的特性,以获得更多的图形信息.必要时,实际动手配合上理论分析比单纯的理论分析更为快捷有效.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题,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 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水平进行考查.所以说, 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时机拼高分.【方法点拨】实践操作问题:解答实践操作题的关键是要学会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所给的实际问题, 揭示其数学本质,并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数学问题.解答实践操作题的根本步骤为:从实例或实物出发, 通过具体操作实验,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规律,提出问题,检验猜测.在解答过程中一般需要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想象、推理、探索、发现、总结、归纳等实践活动过程,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去感知发生的现象,从而发现所得到的结论,进而解决问题.动态几何问题:1、动态几何常见类型〔1〕点动问题〔一个动点〕〔2〕线动问题〔二个动点〕〔3〕面动问题〔三个动点〕2、运动形式平移、旋转、翻折、滚动3、数学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4、解题思路〔1〕化动为静,动中求静〔2〕建立联系,计算说明〔3〕特殊探路,一般推证【典型例题】例1.直角三角形通过剪切可以拼成一个与该直角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方法如下〔如下图〕:请你用上而图示的方法,解答以下问题:〔1〕对以下图中的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假设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而积相等的矩形;〔2〕对以下图中的四边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假设F块,再拼成一个与原四边形而积相等的矩形.举一反三:【变式】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如图①、图②对折两次后,再按如图③挖去一个三角形小孔,那么展开后图形是〔〕例2.如下图,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点尸为正方形助边上的一点〔不与点儿点,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卷,使点6落在P处,点.落在G处,PG交DC干H,折痕为历,连接出\ BH.〔1〕求证:/AP斤4BP氏〔2〕当点尸在边月〃上移动时,△府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实你的结论;〔3〕设"为x,四边形质GF的面积为S,求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试问S是否存在最小值?假设存在, 求出这个最小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3.刘卫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图①中,ZB=90° , NC=60° ,ZA=30° , BC=6 cm;图②中,ZD=90° , ZE=45° , DE=4 cm.图③是刘卫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ADEF的直角边DE与AABC的斜边AC重合在一起,并将aDEF沿AC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E两点始终在AC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与点A重合).(1)在4DEF沿AC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刘卫同学发现:F、C两点间的距离逐渐.(填“不变〞、“变大〞或“变小〞)(2)刘卫同学经过进一步地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问题①:当A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F、C的连线与AB平行?问题②:当A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问题③:在ADEF的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NFCD=15° ?如果存在,求出AD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直角梯形OBCD是某市将要筹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用地示意图,其中DC〃0B,0B=6, CD=BC二4, BCLOB于B,以0为坐标原点,0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开发区综合效劳治理委员会〔其占地而积不计〕设在点P〔4,2〕处.为了方便驻区单位准备过点P修一条笔直的道路〔路宽不计〕,并且是这条路所在的直线?将直角梯形O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局部,你认为直线?是否存在?假设存在求出直线?的解析式,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4.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EF重叠在一起,其中NA=60, , AC=1.固定AABC不动,将4DEF进行如下操作:(1)如下图,ZkDEF沿线段AB向右平移(即D点在线段AB内移动),连结DC、CF、FB,四边形CDBF 的形状在不断地变化,但它的面积不变化,请求出其面积.B E⑵如下图,WD点移动到.AB的中点时,请你猜测四边形CDB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如下图,4DEF的D点固定在AB的中点,然后绕D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aDEF,使DF落在AB请你求出sin的值.例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的坐标为〔0, 4〕,动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从点O 出发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M是线段AC的中点.将线段AM以点A为中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得到线段AB,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过点C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BE于点D,运动时间为t秒.〔1〕当点B与点D重合时,求t的值;〔2〕当t为何值时,S A BCD=^?4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0, AD=6, NA=60° ,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BC以每秒1 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P与C重合时停止运动,过点P作AB的垂线PQ交AD或DC于Q.设P 运动时间为t秒,直线PQ扫过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D C【稳固练习】 一、选择题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下图对折两次,并在如图位置上剪去一个圆形小洞后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如图1进行两次对折,折成一个正方形,从右下角的顶点,沿斜虚线剪去一个3.如图,把矩形ABCD 对折,折痕为MN 〔图甲〕,再把B 点棒在折痕MN 上的B,处.得到RtZ\AB' E 〔图1. A. K B.区启启展开后的这个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D.直角三角形4.如图,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ABC 纸片,点E 在AC 边上,乙〕,再延长EB'交AD 于F,所得到的4EAF 是〔〕点F在AB边上,沿着EF折福,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D的位置,且EDLBC,那么CE的长是〔A、B、10-56C、56-5D、20-10V3二、填空题5.如佟1(1)是一个等腰梯形,由6个这样的等腰梯形恰好可以拼出如图⑵所示的一个菱形.对于图⑴ 中的等腰梯形,请写出它的内角的度数或腰与底边长度之间关系的一个正确结论:6.如图,AABC中,ZBAC=60°, NABC=45* AB= 2点,D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以AD为直径画.0 分别交AB, AC于E, F ,连接EF,那么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7.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DII BC, Z C=90% CD=6cm.动点Q从点B出发,以lcm/S的速度沿BC运动到点C停止,同时,动点P也从B点出发,沿折线B玲A玲D运动到点D停止,且PQ±BC.设运动时间为t(s),点P运动的路程为y (cm),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关于t的函数图象为折线段OE 和EF (如图②).点M (4, 5)在线段OE上,那么图①中AB的长是cm.三、解做题8.阅读以下材料:小明遇到一个问题: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排列形式如图(1)所示,将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他的做法是:按图⑵所示的方法分割后,将三角形纸片①绕AB的中点D旋转至三角形纸片②处, 依此方法继续操作,即可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DEFG.请你参考小明的做法解决以下问题:(1)现有5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矩形纸片,排列形式如图(3)所示.请将其分割后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在图⑶中画出并指明拼接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平行四边形即可);(2)如图(4),在面积为2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 分别连结AF、BG、CH、DE得到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MNPQ.请在图(4)中探究平行四边形MWQ面积的大小(画图并直接写出结果).9.如图(a),把一张标准纸一次又一次对开,得到“2开〞纸、“4开〞纸、“8开〞纸、“16开〞纸……・已知标准纸的短边长为a.(1)如图(b),把这张标准纸对开得到的“16开〞张纸按如下步骤折叠:第一步将矩形的短边AB与长边AD对齐折叠,点B落在AD上的点B'处,铺平后得折痕AE;第二步将长边AD与折痕AE对齐折登,点D正好与点E重合,铺平后得折痕AF:贝|JAD:AB的值是 _______ , AD, AB的长分别是___________ ,:22) “2开〞纸、“4开〞纸、“8开〞纸的长与宽之比是否都相等?假设相等,直接写出这个比值;假设不相等,请分别计算它们的比值:(3)如图(c),由8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构成“L〞型图案,它的4个顶点E, F, G, H分别在“16 开〞纸的边AB, BC, CD, DA上,求DG的长:(4)梯形MNPQ中,MN〃PQ, ZM=90° , MN=MQ=2PQ,且四个顶点乩N, P, Q都在“4开〞纸的边上,请直接写出两个符合条件且大小不同的直角梯形的面积.10.操作与探究(1)图(a)是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将该三角形纸片按图中方法折登,点A与点C重合,DE为折痕.试证实aCBE是等腰三角形;(2)再将佟1(b)中的ACBE沿对称轴EF折叠(如图(b)).通过折叠,原三角形恰好折成两个重合的矩形,其中一个是内接矩形,另一个是拼合(指无缝重叠)所成的矩形,我们称这样的两个矩形为“组合矩形〞.你能将图(c)中的AABC折登成一个组合矩形吗?如果能折成,请在图(c)中画出折痕:(3)请你在图(d)的方格纸中画出一个斜三角形,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折成的组合矩形为正方形:②顶点都在格点(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4)有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如菱形,通过折登也能折成组合矩形(其中的内接矩形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原四边形的四边上).请你进一步探究,一个非特殊的四边形(指除平行四边形、梯形外的四边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一定能折成组合矩形?11.在图1至图5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等腰直角三角形FAE的斜边AE=2b,且边AD和AE 在同一直线上.操作例如:当2bVa时,如图1,在BA上选取点G,使BG=b,连接FG和CG,裁掉4FAG和aCGB并分别拼接到AFEH和ACHD的位置构成四边形FGCH.思考发现:小明在操作后发现:该剪拼方法是先将AFAG绕点F逆时针旋转90°到AFEH的位置,易知EH与AD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H.由剪拼方法可得DH=BG,故ACHD乌ZkCGB,从而又可将4CG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到aCHD的位置.这样,对于剪拼得到的四边形FGCH 〔如下图〕,过点F作FM_L AE于点M 〔图略〕,利用SAS公理可判断△HFMgZkCHD,易得FH = HC=GC = FG, ZFHC=90° .进而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判断出四边形FGCH是正方形.〔1〕正方形FGCH的面积是__________ :〔用含a、b的式子表示〕⑵类比图1的剪拼方法,请你就图2至图4的三种情形分别画出剪拼成一个新正方形的示意图.联想拓展:小明通过探究后发现:当bWa时,此类图形都能剪拼成正方形,且所选取的点G的位置在BA方向上随着b的增大不断上移.当b>a时,如下图的图形能否剪拼成一个正方形?假设能,请你在图中画出剪拼的示意图;假设不能,12.A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二BC=2, D是边AB上一动点(A、B两点除外),将△CAD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得到ACEF,其中点E是点A的对应点,点F是点D的对应点.(1)如图1,当a =90°时,G是边AB上一点,且BG=AD,连接GF.求证:GF//AC;(2)如图2,当90° WaW180°时,AE与DF相交于点M.①当点M与点C、D不重合时,连接CM,求NCMD的度数;②设D为边AB的中点,当a从90°变化到180°时,求点M运动的路径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五) 图形的折叠问题折叠(翻折)问题常常出现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几何问题中,其实质是轴对称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到折叠前后不变量与变量,运用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及方程等知识建立有关线段、角之间的联系.类型1 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2015·)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将△AOB沿直线AB翻折,得△ACB.若C(32,32),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思路点拨】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CO,AO的长,进而得出A、B两点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解答】连接OC,过点C作CD⊥x轴于点D,∵将△AOB沿直线AB翻折,得△ACB,C(32,32),∴AO=AC,OD=32,DC=32,BO=BC,则tan∠COD=CDOD=33,故∠COD=30°,∠BOC=60°,∴△BOC是等边三角形,且∠CAD=60°.则sin60°=CDAC,则AC=DCsin60°=1,故A(1,0),sin30°=CDCO=32CO=12.则CO=3,故BO=3,B点坐标为(0,3),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3,把A(1,0)代入解析式可得k=- 3.∴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x+ 3.折叠(翻折)意味着轴对称,会生成相等的线段和角,这样便于将条件集中.如果题目中有直角,则通常将条件集中于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1.(2015·)如图,D是等边△ABC边AB上的一点,且AD∶DB=1∶2,现将△ABC折叠,使点C与D重合,折痕为EF,点E,F分别在AC和BC上,则CE∶CF=()A.34B.45C.56D.672.(2014·德阳)如图,△ABC 中,∠A =60°,将△ABC 沿DE 翻折后,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A′处.如果∠A′EC=70°,那么∠A′DE 的度数为________.3.(2014·)如图,在Rt△ABC 中,∠B =90°,AB =3,BC =4,将△AB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边AC 上,与点B′重合,AE 为折痕,则EB′=________.4.(2015·滨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AOCD 沿直线AE 折叠(点E 在边DC 上),折叠后顶点D 恰好落在边OC 上的点F 处,若点D 的坐标为(10,8),则点E 的坐标为________.类型2 四边形及其他图形中的折叠问题(2015·)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将△AMP 和△BPQ 分别沿PM 和PQ 折叠(AP >AM),点A 和点B 都与点E 重合;再将△CQD 沿DQ 折叠,点C 落在线段EQ 上点F 处.(1)判断△AMP,△BPQ ,△CQD 和△F DM 中有哪几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说明理由)(2)如果AM =1,sin ∠DMF =35,求AB 的长.【思路点拨】 (1)由矩形的性质得∠A=∠B=∠C=90°,由折叠的性质和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PQ =∠AMP=∠DQC,所以△AMP∽△BPQ∽△CQD;(2)设AP =x ,由折叠关系可得:BP =AP =EP =x ,AB =DC =2x ,AM =1,根据△AMP∽△BPQ 得:AM BP =APBQ ,即BQ =x 2,根据△AMP∽△CQD 得:AP CD =AM CQ,即CQ =2,从而得出AD =BC =BQ +CQ =x 2+2,MD =AD -AM =x 2+2-1=x 2+1,根据Rt △FDM 中∠DMF 的正弦值得出x 的值,从而求出AB 的值.【解答】 (1)有三对相似三角形,即△AMP∽△BPQ∽△CQD.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 =∠B=∠C=90°.根据折叠可知:∠APM=∠EPM,∠EPQ =∠BPQ,∴∠APM +∠BPQ=∠EPM+∠EPQ=90°. ∵∠APM +∠AMP=90°,∴∠BPQ =∠AMP,∴△AMP ∽△BPQ , 同理:△BPQ∽△CQD. ∴△AMP ∽△BPQ ∽△CQD. (2)设AP =x ,∴由折叠关系,BP =AP =EP =x ,AB =DC =2x.由△AMP∽△BPQ 得,AM BP =AP BQ ,即1x =xBQ ,得BQ =x 2.由△AMP∽△CQD 得,AP CD =AM CQ ,即x 2x =1CQ ,得CQ =2.∴AD =BC =BQ +CQ =x 2+2.∴MD =AD -1=x 2+1.∵在Rt△FDM 中,sin ∠DMF =35,∴2x x 2+1=35.解得x 1=3,x 2=13(不合题意,舍去). 即AB =6.矩形中的一次折叠通常利用折叠性质和平行线性质求角的度数,或者利用折叠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矩形中的两次或多次折叠通常出现“一线三直角”的模型(如图),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边或者角的度数.1.(2013·)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翻折,点B 恰好落在AD 边的B′处,若AE =2,DE =6,∠EFB =60°,则矩形ABCD 的面积是( )A .12B .24C .12 3D .16 32.(2015·)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24,tanC =2,如果将△ABC 沿直线l 翻折后,点B 落在边AC 的中点E 处,直线l 与边BC 交于点D ,那么BD 的长为( )A.13 B.152C.272D.123.(2015·德阳)将抛物线y=-x2+2x+3在x轴上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至x轴下方,图象的剩余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函数图象,那么直线y=x+b与此新图象的交点个数的情况有()A.6种 B.5种 C.4种 D.3种4.(2015·)如图,在□ABCD中,AB=13,AD=4,将ABCD沿AE翻折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则折痕AE的长为________.5.(2015·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E为CD上一点,分别以EA,EB为折痕将两个角(∠D,∠C)向折叠,点C,D恰好落在AB边的点F处.若AD=2,BC=3,则EF的长为________.6.(2014·)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8,AD=17,将此矩形纸片折叠,使顶点A落在BC边的A′处,折痕所在直线同时经过边AB、AD(包括端点),设BA′=x,则x的取值围是________.7.(2014·)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4,AD=3,将矩形沿直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DEC≌△EDA;(2)求DF的值;(3)如图2,若P为线段EC上一动点,过点P作△AEC的接矩形,使其顶点Q落在线段AE上,顶点M、N落在线段AC上,当线段PE的长为何值时,矩形PQM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其最大值.参考答案类型1 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1.B 提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A =∠B=∠C=60°.又∵折叠△ABC,使得点C 恰好与边AB 上的点D 重合,折痕为EF ,∴∠EDF =∠C=60°,CE =DE ,CF =DF.∴∠ADE+∠FDB=120°.∴∠AED =∠FDB.∴△AED∽△BDF.∴AE BD =AD BF =DEFD .设等边△ABC 边长为6个单位,CE =x ,CF =y ,AE =6-x ,BC =6-y ,∴6-x 4=26-y =x y ,解得x =145,y =72.∴x ∶y =4∶5,故选择B.2.65°3.1.54.(10,3)类型2 四边形及其他图形中的折叠问题1.D 2.A3.B 提示:由题意,易知y =-x 2+2x +3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3,0)和(-1,0),顶点坐标为(1,4),顶点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1,-4).当直线y =x +b 过(-1,0)时,b =1,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当b>1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无交点;当直线y =x +b 过(3,0)时,b =-3,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三个交点;观察图象,易知:当-3<b<1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三个交点;当直线y =x +b 过(1,-4)时,b =-5,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三个交点;观察图象,易知:当-5≤b<-3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四个交点;观察图象,易知:当b<-5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二个交点;综上,直线y =x +b 与此新图象的交点的个数的情况有5种,故选B.4.35. 6 提示:作AH⊥BC 于H.∵分别以AE ,BE 为折痕将两个角(∠D,∠C)向折叠,点C ,D 恰好落在AB 边的点F 处,∴DE =EF ,CE =EF ,AF =AD =2,BF =CB =3.∴DC=2EF ,AB =5.∵AD∥BC,∠C =90°, ∴四边形ADCH 为矩形,∴AH =DC =2EF ,HB =BC -CH =BC -AD =1.在R t△ABH 中,AH =AB 2-BH 2=26,∴EF = 6. 6.2≤x≤87.(1)证明:由矩形的性质可知△ADC≌△CEA,∴AD =CE ,DC =EA ,∠ACD =∠CAE. 在△CED 与△ADE 中,⎩⎪⎨⎪⎧CE =AD ,DE =ED ,DC =EA ,∴△DEC ≌△EDA.(2)∵∠ACD=∠CAE,∴AF =CF.设DF =x ,则AF =CF =4-x ,在Rt△ADF 中,AD 2+DF 2=AF 2,即32+x 2=(4-x)2,解得x =78,即DF =78.(3)由矩形PQMN 的性质得PQ∥CA, ∴PE CE =PQCA. 又∵CE=3,AC =AB 2+BC 2=5.设PE =x(0<x <3),则x 3=PQ 5,即PQ =53x.过E 作EG⊥AC 于G ,则PN∥EG,∴CP CE =PN EG. 又∵在Rt△AE C 中,EG ·AC =AE·CE,解得EG =125.∴3-x 3=PN 125,即PN =45(3-x).设矩形PQMN 的面积为S ,则S =PQ·PN=-43x 2+4x =-43(x -32)2+3(0<x <3).∴当x =32,即PE =32时,矩形PQMN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